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178個非學位課程無得留低? 讀書移民「被堵死」? | 愈3萬港人聯署要求英國政府履行對港歷史義務? |泰國取消大麻合法化?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bqt2FnCPqr4?si=JLGahsuER7cFm-US

1.【香港】富豪大遷徙! 全球2萬富豪搬家 英國今年「失血」最慘?

2.【香港】調查指四分一專業人士退休後擬離港 42%選大灣區、33%選英澳加

3.【泰國】泰國大麻取消合法化 限醫療用途可處方治15種症狀

4.【英國】34,600港人支持香港監察致英首相「5+1」BNO政策聯署信 要求英政府履行對港歷史義務

5.【英國】施紀賢迄今最慘痛的政策轉向

6.【英國】自工黨執政以來施紀賢的重大政策逆轉

7.【歐洲】歐洲多國紛增徵「棄籍稅」 英或仿傚抑富人離開潮

8.【加拿大】178個非學位課程不得留下 大專生移民途徑「被堵死」
移民部修改國際生工簽資格名單

9.【加拿大】學簽難批國際生續減 加高等教育岌岌可危

10.【加拿大】港人救生艇 | 移民部:永居審批期間申請人可離境等候

11.【加拿大】加拿大淨流入富豪人數驟降70% 跌出全球財富安全港八國之列

12.【澳洲】澳洲最富裕地區究竟在哪?

「免費評估」BNO英文水平登記表

https://dev-aura.adaptivesuite.tech/index/forms/content.html?id=4290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富豪大遷徙! 全球14.2萬富豪搬家 英國今年「失血」最慘?

26-06-2025

 

想知道全球最有錢的一群人,正在把資產和生活搬到哪裡嗎?根據 Henley Private Wealth Migration Report 2025,今年預計將有創紀錄的142,000名百萬富豪搬遷,其中英國預料將成為高淨值人士淨流出最多的國家,高達–16,500名百萬富豪,數字是中國預計淨流出–7,800名百萬富豪的兩倍以上。今年中國排名第二,此前連續十年位居百萬富豪流失榜首。

阿聯酋:全球財富新磁石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聯酋繼續保持全球頂尖財富吸納地的地位,預計今年淨流入+9,800名搬遷百萬富豪,創下新高,比排名第二的美國多出超過2,000名。預計到年底,美國將迎來約+7,500名新的高淨值移民。

報告首次預計歐盟三大經濟體法國、西班牙及德國,在2025年將出現高淨值人士淨流出,分別為–800名、–500名及–400名百萬富豪。愛爾蘭(淨流出–100名)、挪威(淨流出–150名)及瑞典(淨流出–50名)亦開始出現顯著的財富流失,許多富裕歐洲人正遷往歐洲大陸更具投資友善性的樞紐城市。

全球贏家:財富流向何方

此趨勢的主要受益者包括瑞士,預計今年將淨吸引+3,000名百萬富豪移居,同時意大利、葡萄牙及希臘亦分別預計迎來+3,600、+1,400及+1,200名創紀錄的淨流入,主要受惠於優惠稅制、生活吸引力及積極的投資移民計劃。

歐洲以外,沙特阿拉伯成為今年淨流入榜上漲幅最大的國家,預計將吸引+2,400名新富豪移居。傳統熱點如新加坡(+1,600名)、澳洲(+1,000名)、加拿大(+1,000名)及紐西蘭(+150名)似乎吸引力下降,預計2025年淨流入將創下歷史新低。泰國(+450名)正迅速崛起為東南亞的新避風港,曼谷正積極打造自己,成為新加坡的重要競爭對手。

香港 (+800名)及日本(+600名)預計今年將迎來更多高淨值人士流入,而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包括 哥斯達黎加(+350名)、巴拿馬(+300名)、開曼群島(+200名)及百慕達(+50名)等地亦將吸引創紀錄的富豪移民。三個非洲國家——摩洛哥(+100名)、 毛里裘斯 (+100名)及塞舌爾(+50名)——入圍2025年富豪淨流入排行榜。

全球輸家:財富流出的方向

在亞洲,南韓預計將出現顯著的高淨值人士淨流出(–2,400名),是去年的兩倍以上。越南(–300名)也開始出現富豪外流的令人擔憂趨勢,而巴基斯坦(–100名)則持續將百萬富翁流失至阿聯酋。台灣(–100名)的情況較為複雜:儘管其科技驅動的經濟過去十年富豪增長達65%,但與中國内地日益升高的緊張局勢及缺乏豪華房地產選擇,似乎令部分最富有的居民感到不安。

