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救生艇計劃」積壓逾8千個案 移民部稱審批PR要半年?英國買樓最怕3大「殺手」樓價可貶值15%?業主點自保?
點擊觀看:https://www.youtube.com/live/Qrd3COtaPrk?si=q8GeNB-Ft8MuPxjo
1.【香港】「杜拜王子」風波疑惑多 官員稱難「查家宅」免冒犯 商界憂港聲譽損
2.【香港】大球場「最後一欖」 粉絲讚全球最好玩
3.【英國】工作簽證年薪門檻加至逾38萬 增幅48%
4.【英國】英國買樓最怕3大「房屋殺手」樓價可貶值15% 3大置業自保貼士
5.【荷蘭】荷蘭高等教育在歐洲排名第六
6.【德國】德國愚人節起大麻部份合法化 警嘆不好笑
7.【加拿大】加拿大移民太多了?聯邦部長說不會降低永久居民目標數
8.【加拿大】「救生艇計劃」至今積壓逾8千個案 移民部回覆《星島網》稱審批PR平均需時6個半月
9.【加拿大】加拿大房價2026年達新高 未來幾年租金續上漲
10.【加拿大】被溫哥華居民反對的毒品注射屋 又換到另一處地點開了
11.【澳洲】澳洲擬兩年大削一半移民 收緊留學生簽證 增英語要求 需解釋揀科原因
12.【澳洲】澳洲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住房危機 組織進行獨立調查
13.【澳洲】澳洲各地投資房產黑名單
————————————-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1.【香港】「杜拜王子」風波疑惑多 官員稱難「查家宅」免冒犯 商界憂港聲譽損
「杜拜王子」阿里(Sheikh Ali Al Maktoum)突然押後在港開設家族辦公室,引發連串風波,除了阿里的「皇室」身份惹猜測、被發現是有大批菲律賓粉絲的歌手,近年積極開拓中東市場的港府,也被質疑事前未做好「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坊間不乏「提防王子」等冷嘲熱諷。
港府3月底舉行「裕澤香江」高峰論壇,阿里有份擔任演講嘉賓。對於政府被指未做好背景審查,有官場中人指,家族辦公室風格一向低調、講求保密性,難「查家宅」般要求提交大量資料,避免令對方感到「被冒犯」。
商界中人:開家族辦公室「好少咁高調」
事實上,近年很多家族辦公室、重點企業落戶香港,其實都希望保持低調,不欲當局對外公布,特別是地緣政治下,這些外來企業及超高資產淨值人士不想受中美鬥爭所影響。有金融界人士指,一般而言這類財金論壇由政府邀請嘉賓,亦有「中間人」推薦人選,政府較少逐一詳細審查,認為經過今次事件,當局亦要吸取經驗。
「杜拜王子」阿里(Sheikh Ali Al Maktoum)突然押後在港開設家族辦公室,引發連串風波,除了阿里的「皇室」身份惹猜測、被發現是有大批菲律賓粉絲的歌手,近年積極開拓中東市場的港府,也被質疑事前未做好「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坊間不乏「提防王子」等冷嘲熱諷。
港府3月底舉行「裕澤香江」高峰論壇,阿里有份擔任演講嘉賓。對於政府被指未做好背景審查,有官場中人指,家族辦公室風格一向低調、講求保密性,難「查家宅」般要求提交大量資料,避免令對方感到「被冒犯」。
事實上,近年很多家族辦公室、重點企業落戶香港,其實都希望保持低調,不欲當局對外公布,特別是地緣政治下,這些外來企業及超高資產淨值人士不想受中美鬥爭所影響。有金融界人士指,一般而言這類財金論壇由政府邀請嘉賓,亦有「中間人」推薦人選,政府較少逐一詳細審查,認為經過今次事件,當局亦要吸取經驗。
有熟悉中東市場的商界中人表示,近日問過不少中東朋友及商會,「好多人都話唔識佢(阿里)」,而阿聯酋確實有很多「王子」,駐港領事館亦證實他來自「統治家族」,因此不會排除他實力雄厚。但該商界中人指,成立家族辦公室的人士「好少咁高調」,要特意開記者會公告天下,做法奇怪,笑言超富人士「唔會周圍同人講自己有錢,一則怕政府搵佢,二則怕被標參」。
事件另一令人疑惑之處,是多間傳媒曾報道「香港-中東經貿協會」創會會長沈運龍有份就阿里來港開家辦一事穿針引線,但開幕儀式延遲後,沈卻發聲明指自己無邀請阿里來港;當風波升溫後,他前日又稱聲明並非「割席」,認為阿里很快決定落戶香港,絕對是協會功勞,之後又質疑出席家辦開幕儀式的特區官員不斷降級。
原定出席開幕禮的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港府代表就只有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與沈運龍之前在訪問中透露有「多位局長」出席不同。有行會成員就認為,一個家族辦公室開幕記者會,倘由特首或司長親自出席,並不對等,這與出席高峰論壇或商會活動不同。
王子5月再來港?政商界:拭目以待
對於沈運龍稱「王子無呃過香港一毫子」,有商界背景議員認為雖無金錢損失,但港府在過程亦花了不少人力、時間接待,尤其是香港近年大力發展家族辦公室樞紐,今次事件不斷發酵,無可避免影響香港形象,直言「聲譽受損比金錢損失更大」;加上傳媒大幅報道王子背景,其他超級富豪看在眼裏,發現自己屬同一檔次,對來港成立家辦的意欲亦可能有影響。
至於阿里5月會否真的來港,政商界普遍說「拭目以待」。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認為,領事館已證實阿里的皇室成員身份,再就「真假王子」討論只是炒作,不希望有過多負面演繹,影響香港發展家辦業務,又指不論是遠房或近親、喜歡唱歌或跳舞,只要是合法合規的正當商人都應該歡迎來港投資。
資料來源:星島
2.【香港】大球場「最後一欖」 粉絲讚全球最好玩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開鑼了!今屆除了是賽事在港舉辦30周年,亦可能是最後一次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明年或移師至啟德體育園。首日賽事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球迷,不少人打扮成各種造型出席,扮鬼扮馬告別大球場。有來港觀賽逾10次的外國球迷表示,捨不得這個全世界最好的賽場。另外,旅遊發展局更特別邀請在著名系列電影《哈利波特》飾演「衛斯理雙胞胎」的兩兄弟演員來港觀賽。
每年來到大球場觀賽的外國球迷之中,來自欖球強國斐濟的球迷為數不少。其中Jale是退休人士,常到國外看七欖比賽,曾到香港七欖超過10次,最欣賞大球場的好氣氛,「這裏是其他國家的賽場不能相比,因為它地方夠大、設備齊全、飲食供應方便,還有氣氛好。今年是最後一次在大球場比賽,我有點捨不得,當然我明年還會再來,期望新的球場一樣吸引。」
來自英國列斯的Daniel在深圳工作,第2次來七欖的他選擇扮演《龍珠》主角,「作者鳥山明早前不幸離世,這動漫陪着我們這年代的人成長,所以要紀念一番。」由頭到腳裝扮齊整的Daniel,全部服裝均淘寶採購,十分划算。另南非女球迷Lezelle扮成Barbie芭比入場,她說自小已在電視觀看過香港七欖賽事,「知道香港大球場是最後一次舉行,很想親身感受香港七欖為何如此出名。今次身在南看台見到不少人扮鬼扮馬,感覺名不虛傳。」
