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救生艇民去或留?民調結果3分2人決定留加 | 英國搶人才? 科大、理大、城大毋須僱主擔保可定居兩年?| 澳洲樓價創新高?布里斯本成第二貴?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FghOils_H4w?si=jawYRMecJfGZTfmw

  1. 【香港】非本地生學額不斷上調,本地生資源誰過問?
  2. 【香港】港大入學資訊日|港大:重視成績兼面試 勉學生勿輕易放棄選修科
  3. 【日本】網紅夫婦4萬元買北海道50年獨立屋 網民嘲買屋送熊、保養費驚人
  4. 【英國】工黨可能改變遺產稅制度,使英國家庭享有的優惠「縮水」
  5. 【英國】遭誤釋移民性侵女學生家屬 對事件感到「極度憤怒」
  6. 【英國】英國搶人才? 科大、理大、城大毋須僱主擔保可定居兩年?
  7. 【歐洲】歐洲新出入境系統處理時間落差大:從三小時到二十秒不等
  8. 【加拿大】移民部處理PR申請需時長達半世紀 移民律師震驚
  9. 【加拿大】公民身分非僅一紙護照須兼顧權利與義務
  10. 【加拿大】星島民調結果|來都來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 救生艇民去或留?
  11. 【加拿大】大規模報銷移民申請有前科 移民律師協會指C-12將予政府過度權力
  12. 【澳洲】重新洗牌 | 澳洲樓價創新高 布里斯本成第二貴城市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 #BNO #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移民專家Margaret #黃金簽證

 

 

 

1.【香港】非本地生學額不斷上調,本地生資源誰過問?

2025-10-23

 

連續兩年施政報告均提到放寬大專院校非本地生學額,政府以此作為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的舉措之一。這看似有助香港成為國際化教育樞紐的政策,卻同時引發一連串疑問——當非本地生學額增加,原本緊絀的大學宿位能否承受更大壓力?在非本地生學額佔比遠未達上限之際仍急切擴張,又是否真有其必要?

 

翻查2023年教育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2023/24學年共有73985個八大本地生資助學額,非本地生則有14756個,佔比約19.9%,當中來自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的學生就佔超過72%;而2024/25年,八大本地生資助學額有74082個,非本地學生則有17161個,佔比約23.2%。兩年間非本地生數字提高超過6000人,單計2024/25年度,平均每4.3個本地生就有一個非本地生。八大中,2020年至2025年這五年內非本地生佔本地學額升幅最高的是香港理工大學,升幅超過13%。

 

今年施政報告提到,從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上限,由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即7500個,但每年1萬5千個本地生大學資助學額則維持不變。

兩年內,將非本地生學額佔比上限由20%增到40%,再增至今年50%,共30%的升幅絕非小數目。然而根據教育局提交予立法會文件,2024/25年度所有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均未達40%學額佔比上限,當中非本地生佔比最高的香港大學亦只有31.1%,而教育大學在八大中非本地生佔比是最少,僅12.6%。八大院校除港大外,未有一間院校的非本地生佔比超過30%,反映學額擴張的空間遠未用盡,但政府卻急於再推新一輪放寬。

//宿舍供應無法應付上升需求//

新政策下,相信大學會持續招攬更多非本地生,但這樣的學額擴張,最先受影響的往往不是學術資源,而是校園設施如宿舍或大學診所。雖然政府於今年7月推出「城中學舍計劃」,允許商廈(包括酒店)改裝為學生宿舍,以舒緩宿位不足問題,但直至現在教育局網站仍未公布合資格學生宿舍名單,宿位增幅遠遠追不上來港學生數字的上升速度。

根據文匯報報道,2025/26年度八大校內可供編配的學生宿位有4.2萬個,其中理工大學競爭最為激烈,約4.1人爭一個宿位。即使理大、中大和港大正進行宿舍擴建,仍要待數年後才落成,整體宿舍供應仍無法應付持續增加的需求。

筆者去年曾留宿於中大其中一座宿舍,觀察到非本地生佔比不少,宿生會幹事透露,今年該宿舍的非本地生和本地生宿生比例為約4:6,當中內地與澳門宿生佔國際生比例超過九成。據本地同學反映,有居住於屯門或香港仔的學生今年亦未能成功申請中大宿舍,只能每天花兩個多小時往返校園,反映宿位競爭激烈。

如果非本地生學額不斷擴大而宿位供應滯後,本地生將在住宿分配上被邊緣化。宿位短缺並不只是「宿舍安排」的問題,而是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縮影,亦反映當局在推動國際化與照顧本地需求之間仍未取得平衡。

雖然增加非本地生學額佔比有助推動香港的大學國際化發展,而政府亦強調措施不會影響本地生的入學機會,但在校園面積或設施未有大力擴展,以及學額上限尚未用盡的情況下仍急於再度放寬,難免令人質疑政策的急切性與必要性。

大學宿位的壓力早已顯現,若沒有相應配套,只會令本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空間進一步被擠壓。此政策最終能否真正實現「留學香港」的願景,還是演變為「學費輸入」的短視之擧,仍有待觀察。政策能否在國際化與本地教育資源公平分配之間取得平衡,才是未來數年的考驗。

 

資料來源:大學線

https://www.instagram.com/p/DQG_XYsEi5d/?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

 

2.【香港】港大入學資訊日|港大:重視成績兼面試 勉學生勿輕易放棄選修科

2025-10-25

 

香港大學今日(25日)舉行本科入學資訊日,以「AI for Every Mind 」為主題,展示人工智能如何融入各學科領域,有不少學生及家長參與。香港大學入學事務部高級項目經理吳梓杰表示,港大除了重視學業成績,亦強調面試表現,以檢視學生是否該學科有興趣,又鼓勵同學不要輕易放棄高中選修科,入學時或有加分優勢。

 

