【 每週移民快訊】BNO 移英港人25 %年薪不足2.2萬鎊低過全國中位數?泰國黃金簽證計劃加價50%?
1.【香港】印度停發特區護照旅遊簽證 商務簽證BNO不受影響
2.【香港】內地10月起旅遊業大救亡 外國人組團入廣東獲6天免簽 上海郵輪入境15天免簽
3.【香港】THE世界大學排名2024本港4間大學排名跌!港大全球排名第35
4.【泰國】泰國調整黃金簽證計劃 加價50%
5.【英國】英國承認脫歐後動植物進口每年額外收費 3.3 億英鎊
6.【英國】倫敦數百民眾遊行 呼籲英國重返歐盟
7.【英國】移英港人就業調查|25%受訪者年薪不足2.2萬鎊低過全國中位數 李大成:有中介利用零工時合約剝削勞工權益
8.【荷蘭】荷蘭外國遊客預計今年將激增 30%
9.【荷蘭】阿姆斯特丹宣佈大幅提高酒店客房和游輪乘客的旅遊稅
10.【加拿大】加國稅局延誤追稅半年 個人所得稅欠債逾170億
11.【加拿大】壯麗景觀不可遮擋?溫市檢討條例以放寬建築高度限制
12.【澳洲】澳洲多間頂尖大學全球排名下跌 只有一間維持50名內
點擊收睇:https://www.youtube.com/live/Cwxp02EOtw4?si=Wm7bcTNMZQmSBOqx
【2021移民天書-9個國家36頁資料】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1.【香港】印度停發特區護照旅遊簽證 商務簽證BNO不受影響
有本地旅行社表示,年初通關後欲復辦印度旅行團,發現印度已暫停向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發出旅遊簽證;至於商務簽證則不受影響,BNO護照亦可繼續申請兩款簽證。據悉,事件與近年中印多次發生邊境衝突、雙方關係變得緊張有關,因而連帶香港亦受影響。政府發言人回覆表示,入境處一直積極向印度駐香港特區總領事館了解最新情況,為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爭取更多旅遊便利,提醒特區護照持有人在旅遊前,應先查閱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官方網頁,或直接聯絡有關當局了解最新資料。
翻查印度駐港總領事館網頁,發現至今未就停發簽證作任何官方公告;至於印度駐華大使館則有公告,指因「某些事態發展(certain current developments)」,暫停向中國護照持有人及居於中國境內其他國籍申請人發出電子簽證;而印度網上簽證平台顯示的可申簽證國家或地區名單中,則未見有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但台灣仍在名單中。
香港旅行社東主協會會長、金怡假期董事長葉慶寧表示,早在今年初,印度已暫停對中國及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發出旅遊簽證,但商務簽證則不受影響,目前旅行社的印度旅行團已全面暫停。至於為何特區護照與BNO護照有不同待遇,他則估計或因印度視特區護照持有人為中國公民,BNO護照則視為英國公民有關。
葉慶寧續指,疫前每月大約有5至6個、約20多人的印度旅行團,現時暫停旅行團對生意未有造成很大影響,認為除了印度,港人還有很多替代地方選擇。金怡假期營運總監陳曉楠則補充,印度不屬於港人疫後恢復旅遊的頭5位熱點,以往較多為宗教團體包團。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亦指出,印度旅行團在香港的市場不大。
資料來源:on.cc東網
2.【香港】內地10月起旅遊業大救亡 外國人組團入廣東獲6天免簽 上海郵輪入境15天免簽
中國旅遊業經3年疫情後開放,但2023年上半年外國遊客入境數字,較疫情前下跌超過8成。為了挽救旅遊業,國家推出新旅遊政策,由10月起與中國建交外國公民,經香港加入旅行團,可在廣東10市享6天免簽,另外,搭郵輪上海上岸,赴沿海省區及北京,可享15天免簽。
深圳市政府微信公眾號「深圳發布」公告,凡屬與中國建交國的外國公民,經由在香港、澳門的合法註冊旅行社組團(2人及以上),並從香港、澳門進入廣東「大灣區」9市和汕頭市旅遊者,只要持普通護照,就可免簽入境並停留144小時(6天)。
據內媒報道,活動由中國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聯合推動。此外,上海外國旅遊團郵輪入境15天免簽,旅遊團須整團隨同一郵輪行程活動並出境。活動範圍限定沿海省份和北京市,即上海市、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內的郵輪靠泊港口所在城市及其周邊城市行政區域內,停留時間為15天。