亞洲與拉美:財富外流的隱憂

儘管中東地區持續不穩,預計以色列的高淨值人士淨流出相對溫和(–350名),主要流向美國;而黎巴嫩(–200名)則面臨嚴重流失,許多富裕人士選擇遷往塞浦路斯、希臘及阿聯酋。伊朗(–200名)亦正流失高淨值人士至阿聯酋。

在拉丁美洲,巴西(–1,200名)和哥倫比亞(–150名)預計將出現大規模財富流失;而其他金磚國家——中國(–7,800名)、印度(–3,500名)、俄羅斯(–1,500名)及南非(–250名)——皆有望錄得自新冠疫情以來最低的富豪淨流失數字。

 

資料來源: Business Focus

https://www.instagram.com/p/DLUdTw_NazC/?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2.【香港】調查指四分一專業人士退休後擬離港 42%選大灣區、33%選英澳加

25-06-2025

 

有團體進行問卷調查,訪問428名45歲或以上專業人士,當中四分一(24%)認真考慮未來10年離港退休,當中42%以大灣區為首選,其次是英國、加拿大和澳洲合計的33%,東南亞國家則佔12%。

 

調查的機構是黃金時代基金會,他們亦問及考慮移居的原因,原因包括居住空間較大(72%)、生活成本較低(63%)以及環境更宜居(56%)等。調查亦問及其消費力,當中73%每月社交支出超過500港元,48%每月投入超過2,000港元進行退休財務規劃,34%每月運動相關支出逾500港元。

 

資料來源: inmediahk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8%AA%BF%E6%9F%A5%E6%8C%87%E5%9B%9B%E5%88%86%E4%B8%80%E5%B0%88%E6%A5%AD%E4%BA%BA%E5%A3%AB%E9%80%80%E4%BC%91%E5%BE%8C%E6%93%AC%E9%9B%A2%E6%B8%AF-42%EF%BC%85%E9%81%B8%E5%A4%A7%E7%81%A3%E5%8D%80%E3%80%8133%EF%BC%85%E9%81%B8%E8%8B%B1%E6%BE%B3%E5%8A%A0

 

3.【泰國】泰國大麻取消合法化 限醫療用途可處方治15種症狀

26-06-2025

 

泰國公共衛生部長宋薩(Somsak Thepsutin)昨(24日)宣布,已正式簽署命令,未來將全面限制大麻僅供醫療使用,並要須出示醫生處方及相關醫療證明才可購買。新規定的實施日期尚未公布,但當局預計會設有緩衝期,供相關業者適應與準備。

 

泰媒引述公共衛生部指出,大麻將重新被歸類為毒品,結束自2022年除罪化以來廣泛流通的現象。當時大麻以「傳統草藥」名義開放,但缺乏明確的醫療規範,導致大麻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引發大量社會爭議。

 

宋薩透露,總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曾親自指示他與總理顧問團討論大麻政策,雙方於5月14日會議中達成共識,認為應全面回歸「醫療專用」的立場。政府並於5月22日至6月10日舉行公聽會,多數民眾表達支持。

 

未來,新的管制規定將強化對大麻業者的要求。每間商店須配備醫療專業人員,並接受每月稽查。若2度違規將撤銷營業許可。此外,這些規定需透過部長級命令制定,並依法徵詢民意,目前程序已完成。

 

宋薩坦言,當年依據《2021年毒品法典》將大麻與卡痛葉(kratom)自第五類毒品中除名後,政府未能在120天內制定配套措施,才導致全國出現上萬間大麻商店。不過,泰自豪黨要角蘇帕猜(Supachai Jaisamut)對此政策大表不滿,批評由為泰黨主導的衛生部消極應對,才導致大麻氾濫。

 

根據新制,醫療用大麻涵蓋多種形式,包括THC、CBD萃取劑,甚至傳統中草藥混合或製成酒精酊劑的形式皆屬合法。

 

具開立處方資格的專業人士共分7大類,包括西醫、泰醫、泰式融合醫學、牙醫、藥師、中醫及民俗療法,新規範也明確列出能使用大麻的15種症狀,包括慢性疼痛、肌肉痙攣、抽筋、關節痛、癌症、噁心嘔吐、帕金遜症、癲癇、氣喘、失眠、食慾不振、焦慮、阿茲海默症與憂鬱症等。每張處方箋限給30天劑量,醫生也必須明確標示每日建議用量。

 

資料來源:  星島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468111/

 

4.【英國34,600港人支持香港監察致英首相「5+1BNO政策聯署信  要求英政府履行對港歷史義務

19-06-2025

 

