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 BNO申請永居要符合新入息要求及B2英文水平!港人如何自救?? | 加拿大C-3修法海外出生子女自動入籍? | 澳洲最新技術簽證改革措施生效?

【每週移民快訊】 BNO申請永居要符合新入息要求及B2英文水平!港人如何自救?? | 加拿大C-3修法海外出生子女自動入籍? | 澳洲最新技術簽證改革措施生效?

點撃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c35VgElOr84?si=QTEbHK3tnR_yhEt4

  1. 【香港】小一自行派位|申請急跌4200人 學界憂續殺校 人才子女未解救
  2. 【香港】港英語水平連跌4年 全球排名39遜馬國菲律賓
  3. 【日本】外國人口持續增長 擬大幅上調居留手續費
  4. 【英國】3小時4度致電英國內政部 記者如何在迷霧裏覓答案
  5. 【英國】內政部回覆確認:新入息要求和B2水平適用於BN(O)港人 港人組織:極憂慮
  6. 【英國】英國將為高收入者創建新的快速定居途徑
  7. 【英國】倫敦擬推旅客稅 每年料帶來最高約4 億鎊收入
  8. 【加拿大】本拿比市正式向華人社群道歉 承認160項歷史歧視法例!
  9. 【加拿大】加拿大移民系統正「漏水」中 這群人登陸5年後最容易離開…
  10. 【加拿大】美國副總統萬斯抨擊加拿大「移民政策瘋狂」
  11. 【加拿大加拿大Bill C-3修法進入最後階段 海外出生子女有望自動入籍
  12. 【澳洲】澳洲最新技術簽證改革措施生效?
  13. 【澳洲】最有錢卻租屋最難|珀斯成全國最難負擔租金首府城市
  14. 【其他】告別BNO時代 阿聯酋成新黃金護照避風港 阿布扎比買樓可移民 稅務天堂及教育

 

———————————————————————————–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 #BNO #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移民專家Margaret #黃金簽證

 

1.【香港】小一自行派位|申請急跌4200人 學界憂續殺校 人才子女未解救

2025-11-21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取錄結果下周一公布,今年有37,581名兒童申請學位,除總數跌穿4萬人之外,亦較去年暴跌4200人;不過成功率則創20年新高,達52.3%。綜合學界分析,由於學齡人口減少,學位數目無大變,加上家長選擇合適子女的學校,令入讀心儀學校機會增多。

 

至於小一自行分現配學位申請人數大跌,學界認為反映明年縮班殺校繼續,目前人才子女來港讀書,大多未能直接填補小一生源,暫未解救學界收生危機。

 

校長:人口跌競爭減 家長揀合適學校 滿意率

今年共有37,581名兒童參加官津小學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按年減少4,200人,跌幅約一成,申請數目更是自1997年以來新低。當中成功獲派學位有19,656人,成功率為52.3%,是自2005年以來新高。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校長張作芳估計,自行派位成功率創新高,源於學齡人口下降,學位數目基本不變,入讀心儀學校機會增多,「小朋友少咗,競爭可能少咗,可能以前好多人爭嘅位,而家可能比例上細咗。」她認為,現今資訊發達,學校的選擇多元化,家長傾向為小朋友找適合自己的學校,亦令滿意率提升。

人才子女未解救縮班殺校危

本港出生率下跌,學齡人口續降,不少學校面臨縮班殺校潮。根據立法會文件,教育局曾推算,小一適齡人口將由2022年的58,500人,下跌至2027年的48,500人;2026年僅48,700位適齡小一學童。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陳淑儀認為,數字預示著來年會有縮班問題,但難以預計縮班數目。她指,人才子女來港讀書對小一生源的影響少,「佢(人才子女)希望透過係香港完成中學,就可以希望入到香港唔同嘅大學…… 所以佢地通常比較多係考慮小朋友中學先落嚟。」

 

陳淑儀提到,學界擔心縮班殺校問題持續,「絕粹睇嗰個人口大家都知道真係冇得搞。」她認為,縮班殺校風險較高的區域有天水圍、將軍澳等,「因為佢個陣時係啱啱新開發一個地區,佢起嘅學校多,但而家開始人口老化各樣野嘅時候,學校數目同人口嗰個比例可能係唔同咗。」