廣西桂林東盟10國旅遊團入境144小時免簽。東盟十國2人或2人以上組成的旅行團,經旅行社組織接待,可由桂林機場口岸免辦簽證入境。適用國家限定為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新加坡、汶萊、菲律賓,活動範圍限定在廣西桂林市域,入出境口岸為廣西桂林對外開放口岸,停留時間為144小時(6天),採取團進團出方式。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內地2023年上半年的出入境人員1.68億人次,內地居民8027.6萬人次,港澳台居民7490萬人次,外國人843.8萬人次,若和疫情前半年期高達4883.8萬人次的數字相比,可以說是相差懸殊,足足下跌了近83%。「外國人不來中國了」成為熱議話題。
《華爾街日報》早前亦指出,中國2023年第一季接待的入境旅客中,有將近一半來自台灣、香港和澳門,旅行社統計資料顯示,疫情爆發前中國在2019年第一季接待370萬人,如今卻大幅減少至5.2萬,當中幾乎沒有來自歐美旅客。
資料來源:BusinessFocus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234971/內地10月起旅遊業大救亡-外國人組團入廣東獲6天免
3.【香港】THE世界大學排名2024本港4間大學排名跌!港大全球排名第35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今年亦加入5個新指標。新指標下港大排全球第35位,比去年下跌4位。《香港財經時報》整合完整排名。
THE世界大學排名2024|港大排名跌4位、中大理大排名跌8位
是次《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涵蓋全球1,900多間院校,本地有5間大學排全球首100位內,但4間大學的排名均下跌。當中以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均跌幅最多,按年跌8位,分別排第53和87位。香港大學則跌4位。相反,香港城市大學則反升17位,排第82位。
各院校三項評分均有下滑趨勢
4間排名下跌的大學,其三項評分指標包括教學聲譽、師生比例及國際合作論文指標均稍為下滑。當中教學聲譽評分佔比是三項之中最高,為15%,相信是排名降級的主要因素。另外,師生比例、國際合作論文指標分數下跌,料因為疫情期間,本港出入境受限制所致。
THE世界大學排名今年加入5個新指標
THE今年加入5個新指標,包括研究實力、卓越度和影響力,分別各佔5%;項目專利佔2%。另一項為出國留學指標,THE稱考慮疫情有礙出入境,該項暫未有佔分。
本港研究質量為平均分91.6
THE分析,新指標亦能標榜香港院校的優勢,例如本港研究質量位列全球較佳位置,以100分位滿分,平均分有91.6分。在三項新指標中,包括研究強項、卓越度和影響力的分數排名,是全球數一數二。
牛津大學連續8年屆居榜首
整體表現方面,英國牛津大學連續第8年位居榜首,美國史丹福大學升1位排第2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則升2位排第3名。
清華大學位列亞洲第一大學
亞洲地區方面,內地清華大學全球排第12位,較去年升4位。其次是升3位,全球排名第14位的北京大學及維持全球第19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2024 THE世界大學排名一覽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cn/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4/world-ranking
資料來源:香港財經時報HKBT
https://www.businesstimes.com.hk/articles/150067/the世界大學排名2024-大學-牛津大學-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完整排名-亞洲區排名一覽/
4.【泰國】泰國調整黃金簽證計劃 加價50%
泰國的 「泰國精英 」黃金簽證計劃經歷了一次重大改革,現在重新命名為 「泰國特權」,不同套餐的價格上漲了 50% 至 500%。 泰國旅遊局下屬的泰國優越卡公司(Thailand Privilege Card Co., TCP)宣佈,此舉恰逢泰國優越卡公司成立 20 周年。