今天,香港監察將一封獲超過34,000名BNO港人簽署的請願信寄給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促請英國政府維持現行BNO計劃的「5+1」入籍途徑。根據政府數字,這個數目佔以BNO簽證抵英港人人口的21%。

請願信強調了BNO簽證的人道主義性質,計劃展現英國對香港人的歷史承諾,並促請英國政府切勿違背對BNO港人的莊嚴承諾。請願信同時闡述了如果定居途徑延長至十年,BNO社群可能會面對的實際憂慮。

 

自香港監察於5月21日發起聯署行動以來,請願信獲得BNO社群大力支持,在首兩天已收集到超過27,600個簽名,最後在不足三星期的聯署期共收集到34,600個簽名。我們亦樂見這項聯署行動得到本地港人組織支持,他們主動在自己的社區活動中分享這封請願信。

 

英國內政部於5月12日發表白皮書《Restoring control over the immigration system》,當中提議修改英國移民規則(Immigration Rules),包括將獲得定居身分的標準時間由五年增加一倍至十年,這可能會影響BNO計劃。5月20日,內政部拒絕排除BNO簽證持有人獲得定居身分將延長至十年的可能性。

 

請在這裏閱讀請願信全文。

 

香港監察衷心感謝各位支持我們代表BNO港人展開的倡議工作。

 

最後一任香港總督、香港監察贊助人彭定康勳爵(Lord Patten of Barnes)表示:

 

「推出BNO計劃是為了譴責北京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並向在港英國公民承諾,英國政府將幫助他們脫離不斷加劇的壓迫。若現在修改條款,將大為打擊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的正當性。首相務必確保我們信守對BNO港人的承諾,維持BNO計劃的『5+1』入籍途徑。」

 

英國國會人權聯合委員會主席、香港監察贊助人奧爾頓勳爵(Lord Alton of Liverpool)表示:

「BNO計劃是基於英國的歷史責任而誕生的。英國政府不應拋棄相信我們承諾的香港人。這樣做將不可挽回地損害我們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並向世界各地所有逃離壓迫的人發出錯誤的信息。」

 

東諾定咸(Nottingham East)選區工黨國會議員Nadia Whittome表示:

「BNO『5+1』入籍途徑為逃離壓迫的人提供重要的救生艇。若要等待10年才獲得定居身分,將對渴望在我們國家重建生活的人構成巨大的實際影響。我們必須信守香港及其他移民來到英國的條款,現在改變他們的定居年期並不公平。」

 

和景咸(Wokingham)選區自由民主黨國會議員Clive Jones表示:

「這並非關乎移民目標,而是關乎道德目標。中途修改移民規則將削弱人民對英國移民體系的信心。如果我們無法保護那些我們歡迎來到英國的人,我們將失去信譽;而擾亂那些貢獻英國社會的人的生活,亦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好處。我們沒有必要破壞一項成功的政策。這項政策無論是在經濟、社會還是外交方面,均對我們有利。」

 

Rushcliffe選區工黨國會議員James Naish表示:

「維持BNO簽證的五年定居途徑,是為了恪守我們對香港人的莊嚴承諾,這項承諾扎根於英國在《中英聯合聲明》下的歷史義務。

英國有責任歡迎那些逃離香港壓迫的人。如果未能維持BNO簽證的五年定居途徑,將可能永久損害英國政府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包括成千上萬信賴英國,繼而離鄉別井,來到英國尋求安全港的香港人。

正因如此,政府必須信守對BNO簽證持有人的承諾,並確保他們免受移民白皮書中提議的修訂影響。

 

除此之外,本着相同精神,政府亦應該容許BNO簽證持有人享有本地生學費資格,讓在我選區Rushcliffe以至英國各地的年輕BNO港人能夠與其他非港人同學一起上大學,充分發揮潛力,為豐富我們的經濟和社會作貢獻。」

 

香港監察資深研究及政策顧問湯柏森(Thomas Benson)表示:

「香港監察自2017年起倡議爭取BNO權利,最終促成2020年BNO救生艇計劃誕生。我們促請英國政府維持現時BNO救生艇計劃的形式,從而證明其歷史和道德義務不是有條件的,也不是可以因政治因素而隨便犧牲的。」

 

資料來源: Hong Kong Watch

https://www.hongkongwatch.org/all-posts/2025/6/19/34600-hong-kongers-urge-the-uk-prime-minister-to-maintain-the-51-bno-pathway

5.英國】施紀賢迄今最慘痛的政策轉向——但政治代價更為沉重 

 

