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NHS崩潰? 英國醫院骯髒擠迫 病死走廊上無人知? |
加拿大收緊學生家屬申請OWP? | 葡萄牙黃金簽證需求增? 北美英國爭申請?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owYwSUhRtDM?si=2lJuNryRx5wNLvUz
- 【香港】調查指逾8成港漂看好香港前景 議員:內地人有開會吸煙習慣 控煙不應太「激進」
- 【泰國】泰內閣批准賭博合法化立法 料增加至少268億旅遊收入
- 【英國】NHS崩潰|報告揭英國醫院骯髒擠迫 病死走廊上無人知、嘔吐物互沾
- 【英國】李韻晴(Rachel Reeves)正在做出空洞的承諾 | 已經考慮進一步加稅
- 【西班牙】西班牙計劃對非歐盟居民購買的房屋徵收 100% 的稅
- 【西班牙】西班牙將於 2025 年 4 月正式終止其黃金簽證計劃
- 【葡萄牙】2025 年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預測 北美和英國對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的需求將會增加
- 【美國】畢業即失業|哈佛MBA也難搵工 23%離校3個月仍未有着落
- 【加拿大】加拿大簽證下周起重大改革 進一步限制申請家屬開放式工簽
- 【加拿大】加關稅安省恐50萬人失業 福特籲各省團結向美國發聲
- 【澳洲】最貴最平可差成5萬 | 澳洲讀書邊度最貴?
- 【澳洲】澳洲中醫發展維艱 | 業界冀中西醫結合向鄉鎮和醫院拓展
- 【其他】2025全球「百大最難吃食物」 北歐包辦頭三 單黃蓮蓉月駭然上榜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調查指逾8成港漂看好香港前景 議員:內地人有開會吸煙習慣 控煙不應太「激進」
近年不少港漂來港,有組織今日(14日)公布調查,發現逾80%受訪者表示對香港前景看好或非常看好,惟近50%人擔心香港產業過於單一。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認為,港漂具有多元背景,正正可以協助香港產業多元化,當局應協助港漂創業以做到產業多元化。
青年港漂總會今(14日)公布「港漂定居香港滿意度意見調查」,調查顯示,受訪的800名港漂中,有逾80%受訪者表示對香港前景看好或非常看好,但有47%人擔心香港產業過於單一,又有32%人憂慮經濟周期會影響就業。
應加強對港漂語言支援
青年港漂總會發起人莊詠琳認為,政府應加強對港漂的語言支援,並增加多元化就業機會。另外,調查亦發現有約30%人認為香港在生活或民生規管越來越多,以及有約16%及11%人認為政府禁止加味煙和電子煙的政策太過嚴厲。
建議控煙措施「減辣」
新方向議員張欣宇認為,政府雖然在宏觀層面上要積極有為,但應減少管制社會日常運作,又坦言雖然應減少吸煙增長,但手法是否一定要這樣「激進」。
吳傑莊指部分內地人習慣開會吸煙,對港漂而言控煙或影響其生活習慣,憂會令他們對香港卻步,強調方向正確但需要小心執行,建議應該對控煙措施「減辣」並視乎社會情況而分階段推出,以助港漂及其他國家人才適應及融人香港。
資料來源: 星島
2.【泰國】 泰內閣批准賭博合法化立法 料增加至少268億旅遊收入
泰國內閣批准賭博及賭場合法化立法草案,以促進旅遊業、就業及投資,料旅遊收入可增加約1,200億至2,200億泰銖(約268至492億港元),創造約9,000至1.5萬個新工作崗位。
於鄰國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老撾和緬甸都受益於大型賭場,泰國政府認為,沒有合法賭場意味着放棄收入,無法發揮旅遊潛力。泰國總理佩通坦表示,賭博合法化將保護公眾,也會產生更多國家收入。
財政部副部長朱拉蓬說,賭博合法化可能使外國遊客數量增長5%至10%,旅遊收入增加約1200億至2200億泰銖,創造約9,000至1.5萬個新工作崗位。
目前,賭場和大多數形式的賭博在泰國都是非法的,但足球博彩、地下遊戲活動和彩票卻很普遍。泰國官方現時只允許國家控制的賽馬及官方彩票等賭博形式。根據泰國政府的計劃,新法例允許在大型娛樂場所進行賭博。
歷屆泰國政府都試圖將賭博合法化並加強監管,以促進經濟發展,但每次都遭到保守派反對。而佩通坦的父親、泰國前首相他信一直是賭博合法化的倡導者。今次內閣批准賭博及賭場合法化立法後,法案將提交國會審議。
資料來源: 星島
3.【英國】NHS崩潰|報告揭英國醫院骯髒擠迫 病死走廊上無人知、嘔吐物互沾
英國公立醫療體系深陷危機,皇家護理協會(Royal College of Nursing,護理人員工會)16日發布一份報告,描述各公立醫院如何不堪負荷,醫療照護品質、病人私隱及尊嚴瀕臨瓦解。其中有病人死於走廊多時才被發現,有產婦要在半公共場合做流產手術,相鄰病患互相沾染嘔吐物的駭人景象並不罕見。
醫護缺設備 病人無尊嚴
皇家護理協會秘書長蘭傑(Nicola Ranger)在聲明中說:「弱勢群體尊嚴遭剝奪,護理人員則無法得到重要的救人設備。」他還說英國的醫護人員已達「崩潰邊緣」。