以前的泰國精英簽證價格為 100 萬泰銖(28,587 美元),所有人都可以申請,現在已讓位於專屬的儲備卡,該卡只接受邀請,每年僅限 100 名新成員申請。 這種卡的價格為 500 萬泰銖。 儲備卡的持有者可以通過五年的延期來保持良好的狀態,在他們決定延期時,每次延期的費用僅為儲備卡當前價值的 10%。
與此同時,以前價值 60 萬泰銖的五年期簽證套餐已更名為金卡,現在的價格為 90 萬泰銖。 其他選擇包括鑽石卡(15 年,250 萬泰銖)和白金卡(10 年,150 萬泰銖)。
此次改版的亮點在於新的忠誠度計劃和不同等級的特權積分,會員可以通過泰國各地的 100 多個計劃合作夥伴兌換優惠。 新計劃以前以機場快速通道服務和高爾夫套餐等特色禮遇而聞名,現在則大大擴展了這些禮遇。
泰國約有 1%的外籍人士和長期居留遊客參加了現有的 「泰國精英 」計劃,該計劃擁有 31 500 名會員,據說已為泰國經濟貢獻了 500 多億泰銖。 儘管該計劃在推出 17 年後的 2021 年才首次盈利 2.38 億泰銖,但一直保持盈利。
“僅在 2023 年,我們就實現了約 75,000 億泰銖的收入,會員人數增長超過 11,500 人,比 2022 年的收入顯著增長 210%,“TPC 總裁 Manatase Annawat 強調說。
泰國國家旅遊局希望在新的計劃下,來年會員人數能增加 10,000 人。
目前的泰國精英套餐可在 9 月 15 日前申請。 這些套餐將於 2023 年 10 月 1 日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套餐。
資料來源:TTG Asia
5.【英國】英國承認脫歐後動植物進口每年額外收費 3.3 億英鎊
里希-蘇納克政府承認,將於2024年生效的脫歐後新邊境檢查每年將使英國公司損失至少3.3億英鎊。
針對從歐盟進口的食品、動物和植物產品的額外繁文縟節原定於10月起分階段實施,但由於擔心額外成本將加劇通貨膨脹而被推遲。
一位保守黨內閣辦公室大臣在回答一位資深工黨議員的問題時透露了預計的年度成本,此前業界曾警告說,這將推高價格並使一些小公司倒閉。
Lucy Neville-Rolfe 男爵夫人說: “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如何調整其業務模式和供應鏈,以整合新的管制制度”。
“她在給歐洲勞工運動主席斯特拉-克雷塞(Stella Creasy)的信中寫道:”我們估計,在所有歐盟進口商品中,該模式的新成本總體上為每年 3.3 億英鎊。
早在 8 月初,關於推遲推出新車型的決定被報道後,部長們就被指責對推出工作的處理 “絕對混亂”。
政府宣佈將進口所需的衛生證書推遲三個月,從 1 月 31 日起生效。針對中等風險食品、動物和植物產品的衛生與植物檢疫(SPS)檢查將於 4 月 30 日生效。
每批進口貨物將收取高達 43 英鎊的新費用,同時海關代理和 SPS 檢查也將另行收費。
內閣辦公室部長說,在每年 3.3 億英鎊的費用中,”大約一半 “是出口衛生證書的費用,但他表示,與最初的檢查計劃相比,這為企業 “節省 “了 5.2 億英鎊。
但克雷塞女士堅稱這不是 “節省”,並補充說: “她說:”英國公司在進口食品的邊境文書工作中苦苦掙扎,對這些收費幾乎沒有選擇餘地,這意味著英國消費者很可能不得不買單。
冷鏈聯合會(Cold Chain Federation)首席執行官謝恩-布倫南(Shane Brennan)告訴《金融時報》: 冷鏈聯合會首席執行官謝恩-布倫南(Shane Brennan)告訴《金融時報》:”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花了這麼長時間才坦率地承認這一點。最初的估算中沒有包括混亂、延遲的最後期限和持續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損失。
此前,北愛爾蘭大臣克里斯-希頓-哈里斯(Chris Heaton-Harris)在曼徹斯特舉行的保守黨會議上表示,有關英國脫歐問題的 “厄運和陰霾 “太多了—他堅稱該省的經濟前景 “令人難以置信地充滿希望”。
希頓-哈里斯先生一直在與民主統一黨(DUP)進行 “最後階段 “的會談,他試圖說服該聯盟黨接受與歐盟達成的 “溫莎框架協議”,並恢復與新芬黨(Sinn Fein)在斯托蒙特(Stormont)的權力分享。
這位內閣部長在周日的會議上說: “長期以來,圍繞這個話題總是有很多厄運和陰霾。實際上,北愛爾蘭的經濟前景令人難以置信。