台客讚氣氛佳 料花數萬元
來自台灣的遊客張先生及張太特意來港觀看七欖,認為球賽「氣氛非常棒,比我想像中多人。」即使未來球賽會轉到啟德體育園舉行,他說有機會仍會再來港觀賽。張先生指,會為比賽留港4天,並觀看3天球賽,現居住於半島酒店,預料消費數萬元。
除了世界各地的遊客,七欖亦吸引本地市民前來狂歡,市民程小姐本身是欖球運動員,笑稱「如果香港隊有打,梗係會支持香港隊啦!」她每年都會和朋友聯袂到場觀賽,慢慢已演變成朋友們間一年一度的聚會,當中不少朋友為了欖球賽,特意從海外飛來香港逗留一星期。對於最後一年在大球場舉行,她感到不捨,「好似一個時代結束咗,然後有新開始,希望(在啟德辦球賽)都會吸引咁多人支持睇七人欖球。」
為宣傳香港及七欖,旅發局特別邀請澳洲、南韓等欖球成熟市場的媒體到港欣賞七欖,亦與澳洲旅行社合作,設計七欖主題旅遊產品,鎖定當地高消費旅客訪港。欖球狂迷、在《哈利波特》電影飾演「衛斯理雙胞胎」的演員奧利華菲力普斯、占士菲力普斯兩兄弟,也應邀來港觀看賽事。
市民歎不捨:一個時代結束
菲力普斯兄弟今日將現身大球場南看台,與球迷大玩人浪,同時深入場內各處,尋找不同裝扮有趣的球迷拍照留念。兩兄弟亦遊覽了香港各特色景點及品嘗特色美食,更在社交媒體IG發放遊港照,有粉絲留言形容香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資料來源:星島
3.【英國】工作簽證年薪門檻加至逾38萬 增幅48%
英國政府為減少淨移民,上調海外技術員工簽證最低年薪要求的措施周四(4日)起生效。英國企業僱用海外員工的最低薪資要求,由2.62萬英鎊年薪(約25.9萬港元)上調至3.87萬英鎊(約38.2萬港元)。
內政大臣祁湛明(James Cleverly)2023年12月已宣布這項措施,目的為確保英國移民系統專注吸引高技能工人、帶動該國經濟增長、同時削減淨移民人數。
祁湛明也要求,僱主要將英國工人放在首位。政府表明任何部門都不應永久依賴移民,即日起廢除短缺職業清單,僱主不能再就短缺職位向移民支付低於英國工人的薪酬,以保障本地工人的競爭力。
政府根據專家和移民諮詢委員會(MAC)的建議,制定新的移民薪金清單 ( ISL ) ,只有技能熟練且短缺的職位才會納入其中。政府也鼓勵僱主優先聘請和培訓本地工人。
另外,英國下周四(11日)起將逐步上調家庭簽證的最低收入要求,由1.86萬英鎊(約18.4萬港元)升至2.9萬英鎊(約28.7萬港元),到2025年初將達到3.87萬英鎊。
英國政府指,新措施有助確保赴英家屬得到經濟支援。
資料來源:HKET
4.【英國】英國買樓最怕3大「房屋殺手」樓價可貶值15% 3大置業自保貼士
近年有意到英國置業的港人大增,部份更是直接移居當地,但不論是投資還是自住,入市時都會擔心遇上陷阱,其中就包括令人聞風喪膽的英國樓「三大殺手」,足以令樓價大幅貶值。事實上,英國物業隨意一間都可能超過半世紀樓齡,加上睇樓期間未必能夠非常詳細內外情況,只能在業主接受出價及啟動買賣程序後,甚至到承造按揭、待銀行估價一出才知買入的物業是否貨真價實。那麼準買家要怎樣保障自己?本文列出3大英國買樓貼士防中伏。
購買英國物業過程較為繁複,從挑選樓盤、睇樓到議價,當中需要注意的細節繁多。因此多上網做資料搜集「取經」搜尋買樓經驗分享相當重要,不過有些人卻會忽略英國三大「房屋殺手」。
近年有意到英國置業的港人大增,部份更是直接移居當地,但不論是投資還是自住,入市時都會擔心遇上陷阱,其中就包括令人聞風喪膽的英國樓「三大殺手」,足以令樓價大幅貶值。事實上,英國物業隨意一間都可能超過半世紀樓齡,加上睇樓期間未必能夠非常詳細內外情況,只能在業主接受出價及啟動買賣程序後,甚至到承造按揭、待銀行估價一出才知買入的物業是否貨真價實。那麼準買家要怎樣保障自己?本文列出3大英國買樓貼士防中伏。
購買英國物業過程較為繁複,從挑選樓盤、睇樓到議價,當中需要注意的細節繁多。因此多上網做資料搜集「取經」搜尋買樓經驗分享相當重要,不過有些人卻會忽略英國三大「房屋殺手」。
英國三大「房屋殺手」:+8
1.日本虎杖
英國人普遍喜歡園藝和綠色植物,很多人花時間打理後花園,不過一種植物卻成為當地業主的惡夢。日本虎杖(Japanese Knotweed)原產於日本,是蓼科虎杖屬植物,葉子呈心形,莖為紅色,開出白色成流蘇狀的花,該植物於19世紀被引入英國,當時作為觀賞植物,但原來它的破壞力驚人。
事實上,日本虎杖可穿透磚塊、混凝土和砂漿,其根部可向地下生長達3米,對牆身及地板造成破壞,令到建築物滲水,加上其成長速度快,一般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就能夠長到1米,最高時更可達到3米。「日本虎杖」每年冬季會冬眠,並在3至4月結束休眠期後繼續生長。
如果屋內﹑附近環境甚至鄰居被不幸日本虎杖入侵,業內人士指物業根本「冇得救」。即使取得環境報告,又向當局申請「落藥水」清除,又或者將整棟物業拆毁,連根拔起甚至連地底下的泥土也一併鏟走,成本甚高,日本虎杖亦有機會死灰復燃。
英國專門治理入侵植物機構的Environet於2021年曾發表的數據顯示,當地有約4%物業、涉及逾89萬間房屋因受日本虎杖入侵而被拖低樓價,每戶樓價平均降低5%,即業主平均要減價逾1.3萬英鎊(約12萬港元)求售,總涉資高達約118億英鎊(約1,164億港元)。截至去年,Environet估計當地有5%物業受日本虎杖入侵所害,令樓價下跌5至15%。
《太陽報》在2022年報道指,一名經營單車旅遊生意的富商Christopher Clarke指,其位於英國倫敦西北部的大宅被日本虎杖攻陷,影響出入及房屋的結構,最嚴重的是導致樓價升幅減少15%,否則現時應約值167萬英磅(約為1,648萬港元),亦因有日本虎杖而未能承造按揭。他指,植物從鄰居住所蔓延過來,入稟向對方索取25萬英磅(約246萬港元)。
2.氡氣
氡氣(Radon)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放射性有害氣體,存在於石、泥土、建築物中。一般空氣中的氡氣含量不高,不會影響健康。不過氡氣可以從地基滲入屋內,如果冬天長期不開窗,氡氣有可能會積聚。長期處於氡氣濃度高的地區,會有機會增加患癌機率,是繼吸煙後的第二大肺癌成因。
當吸入氡氣後,氡氣會儲存於人體呼吸道內,並會釋放輻射粒子在肺部積聚,而其釋放的輻射會對呼吸道造成損害,這些損害亦包括將正常的細胞轉化成癌細胞,故吸入時間越長,患肺癌的機會就會大增。
3.上升潮氣
英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屬於海洋性氣候,總是陰雨綿綿,上升潮氣(Rising Damp)亦成為獨立屋常見問題,是指濕氣從地面上升,高於地面大約一米。 通常牆壁底部會出現潮濕問題,有時更可以看到牆上有「Tide mark」。一旦缺乏良好的防潮層或外部地面水平高於防潮層,加上內部空氣不通風,就會令內部出現潮濕及發霉的問題。
上升的潮濕不僅是牆上難看的污漬,若不加以處理,更有可能使木材腐爛,損壞物業結構。生活在潮濕和發霉的環境中也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導致各種呼吸道問題,例如呼吸道感染、過敏、哮喘以及免疫系統減弱。