報告長達460頁,記錄了2024年12月18日到今年1月11日期間,5400多位匿名受訪醫護人員的證詞,接受匿名是為了讓他們暢所欲言,不用怕僱主報復兼保護病人私隱。
護理人員說,醫院環境不衛生,相鄰病患還會互相沾染彼此的嘔吐物,有病人大小便失禁直接在走廊上接受清潔,毫無私隱。
大小便失禁在走廊當眾清潔
在惡劣的醫療環境之下,垂死病人所受的衝擊尤其顯著。報告指出,有病人被迫在狹窄、繁忙的場合面對死亡,毫無臨終安寧可言;還有病人死在走廊,過了幾小時才被發現已身亡。
不
僅病人受苦,護理人員也因為無法向病人提供有尊嚴的護理而感到士氣低落。資歷較淺醫生已為抗議低薪和長時間工作而罷診,許多人身心俱疲,決定離開公立醫療體系。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一直難以招募和留住年輕人才,這份報告無疑雪上加霜。
資料來源: 星島
4.【英國】李韻晴(Rachel Reeves)正在做出空洞的承諾 | 已經考慮進一步加稅
財政大臣的強硬言論無助於緩和債券市場的擔憂
財政大臣的信譽存在問題。上任前她承諾不會大幅增稅、不會大規模增加支出、也不會大肆借貸。在安全入主唐寧街 11 號後,她採取了上述三項措施,這對成長、通貨膨脹和借貸成本產生了完全可預見的影響。
商界、市場和公眾對她失去信心並不令人意外:迄今為止,她所做的與她所說的完全相反。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恢復失去的信心,而且似乎越來越有可能的是,3 月將採取什麼行動來確保政府的財政規則得到滿足。
政府目前正採取削減開支的措施來平衡收支。因此,財政部首席秘書去年發出的信函突然出現在媒體上,信中敦促他的內閣同僚在削減開支方面要“毫不留情”,而首相最近也對此表示贊同。
未透露姓名的財政部消息人士甚至更加明確地表示:“如果我們必須在加稅和削減開支之間做出選擇,我們將削減開支。”這一切看起來都很清楚。如果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預測發現借貸成本增加、經濟成長放緩或兩者兼而有之意味著財政規則未能得到遵守,那麼財政大臣將在未來幾年削減支出以彌補缺口。
但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很少有人相信工黨會真正執行當前的支出水平,更不用說更低的水平了。提醒一下,工黨的計畫意味著日常支出將從 2026/27 年起僅增加 1.3%,因為支出的增加主要是前期支出。這實際上意味著內政部等不受保護的部門的開支每年將削減約 1.1%。
對於過去十年來一直攻擊緊縮政策的工黨來說,這已經夠難以接受了。但如果財政大臣削減 100 億英鎊以滿足其財政規則,那麼整體支出每年將增加不到 1%,從而導致對未受保護部門的進一步削減。這將是財政大臣又一次違背承諾,他曾承諾「不再重回」緊縮政策,而這並不是工黨議員從政的目的。這就是市場不會相信的原因。
如果財政大臣採取這樣的行動,她將會在工黨內部對她和首相發動政治攻擊,但經濟問題卻無法解決。
前影子財政大臣約翰·麥克唐納(John McDonnell)已經開始發出這樣的警告。他可能是極左派,但他並不孤單。許多人會私下表示同意並開始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內閣部長會為各自的部門展開激烈鬥爭,主流後座議員也可能反對這種做法。
同時,市場只會將未來幾年的支出增加以及推動支出所需的借貸考慮在內,因為他們認為里夫斯不會真正實施第二階段的緊縮政策。這意味著她將承受政治痛苦,卻得不到任何經濟利益,除了可以說她偽造帳目以符合她專制的財政規則之外。
這是我非常熟悉的進攻路線。當我為傑里米·亨特提供建議時,許多人質疑他是否真的會實施他的計劃所依據的 1% 的支出增加。不同之處在於,他和里希·蘇納克都很樂意這樣做。他們不僅已經在 2022 年秋季實施了 300 億英鎊的削減支出計劃,而且每個人都認為保守黨自然傾向於對公共支出採取強硬態度。
這並沒有阻止財政部官員警告市場可能消化更高支出水準的風險。因此,他們現在也會做同樣的事情,而且還有一個額外的風險,那就是他們正在為一位已經違背了很多諾言、喪失了很多信譽的財政大臣提供建議,因此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比我那個時代大得多。
那麼他們的答案會是什麼呢?假設前期削減開支是不可能的,那麼我擔心將會有更多的稅收增加。官員們已經指出,從可信度的角度來看,增稅比未來的削減開支更有優勢,因為它們確實會發生。
財政大臣在財政聲明中宣布這些措施,並公佈財政法案,該法案將在下議院獲得通過,從而增加收入。
財政大臣一次又一次地把增加公共支出放在第一位。當她聽到這項建議,加上她所在政黨的強烈反對,以及提高金融服務、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的稅收,或透過股息或遺產稅向富人徵稅的選擇時,您認為她的直覺會把她帶往何方?