首相與布魯塞爾達成的溫莎框架協議的關鍵部分將於周日生效,其中包括英國與北愛爾蘭之間貨物運輸的綠色和紅色通道系統。
希頓-哈里斯(Heaton-Harris)先生表示,已有 1600 家新企業簽署了我們新的內部市場計劃,並聲稱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貿易商希望在北愛爾蘭做生意”。
資料來源:Independen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politics/brexit-checks-costs-uk-eu-b2421940.html
6.【英國】倫敦數百民眾遊行 呼籲英國重返歐盟
數百名英國民眾星期六(9月23日)在倫敦市中心舉行遊行,呼籲英國重新加入歐盟。
法新社報道,參與這場「全國重回遊行」(National Rejoin March,簡稱NRM)的示威者揮舞著寫有「重新加入歐盟之路從這裡開始」、「重新加入,歡喜無比」等標語牌 。
非營利組織NRM旨在支持英國重返歐盟。 NRM領導人兼創始者科爾(Peter Corr)說,決定組織這次的遊行是因為,他認為「脫歐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工人階級和窮人,都在為此付出代價,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英國在2016年投票通過脫離歐盟。 然而,今年7月公佈的民調顯示,認為脫歐是錯誤決定的英國人創下新高,過半數受訪者希望再加入歐盟。
不過,英國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五(22日)否認了希望英國重返歐盟,他最近的言論導致執政的保守黨指責他想「拆解脫歐」。 施紀賢則堅稱,沒有理由重返歐盟、其關稅聯盟和歐盟的單一市場。
資料來源: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4426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英國】移英港人就業調查|25%受訪者年薪不足2.2萬鎊低過全國中位數 李大成:有中介利用零工時合約剝削勞工權益
英國伯明翰大學商學院與移英港人機構West Midlands Hongkonges Support CIC上周五(22日)公佈移英港人就業情況問卷調查結果,受訪人數為449人,約四份之一受訪者指年薪在22,000鎊或以下,每周工時約31至40小時,與英國收入中位數33,000鎊有一定距離。前香港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總幹事李大成認為,儘管英國勞工法例較完善,但仍有小量中介公司利用零工時合約,剝削移英港人的勞工權益,建議港人支援團體在職場支援上作出更深入的支援,發揮港人「齊上齊落」精神。
民調受訪人數為449人,7成介乎35至54歲並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約半數填寫問卷者住在西密德蘭區(West Midlands),即伯明翰、考文垂(Coventry)等7個英格蘭中西部城市,逾半受訪者在英國定居1年或以上。報告申明受到調查取樣限制,約兩成在大倫敦或大曼徹斯特地區,其餘散落在除北愛爾蘭以外的全國各地,無法準確推斷整體移英港人群所面對的共同狀況。
七成受訪者預計能維持1年或以上生活開銷
由於BNO簽證要求,申請人移居英國前需持有能夠維持至少6個月生活開支,因此接近7成受訪者報稱來英時持有預計可維持1年或以上的生活開銷資金,而4成以上更表明帶來資金足以在英國置業。
受訪者在移英前較多人從事教育(12.03%),其次為社會服務(10.91%)、資訊科技(10.02%),填寫「其他」也佔的比例甚大(14.7%),目前無業的有165人(37%),277人在英國受僱(62%),只有7人(1%)受僱海外公司。移英港人主要從事教育及托兒(15.16%),其次為行政文職(9.03%)、醫療護理(8.39%),以及倉庫物流(8.39%)。超過六成從事全職工作,其他僱用形式有兼職、無固定工時,以及自僱,而絕大部份(87%)稱自己與僱主直接簽約,只有7.6%表示透過職業中介簽訂僱傭合約。
移英港人就業品質參差
分析指,雖然英國在疫情後出現勞動力短缺情況,尤其是教育、醫療護理、酒店及款待等範疇,但能夠順利打入職場,移英港人的就業品質則各有參差,不論時薪和年薪的中位數也未能達到全國中位數標準(2022年4月份數據分別為時薪14.77鎊及年薪3.3萬鎊),工時和地點彈性可能較少,無法自主決定。