3大英國買樓貼士
1.事前做好資料搜集
現時買家可以網上搵樓,資訊較香港公開透明及集中,英國二手樓大部分放盤,都可在網上樓盤平台找到,這些搵樓網站包括Rightmove、Zoopla及OnTheMarket等等。
在Rightmove或Zoopla選好心水盤後,可以透過電郵或致電查詢,代理一般即日或翌日回覆以及編排睇樓日期時間,視乎市場環境而定。部分質素較好的單位,因睇樓人數眾多,代理索性以開放形式在指定時間、讓準買家自行入內參觀。
另外,現時網上已有英國設有日本虎杖個案及氡氣分佈網站,當中有日本虎杖在英國當地的分佈情況及最新個案數字,亦會教導人們如何分辦,在選擇置業區份前可仔細研究。
2.實地睇樓視察環境
買樓前最好親身到當地視察,最好選擇現成樓,避免購買樓花,減少遇中伏的爛尾樓。同時要留意目標區份的有關新聞,如經濟、人口、就業情況及學習環境等,最好在市中心或成熟地區。若有親戚或朋友在當地居住更好,可向他們了解在當地最新情況。
面對樓齡較舊的二手樓時,由於未必可以從照片中清楚了解樓宇的真實情況,親身睇樓亦能夠更直接視察物業,也較容易進行壓價。
3.Building Survey檢查結構
在英國二手樓買賣不設臨時買賣合約,亦不用繳付首期,而是收樓時一炮過付款,當然亦可等申請按揭後付款。只要在業主接受了出價,買家便可找Building Survey檢查結構,以防自己買了中伏物業。
坊間一般有三個不同級別檢驗報告,適合不同樓齡及詳細程度:
Level 1 – Condition report(約£200 – £400),最基本檢查報告,僅適合新盤。
Level 2 – Homebuyer report(約£500 – £900),針對樓盤 狀況和當前市場估值提供總體意見,適用於所有二手物業。
Level 3 – Building survey(約£600 – £1,200),專為較舊單位 或已更改或非傳統的建築物而設,詳細檢查物業結構和完整性。如樓齡超過五十年或用全現金買入(Cash Buy),強烈建議用Level 3。
報告費用不一,由最平300英鎊(Level 1)至最貴超過一千英鎊 (Level 3),亦視乎實際單位面積而定。
檢驗物業存在的問題,會直接影響銀行批出按揭貸款的意願,如銀行無法承造按揭,即代表下手買家只可以用cash buy形式購買,令再次轉讓大打折扣。如銀行無法承造按揭,買家亦可以中止整個買賣程序及時止蝕。
銀行無法承造按揭的「中伏物業」其中包括欠缺EWS1表格(The External Wall System form),即大廈外牆含有易燃物料,日後或需承擔高額的維修費用。
銀行無法承造按揭的「中伏物業」其中包括欠缺EWS1表格(The External Wall System form),即大廈外牆含有易燃物料,日後或需承擔高額的維修費用。
事緣2017年的格倫費爾塔(Grenfell Tower)大火,當時造成逾70人死亡,震撼整個英國。大火原因,《星島頭條》記者向英國建築師查詢,主因是大廈外牆所用的ACM (Aluminium Composite Material) 覆蓋層,該鋁板物料在香港使用亦很普遍,但是英國天氣比香港寒冷,外牆還需要加建夾芯保暖層,大部份發展商會用上「高性價比」的PIR insulation物料,可以做到最平最薄的保暖效果,可以防水但最大問題是不防火。加上鋁板覆蓋層(ACM cladding)與結構牆身中間留有空間(cavity),如不幸遇上火種,火勢可透過打通的空間以及不防火的夾芯保暖層,迅速燃燒整棟物業。
該場大火後衍生出不少後續問題影響二手樓市場,英國政府在2019年推出EWS1表格,18米或以上樓高的建築物,都必須經過防火檢測,包括外牆審查,才可以被銀行承造按揭,變相2019年前落成的物業,若為了降低建築成本,沒有取得EWS1表格,大多淪為難以轉手的「蟹貨」。
根據外媒報道,目前倫敦還有約2000棟未取得EWS1表格的建築物,倫敦以外亦有為數不少的二手物業沒有取得EWS1表格。因此,物業最好是2019年後落成並持有EWS1表格認證。若無法提供,可適當承造按揭,以了解物業或潛在問題,例如地租及管理費亦會影響估值。
資料來源:星島
5.【荷蘭】荷蘭高等教育在歐洲排名第六
根據《校園顧問》(The Campus Advisor)2024 年的調查,荷蘭在歐洲最佳高等教育國家排名中名列第六。
校園顧問》2024 年歐洲高等教育排名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國際人士選擇來荷蘭學習,但荷蘭在國際比較中的表現如何呢?校園顧問》考慮了六個關鍵因素,評選出了歐洲高等教育最佳國家。這些國家由在校學生進行評分,他們填寫了一份調查問卷。然後對他們的答案進行匯總,得出最終分數(滿分為五分)。
根據這些評分,荷蘭高等教育的總得分為 4.32 分(滿分 5 分),排名第六。畢業生就業前景(4,58)是荷蘭得分最高的項目,其次是教育質量(4,57)、社會生活(4,55)以及藝術和文化(4,51)。在學生多樣性方面,荷蘭以 4,49 分(滿分 5 分)位列歐洲第三。荷蘭得分最低的是學生生活費用(3,19)。
歐洲最好的高等教育
根據《校園顧問》(The Campus Advisor)的排名,以下是歐洲高等教育排名前十的國家:
英國 (4,51)
德國 (4,41)
愛爾蘭 (4,40)
瑞士 (4,37)
丹麥 (4,34)
荷蘭 (4,32)
法國 (4,31)
捷克 (4,25)
奧地利 (4,22)
瑞典 (4,18)
評論員意見:
“我知道很多留學生因為荷蘭不是英國、美國或加拿大而漠視它,但相信我,值得給它一個機會。我在這裡有非常棒的經歷,你會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即使畢業後,我也願意留在荷蘭。
“在我就讀的大學,所有課程都是英語授課,這也是很多來自歐洲和歐洲以外國家的學生喜歡荷蘭的原因。荷蘭的老師真的很好,也很隨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荷蘭學習比其他國家要求更高”。
資料來源:IamExpat
https://www.iamexpat.nl/education/education-news/higher-education-netherlands-ranked-6th-best-europe
6.【德國】德國愚人節起大麻部份合法化 警嘆不好笑
4月1日,德國《大麻法案》正式生效,德國成年人被允許合法持有和在家種植一定數量的非醫用大麻,這意味着娛樂性大麻的合法化。
法律的改變發生在愚人節,但對德國警察來說,不是開玩笑。德國警察工會的波依茨(Alexander Poitz)抱怨稱,此舉會助長黑市,需求會很快超過合法供應,執法工作只會更艱巨。
這個在默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時期一直嚴格管制毒品的國家,在本屆「紅綠燈」執政聯盟(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推動下,以「打擊非法交易」為由,開了個大口子。