重視面試表現 會檢視學生成績是否與興趣掛鈎

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表示,今年本科入學資訊日主題是「AI for Every Mind 」,相信人工智能除了是技術突破,不論同學選擇什麼學科,AI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改變教學、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

 

香港大學入學事務部高級項目經理吳梓杰表示,港大除了重視學業成績,亦強調面試表現,以檢視學生的成績與對學科的興趣是否掛鈎。他建議學生聯招排位時,將港大課程作為聯招組別A課程,因百分之一百港大錄取的新生均於聯招組別A選擇港大課程。

 

籲學生不要輕易放棄選修科

港大分數計算方面,吳梓杰指出大部分課程在其計分方程式中考慮5 科,修讀3個或以上選修科的學生會有加分或入學優勢,他鼓勵中三至中五同學不要輕易放棄選修科。另外,學生若只有5個可計算分數的科目,仍可報讀計算6科或7科的課程。

港大亦有彈性收生安排,如學生未能達到大學收生要求,例如中文、英文或兩科選修科其中一科成績達第2級,其申請仍然會被大學考慮。

 

49個課程設直接錄取計劃 今年新增法學士

港大設有「聯招分數計算機」(JUPAS Score Calculator) ,同學可選擇感興趣的課程,輸入預計的文憑試成績,根據選擇課程的計分方程式計算出相應分數。將計算的總分與預計收生分數比較,達到該分數即代表較大機會被心儀課程取錄。

另外,他表示港大有49個課程於2026年參與經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包括牙醫學士、內外全科醫學士、心理學學士以及今年新增的法學士。

 

新課程「計算與數據科學」 學生可到上海實習

港大今年共有13個學院,除10個傳統學院,以包括去年新成立的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創新學院,以及今年成立的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其中,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與2026學年推出新課程「計算與數據科學(港滬科技菁英)」,學生在大學四年中的最後1.5年可以去上海新設校園進行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訓練及實習。

 

另外,教大今日亦舉行本科入學資訊日,設有導賞團及入學講座等,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大學最新的資訊。教大指,2026/27學年,將增加約五成本科入學獎學金,冀吸引更多本地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入讀學士課程。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0288595/%E6%B8%AF%E5%A4%A7%E5%85%A5%E5%AD%B8%E8%B3%87%E8%A8%8A%E6%97%A5-%E6%B8%AF%E5%A4%A7-%E9%87%8D%E8%A6%96%E6%88%90%E7%B8%BE%E5%85%BC%E9%9D%A2%E8%A9%A6-%E5%8B%89%E5%AD%B8%E7%94%9F%E5%8B%BF%E8%BC%95%E6%98%93%E6%94%BE%E6%A3%84%E9%81%B8%E4%BF%AE%E7%A7%91

 

3.【日本】網紅夫婦4萬元買北海道50年獨立屋 網民嘲買屋送熊、保養費驚人

2025-10-20

台灣YouTuber「小夥伴日常」夫婦倆花約80萬日圓(約合4萬港元)在日本北海道買下屋齡50年的獨棟房,距離札幌約1小時車程,近期陸續分享交屋、開箱及改裝等一系列影片。消息傳回PTT論壇,引發網民熱議,不過正反意見兩極,有人看衰認為天氣太冷、裝修保養費用驚人,但也有人大讚CP值極高,光是當度假屋圓夢就已羨煞不少人。

「小夥伴日常」在影片中分享,人生買的第一間房在北海道,而這間房子之所以這麼便宜,除了屋齡50年,還因為一樓房間內天花板破了一個不小的洞,後來請維修人員來評估修繕費,確定負擔得起,才決定買下這間屋子:

“原價是100萬日圓,砍了20萬,最後是80萬日圓成交,相當於台幣16萬元。”

「小夥伴日常」指出,儘管房子內的水管在冬天時破裂了,加上整間房大多是木造,還要再花錢進行大翻修,但他之所以買下,是認為房子的基礎是好的,像是屋內做了硬體式壁爐、煙囪,門口還有種樹做造景,這在50年前是不容易的,顯示當時蓋屋者的條件相當不錯。

「小夥伴日常」補充,儘管房子最後是80萬日圓成交,但中介費33萬元、代書費19.2萬,問過AI算是行情價。另外,夫婦倆沒有居留權,所以之後應該會往返台日兩地。

 

網民們看完意見兩極,不少人看衰表示:

「買屋送熊」
「這下真的要小心熊了」
「冬天就知道了,剷雪鏟到懷疑人生」
「別只看購入價,這是老房子,維護成本應該很高」
「新畿內亞可能更便宜」
「把16萬拿去住飯店多香」
「稅比房子貴,賣不掉拆不掉,持續扣錢」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看法,留言大讚,掀起論戰:

「買了隨時能去北海道度假」
「在台灣連離島土地公廟都蓋不起」
「用16萬買一個夢,值得羨慕」
「光是車庫木頭和土地,在台灣也不只要花16萬」
「如果可以長住,這價格很好,環境也清幽」
「酸民真的不用替他們擔心太多,優點缺點他們一定都想過了」

有住在當地的台灣人直呼:「我在此已幾十年了、看過無數的房子、這間房子建的不錯、維持的相當好!才100萬而已,還殺價20萬,就算房子不值錢,只算土地錢的話、估計土地面積最少60坪(約2135呎)以上、一坪(約35.6呎)才1萬日圓(約合515港元),未免太便宜了!但看影片又不太像是偏遠地區。」

還有人補充:

“一戶建跟公寓不一樣,不用管理費與修繕費,只有每年維護費,約房價的0.6%,日本的房子,跟台灣一樣老破舊,但人家維護的好很多,相對於台灣的老房子,真是又破又舊,又醜又貴。”

 

