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 李韻晴對英國中產開刀? 物業稅、遺產稅全加? | 英國政府進一步設社會階級? 私校生被「禁止」在NHS醫院獲得工作經驗? 加拿大唔鼓勵人努力? 移加港人呻後生仔無未來?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T7R6p8FFauk?si=DFxcTMf5LfmkNNp7
- 【香港】藥倍安心|何敬康:林家謙幫寫歌我改兩粒音參賽 首歌係咪我寫?
- 【香港】46%高才通棄續簽 孫玉菡:人生得一次機會 棄簽永久失申請資格
- 【日本】日本「經營管理簽證」頻遭濫用 政府加強稽查空殼公司
- 【英國】2025年上半年 1.1萬人透過BN(O)赴英 600人獲批永居
- 【英國】私校生遭NHS醫院拒門外 醫科夢想受阻 .
- 【英國】英國財政部李韻晴考慮以新物業稅取代印花稅
- 【英國】工黨 7 月稅收創紀錄達 1000 億英鎊 | 李韻晴計劃對中產階級採取新一輪打擊措施修復「長期疲軟」的公共財政
- 【葡萄牙】葡萄牙黃金簽證:關鍵法院裁決於2025年使美國人受益
- 【葡萄牙】離開英國的稅務規劃:最大限度地降低離境成本
- 【加拿大】加拿大移民計畫調整資金要求
- 【加拿大】移加港人呻後生仔無未來 列4大差異香港完勝: 加拿大係一個唔鼓勵人努力嘅地方
- 【美國】移民局「反美」審查新規惹擔憂 涵蓋逾5500萬簽證持有人
- 【澳洲】澳洲PR太值錢!可以在全球11個國家免費看病住院,還可在他國領取養老金
- 【其他】北歐熱過香港? 芬蘭聖誕老人村達31度高溫馴鹿熱至瀕死
澳洲482成功個案分享會| 送即場僱主評估
https://dev-aura.adaptivesuite.tech/index/forms/content.html?id=4291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 #BNO #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移民專家Margaret #黃金簽證
1.【香港】藥倍安心|何敬康:林家謙幫寫歌我改兩粒音參賽 首歌係咪我寫?
由中學生研發、獲多個獎項的AI應用程式「藥倍安心」,近月捲入非原創「請槍」爭議。得獎學生潘浠淳的父親、肝癌權威潘冬平重申「藥倍安心」為女兒的原創概念,為平息風波,主動自願放棄相關獎項。
新民黨選委界立法會議員何敬康今天(23日)表示,家庭教育在學術誠信觀念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形容今次成年人的決策似乎傳遞錯誤的價值觀,事件亦曝露科技競賽評審機制有不足。他舉例「林家謙幫寫歌我改兩粒音參賽,首歌係咪我寫?」
捲「請槍」爭議藥倍安心棄獎 何敬康:行為模糊原創邊界
何敬康在社交網站Facebook表示,「藥倍安心」本來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年輕科技創新典範,卻陷入「請槍」爭議,最終以自願放棄所有獎項告終。他說事件引發對學術誠信、家庭教育價值觀,以及創新比賽評審標準的深入思考及討論。
他引述聲明中承認曾自行接觸AI公司探討開發具商業潛力的產品,並向該公司提供了作品的概念及資料,直言儘管聲稱當時未透露作品已參賽,但這種行為本身就模糊了原創作品的邊界。
“假如我想寫首歌,主動接觸林家謙,哼咗幾句畀佢聽,提供作品概念,例如要仿照80年代慢版情歌。佢幫我寫完首歌我改咗兩粒音參賽,贏咗,一定畀人鬧爆兼誠信盡失。呢首歌其實係咪我寫呢?”新民黨選委界立法會議員何敬康
何敬康:家庭教育誠信很關鍵 今次似乎傳遞錯誤價值觀
何敬康說,今次公眾質疑的焦點在於如果該項目有專業公司參與,那麼是否還能算作中學生獨立作品?他形容直接關係到參加青少年科技比賽的資格和誠信問題。
“其實我們是不是應該引導下一代堅守學術誠信底線而不是模糊處理的方式?答案:是。”新民黨選委界立法會議員何敬康
他說當事人聲明中提及網絡欺凌,任何方式的網絡暴力絕對不能容忍,但這並沒有解答公眾關於作品真實性的核心質疑。
“家庭教育在學術誠信觀念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而今次成年人的決策似乎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新民黨選委界立法會議員何敬康
何敬康說多個比賽主辦機構調查後均維持原有比賽結果,反問比賽評審機制有否存在系統性漏洞呢?他說曾讀碩士和博士的朋友都知道通過論文要接受嚴格審查,如果是「請槍」,絕對無可能通過。他說,賽事組織是否應該建立更嚴格的項目原創驗證機制,包括程式審查、現場答辯和能力驗證等環節,確保參賽作品的真實性呢?
他說事件曝露了科技競賽評審機制有不足、正確家庭教育價值觀等問題,要堅守學術誠信、社會公眾作理性監督,才可以培養創新能力。
2.【香港】46%高才通棄續簽 孫玉菡:人生得一次機會 棄簽永久失申請資格
2025-08-19
人才計劃高端人才通行證(高才通)計劃首批續簽率達54%,換言之46%棄續簽。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19日)被問到為何只有一半人續簽,他說現時續簽情況相當於「每兩名高才有一人留港」,強調計劃為香港帶來每年340億港元的經濟價值。
對於近期熱議的高才「呃身份證」一事,孫玉菡重申「人才來香港一段時間,也要在香港消費,都不會問我們拿福利。」他提醒申請者,「如果自己放棄(續簽),我們不會再接受以高才通道申請來香港。」他強調,吸引人才是相互選擇的過程,但要記得「人生中得一次用高才的機會」
「每兩個高才有一個會留在香港」 孫玉菡:較英國畢業生就業簽證好
孫玉菡出席活動後回應有何措施留住高才通人才,以及為何有一半申請人不留港。他形容「每兩個高才有一個會留在香港」,又肯定高才的價值,指有很多高薪人士來港,月薪中位數達4萬元,有四分之一人更達8萬元。「高才通每年大約為香港創造340億港元經濟價值,對GDP的貢獻為1.2%。」他特別指出,有17%的高才從事創科行業,「對於香港發展成為創科中心,提供了重要動力,添加了新的活力。」
他以香港高才通類比英國畢業生就業簽證(Graduate visa),即讓英國畢業的海外學生留在英國工作,指香港的高才通續簽率為54%,英國則約是46%,「其實我們比英國做得好一點」。
目前高才通計劃適用於三類人士:
A類:在緊接申請前一年,全年收入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
B類:獲合資格大學頒授全日制學士課程學位,並在緊接申請前五年內累積至少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士;
C類:在緊接申請前五年內,獲合資格大學/院校頒授全日制學士課程學位,但工作經驗少於三年的人士。
名校畢業生高才續簽率最低 孫玉菡:可能覺得不適合香港發展
孫玉菡續指,高才通合資格的三類申請人士的續簽率有落差,「即A最多,C則相對少一點」,形容情況是預期之內,「C類人士始終是名校畢業,工作經驗不多,可能來了一段時間覺得不適合在香港發展。」
3.【香港】梁振英指未來5年15萬「雙非」可湧港升大學 教育局用數據解釋:不影響本地學生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早前在社交平台撰文,講及從明年開始的5年,將有合共約15萬名通稱的「雙非」孩子可以在香港以永久性居民身份報讀香港的大學。他特別強調,這個教育問題要及早妥善處理好。
振英引述數據,指2008年出生的「雙非」嬰兒,明年屆18歲,將可以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報考香港的大學。2008年當年,有二萬五千餘名「雙非」嬰兒出生,和非「雙非」人數比較,比例接近一比二,之後連續三年,「雙非」嬰人數和比例都攀升,每年「雙非」嬰和非「雙非」的比例超過一比二。他總結指,從明年開始的五年,共有15萬餘名年屆18歲的「雙非」孩子可以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報讀香港的大學,強調這個教育問題要及早妥善處理好。
對此教育局發文回應指近期,社會有聲音關注「雙非兒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受養人子女的就學情況,憂慮他們會否對本港教育資源及學位構成壓力,甚至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亦留意到有指受養人子女未能來港「插班」。綜合各方資訊與數據,本文逐一釐清事實,以更全面地探討相關情況,並說明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能妥善應對新增的學額需求,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