 

張作芳則指,雖有不同人士移居香港,為學齡人口帶來補充,但估計未能追上因出生率下降引致的學齡人口跌幅,預計縮班殺校情況仍會出現。她提到,人口老化較嚴重的區域,黃大仙區的縮班殺校問題會較為嚴重。

 

學界如何自救? 校長會指宜加強與幼稚園銜接 增社交媒體宣傳

談及「弱勢學校」如何自救,陳淑儀指,教育不是一門生意,需有教學理念及堅持,認為學校可做好自己的課程及教學質素,建立口碑,又建議學校可加強與幼稚園的銜接與溝通。張作芳則認為,學校可致力向外宣傳辦學理念,如透過社交媒體讓其他人認識學校。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0296502/%E5%B0%8F%E4%B8%80%E8%87%AA%E8%A1%8C%E6%B4%BE%E4%BD%8D-%E7%94%B3%E8%AB%8B%E6%80%A5%E8%B7%8C4200%E4%BA%BA-%E5%AD%B8%E7%95%8C%E6%86%82%E7%BA%8C%E6%AE%BA%E6%A0%A1-%E4%BA%BA%E6%89%8D%E5%AD%90%E5%A5%B3%E6%9C%AA%E8%A7%A3%E6%95%91

 

2.【香港】港英語水平連跌4年 全球排名39遜馬國菲律賓

2025-11-20

 

全球最大規模的英語能力排名報告EF Education First昨公布《2025年度EF英語能力指數》。今年香港總分進一步滑落至538分,全球排名下跌至第39位,連續第四年下跌,僅維持「中級水平」,被亞洲區內主要競爭對手拋離。

報告分析了2024年全球123個國家及地區、共220萬名非英語母語成年人的測試數據。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分別以581分及569分,位列第一和第二;香港則以538分位列第三,評級屬「中級水平」。報告形容,進一步突顯香港英語水平的倒退,距離重返「高級水平」愈來愈遠。

 

各項技能評分中,香港以「閱讀能力」仍維持高級水平;「口語能力」屬低級水平。報告形容,這反映本港「重讀寫、輕聽說」的應試教育模式弊病根深柢固。

 

報告亦指出,31至40歲年齡組別的英語能力最佳,這批職場精英,成長於香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年代,是苦撐本港英語水平大局的「中流砥柱」。若香港人才持續外流,而本地教育體系未能有效彌補,香港英語能力的根基恐面臨動搖。

資料來源:Yahoo

https://hk.news.yahoo.com/%E6%B8%AF%E8%8B%B1%E8%AA%9E%E6%B0%B4%E5%B9%B3%E9%80%A3%E8%B7%8C4%E5%B9%B4-%E5%85%A8%E7%90%83%E6%8E%92%E5%90%8D39%E9%81%9C%E9%A6%AC%E5%9C%8B%E8%8F%B2%E5%BE%8B%E8%B3%93-203040818.html

 

3.【日本】外國人口持續增長 擬大幅上調居留手續費

2025-11-23

 

日本共同社最新調查發現,10個都道府縣的非日本籍居民人口在過去10年間增長超過一倍,顯示外國人正快速流入相關地區,以緩解當地嚴重短缺的勞動力。

 

共同社上周六(22日)發表最新數據顯示,增長幅度最大的是位於日本西南部九州的熊本縣,非日本籍居人口增至原來的3倍。前五分別是北海道、沖繩縣及九州地區另外兩個縣。日本政府雖已推出鼓勵國際學生畢業後留日的措施,但最大挑戰是能否防止他們集中湧向大都市地區。

截至2025年1月1日為止的10年間,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的外國居民人數全部增加,總數達到十年前的1.78倍。相反,日本籍居民在非大都市地區的人口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許多地方的年輕人口持續流向都市,人口減少速度加快,顯示日本全國人口結構失衡的現象日益嚴重。

另外,共同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隨在留外國人數增加,政府已決定在2026年大幅上調在留手續的手續費,可能把居留資格變更和一年以上的簽證更新費用從6000日圓(約299港元)提高至3萬至4萬日圓(約1,490至1,980港元)。