我知道我的錢在哪裡。
資料來源:The Telegraph
https://www.telegraph.co.uk/business/2025/01/15/rachel-reeves-empty-promises-more-tax-rises/
5.【荷蘭】“荷蘭優先”,但只有 10% 的荷蘭人支持脫歐
社會文化智庫 SCP 的一項調查顯示,約 63% 的荷蘭人希望政府更關注國內問題而不是國際問題。
然而,只有 10% 的人表示贊成脫離歐盟。 SCP 表示:“大家普遍認為,荷蘭經濟開放、國防力量較小,應該與其他國家合作。”
然而,大多數人希望歐洲規則和國家需求之間能達到更好的平衡。例如,歐盟的氮減規則被視為抑制農民發展並阻止新房屋建造。
2011 年和 2018 年的早期調查也顯示了大致相同的結果。
「普遍的感覺是,歷屆內閣都無法控制兒童福利醜聞或住房短缺問題,而向烏克蘭提供數百萬歐元的決定卻可以在一天之內做出,」研究員 Josje den里德向 NOS 廣播公司表示。
丹·里德稱,內閣包括持歐洲懷疑論的自由黨 (PVV) 和支持農業的 BBB,正在努力滿足選民的要求。
「你只要看看 [BBB 領導人] Caroline van der Plas 就知道了,她曾說過,荷蘭在農業問題上必須在布魯塞爾更加直言不諱,但她不得不食言,」Den Ridder 表示。
「和許多人一樣,她希望有更多的決定空間,但現實情況是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會認同這場鬥爭,」她說。
2011年的重大變化是對國家安全的態度。今年,近七成民眾表示荷蘭必須平等地承擔歐洲國防預算,而過去大多數人則贊成削減預算。
資料來源:Dutch News
https://www.dutchnews.nl/2024/12/the-netherlands-first-but-just-10-of-the-dutch-back-a-nexit/
6.【西班牙】西班牙計劃對非歐盟居民購買的房屋徵收 100% 的稅
西班牙計劃對來自歐盟以外國家(例如英國)的非居民購買的房產徵收高達 100% 的稅。
總理佩德羅·桑切斯在宣布此舉時表示,這項「前所未有」的舉措對於解決該國的住房緊急情況是必要的。
他說:“西方面臨著一個決定性的挑戰:不要成為一個分為富裕地主和貧窮佃戶(rich landlords and poor tenants) 兩個階級的社會。”
他在馬德里的一個經濟論壇上表示,2023 年非歐盟居民在西班牙購買了 27,000 套房產,“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從中賺錢”。
他補充說:“在目前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我們顯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西班牙首相表示,此舉旨在優先為居民提供可用的住房。
桑切斯沒有提供有關該稅如何運作的更多細節,也沒有提供將其提交議會批准的時間表,他經常在議會努力爭取足夠的票數來通過立法。
他的辦公室將擬議的措施描述為限制「非居民非歐盟外國人」購買房屋的一種方式。在西班牙,如果人們一年內在該國居住的時間少於 183 天,則被歸類為非居民。
它補充說:“他們在購買時必須繳納的稅負將增加到房產價值的 100%,與丹麥和加拿大等國家保持一致。”
西班牙政府表示,該提案將在「仔細研究」後最終確定。
根據西班牙房地產登記處的數據,包括歐盟內部人士在內的外國人銷售總量約佔西班牙房地產市場的 15%——即 2023 年銷售量為 583,000 套,其中 87,000 套為外國人銷售。
“極端提議”
Azahar Properties 的 Simon Creed 在過去22 年間一直在瓦倫西亞地區向英國人、美國人和其他非歐盟公民出售房產,他表示,這一提議一直是該地區房地產專業人士熱議的話題。
目前,瓦倫西亞的買家,無論是非居民還是西班牙公民,都需根據房產價值支付 10% 的轉讓稅。該數字因地區而異。
他告訴 BBC 新聞:“當然,誰願意為在這裡買房支付 100% 的購置稅?”