對此,有大阪地產代理在影片下方現身說法,日本這幾年才改制,只要總價低於800萬日圓(約合41萬港元)的房子,一律都是收33萬日圓(約合1.7萬港元)的中介費,因為以前低價房中介費太低,很少中介想接手,導致空屋率極高,改制後中介比較願意去賣。另外,代書費用其實包含登記規費,有些還會收翻譯費、交通費跟通信費等,確實是行情價,但畢竟不是天天買房,貴一次其實不會是問題,「確實像你們說的,100萬日幣,你還要去要求什麼?你們比很多客人的心態健康多了。」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5%8F%B0%E7%81%A3%E6%96%B0%E8%81%9E/60286970/%E7%B6%B2%E7%B4%85%E5%A4%AB%E5%A9%A64%E8%90%AC%E5%85%83%E8%B2%B7%E5%8C%97%E6%B5%B7%E9%81%9350%E5%B9%B4%E7%8D%A8%E7%AB%8B%E5%B1%8B-%E7%B6%B2%E6%B0%91%E5%98%B2%E8%B2%B7%E5%B1%8B%E9%80%81%E7%86%8A-%E4%BF%9D%E9%A4%8A%E8%B2%BB%E9%A9%9A%E4%BA%BA?itm_source=universal_search&itm_campaign=hk01&itm_content=all&itm_medium=web

 

4.【英國】工黨可能改變遺產稅制度,使英國家庭享有的優惠「縮水」

 

外界擔憂,財政大臣李韻晴可能為了替國庫增加更多收入,而削減部分免稅額度。

工黨政府可能對遺產稅進行調整,使其「優惠縮水」。據悉,財政大臣李韻晴可能為了替國庫增加更多收入,而削減部分免稅額度。

 

生活管理工具SafeKeep的財務安全與退休規劃專家安德魯·拜爾斯表示:「遺產稅仍然是政治上最敏感、但在財政上最具改革吸引力的領域之一。」

 

「由於免稅門檻自2009年起凍結,隨著房產價值和退休金規模增長,更多家庭被納入了遺產稅的徵收範圍。」

 

他進一步指出,終身贈與規則「可能會變得不再那麼寬鬆,例如縮短豁免期限或延長大額贈與的七年追溯期」。

 

他解釋道:「政府可能會考慮收緊與遺產相關的稅收減免,而非徹底改革整個制度。這可能包括降低32.5萬英鎊的免稅額度或17.5萬英鎊的住房免稅額度,限制商業或農業財產減免,或重新審視退休金在遺產中的處理方式。」

 

免費信用評分服務CredAbility的個人理財專家亞倫·皮克表示:「遺產稅可能出現變革,包括可能對免稅贈與設定終身上限,並調整漸進式減免規則。」

 

「雖然這主要影響較富裕的家庭,但任何進行遺產規劃的人都應考慮其潛在影響。」

 

BRI Wealth Management的特許財務規劃師勞拉·里普利指出:「自從傳出退休金將從2027年起納入遺產稅範圍的消息後,更多家庭開始急於提前傳承財富。」

 

「這可能促使財政部收緊贈與免稅額度——可能將現行所有豁免項目合併為單一的年度上限,或延長免稅贈與的七年追溯期。」

 

資料來源:Birmingham Live

https://www.birminghammail.co.uk/news/cost-of-living/labour-could-change-inheritance-tax-32651543

 

5.【英國】遭誤釋移民性侵女學生家屬 對事件感到「極度憤怒」

2025-10-27

 

被定罪的性犯罪者哈杜什·凱巴圖在脫逃不到48小時後,於週日在倫敦芬斯伯里公園被逮捕。

 

一名14歲女學生的父親表示,對於移民凱巴圖被監獄誤釋一事,他的家人感到「被嚴重辜負且極度憤怒」。凱巴圖於九月被定罪,在埃塞克斯郡埃平鎮性侵了該名女孩及另一名女性。他在脫逃不到48小時後,於週日早晨在倫敦芬斯伯里公園落網。

 

在週日傍晚由埃平森林區議員尚恩·耶雷爾代讀的聲明中,女學生的父親表示,由於系統失誤導致凱巴圖從切爾姆斯福德監獄獲釋是「難以置信的不負責任行為」。

 

聲明寫道:「我與我的家人對切爾姆斯福德監獄、警方、司法體系以及我們的工黨政府感到極度失望與憤怒。他們全都失職了。」「他們不僅辜負了我們一家,也辜負了全國每一個人。」

 

週日稍早,司法大臣大衛·拉米表示,天空新聞台的獨家採訪內容將被納入對此誤釋事件的獨立調查中。一位在切爾姆斯福德監獄與凱巴圖交談過的送貨司機向天空新聞台全國記者湯姆·帕門特描述,凱巴圖在獄方人員指引前往火車站時顯得「困惑」。據稱,這名移民在搭火車離開該地區前,曾四、五次返回監獄接待處。

 

拉米先生亦表示,他將於週一在國會就此事發表聲明。他說:「我們必須徹查此事如何及為何發生。當然,我代表公眾,希望得到保證此類事件不會再發生,我們建立的制衡系統必須能讓公眾安心。」

 

女學生的父親在聲明中表示,他在得知凱巴圖被誤釋後,曾親赴切爾姆斯福德監獄「尋求答案」,但據稱他「遭遇了敵意對待,對方完全無視我的任何發言或提問」。

 

聲明中寫道:「我真心希望不再有其他孩子經歷我女兒的遭遇。」「我希望他能被立即驅逐出境,因為他在街頭遊蕩的時間越長,對這個國家的婦女和兒童造成的威脅就越大。」「我不得不從記者那裡得知侵犯我女兒的兇手在白天被誤釋,隨後在警方甚至還沒通知她母親之前,就收到了他在外遊蕩的影像資料。」

 

據信,警方正在訊問凱巴圖,以「徹底了解事件經過」並查明他從週五被誤釋到被捕期間的行蹤。

 

拉米先生稱其週五從監獄被誤釋「完全不可接受」,並表示凱巴圖將於本週被驅逐回埃塞俄比亞。據天空新聞台了解,驅逐行動將於週二進行。

 