永久居留許可的費用亦將從1萬日圓(約497港元),大幅提高至10萬日圓(約4970港元)。報道稱,此舉旨在將收費水平提高至歐美國家同等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在留外國人近396萬人,創歷來最高紀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4日召開關於外國人政策的相關閣僚會議首次會議上指示,要參考主要國家的收費水平等調整手續費。相關人士透露,預計政府將在2026年向國會提交《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修正案。

目前規定手續費上限為1萬日圓,出入國在留管理廳2025年4月時因物價上漲等原因提高在留手續的手續費,在留資格變更和更新的費用從4,000日圓調至6,000日圓,永居許可從8,000日圓調至1萬日圓。

 

資料來源:HKET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4042228/%E6%97%A5%E6%9C%AC%EF%BD%9C%E5%A4%96%E5%9C%8B%E4%BA%BA%E5%8F%A3%E6%8C%81%E7%BA%8C%E5%A2%9E%E9%95%B7%20%E6%93%AC%E5%A4%A7%E5%B9%85%E4%B8%8A%E8%AA%BF%E5%B1%85%E7%95%99%E6%89%8B%E7%BA%8C%E8%B2%BB?mtc=20042

 

4.【英國】3小時4度致電英國內政部 記者如何在迷霧裏覓答案

2025-11-22

 

「究竟這些新要求是否適用於港人?」記者懷揣在英港人相同疑問,共4次致電內政部。新聞官初時一知半解,只口頭重複文件內容,指英國非常支持港人社群。記者及後照本宣科讀出「強制要求」該章節,主動問及文件亦指港人永居途徑「毋須諮詢(not subject to consultation)」,要求內政部釐清BN(O) 簽證持有人需否遵從新的「強制要求」。新聞官終應允將問題轉交官員(official),承諾稍後提供書面答覆。

 

一小時後,記者收到回覆。

答案漸見端倪。

文件為甚麼惹爭議?

 

英國政府周四(20日)就半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改革措施,展開為期12周的諮詢,當中包括對自2021年起抵達英國、近200萬名合法移民,將永居門檻由5年提升至10年。對移英港人而言,關注焦點自然落在 BN(O) 簽證會否受到影響。

 

內政部於下午一時左右發布60頁的諮詢文件,各方爭分奪秒下載細讀,記者自然也不例外。文章開首,內相馬曼婷(Shabana Mahmood)便在前言指,相較起預設的10年永居門檻,BN(O)簽證持有人因與英國有「特殊深厚連繫」,港人將可更快申請永居,強調「這是毋須諮詢(not subject to consultation)」。文件其後多次提到香港,指英國政府對在英港人社群的支持堅定不移,又提到「BN(O)簽證持有人將可如常在居留5年後申請永居(those on the BN(O) visa route will continue to be able to settle in the UK after living here for five years)」。

乍看之下,港人先前申請 BN(O) 5+ 1的定居途徑將維持不變,網上可見不少人爭相報喜。一向支持港人的工黨國會議員 James Naish 亦指,與移民大臣通話後,獲確認持 BN(O) 簽證的港人將可繼續於居住滿5年後申請永居,說法與英國駐港總領事館一致。

但雖然年期保持不變且「毋須諮詢」,內政部在文件第21頁、名為「強制要求(mandatory requirements)」的章節裏,列出內政部建議申請永居的條件,強調「所有申請人(all applicants)」都必須滿足。當中包括申請人必須達到 B2 程度英文水平,即相等於英國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A-level)的程度,並於過去3至5年內按年入息高於 12,570 鎊(約128,300 港元)的個人免稅額水平,以及提供繳交國民保險或交稅的紀錄。部分港人遂感到憂慮,不少留言均要求國會議員協助澄清,網上亦有不同版本的詮釋流傳。

多次打電話獲官腔回覆 內政部終承諾將問題轉交官員

記者開始打電話追尋答案,先打了兩次。內政部在首次回覆中,引用文件第24頁,指持 BN(O) 簽證的港人,「在符合強制要求的前提下,將與現時一樣繼續於5年後獲得定居資格」。