施紀賢對後座議員的妥協,估計將使財政大臣原定通過福利改革節省的50億英鎊縮水30億。然而真正的重創,在於政治威信的重挫。

 

過去一週的政局演變令人如坐針氈。

 

這場慢鏡頭播放的政策倒退,最終以週四深夜唐寧街10號向造反議員低頭收場。當午夜鐘聲敲響時,首相府在抗爭者面前的退讓,已然寫就本屆政府最難堪的一頁。

 

妥協代價相當可觀。除其他讓步外,這意味著現有的個人獨立津貼(PIP)申請者與全民統一救濟金健康補助對象,將免受福利改革衝擊。

 

雖有黛安·艾伯特、娜迪婭·惠托姆等議員仍不買帳,但這些人本就非政府亟欲爭取的造反派名單前列。

 

如今內閣寄望憑藉財政特別委員會主席梅格·希利爾等議員支持,使法案得以在下議院過關。

 

然其困境遠未終結。

 

首要問題在資金缺口。決議基金會估算,這些讓步將吞噬財政大臣預期福利改革節省金額50億中的30億。首相發言人雖稱預算將全數填補差額,且不會永久增加借貸,但對雷切爾·里夫斯是否加稅補洞則三緘其口。

 

但真正的致命傷,在政治層面的潰堤。

 

一年前施紀賢挾壓倒性勝選之勢入主唐寧街時,誰能料想今日局面?逾120名工黨議員——近乎該黨議會席次三分之一、比保守黨全體議員還多的規模——竟準備在旗艦政策上公開造反。

 

何以至此?當議員不滿跡象已浮現數週,首相及其幕僚為何毫無危機意識?這些質疑正在工黨高層私下發酵。

 

施紀賢發言人辯稱首相持續與同僚溝通,且議會互動形式多元。

 

但對後座議員的溝通斷層,終究釀成這位首相生涯最慘烈的政策翻車。本週的陰影,必將縈繞施紀賢的執政之路,遠超週二關鍵表決的時效範疇。

 

資料來源:Sky News

https://news.sky.com/story/this-week-will-haunt-the-prime-minister-after-his-most-damaging-u-turn-yet-13389532

 

6.英國】自工黨執政以來施紀賢的重大政策逆轉 

 

從福利削減到對外援助:首相上任後最引人注目的立場轉變

 

唐寧街週五宣布政府將取消部分殘障福利削減計劃,這已是本屆政府一系列政策逆轉的最新案例,引發盟友對其缺乏政治方向的擔憂。

 

在就任首相前,施紀賢就因多次改變重大政策立場而聞名,包括放棄每年280億英鎊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和取消大學學費承諾。執政以來,這種模式仍在延續——過去幾週內,這位工黨領袖已在冬季燃料補貼削減和全國性grooming gangs(誘騙團伙)調查等議題上改弦更張。

 

以下是首相上任以來最重大的政策轉向(或潛在轉向):

 

福利削減

數月來,內閣大臣們以財政和「道德」為由強調降低福利支出的重要性,聲稱提高殘障福利申領門檻將促使更多人重返工作崗位。但近三分之一的工黨議員並不買賬,120多名議員聯署了對政府福利法案的「破壞性」修正案,試圖無限期擱置該計劃。首相最終妥協,同意僅對新申請人實施削減,並承諾擴大和加速政府的返崗就業計劃。

 

誘騙團伙調查

當馬斯克今年1月瘋狂發帖討論誘騙團伙醜聞時,施紀賢曾強硬回應保守黨議員凱米·巴德諾克等人要求全國調查的呼聲,指責他們「跟風極右翼要求調查」。但與此同時,政府卻任命路易斯·凱西對該問題範圍進行「審計」,這為後續政策轉向埋下伏筆。知情人士稱,凱西最初認為全國調查並無必要,但在6月初提交報告後改變了立場,施紀賢審閱後不得不接受其建議。

 

冬季燃料補貼

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去年以發現220億英鎊財政黑洞為由,稱削減1000萬養老金領取者冬季燃料補貼的決定「必要、緊迫且負責任」。但不到一年後,施紀賢在取消該政策時卻給出截然不同的解釋:「我理解民眾仍面臨生活成本壓力,包括退休人員。因此我們要確保更多養老金領取者未來能獲得冬季燃料補貼。」大臣們辯稱經濟好轉使得政策逆轉成為可能,但經濟增長預測和政府債務水平等關鍵指標與政策出台時相比並無改善。

 