週日早些時候,基爾·斯塔默爵士表示,警方人員「迅速而盡責地將他重新拘捕」,且政府已「下令進行調查以查明問題所在」。

 

政府面臨需回答的「嚴重問題」

反對黨派表示,政府對此事件有「嚴重問題」需要回答。切爾姆斯福德的自由民主黨議員瑪麗·高爾德曼呼籲進行「迅速」的全國性調查,並補充道:「政府有嚴重問題需要回答,並且需要進行重大工作以使系統符合其應有目的。目前的系統顯然未能達標。」

 

改革黨政策負責人齊亞·優素福在《週日早晨與特雷弗·菲利普斯》節目中表示,儘管他對凱巴圖再次被捕感到「欣慰」,但此案顯示英國「正淪為一場蒙提派森式的荒誕劇」。他提及早前天空新聞台對目擊者的採訪,說道:「目擊者稱,這個人在被誤釋後,竟主動試圖返回監獄。」他稱此案「絕對令人震驚」,並質問性侵受害者如何能對政府保有信心。

 

據了解,凱巴圖於6月29日乘小船橫渡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他獲釋時僅攜帶個人錢財,並未獲得用於支付生活費用的釋放補助金。他於9月4日因兩項性侵罪、一項性侵未遂罪、一項煽動女童進行性活動罪及一項非暴力騷擾罪而被定罪。

 

資料來源: Sky News

https://news.sky.com/story/justice-secretary-highlights-sky-news-reporting-as-he-says-migrant-release-mistake-totally-unacceptable-13458157

 

6.【英國】英國搶人才? 科大、理大、城大毋須僱主擔保可定居兩年?

2025-10-27

 

英國政府10月14日對有關移民政策推出多項新規,包括擬議對高潛力人才簽證(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HPI)申請人要求的限制,擴大至全球前100間大學的畢業生,以吸納高學歷人才留英發展。倘若實施,相較此前香港將有更多大學符合新規。

 

根據英國政府公告,新規除將申請限制放寬外,還擬定每年最多8000人的名額限制,預料實施後通過新規的來英人數將從2000人增至4000人。

 

申請者必須在過去五年內獲得合資格大學所頒發的學位,排名以申請人畢業時該大學的排名為準。而獲批HPI簽證的人員可合法在英國定居兩年,如果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同等學歷,則可合法居英三年,並且毋須僱主擔保或工作邀請就可赴英。此外,HPI簽證一經獲批不可申請延長期限,但可以在到期前轉換為其他簽證。

 

目前全球有約40間院校的畢業生合資格申請HPI簽證,包括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也名列其中。如果實施新規,將那些合資格申請簽證的畢業生的母校範圍擴大至前100間後,意味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畢業生亦有望合資格申請。

 

此外,英國內政部也宣布,明年起提高包括HPI簽證在內三類簽證的英語水平要求,申請人須證明他們的英語達到A-level水平,亦即是B2水平。

 

 

資料來源: HK01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0289005/%E8%8B%B1%E5%9C%8B%E6%93%AC%E6%94%BE%E5%AF%AC%E4%BA%BA%E6%89%8D%E7%B0%BD%E8%AD%89%E7%94%B3%E8%AB%8B-%E6%93%B4%E8%87%B3%E5%85%A8%E7%90%83%E7%99%BE%E5%A4%A7%E9%99%A2%E6%A0%A1-%E9%A6%99%E6%B8%AF%E5%A4%9A%E5%AE%B6%E5%A4%A7%E5%AD%B8%E6%88%96%E5%8F%97%E6%83%A0

 

7.【歐洲】歐洲新出入境系統處理時間落差大:從三小時到二十秒不等

2025-10-20

 

歐洲新出入境系統處理時間落差大:從三小時到二十秒不等

 

歐洲新的出入境系統(EES)實施數日後,部分城市的邊境安檢處理與等候時間出現了巨大變化。

 

自10月12日實施新的電子邊境系統以來,歐洲部分機場出現長達三小時的延誤。現在,入境歐盟的旅客必須登記生物特徵資料,包括指紋和照片。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以及法蘭克福等德國城市均傳出長時間延誤的消息。一名乘客向《布魯塞爾時報》透露,她週一抵達布魯塞爾機場時,排隊等了近三個小時。

 

法國則決定在該系統上線後的前六個月內完全暫停實施新規定,以便英國遊客能夠避免延誤。

 

然而,其他歐洲交通樞紐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它們適應新系統的速度似乎比預期快得多。例如,抵達布拉格的旅客表示等候時間極短,馬德里機場的排隊人龍也不長。

 

假日保險公司業務發展助理總監湯姆·麥加里於10月17日,也就是新系統生效僅四天後,前往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機場。他報告說,通過邊檢閘門只花了20秒。

 

他表示:「剛在布拉格通過邊境,整個過程的流暢程度真的讓我很驚訝——特別是考慮到我聽聞了各地(不僅是全歐洲,甚至包括這個機場本身)關於延誤的消息。我抵達邊境時已做好排長隊的心理準備,但那裡的員工效率高且專業,採集我的指紋和照片並讓我通關,整個過程大約只花了20秒。」

 

「對於任何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度假、但又擔心延誤的英國人,我絕對推薦造訪布拉格。至少根據我的經驗,他們對新的EES系統適應得非常好。」

 

「然而,對於那些想完全避開歐洲的人來說,最好在系統穩定運行、變得更順暢之前,考慮歐盟和申根區以外的替代目的地。」

 

該新系統的設計初衷是為了縮短安檢等候時間並提高邊境效率。在EES推出後,英國旅客首次訪問參與該系統的國家時需要進行登記。此登記的有效期為滾動的三年,或直至護照到期為止。

 