英國港僑協會董事Jason Chao認為,在英港人收入中位數與整體英國收入中位數有一定差距,可見在英港人在職位、收入上大有上升空間。BN(O)簽證計劃開始至今約兩年,移英港人在就業上的問題,已從最初求職需要、適應英國面試同履歷撰寫習慣的階段,發展至職場上游、晉升問題的階段,在英港人團體以及英國政府應要考慮最新發展去調整協助港人就業的方向。
英國港僑協會就業小組就業支援工作員Kate Lam建議,除了《英國勞工權益及香港人就業小冊子》有助移英港人了解勞工權益及保障外,鼓勵港人運用市政府資源,如ESOL英文班及求職小組,還有全國職業服務(National Careers Service),協助修改履歷,幫助自己更輕易進入英國勞動市場。
資料來源:追新聞
https://shorturl.at/hpFW4
8.【荷蘭】荷蘭外國遊客預計今年將激增 30%
與去年相比,荷蘭今年的外國遊客人數可能會大幅增加。荷蘭旅遊會展局(NBTC)預計今年將接待約 2100 萬國際遊客,增幅達 30%。
該組織週一髮布的最新預測顯示,德國人尤其更頻繁地訪問荷蘭。今年,預計將有近 700 萬德國客人到荷蘭度假或出差。這一數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比大流行前的最後一年,即 2019 年增長了 13%。
荷蘭銀行(ABN AMRO)早些時候的研究也強調了近年來德國遊客數量的不斷增長。例如,根據該銀行的研究結果,今年前五個月的德國遊客數量比十年前同期增長了一倍多。
在德國遊客大量湧入的推動下,荷蘭旅遊局預計荷蘭的外國遊客總數將超過疫情前的水平。然而,來自其他幾個國家的遊客數量卻滯後了。例如,由於長期的旅行限制,英國的恢復速度較慢。同樣,今年年初才取消旅遊限制的中國也沒有迅速反彈。
據預測,今年在荷蘭國內度假的荷蘭人數量將穩定在 2900 萬左右。近年來,這一數字已大幅上升。NBTC 警告說,加上外國遊客,將有近 5000 萬人需要在酒店、露營地和其他住宿場所住宿。
據該組織稱,遊客還使用其他各種設施,這些設施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入境遊客和國內遊客的持續增長表明,我們需要為娛樂和旅遊分配更多空間。什麼都不做不再是一種選擇,”NBTC 主任喬斯-弗蘭肯(Jos Vranken)說。
他還提到了 “心理空間”,以確保某些地區仍然適合居住,居民不會因遊客而感到不便。他認為,旅遊部門參與有關空間挑戰的討論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NLTime
https://nltimes.nl/2023/09/25/netherlands-expects-30-percent-surge-foreign-tourists-year
9.【荷蘭】阿姆斯特丹宣佈大幅提高酒店客房和游輪乘客的旅遊稅
阿姆斯特丹正在大幅提高對遊客和游輪乘客的稅收,以籌集預算資金,用於增加避難場所、減貧措施和醫療機構等。”Parool 報道說:”我們不必增加居民的費用,但我們要向遊客多收一點。
旅遊稅率將從房間費的 7% 和每人每晚 3 歐元統一增加到房間費的 12.5%。目前,兩人入住每晚 200 歐元的房間需要繳納 20 歐元的稅。這將增加到 25 歐元,在這種情況下,稅收基本上增加了 25%。
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游輪乘客每人將支付 11 歐元,比目前的 8 歐元增加了近 38%。
阿姆斯特丹採取了許多措施來減少遊客,尤其是在擁擠的市中心。今年,該市禁止在紅燈區的街道上吸食大麻,提前了酒吧和性工作場所的關門時間,並宣佈了限制住宿加早餐機構、游輪和換房度假的計劃。市議會還支持將游輪遷出市中心的計劃,而市長費姆克-哈爾塞馬(Femke Halsema)仍在制定其備受爭議的色情中心計劃,以將性工作者及其遊客遷出紅燈區。
新的增稅措施使阿姆斯特丹躋身全球旅遊稅最高的前五個國家之列。範布倫預計,從 2027 年起,旅遊稅每年將額外增加 6500 多萬歐元。在春季備忘錄(本年度預算案的春季更新)中,這一數額仍為 3000 萬歐元。
範布倫說,阿姆斯特丹計劃用這筆錢來解決城市面臨的 “重大任務”。針對收入不超過社會最低標準 130% 的當地人的貧困條例將得到延長。該市將投入資金,把為家長提供幫助的家庭學校數量從 10 所增加到 25 所。阿姆斯特丹還希望每年為面臨無家可歸風險的阿姆斯特丹人提供 300 到 400 個兒童保育和居住場所。