這一步邁得很大,甚至在有些方面比荷蘭還大。在荷蘭,持有大麻違法,但持有不超過5克的大麻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除罪化」),而德國不僅將持有合法化,還將持有數量上限提升不少。
根據新法案,德國成年人可以合法持有最多25克供個人使用的大麻,並可帶進部份公共場所,但不允許在學校、幼兒園、公共遊樂園和體育設施附近吸食大麻,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市中心的步行區也禁止吸食大麻。同時,成年人可在家中最多存放50克大麻、種植最多3株大麻植物。
非商業性的「大麻俱樂部」7月1日合法開放,最多可為500名成年會員供應大麻,會員每人每天最多可購買25克,每月最多可買50克,21歲以下的成年人每月最多可買30克。
德國在放鬆管制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了緩衝區,暫未像荷蘭那樣放開娛樂性大麻的商業銷售。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這意味着德國處於一種自相矛盾的境地,一邊允許成年人持有相當大數量的毒品,一邊使其難以購買,遊客也被排除在外,「德國不太可能很快成為歐洲新的阿姆斯特丹」。
但反對者怨聲載道,德國民眾批評新法案允許合法持有的大麻數量過多,學校和幼兒園周圍的禁區設置不足,讓年輕人誤以為大麻無害,轉向更烈性毒品的風險大大增加。醫生組織也表達了對年輕人健康的擔憂。
YouGov於2月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德國民眾仍對新法案持懷疑態度:47%的受訪者反對大麻合法化,42%的人支持,另有11%的人尚未作出決定。
對此,禁毒志願者、博主陳敏3月29日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大麻在西方國家有今天的合法地位,其實跟煙草發展線路如出一轍,只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認識,一個從時尚潮流的癮品慢慢被打成了有害癮品,一個從有害癮品慢慢翻盤成了『時尚潮流的癮品』。大麻製品的四氫大麻酚(THC)平均含量已經翻了十幾、二十倍,所謂『大麻成癮性和危害性不如香煙』的言論早已過時。」
「法案通過前還在吵」
自德國政府2017年讓醫用大麻合法化以來,德國已迅速成長為歐洲最大的醫用大麻市場,也是歐洲增長最快的娛樂性大麻市場。彭博社預計,德國超8000萬人口中,約有450萬人吸食大麻。
執政第三年,從上台前就在醞釀大麻合法化的「紅綠燈」執政聯盟掃清了議會的障礙。新法案2月23日在德國聯邦議院(下議院)獲得通過,3月22日又在德國聯邦參議院獲得通過。
直到最後一刻,議員們都在就法案的負面影響進行辯論,差點把法案送去調解委員會,讓其擱置半年,但沒成功。
力推此法案的德國衞生部長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社民黨)在法案通過後發文稱:「請負責任地利用新機會,協助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希望這是黑市終結的開始。」
他認為,過去10年,18-25歲的德國人吸食大麻的人數增加了100%,大麻消費量不斷上升,受污染或精神活性物質成份過高的大麻日益氾濫,說明現行法律已經失敗,讓消費合法化是一種正常的回應。
但是,德國政府官員擔心各州法院會因為新法案而不堪重負。法律中的「大赦」條款,令地方法律系統必須在短時間內審查數以萬計與大麻有關的舊案。
德國警察工會的波依茨認為,由於在家種植大麻需要耐心和精力,需求將很快超過合法供應,而大麻俱樂部得過三個月才能開張。從長遠來看,非法交易網將適應新法規,甚至「滲透」大麻俱樂部,這樣只會加大執法工作量。
德國保守派集團和極右翼力量強烈反對這一改變。在聯邦參議院,來自反對黨基民盟的州政府成員們批評這項法案忽視了大麻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危害。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基民盟州長哈澤洛夫(Reiner Haseloff)指責新法案將使人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誰「贏麻了」?
據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2021年11月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大麻合法化」後相關產業鏈能給德國帶來2.7萬個工作崗位,每年能帶來超過47億歐元(約396億港元)的財政收益。
具體來看,「大麻合法化」每年可以給德國政府帶來18億歐元(約151億港元)大麻稅、7.35億歐元企業稅和增值稅、2.8億歐元工資稅以及5.26億歐元社會繳款,還令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分別節省10.5億歐元和3.13億歐元的開支。
此外,新法案生效意味着醫用大麻在德國不再被列為麻醉藥物,這樣開處方就容易多了。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大麻企業行政總裁稱,利潤會流入那些已經從事醫用大麻生產銷售的公司。
目前,德國醫用大麻市場規模為2億歐元(約16億港元),有需求的患者近20萬,該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增長。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認為,一些美國和加拿大的大麻企業已經在歐洲醫用大麻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德國大麻新政對這些北美企業來說可謂是「天賜良機」,有利於其進一步進軍歐洲市場。
而現階段,最先嘗到「甜頭」的是種植產業供應商。新法案2月23日在德國聯邦議院「通關」後,出售園藝用品的網站訪問量大幅增加,種植設備套裝(一般包含小型種植篷、配有燈具、通風系統和測量儀器)和大麻種子到3月下旬已經供不應求。有店主預計,今年的銷售額會翻一番。
德媒形容,「就像『淘金熱』時期一樣,賣篩子和鏟子的人最有可能賺大錢。」
但並非所有與「大麻供應鏈」相關的人都能立馬獲利,那些押註德國會讓大麻全面合法化的人暫時空手而歸。新法案未允許設置專賣店出售娛樂性大麻,進口商、經銷商都不得不另尋他路。
不過,據德國衛生部網站介紹,新法案是德國大麻「受控分配」兩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的法律草案預計之後提交歐盟委員會審議。美國政治報歐洲版稱,德國政府計劃設立市政五年試點項目,在選定的城鎮和地區允許政府控制供應的大麻在有執照的商店進行銷售。
如果這些試點項目在柏林、科隆等地開展,這條產業鏈能讓專賣店主和供應商們有機會做到娛樂性大麻的生意。德媒稱,試點項目細節將在今年夏天公布。
西方如何一步步為大麻「洗白」?