「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實際情況
「雙非兒童」屬香港永久性居民,一如其他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們可以按個人喜好及生活規劃自由流動,選擇在不同階段在香港或境外生活或就學。政府進行人口估算(包括相應的學位估算)時,會考慮過往的趨勢和現行的政策,並一直有將「雙非兒童」包括在內。
先談大學階段。由2005年起,「雙非兒童」的出生數字已有較顯著升幅(較前一年增加5 171人,增幅達126%之多),所以如假設大部分適齡「雙非兒童」均會以「自修生」身分來港投考大學,理應在2023年的文憑試考生人數中已可見端倪。
然而,觀乎近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數據,2023年有7 637名自修生,相比上一年(2022年)的6 959人,只增加678人,增幅約10%。至於2024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已達16 044,較上一年大幅增加6 771人,但當年的自修生人數(7 431)不加反減(減少206人)。至於2025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為18 816,較上一年增加2 772人,自修生人數是10 161,較上年增加2 730人。
由此可見,文憑試自修生數據年度間時有升、時有降。我們估計部分「雙非兒童」或許選擇留在內地生活和就學,又或者在中小學階段已到香港就學,沒有在將近適齡報考大學時,大量來港參與文憑試以升讀香港的專上院校。教育局會密切監察相關情況,通過收集相關數據,適時檢視現有措施和政策,與時並進。
事實上,自2013年起,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每學年提供15 000個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學額。儘管中學畢業生人數由2013年的69 900名持續減少至2024年的49 200名,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學額仍維持在每學年15 000個,有空間吸納沒有在香港讀中學、但選擇以文憑試或其他認可的考試成績回港/來港考取入讀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的「本地學生」,包括「雙非兒童」。此外,政府一直鼓勵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並行發展。在2025/26學年,本港的專上院校一共提供7 794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為學生提供優質及多元靈活的選擇。
受養人子女在本地升學
就專上教育而言,政府早前對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的修訂並沒有改變「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的定義。
因未符合居港規定而須以非資助形式入讀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受養子女不會計入15 000個資助學額內。學校可酌情以超額收生的形式作出取錄。教資會會監察受養人學生入學情況及相關超額收生的分項數字。
透過人才計劃獲簽證來港人士的配偶及子女,若符合入境事務處訂明的條件,可以受養人身分申請並獲發簽證來港居留。他們以受養人身分在港期間可以讀書、工作。由於人才家長是其受養子女簽證的保證人,如果保證人的香港簽證失效,作為其受養人的簽證也會受到影響。在一般情況下,會導致受養人的簽證也同時失效,需要一同於逗留期限屆滿前離港。
香港學生的成績不會受內地自修生成績影響
文憑試採用水平參照成績匯報(Standards-referenced Reporting)制度,與俗稱「拉curve」的制度不同,而是根據預設的能力等級來匯報考生所達到的水平。在水平參照模式下,預設的等級水平是維持不變的(即去年取得5的同學的水平,與本年在同一科取得5的同學的水平一致),但每個等級的人數比例可以隨考生所達到的水平而變化。考生所獲得的等級是按照其表現及能力,與預設的水平比照後而訂定。因此,考生所得的成績能反映其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無需跟其他考生比較,也不會受其他考生的表現而影響其所得的等級。在評級時,考評局以穩定的日校考生組群成績數據為基礎,來釐定各等級的臨界分數,以確保每年文憑試的評級水平穩定,不受多變和不確定的因素所影響。亦即是說,香港學生的成績不會受內地自修生成績影響。
過渡期安排讓受養人有序來港
過渡期安排旨在讓受養人家長及早規劃,令他們較為有序來港,同時亦讓大學聯合招生處和各院校的入學事務處有足夠時間作相應的行政安排。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會嚴格審核自修生資格。
對於有意見提出取消過渡期,這會令受影響的受養人子女無法符合居港規定。政府認爲設立過渡期屬可取做法。
嚴打違規辦學 教育局「零容忍」
針對近期個別學校被指違規與第三方機構協作提供文憑試課程懷疑「借殼辦學」的事件,教育局高度關注,對這些鑽空子和不合規的做法持「零容忍」態度,已採取即時執法行動,跟進調查。
教育局會加強對學校(特別是提供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的規管,已成立「突擊巡查小隊」,確保學校營運符合規例;並適時檢視和完善各項措施的執行細節,防微杜漸,摒除害群之馬。
教育局亦已即時設立「舉報機制」,當香港學校在未經授權或同意下,懷疑被內地教育機構或中介假借學校名義代為招生,學校須實名舉報,教育局會即時跟進,並會加強與內地教育部門溝通,從源頭打擊懷疑「借殼辦學」等違規行為。
我們呼籲業界團結,守護專業誠信,並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例;呼籲本地教育機構切勿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如發現有任何違規情況,教育局定必嚴肅跟進。
受養人子女「插班」安排完善
受養人子女家長需明白,香港中小學實行兩文三語(即能書寫中英文,操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政策,兩地課程內容亦不盡相同。與本地家長無異,其子女與其他本地兒童競爭入讀心儀中學的同時,並需達到學校的要求(包括語文);因此,在選校時家長需同時考慮心儀中學的學額數目和其子女的語文水平,為其子女提供最合適的學習環境。
如15歲或以上學生(包括新來港學童和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來港人士的受養人)欲向教育局尋求中四或以上級別學位安排支援服務,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會提供相關地區有學額空缺的學校資料,以便家長為子女向心儀學校直接遞交入學申請。由2025/26學年起,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的學位安排支援服務亦將延伸至15歲或以上有需要的學生,以滿足高中階段的就學需求。
教育局一直與各主要學校議會和地域校長會保持聯繫,並密切留意學校收取「插班」生情況,以及向公營中小學重申,如學校在相關級別有學額空缺,須積極取錄「插班」生,以確保合資格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並會定期在網頁發放各區公營中學學額空缺情況的資訊,以增加透明度及便利專才家長為子女申請高中「插班」。
4.【日本】日本「經營管理簽證」頻遭濫用 政府加強稽查空殼公司
2025-08-16
據日本媒體今天(8/16)報導,日本的「經營管理簽證」濫用問題嚴重,不少外國人透過成立空殼公司,取得該簽證,實際上卻沒有從事商業活動,無助提振日本經濟。日本移民機關正在強化稽查作業,實際走訪公司,以了解營運狀況。
據《日經新聞》報導,今年7月初,一名斯里蘭卡籍男子涉嫌以虛假文件,協助至少6人申請「經營管理簽證」,遭日本警方逮捕。調查發現,這名男子是神奈川縣藤澤市一家汽車經銷商的代表,男子經營超過6百家公司,多數為空殼公司。