在首次過境時,系統將儲存乘客的臉部影像、指紋以及個人資料的數位記錄。在之後的過境中,資料將與此記錄進行比對。多數旅客將在邊境的自助服務亭進行登記。從第一次過境開始,您將使用自助服務亭或電子閘門通關。

 

資料來源:DailyMail

https://www.dailymail.co.uk/travel/article-15208143/eu-entry-exit-wait-times-airport.html

 

8.【加拿大】移民部處理PR申請需時長達半世紀  移民律師震驚

2025-10-21

 

有申請移民者表示近日加拿大移民部顯示處理個案的時間長達50年,有港人移民組織對此表示沮喪;連移民律師也大感震驚,批評移民部這樣做是「缺乏誠-信」。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根據新任移民部長在2025年5月提交的權力交接文件內容,最近通過人道及恩恤類別(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 program)途徑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的家庭,等候時間被列為12個月至600個月(即1至50年)。

其他經濟類移民項目的處理時間也可能長達9至35年:

看護者通道:最多108個月 (9年)
農業食品類通道:最多228個月 (19年)
創業簽證通道:最多420個月 (35年)

有移民律師表示,這些由移民部公布的處理時間可說前所未聞。他們擔心若政府推動強化邊境法案(包括C-2及C-12法案),賦予部長更大權力,大量申請可能面臨被報廢的風險。

 

當被要求確認是否真的有此計劃時,移民部長迪亞布(Lena Metlege Diab)的發言人回應說:「我們無法預設未來政策決定。」

 

港人組織:生活受影響

通過人道及恩恤類別申請移民者,包括一批香港救生艇計劃申請人。他們雖然感到擔憂,但仍然希望實際等候時間不會真的長達數十年。

由約20名現居加拿大的申請者組成的「香港通道聯盟」(Hong Kong Pathway Alliance)透過發言人表示:「我們並非極度悲觀,但確實感到失望和沮喪。」

聯盟發言人質疑,加拿大是否正在背離其一貫堅持的人道主義原則,並說:「目前已出現嚴重的負面影響,影響到日常生活。」

發言人指出,有申請者被拒絕續簽工作許可,因而面臨經濟困境甚至家庭分離。

 

律師:直接說不處理好了

渥太華移民律師霍卡延(Claire Houkayem)表示:「若這個處理時間的消息屬實,實在令人震驚,我的客戶完全陷入恐慌。」

她表示從沒見過處理時間要長達十年,而即使是十年,也是不合理的。「他們不如直接說:『我們不打算處理這些申請』好了。」

 

溫哥華移民律師莫倫斯(Steven Meurrens)也就人道類別申請的處理時間提出質疑。他說:「處理時間大幅增加到50年,在加拿大移民史上是聞所未聞的。」

莫倫斯批評,政府邀請了數百萬人前來加拿大,卻沒有提供明確的永久居民途徑,移民部如此的表現是缺乏誠信。

 

他懷疑政府可能已準備好在C-12等邊境法案獲通過後,將大規模報廢某些項目中的積壓個案申請。

 

大量報廢有前科

移民部曾有大規模報銷移民申請個案的前科,2012年,數十萬份技術移民申請被報銷;2014年,又清除了投資與創業類項目的大批積壓個案。

 

莫倫斯表示,現在的申請人至少要知道,政府正在賦予自己報廢個案的權力。

移民部長的傳訊總監布朗多(Laura Blondeau)證實,以上發布的等候時間並非出於錯誤。

 

她說:「我們希望盡量透明地公開數據。」她解釋這是政府承諾要恢復移民系統的平衡而採取的措施。

 

移民部在聲明中表示,處理時間是依據申請數量和總體移民目標可接納人數估算得來。

 

過去一年,加拿大的移民接收目標被大幅下調。

 

至於C-12法案及其將賦予部長的權力,移民部強調,當前沒有針對特定群體或情況的提案,並且不會單方面作出任何決定。

移民部補充道:「我們無法預測政府將如何或在何時運用這些權力。」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07100/2025-10-20/news-%E7%A7%BB%E6%B0%91%E9%83%A8%E8%99%95%E7%90%86PR%E7%94%B3%E8%AB%8B%E9%9C%80%E6%99%82%E9%95%B7%E9%81%94%E5%8D%8A%E4%B8%96%E7%B4%80%C2%A0+%E7%A7%BB%E6%B0%91%E5%BE%8B%E5%B8%AB%E9%9C%87%E9%A9%9A-st-topic/?variant=zh-hk

 

9.【加拿大公民身分非僅一紙護照  須兼顧權利與義務

2025-10-20

 

國會下議院委員會通過《C-3法案》修正案,規定海外出生子女不再自動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須先通過居留、語言能力、公民知識及安全審查,才可承襲公民資格。

 

法案反映社會對公民身分理解上的一些基本分歧,也提供一個契機,重新思考公民身分的本質與意涵。

 

「便利公民」的爭議

公民身分所涵蓋的權利與義務,並非抽象概念。

2006年7月,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爆發衝突。隨著戰事升高,大批持加拿大護照的黎巴嫩居民向政府求援,聯邦政府遂啟動我國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撤僑行動,耗資9,400萬元,短期內撤出約15,000人,其中不少多年未踏足加拿大或繳稅。據媒體報道,獲撤離者中,約7,000人於一個月內即返回黎巴嫩。

 

這場撤離行動,引發國內對「便利公民」(citizens of convenience)的激烈討論,促使政府提出《C-37法案》,修訂《公民法》,終止海外出生子女無限代承襲公民身分的制度。

 

2009年的修正案引入「第一代限制」條款,即藉由血統繼承的公民資格,僅限於海外出生的第一代。

 

該條款於2023年12月遭安省高等法院裁定違憲,成為下議院委員會早前通過《C-3法案》的背景。

 

「兩級公民」的爭抝

反對新增審查條件者認為,要求海外出生後代通過語言與居留審核,形同劃分「兩級公民」:一級可自動擁有公民身份;另一級則需通過審查方可獲得。

 