所有城區和韋斯普(Weesp)將在未來兩年內共同獲得 900 萬歐元,用於與居民協商解決當地問題。新西區、左岸區和北部區將額外獲得 2100 萬歐元。”我們在各地區的投資不均衡。Van Buren 說:”我們正在市政府內部就城市資源的分配進行討論,這與以前大不相同。
市政府不會削減補貼,將為污水處理和雨水收集等水務工作提供更多資金,並將 1100 萬歐元投入福利、護理和青少年保育機構。預算還包括1500萬歐元用於公共住房,50萬歐元用於滅鼠,以及每年7300萬至8100萬歐元的執法預算。
由於 “財政溝壑”—即國家政府每年向各省市划撥的金額—的減少,阿姆斯特丹將在 2027 年面臨 4000 萬歐元的預算赤字。該市希望說服新內閣再次增加這一數額。
到 2027 年,該市的債務將達到 87 億歐元。範布倫指出,諾德-荷蘭省政府批准了這筆債務。預算案中還指出,借錢對於 IJ 大橋或新 Meervaart 等重大項目來說是必要的。
在未來幾周內,市議會將與範布倫就預算進行辯論,並提出他們認為必要的修改意見。最終預算將於 11 月通過
。
資料來源:NLTime
https://nltimes.nl/2023/09/28/amsterdam-announces-sharp-increase-tourist-tax-hotel-rooms-cruise-passengers
10.【加拿大】加國稅局延誤追稅半年 個人所得稅欠債逾170億
加拿大稅務局在COVID-19疫情期間暫停追稅工作後,又因為技術問題,將追稅時間推遲約6個月。
2022年4月,稅務局(CRA)提交給時任財政部長Diane Lebouthillier表示,目標是在當年7月底暫停向欠政府錢的納稅人發放兒童福利金(CCB)及商品及服務稅(GST)抵免等福利。
CRA專員Bob Hamilton表示,拖延意味著債務將繼續積累,並使未來的收款更加困難。然而,根據CRA後來說法,該機構實際上直到2023年2月才恢復追稅工作。CRA發言人Etienne Biram透過電子郵件表示,因為該機構需過渡至新技術系統而延遲。
CRA通常會扣留福利金、稅收抵免和退稅,以抵消納稅人欠下的未償還政府債務。 但該機構在2020年5月暫停這做法,以便在疫情期間為家庭提供經濟救濟。
然後,該機構在2022年秋季至2023年初期間,逐漸恢復了正常的債務催收做法。 政府也開始用未來的付款,來償還超額支付的加拿大緊急應變福利(CERB)等疫情福利。文件表明,CRA擔心納稅人的債務不斷增加。
截至2021年底,超過200萬加拿大人收到了價值17億元的聯邦、省和地區福利金,這些福利金原本是要被扣,用於償還其未償還的政府債務。該機構也估計,個人所得稅的欠債已達170億元。
這些金額是疫情個人福利超額支付以外,加拿大審計長後來在2022年12月的一份報告中估計,超額支付的個人福利至少為46億元,另有121億元的支付值得進一步審查。
2022年的簡報稱,隨著加拿大經濟重新開放和疫情限制解除,恢復抵扣將確保CRA維護「稅收制度的完整性」。 但是,新電腦系統的技術困難迫使CRA延後了抵扣措施。在延遲6個月後,CRA在2023年初才展開了宣傳活動,提醒納稅人注意這些扣款。
有低收入家庭表示,他們的兒童福利金和其他收入支付意外減少了,導致無法支付食品和租金等基本生活費用。
反貧窮倡議者批評CRA,表示如果政府能更努力地提前警告納稅人,那麼家庭就能在經濟上適應即將到來的福利削減。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6386594/2023-09-25/news-加國稅局延誤追稅半年+個人所得稅欠債逾170億/?variant=zh-hk
11.【加拿大】壯麗景觀不可遮擋?溫市檢討條例以放寬建築高度限制
溫哥華市政府正考慮檢討為受保護景觀免被遮擋而對建築高度設限的一些指引,以掃除發展住房和經濟的障礙。
市議員裴智勵(Peter Meiszner)提出動議,指示市政府檢討其「視野錐保護指引」( View Cone Protection Guidelines),以「衡量受該指引影響而潛在可以增建的額外住房、工作空間和公共設施的數量」。
該份指引的部分內容被指已經不合時宜及/或不切實際。
有關動議預計將會順利獲得通過,市政府將分別於今年底及明年第二季,完成中期及最終檢討報告。
視野錐保護政策制訂於1989年,原意是確保市內一些重要的公共場所,可以觀賞到北岸(North Shore)的山脈景觀,例如從女皇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山頂,經百老匯中區(Central Broadway )及市中心眺望的視區,被列為「3號視野錐」(View Cone 3 )。