大麻,最早來源於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提取物並因此得名,其主要精神活性成份為大麻素,大約100餘種,其中兩種成份較為廣泛:四氫大麻酚(THC,具有精神活性)與大麻二酚(CBD,不具精神活性)。
大麻可分為工業大麻、醫用大麻和娛樂用大麻。作為一種尋求精神刺激的癮品,被普遍認為起源於印度。目前,大麻是聯合國禁毒公約規定的嚴格管制品,在絕大多數國家攜帶、吸食或售賣大麻仍屬違法,但一些西方國家已將醫用大麻合法化,加拿大、美國24個州(美國聯邦政府仍將其列為非法藥物)、烏拉圭和如今的德國等更是將娛樂性大麻合法化。
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發布的《2023年世界毒品報告》,大麻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毒品,2021年,全球估計有2.19億人使用大麻,佔全球人口的4%;過去十年裏,使用大麻的人數增加了21%;北美洲吸食大麻現象最普遍,該地區2021年15-64 歲人口中有17.4%吸食大麻。
從歷史上來看,西方國家的大麻政策並非像現在一樣「擺爛」。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世界各國普遍出台法律將大麻列為毒品。
20世界60年代,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反主流文化的「嬉皮士運動(hippie)」在美國興起,這批美國年輕人留着長發、不修邊幅,用流浪和音樂表達不滿,批評政府、反對主流價值觀、抗議戰爭。在此期間,吸食大麻成了反戰、反政府的標誌和反抗權威的象徵。
禁毒博主陳敏提到,隨着時間的推移,當年的「嬉皮士」群體擁有了話語權,「大麻從非法有害的癮品翻盤成了中等階級與上流社會的時尚潮流癮品,反過來又影響政府的政策,為現在的合法化埋下伏筆。」
20世紀70年代後期,西方世界開始出現大麻合法化的趨勢。1976年,荷蘭宣布小量持有、使用和銷售大麻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199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為美國第一個將醫用大麻合法化的州;2001年,加拿大成為世界上首個使用法律系統管制醫用大麻的國家;2018年10月17日,加拿大娛樂性大麻正式合法化。
除了西方政府的放任,大麻文化的「與時俱進」也對「毒禍」蔓延起到了助推作用。
從最開始的「可以緩解焦慮和壓力」到如今的「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滿足快感」,大麻對身體的危害和成癮性被支持者一再弱化。
青少年群體追求獨立、反抗權威,稍加引導就會把大麻當作「酷」的象徵。而西方國家的明星帶頭吸食大麻,更是對年輕群體起到了「示範」作用。美國特斯拉公司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2018年就在直播節目中接過主持人遞的大麻煙,在鏡頭前深吸了一口,並稱自己以前「應該抽過一次」。
發展到現在,在一些西方國家,大麻有自己的代號、梗(meme)、禮儀、藝術、文學和音樂,全方位荼毒年輕人,甚至被視為一種「社交工具」,想融入特定的「圈子」,就得嘗試吸食大麻。
在經常使用大麻的人群中,約有20%達到依賴程度。多數成癮者戒斷後會表現焦慮、情緒低落等症狀。較其他成癮物質而言,大麻的成癮性相對較低。不少「大麻合法化」支持者抓住這點,宣傳所謂「大麻成癮性和危害性不如香煙」的言論,這種觀點傳播甚廣。
2007年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刊載的一篇論文在生理損害、成癮性、社會危害性三個方面都將大麻列在海洛英、可卡因、酒精、煙草等之後,也給支持「大麻合法化」的群體提供了所謂的「科學依據」。
然而實際上,隨着科技的進步,藉助現代分離純化技術,合成加工後的大麻毒品毒性早就顯著提高,西方年輕人也對四氫大麻酚(THC)的含量要求愈來愈高,黑市中流通的大麻烈性更高、更不純,危害性大大增加。
「以吸食大麻群體最多的美國為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THC平均含量就一直穩步上漲,到現在已經翻了十幾、二十倍,導致大麻對吸食者的生理和精神狀況影響愈來愈大,所謂『大麻成癮性和危害性不如香煙』的早期言論,即使當時成立,現在也不適用了。」陳敏表示。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長期使用大麻者表現獃板、遲鈍、不修邊幅,可有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下降等認知損害,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大麻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急性使用大麻可出現口乾、結膜充血、眼壓降低、手腳忽冷忽熱、食慾增加等。長期使用大麻煙可致暴露部位癌變,上呼吸道和肺部是癌變的高發部位。
聯合國《2023年世界毒品報告》提到,估計全球41%的吸毒病症病例是大麻吸毒病症(2019年)。2021年,約有46%的國家報告大麻是與吸毒病症相關聯最多的毒品。
然而,每當大麻的危害引起人們的警醒,其支持者總是第一時間跳出來「洗白」。隨着冰毒、搖頭丸等新型毒品問世,特別是近年來危害更大的合成毒品不斷創新,毒品問題氾濫的西方國家不再把大麻當作最嚴重的毒品。加上大麻的種植和加工比較容易,黑市規模大,大麻一步步被包裝成了「入門級毒品」。
大麻成了獲取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工具」,但後果已經顯現
大麻文化在西方國家出現復蘇的跡象,部份國家政客和相關企業也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打起了轟轟烈烈的「禁毒戰爭」,而此後,尼克遜禁毒的真實動機不斷遭到質疑。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曾任尼克遜高級政策顧問的埃利希曼(John Daniel Ehrlichman)曾在1994年表示,尼克遜政府當時優先考慮如何利用毒品問題為自己獲取政治利益,即如果把左翼的「嬉皮士」與大麻聯繫起來,把非洲裔與海洛英聯繫起來,就可以打擊這兩類群體,並吸引白人保守派選民。
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統計,美國聯邦政府在禁毒戰爭中花費超過1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而這些撥款大都被用於美國執法隊伍的軍事化。諷刺的是,在美國聯邦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監禁了整整一代人且大部份是非洲裔美國人後,「毒禍」反而在美國愈演愈烈。
進入21世紀,美國經歷了「911」恐怖襲擊、伊拉克戰爭、金融危機等內憂外患,經濟開始走下坡路,政府在打擊毒品犯罪上耗費巨大,美國政府又開始轉變對毒品的態度。
一些矽谷精英還炒作起了氯胺酮、LSD、搖頭丸等致幻劑能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或「提高創造力」的言論。
其他西方國家的自由派政客為了迎合「大麻合法化」支持者,吸引年輕選民,開始罔顧民眾生命健康,用所謂的自由綁架選票,再綁架政策。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在2015年加拿大大選中,大麻成了一種「政治工具」。當時執政的加拿大保守黨黨魁夏巴(Stephen Joseph Harper)表示,如果連任將維持現狀,即醫用大麻合法,但娛樂性大麻不合法;時任加拿大新民主黨黨魁穆凱爾(Thomas Mulcair)支持大麻除罪化,並不願意合法化;而加拿大自由黨領袖特魯多(Justin Trudeau)承諾,如果上台將採取行動支持大麻合法化。
特魯多最後勝出,並在上台後推動加拿大《大麻法案》生效,該法案的目標是將大麻使用者從非法市場轉移到合法、受監管的市場,旨在防止未成年人吸食大麻,並限制流入非法大麻交易的資金,同時還有給政府增收的考慮。
法案生效五年多,加拿大現在有3000多家合法大麻商店,但加政府打擊非法市場的目標沒能完全實現。