「經營管理簽證」於2015年上路,目的是協助外國企業家在日本創業,提振國內經濟,不過,近年來濫用的現象越來越頻繁,日本政府正在加強管制。有專家指出,經營管理簽證缺乏足夠監督,許多人透過空殼公司,協助他人取得簽證。
今年7月中旬,東京出入國在留管理局的官員,前往茨城縣一家公司進行稽查,《日經新聞》記者隨行前往,這間公司由外國人設立,並登記為販賣二手商品的公司,上午9時左右,官員敲著公司的門,卻無人回應。
附近鄰居對官員說道:「我從沒看過有人從那間建物進出」、「我不認為這裡有任何商業活動。」
報導指出,申請經營管理簽證沒有學歷要求,且申請者的投資金額門檻,僅需達5百萬日圓(約26萬港元),與其他國家的規定相比,成本相對較低,在美國申請類似簽證,約需花費20萬至3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 – 234萬港元 ),在南韓則需花費3億韓元(約168萬港元)。
持有該簽證的人,最長可在日本居留5年,若外國人的企業經營順利,還有機會進一步取得日本的永住權,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日本持有經營管理簽證的人數已突破4萬人。
截至今年1月,非法居留日本的外國人高達7萬4863人,據悉,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處理「經營管理簽證」的申請,每年超過3萬5千件,許多申請案須在1至2個月完成審核,要確實調查是否存在濫用問題,的確頗有難度。
今年7月20日參議院選舉,外國人議題成為選戰焦點之一,日本在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下,人口加速減少,需要引入外國勞動力,如何進行妥適的移民管理,成為日本政府的重要任務。
資料來源: 太報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84/208061
5.【英國】2025年上半年 1.1萬人透過BN(O)赴英 600人獲批永居
2025-08-21
英國內政部周四(21日)公佈最新一季BN(O)簽證數字,截至2025年6月底止,半年內共批出約1.1萬宗境外簽證申請,是BN(O)簽證計劃推出以來低位;另有600人獲批永居(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 ILR)申請。
BN(O)簽證計劃於2021年1月31日推出,申請人通常需在英國連續居住5年後,方可申請永居,並於再居住1年後有資格申請入籍。
內政部數字顯示,港人移民英國的熱潮正逐步減卻,2025年上半年僅有11,804宗獲批申請,屬計劃推出以來的低位。
截至今年6月底止,計劃合共批出181,609宗申請,約有166,300人已抵達英國。
BN(O)簽證計劃推出首年即進入申請高峰,共批出75,579宗申請,不過,數字隨後每年逐步回落,根據圖表推算,2022年批出約55,000宗申請,2023年2023年降至約17,000宗,2025年上半年更僅1.1萬宗申請獲批。
雖然申請數字回落,但截至2025年6月底,半年內已有近600人透過計劃獲批永居。
內政部指出,部分申請人持有其他符合居住條件的簽證,其居住時間可合併計算在5年期限內,因而提前符合申請資格。
大多數申請人則預計於2026年起陸續達到永居資格。
資料來源:Points Media
6.【英國】私校生遭NHS醫院拒門外 醫科夢想受阻
2025-08-15
有志成為醫生的學生如果就讀私立學校,將被「禁止」在NHS醫院獲得至關重要的工作經驗
英國一些最大的醫院信託機構實際上已經禁止了希望成為醫生的私立學校學生獲得NHS醫院至關重要的工作經驗。
《星期日郵報》披露,包括巴茨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醫院(UCLH)在內的倫敦世界知名醫院的官方計劃僅對當地公立學校開放。
與此同時,國王學院醫院信託機構(包括最大的教學醫院之一國王學院醫院)“優先考慮那些沒有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南倫敦和莫茲利NHS信託機構也是如此。
昨晚,批評人士指責NHS歧視,並「受到工黨對獨立教育的報復」。
英國醫學協會強烈建議有志成為醫生的學生,他們必須擁有臨床工作經驗才能獲得醫學學位。
但現在,成千上萬的兒童,包括那些領取助學金的學生——約佔英國約65萬私立學校學生的三分之一——正努力在重點醫院尋找工作經驗。
倫敦南部伊曼紐爾學校的一名準醫學院學生被國王學院醫院信託基金(他們當地的NHS信託基金)告知,即使住在該地區,私立學校的學生也無法入學。
英國社會科學院了解到,還有一名學生獲得了全額助學金,她“申請了離家一小時車程內的所有醫院信託基金和全科醫生診所”,包括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北安普頓綜合醫院和米爾頓凱恩斯大學醫院,但由於她就讀的學校,“幾乎所有醫院都拒絕了她,或者根本沒有回复”。
昨晚,著名私立學校斯托學校的職業發展主管戈登·韋斯特表示:“這位年輕女性並非出身富裕;她屬於最高優先群體之一。”
「像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這樣的政策並沒有考慮到像她這樣的情況。他們拒絕私立學校的學生入學,也意味著把那些享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拒之門外,而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來自經濟條件非常有限的家庭。”
他還補充說,渴望獲得醫學經驗的六年級學生被拒之門外的情況很常見。
“即使私立學生沒有被正式禁止入學,他們也常常被排除在外。不幸的是,錯過臨床工作經驗確實讓他們處於不利地位。”
“這本質上是一種間接歧視。他們在申請實習時所面臨的沉默和拒絕,非常能說明問題。”
這是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披露的一系列歧視私立學生的政策中的最新一起,其中包括一名八歲男孩因就讀私立學校而被金斯頓和里士滿國民醫療服務體系信託基金拒絕接受治療的案例。
本報也揭露了薩默塞特郡一名女孩的案例,她因接受私立教育而被當地NHS信託機構拒絕接受心理健康治療。
倫敦國王學院醫院NHS信託機構的發言人表示:“2024年,我們促成了396個工作實習機會,其中絕大多數是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
巴茨醫院的發言人表示,可能會為私立學校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但必須透過教職員推薦。
南倫敦和莫茲利NHS信託機構表示,其目標是“支持符合參與標準(例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當地學校的申請者”,但也警告稱,“將優先考慮未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
倫敦大學學院醫院(UCLH)在其網站上表示,它無法「接收」與其與社會流動基金會(Social Mobility Foundation)和「部分當地學校」的合作關係之外的學生,但一位發言人表示,「UCLH員工的朋友和家人」可以申請實習機會。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 (NHS England) 的消息人士稱,工作經驗安排由各個信託機構負責分配。
惡意設置障礙,對健康平等毫無益處
作者:英國醫學專家卡羅爾·西科拉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NHS) 因其面向所有人,無論其經濟狀況如何而備受推崇。然而,如果你就讀私立學校,它卻樂於歧視你。
現在,它已經將這場階級鬥爭延伸到了考慮醫學職業的六年級學生身上。一些信託機構拒絕為在私立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提供工作經驗。
中產階級背景的學生在組織工作經驗上確實更具優勢。你的父母可能有人是醫生,或是你認識某個醫生。
所以,醫院和醫學院確實有必要確保為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提供工作經驗。但他們不應該設置惡意設置障礙,而應該聯繫公立學校,邀請他們申請。
因為學校而禁止人們入學,與基於種族或性取向歧視他人一樣錯誤。
這種粗暴的社會工程手段出自不法的初級管理人員之手,他們無疑被英國醫學協會(該行業最強左翼的工會)的社會主義胡言亂語所迷惑。從來沒有人向我抱怨過他們的醫生「太上流」。然而,當他們聽不懂醫生說的話時,他們確實會提出抗議。
這些社會正義的管理人員對要求英語流利──這是病人真正想要的──究竟有多焦慮?
