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 加拿大移民部新工具稱調整永居申請時間 ? 救生艇一查要等10年? | 工黨收緊英語要求? 移民英國要A-level水平 ? |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cAyQZiC9ftI?si=3po_I5q4goHvarY_

 

  1. 【香港】香港立法會選舉:棄選潮下「換血」有準則?誰是接棒者?
  2. 【英國】工黨收緊語言要求 移民英國工作需具A-level英語水平
  3. 【英國】李韻晴是否預算案中策劃养老金稅制改革?
  4. 【荷蘭】研究顯示:限制國際學生數量恐使荷蘭經濟損失數十億歐元
  5. 【加拿大】移加港人列9大困境呻現實生活不似預期!網民一句道破盲點:冇錢學人移民
  6. 【加拿大】IRCC擬於11月公布加拿大移民水平計劃 規模可望提升
  7. 【加拿大】IRCC大幅調整永居及公民申請處理時間 改善網站追蹤工
  8. 【加拿大】移民部新工具稱調整永居申請時間 救生艇個案一查需等10年!
  9. 【加拿大】聯邦政府大幅提升曼省省提名配額 較年初削減後反增
  10. 【澳洲】澳洲擬推境外技能認證 冀破解移民就業問題
  11. 【澳洲】調查指大多數人認為澳洲移民過多 7成Z世代支持暫停接收移民
  12. 【其他】阿聯酋推出黃金簽證新類別 認可慈善捐贈人士
  13. 【其他】Barron Trump是誰?19歲身家達5億美元未來可能成TikTok高層?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 #BNO #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移民專家Margaret #黃金簽證

 

 

 

1.【香港】香港立法會選舉:棄選潮下「換血」有準則?誰是接棒者?

2025-10-17

 

2025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將於下周10月24日展開。過去兩星期,多名現任議員掀起一波「棄選潮」,揭示12月的選舉將迎來一場「大換血」。

自9月底開始,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及多名議員先後宣布不再競逐連任,包括資深議員馬逢國、張宇人、陳健波等。截止發稿前,已有15名現任議員宣布棄選。

 

儘管議員已給出年齡、回歸專業或升學等理由,但無阻外界猜測棄選的背後原因——在棄選議員中,有8人年過70歲。有人猜測年齡是「準則」之一,以配合中共人事任命「七上八下」的慣例;至於議員相當有序地宣布棄選,議會內氣氛低沉,也有人猜測北京有否在幕後施壓。

議員去或留是否存在「準則」?誰是接棒者?香港政治版圖是否將迎來變動?BBC中文訪問學者,分析「棄選潮」的可能原因及其影響。

 

學者形容,這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從未見過的退選潮」,揭示中央或希望以「內地出身的愛國者」取代被視為「殖民時期遺產」的本地政黨。

 

去留有「準則」?

9月29日,74歲的梁君彥宣布,與家人商量後,考慮到自己年逾70,決定不再參選。他表示,自己擔任立法會議員21年、立法會主席9年,形容「現在是合適時機功成身退」。同日,70歲選委界議員馬逢國亦稱自己年紀不小,爭取時間做想做的事, 宣布不再競逐連任。

 

數日後,年過70歲的自由黨張宇人、經民聯林健鋒、保險界陳健波等資深議員接連宣布棄選,眾人口徑一致——希望交棒予年輕人。

 

議員連番舉動,公眾嘩然。外界率先猜測新一屆議會,滿70歲的人要退下火線。現屆立法會中,有12名年過70的議員,當中8人已宣布棄選,4人來自第二大政黨經民聯。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曾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年齡劃線,但稱中央希望立法會年輕化的意向很清晰,符合國內推動領導人走向年輕化趨勢。他相信部分議員在考慮年紀或競爭壓力後,不尋求連任。

 

不過縱觀所有棄選議員,年齡似乎又非唯一「準則」。現年37歲的林素蔚、36歲「港漂」出身的張欣宇及44歲選委界的周文港,亦以回歸學業、家庭原因及專注研究理由宣佈棄選。

 

《信報》政情專欄「香港脈搏」指出,棄選對象分四類:年事已高、議會表現平平、過分敢言者,及選委界別中的政黨人士。

社福界狄志遠以「非建制派」自居,他於11日也公布不會參選,稱無收到相關指示。至於被認為敢言、時常批評政策的選委界江玉歡,則指去向會在下周最後一次大會後公布。

陳家洛是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曾為公民黨創黨成員、前議員。他對BBC中文表示,因為透明度不足,無法為「準則」下判斷。但他形容,在新愛國者治港的制度下「當局者迷」,甚至連「立法會議員們本身, 似乎都不是很清楚標準在哪裏」。

 

棄選潮在議會內外形成吊詭狀態。10月13日,有媒體追問葉劉淑儀去留意向,當時葉劉淑儀一臉嚴肅,着記者「行開」、「不要好阻我開會」。江玉歡亦在社交媒體發文,引歌手林家謙歌詞,指「不是每件事也要安哥(encore,指再來一次),好多事可以放在回憶裡,日後好好懷念」。

 

陳家洛觀察,雖然棄選議員向公眾給出個人原因,但他們又對議會表現得「難捨難離、愁雲慘霧」,甚至有人要「討價還價」,似乎是在釋出信息:「(棄選)不是那麼簡單」。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卜約翰(John Burns)同樣認為,現在為「準則」下定論可能太早,「我們得看看當局會選誰來取代那些棄選或被鼓勵棄選的人」。

 

但他直言,北京一直主導協調立法會選舉,推測當局希望立法會更年輕、忠誠有紀律,或由更多「內地出身」人士組成,「因為他們可能更理解當局希望立法會扮演的角色」。

 

傳統政商專業界的「政治清洗」?

棄選潮持續發酵,幾乎每個政黨都會有議席流失。

民建聯為建制派最大黨,在議會中擁19席位;本地媒體預料約5人不爭取連任。自由黨現任4名議員中,2人宣布棄選。佔有9席的經民聯有4人棄選。工聯會佔有7席,全部議員尚未表態。

今年6月底,成立19年的「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宣布解散。卜約翰當時向BBC中文表示,當民主黨完成解散時,「當局將正式實現政治清洗的目標」。

 

若棄選背後由中央主導,是否意味着香港立法會正經歷另一場「政治清洗」?