記者之後再致電內政部,對方其後再向《追光者》發電郵和新聞稿(詳見另稿),確認BN(O)簽證持有人將要通過更高的語言門檻,但稱預期絕大部分人經已具備該水平。該電郵亦原文引述內政部首次回覆,但今次則以粗體標示「強制要求」一詞。內政部在第二次回覆中,沒有回答按年入息的要求。記者第4度拿起電話,致電內政部追問,惟內政部當天截稿前未有回應。

這引發在英港人社群憂慮。有人形容英國「背信棄義」,批評新要求與申請時不同,而現在港人差不多申請永居時方作改動;亦有人質疑英國「無視合約精神」,認為若政府落實建議,港人應提出司法覆核。根據現行準則,當居住足夠年期符合申請永居資格時,港人只須證明英文已達 B1 程度,即水平與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看齊,亦沒有任何入息要求。

提出的政策是否公允自有公論,但至少經過一番努力,港人現在可理解到內政部的立場,並如實反映意見。諮詢期明年2月中結束,內政部預計新措施將於4月開始實施。

資料來源:追光者

https://pulsehknews.com/1121reporternotepad/

 

5.【英國】內政部回覆確認:新入息要求和B2水平適用於BN(O)港人 港人組織:極憂

2025-11-22

英國內政部周五(21 日)向《追光者》確認,BN(O) 簽證持有人申請永居時,將需符合諮詢文件所列的入息要求,即年收入高於 12,570 鎊(約 128,300 港元)個人免稅額水平。內政部早前已另外確認,根據文件要求,港人申請永居時需達到 B2 英語水平,相當於英國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A-level)的程度。這意味在英港人將面臨新的永居門檻,有港人組織對此深表憂慮。

內政部周四(20 日)公佈的諮詢文件顯示,所有申請永居者皆將需符合五項「強制要求(mandatory requirements)」,包括英文水平達到 B2 程度、年收入高於 12,570 鎊、沒有犯罪紀錄、沒有欠稅或拖欠政府債項,以及英國入籍考試「Life in the UK」取得合格成績。根據現行準則,當港人居住足夠年期符合申請永居資格時,只須證明英文已達 B1 程度,即水平與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看齊,同時亦沒有任何入息要求。

就着入息要求,記者周五再向內政部發電郵查詢:「鑑於港人社群的疑惑,請問內政部能否確認,諮詢文件第 21 頁所列,申請永居者需於過去 3 至 5 年按年入息逾 12,570 鎊的『貢獻』要求,是否同樣適用於 BN(O) 簽證持有者?(Given the uncertainty in the Hong Kong community, could you confirm whether the earnings contribution requirement of £12,570 for 3–5 years (page 21) applies to BNOs?)」

內政部回覆查詢,確認港人需符合該要求:「BN(O) 簽證持有者將需要符合,我們文件方案中列出的按年入息要求,但最終安排仍需視諮詢結果而定。(Those on the BNO route will be required to meet the annual earnings contributions laid out in our model, but this will be subject to consultation.)」

學生、退休人士等難達入息要求 港人組織稱極憂慮

在英港人組織「港援」(Hong Kong Aid)表示,歡迎英國政府維持港人居滿 5 年即可申請永居,但對新增永居門檻表示極度憂慮。就入息要求,該組織指出,許多 BN(O) 簽證持有人為學生、退休人士、全職家長或照顧者,往往難以達到傳統薪金門檻,且一直以「完全合法、非金錢方式」貢獻英國社會,對新規定可能將他們排除在外深表擔憂。至於英文要求由 B1 提升至 B2,組織稱數以萬計港人將於 2026 年具備申請永居資格,新規定可能導致過去 5 年在英生活、工作及生育子女的人,由於缺乏足夠通知及準備時間而失去永居機會,形容此舉「極爲不公」。

港援亦關注難民需等待 20 年方可申請永居,並提到諮詢文件亦建議,「無入境許可」或「以訪客身份入境」人士提出申請前需額外居留 20 年,認爲會「直接打擊」未能持 BN(O) 簽證的香港政治流亡者。