視野錐政策凌駕於市內的社區規劃和一些特許在指定地點興建較高建築物的條例,並且一直是市府在審批建築計劃申請時的一項重要考慮因素。
這些視野錐限制了建築物的潛在高度和形狀,從而影響了住宅和商業樓宇的密度,以及各種建築用途的財務可行性。
裴智勵指出,部分視野錐已經不合時宜,例如景觀可能已被大樹遮擋。
「我們希望確保真的能夠實現目標,即提供更多的住房,同時又能兼顧保護溫哥華的自然美景。」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2.【澳洲】澳洲多間頂尖大學全球排名下跌 只有一間維持50名內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榜顯示,澳洲頭十名大學今年大部分排名都下跌,只有一間維持在頭50名之內,6間在頭100名內。
幾乎所有澳洲前十名大學在今年的排名中都下降了名次,前 200 名中的所有院校的排名均低於一年前。
只有一所大學仍然位於前50名之內,6間在頭100名內。
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仍然是澳洲排名最高的大學,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37位,比2023年下降三個名次。
其次是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下跌10位到54,其後是雪梨大學,下跌6位到60,是澳洲排名第三的大學,比2023年的54位下跌6個名次。
還有在前100名的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排名下降了五名,位居第62位,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下降了17名,位居第70位,雪梨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SW)下降了13名,位居第84位。
阿德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是澳洲大學中名次跌得最多的,下降了23名,位列第111位。
現在已經是第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榜是其中最受重視的研究密集型大學排名,衡量18項表現,包括在教學、研究質素、研究環境、國際觀點、同工業方面。
機構的環球事務總監巴蒂 (Phil Baty)認為澳洲同新西蘭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封城措施影響到大學表現。
他說「雖然澳洲繼續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但今年世界大學排名的數據反映嚴重的警號。」
「雖然澳洲的大學界別仍是領先世界之一,吸引國際人才和合作,但澳洲在新冠疫情期間相對孤立,在數據中顯現出來,對大學的排名產生不利影響。」
2024年全球共分析了1,904所大學,其中包括澳洲的37間。
巴蒂表示,需要「真正關注」,以確保澳洲繼續對國際人才打開大門並具有吸引力。
他說「隨著市場可能發生變化,國際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需要正確的政策激勵措施」,「雖然排名顯示澳洲在研究質素方面,歷史上有非常高的水平,但當前的數據顯示相對於研究的投入較少,這是一個明顯的警告。」
他強調,即使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部門,「要保持排名也必須走得很快」。
牛津大學連續第九年在排名中獲得第一名,其次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前十名中有七所在美國,而三所在英國。
西方國家繼續雄霸前幾名,但亞洲在教學和研究質素進步速度超過其他任何地區。
中國內地方面,清華同北京大學分別排行第 12 同 14 位,兩者排名都較去年公佈為高。上海交通大學超越復旦大學,成為中國內地排行第三學府,全球排行 43 位,而復旦則緊隨其後排名第 44 位。
香港大學排行全球第 35 位,中文大學排行第 53 位,而香港科技大學、城市大學同理工大學則分別排行全球第 64、82 同 87 位。
新加坡國立大學就排行全球第 19 位。
資料來源:SBS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