卜約翰認為,與當局針對泛民、清除眼中的「反中人士」的行動不同,這次更像一場精英更迭的舉動——由更熟悉中央政策方向、如推動港澳大灣區融合的精英,取代「被視為殖民時期的遺產」的傳統本地建制派。

 

這一次棄選的議員,大多來自傳統商界及專業界別。外界尤其關注75歲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創黨主席葉劉淑儀的去向。

 

目前,新民黨在議會中有6名議員。據《明報》引述消息,黨內議員最終過半人要走,只剩下李梓敬、陳家珮和何敬康三人。前民主黨成員李永達曾分析,過去新民黨的政治目標是吸納專業背景、理性的中間選民,被中央認為有利用價值。但當「歷史任務完畢」後,新民黨便被丟棄。

 

卜約翰則相信,換人非意味中央不再重視現有專業人士與技術官僚,但他們可以由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中的專業人士取代。而在他看來,新民黨規模不大,反而建制政黨如民建聯的走向和變動,對香港政治版圖變化的意義會更大。

 

接棒者何人?

《信報》引述消息,估計新一屆立法會最終有三分之一現任議員出局;接棒的新力軍將是全國人大、政協的青年代表。

 

「其實是不奇怪的,」陳家洛說,政圈中已經不少大陸背景的人士當了「牽頭羊」——現任創科局局長孫東在北京出生,本身不諳廣東話。2022年當選選委界議員,半年即被特首李家超招攬,成為首位「港漂」的香港主要官員。

 

立法會90名現任議員中,也有近一成人有中資、國企背景,當中包括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招商局港口董事會副主席嚴剛、商湯科技顧問尚海龍等。

 

陳家洛認為,「國家隊」陸續進場是香港未來不能迴避的問題,「是多少、幅度有多快的問題」。《星島日報》報導,中資機構會積極派員出戰,重點瞄準選委界,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擬參選,包括中石化(香港)供應鏈總監林至頴。

卜約翰也補充,當局或許也想「獎勵」在區議會選舉中表現良好、忠誠服務的區議員,將他們「晉升」到立法會。

 

2021年,港府「完善選舉制度」。在新制下,立法會議席由70增加至90席,地區直選議席由以前的一半,下降至20席。

 

外界有聲音反映,如果議會日後意見趨於單一,還需要90個議席嗎?卜約翰認為,議席數量與意見單一並無直接關係。「當局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龐大而響亮的合唱團,為特區政府和中央的政策發聲。」

在陳家洛看來,退選潮背後的真正原因「只能夠大家去猜想和去推測」,但目前造成客觀效果「就是人心惶惶」。

「你很難想像能入局的這90個(現任議員)裡面,不都是愛國者嗎? 不都是通過了國安條例的審查嗎?」他估計,從12月選舉開始到接下來的任期,議員們更加需要「摸底」(向知情人士探口風),重新學習未接觸過的「評核」標準。

 

在這前提下,他推測未來的議會文化,議員們就是揣摩上意、適當配合來「自保」,「沒有最忠誠,只有更忠誠;沒有最跟風,只有更跟風」,為的是到下次換屆時「不用再面對一次刀光血雨」。

7月24日,立法會通過《立法會議員守則》,訂明對議員行為、操守及工作表現的要求,並設立對議員不當行為的處分機制。新守則會在新屆立法會任期實施。

投票率不再重要?

四年前立法會選舉改制後,直選投票率創歷史新低,僅為30.2%。這次立法會「大換血」後,投票率又會有何種變化?

 

卜約翰認為,若港人熟悉的政黨和面孔消失,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投票率。「不過當局是否在乎投票率?也許並不在意。」他說。

10月3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曾表示,「過往投票最多的時候,是香港最亂的時候」。他引外地例子指當政局穩定、管治暢順、市民滿意現狀時,反而投票「未必很多」。

約翰說,投票率與政治認受性息息相關,但在他看來,當局或者已經放棄用投票率來顯示自己的認受性,轉向像內地一樣,重點關注政府的施政表現。

卜約翰又指出,政府理應代表市民的自身利益,但當局似乎「不感興趣」,「他們彷彿在說:『我們知道什麼對你最好,我們的政策就是為你好,所以支持我們吧。』」

至於對市民而言,如果接棒者完全陌生,港人可能覺得選舉與自己無關,短期內再加深疏離感與犬儒情緒。

 

陳家洛有同樣看法。9月15日,由湯家驊帶導的「民思政策研究所」公布新一輪「一國兩制」指數,調查顯示市民對立法會滿意度淨值從-18.7%降至-21.0%,負面評價持續加深。

 

「客觀事實是,香港市民跟議會的關係很割裂,」陳家洛提到,今屆立法會少了很多公聽會。過往,立法會公聽會容許團體及市民直接向官員、議員表達意見。但今屆立法會公聽會較以往三屆大減逾八成,僅召開35次。

 

「以往那種的氣氛、形勢、文化、價值完全是違背了,」陳家洛說,在新一屆立法會,面對生面孔的議員,一方面市民會再感疏離,另一方面「其實整體結構上、系統上自己(政府)也在疏離市民,而政府似乎很願意看到這個現象」。

 

選舉提名將於10月24日展開,目前棄選潮仍未結束。有議員表示希望可「聚焦處理選舉事宜」,原訂於17日舉行的議員與特首惜別午宴取消,而原於23日為梁君彥舉行的餞別宴亦以「場地問題」告吹。

對於棄選潮,特首李家超表示換屆出現人事更替屬正常,稱「這些都是他們的個人選擇,我尊重他們的決定」。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14plpy2kjeo/trad

2.【英國】工黨收緊語言要求 移民英國工作需具A-level英語水平 

2025-10-14

 

移民英國工作需具A-level英語水平 工黨收緊語言要求

 

根據內政大臣最新公布的移民政策,未來欲赴英國工作的移民需具備相當於A-level程度的英語能力。這項語言門檻的提升,是工黨政府收緊移民政策的最新舉措。

 

內政大臣沙巴娜·馬哈茂德宣布,將現行要求的GCSE初級英語標準全面提升至A-level同等水平,涵蓋聽、說、讀、寫四個範疇。馬哈茂德強調,移民若「不學習我國語言」卻來到英國是「不可接受的」,並稱此情況將導致他們「無法為國家生活做出貢獻」。