今年3月18日,加拿大統計局公布了一項全國性調查的結果,數據顯示,18歲至44歲受訪人群中有38.4%在過去12個月中曾吸食大麻,45歲以上受訪人群中這一數字為15.5%。在12個月內吸食過大麻的受訪者中,僅有71.7%的人自稱完全從合法渠道購買大麻。
加統計局指出,另一項研究發現,約72.4%的加拿大日常大麻消費者對大麻使用的控制能力減弱,並有患大麻使用所致障礙的風險。
與此同時,在第一個放開娛樂性大麻的亞洲國家泰國,合法化帶來的弊病讓這個東南亞國家決定踩下煞車。
泰國2018年放開醫用大麻的使用,2022年又放開娛樂性大麻的使用。此後,數萬家大麻商店在該國湧現,大麻濫用現象迅速蔓延。按照現在的趨勢,該產業規模到明年將高達12億(約93億港元)美元,但泰國政府後悔了。
今年2月底,泰國公共衛生部長沖拉南(Cholnan Srikaew)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泰國將在今年年底前禁止娛樂性大麻的使用、銷售和相關產品的廣告營銷,違法者面臨監禁或罰款處罰,但繼續允許大麻用於醫療目的。
「若沒有法律來規範大麻使用,它就會被濫用。」沖拉南說,「濫用大麻會對泰國兒童產生負面影響,從長遠來看,它可能會導致(濫用)其他藥物。」
加拿大打擊黑市的失敗和泰國寧願舍掉經濟效益也要重新禁毒的做法,給其他在「大麻合法化」上躍躍欲試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根據國際公約以及對人類危害的程度,中國將大麻列為麻醉藥品和一類精神藥品,並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戒毒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嚴格管制。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和中國駐加拿大溫哥華總領館此前均發出提醒,如果在這些國家登機回國前吸食了大麻,即使沒有攜帶,下飛機時如被查出吸毒,等同於在國內吸毒,根據不同情況,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戒毒條例》。如果攜帶、行李夾帶大麻入境時被中國海關查獲,無論數量多少,都是「走私」行為,屬刑事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陳敏告訴觀察者網,在毒品氾濫的國家,「十一、二歲接觸大麻,十五、六歲就開始接觸海洛英、芬太尼、冰毒的青少年比比皆是。」儘管如此,少數西方國家依然要將大麻合法化,「原因其實跟德國衛生部長所說的大差不差,表面理由都是可以打擊黑市,更好地禁止未成年人吸食,但實際情況加拿大已經給出答案了。在有些事情上開個口子,後期就容易走向極端,西方國家合法化大麻的理由一旦成立,那麼未來所有毒品都可以套用。」
很多人都以為「吸食大麻能放鬆身心,間中一次無傷大雅」,但美國最近的一份研究可能會顛覆這種想法。
在香港,進口或吸食大麻均屬違法,政府更在去年(2023年)將大麻萃取物—大麻二酚列為《危險藥物條例》下的危險藥物,但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只要份量和頻率適當,吸食大麻並無壞處」,更有不少人會選擇到外國嘗試吸食。
但近日一份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並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即使每月只吸食一次大麻,但吸食者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仍會增加,且風險更隨吸食頻率急劇提高。
這項研究週三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研究人員分析了 2016 年至 2020 年透過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收集的 434,104 名成年人的數據,該系統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每年進行的一項全國性電話調查,以了解用大麻與中風、心臟病之間的關係。參與調查的人年齡從18歲到74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5歲。
結果發現吸食大麻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與完全不吸食大麻的人相比,每天吸食大麻的成年人心臟病發作的機率高出 25%,而中風的機率則高出 42%;另外,吸食的頻率亦會影響風險,若是每周吸食1次的話,心臟病風險會增加3%,中風機率增加5%。同時,在 55 歲以下群組中,無論是否也使用菸草製品,在吸食大麻後,會導致冠心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疾病的綜合機率增加 36%。
研究的主要作者、波士頓大學菸草控制研究與教育中心的前研究員 Abra Jeffers 表示,「儘管大麻很常見,但人們對大麻使用的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知之甚少,人們對吸食大麻危害性的認識正在下降,人們並不認為吸食大麻對他們的健康有害。」
她指出,近年來由於大麻的興起,傳統煙草的使用正在減少,但本次的研究發現,「吸食大麻與吸食煙草一樣具有顯著的心血管風險」。
大麻二酚(CBD)是什麼?
CBD是大麻萃取物,常規CBD製劑是油,但CBD也可作為提取物、汽化液體和油基膠囊出售。由於其潛在的多種治療特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CBD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大麻類物質(cannabinoid)之一。
使用CBD也有存在風險。雖然CBD通常耐受良好,但也可能導致副作用,例如口乾、腹瀉、食慾下降、嗜睡和疲勞等。而且CBD亦可能和其他藥物(例如血液稀釋劑)發生相互作用。
為何要將大麻二酚(CBD)列為危險藥物?
禁毒處指,近年市面上興起CBD產品,商家會聲稱具有健康好處,例如舒緩痛楚、幫助睡眠,但實際上並沒有權威科學實證。
而且雖然大麻二酚(CBD)無危險性,但大麻裏的四氫大麻酚(THC)會令人產生幻覺、上癮、引起抑鬱等,甚至引發思覺失調,根據專家意見,從大麻抽取的CBD時很難完全去除四氫大麻酚(THC),CBD和THC的化學結構和性質非常相近(THC的沸點則為157度,而CBD的沸點為攝氏160至180度;兩者的化學方程式都是C21H30O2),即使嘗試從大麻將兩者完全分離,亦難以避免THC會混和在其中。
除此之外,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亦有機會催化CBD自然分解為THC。如果CBD產品的包裝未有密封而讓空氣和水分滲入,又或產品已開封,即使在正常儲存環境下,當中的CBD也可分解為THC。
而事實上,政府亦曾在2022年6月的文件內指出,在本地相關執法部門測試的CBD產品樣本中,三分之一被檢出THC。
不同地區對CBD食品及藥物的管制的(消委會)
目前,唯一一種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CBD產品是名為Epidiolex的處方油。該產品經批准用於治療兩種癲癇症。除了 Epidiolex,各州關於 CBD 使用的法律各有不同。雖然一直有研究將CBD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和焦慮症等各類疾病,但目前支持該藥物有益的研究仍頗為有限。
資料來源:香港01 https://shorturl.at/goqvA
7.【加拿大】加拿大移民太多了?聯邦部長說不會降低永久居民目標數
鑒於房屋和醫療資源緊張,加拿大吸納移民的數量是不是太多了?聯邦住房部長兼前移民部長弗雷澤 (Sean Fraser) 表示,加拿大接受永久居民的人數「處於正確的位置」。
弗雷澤周二接受 CTV 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正在以能夠承受的速度增長常住人口。」