然而,若完全不設限,也可能導致另一種「兩級公民」的現象:一級承擔加拿大社會責任;另一級則無需履行義務,卻享有完整公民權益。

 

在允許雙重國籍和公民身份世襲的前提下,為海外出生後代設立獲取公民資格標準,是一個兼顧情理的制度安排。

 

兼顧情理的審核

若《C-3法案》最終獲國會三讀通過,第一代外國出生子女將自動成為公民,而其所生或領養的第二代及後代,則須通過語言能力和公民知識審核。

對成年申請者而言,語言與知識測試不僅是門檻,更是一種賦權,猶如新移民通過入籍考試,確保遠程公民若選擇在加定居,具備融入社會並積極參與的基本工具。

 

此外,第一代海外出生者須在子女出生前的五年內,在加拿大累計居住滿1,095天,子女方可承襲公民身分。此舉確保所傳承的公民資格與本地生活經驗緊密相連。

 

負責任地珍視公民身分

為國外出生第二代及其後裔設立承襲標準,其根本理念在於維護公民身分的實質內涵。

 

公民身份不僅是一紙護照或法律認證,而是一份「社會契約」。成為加拿大人意味著享有普及醫療、公共教育、外交保護與全球最受認可的護照之一,同時也意味著要履行繳稅、守法,參與公民生活的責任。

 

若公民資格能一代代自動傳承予從未在本地生活、與國家欠缺實質聯繫的人,這份契約將逐漸失去意義。它將不再是一種承諾,而淪為一種便利或保險。讓跟加國社會毫無實際結連者享有完整權益,卻不需承擔任何義務,並非負責任地珍視公民身分的方式。

 

我國作為一個容許雙重國籍的移民社會,加上人口流動頻繁的大環境,相關法規隨時間演進而調整,實屬自然。但大前提必須是確保公民身分所承載的價值獲得具體尊重,而這份尊重,需透過與社會建立實質聯繫來實踐。

 

資料回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06795/2025-10-20/news-%E3%80%90%E6%98%9F%E5%B3%B6%E8%A9%95%E8%AB%96%E3%80%91%E5%85%AC%E6%B0%91%E8%BA%AB%E5%88%86%E9%9D%9E%E5%83%85%E4%B8%80%E7%B4%99%E8%AD%B7%E7%85%A7%C2%A0%C2%A0%E9%A0%88%E5%85%BC%E9%A1%A7%E6%AC%8A%E5%88%A9%E8%88%87%E7%BE%A9%E5%8B%99-st-topic/?variant=zh-hk

 

 

 

 

10.【加拿大】星島民調結果|來都來了有人歡喜有人愁  救生艇民去或留?

2025-10-24

 

以「救生艇」途徑來到加拿大的香港新移民,由於受到永久居留(PR)申請滯後和生活上種種困難影響,近期掀起了應否「棄艇」回流的熱話。有來加一年的Stream B救生艇民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打算明年初「敗走」回港,引發網民留言議論,表達不同意見。

加拿大星島就此在10月14至19日進行了網上調查,收回了609份有效問卷,結果如下:

  1. 如果你像樓主般做洗碗工拿時薪19.4元會如何打算?

面對滯留與回流的兩難,艇民應該如何抉擇?參與調查的讀者對此意見分歧,有近三分二(65%)人認為應該「留」,三分一(32%)選擇「走」。

 

在整體回應者中,最多人(29%)認為「來都來了」,無論如何也等到PR到手再算;另有17%認為,Stream B打工是為了「儲鐘」,那就無需介意工種和待遇;但亦有相同比率(17%)的意見指出,此地好工難求,還是盡快返香港為上;另有一成(10%)人擔憂PR審批延誤的影響,為免蹉跎青春,應該早走早著。

  1. 決定去留的最重要因素(最多可選3項)

無論留還是回流,都是人生重大決定,而且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難以一概而論。從理性分析,哪些因素在考慮中顯得特別重要?

在「決定去留的最重要因素」中,「收入與開支」高居榜首(54%),「工作發展機會」和「子女教育與成長」(同為43%) 並列第二位,可見經濟現實與下一代前景是主導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四分一(26%)人認為「自由、民主與公義」也很重要,為第五大考慮因素,反映了「救生艇」途徑有其獨特背景,有別於一般經濟或家庭團聚類別移民。

上述有意明年初回港的樓主說「今時今日大機會沉船」,似乎是因拿PR問題而萌生去意;並稱自己英文差、學歷普通、工作經驗淺,在港時日間做文職、晚上做餐廳,所以並不介意做什麼工種;還指在溫哥華打工,時薪有最低工資另加1.5元小費(即約19.35元),辛勤工作下,身家由3,900加元暴增至25,000加元,因此「可以話真係儲到幾多錢」,並強調「加拿大冇欠過我」。

坐上「救生艇」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早期到埗者大多已獲得PR身份,落地生根,但部分後來者卻受到政府去年大幅削減移民人數目標的影響,審批時間了無止境地延長。移民部文件揭示,在「人道及恩恤類別」申請PR,以現在政策及辦公人手推算處理時間最長可達50年。

回流與否腦交戰   艇民各有心聲

PR個案積壓近年成為媒體報道焦點,然而坐「救生艇」從香港來加的新移民,大部分人的生活過得怎樣,他們對留守與回流的抉擇,內心又經歷著什麼掙扎?