我猜他們焦慮的程度還不到一半,以免被指控歧視——「歧視」這個詞在涉及到候選人就讀的學校時,似乎含義不明。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絕不能讓自己被這些激進分子所利用,他們正利用它來推進自己對理想社會的願景。
資料來源:Daily Mail
7.【英國】英國財政部李韻晴考慮以新物業稅取代印花稅
2025-08-19
獨家:財政部研究多項方案,包括對售價超過50萬英鎊住宅徵稅,並全面改革市政稅
據《衛報》獲悉,英國財政部正考慮對價值超過50萬英鎊的住宅銷售徵收新稅,作為徹底改革印花稅和市政稅的第一步。
財政大臣李韻晴為今年秋季預算案中的增稅措施鋪路之際,內閣高級官員已要求政府官員研究如何實施新的「比例制」物業稅,並模擬其影響,然後向已聽取提案簡報的部長們匯報。
消息人士稱,官員們初步研究的是可能實施的國家物業稅,該稅種將取代自住住宅的印花稅。他們同時研究中長期能否在國家物業稅實施後,進一步以地方物業稅取代市政稅,以修復瀕臨崩潰的地方財政。
目前尚未作出最終決定。國家層面的稅制可能在本屆議會任期內實施,而市政稅改革預計耗時更長,至少需要工黨贏得第二個任期。
這些政策選項是財政部大型改革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應對近年房價累積巨幅上漲帶來的問題——當前基於1990年代初期房產價值的市政稅制度不僅加劇社會不公,其不公平性也日益凸顯。
若計劃落實,將為李韻晴提供重要的政治掩護:既能通過不違反工黨「不增加勞動者稅負」承諾的方式增加財政收入,又可推出吸引黨內多數議員及成員支持的政策。
財政大臣正面臨越來越多開徵財富稅的壓力(尤其來自副首相安吉拉·雷納),而對高價住宅的附加稅可被包裝成此類政策。
國家物業稅將由擁有價值超50萬英鎊房產的自住業主在出售房屋時繳納。稅額按房產價值計算,稅率由中央政府制定,並通過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直接徵收。此稅不會替代第二居所的印花稅。
現行印花稅稅率根據買家是否為首購族而有所不同,並按房產交易價值分階梯遞增。
取代印花稅的改革需分階段實施,當局正研究多種過渡方案。主要居所印花稅的年收入受房地產市場狀況影響波動極大,政府數據顯示上一財年該稅收達116億英鎊。據信新國家物業稅將成為更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長期而言可達到與印花稅相當的徵收規模。
與當前由買方繳納、覆蓋約60%房產交易的印花稅相比,新稅僅影響約五分之一的物業銷售。根據全國建築協會數據,今年七月英國平均房價為272,664英鎊。
消息人士稱,財政部官員部分參考了中間偏右智庫Onward於去年八月發表的48頁報告。該報告由曾任政府顧問逾十年、深度參與疫情期間 furlough 計劃設計的蒂姆·洛伊尼格博士撰寫。
洛伊尼格寫道:「這些提案將使民眾因換工作或家庭因素搬遷變得更易負擔且公平。不應出現伯恩利的排屋比肯辛頓豪宅繳納更高稅額的情況——而新制將終結這種荒謬。」
政府已顯現出採納報告中市政稅改革步驟的跡象:「第一步將終止對倫敦市中心富裕地區(特別是威斯敏斯特、旺茲沃思和肯辛頓-切爾西區)的超額撥款。」這與今夏關於如何將資金從富裕地區重新分配至貧困地區的磋商方案方向一致。
Onward同時提議以地方年度物業稅取代市政稅。根據該計劃,價值50萬英鎊以下房產的業主(而非住戶)將按房產價值繳納差異化稅率,年最低稅額為800英鎊,所得資金將直接撥給近年財政嚴重緊絀的地方議會。
雷納早已提出加強資金再分配以解決地區不平等問題,她指出現行市政稅制度(1993年取代人頭稅)加劇了這種不平等。
財政部發言人表示:「正如變革計劃所述,強化公共財政的最佳方式是發展經濟——這是我們的重點。稅收和支出政策並非唯一手段,例如我們的規劃改革預計可提振經濟68億英鎊並減少34億英鎊借貸。我們致力維持勞動者低稅負,因此在上次秋季預算中保護了工薪階層收入,並恪守不提高所得稅基本率/高稅率/附加率、僱員國民保險費或增值稅的承諾。」
左右翼經濟學家均嚴厲批評印花稅與市政稅。印花稅適用於英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則採用不同的土地稅制。基於陳舊房產價值的市政稅分級制度被全英經濟學家認為存在缺陷且過時,改革時機已然成熟。
六月政府就市政稅資金分配改革啟動磋商。工黨稱「公平資金審查」旨在修復「繼承的破碎撥款體系」,該體系已「導致全國地方議會陷入危機」。
當倫敦市中心貧困區域議會可能損失數百萬英鎊的消息曝光後,該策略已引發強烈反彈。
經濟智庫財政研究所指出,雖然改革極為必要,但政府資金審查中的提案似乎與「預期貧困及都市地區將以富裕農村地區為代價獲益」的設想背道而馳——「政府基礎資金改革方案並未對英格蘭貧困都市區域展現明顯再分配傾向」。
儘管任何財富相關稅收都可能引發右翼強烈批評,但部長們已展現對無視此類批評的意願(如對私校學費加徵增值稅及調整部分農場遺產稅政策)。若將新稅包裝為取代印花稅的長期改革,亦有助減輕阻力,因現行印花稅不受歡迎且被普遍視為阻礙房市發展的粗劣工具。
以物業稅取代市政稅的實施過程將極其複雜,幾乎必然需要第二個任期完成,但各主要政黨愈發認同現行地方財政體系已過時且難以為繼。
工黨已承諾推行英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地方議會結構改革,但並不願目睹多個地方議會接連宣告實質破產(尤其許多議會由該黨執政)。
上周《衛報》披露,在李韻晴秋季預算案出台前,財政部同時研究通過遺產稅增加收入以緩解國家財政壓力。
政府考慮以新國家物業稅作為徹底改革印花稅與市政稅的第一步
財政部內部的這些討論——由《衛報》於週一披露——已引發廣泛辯論,並或許不可避免地導致某些方面的強烈抗議。以下我們將解析現行制度的運作方式以及可能的變革方向。
簡單來說,他們在考慮什麼?
主要有兩件事。
首先,消息人士稱財政部官員初步研究的是可能實施的新稅種,用以取代自住住宅的印花稅。
該稅將由擁有價值超過50萬英鎊房產的業主在出售物業時繳納。稅額將根據房產價值計算。
此舉事關重大,因為在現行制度下,印花稅由買方而非賣方支付。這可能令倫敦、英格蘭東南及其他房價特別高昂地區的居民更為憂慮。
其次,據稱官員們同時也在研究,在國家層面的稅制實施後,中長期能否以地方物業稅取代市政稅。
雖然新的國家物業稅理論上可在本屆議會任期內實施,但徹底改革市政稅將耗時更久,幾乎必然需要工黨在2029年贏得第二個任期。
印花稅如何運作?它有什麼問題?
如果您在英格蘭或北愛爾蘭購買價格超過一定門檻的房產,必須繳納印花稅土地稅(SDLT)。威爾士和蘇格蘭則對某些土地稅收採取不同的做法。
印花稅稅率根據買家是否為首次購房者而有所不同,並按房產價值分階梯遞增。稅率也可能因不時推出、惠及部分買家的印花稅「假期」而變動。
稅率於今年四月進行了調整,(除首購族外)對於買家僅擁有的這一處住宅房產,現行稅制為:12.5萬英鎊以下部分稅率為0%,12.5萬至25萬英鎊部分為2%,25萬至92.5萬英鎊部分為5%。之後還有兩個稅階,對超過150萬英鎊的部分最高徵收12%。
然而,經濟學家和其他人士長期批評印花稅已經過時——SDLT基於1694年英格蘭首次引入的稅種——而且可以說是換房的最大障礙。
前不久還是財政研究所所長的保羅·強森曾表示,在目前徵收的所有稅種中,住房印花稅「很有理由被認為是其中最破壞性、最有害的一種」。他補充說:「你搬家越頻繁,繳的稅就越多。它阻滯了房地產市場,進而也阻滯了勞動力市場。」
人們通常支付多少印花稅?大多數人都要繳嗎?
根據考文垂建築協會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研究,平均印花稅賬單已升至9,935英鎊。其數據顯示,2014年時這一數字為6,235英鎊。當然,個人金額差異很大。
據估計,大多數(約60%以上)的房產交易會受到印花稅影響。
請詳細介紹這個印花稅「替代方案」
據建議,該稅將由擁有價值超過50萬英鎊房產的自住業主在出售時繳納。稅率將由中央政府設定。此稅不會替代第二居所的印花稅。
表面上看,基於當前房價,50萬英鎊的門檻將意味著大多數賣家可以免繳此新稅。英國平均房價為272,664英鎊或298,237英鎊,取決於您採信全國建築協會(Nationwide)還是哈利法克斯銀行(Halifax)的最新數據。
但如果您在倫敦就運氣不佳了:根據哈利法克斯的最新數據,首都的平均房價為53.9萬英鎊。
《衛報》報導稱,新稅(如果實施)僅會影響約五分之一的房產銷售。
住房貸款經紀商Yellow Brick Mortgages的常務董事斯蒂芬·珀金斯表示:「從財政角度來看,除非物業稅高得離譜,否則這項稅收將比印花稅少,因為受影響的房屋數量減少了。」
他聲稱:「最初,賣家只會將這筆費用計入要價,從而推高(房產)價格。」
消息人士稱,財政部官員部分參考了中間偏右智庫Onward於去年八月發表的一份48頁報告的發現。
該報告提出了一個0.54%的稅率構想,並對任何超過100萬英鎊價值部分額外徵收0.278%的附加費,稱此「可籌集與印花稅相同的金額」。此稅僅對估價50萬英鎊以上的房產徵收,且僅針對超過50萬英鎊的部分價值徵稅。該智庫建議,近期才購房並支付了巨額印花稅的人無需再額外繳納此稅。
關於取消市政稅的想法呢?