部長的評論是針對總理杜魯多當天早些時候的言論的回答,當時杜魯多承認,在他的政府領導下,臨時移民數量「大幅增加,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加拿大的承受能力。」
因此杜魯多表示:「我們希望降低這些數字。」
他堅稱維持永久居民的水平、同時減少臨時移民人數,是「負責任的做法」。
今年早些時候,加通社獲得政府內部文件知悉,聯邦政府 2 年前就被公務員警告稱,其雄心勃勃的移民目標可能會危及住房負擔能力,果然問題出現了,杜魯多政府遭受許多批評質疑。
移民部長米勒 (Marc Miller) 稍早宣布計劃將降低國際學生許可證數量,在 2023 年的基礎上減少約 35%。
根據加通社報道,去年在加拿大留學的國際學生人數超過 90 萬人,是 10 年前的 3 倍。
在 3 月底,米勒宣布加拿大將對臨時居民入境人數實施「軟上限」,目標將於 9 月設定。
當被問及是否認為永久移民水平也需要重新調整時,弗雷澤說,聯邦政府將繼續「透過持續且精心規劃的永久居留和移民策略來適應長期人口增長」。
他表示,沒有計劃改變接納移民的目標數。他說,加拿大需要移民幫助解決經濟挑戰,目前所經歷的挑戰很大程度上是暫時的。
自由黨設定的目標是今年引進 48.5 萬名移民,2025 年和 2026 年各引進 50 萬名移民。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8.【加拿大】「救生艇計劃」至今積壓逾8千個案 移民部回覆《星島網》稱審批PR平均需時6個半月
加拿大移民部於2021年為香港人推出「救生艇計劃」(Hong Kong Pathway),港人可透過計劃到加拿大讀書或工作,以獲得永久居留權,至今年1月仍積壓逾8,000多份申請,不少申請人質疑香港人計劃是否仍然有優先處理。
《星島網》就事態發展去信移民部查詢,移民部回覆《星島網》指,現時「救生艇計劃」永居申請的平均審批時間為6個半月,惟沒有正面回應「救生艇計劃」是否仍然獲優先處理。移民部回覆指,「救生艇計劃」為香港人提供兩條獲永久居留途徑,以表彰香港居民對加拿大經濟和社會文化的貢獻,有助於向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的合資格香港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授予永久居留權。
移民部表示,截至 2024 年 2 月底,根據香港永久居民 (PR) 途徑提交的申請的處理時間為 6個半月,但由於移民部 IRCC 收到的申請數量遠超預期,因此出現積壓,兩種途徑的申請人審批時間將會增加。
一直致力跟進「救生艇計劃」的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於社交媒體上發文,指香港監察共同創辦人兼信託人Aileen Calverley與加拿大移民副部長及渥太華移民部「香港救生艇」(Hong Kong Pathway)專責團隊聯絡;另有代表會見移民副部長Dr. Harpreet S. Kochhar,表示兩位部長一致確認「香港救生艇 Hong Kong Pathway」永居申請仍有特快處理(priority processing)。
加拿大移民顧問黃國為提到申請永居的港人若有疑問,可有數個建議,以助申請人查詢其申請進度:
- 經webform 提問,最典型的是查詢 case status,查詢人不可要求IRCC 怎樣回應、何時甚至會否回應。合理期望為罐頭回應,但起碼能夠安慰自己。
- 致電 Call Centre (1-888-242-2100) 查詢,但 Call Centre agent 不是 visa officer,合理期望為職員會查看查詢人的申請,但只會作簡單回覆。小部份情況下,或者有提點作用,例如 IRCC 需申請人提交資料,但申請人有秉遺漏,申請人可要求重發及補交文件,Call Centre agent會提點 visa officer 調整 deadline of submission。
- ATIP申請調取檔案,但合理期望是看到罐頭資料而已,但起碼給自己一個交待。
- 找國會議員,合理期望為見議員助理而已。
根據移民部向《星島網》提供的數據,截至2024年1月,移民部共收到15,592份永久居民(PR)申請,共完成7,235份申請,即有8,357份申請仍未完成審批。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9.【加拿大】加拿大房價2026年達新高 未來幾年租金續上漲
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簡稱CMHC)預測,明年房價可能會達到2022年初的峰值水平,並在2026年達到新高。
該機構最新的房地產市場展望報告還表示,預計加拿大今年的新屋開工量將下降,然後在2025年和2026年恢復,這反映出利率上升對新建案產生滯後的影響。
CMHC上周的一份報告顯示,加拿大六大城市有137,915套新公寓單位自去年起開工,由於新公寓激增,新建公寓數量與過去3年持平。
但報告表示,儘管2023年市場上的租賃房屋增加,但預計供應量無法跟上需求,導致未來幾年租金上漲和空置率下降。
CMHC表示,購屋市場的負擔能力也將成為未來三年的問題,因為按揭利率下降和20世紀 50年代以來最強勁的人口增長,可能會刺激房屋銷售和價格反彈。
該機構預計2025年至2026年的房屋銷售量將略高於過去10年平均水平,但由於房價仍然昂貴,因此仍低於2020年至2021年創下的紀錄。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0.【加拿大】被溫哥華居民反對的毒品注射屋 又換到另一處地點開了
溫哥華市中心的一個毒品注射屋 (Thomus Donaghy Overdose Prevention Site)(通常被非正式地稱為耶魯鎮 OPS)因遭到居民抱怨反對,如今已搬遷到市中心另一處新地點。
Daily Hive 報道,先前在 1101 號西摩街 (Seymour Street) 一棟社會住宅大樓的底層有一個 OPS,但遭到居民抱怨反對,如今該 OPS 已搬遷到 1060 號豪街(Howe Street),距離先前有爭議的地點以西約一個街區,距離羅布森廣場以南兩個半街區。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新設置的 OPS 位置位於 Metson Rooms 和 Shelter 大樓後面,位於一個停車場的帳篷內。
雖然新的 OPS 地點可從豪街進入,但與之前的地點不同,它沒有臨街,因此衛生局認為新地點將為「客戶和居民提供更多的隱私」。
當上一屆溫哥華市議會於 2020 年 10 月批准在市府擁有的西摩街建築中要設 OPS 時,是不少人支持的。但注射屋運作後,鄰居抱怨稱,該設施的存在導致了公共秩序混亂、垃圾、針頭散落、犯罪和公共安全問題,人行道出現帳篷,令附近的公園和兒童設施受影響。
這些問題引發了附近企業、居民等市政府發起訴訟。
2023 年 7 月,市政府確認不會續簽 OPS 在西摩街的租約。
如今新 OPS 設在豪街,溫哥華市長沈觀健在讚揚沿岸衛生局的工作之際,仍表示了遺憾,他和市議員認為最適合的地點應該是聖保羅醫院。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在宣布 OPS 位於豪街新地點的公告中表示,自 2021 年 3 月西摩街地點開業以來,該設施的日均就診量增加了 150%,扭轉了 200 多宗服藥過量事件,讓無數有服藥過量風險的人獲得基本的醫療支持和服務,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1.【澳洲】澳洲擬兩年大削一半移民 收緊留學生簽證 增英語要求 需解釋揀科原因
澳洲移民人數創出新高,加劇當地房屋短缺難題,為控制移民人數增長,澳洲政府自上月底起收緊對留學生的簽證要求,目標是在未來2年將移民人數減半。
根據新規定,赴澳留學生和畢業生簽證的英語門檻,將由目前國際英語水平測試雅思(IELTS)考試的5.5分提高至6分,申請修讀研究生課程的要求更高,由6分提高至6.5分。同時,若果教育機構屢次違規,政府有權暫停其招收留學生資格。
新措施也要求外國留學生解釋選擇的課程,及選擇澳洲作為留學目的地的原因。新申請人也會被問及留學史,並要詳細解釋申請學生簽證的理由。澳洲同時引入全新的「真學生考試」(genuine student test),打擊假留學真工作的簽證申請,並擴大「不准續簽」(no further stay)的適用範圍。
澳洲內政部長奧尼爾(Clare O’Neil)表示,留學生簽證新規定將持續降低移民人數,同時兌現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承諾,解決長期以來有問題的機制。