「英國人一直是西班牙的大買家,但顯然這將增加德國、法國和比利時等歐盟公民的購買力,因此僅僅孤立非歐盟買家似乎不太公平」。
他補充說:“我們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增加進入市場的房屋數量,但這是一個極端的提議。”
高力國際西班牙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安東尼奧·德拉富恩特 (Antonio de la Fuente) 向 BBC 世界商業報道表示,他不認為 100% 的稅收能夠解決住房問題。
「我們都同意,我們正面臨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們需要提供新的住房,為從西班牙其他地區遷移到馬德里、瓦倫西亞、馬拉加等大城市的人們提供新家。
“但在我看來,這只是滄海一粟,還有其他替代方案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 bbc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r7enzjrymxo
7.【西班牙】西班牙將於 2025 年 4 月正式終止其黃金簽證計劃
關鍵要點
-富有的外國人只有在 2025 年 4 月 3 日之前才有資格申請西班牙的黃金簽證計畫。
-終止該計劃的決定於2025年1月3日在西班牙官方公報(BOE)上公佈,並將在公佈三個月後生效。
-2024年12月,西班牙眾議院批准廢除黃金簽證計畫。
2025 年 4 月 3 日是希望透過黃金簽證計畫獲得西班牙居留權的非歐盟國民提交申請的最後期限。
2024年12月,西班牙眾議院批准了黃金簽證計劃,該提案以177票贊成、170票反對的結果獲得通過。
2025年1月3日,西班牙官方公報(BOE)公佈第1/2025號組織法,正式確認廢除該計畫。
法律強調,該決定將在《官方國家公報》上公佈三個月後生效。
這意味著,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富有投資者將有資格購買價值50 萬歐元或以上的房產,以獲得黃金簽證,這是該計劃最著名的選擇,或者在4 月之前選擇該計劃的其他選項。
西班牙參議院於12月2日否決了該法案
2024年12月,在獲得西班牙眾議院批准後,西班牙當局宣布新決定已準備好在官方國家公報(BOE)上公佈。
該法規最初於11月14日在西班牙眾議院獲得批准,隨後經過全體會議程序提交參議院。但2024年12月2日,西班牙參議院否決了廢除黃金簽證計畫的法案。
2024年4月,西班牙當局公佈了終止黃金簽證計畫的計劃,政府總統佩德羅·桑切斯強調,他的國家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住房不僅僅是一項投機生意,而是一項權利。
“我想宣布,明天的部長會議將研究住房和城市議程部長提交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旨在修改人民黨於 2013 年批准的法律,該法律允許在我們的國家投資住房的人獲得居留簽證國家。”-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
黃金簽證計劃的廢除與住房危機有關
西班牙決定終止黃金簽證計畫是為了更好地管理該國面臨的住房危機。
西班牙黃金簽證計畫於2013年啟動,為該國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
光是 2024 年前十個月,西班牙當局就共發放了 780 份黃金簽證,每位申請人的平均投資額為 657,204 歐元。
資料來源: Schengem news
https://schengen.news/spain-to-officially-end-its-golden-visa-program-in-april-2025/#
8.【葡萄牙】2025 年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預測 北美和英國對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的需求將會增加
關鍵要點
-2025 年,預計北美和英國對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的需求將會增加。
-預計 2025 年亞洲市場的需求將保持穩定。
-2025 年,葡萄牙當局的目標是簡化申請處理流程,以滿足黃金簽證計畫激增的需求。
北美和英國的需求增加、亞洲市場的需求持續穩定、市場意識增強以及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而加強的處理是 2025 年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的主要預測。
根據申根新聞報道,葡萄牙投資居留計畫為非歐盟國家公民提供居留權,以換取他們在該國進行財務投資。
美國、英國和亞洲市場需求不斷成長
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中最著名的選擇是房地產投資。然而,為了更好地應對住房危機,這條路線於 2023 年 10 月終止。
然而,黃金簽證計劃提供的其他選擇繼續吸引大量外國人。
根據《伊米日報》報道,北美和英國的投資者對投資基金選項特別感興趣。
不過,除了基金投資之外,其他選擇也很著名,包括對藝術或文化遺產的捐贈、創造十個就業機會和科學研究的投資.