市政稅一直被描述為「一個深度破碎的系統」,Onward在其報告中稱,其運作方式意味著「黑潭(Blackpool)的一處普通住宅對公共財政的貢獻比肯辛頓的一棟豪宅還多」。
英格蘭的市政稅稅級仍沿用1991年4月1日的房產價值劃分,從價值最高4萬英鎊的A級,到價值32萬0001英鎊及以上的H級。英國各地的地方政府資金籌集制度有所不同。
英格蘭各地地方當局為2025-26年度設定的平均D級市政稅為2,280英鎊——較2024-25年度的2,171英鎊增加了109英鎊,漲幅5%。
Onward也提議以新的地方年度物業徵費來取代市政稅。該計劃——稱為「地方比例物業稅」——將導致價值最高50萬英鎊房產的業主(而非住戶)根據房屋價值支付不同的稅率。他們每年至少需支付800英鎊。報告稱,0.44%的稅率「將籌集與市政稅相同的收入」。
據引述,納稅人聯盟(TaxPayers’ Alliance)表示:「如果這些報導屬實,那麼納稅人正面臨著一個實質上的財富稅。」
抵押貸款經紀公司Lodestone的總監克雷格·菲什表示,他擔心這樣的重大改革會阻止人們出售或搬遷房屋,尤其是在高價值地區。他說:「結果是總體收入減少。」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money/2025/aug/19/explainer-potential-property-tax-stamp-duty
8.【英國】工黨 7 月稅收創紀錄達 1000 億英鎊 | 李韻晴計劃對中產階級採取新一輪打擊措施修復「長期疲軟」的公共財政
2025-08-21
工黨政府上個月徵收了破紀錄的1000億英鎊稅收——但隨著公共財政處於「長期疲弱狀態」,人們越來越擔心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尋求徵收更多稅款。
這筆收入——有史以來七月份的最高紀錄——得益于李韻晴對雇主國民保險費(NI)的徵收措施。然而,該政策也被指責使得企業更難招聘人手並推高了失業率。
李韻晴的增稅措施使國民保險費在上個月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億英鎊,本財年至今則增加了95億英鎊。
這幫助政府將七月份的借款(稅收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額)降至低於預期的11億英鎊。
較去年七月的34億英鎊有所下降。然而,本財年(從四月到七月)至今的總借款額已達600億英鎊,比2024年同期高出67億英鎊。
即使稅收激增,由於公務員加薪和英國飆升的福利開支,政府支出仍在急劇膨脹。
與此同時,英國的債務總額達到了驚人的2.89兆英鎊,相當於經濟總量的96%。而今年至今償債成本已達410億英鎊。
經濟學家認為,財政大臣將需要在今年秋季的預算中進一步提高稅收,以彌補500億英鎊的缺口,從而遵守其減少借款和債務的財政規則。
截至七月的一年公共部門淨借款
這助長了外界猜測,她可能會對物業稅、養老金一次性提取款或遺產稅下手,或者通過凍結所得稅門檻來進行「隱形」增稅。
保守黨商業發言人安德魯·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表示:「在從納稅人那裡擠壓出的金額已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財政大臣仍然渴望更多,要么她戒掉對更高公共開支的癮,要么需要有人送她去康復中心。」
專家表示,在福利改革和冬季燃料補貼政策上的急轉彎(U-turns)破壞了財政大臣的計劃後,公共財政仍然脆弱,同時英國公債(即金邊債券gilts)的交易員對工黨失去信心——將借貸成本推高至1990年代以來未見的水平。
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人們越來越懷疑英國低迷的生產率增長(即更有效地工作並每小時完成更多任務的能力)能否恢復到維持復甦所需的水平。
這看起來越來越可能意味著在十月份的預算中會出台更痛苦的增稅措施。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的英國資深經濟學家艾略特·喬丹-多克(Elliott Jordan-Doak)表示:「整體情況仍然是公共財政處於長期疲弱狀態。」「財政大臣面臨著金邊債券收益率飆升,以及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在十月份的預測中可能會下調生產率預期。」「一系列的政策急轉彎只會加劇政府的財政困境。」
Capital Economics 的英國經濟學家亞歷克斯·克爾(Alex Kerr)表示:「今天的數據發布對於今年晚些時候預算案前的黯淡前景幾乎沒有起到改善作用。」克爾先生估計,財政大臣可能不得不籌集多達270億英鎊。「考慮到她在堅持現有支出計劃方面已經困難重重,而且我們懷疑金邊債券市場能否容忍借款大幅增加,這筆資金的大部分將不得不通過增稅來籌集。」
EY ITEM Club 首席經濟顧問馬特·斯旺內爾(Matt Swannell)表示:「政府債務成本上升、福利改革的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不那麼樂觀的增長預測,如果要想達到財政規則,很可能會導致秋季預算中引入增稅措施。」
財政部首席秘書達倫·瓊斯(Darren Jones)表示:「納稅人的錢有太多用於支付長期國債的利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在本屆議會任期內驅動減少政府借款——這樣勞動人民就不必買單,我們也能投資於更好的學校、醫院以及為工薪家庭提供的服務。」
資料來源: Daily Mail
9.【葡萄牙】葡萄牙黃金簽證:關鍵法院裁決於2025年使美國人受益
在憲法法院裁決支持家庭團聚等關鍵福利並鞏固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後,美國人正湧入葡萄牙的黃金簽證計劃。
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已成為尋求海外居留權的美國人的首選,近期的憲法裁決進一步強化了該計劃。
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對美國人日益受歡迎
葡萄牙因其快速的公民身份獲取途徑,加上每年僅需在該國停留兩週的最低要求,對投資者一直極具吸引力。
與所有其他歐盟黃金簽證一樣,持有者可以在所有27個歐盟國家及以外的申根區自由流動,但葡萄牙還提供了優質的教育體系、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
當西班牙於2024年4月宣布關閉其計劃(並於2025年4月正式終止)時,葡萄牙和希臘都成為大贏家。例如,希臘政府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11月,美國人的申請量每月從302份增加到383份。希臘擁有最快速的黃金簽證流程之一,可在60天內授予居留權。
根據葡萄牙融合、移民和難民事務局(AIMA)的信息,到2025年6月,葡萄牙政府的批准量增加了72%,美國人是主要受益群體。政府批准的申請者數量創下紀錄,比前一年增加了4,987人。
自2012年創立以來,葡萄牙的黃金簽證計劃已籌集超過72億美元(70億歐元),大多數參與者是中國、巴西和美國國民。
非歐洲人可以通過多種選擇在葡萄牙申請快速居留權,包括對合格基金進行至少52.5萬美元(50萬歐元)的投資。該計劃允許人們在加入黃金簽證計劃五年後申請公民身份。
Vida Capital是一家總部位於里斯本的黃金簽證基金,在過去一年中發現美國人的興趣急劇增加——2025年上半來自美國的流量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71%。
政府計劃的變更曾威脅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
據葡萄牙AIMA數據,自2019年以來,葡萄牙的外國人口幾乎增加了兩倍,達到160萬人,約佔總人口的15%。
2025年6月,政府宣布計劃收緊獲得居留權的方式,但尚不清楚這將如何影響黃金簽證計劃。例如,政府投票決定將外國人獲得公民身份所需的期限從目前的五年延長至最多十年(對於來自所謂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如巴西的個人,則縮短至七年)。政府還投票決定在獲得護照前,需要真正理解葡萄牙語言和文化。
自政府於6月宣布這些公民身份變更以來,Vida Capital來自美國的流量增長了116%。
憲法裁決利好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
葡萄牙憲法法院本週阻止了即將出台的《外國人法》中的幾項提案,即所有移民必須經過兩年等待期才能將家庭成員帶到葡萄牙,並將家庭團聚限制在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法院維護了黃金簽證申請人的權利,並補充說AIMA必須繼續根據現行有利的規則處理黃金簽證家庭團聚申請。
Vida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Alex Ohnona表示:「憲法法院本週的裁決實際上強化了現在推進的理由。它表明,無論移民改革如何廣泛進行,黃金簽證投資者將保持其特殊地位,包括家庭福利。」
波爾圖CCA Law律所的合夥人Tomás Assis Teixeira同意該裁決強化了黃金簽證的地位。「法院 notably(顯著地)沒有質疑黃金簽證持有者相較於其他簽證類型所享有的特權待遇,並特別保留了黃金簽證投資者完整的家庭團聚權,包括配偶、子女和受供養父母。這表明葡萄牙致力於保持該計劃的競爭優勢。」
專門從事投資居留和公民身份諮詢的Global Citizen Solutions公司的總法律顧問Joana Mendonça補充說:「通過維護對投資者和技術專業人士的差別待遇,法院確認了當結構合理時,戰略性經濟政策目標可以與憲法平等原則共存。」
支持與反對黃金簽證計劃的論點