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則指,衷心感謝國會議員盟友和 BN(O) 港人社群,與之合力促成英國政府維持 5 年定居途徑。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指,對於 BN(O) 簽證其他定居資格要求,以及到英國尋求庇護的港人和港人難民,目前「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促請英國政府進一步釐清相關疑問」。

資料來源:追光者

https://pulsehknews.com/20251121bnoannualincome/

 

6.【英國】英國將為高收入者創建新的快速定居途徑

*   英國政府公布了一項針對高收入者的新快速定居途徑,收入超過125,000英鎊的簽證持有者可在三年後申請無限期居留。

*   此更快速的定居途徑也將對持有「全球人才」和「創新者創始人」簽證的企業家開放,而收入在50,000至125,000英鎊之間的人士則需等待五年。

*   無限期居留的申請人必須具備無犯罪記錄、已繳納工資稅、無欠政府債務,並證明英語能力,此外,針對某些違規行為(例如申領福利金)將增加罰則。

英國政府公布了一項針對高收入者的新快速定居途徑,首相凱爾·斯塔默試圖在全面收緊移民政策的同時,避免嚇跑倫敦金融城及其他地區的技術工人。

根據內政大臣沙巴娜·馬哈茂德週四公布的變更,收入超過125,000英鎊(163,000美元)的簽證持有者將可在三年後申請無限期居留。這與現行標準的五年以及政府提議作為簽證持有者基準的新的十年門檻形成了對比。

此更快速的定居途徑——並最終通往英國公民身份——也將對持有「全球人才」和「創新者創始人」簽證的企業家開放。那些收入在50,000至125,000英鎊之間的人士將需等待五年,與現行規定一致。這兩個群體都將面臨更嚴格的英語能力和犯罪記錄要求。

「在這個國家永久定居不是一項權利,而是一種特權,」馬哈茂德在下議院表示。「並且必須通過努力才能獲得。」

馬哈茂德近日宣布了一系列對英國移民制度的改革,這是工黨為緩解公眾對移民激增的擔憂以及遏制奈傑爾·法拉奇領導的民粹主義政黨「改革英國」崛起所做的努力之一。這些提案,包括嚴厲打擊乘小船橫渡英吉利海峽者的庇護申請,標誌著與工黨傳統上對移民和逃離動亂者支持立場的決裂。

除了阻止小船偷渡,斯塔默還試圖扭轉由前保守黨首相�里斯·詹森所引發的合法移民激增現象,詹森當時試圖通過引進外國工人來抵消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的經濟影響。英國面臨著到2030年多達220萬人可能有資格申請無限期居留的前景,而對他們可申領的福利卻幾乎沒有限制。

五月,斯塔默承諾要終結他所謂的英國「開放邊界實驗」,當時其政府宣布計劃將申請無限期居留所需的時間從五年延長一倍至十年。這在那些因嚮往英國世界一流大學體系而移居英國的白領工作者中引發了一波焦慮浪潮。

**憂慮緩解**

週四宣布的快速通道計劃似乎大大緩解了高收入人群的這些憂慮。彭博社今年早些曾報導,政府也在考慮為在英國進行巨額投資的外國人推出投資者簽證。

移民服務公司Fragomen的合夥人路易絲·海科克表示,此舉將有助於企業減少在高薪人才上的移民相關支出。

一位於2022年移居英國的金融城銀行家,因擔心政策變化會延長其獲得無限期居留的時間表,已開始計劃移居美國,他表示週四的變更意味著他現在將留在英國。

然而,馬哈茂德週四宣布的提案也將導致有輸家有贏家。持「醫療和照護」簽證入境的低技能照護工作者——該計劃於2022年疫情後擴大——將必須等待至少15年才能申請無限期居留。

工黨政府認為,保守黨根本不應該允許如此多人通過這些計劃入境。但對旨在填補該國人手不足的社會照護部門職位的簽證限制,可能會對經濟產生連鎖反應。

政府還提高了有資格申請無限期居留者的門檻。申請人必須具備:

*   無犯罪記錄。

*   過去三年持續繳納工資稅。

*   無欠政府債務(例如對內政部或國民保健署的債務)。

*   經過證明的英語能力。

內政部還計劃引入罰則,這些罰則將累加至個人必須等待的基準時間之上。

例如,若某人申領福利金少於12個月,將被處以五年的罰則。申領時間超過此期限者將被處以十年的罰則。馬哈茂德還提議,只有英國公民才應被允許獲得大部分福利和社會住房。

任何通過非法途徑(例如乘小船)抵達的人,將在十年基準之上再被處以二十年的罰則。在本週早些時候馬哈茂德宣布對庇護制度進行單獨改革後,預計只有少數人會屬於此類別。

這將包括那些庇護申請失敗,但因其他原因(例如根據《歐洲人權公約》第八條確保家庭生活權利的申請成功)被允許留下的人士。

某些移民群體,以及高收入者,其基準時間將會縮短。任何英語水平達到A-level以上標準者,其十年基準將縮減至九年;而在公共服務部門擔任一定級別以上職位(如醫生、護士和一些教育部門員工)的人士,將維持五年的計劃。

新制度不適用於通過英國國民(海外)途徑為逃離香港迫害而來英的人士,也不適用於英國公民的家屬。內政部表示,有資格申請「疾風世代計畫」或「歐盟定居計畫」的人士將被另行考慮。

牛津大學移民觀察站主任瑪德琳·桑普申表示,對於許多移民而言,這些變更將使「獲得永久身份的門檻比同類高收入國家嚴格得多」。

她說,受影響最大的單一群體將是照護工作者。無法申請無限期居留將「阻止他們離開現任雇主並轉入其他行業。」此前,彭博社等媒體曾報導稱,照護行業存在雇主對雇員的廣泛虐待和欺詐行為。

「重大問題仍然不明朗,」桑普申說。「這些問題包括新一代臨時移民的子女將面臨何種處境。」

資料來源: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1-20/uk-will-allow-high-earners-faster-settlement-under-new-rules?embedded-checkout=true

 

  1. 英國】倫敦擬推旅客稅 每年料帶來最高約2.4 億鎊收入

2025-11-24

據 BBC 今日(11 月 23 日)報導,英國政府正研究賦予倫敦市長 Sadiq Khan 權力,讓其可向在倫敦過夜留宿的旅客徵收旅客稅(tourist levy)。根據財相 Rachel Reeves 擬議中的《英格蘭權力下放及社區賦權法案》(English Devolution and Community Empowerment Bill),地方領袖未來或可自行決定是否徵收相關稅項。

智庫 Centre for Cities 指出,全球主要城市常見三種旅客稅模式:向每名旅客收取固定金額、按房價百分比徵收,或按住宿類型及星級不同而分級徵費。由於英國並無全國統一酒店星級制度,倫敦較有機會沿用頭兩種做法。大倫敦政府估算,若向每位旅客每晚收取 1 鎊,一年可帶來約 9,100 萬鎊收入;若採用房價約 5% 的徵收比例,收入可達 2.4 億鎊。研究又指出,熱門城市的旅客一般對徵費較不敏感,因此倫敦若設定與其他大城市相若的稅率,預料不會顯著減少訪客量。

部分倫敦地方政府多年來已主張引入旅客稅,例如名勝集中的 Westminster 區指,區內每日有逾百萬外來人士,令本地居民需長期分擔公共設施成本,認為旅客稅有助「重新分配負擔」(“helps redress that balance”)。不過,酒店及服務業界則表達強烈憂慮,指此舉或令外地旅客、商務旅客及英國本地家庭的短途住宿意欲下降。英國酒店業界代表更稱此倡議「令人震驚」(“shocking”),又指英格蘭目前增值稅已達 20%,徵收旅客稅即是在已有的稅項上再加重遊客負擔。

倫敦市長辦公室對相關報道反應正面,強調若能引入與其他國際城市相若的旅客稅,將有助帶動倫敦經濟,並鞏固該城市在全球旅遊及商務市場的地位。不過市長團隊亦指,目前一切仍屬「猜測」(“speculation”),會待政府正式公布後再作部署

資料來源: Great Button HK

https://www.instagram.com/p/DRaN_HSCrDg/?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NTc4MTIwNjQ2YQ==

 

8.【加拿大】本拿比市正式向華人社群道歉 承認160項歷史歧視法例!