國民保險稅

工黨2024年競選宣言曾明確承諾:「不會提高國民保險、各級所得稅或增值稅稅率。」但當里夫斯首份預算將國民保險提高1.2個百分點並降低企業起徵點時,財政研究所所長保羅·約翰遜直指這是「對競選承諾的明顯違背」。政府辯稱這不算違約,因宣言同時承諾不增加「工薪階層」稅收,而本次增稅對象是企業而非僱員。

 

國際援助

保守黨2021年削減外援預算後,工黨競選時承諾「在財政狀況允許時」將外援恢復至國民總收入的0.7%。但今年2月,施紀賢政府卻宣布將發展預算砍掉近半數以增加軍費,使英國外援支出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儘管首相堅稱希望未來恢復至2021年前水平,但國際發展大臣珍妮·查普曼近期表態「英國政府作為全球慈善機構的日子已結束」,官員們承認短期內重啟承諾無望。

 

性別議題

2022年3月施紀賢曾向《泰晤士報》表示:「女性是成年女性,此外跨性別女性也是女性——這不只是我的觀點,更是法律規定。」次年他在《星期日泰晤士報》強調99.9%的女性「當然沒有陰莖」,稱不希望將此議題「毒化為對立」。但在最高法院裁定《平等法》中「女性」僅指生理性別後,首相發言人明確改口:「根據最高法院裁決,法律意義上的女性即生理女性。」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5/jun/16/keir-starmer-biggest-u-turns-since-labour-came-to-power

 

7.歐洲歐洲多國紛增徵「棄籍稅」 英或仿傚抑富人離開潮

26-06-2025

 

歐洲多國近年增加徵收「棄籍稅」(exit taxes),希望減少富裕人士離開。英國被指亦有意加入收取「棄籍稅」,逆轉近來的富人離開潮。

 

德國﹑挪威及比利時於2024年實施更嚴格的棄籍稅,希望通過一次性的離開資產徵稅,減少富裕人口外移趨勢。荷蘭政府亦委託製作報告,研究向離開移民收取棄籍稅的可能性,作為廣泛打擊避稅的措施之一。

 

據移民顧問公司Henley & Partners最新報告預測,英國將在2025年的百萬富豪淨移民出走數目達約1.7萬名,為報告中預期最多富人離開的國家。反之,百萬富豪淨移入最多國家為阿聯酋的近萬人。

 

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IFS)及經濟學家均建議,英國應考慮棄籍稅,抑制富裕人口淨流出趨勢。左翼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亦曾呼籲,英國應仿傚澳洲的棄籍稅,向離開的富人收取資本利得稅。

 

據現行法規,投資者在離開英國超過5年,將不需為持有的英國股票繳交資本利得稅。會計顧問公司RSM的專家埃瑟林頓(Chris Etherington)指出,英國過往政府不憂慮富人或企業離開英國,因此少有考慮棄籍稅。

 

埃瑟林頓指部分富人堅定離開,但對多數企業東主不旦希望留在英國,同時亦能接受現時的資本利得稅率。惟如果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進一步推高稅率,或促使更多人離開,棄籍稅的呼聲亦將加大。

 

英國媒體指李韻晴可參照德國,向未實現資本利得收取27%。然而,挪威的棄籍稅率高達最多38%下仍未能阻止離開潮。

 

資料來源: HKET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3970472/%E7%A7%BB%E6%B0%91%E8%8B%B1%E5%9C%8B%EF%BD%9C%E6%AD%90%E6%B4%B2%E5%A4%9A%E5%9C%8B%E7%B4%9B%E5%A2%9E%E5%BE%B5%E3%80%8C%E6%A3%84%E7%B1%8D%E7%A8%85%E3%80%8D%20%E8%8B%B1%E6%88%96%E4%BB%BF%E5%82%9A%E6%8A%91%E5%AF%8C%E4%BA%BA%E9%9B%A2%E9%96%8B%E6%BD%AE?mtc=20042

 

8.【加拿大178個非學位課程不得留下 大專生移民途徑「被堵死」
移民部修改國際生工簽資格名單

27-06-2025

 

聯邦移民部本周三在國際畢業生工簽資格名單中增加了119個專業,但也刪除了178個關鍵領域的專業。這178個非學位課程的國際學生畢業後將不再有資格獲得工作許可簽證(PGWP),這意味他們畢業後無法留在加拿大尋求工作經驗,難以申請永久居留。

 

新增119個專業主要包括醫療保健、社會服務、教育和技工領域。此次變更後,共有920個學習領域/專業納入PGWP資格名單。

 