黃金簽證計劃允許非國民通過投資獲得一個國家的公民身份或居留權。批評者認為,黃金簽證允許申請人繞過適用於其他人口的居留要求,例如語言能力以及在申請前需要在該國停留特定時間。
許多歐盟國家已經關閉了他們的計劃,因為批評者還認為這些計劃有時可能助長腐敗、洗錢和逃稅。支持者則認為它們帶來了外部投資,為國家經濟注入了急需的外國資本。
黃金簽證被視為具有分裂性的另一個原因是,許多計劃提供居留權的方式之一是換取房地產投資。分析師和憤怒的當地人將這些視為推高房產價格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2023年,葡萄牙取消了通過購買房地產獲得黃金簽證的部分,這也是西班牙於2025年4月完全關閉其計劃的一個因素。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表示,絕大多數(94%)的此類簽證是與在已經緊張的住房市場中進行房地產投資相關聯而發放的。
當前美國人興趣激增的根源在於許多富裕家庭正在尋找居留權的B計劃。然而,美國申請人需要考慮申請費、生物識別和居留卡簽發費、盡職調查成本以及續簽費(每2年一次)的額外成本。如果美國人一年在葡萄牙停留超過183天,他們還將面臨雙重徵稅。此外,要獲得實際公民身份,需要達到葡萄牙語A2水平以及無犯罪記錄證明。
然而,有一點是清楚的。隨著歐洲計劃越來越少,對葡萄牙黃金簽證的興趣將會持續。事實上,一些業內人士更進一步認為,該裁決可能允許未來引入有利因素,使其更具吸引力。
資料來源: Forbes
10.【葡萄牙】離開英國的稅務規劃:最大限度地降低離境成本
2025-08-15
隨著越來越多的英國居民考慮移居海外,尤其是前往葡萄牙等頗具吸引力的歐洲目的地,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移居海外的財務影響。
雖然英國不對個人離開或轉移資產(退休金除外)徵收正式的“離境稅”,但離開時仍需承擔損失,例如失去某些減免和豁免。了解這些細微差別並提前規劃對於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利用規劃機會至關重要。
本文重點介紹根據葡萄牙標準稅務居民身份規則移居葡萄牙的英國個人,因為新的稅收激勵措施(IFIC)制度提供了單獨的激勵措施,並且規劃起來也更加複雜。
那麼,離開英國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避免再次陷入英國稅收體系
首要考慮的是確保您不會無意中再次陷入英國稅收體系。在英國停留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這種情況。根據個人情況以及您與英國保持的聯繫數量,該免稅額度可能在每個納稅年度少至16天,多至182天。
為了確保您的稅務義務產生於何處,您必須了解適用於您和您家人的天數免稅額(基於英國的法定居住地測試),並詳細記錄您在英國和國外的居住時間。
離境時損失的主要減免和免稅額
私人住宅減免 (PRR)
由於PRR,英國居民通常可以出售其主要住宅而無需繳納資本利得稅。但是,一旦稅務居住地轉移到葡萄牙,此免稅額度將不再適用。
葡萄牙對房產銷售收益徵稅,無論該房產是否為主要住宅。因此,房產處置的時機至關重要,並可能產生重大的稅務影響。
商業資產處分減免 (BADR)
BADR 原名為“企業家減免”,允許英國居民以 14% 的較低資本利得稅率出售符合條件的商業資產。但是,一旦您成為葡萄牙的稅務居民,則無法享受此減免,因為決定稅務待遇的是股東的居住地,而不是企業所在地。
根據英葡雙重課稅協定,葡萄牙對此類收益擁有課稅權,最低稅率為 28%。然而,透過合理的結構調整,這些收益可以減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完全免除。
退休金起始一次性付款
所謂的「25% 免稅現金」是英國的一項稅收優惠政策,而包括葡萄牙在內的其他國家/地區不承認這筆免稅額度。因此,任何提取的金額都將在葡萄牙作為收入徵稅。
從歷史上看,謹慎的規劃是盡可能地將資金保留在退休金計劃中,因為退休金計劃(目前)無需繳納遺產稅。然而,兩項重大發展影響了這項規劃:
退休金遺產稅 (IHT):自 2027 年 4 月起,英國退休金計畫將納入英國遺產稅的徵收範圍。
基於居住地的英國遺產稅:自2025年4月起,英國遺產稅將根據居住地進行評估。過去20年中有10年為非英國稅務居民的個人將免徵英國遺產稅-英國境內資產除外,包括2027年4月後留在英國的退休金計畫。
由於退休金稅收優惠的減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耗盡其退休金計劃,尤其是在葡萄牙擁有非習慣性居民身份的人。
海外退休金轉移費用
這一點與上面討論的其他幾點略有不同,因為它不適用於個人離開英國的情況,而是適用於退休金計劃離開英國的情況。
自2024年10月起,將英國退休金轉移到合格認可的海外退休金計畫(QROPS)可能會產生25%的稅費。
雖然這將阻止大多數退休金轉移,但一些投資者決定接受25%的離境稅,以便使其受益人免於繳納如上所述將於2027年4月實施的40%遺產稅。
離境後退休金繳款
英國退休金繳款的稅收減免僅適用於英國居民。但是,前居民在離境後最多五個納稅年度內,每年最多可繳納3,600英鎊。
企業投資計畫 (EIS) 和種子企業投資計畫 (SEIS) 的稅收優惠同樣會在變更稅務居住地後失效。此外,如果EIS/SEIS持有人在三年的合格期內終止英國居住權,先前遞延的收益可能會立即產生納稅義務。
其他稅務陷阱和規劃要點
公司居住地風險:在葡萄牙管理英國公司的唯一董事可能會使該公司成為葡萄牙稅務居民,引發雙重課稅。
常設機構問題:在葡萄牙持續進行商業活動可能構成“常設機構”,帶來當地企業稅務風險。
臨時非居民規則:根據這項反避稅規則,在離開英國五年內返回英國的人士,可能需要就其非居民期間的資本利得和收入繳納所得稅。
英國財富稅的前景
最近的討論再次引發了關於英國可能引入財富稅的爭論。雖然尚未提出正式提案,但政策制定者和智庫越來越多地考慮將財富稅作為解決財政失衡和資助公共服務的機制。
如果引入此類稅收,可能會顯著改變考慮移民的高淨值人士的財務規劃考量。儘管英國歷來避免徵收淨財富稅,但政治方向的轉變可能會導致資產(尤其是在英國持有的資產)面臨新的評估。
這項發展,加上遺產稅和退休金待遇的變化,促使許多人開始探索先發制人的規劃,包括資產重組、離岸信託,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加速離境。對於那些考慮移居到葡萄牙等對外國收入和收益待遇相對寬鬆的司法管轄區的人來說,採取行動的機會可能會變小。
結語
在當前環境下,從英國高效率地移民並非像購買單程票那麼簡單。傳統稅收減免的減少、跨境規則的複雜性以及迫在眉睫的財富稅,都需要事先進行策略規劃。無論是降低資本利得、管理退休金,或是規避常設機構風險,積極主動的建議都至關重要。
與往常一樣,個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尋求客製化建議,並密切關注英國和葡萄牙的監管動態。
資料來源:The Portugal News
11.【加拿大】加拿大移民計畫調整資金要求
14-08-2025
加拿大農村社區移民試點計畫 (RCIP) 對所需的安置資金數量進行了重大調整。
希望在加拿大一些偏遠農村地區長期工作和生活的技術工人可以申請RCIP該項目為獲得永久居留權提供了途徑,成功申請者可獲得永久居留權。該項目還有助於填補這些地區的勞動力短缺,同時支持需要工人的企業。
除了其他要求外,申請人還必須證明他們能夠經濟獨立地養活自己和隨行家屬。 7 月 29 日,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 (IRCC) 更新了所需資金金額,增加了約 30%。
在此之前,申請 RCIP 的單身人士必須證明其擁有 7,963 加幣的安置資金,而兩口之家則必須證明其擁有 9,692 加幣的安置資金。現在,單身申請人必須證明其擁有 10,507 加元的資金,兩口之家則必須擁有 13,080 加元的資金。
家庭成員人數 | 舊制要求(加元) | 新制要求(加元) |
單身申請人 | $7,963 | $10,507 |
兩人家庭 | $9,692 | $13,080 |
以下是定居資金要求的變更: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 Previously required funds | Funds required as of July 29, 2025 |
1 | $7,963 | $10,507 |
2 | $9,692 | $13,080 |
3 | $12,069 | $16,080 |
4 | $15,056 | $19,524 |
5 | $17,145 | $22,143 |
6 | $19,015 | $24,975 |
7 | $20,884 | $27,806 |
If more than seven people, for each additional family member, add: | $1,869 | $2,831 |
IRCC 在給 Daily Hive 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更新後的定居資金要求是基於加拿大統計局 2025 年 5 月報告的農村地區低收入標準線的 50%。
他們表示:“最新的低收入標準線用於反映生活成本,並確保通過試點項目移民的申請人抵達加拿大後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
IRCC 補充說,已經在加拿大工作的申請人無需滿足定居資金要求。
除了資金證明外,申請人還必須證明其持有社區指定雇主提供的有效工作邀約。他們還必須在過去三年內擁有一年的相關工作經驗、語言能力證明,並持有加拿大或外國同等學歷。申請費起價為 1,525 美元。
RCIP 計劃目前正在接受申請;但 IRCC 指出,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和流程。參與該計劃的 14 個社區如下:
- Pictou County, N.S.