 

自2026年1月8日起,透過技術工人、高潛力人才或成長型企業簽證途徑赴英的移民,必須證明其英語能力達到B2級別(相當於A-level程度),較現行要求的B1級別明顯提高。技術工人簽證申請者目前需達到年薪41,700英鎊或同行業標準薪資(以較高者為準),高潛力簽證則要求申請人具備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

 

成長型企業簽證專為快速擴張且需招聘外籍員工的英國企業設計,但在截至2025年6月的年度僅核發116張此類簽證。內政部表示,其他簽證途徑(包括眷屬簽證)的語言要求也將於近期宣布調升。

 

這項語言政策調整最早見於今年五月政府發布的移民白皮書,新標準要求申請者能「流利自然地表達,無需明顯停頓思考」,並能在社交、學術與工作場景中靈活運用英語。申請人需通過內政部認可機構的語言測驗。

 

根據政府週二發布的政策影響評估,提高英語標準預計將導致2026-27年度減少400至1,500名簽證申請人,此預估涵蓋技術工人、醫療照護人員與高潛力人才等簽證類別。內政部分析顯示,97%的技術工人簽證持有者在赴英前已具備「相當良好」的英語能力,其中69%自評為「非常流利」。

 

針對這項政策變革,Work Rights Centre執行長朵拉-奧莉維亞·維科爾博士批評其「妖魔化移民勞工,且武斷改變融入標準」。她強調:「在經歷極右翼暴力事件後,最不該做的就是基於有問題的數據發表強硬言論。政府自己也承認多數移民勞工原本就精通英語,將中級英語要求提升至中高級對社會融入毫無助益」。

 

同步公布的改革還包括:國際學生畢業後求職期將從現行兩年縮短至18個月,自2027年1月1日起實施。馬哈茂德重申:「本國始終歡迎為社會做出貢獻者,但若移民不學習我國語言、無法參與國家生活,這是不可接受的。來到英國就必須學習我們的語言並盡其義務。」

 

此外,內政部宣布波札那公民即日起須事先申請簽證方能入境英國(含短期訪問),主因是2022年以來大量以遊客身份入境的波札那國民隨後申請庇護。同時,雇主為引進技術外籍勞工支付的移民技能費也調漲32%,至每人480英鎊。

 

資料來源:Independen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politics/immigrants-english-a-level-standard-uk-work-visa-b2845047.html

 

3.【英國】李韻晴是否預算案中策劃养老金稅制改革?

2025-10-17

 

財政大臣為充實國庫資金,幾乎所有選項皆在考慮之列

 

隨著工黨政府第二次秋季預算案迫近,關於進一步增稅的揣測日益沸騰。權威財政研究所的預算前研究指出,由於借貸成本上升與成長預測疲弱,財政大臣下月恐需籌措至少220億英鎊,使其政策操作空間大幅壓縮。

 

更棘手的是,工黨持續承諾不對「勞動階層」加稅——意味著所得稅、增值稅與國民保險費的主要稅率皆不會調升。在這三大稅收支柱動彈不得的情況下,財政大臣的籌資選項有限,更可能從多樣化的稅制微調中著手。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房地產與資本利得稅制將有變革,但也有專家認為养老金政策可能成為調整目標。养老金部長托斯頓·貝爾九月時曾表態反對,強調:「制定养老政策必須著眼長遠,若試圖透過修改养老政策解決當前問題,根本是治絲益棼。」不過這位同屬財政部團隊的前決議基金會執行長,並未明確排除任何政策可能性,僅拒絕回應預算傳聞。

 

去年預算案已出現养老金重大變革,宣布自2027年4月起,確定提撥制养老金將首度納入遺產稅課徵範圍。金融業者警告,养老金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產生連鎖效應,許多民眾急於調整計劃以因應傳聞中的改制。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數據顯示,2024/25年度养老金提領金額較前一年度增長36%,從522億英鎊攀升至709億英鎊。

 

投資平台AJ Bell證實確有儲戶因預算傳聞調整規劃,並發起連署呼籲政府建立「养老金稅制鎖定」機制,承諾不調降免税提領額度與养老金繳費稅務減免。該公司公共政策總監湯姆・塞爾比直言:「對养老稅務優惠的持續猜測,正侵蝕民眾對退休儲蓄的信心。若遊戲規則可能隨時改變,為何要將資金鎖定數十年?」

 

在財政大臣最終決策尚未明朗之際,以下是可能針對养老金開刀的選項:

 

調降高階稅率減免額度
现行养老金稅務減免機制相當於由稅務海關總署為儲戶繳費提供補貼:基礎稅率納稅人可獲20%減免,高階稅率納稅人享40%,附加稅率納稅人則達45%。此制度旨在鼓勵退休儲蓄,使原應課稅的薪資收入轉為幾乎免稅的养老繳費。若實施改革,高收入者將統一適用20%的單一減免稅率。財政研究所去年報告指出,此舉每年可為國庫增加150億英鎊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收入前20%的群體」。

 

廢除或設定25%免稅提領上限
現行制度允許民眾從私人养老金免稅提領25%金額,上限為268,275英鎊。財政研究所估算,此政策每年成本達55億英鎊,其中70%優惠流向收入前20%群體。這家智庫建議將免稅額上限壓降至10萬英鎊左右,估計每年可回收約20億英鎊稅收,「損失將集中於相對富裕階層」。

這些方案或許符合財政大臣基調,她週三接受《衛報》訪談時明確表示,對富人加稅將成為預算案「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此前已排除開徵財富稅的構想。但前养老金部長史蒂夫・韋伯警告,這兩項改革都將衝擊公部門員工,並可能引發重大政治風暴。

資料來源: Independen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politics/budget-pensions-tax-raid-reeves-relief-withdrawals-labour-b2847157.html 

4.【荷蘭】研究顯示:限制國際學生數量恐使荷蘭經濟損失數十億歐元

2025-10-14

SEO經濟研究所最新研究揭示,限制荷蘭國際學生數量可能導致該國經濟損失高達48億歐元。

限制國際學生將重創荷蘭經濟

由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萊登大學、烏特勒支大學及阿姆斯特丹大學(UvA與VU)共同委託進行的研究顯示,若蘭斯塔德都會區國際學生數量減少,將造成39億至48億歐元的經濟損失。研究指出,若全面取消英語授課課程並設定國際學生人數上限,將導致國際學士生數量銳減75%,碩士生減少25%。儘管此舉可為政府節省數百萬開支並稍緩住房壓力,但其負面影響將遠超過預期收益。