美國海外僑胞協會2024年11月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居住在國外的美國人超過54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選擇了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儘管如此,在獲得歐盟國家的居留權和公民身份方面,葡萄牙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尤其是由於其黃金簽證計劃。
唐納德·川普當選美國新總統以及其他社會和經濟因素推動了葡萄牙投資居留計劃需求的增加。
而對英國人來說,對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的興趣持續高漲。尤其是在英國退出歐盟之後,情況就更加明顯了。
東方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伊米日報》2023年的數據顯示,除美國人外,中國和英國公民也是葡萄牙黃金簽證計畫的最大受益者。
改進加工製程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葡萄牙當局也努力簡化申請處理流程,以滿足黃金簽證計畫持續成長的需求。
根據 2023 年 10 月的一份報告,漫長的等待時間導致數百名葡萄牙投資居留計畫申請人陷入困境。
報告還顯示,由於簽證處理時間過長,一些申請人對透過投資葡萄牙來獲得黃金簽證的決定感到後悔。因此,葡萄牙當局加強了力度,以加速這一進程。
資料來源: Schengen news
9.【美國】畢業即失業|哈佛MBA也難搵工 23%離校3個月仍未有着落
美國最新數據顯示,被視為「畢業生鄙視鏈頂層」的精英商學院畢業生也遭遇搵工困難,去年春季畢業的哈佛企業管理碩士(MBA)畢業生中,有23%的人離校3個月後仍在找工作,多於前一年的20%及2022年的10%。
科技巨擘、諮詢公司招聘減少
近期的畢業生和商學院工作人員都表示,亞馬遜(Amazon)、Google、微軟(Microsoft)等科技巨擘減少了MBA招聘,諮詢公司也是如此。
除了哈佛,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史丹福商學研究生院、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等十幾個頂級MBA課程的就業情況也令人擔憂。
維珍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一名印裔畢業生,投了1000次履歷、狂參加洛杉磯的社交活動也找不到工作。有凱洛格商學院學生經暑期實習獲得安永-博智隆(EY-Parthenon)的一個諮詢職位,去年9月特地搬家到西雅圖準備上班,卻被告知入職日期推遲至2025年6月,這使他非常崩潰,積蓄用盡。
資料來源: 星島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47730/%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7%95%A2%E6%A5%AD%E5%8D%B3%E5%A4%B1%E6%A5%AD-%E5%93%88%E4%BD%9BMBA%E4%B9%9F%E9%9B%A3%E6%90%B5%E5%B7%A5-23-%E9%9B%A2%E6%A0%A13%E5%80%8B%E6%9C%88%E4%BB%8D%E6%9C%AA%E6%9C%89%E7%9D%80%E8%90%BD
10.【加拿大】加拿大簽證下周起重大改革 進一步限制申請家屬開放式工簽
從下周開始,聯邦政府將進一步限制國際學生和臨時外籍勞工的家屬獲得開放式工作簽證的資格。
繼去年秋天宣布減少加拿大臨時居民人數後,渥太華周二公布了進一步的細節,將改變學習和工作簽證持有人的家庭成員獲得在加拿大合法工作的資格。
自1月21日起,只有以下國際學生和外籍勞工的配偶才能申請家屬開放式工作簽證:
國際學生:
- 就讀學制16個月或以上的碩士課程;
- 博士課程;
- 就讀醫學、法律、護理等特定專業的本科課程。
外籍勞工:
- 從事高技能、高薪的管理職位或通常需要大學學位的職業;
- 從事屬於勞動力短缺的所謂TEER 2或3類別低薪、低技能的職業,或在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建築、醫療、自然資源、教育、體育和軍事行業。
此外,外籍勞工在其配偶申請家屬工作簽證時,其工作簽證必須至少有16個月的有效期。外籍勞工的受撫養子女將不再有資格獲得這種工作簽證證。
根據以前的措施獲得批准但尚未過期的開放式工作簽證將繼續有效。如果學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他們的課程,或者家屬獲得的工作簽證比主申請人短的情況下,在加拿大的家庭成員(包括配偶和受撫養的子女)可以申請更新