- North Bay, Ont.
- Sudbury, Ont.
- Timmins, Ont.
- Sault Ste. Marie, Ont.
- Thunder Bay, Ont.
- Steinbach, Man.
- Altona/Rhineland, Man.
- Brandon, Man.
- Moose Jaw, Sask.
- Claresholm, Alta.
- West Kootenay, B.C.
- North Okanagan Shuswap, B.C.
- Peace Liard, B.C.
請造訪 RCIP 頁面以了解更多資訊。
資料來源: Daily hive
https://dailyhive.com/canada/rcip-program-settlement-funds
12.【加拿大】移加港人呻後生仔無未來 列4大差異香港完勝: 加拿大係一個唔鼓勵人努力嘅地方
2025-08-22
移民生活並非適合所有人,到當地生活後與香港作比,可能會發現原先的生活更幸福。近日,有移民加拿大的港人在Threads發帖,詳述兩地的4大差異,坦言「後生仔」在加拿大「冇未來」。
樓主坦言,到加拿大後發現「依度嘅後生先真正冇未來」,他列4大差異詳述「移民後先醒覺香港向上流真係比好多城市易好多,唔係話你做有錢人,而係普通儲到下錢投資有下回報,去到下旅行」。
移民熱話|收入與稅收政策
由於高稅收政策,加拿大的薪資收入其實不會比香港高很多;即使樓主的月薪為5.7萬港元,已是當地同齡人前5%的收入水平,但扣除醫保、公司退休金、工會費後,實際到手3.4萬港元;加上投資的收益需繳稅,提取退休金時還需再次繳稅,「投資回報遠低於香港」。
而相比之下,樓主以前在香港的投資,「賺100%就係100%,每個月開心都仲有好多錢剩」;形容「我供完樓/租完樓剩低嘅人工,都高過依家多倫多稅後未用過嘅糧」。
移民熱話|生活開支與儲蓄
其次,北美文化傾向於年輕人自己住,即需要自己租屋,「大部分嘢貴過香港最少10%」;綜合銀行月費、保險費,「左扣右扣唔會有錢剩」。
移民熱話|職場職位晉升
樓主表示,「加拿大都係一個唔鼓勵人努力嘅地方」,如果本身不求上進,「即使唔升職都可以拎到同你經理差唔多人工」;而職位在主任或以上,工作量會激增,且「法律上可以冇OT鐘/錢」,而薪資僅漲幅10%-20%。
反觀香港,「你係努力嘅就有相應嘅人工,起碼你係上進,就有向上流嘅機會,有相應嘅待遇。」
移民熱話|城市基建
多倫多的基礎建設亦落後,樓主表示,城市的地鐵線多年未完工,高速公路發展幾十年不變,Go Train仍使用柴油列車,巴士地鐵「又臭又舊」,形容「真係五十年不變」。「所謂北美第四大金融中心,人工低過美國中西部不知名小鎮,但樓貴3倍」。
資料來源: HKET
13.【美國】移民局「反美」審查新規惹擔憂 涵蓋逾5500萬簽證持有人
美國國務院警告,所有5500萬持有美國簽證的外國人,都須接受持續審查;只要有跡象顯示申請人可能不符合資格,國務院就會吊銷簽證,這些跡象包括逾期居留、犯罪活動、威脅公共安全、參與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動或向恐怖組織提供支持等。
不符資格者吊銷簽證
一名國務院官員表明,國務院的持續審查涵蓋了目前持有有效美國簽證的所有5500多萬外國人。事緣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已更新其政策手冊內容,明確規定移民官員在處理需要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移民福利申請時,應考慮申請人是否牽涉反美、恐怖組織、反猶太主義思想及活動等因素。相關新規引發輿論擔憂。
據該機構聲明,更多類型的移民福利申請應接受社交媒體審查,而「反美活動」是該審查的新增項,「反美活動將在任何自由裁量分析中被視為極其負面的因素」。更新後的政策內容已於本周二(19日)發布,即時生效,適用於在發布日尚未審結或此後提交的申請。
影響赴美工作留學
據美國媒體分析,更新後的政策可能影響赴美工作、留學生以及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士。
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務院官員指,特朗普政府正在加強審查,尤其針對留學生。
這名官員說:「我們正在審查所有學生簽證,持續監控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現時簽證申請人在社交媒體的言論必須受到審查。
加強審查社媒帖文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移民新規發佈後立即引發了混亂和擔憂,網上紛紛討論什麼行為算作「反美」。許多人認為該措辭模糊且缺乏明確界定,將賦予移民官員更大權力,對移民進行更嚴厲的審查,而不管是否存在真正的威脅。
休斯敦移民律師布朗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所謂的「美國價值觀」是一種主觀標準,美國《移民和國籍法》並沒有對此定義。
資料來源: 星島
14.【澳洲】澳洲PR太值錢!可以在全球11個國家免費看病住院,還可在他國領取養老金
這裡除了擁有優美宜人的自然風光,全球頂尖的教育水平,還擁有一張神奇的卡!
一張綠色的卡片!
被稱之為「全世界最好用的醫療卡」!
它可以在全球11個國家免費看病!
儘管上面沒有照片、生日、地址,但是它完全可以代表你的身份。
擁有小綠卡Medicare醫療卡可以享受澳洲政府給予的一定優惠的醫療服務。
大家都知道澳洲福利好,繼10月份澳洲政府為1400種藥品降價後,本月起,數以千計的澳洲患者可以獲得新的Medicare補貼!
用來治療癲癇、中風、淋巴瘤、心臟病以及其他重大疾病!
只要是擁有Medicare的澳洲人,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醫療補貼。
澳洲醫療福利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從11月1日起,具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可以免費獲得BRCA1和BRCA2基因檢測的醫療保險回扣。其親屬也將有資格接受原先費用在600至2000澳幣之間的測試。
衛生部長Greg Hunt在周三宣布,聯邦政府批准了醫療諮詢委員會(MSAC)獨立專家的最新建議。
建議包括:
在新的醫療保健項目中,將補貼2000多名慢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進行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的費用。
每年有大約800名患者將有資格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來替代微創手術的主動脈瓣。
對於心律不規則的、並且不適合服用減血藥物患者,現在可以使用新的服務(經導管閉塞)來插入一個可降低中風風險的裝置。
每年,約200例中風患者將可以使用機械性血栓切除術。該療法可以溶解血塊,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大腦的損傷,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癒機率。
癲癇患者將從六種新型的迷路神經刺激治療項目中受益,這項療法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向腦部發出輕微的電能來預防癲癇發作,就像起搏器一樣。
孕婦和新晉媽媽在懷孕期間和孩子出生後可以更好地獲得精神健康情況評估。
此外,新的MBS項目還保證在孩子出生後,助產士,全科醫生或產科醫生會對母親進行家訪。
「譚寶政府對醫療保險、匯總計費(Bulk Billing)、PBS以及「長期國家衛生計劃」的承諾,將確保澳大利亞人將繼續得到世界上最好的衛生系統的支持。」衛生部長Greg Hunt說道。
那麼,什麼是Medicare呢?