據《金融日報》分析,由於荷蘭相當依賴畢業後留荷工作的國際學生,限制政策將導致技術勞動力萎縮、稅收減少,並衝擊國際學生貢獻的商品與服務需求。其中商業服務與金融機構將受創最深。

荷蘭未來發展需倚重國際學生

此項研究發布之際,政府正推動立法限制國際化程度,特別是在蘭斯塔德地區。其中一項提案要求多數大學課程必須以荷蘭語授課。各界擔憂此舉不僅損害經濟,更可能因難以招募國際師資而影響高等教育品質。近年荷蘭大學全球排名已見下滑,新政策恐使情況惡化。

各大學已提出反制方案,建議削減特定英語授課課程並設定招生上限,此計劃已獲部分國會議員支持。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執行董事會主席安內林·布雷登諾爾德向《金融日報》強調:「我們理應竭盡所能吸引人才。」各大學正敦促政界制定「國家人才戰略」,透過吸引多元教育背景人才涵蓋更廣泛領域,並鼓勵其紮根荷蘭。目前多所院校已透過推廣荷蘭語言文化,協助國際學生順利融入。

資料來源:I AM EXPAT

https://www.iamexpat.nl/education/education-news/limiting-international-students-could-cost-dutch-economy-billions-study-shows

5.【加拿大】移加港人列9大困境呻現實生活不似預期!網民一句道破盲點:冇錢學人移民

移民加拿大真係好?一名移加港人近日在討論區發文,揭露自己移民多年後的9大現實困境,從生活成本到工作機會均感失望,只有住屋環境有所改善,其他方面遠不如預期,直言加拿大被香港人「吹噓得太誇張」。帖文引來網民熱議,有人認同「香港其實好好住」,亦有人反駁「冇錢又要衝動學人移民」。

買到樓唔代表生活好?港人:唔係唱衰,只係現實

樓主指出,不少港人對加拿大生活有過高幻想,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理想。但他強調自己並非「唱衰」,只是想帶出很多港人將「住得舒服」誤會成「生活好」,而忽略了其他現實成本。

加拿大已非昔日天堂?網民:香港其實好好住

不少網民贊同樓主說法,認為現時加拿大今非昔比,「廿年前真係唔係咁,老華人會同你講睇住加拿大衰落」、「加拿大係近十年左右變得咁差」,甚至形容是有錢人退休生活的地方。

 

亦有移加港人指出,如今加拿大樓價大升、失業率高企,對一般中產或打工仔而言壓力不輸香港,甚至更大,「去到退休享受生活可以,但去到搵食,搏事業會食屎」、「根本留港先係最好,大家心知肚明」、「客觀上嚟睇香港其實好好住」。

網民反駁:窮去邊都地獄生活嫁啦

不過,有一派網民認為樓主過於負面,指出每個地方都有缺點,重點在於自己追求的是甚麼。亦有移加港人表示:「你講所有野都岩,但係我係加拿大生活開心啲」。另有網民批評樓主太主觀:「全球都經濟差而家,其實去邊都係比下邊到冇咁垃圾」、「窮去邊都地獄生活嫁啦」、「成篇野淨係睇到,你冇錢又要衝動學人移民」。

資料來源: ULife

https://hk.ulifestyle.com.hk/topic/detail/20078792/%E5%A4%A7%E5%9F%94%E5%85%AC%E5%B1%8B%E9%8A%80%E4%B8%BB%E7%9B%A4%E5%87%BA%E5%83%B9xxx%E8%90%AC%E6%94%BE%E5%94%AE-%E6%95%98%E5%88%A9%E4%BA%9E%E9%A2%A8%E6%A0%BC%E5%9A%87%E5%A1%9E%E5%85%A8%E7%B6%B2-%E7%B6%B2%E5%8F%8B-%E5%A4%A7%E5%8E%9F%E5%9B%A0%E6%8B%92%E8%B2%B7-%E6%B4%97%E5%92%A9%E8%B2%B7%E4%BD%A2

 

6.【加拿大】IRCC擬於11月公布加拿大移民水平計劃 規模可望提升

2025-10-15

加拿大移民水平計劃每年10月至11月間發布,始終是各界引頸期盼的重大政策公告。這項計劃不僅形塑國家人口增長藍圖,更牽動勞動市場需求與人口結構平衡。

儘管過往規劃主要聚焦永久居民的年度申請與接收配額,並訂定各類移民類別目標,去年IRCC首度擴大範疇,首度納入針對學生與勞工等臨時居民的具體目標。如今各界關注移民水平計劃,不僅著眼數字增減,更重視IRCC如何平衡永久與臨時簽證的接收比例。

2026-2028年移民水平計劃籌備方向

承續去年改革方針,本次計劃制定基於加拿大政府三項核心承諾:

– 2027年底前將非永久居民人口降低5%

– 2027年後將永久居民年度接收數控制在總人口1%以內

– 2029年前實現魁北克以外法語社群移民占比達12%

目前加拿大正以全民共識模式研擬2026-2028年移民水平計劃,預計2025年秋季正式公布。

IRPA法案:移民目標的法定依據

依據《移民與難民保護法》,移民部長須每年提交永久居民接收預測,即移民水平計劃。2025-2027年計劃更首度納入臨時居民目標,展現整體性移民管理思維。

這份跨年度計劃明確規劃兩大接收管道:

– 經濟、家庭、難民及人道主義類別的永久居民

– 國際學生與臨時外籍勞工為主的臨時居民

計劃採滾動式三年期調整機制,首年設定明確目標與區間,後兩年則保留彈性調整空間,以因應實際發展需求。值得注意的是,2025-2027年計劃調降永久居民目標,2025年設為39.5萬人,2026年38萬人,2027年36.5萬人,以確保移民增長維持可持續發展。

2025年加拿大移民途徑總覽

移民加拿大主要透過兩種途徑:

– 臨時居民:適用短期居留的訪客、學生與工作者

– 永久居民:專為有意歸化公民者設計

在政策配置上,經濟類移民持續擔綱主力,預計2027年占比將達62%,其中聯邦經濟項目更側重吸引醫療、技工等關鍵領域人才,並暢通境內申請者轉永居通道;家庭團聚類別維持22%配額;政府協助安置的難民則約佔總配額15%,延續加拿大深厚的人道主義傳統。

整體而言,移民水平計劃旨在建構永續包容的移民體系,透過強化多元文化、支持社區發展、促進經濟繁榮與維護國家安全,持續豐富加拿大社會樣貌。目前加拿大政府正就臨時與永久居民接收規模進行綜合評估,廣納各界意見以完善2026-2028年移民水平計劃。

資料來源:CIC Times

https://www.cictimes.com/ircc-may-announce-higher-canada-immigration-levels-plan-in-november

7.【加拿大】IRCC大幅調整永居及公民申請處理時間 改善網站追蹤工具

2025-10-17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近日更新網站,提供了更完善的工具,以幫助永久居留和公民身份申請人查詢相關處理時間。

據Daily Hive報道,申請人現已可以使用移民部的最新網上工具,在永居及公民申請提交後對申請處理過程進行追蹤,比起用一般籠統的等待時間更為準確。

根據該網站於2025年10月8日發布的最新更新,新的永久居民申請處理時間為57天。IRCC的門戶網站顯示會每周更新一次。

公民身份申請也做出了調整。

如果點擊「公民身份」的下拉式選單,就會顯示幾個選項,其中之一是「授予公民身份」。

點擊該選項後,它會問你是否已經申請過。如果已經申請,那麼系統會要求輸入申請的日期。

 

例如,假設你在2024年12月提交申請,系統會告知你預計剩餘時間以及現在還有多少人比你先到。

若是尚未申請,則系統會顯示目前的平均等待時間。本文發布時的數據顯示,如果你是此時申請,平均等待時間為13個月。

IRCC表示,申請處理時間長短取決於以下因素:

  • IRCC庫存申請數量;
  • 正在處理的人數;IRCC預期會收到多少申請。

IRCC指出,個人處理時間是從收到申請者的完整申請資料之日開始計數,至此人宣誓成為公民時結束;如果是未滿14歲者,則會是在公民證書郵寄達之時結束。

另外,IRCC補充道,「處理時間可能會根據我們收到的申請數量或你的申請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你的資料不完整,則申請有可能延遲或被退回。」

與此同時,其他申請類型也已更新,顯示了更詳細的處理時間。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04314/2025-10-17/news-IRCC%E5%A4%A7%E5%B9%85%E8%AA%BF%E6%95%B4%E6%B0%B8%E5%B1%85%E5%8F%8A%E5%85%AC%E6%B0%91%E7%94%B3%E8%AB%8B%E8%99%95%E7%90%86%E6%99%82%E9%96%93++%E6%94%B9%E5%96%84%E7%B6%B2%E7%AB%99%E8%BF%BD%E8%B9%A4%E5%B7%A5%E5%85%B7-st-topic/?variant=zh-hk

 

8.【加拿大】移民部新工具稱調整永居申請時間 救生艇個案一查需等10年!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日前更新網站,稱提供了更完善的工具,可幫助永久居留和公民身份申請人查詢相關處理時間。有「香港人特殊通道」(Hong Kong residents in Canada,俗稱「救生艇計劃」)個案,使用這項IRCC的最新網上工具查詢,得到的結果是需要等待10年,欲哭無淚。

據IRCC網站於2025年10月8日發布的最新更新,申請新的「永久居民卡」處理時間為57天。

 

星島記者試著輸入經濟類別省提名申請永居身份,而且是網上快速登錄,設定日期為2025年10月送件,得到結果是需要等候約7個月。

 

星島記者另請救生艇個案已經送件申請永居身份的S先生,同樣使用IRCC的最新網上工具,得到結果是需要等候10年。

 

他向記者表示,不久前剛剛收到移民顧問電郵通知,稱他的案件需要等候10年,當時他還在想:「怎麼會這樣?官方預估平均時間是8個月,現在為何變成10年了?」這次星島實測也直接證實S先生委託的移民顧問所言不假。

 

 

卑詩溫哥華一菲沙圍(Vancouver-Fraserview)選區省議員周烱華表示,由於聯邦政策的變化,近期有不少救生艇個案來向他求助,稱無法看病就醫。周烱華說:「他們現在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因而遇到了一些麻煩,因為如果你不是永久居民,就無法獲得醫療保險(MSP)。」

 

救生艇個案目前是以「臨時身份」在加拿大工作或就讀,但許多人陳情並非所有僱主都能為「打工仔」提供全額保險,而在卑詩省部分省民服務處可能沒有認知到「臨時身份」是否發給醫療保險,聯邦與省市政府之間缺乏協調。

 

就以上經濟類別省提名與救生艇計劃申請永居者等待時間兩相比較,救生艇個案已經在境內,等候時間卻明顯滯後,關注團體前往渥京請願言猶在耳,敦請聯邦政府務必加快處理積壓已久的申請,否則「人道與恩恤」需要等10年的意義何在?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06215/2025-10-20/news-%E3%80%90%E6%98%9F%E5%B3%B6%E5%AF%A6%E6%B8%AC%E3%80%91%E7%A7%BB%E6%B0%91%E9%83%A8%E6%96%B0%E5%B7%A5%E5%85%B7%E7%A8%B1%E8%AA%BF%E6%95%B4%E6%B0%B8%E5%B1%85%E7%94%B3%E8%AB%8B%E6%99%82%E9%96%93+++%E6%95%91%E7%94%9F%E8%89%87%E5%80%8B%E6%A1%88%E4%B8%80%E6%9F%A5%E9%9C%80%E7%AD%8910%E5%B9%B4%EF%BC%81-st-topic/?variant=zh-hk

 

9.【加拿大】聯邦政府大幅提升曼省省提名配額 較年初削減後反增30%

2025-10-14

 

歷經年初移民配額遭腰斬後,曼尼托巴省透過省提名計劃(PNP)成功爭取到聯邦政府追加30%的配額。

 

今年曼省省提名配額獲增加1,489個名額,總配額從1月的4,750人提升至6,239人。這項轉變發生在曼省移民廳長瑪萊雅·馬塞利諾數月前公開質疑配額削減政策之後。

 