他們的工作簽證:
- 申請續簽按照與當前工作簽證相同的標準申請;
- 申請的續簽期限與主申請人現有的學習或工作簽證的期限相匹配
自由貿易協定所涵蓋的工人的配偶和那些正在過渡到永久居留的人不會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不再有資格獲得家屬開放式工作簽證的家庭成員,仍可以根據加拿大的工作簽證計劃申請其他任何類型符合條件的工作簽證。
移民部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加拿大政府正在繼續加強我們臨時居民項目的完整性和質量,同時支持國家的經濟目標和勞動力市場需求。」
但一些人擔心新措施會適得其反。
渥太華地區的移民律師Tamara Mosher-Kuczer表示:「如果這個策略是為了阻止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來加拿大,那麼這是一個極好的策略。」
她說,有許多工人處於職業階梯的較低層次,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員和實驗室技術人員,他們只有大專學歷,填補了加拿大的勞動力缺口,但他們的家屬可能被排除在工作簽證之外。
Mosher-Kuczer說:「我們希望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來這裡工作,但現在我們卻說,你想想現在誰能靠一份工資生活,這種變化對外國勞工來說絕對是毀滅性的。」
總部位於多倫多的移民勞工變革聯盟的執行董事Syed Hussan表示,這些變化完全背離了自由黨政府促進家庭團聚的承諾。
2022年,時任的移民部長Sean Fraser擴大了開放式工作簽證計劃,將那些從事低技能職業的外籍勞工家屬納入其中。據估計,20多萬外籍勞工的家庭成員受益於這項旨在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的計劃。
移民部當時表示:「這項臨時措施旨在通過讓家庭團聚來改善工人的情緒健康、身體健康和經濟穩定。」
Hussan表示,渥太華最近將工作簽證的期限限制在12個月,而新政策要求外籍勞工的工作簽證至少剩餘16個月,這意味着幾乎沒有家庭能符合資格。
「獲得16個月的工作簽證是非常罕見的,」他說。「這不僅是一個令人失望和不安的轉變,不僅背離了家庭應該團聚的正確原則,更背離了總理杜魯多做出的承諾。」
據悉,移民局計劃於下周二(21日)公布符合家屬開放式工作簽證資格的TEER 2和3類工作的完整名單。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1.【加拿大】加關稅安省恐50萬人失業 福特籲各省團結向美國發聲
安省省長福特昨日表示,美國一旦開徵關稅,將會令安省失去多達50萬份工作職位。而他正為到時應如何援助失業工人而煩惱。福特呼籲聯邦政府馬上匯聚各省力量,統一口徑向美國發出加拿大團隊聲音。
當被問到美國徵收關稅時,他會如何幫助因此而失業工人,福特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援助計劃涉及金額會以10億元計。
福特又指出,安省受到的負面影響,將會取決於關稅向那些行業帶來衝擊,但他表示各廳長向他報告時,估計受影響總人數在45至50萬人。
由於到時涉及援助金額巨大,他不排除宣布省選,讓省民決定應否進行援助方案。
13位省長將在今天(15日)與杜魯多(Justin Trudeau)會面,福特直言不諱說:「不到一周﹐就舉行美國總統就職典禮,聯邦政府應制定出應對關稅的計劃。
「這些事情根本不應該由省長去呼籲安排會議。這樣的事情應該早就去做,我們需要像團隊一樣合作。我們不能讓加拿大分裂,我們必須確保大家朝同一個目標努力。
「特朗普表示﹐徵收關稅的原因之一是邊境安全,雖然聯邦政府已承諾提供13億元解決這個問題,但進展不夠迅速。我們聽到用13億元來保護邊境﹐但到現在還沒有看到任何實際的行動,甚麼都沒有。
「聯邦公共安全部長大衛麥堅迪(David McGuinty)現時不知哪裏去﹐他應該走出來展示聯邦政府的計劃。」
各個省長在如何應對特朗普也存在分歧,福特主張必要時對美國作出報復,但阿省省長戴思敏則唱反調﹐這一分歧的背後,福特認為是杜魯多少數派政府對如何應對特朗普一直保持沉默所引致。
福特說﹕「我很高興戴思敏省長落去同特朗普聊了幾分鐘。但她是為阿省發聲,而不是在為整個國家發聲。特朗普團隊不會去針對石油,他們是衝着安省而來﹐而安省將遭受到更大影響﹐因為安省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115/var3_r.htm
12.【澳洲】最貴最平可差成5萬 | 澳洲讀書邊度最貴?