澳大利亞擁有完善的聯邦醫療保健系統,Medicare卡是一直由政府承辦的社會醫療保險;Medicare的持卡人,可以享受澳洲政府給予的一定優惠的醫療服務。
享受Medicare的人群有哪些?
澳洲公民
擁有澳洲永居簽證的外籍人士
紐西蘭公民
已申請特定的永久居民簽證人士
持有澳洲工作簽證的人士
持有有效簽證,且父母、配偶或子女中有一人是澳洲公民
持有有效簽證,且父母、配偶或子女中有一人具有永久居民身份!
所以其實並不是只有澳洲公民或者本人持有永居簽證才能申請Medicare。
除此之外!澳洲還與其他30個國簽訂了社會福利互惠協定。
這意味著,澳洲人退休後,去以下30個國家生活,仍然能夠申領養老金!
美國、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智利、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拉脫維亞、馬其頓共和國、馬爾他、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士。
Medicare 有哪些福利?
醫院醫療
公費病人可以在澳洲公立醫院免費享受食宿、治療、護理及出院後的繼續治療,但缺點是沒有權利選擇醫生和住院、手術時間。但如果你有私人保險,就可以選擇私人醫院。作為私人病人在澳洲公立或私立醫院就診,部分醫療費用可根據MBS(Medicare Benefits Schedule)標準的75%由Medicare報銷,剩下部分需自理或由私人醫療保險公司支付。
門診醫療
這是指醫院之外的醫療機構就診,如全科醫生、專科醫生診所、醫療中心、化驗檢查中心等。擁有Medicare,看General Practitioner(GP家庭全科醫生)是免費的,Specialist(專科醫生)則可以報銷85%。如果你的專科醫生是直接向Medicare索取費用的,那你不需要支付治療費(也就是所說的bulk billing)。
藥品福利
在澳洲,政府有明確的補助處方葯清單,不同的處方葯有不同的補助金額,每種處方葯只需支付一部分自付費(Co-payment)。
孕婦和兒童可以享受更多福利
孕婦在公立醫院看診,多數的例行檢查、驗血、超聲波等,都可以通過Medicare卡全額報銷。
寶寶在出生後按時接種的各類疫苗都是免費的。
2-17歲的孩子還能享受 Child Dental Benefits Schedule 牙科檢查福利計劃,包括牙科檢查、X光檢查、清洗、補牙和拔牙。
除了以上福利,根據澳大利亞與其他西方國家簽訂的協議,所有澳大利亞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綠卡)持有Medicare 卡,還可在如下十一國的國家享有免費醫療:英國、瑞典、荷蘭、比利時、芬蘭、挪威、斯洛維尼亞、馬爾他、義大利、愛爾蘭和紐西蘭。
真是一卡在手,說走就走啊~
資料來源: 澳洲生活網
https://www.auliving.com.au/zh-tw/201711/61412.html/amp
15.【澳洲】大多數澳洲人居住的房屋「過大」
有最新研究指,澳洲的房屋供應類型與家庭規模之間存在錯配的情況——大部份住房是為家庭設計,但多數家庭卻是單身人士或沒有孩子的伴侶。
澳洲家庭主要由一至兩人組成,但分析顯示,房屋類型卻以三房或四房的物業為主。
沒有孩子的伴侶和獨居人士佔家庭的 61%,這令人質疑,一個以大家庭為主導的住房市場,能否真正滿足實際需求。
根據房地產研究公司 Cotality 的最新分析,家庭人數與住屋睡室數量的對比,呈現出明顯的不對應。
Cotality 研究主管歐文(Eliza Owen)表示,政府的住屋改革可能有潛在的解決方案。
政府可以讓擁有超出實際需求的住屋變得更昂貴,而選擇較小型住宅的人則可以享受更便宜的成本。
例如,取消印花稅可降低民眾在不同房屋之間搬遷的成本,而引入廣泛的土地稅則會增加擁有更多土地的人士的負擔。
她向澳聯社表示「這在政治上不受歡迎,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能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更高效的住房市場。」
數據並顯示,65 歲及以上的「空巢家庭」(empty-nest households),即子女長大後搬離家中的數量龐大。
歐文補充「年長的澳洲人有很大的空間搬離自己的住房,把房子讓給年輕一代。」
「但要透過稅收來鼓勵民眾縮小住房規模非常困難」,「廣泛的土地稅等措施,能為那些收入有限但資產豐厚的澳洲人提供動力去縮小居住規模。」
目前,在供應一方已經開始行動,在大城市建設位置便利的公寓,以容納小家庭。但若能透過稅收改革來引導需求,將有助於這些住屋被更快吸納。
歐文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轉型。」
「但要年輕家庭在我們的主要城市花上一百萬元買一套房子,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要求。」
政府21日舉行最後一日的「經濟改革圓桌會議」,預計重點討論「負扣稅」等改革,亦有最新研究則顯示,澳洲「小家庭住大屋」的比例過高,建議政府應立法推動更多小家庭縮小居住規模。
雖然政府在5月的聯邦大選中曾承諾,不會對「負扣稅」和「資本增值稅」作出重大調整,但預料今日出席會議的人士,仍會積極表達他們對改革相關稅務制度的支持。
據了解,工會代表將提出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建議政府將「負扣稅優惠」的適用範圍限制於一間投資物業,並希望相關立法能至少維持五年。同時,亦將建議政府針對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的人士,設立至少25%的最低稅率。
新南威爾士大學稅法科副教授博卡貝拉向澳聯社表示,他認為圓桌會議最後一日的焦點,應集中討論現行稅務制度是否能為澳洲帶來更好的未來,政府亦需審慎考慮是否應對資本增值稅和負扣稅等政策進行改革。
博卡貝拉指出,目前的稅收制度在部分方面確實仍然不公平,最大的問題是資本增值稅的折扣優惠。
“因為這類政策的主要受惠者往往是最富有的人士,而他們本身並不需要獲得高達五成的減稅優惠。”新南威爾士大學稅法科副教授博卡貝拉
他又強調,住屋問題的可持續發展與公平性密不可分,而現時澳洲仍然存在跨世代的不公平現象,持續影響社會。
博卡貝拉認為澳洲確有需要以可持續的方式推動稅務改革,並強調若政府真正改革「負扣稅」,不應受到批評。
格拉頓研究所行政總裁薩薩納帕利,今日預計會就「改善稅收制度的可能性」發表演講。
財政部秘書長威爾金森,則會就另一項重點議題──澳洲財政預算案的可持續性──發表講話,探討如何提高政府服務質素及改善效益。
資料來源: SBS
16.【其他】北歐熱過香港? 芬蘭聖誕老人村達31度高溫馴鹿熱至瀕死
今次真係「聖誕老人剝衫剝褲」
北歐國家正經歷自1961年以來最嚴峻的夏季熱浪,芬蘭已連續3周出現攝氏30度以上高溫,連北極圈內地區也持續突破25度;極端氣溫導致當地馴鹿養殖業者警告,其馴鹿已瀕臨熱衰竭死亡邊緣。
挪威北極圈內的氣象站7月有13日錄到逾30度高溫,打破歷史紀錄。芬蘭氣象研究所科學家蘭塔寧指出,8月初當地氣溫更攀升至32至33度,可能創下8月新高。芬蘭早在上周傳出熱浪「災情」,該國醫院急症室中暑患者激增;有養殖業人士警告,其馴鹿「接近死亡邊緣」。該國北部有溜冰場,在高溫下特意臨時改作避暑中心。芬蘭廣播公司報道,上月15日,位於羅瓦涅米(Rovaniemi)的「聖誕老人村」錄得31度,「足以令聖誕老人汗流浹背」。
另一北歐國家瑞典同樣受創,北部哈帕蘭達地區(Haparanda)連續14天超過25度,拉普蘭地區(Lappland)的約克莫克(Jokkmokk),更已持續15天籠罩在熱浪中。
北歐在上月中曾出現較季節均溫高8至10度的異常熱流,其後引發的風暴與雷擊,更釀成多宗山火。有研究顯示,在全球變暖下,英國、挪威和瑞士等國的高溫日數增幅最顯著。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國家往往缺乏應對酷熱的基礎建設。
資料來源:AM730
https://www.instagram.com/p/DNA2nyLN8FO/?igsh=bWsyY3docm14a2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