根據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規範,各省每年可透過省提名計劃接收聯邦分配的提名額度。今年初聯邦政府宣布將全國省提名配額從2024年的11萬人大幅削減至2025年的5.5萬人,此舉被視為自由黨政府為穩定人口增長、緩解住房市場壓力的一系列措施之一,主要針對大城市問題設計。

 

當時馬塞利諾廳長即指出,曼省不應因大城市的住房危機而受牽連,並警告此決策將「重創曼省企業、加劇勞動力短缺」。她曾向聯邦爭取1.2萬個提名配額,相當於較去年增加26%,更是2022年配額的兩倍。

 

曼省衛生廳長烏佐馬·阿薩格瓦肯定馬塞利諾廳長在配額削減困境中積極爭取的努力,強調:「聯邦在決定削減省提名配額前,並未充分徵詢各省意見。各省情況迥異,我們需要量身訂制的方案,我們的移民廳長始終致力確保曼省聲音被優先考量。」

 

本週二,曼省政府宣布已向328名醫療領域臨時外籍勞工發出省提名計劃申請邀請,包括187名醫護助理、21名醫師、11名註冊護士及其他醫療輔助專業人員。阿薩格瓦說明,衛生部門正與移民廳協作,為透過臨時外勞計劃入境者開闢持續執業途徑。

 

回顧2023年,時任省長希瑟·斯蒂芬森領導的進步保守黨政府曾向渥太華爭取9,500個提名配額以解決勞動力短缺,但當年因未及時處理2,152份申請,實際僅批准7,348個提名。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曼省去年近四分之三移民透過省提名計劃引進。

 

值得關注的是,當CBC新聞詢問IRCC是否同步調整其他省份配額時,發言人拒絕正面回應,僅表示:「在制定2026-2028年移民水平計劃及相關配額決策時,IRCC將與所有省級夥伴協商,確保其觀點納入決策過程。」目前曼省透過該計劃可向每位申請人收取500加元費用。

 

資料來源:CBC

https://www.cbc.ca/news/canada/manitoba/manitoba-provincial-nominee-program-boost-federal-government-9.6938401

 

10.【澳洲】澳洲擬推境外技能認證 冀破解移民就業問題

2025-10-17

 

2025年10月17日中午:據澳大利亞建築行業協會2024年報告,估計建築行業的移民平均要等待18個月,並支付一萬澳元的費用才能獲得技能認可。澳大利亞內政部長托尼·伯克週四透露,政府正在研究在境外進行技能認證或進一步培訓的可行性(收聽播客,瞭解詳情)。

本期新聞要點:

  • 澳大利亞擬推境外技能認證 冀破解移民就業問題;
  • 澳大利亞失業率升至4.5% 達近四年來新高;
  • 特朗普稱將與普京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會面。

澳擬推境外技能認證 冀破解移民就業問題

澳大利亞內政部長托尼·伯克(Tony Burke)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在境外進行技能認證,以避免移民抵達澳後漫長的等待。

 

政府數據顯示,目前澳大利亞至少有62萬名永久移民從事的工作低於其技能水平。

 

許多帶著緊缺技能來澳的移民反映,他們的資格認證過程漫長、昂貴且令人困惑。這往往令他們不得不在等待資格認證的期間從事其他工作。

 

週四(10月16日),伯克首次以內政部長身份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演講時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在境外進行技能認證或進一步培訓的可行性。

 

伯克指出,挑戰在於確定哪些職業和技能可以在海外完成培訓,而不需要在澳大利亞進行實踐操作。

 

他解釋說,政府必須確信所涉及的資質要麼不需要在澳進行實操評估,要麼能夠在海外提供符合所需標準的培訓。

 

伯克強調,這些都是政府正在「逐步推進討論」的一部分,但並未作出任何正式宣佈。

 

不過他指出,那些持雇主擔保簽證來澳、已獲得工作安排的移民,就不會面臨這些障礙。

 

他說,這一直是一個「棘手難題」,如果能解決,所有人和經濟都是贏家。

 

根據激活澳大利亞技能組織(Activate Australia‘s Skills)向8月經濟圓桌會議提交的報告,如果能更好地利用移民技能,澳大利亞經濟每年可增加約90億澳元。

 

澳大利亞獨立高等教育委員會(Independent Tertiary Education Council Australia)首席執行官菲利克斯·皮里(Felix Pirie)指出,一些行業可通過海外認證受益,從而加快這一進程。

 

他說:「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已有獨立的技能培訓機構提供酒店、老年護理、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資格認證,他們也在這些地方提供澳大利亞的資格認證,獲得這些資格認證的畢業生已經具備資格,可以來澳大利亞工作。」

 

澳大利亞建築行業協會(Master Builders Australia)在其 2024 年報告中估計,建築行業的移民平均要等待18個月,並支付一萬澳元的費用才能獲得技能認可。

 

該協會首席執行官德妮塔·沃恩(Denita Wawn)表示,她歡迎政府提出的技術移民資質認證改革建議。

 

「建築行業正面臨技能短缺的問題,僅靠國內力量無法解決。」

 

沃恩補充說:「我們歡迎與政府進行任何討論,探討如何在不降低標準的情況下,減少技術移民在資質認證上花費的時間和成本。」

澳大利亞失業率升至4.5% 達近四年來新高

澳大利亞統計局(ABS)週四發佈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失業率,從8月份的4.3%上升至9月份的4.5%。

 

澳大利亞統計局勞工統計負責人肖恩•克里克(Sean Crick)表示:「這是自2021年11月以來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最高失業率。」

 

9月份的失業人數增加了3.4萬人,而就業人數也有所增長,增加了1.5萬人。

 

克里克指出:「受此影響,勞動力參與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67.0%,但仍低於年初創下的67.2%歷史峰值。」

 

就業人口比例穩定在64.0%。

 

男性和女性求職人數的增加,是9月份失業人數上升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稱將與普京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會面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會面,討論俄烏戰爭。

 

此前兩國領導人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電話交談,特朗普稱「電話交談取得了巨大進展」。

 

特朗普沒有透露會晤的日期,這將是他上任以來第二次與普京會面。他們於8月份在阿拉斯加會面,但在結束俄烏戰爭問題上沒有取得突破。

 