一項新研究指出,澳洲那些地方的教育成本最昂貴。
Futurity集團的「教育成本指數」反映全國不同地區的人接受13年公立學校、天主教學校或私立學校教育的成本。
如以公立學校計算,雪梨是教育成本最高的地方,從學前班到12年級的總費用為 150,323 元,與去年結果相比大幅增加 59%。這比全國平均費用123,294元高出 22%。
學費和自願捐款佔今年雪梨家庭教育成本的 5%,其餘成本用於電子設備、學費和校服等費用。
雪梨也是澳洲私立教育費用最高的地方,預計 2025 年開始上學的孩子 13 年的費用為 411,108元,比 2024 年上升 9%。
這比全國私立教育費用平均 350,158 元高出 17%。學費加起來佔總費用 55%。
相比之下,布里斯本有最可負擔的大都會地區公立教育,13年教育成本為 101,064 元,但已比去年上升 19%。第二高的是珀斯,達122,106元。
天主校學校方面,坎培拉是全國天主教教育費用最貴的地方,預計 2025 年兒童上學的總費用為 215,633 元,比去年增加 3%,這也比全國私立教育費用平均 193,666 元高出 11%。
對於今年在坎培拉上學的孩子來說,學費佔天主教教育費用的 46%。阿德雷德以 185,548 元成為天主教教育費用最便宜的城市,較 2024 年下降 6%。
除主要城市外,成本指數發現昆州是地區和偏遠地區公立教育成本最高的州份,預計 13 年將花費 90,267 元。這比全國平均價格 81,141 元高出 11%。
昆州也是地區或偏遠地區天主教教育成本最高的州,13 年成本為 157,805 元,雖然實際上比去年低 4%。
澳洲非城市的天主教教育的平均成本為 153,144 元。
Futurity集團行政總經理Sarah McAdie表示,與教育相關的費用給許多澳洲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她指,不斷上升的生活開支、租金和房貸償還壓力,令許多家庭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由於可自由運用的資金減少,許多家庭支付教育費用將是一個挑戰,包括學費和自願捐款,這些費用在過去一年中都增加了。」
她說,家長們繼續優先考慮教育,但正在削減額外開支,包括學費、樂器和選修課,也有愈來愈多的父母也選擇推遲孩子的教育機會,「從長遠來看,為教育做好計劃和儲蓄的父母將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並且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將有機會探索並提供選擇。」
教育成本指數是根據對 2,385 名家長進行的網上調查數據,以及澳洲課程、評估和報告管理局(ACARA)的學校收入報告的數據而計算出。
資料回來源: sbs
13.【澳洲】澳洲中醫發展維艱 | 業界冀中西醫結合向鄉鎮和醫院拓展
數據顯示,澳洲每10萬人僅有17名中醫師。有從業者認為,中醫尤其是針灸獨到的減緩病痛方式,適合在澳洲的鄉鎮和公立醫院,配合現代醫學一起聯合治療。
在墨爾本一間全科醫生診所,一位醫生正忙著準備出診。她的診室擺滿了一些尋常家庭醫生沒有的「小玩意」: 透明的玻璃拔罐瓶,厚重的刮痧梳,小巧的艾灸器,還有一包包整齊排列的一次性銀針。
這間診室的醫生是中醫師葛青,擅長用針灸的方法治療患者,她會用中醫針灸、中藥、拔罐、艾灸等方法去「幫大家解決問題」。
轉行讀中醫
她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表示,初次親身接觸中醫是十幾歲時患有長期的慢性濕疹,但看皮膚專科都是用激素類的藥物去控制,效果不彰。「我讀到了一些關於艾灸來治療濕疹的這樣一些文章,就開始自己嘗試了。」
沒想到,這次嘗試不僅治好了她的濕疹頑疾,還誤打誤撞地治療了自己的經痛的問題。而她多年後學習中醫時,也找到了相關的穴位原理,讓她覺得這是個「很神奇的體驗」 。
本身是會計的葛青,來到澳洲之後想 「轉換生活環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於是修讀中醫。一開始她只選修了一門課,慢慢地轉成全職學生,最後徹底轉行。
“在澳洲中醫學習是個很小眾的專業,許多人都是經歷了挫折或生理上的病痛才來轉行學習中醫。”
經歷了5年的本科學習和之後的從業經歷,葛青如今有了自己的診室,成為一名註冊中醫師、針灸師。雖然已經成功轉型,她坦言在澳洲,從事中醫之路並不好走。
語言的困難、醫學專業的高標準要求和來自於家庭的責任,都給她的學習和轉型帶來很大挑戰。
「在從事和醫學相關的(職業),對學生要求都是很高的。 我之前學會計的碩士,相比學醫,這個難度大很多。」
澳洲中醫現狀
澳洲是第一個將中醫納入國家衛生職業監管體系的英語國家。但截至2024年6月,全澳僅有4,853位註冊的中醫執業者,相當於平均每10萬人才有17位。而當中98%為針灸師。