這次資格名單的調整僅適用於2025年6月25日之後申請學習許可的人,在此日期之前申請的人員仍然符合資格,即使他們的學習專業是從名單中刪除的領域之一。

 

有移民公司說:「聯邦政府限制留學移民政策對國際留學市場衝擊很大,我手頭沒有一個總體的統計數據,只能說我現在辦理的留學案件減少一半。」

 

宜轉攻碩士或博士課程

「許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加拿大是因為畢業後很容易拿到加拿大身分;然而,新的PGWP專業名單幾乎把所有大專水平的專業排除在外,使這個時間短、入學門檻相對低、性價比最高的加拿大留學移民途徑被徹底堵死。」

 

「另一個影響中國留學生選擇加拿大的因素是,現在通過快速通道獲得移民邀請的對申請人的移民評分愈來愈高,很多留學畢業生難以達到。」移民公司給計劃留學加拿大的中國學生的建議是,「如果你計劃畢業後要拿到加拿大身分,最佳的途徑是,你在國內讀完本科後申請加拿大的碩士或博士項目,因為碩博的專業畢業後,都可以取得PGWP,而且碩士課程學業相對短、畢業後找到工作的機會更大,未來成功移民的機會也更大」。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627/vaa1h_r.htm

 

9.【加拿大】學簽難批國際生續減 加高等教育岌岌可危

27-06-2025

 

服務國際留學生和教育機構的在線平台ApplyBoard分析最新政府數據後警告,由於新的學習許可申請數量和批准率下降導致國際學生人數減少,可能給加拿大高等教育行業帶來麻煩,國際留學生入學人數至少在未來3年內將繼續下降。

 

這份周三發布的報告預測,由於愈來愈多的學習許可發放給轉學或轉專業的、以及延長在加拿大學習期限的國際學生,預計2025年新簽發的學習許可數量將比2024年下降50%。

 

政策改變 難實現永居目標

ApplyBoard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巴西里(Meti Basiri)說:「網上搜尋引擎數據顯示,赴加拿大留學的興趣下降速度明顯快於澳洲、英國或美國,而且由於簽發的學習許可延期數量超過了新的學習許可數量,前往加拿大院校的國際學生數量正在減少。實際上我們已經堵住了水龍頭,當你的畢業人數遠遠超過入學人數時,兩年後你將沒有國際學生,這令人擔憂。」

 

去年由於加拿大臨時居住人口激增,渥太華為新簽發學習許可數量設置了上限,將國際學生入學人數減少了35%,今年學習許可的配額再次降低10%,並將在加拿大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學生也納入其中。

 

ApplyBoard分析2025年初簽發的學習許可數據,預測今年簽發的學習許可總數可能達到42萬個,略低於總配額43.7萬個,其中只有16.3萬個學習許可發放給了新的國際留學生,這個數字只為2024年數量的一半,比2023年減少了近70%。

 

卑詩省哥倫比亞大學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員布魯納(Lisa Brunner)認為,赴加留學的需求疲軟並非是因為渥太華設置了學習許可的上限,而是畢業後工簽政策的變化。許多國際學生選擇加拿大是為了獲得永久居留權,政策的改變卻使得他們難以實現目標。

 

渥太華的學習許可上限設置是基於2023年60%的批准率設定的,該批准率幾乎是當前的2倍,這意味需要有更多的申請人才能達到加拿大引進國際留學生的目標。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627/vaa2_r.htm

 

10.【加拿大】港人救生艇 | 移民部:永居審批期間申請人可離境等候

27-06-2025

 

加拿大「救生艇計劃」申請積壓問題持續,港人申請永久居民資格(PR)的審批時間大幅延長。移民部日前在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在等候永居審批期間,申請人無需留在加拿大。

 

當被《Hong Kong Free Press》問及,香港人是否可以返回香港並停留較長時間以等候永居申請的審批結果時,一位加拿大移民部發言人重申,申請人在永居申請的處理期間不必留在加拿大。

 

IRCC告知《Hong Kong Free Press》,根據「救生艇計劃」提交的永久居留權申請,截至4月底的處理時間為17個月。這包括「港人救生艇」A類途徑和B類途徑,顯示80%的完整申請在這段時間內已得到處理。

 

IRCC又表示,過去審批進度較快,但因近年申請激增,現時大部分「新申請」料要到2027年以後才可完成處理。為協助申請人,加國去年5月特別推出過渡工簽,允許在審批期間留在當地生活及工作。

 

根據IRCC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30日,已有近34,000人根據香港計畫申請永久居留權。超過12,200份申請已處理,其中近11,750份已獲批准。