特朗普表示,包括美國國務卿在內的美國和俄羅斯高級官員將於下周在舉行「初步會議」,地點有待確定。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社交媒體上證實,會議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並表示這是「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好消息」。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s/podcast-episode/sbs-news-flash-in-mandarin-government-could-make-offshore-skills-change-to-solve-wicked-problem/l8um09axx

 

11.【澳洲】調查指大多數人認為澳洲移民過多 7Z世代支持暫停接收移民

2025-10-16

最新調查指,大多數澳洲人認為,澳洲的移民數量過多。

澳洲公共事務研究所(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IPA)的調查指,澳洲社會對急增的移民人數普遍感不安,多數人支持暫時停止接收新移民。

調查是委託市場調查公司 Dynata 進行,受訪人士有1,007人。調查發現71% 的受訪澳洲人同意「澳洲應暫時停止接收新移民,直至更多經濟與社會基建落成,例如學校、道路、醫院和住屋」這句句子。

比例較 2023 年時的同一條問題的60%,上升 11 個百分點。

 

在18至24歲的年輕人中,支持暫停移民的人數比例更高達 74%,較去年急增 24 個百分點。

此外,77% 的受訪者同意或強烈同意「大規模移民使澳洲社會更加分裂」這一句子,而在18至24 歲的人士中,有 74% 同意。

另有 60% 的受訪澳洲人認為移民數量過高,而 33% 認為「差不多合適」,而只有7%的人認為移民數量過低。

在18至24歲的受訪人士中,52% 認為移民人數過高。在65歲以上的受訪者,有72%認為移民數量過高。

澳洲公共事務研究所副執行總監懷爾德(Daniel Wild)表示,大規模移民令澳洲人變得更貧窮、更分化,調查結果是對政治領袖的明確警告。

他補充:「太多年輕澳洲人因移民加重房屋市場的壓力,而被剝奪擁有自己住屋的機會。Z 世代選民對移民政策的急劇轉向,應該是對領導人們的嚴重警示。」

 

他指,調查結果顯示澳洲人「深切關注」創紀錄的移民水平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

他強調,澳洲人並不反對移民,但他們要求合理的暫停移民政策,以便澳洲能夠盡快解決住房、道路、學校和醫院等基本問題。

 

移民部長博克(Tony Burke) 在聲明中回應,移民數字減少反映政府已恢復制度的公信力。

他指:「與疫情後的高峰期(2022–23 年)相比,淨海外移民已下降超過 40%。

我們在恢復制度完整性的同時,仍確保制度能滿足國家技能需求。

澳洲需要一個成熟、以國家利益為依歸的移民制度,而非受黨內權力鬥爭左右的政策。」

澳洲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在今年1月至8月,淨永久和長期移民人數逾37萬人,比2024年的紀錄增加6%。

過去一年,總移民人數攀升至超過46萬7000人,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座如坎培拉大小的城市的人口。

調查也顯示,澳洲人普遍擔心大規模移民對社會凝聚力的影響,67%的人表示,大規模移民加劇國家的分裂。

澳洲老年人最悲觀,在55至64歲的群組,75%認為大規模移民正在加劇社會分裂。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new-survey-reveals-majority-of-australians-demand-migration-freeze/cltqgbqq8

 

12.【其他阿聯酋推出黃金簽證新類別 認可慈善捐贈人士

2025-10-18

 

阿聯酋針對人道主義事業的捐贈者推出黃金簽證新類別,正式將慈善捐贈人士納入「黃金簽證」計畫的涵蓋範圍。根據《海灣新聞》報導,這項新簽證類別的發布,源自杜拜居留與外國人事務總局(GDRFA-Dubai)與杜拜慈善基金及未成年人事務基金會(Awqaf Dubai)於2025年杜拜世界貿易中心GITEX科技展期間簽署的合作協議。

 

根據該協議,符合資格的慈善捐贈者——無論是阿聯酋居民或非居民——皆可透過「人道主義事業資金贊助者」類別申請獲得黃金簽證。

 

資格標準與實施機制

協議規定,杜拜慈善基金會將根據2022年內閣第(65)號決議所訂標準,負責提名符合資格的捐贈者。經提名後,杜拜居留與外國人事務總局將依核准的人道主義類別,核發為期十年的居留簽證。

 

雙方將成立聯合委員會監督計畫執行,並追蹤其社會與發展效益,以確保計畫達成預期目標。

 

杜拜居留與外國人事務總局局長馬利中將表示,此合作體現政府持續強化國家機構與社區協作的決心。他強調:「這項協議開創了政府整合的典範模式,使捐贈者能在社區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我們期望透過此計畫,在真正體現GITEX『數位服務…讓生活更輕鬆』主題的無縫數位生態系中,推廣奉獻與永續價值觀。」

 

這項合作支持杜拜將人道主義工作融入社會經濟發展框架的宏觀目標。官員指出,該協議強化了杜拜作為寬容、慷慨與創新中心的地位,這一切都由以人為本的計畫所推動。

 

透過向慈善捐贈者提供黃金簽證,杜拜旨在鼓勵更多民眾參與慈善捐贈與社區發展,將人道主義價值觀深植於這座城市對永續成長的長期願景之中。

 

阿聯酋黃金簽證

 

阿聯酋「黃金簽證」是一種長期居留簽證,允許外籍人才在阿聯酋居住、工作或就學,並享有多項專屬權益,包括:

 

– 有效期限6個月且可多次入境的簽證,用後續辦理居留手續

– 為期5年或10年的長期可續簽居留簽證

– 免擔保人資格

– 境外停留時間可超過一般規定的6個月限制,且不影響居留簽證效力

– 可擔保家庭成員(含配偶及不限年齡之子女)

– 不限名額申請家庭幫傭許可

– 若黃金簽證主持有人不幸身故,其家屬仍可持續居留至簽證有效期屆滿

 

黃金簽證申請條件

申請資格依據居留類型有所不同,主要分為投資者、專業人才、創業家等類別:

 

公共投資者

– 投資阿聯酋認證基金,可獲10年黃金簽證(免擔保人)

– 需符合下列條件:

– 提交阿聯酋認證投資基金證明,確認存款達200萬迪拉姆

– 或提交有效商業/工業執照及公司章程,證明投資資本不低於200萬迪拉姆

– 或提交聯邦稅務局證明,確認每年納稅額不低於25萬迪拉姆

– 附加條件:

– 投資資本須為自有資金(非貸款)

– 須提供本人與家庭成員醫療保險證明

 

房地產投資者

– 持有單一或多筆房產者可申請5年黃金簽證(符合條件可續簽,免擔保人)

– 需符合:

– 提交各酋長國土地部門證明,確認持有房產總值不低於200萬迪拉姆

– 購屋貸款需透過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可之本地銀行辦理

 

創業家

– 擁有技術性或前瞻性創新經濟項目者可申請5年黃金簽證

– 需備齊下列單位核可文件:

– 阿聯酋審計師出具項目價值不低於50萬迪拉姆之證明

– 酋長國主管機關出具項目具技術/前瞻性之認定

– 經認證的創業育成中心出具在阿聯酋開展計畫之同意書

 

頂尖專業人才

適用領域包含:

– 醫師、科學家、文藝創作者

– 發明家、企業高管、科學領域專家

– 運動員、博士學位持有者

– 工程與科學領域專業人才(含:

– 流行病學與病毒學

– 人工智慧、大數據

– 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

– 軟體工程、電機工程

– 遺傳與生物技術工程)

 

符合資格之頂尖人才在滿足各領域特定條件後,可申請10年黃金簽證。

 

資料來源:The E

 

13.【其他】Barron Trump是誰?19歲身家達1.5億美元未來可能成TikTok高層?

2025-10-17

Barron Trump作為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的幼子,早早已經僅繼承了家族的曝光度,同時繼承了爸爸的身高,如今Barron Trump到達19歲之齡,達到206cm,加上外形俊朗,輕易成為焦點!但不僅如此,Barron Trump早早就靠加密貨幣致富,身家被估計擁有高達 1.5 億美元的,據講更是由他教導Donald Trump加密貨幣的知識!而最近的傳聞更指向他可能成為 TikTok 的高層,這不僅可能改變他的職業軌跡,還可能影響全球社交媒體格局!Barron Trump這名字,你怎可以不認識!

Barron Trumph的成長過程

Barron 是 Donald Trump 與第三任妻子 Melania Trump 的獨生子,從小Barron 就享有極致的奢華生活,他擁有Trump Tower的其中一整個樓層作為私人空間,而母親 Melania 親自料理他的飲食和教育,避免他過度暴露在公眾視野中。Melania 曾形容 Barron 為「強壯、特別、聰明、獨立且有主見」的男孩,更有點「小 Donald」的感覺。

Barron Trump總是在最頂尖的教育

在教育方面,Barron Trump自小就接受頂尖私立學校的訓練,這為他的未來商業生涯奠基。他最初就讀紐約上西區的 Columbia Grammar and Preparatory School,這是一所菁英預科學校,培養出許多成功人士。2017年搬到華盛頓特區後,他轉入馬里蘭州的St. Andrew’s Episcopal School,年學費超過 5 萬美元,這不同於前總統子女常選的 Sidwell Friends School,明顯地,這是Melania對Barron教育的獨立選擇。2021年離開白宮後,Barron就入讀佛羅里達州 Palm Beach 的 Oxbridge Academy這一所私立學校。

 

Barron Trump於紐約大學就讀

中學畢業後,Barron選擇紐約大學(NYU)Stern 商學院就讀大學,專攻商業領域,2025年秋季,他轉到NYU的華盛頓特區校區繼續大學二年級的學業,原因未公開。有趣的是,校園同學形容他為「校園奇特存在」,常有特勤局人員陪同,社交有限。

Barron Trump未畢業已經創業

Barron Trump雖然仍然是學生,但他已開始涉足家族商業,尤其在加密幣領域。作為 NYU 大學生,他被父親 Donald Trump 稱讚為「加密專家」,曾教導父親何謂「加密錢包」(wallet),促使Trump家族進入加密領域。於2024年,Barron Trump與Donald Trump Jr.、Eric Trump,以及其他共同創辦人,共同成立World Liberty Financial (WLFI)這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主要提供加密貨幣借貸服務,Barron Trump的角色是「DeFi 願景家」(DeFi Visionary)。

19歲已經有自己第一桶金

World Liberty Financial於2024年成立之時,發行 $WLFI 代幣,銷售額達 6.75 億美元,Barron 持有 10% 股權,稅後)獲利約3800萬美元,而Barron仍然持有約 22.5億個 $WLFI 代幣!而根據Forbes估計,Barron Trump身家約 1.5 億美元,當中包括如從$WLFI 代幣銷售獲利約3800萬美元、USD1穩定幣的10%股權,價值約 3400萬美元以及其$WLFI代幣潛在價值約4500萬美元等等!19歲的Barron Trump,就直接在人生路上登頂!

Barron Trump未來可能成為TikTok高層?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於9月之時,已經簽署行政命令批准字節跳動旗下社交平台TikTok交易,字節跳動將出售TikTok 的美國業務給一個由美國投資者組成的合資公司,字節跳動將持有少於20% 的股份,而公司80%以上的股份將歸美國投資者及其合作夥伴所有。那到底誰會掌握那一間新公司呢?

早前Donald Trump的前社交媒體經理Jack Advent就向傳媒表示,希望Donald Trump能任命 Barron 或其他美國的年輕人加入董事會,令TikTok可以保持年輕活力,這一說法,立即成為熱話!Barron 被視為理想人選,因為他了解年輕世代,曾助父親吸引年輕選民,其母親Melania也曾稱他「知道自己的世代」!

Barron Trump是誰?19歲身家達1.5億美元未來可能成TikTok高層?

若Barron Trump真的成為TikTok高層,將可強化 TikTok 的年輕化策略,也令到整個Gen Z世代,看到另一個Gen Z掌管著自己正在使用的app,也許會有更大的支持度,同時擴大用戶基數,改變社交媒體格局!同時間,也令Trump家族在科技界的影響力大大提升,同時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收益。

Barron Trump是誰?19歲身家達1.5億美元未來可能成TikTok高層?

Barron Trump會否在未來更進一步?

Barron Trump年紀輕輕就已經得到大量資源,加上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如果未來真的掌控了TikTok,他的社會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提升,未來如果再跟隨父親的道路,從商轉政的話,又是否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美國總統?

資料來源:Esquirehk

https://www.esquirehk.com/money-investment/barron-trum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