去年,澳洲政府已取消一系列前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推出的留學簽證優惠政策,包括留學生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等,並表示收緊針對留學生的簽證規定。
澳洲2022至23年度淨移入人數破紀錄,達到51萬新高,主要是來自中國、印度及菲律賓的外國留學生。雖然外國移民擴大勞動力資源、抑制薪資壓力,但同時加劇住屋問題,令澳洲租屋空置率在歷史低點徘徊,因此澳洲政府希望在2年內將移民人數減半,降至25萬人,大約是新冠疫情前水平。
資料來源:星島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90628/%E5%8D%B3%E6%99%82-%E5%9C%B0%E7%94%A2-%E6%BE%B3%E6%B4%B2%E6%93%AC%E5%85%A9%E5%B9%B4%E5%A4%A7%E5%89%8A%E4%B8%80%E5%8D%8A%E7%A7%BB%E6%B0%91-%E6%94%B6%E7%B7%8A%E7%95%99%E5%AD%B8%E7%94%9F%E7%B0%BD%E8%AD%89-%E5%A2%9E%E8%8B%B1%E8%AA%9E%E8%A6%81%E6%B1%82-%E9%9C%80%E8%A7%A3%E9%87%8B%E6%8F%80%E7%A7%91%E5%8E%9F%E5%9B%A0
12.【澳洲】澳洲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住房危機 組織進行獨立調查
澳洲的住屋危機可以說是處於歷史新高,一些專家更警告,數以萬計的家庭正面對嚴重的租金壓力和無家可歸的風險。
一個名為Everybody’s Home 的全國性有關住屋問題的運動正發起進行一項聽證會,希望能夠聽取租客、處理有嚴重問題的房貸和為無家可歸者提供服務的機構索取第一手資料,並向政府爭取解決有關問題。
該運動的發言人阿齊茲(Maiy Azize)表示,有關聽證會將於5月舉行,為期至少兩天。阿齊茲認為,澳洲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房屋危機之中。全國有64萬個家庭不單單面對著租金壓力,同時,亦很可能令他們無家可歸。她又表示,現時,一些像雪梨等的主要城市的房屋中位價非常昂貴,要買樓的人士每年的收入需要超過20萬元才可以獲得房貸。同時,自疫情爆發以來,澳洲各地的租金已經飆升了百分之75。所以她認為這確實是一場危機。
雖然國會、州及領地政府在過去經已進行過多次有關的聽證會,但阿齊茲說,當政府進行諮詢時,他們只是聽取一些組織和學術界人士的意見,但他們今次的聽證會的不同之處,就是將聽取受住屋危機傷害的普通市民的經歷。
新州前工黨參議員卡梅倫 (Doug Cameron) 將與雪梨大學住房專家古蘭 (Nicole Gurran)教授一起擔任聽證會的聯合專員。卡梅倫表示,住房問題應該被視為是重要的基礎設施而不應被視為是為有能力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人創造財富的地方。他又認為,當市場失衡時,政府是應該進行干預。而他表示,政府現時干預不足,例如政府未能針對提供像公共房屋和社會房屋等這些解決辦法。
阿齊茲又表示,他們會寫信給房屋及社會服務部長,邀請他們參與這個聽證會,並要求政府要採取兩項重要行動,包括實際增加房屋的供應量,尤其是提供更多公屋給有需要的人士。另外就是要減低給予投資者的部分稅務減免, 因為這樣做不但止推高房價,也意味著政府正花錢在那些不需要幫助的人的身上。
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鮑森(Hal Pawson)表示,在過去四年,澳洲人經歷了因為新冠疫情對房地產市場帶來的衝擊,房價和租金均上升了至少百分之50,這是令人感到十分驚訝的事, 而情況亦令許多人面臨壓力。
鮑森又認為,澳洲的租賃條件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亦比較落後,例如房東是可以在無需提出任何理由下決定終止租約。他指出,雖然在過去兩三年有些州份,特別是維州,已經對《住宅租賃法》進行改革,要求房東需要提出終止租賃的理由,並且只有在被視為是可接受的原因時才能夠終止租務合約。但在新州暫時仍然未有這個改變,他表示,相信民眾仍然期望有關州份都能夠盡快進行改革,為租客提供更多保障。
但鮑森指出,要真正解決有關問題,最重要的是政府能夠提供更多讓低收入人士可以負擔得起的租住房屋的供應,他說,雖然現時聯邦政府透過澳洲住房未來基金以及廉租屋等計劃,希望能夠解決有關問題,但他認為這些計劃必須擴展,才能真正滿足民眾的需求。
資料來源:SBS
13.【澳洲】澳洲各地投資房產黑名單
據一份最新出版的報告顯示,澳洲各地一些最受追捧的地區已被列為是房地產市場的「黑名單」,投資者應該避免在這些地區作投資,因為這些地區未來的房價下跌的風險會較高。
這份由國家投資顧問集團 Positive Property 公布的報告列出各州共 111 個地區為買家「禁區」,其中包括高密度的內城區、沿海城鎮和疫情後蓬勃發展的地區。
報告是根據對澳洲近 15,000 個地區的多項經濟指標和住房市場指標以及市議會和建築數據的分析所制定。
報告作者馬科斯基是一名為顧客購買物業的經紀,他表示:『如果你在這些地區購買房地產,你可能會賠錢。』
而在報告中有最多地區上榜的城市是珀斯,共有 27 個;其次是黃金海岸,有 13 個;至於雪梨則有 11 個。
凱恩斯則有7個,阿德雷德有6個,西澳的Mandurah共有5個。 墨爾本有4個,坎培拉、湯斯維爾和西澳布魯姆均各有3個。
其他至少有兩個地區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心包括陽光海岸、達爾文、西澳的Bunbury和Port Hedland。
馬科斯基表示,黑名單上的地區有著同一個特點,就是房屋供應過剩等買家需求則減少。
以下是報告中列出的其中一些「黑地區」: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的「黑地區」包括 Biggera Waters、滑浪者天堂、Mermaid Beach、 Southport 和希望島。
凱恩斯和湯斯維爾
馬科斯基表示,湯斯維爾整體而言是滿足了投資者的許多要求,但它仍然是較為不穩定和會出現大幅波動的市場之一。
湯斯維爾的「黑地區」包括市中心和市中心周邊地區,這些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疫情期間以及在 2022及2023 年加息期間變得過熱的地區, 其中包括Idalia、Annandale 和Bushland Beach。
珀斯和西澳西南部
馬斯科斯基表示,珀斯整體而言是目前最適合投資者投資的市場之一,因為這裡有多個地區具有強勁的資本增長潛力和極佳的租金收益率。
不過,在珀斯也有一些「黑地區」, 其中包括 Canning Vale、East Cannington、Burswood、Claremont、Bentley、Scarborough 和 Coolbellup。
另外還有位於珀斯以南的多個沿海地區,包括Mandurah、Rockingham、Bunbury和Busselton。 因為這些地區也是在疫情期間變得過熱。
墨爾本和雪梨
出現在墨爾本和雪梨的「禁區」名單上的地區,大多數都是一些有較高密度的內城區市場,這些市場一般在長遠來說是有許多新的住宅單位項目正在興建中。
墨爾本要避免的地區包括 Docklands、South Melbourne、Caulfield North 和 South Yarra。
雪梨的「禁區」則包括 Zetland、Olympic Park、Haymarket、Mascot、Parramatta 中心區 和 Homebush 等。
阿德雷德
馬科斯基又表示,阿德雷德對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強勁的市場,但有些地區的房價相對於附近周邊地區來說是過高,而且一些較高房價的樓宇則未能保持高企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suburbs-that-you-better-avoid-in-buying-your-investment-properties/1o55x25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