3月時,IRCC宣布將延遲處理香港人的永久居留申請,延遲時間長達數年。IRCC表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80%的永久居留申請已在一年內處理。但由於收到的申請數量過多,出現了積壓現象,預計大多數申請將在 2027 年後處理。

 

但有港人透過社交平台投訴多月來苦候永居無消息,資訊透明度不足令人迷惘。多個團體及加拿大政界均呼籲政府加快審批並兌現接納港人承諾。

「救生艇計劃」共分兩個途徑,A類針對近期畢業於加拿大專上院校的港人,B類則適用於已在加國累積一年全職工作經驗(或合共1,560小時兼職)的申請人。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94396/2025-06-27/news-%E3%80%90%E6%B8%AF%E4%BA%BA%E6%95%91%E7%94%9F%E8%89%87%E3%80%91%E7%A7%BB%E6%B0%91%E9%83%A8%EF%BC%9A%E6%B0%B8%E5%B1%85%E5%AF%A9%E6%89%B9%E6%9C%9F%E9%96%93%E7%94%B3%E8%AB%8B%E4%BA%BA%E5%8F%AF%E9%9B%A2%E5%A2%83%E7%AD%89%E5%80%99/?variant=zh-hk

 

11.【加拿大】加拿大淨流入富豪人數驟降70% 跌出全球財富安全港八國之列

27-06-2025

 

據betterdwelling.com首席分析員潘韋思(Stephen Punwasi)撰文指,加拿大作為全球財富安全港灣的聲譽正在迅速消退。H&P和新世界財富(NWW)的數據顯示,本國計劃外移的百萬富豪人數在2025年急劇增加。儘管高資產淨值人士人數上升,但淨流入人數驟降,這顯示本國生活質量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加拿大曾經名列前三,卻在去年正式跌出以安全、免受新興全球政治和經濟挑戰而著稱的「安全八國」。

 

吸引百萬富豪移民:不只是對富人的諂媚

 

如果你擁有無數現金,可以搬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你會搬去哪個國家?這正是百萬富豪移民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這部分人所選擇的地方,往往意味著這是一個居民生活品質高、政府重視內部穩定而非全球衝突的國家。這個富裕群體會搬到享有強大保障的國家,並逃離那些沒有保障的國家。

 

這部分移民也對社區和國家層面的經濟產生了影響。約15%的移民是企業家或公司創辦人,而在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中,這個數字更躍升至60%。他們經常會在新國家創辦企業,創造當地就業機會和產業。他們的支出亦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特別是在消費和金融方面。

 

百萬富豪移民在國家層級也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貨幣強勢方面。

報告指出:「遷移的百萬富豪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因為當他們搬到新國家時,往往會帶來財富。舉例來說,一位移民帶來1,000萬美元,就相當於一個國家創造了1,000萬美元的出口收入,因為這兩筆交易都為該國帶來1,000萬美元的外匯收入。」

 

百萬富豪移民呈雙位數增長  加國卻在下降

全球正持續以創紀錄的速度造就新的百萬富豪,而移民潮也在加劇。NWW預計到2025年,將有14.2萬名百萬富豪正在辦理移民,較去年增長10.9%。與十年前相比,這一數字更急升了123%。

 

儘管全球百萬富豪的移民數量不斷增加,但選擇到加拿大的人數卻在減少。預計2025年,加拿大將新增1,000名百萬富豪移民,較去年減少69%。2014年至2024年,加拿大的淨流入量增加了26%,預計今年將創下歷史新低(疫情除外)。

 

預計這些移民將在2025年帶來57億美元(78億加幣)的資本流入。數字是如此龐大,以至於人們可能會忽視相較於政府支出資金的規模。然而,去年的流入量可能足以緩解歐盟貿易順差對加幣的貶值。即使聽起來不是那麼多,這仍然是一筆巨款。

 

全球緊張局勢加劇  加拿大跌出「安全八國」

加拿大長期以來一直是資金淨流入的首選國家,但現在已經不在「安全八國」之內。而「安全八國」是全球公認的八個安全港灣。這些安全港提供了高水準的安全保障,並免受其他地區所觀察到的全球政治和經濟挑戰的影響。NWW指出,目前的「安全八國」分別是:瑞士、新加坡、阿聯酋、澳洲、馬爾他、毛里裘斯、摩納哥和新西蘭。

 

 

加拿大在2025年的排名,從去年的第四名驟降至今年的第九名。而在2024年之前,加拿大至少十年來一直是穩居前三名之內。

 