 

卑詩大學(UBC)社會工作學院殷妙仲教授團隊在今年3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訪談了十多名來自香港的新移民,全都有學位或以上學歷,大多是專業人士,涵蓋了Stream A、Stream B和回流人士。報告其中一個章節正是探討「返回香港與否」的問題,發現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不會回港,但也有小部分人說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受訪者Megan(代號)於2022年8月來加,Stream A救生艇民,住多倫多,三十出頭,她有一名子女,半職工作。

「我知道而家呢期好多人想回流,但係我就冇諗過,因為覺得其實都已經孤注一擲,其實我哋已經掉低晒香港所有嘢、所有身份、所有高薪厚職,過咗嚟呢度,賣埋樓,咁樣其實都已經返唔到轉頭。」

Yvonne(代號)年近四十,比Megan早兩個月抵埗,但選擇了以溫哥華為家,是Stream B移民,有全職工作和一名子女。

「我都有諗過(返香港),可能有一天我攞咗passport之後,跟住見到呢度嘅生活指數,真係太窮啦,點解人工咁低,咁我就會覺得,不如我返香港搵多幾年錢啦!」

2022年9月來到多倫多的Bob(代號),三十出頭,Stream B,有全職工作,要養育兩名子女。

「我住得耐加拿大,就覺得返香港個機會就越來越細。係因為外力,覺得香港在我哋走咗之後,改變得比我哋想像中快……我哋覺得香港環境係向下走緊,咁反而我哋會諗過賣香港層樓添。」

在同一個月,年近四十的Evan(代號)回流加拿大,他有兩名子女,現居溫哥華,有全職及半職工作。

「個心係想(返香港),有時即係有啲挫折,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係呢度,譬如話個圈子又細咗,冇乜朋友……所以有時都有諗過嘅,有諗過要返去,但係現實環境就未必可行。」

John(代號),四十多歲,2021年7月到多倫多,Stream A,兩名子女,半職。

「我覺得自己喺呢度係有一種身份,有價值喺度嘅時候,對於我來講,留喺加拿大完全不成問題,反而覺得係一個幾好嘅開始囉。」

年近四十的Denon(代號),2021年9月抵溫哥華,Stream B,有兩名子女,全職工作,自言收入足夠。

「我鍾意溫哥華,我鍾意加拿大,響加拿大度住係我嘅美夢,我覺得我未來係屬於呢一度。」

PR壓力大  留加派比率大跌

以上研究是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進行,當時還未出現PR審批嚴重滯後的問題。

殷教授團隊在2024年9至10月進行的另一項相關研究則發現,PR延誤對來自香港的新移民造成了重大困擾 (見另文)。

該項有636名加拿大香港移民參與的網上調查顯示,在各項壓力來源中,有超過半數人表示工作問題 (56%) 和居留身份 (55%) 是主要壓力來源,比率較財務 (38%) 和居住問題 (32%) 更高。

約有一半 (51%) 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加拿大定居,但有42%對此不能肯定,另有少數 (7%) 表明不會。相對在上一階段調查中有超過80%受訪者表示渴望在加拿大定居,有明顯落差。

殷教授敦促政府重視留住循「救生艇」通道來加拿大的移民,並寄語艇民不要氣餒,不要貿然離開或回流,應明白當初決定前來的初衷,並積極投入社區活動和事務。因為移民始終是個長遠計劃,政府承諾的PR最終都是會兌現的。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10856/2025-10-24/news-%E3%80%90%E6%98%9F%E5%B3%B6%E6%B0%91%E8%AA%BF%E7%B5%90%E6%9E%9C%E3%80%91%E4%BE%86%E9%83%BD%E4%BE%86%E4%BA%86%E2%80%A6+%E6%9C%89%E4%BA%BA%E6%AD%A1%E5%96%9C%E6%9C%89%E4%BA%BA%E6%84%81%C2%A0+%E6%95%91%E7%94%9F%E8%89%87%E6%B0%91%E5%8E%BB%E6%88%96%E7%95%99%EF%BC%9F%28%E9%99%84%E5%8D%91%E8%A9%A9%E5%A4%A7%E5%AD%B8%E7%A0%94%E7%A9%B6%E7%B0%A1%E5%A0%B1%29-st-topic/?variant=zh-hk

11.【加拿大】大規模報銷移民申請有前科 移民律師協會指C-12將予政府過度權力

2025-10-26

聯邦政府擬推出新的邊境安全法,當中包括對移民程序作出一些甚具爭議性的修訂,引來一些移民律師和人權組織表態反對,並指新法案將賦權移民部可大批報銷積壓中的申請個案;有部分「救生艇」計劃的申請者也表示憂慮。

2法案將賦予當局權力,在符合「公眾利益」的情況下,取消或暫停旅遊簽證,以及工簽或學簽等。

據CTV報道,多倫多移民律師德洛捷斯(Chantal Desloges)表示,「公眾利益」的意思可以隨著政府當其時的心意而演繹。

她說:「我認為每個加拿大人都應該關注這項法案,即使他們認為移民問題不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

加拿大移民律師協會(Canadian Immigration Lawyers Association)贊同她的意見,並警告C-12法案將賦予政府「過於廣泛」的權力。協會批評法案中對「公眾利益」所作的定義,並警告該法案可能賦予政府權力,在無需給予申請者「通知或回應的機會」下,取消簽證、工簽與學簽,以及永久居留(PR)的申請。

包括循「救生艇」來加港人在內的部分永居申請者,因此對相關法案的潛在影響感到憂慮。

溫哥華移民律師莫倫斯(Steven Meurrens)懷疑,政府可能已準備好在C-12等邊境法案獲通過後,將會大規模報銷某些項目中的積壓個案申請。

移民部曾有大規模報銷移民申請個案的前科,2012年,數十萬份技術移民申請被報銷;2014年,又清除了投資與創業類項目的大批積壓個案。

 

莫倫斯表示,現在的申請人至少要知道,政府正在賦予自己報銷個案的權力。

C-12法案被視為C-2法案(又稱《加強邊境法》,Strong Borders Act) 的變奏版,反對者形容兩者非常類似,並認為政府推出C-12是為了讓C-2中的部分內容更快速地得通過,而兩者的立法都在推進中。