澳洲中醫管理局(Chinese Medicine Board)認證委員會列出5間獲得國家認證的中醫教育機構和大學,其中僅有兩所是公立大學,分別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和西雪梨大學(WSU)。
2021年,雪梨科技大學(UTS)的中醫系被「殺系」。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也已從去年起停止中醫系招生,預計2030年停辦。
來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中醫專業的鄭真教授認為,中醫在澳洲就業前景是好的,從業醫師的人數遠未達到飽和。「我們很多研究都表明,雖然可能在大城市裡中醫是多了點,但是在小城市、鄉鎮地區,中醫師還是很少的。」
“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去鄉鎮地區從事中醫,但是很多學生都不願意離開大城市。”
她告訴SBS中文,鄉鎮地區本身就有大量病患的門診率需求,但是卻資源有限,正適合中醫聯合治療來減緩症狀。
她舉例說,有一次,她在新州偏遠地區做家庭醫生的學生,深夜接診了子宮大出血的病人。由於資源匱乏、時間太晚,無法將病人送到200公里以外的醫院。剛學針灸的他只能用鉛筆壓在相關穴位上,結果成功止血,到第二天早上順利將病人送去醫院繼續救治。
“西醫很多時候需要各種檢查來給病人治療,雖然這些現代醫學科技也很重要,但是有些情況下,中醫不需要這些(檢查),也能幫助減緩症狀。”
鄭真教授一份研究報告對三間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調查,收到421份有效問卷,當中14.3%為醫生,72.9%為護士或助產士。
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認同,澳洲醫院應該將針灸和指壓常規納入手術期護理 (perioperative care) 。
雖然醫護人員對針灸和指壓持正面態度,但鄭真表示,他們對相關知識或個人經驗較少,並且讓中醫師進入正規醫院醫療系統有很多阻礙。「一個新的治療方法,不是你覺得有證據就可以用的。」
「(醫院的回饋)是不知道甚麼人可以實施針灸,不能讓我們的醫生和護士去。如果僱用註冊針灸醫師,他們的薪金誰來付? 因為註冊中醫師做的針灸,還沒有進入國家醫保。」
中醫沒有被列入國民保健(Medicare)系統,葛青也表示遺憾。
「我們都很希望有更多的中西醫合作的機會。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來說,確實是不太有。我目前去過的幾個診所,我們(中西醫)都是其實都是分離開來的,這個是很可惜的。」
「病人要自費自己掏腰包(來看中醫)……另外就是轉介系統,我們沒有被納入。所以轉介下面那麼多名目,各種醫療從業人員,但是我們都沒有跟他們產生很好的合作機會。」
她相信,中醫和其他各種聯合治療方法一樣,只是一種醫療手段,可以跟各種其他醫療手段結合,而不需要「打對台」。
鄭真教授也表示:「我們的病人需要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措施,而現在我們只能用藥。非藥物治療,對病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很多時候有一些非藥物治療效果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醫院要給你這個選擇。」
資料來源:sbs
14.【其他】2025全球「百大最難吃食物」 北歐包辦頭三 單黃蓮蓉月駭然上榜
世界美食百科網站世界美食地圖(TasteAtlas)網站發佈2025年全球百大「最難吃的食物」名單,排名第一的是瑞典的血煎餅(Blodplättar),這道由傳統的煎餅麵糊製作的食物,再加入動物血液;在以五顆星為滿分計算,僅獲得了1.6顆星。另外,今年香港人熟悉的單黃蓮蓉月餅居然上榜,排名第25,僅獲得了2.4顆星。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世界美食地圖,是根據全球近60萬個評分,匯集出了讀者最不喜歡的100種食物。
排名第二的是芬蘭的血餃子(blodpalt),這是用黑麥或大麥粉與動物血混合而成,得分為1.8顆星;排第三的是同樣來自瑞典的披薩餃(Calskrove),這道菜是將漢堡和薯條塞入披薩餃子中,得分為1.9。
除月餅外,許多亞洲菜肴也有上榜。其中,排名最高的是泰國的炸蟬蛹(Hon Mhai),得分2.0,位列第五;同樣來自泰國的魚雜咖喱(Kaeng Tai Pla)則排第九。其他入榜的還有中國的鴨頭、日本的拿坡里意粉和皿烏龍面,以及紅豆飯,分別排在第40、75、90和96位。
資料來源:H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