大多數人認為富豪移民淨流量下降是因為加拿大在全球吸引力減弱,但這未必全是事實。淨流量是流入和流出的平衡,這意味著流入減少或流出增加都可能使這些數字下降。考慮到加拿大人已開始以創紀錄的數量離開,這可能是吸引力下降和專業移民增加共同作用的結果。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94790/2025-06-27/news-%E5%8A%A0%E6%8B%BF%E5%A4%A7%E6%B7%A8%E6%B5%81%E5%85%A5%E5%AF%8C%E8%B1%AA%E4%BA%BA%E6%95%B8%E9%A9%9F%E9%99%8D70%25++%E8%B7%8C%E5%87%BA%E5%85%A8%E7%90%83%E8%B2%A1%E5%AF%8C%E5%AE%89%E5%85%A8%E6%B8%AF%E5%85%AB%E5%9C%8B%E4%B9%8B%E5%88%97-st-topic/?variant=zh-hk

 

12.【澳洲】澳洲最富裕地區究竟在哪?

28-06-2025

 

澳洲稅務局 (ATO) 在2022-23 年度的統計數據中,揭示了究竟澳洲的富有人士住在哪些郵遞區號。

 

資料顯示,全國前十名平均應稅收入最高的地區均在澳洲的三個州份。

第十位是位於新州的Hunters Hill 和 Woolwich, 郵政編號是2110。

住在這兩個區的居民的平均應稅收入為 $208,902 元, 而住在該區的居民中,有 6277 名居民是需要繳交稅款。

第九位是位於西澳、郵政編號為6011的 Cottesloe 和 Peppermint Grove。

該郵遞編號地區靠近海灘,擁有許多咖啡館,是珀斯西郊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社區。這個海濱地區居民的平均應稅收入為 $213,621 元。

 

第八位是在新州郵政編號2023的Bellevue Hill , 一共有超過 7600 名納稅人居住在此。

這個位於雪梨東郊的海濱小鎮是雪梨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 而這裡的居民的平均應稅收入為$216,363 元。

第七位是在維州、位於墨爾本莫寧頓半島及郵政編號為3944的 Portsea。

這個海濱地區曾是已故板球巨星沃恩居住的地方。這個社區的居民的平均收入為$216,363元。

第六位亦是在新州郵政編號是2108的地區,其中包括有 Coasters Retreat、Currawong Beach、Great Mackerel Beach 和 Palm Beach。

這個地區坐落在雪梨北部海灘,是遊客的熱門景點。但對於少數擁有2108號房產的人士來說,這裡的房價卻並不便宜。該區一共有1,304名納稅人,平均收入為$223,344元。

 

第五位亦是在新州、郵政編號2030的地區,包括 Dover Heights、HMAS Watson、Rose Bay North、Vaucluse 和 Watsons Bay。

在這個位於雪梨的海濱地區的納稅人的平均應稅收入為$236,750元。

在維州郵政編號3142的Toorak 和 Hawksburn是第四位有最高平均應稅收入的地區,住在當地約10,000名納稅人的平均收入為$241,511元。

至於排第三位的是在新州、郵政編號2025 的Woollahra。

該區納稅人的平均應稅收入為 $242,267元。

第二位是在新州雪梨的Double Bay, 郵政編號為2028, 這區亦是雪梨的豪宅區, 居民的平均應稅收入高達$255,901 元。

至於第一位也是在新州雪梨、郵政編號是2027的Darling Point、Edgecliff、HMAS Rushcutters和Point Piper地區。

 

這個區的納稅人的平均應稅收入為 $ 279,712 元,是全國最高收入的地區。

 

資料來源: 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ato-reveals-the-ten-richest-postcodes-in-australia/uyqdvw6ty

加拿大移民局(IRCC)修改留學生畢業後申請工作簽證的要求,178個非學位課程被取消資格。

 

經修訂後,國際學生畢業後申請工作許可簽證(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簡稱PGWP),有178個非學位課程將不再符合資格,包括部分電工、裝修維修技工、學生輔導、農業等相關課程,當局指這些課程涉及的職業不再是長期人手短缺。有關改動只影響今年6月25日或之後申請學生簽證人士,這日期前申請學生簽證,即使就讀的課程被剔出名單,仍然有資格獲得畢業後工作簽證。

當局同時在名單中新增119個關鍵領域的課程,主要涵蓋醫療保健、社會工作、教育、貿易等。

國際畢業生的工作許可被視為留在當地工作、申請永久居留權的途徑之一。當局今次更新名單後,仍有920個非學位課程合乎申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