來自溫哥華的反對者碧斯(Suzanne Biggs)正在發起向國會聯署,反對C-2法案,將於加東時間周二(28日)下午12時58分截止。有正在等候永居審批的「救生艇」申請者也表示憂慮,在社交媒體呼籲民眾簽署。

截至周日下午5時,該項聯署收集到超過10,800個簽名。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12741/2025-10-26/news-%E5%A4%A7%E8%A6%8F%E6%A8%A1%E5%A0%B1%E9%8A%B7%E7%A7%BB%E6%B0%91%E7%94%B3%E8%AB%8B%E6%9C%89%E5%89%8D%E7%A7%91+%E7%A7%BB%E6%B0%91%E5%BE%8B%E5%B8%AB%E5%8D%94%E6%9C%83%E6%8C%87C-12%E5%B0%87%E4%BA%88%E6%94%BF%E5%BA%9C%E9%81%8E%E5%BA%A6%E6%AC%8A%E5%8A%9B-st-topic/?variant=zh-hk

 

 

12.【澳洲重新洗牌|澳洲樓價創新高 布里斯本成第二貴城市

2025-10-24

 

最新報告顯示,澳洲樓價在過去一季繼續表現強勁。雪梨、布里斯本、墨爾本的獨立屋中位價(median house price)都突破100萬澳元,而布里斯本更超越坎培拉,成為全澳第二貴的城市。

澳洲樓價正以近四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但日益加劇的可負擔性壓力,亦正在改變買家的需求。

根據網上房地產平台Domain周四公布的最新季度(6 – 9月)樓價報告,各地的獨立屋中位價皆創下歷史新高:雪梨 $1,751,728、布里斯本 $1,101,114、坎培拉 $1,100,392、墨爾本 $1,083,043、阿德雷德$1,048,773 以及珀斯 $981,259。

至於各地9月季度中,最值得留意是布里斯本的獨立屋中位價上升了3.7%,超越坎培拉成為全澳第二貴的城市,僅次於雪梨。Domain指出,阿德雷德、達爾文、布里斯本及珀斯,公寓(unit)的價格增長幅度,更超越了獨立屋。這顯示首置人士與投資者在樓價不斷上升之下,正積極尋找更具價值而可負擔性的選擇。

布里斯本與雪梨價格飆升

布里斯本的樓價飆升,沿海地區例如Birkdale與Lota的獨立屋價格,按年上升超過25%,中位價更突破100萬。另外,Central Highlands五年來上升33.3%,而位於Cassowary Coast的Hinchinbrook就飆升近50%。

下圖顯示澳洲各州及領地的獨立屋價格增長情況。

Domain首席研究與經濟主管鮑威爾(Nicola Powell)接受SBS新聞訪問時表示,數據顯示過去被視為首置人士首選的布里斯本與珀斯,如今也躍升至全國高貴地區之一,可負擔性的地區已經重新定義,隨著樓價上升,借貸能力逐漸減弱,對首置人士來說,挑戰越來越大。

單位價格方面,布里斯本在該季度上漲了4.2%,中位價超過70萬,超越墨爾本約60萬的中位數,成為全國第二高。

下圖顯示澳洲各州及領地的公寓價格增長情況。

雪梨再創樓價新高

雪梨長期是全澳最昂貴的城市,過去一季樓價再創新高。北雪梨的Cammeray樓價漲幅最大,中位價飆升29%,達340萬澳元。Lidcombe、Mount Pritchard與Bankstown的獨立屋價格,也按年上升超過21%,全部突破一百萬關口。

雪梨單位市場方面,樓價升幅最大的是Darling Point,中位價接近300萬,其次是Manly的Balgowlah,中位價達到130萬,而內西區的Stanmore亦超過95萬。

雪梨最便宜的獨立屋區在Werrington(約80萬澳元),最便宜的單位位於Mount Druitt、Cabramatta、Fairfield及Warwick Farm,約44萬澳元。而雪梨最昂貴的地區仍是Vaucluse(780萬澳元)、Bronte(600萬)及Mosman(530萬)。由於價格高昂,但這些地區的增長幅度相對有限。

 

爾本仍具「相對價值」

墨爾本的獨立屋中位價上漲2.2%,達到108萬,是近四年來單季最大升幅。雖然傳統貴價地段例如Carlton、Sorrento與Windsor的價格稍微回落,但Heidelberg與Box Hill的樓價就分別按年上漲25.9%與20.7%,雙雙突破百萬大關。

鮑威爾指出,墨爾本仍是首置人士尋找「相對價值」的城市之一。大家陸續可能會看到行為上的轉變,特別是新移民通常先落腳雪梨,但對首置人士來說,墨爾本將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另外,報告顯示,雖然生活成本壓力沉重,全澳樓價仍穩步上升。根據分析公司Cotality的數據,過去12個月售出的房屋中,有30%成交價超過100萬。Cotality經濟學家艾斯(Kaytlin Ezzy)表示,全國住宅價格上升了46.8%,讓首置人士面臨沉重壓力,過去12個月內,全澳一共有195個地區的中位價突破一百萬。

艾斯舉例說,一個年收入$106,000元、擁有20%首期的家庭,需要將超過一半的稅前收入,用來支付價值一百萬的房貸。

 

利率下調、信心回升推動樓價

鮑威爾亦指出,多重因素導致樓價飆升:今年澳洲儲備銀行(RBA)三度減息、消費信心上升、房源供應量偏低,以及兩年來最高的拍賣清盤率,都是推動全國樓價上漲的關鍵。她補充,預計政府「5%首次置業擔保計劃」可推動樓價直至年底,令買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繼續尋找更高價值的獨立屋及單位。

她補充說,借貸能力改善、收入上升以及就業率相對理想,都提升了消費者信心,而當信心上升時,樓市往往也會跟隨而上升。

資料來源:澳洲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ca-23102025-where-house-prices-have-hit-records-as-brisbane-climbs-the-ranks/l1q72u5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