2025-11-17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本拿比市(City of Burnaby)日前正式就歷史上對華裔居民的制度性歧視發表道歉,承認過往市政法例及政策曾禁止華人在市政府工作、擁有土地及經營生意,導致長期排斥與不公。

在週六舉行的特別市議會會議上,市長Mike Hurley表示,本拿比市政府及歷屆民選官員在1892至1947年間所施行的歧視行為,市府願意承擔責任。

「這些行動的目的就是排斥,」Hurley說。「我們承諾採取行動,修復歷史歧視所留下的創傷,為社區所有人建設更光明的未來。」市府指出,這次道歉是經過數月研究及社區諮詢後作出,期間揭示多項由早期市議會通過的歧視性附例。當中包括1892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禁止華人及日裔居民在市政府或其承包商工作;其他法例則限制華人擁有土地,並設置障礙令其難以經營生意或維持生計。City of Burnaby亦曾支持剝奪華人參選及投票權的法案,涵蓋市級、省級及聯邦層面。

本拿比市的歧視政策與當時聯邦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華人移民來加尋求更好生活,卻遭殖民政府針對,包括1885年實施的「人頭稅」,由最初的50加元升至1903年的500加元;及1923年推出的《華人排斥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幾乎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期間僅有不足50名華人獲准入境。

本地歷史學者兼教育工作者Debbie Jiang表示,這些政策對數以千計家庭造成深遠影響。「跨代創傷與家庭失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她說。「那些失去的歲月永遠無法重來。」

她認為道歉雖具意義,但社區仍在承受歧視法例所造成的後果。「道歉有幫助,但受分離之苦的家庭仍需漫長復原之路。」儘管歷史障礙重重,Hurley讚揚華裔社群在本拿比深耕細作,為城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們堅韌不拔,成功創業、開墾土地、建設鐵路,並建立農場供應本地及周邊地區。」

本拿比市承諾將推動認識華裔歷史、為市府員工提供文化敏感度培訓,並推出以中文提供的社區安全服務。

本拿比市是繼新西敏 (New Westminster)於2010年及溫哥華市 (City of Vancouver)於2018年後,第三個就歷史歧視華人社群正式道歉的卑詩省城市。省政府亦於2014年就160針對華人的歧視法例及政策發表道歉。Hurley表示,這次道歉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承認,更是確保「這段黑暗歷史不會重演」的承諾。

「我們承諾行動,」他說。

資料來源:加拿大日報

https://www.canadanews.hk/article/8484

 

9.【加拿大】加拿大移民系統正「漏水」中 這群人登陸5年後最容易離開

2025-11-18

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是否失敗了呢?加拿大公民研究所 (ICC) 委託撰寫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移民最有可能在登陸加拿大5年內離開。

CTV報道,ICC 於周二發布的這份題為《2025 年的漏水桶》(The Leaky Bucket 2025)的報告指出,五分之一的移民會在獲得永久居民身份後的 25 年內離開加拿大。這種被稱為「後續移民」(onward migration)的趨勢在5年時達到頂峰。

更令人擔憂的是,數據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人離開加拿大的可能性是擁有學士學位的人的2倍以上。如果移民面臨的就業前景無法帶來收入成長,這一比例還會上升到3倍。

加拿大公民研究所執行長伯恩哈德(Daniel Bernhard)表示,人們對移民日益增長的懷疑態度正在導致人才流失,他認為這將削弱加拿大應對當前經濟挑戰的能力。

加拿大總理卡尼設定了一個目標,在未來10年內將加拿大對非美國的出口增加一倍。伯恩哈德表示,隨著加拿大致力於貿易多元化,失去移民及其在美國以外國家的工作經驗將對其造成損害。

「這些人曾在其他國家建造過鐵路、基礎設施和住房項目,而且他們做得比我們更好、更快、更便宜。他們能夠幫助我們迎頭趕上。當我們失去這些人時,我們就失去了幫助加拿大成功的關鍵專業知識。」

在2025年提交給國會的年度移民報告中,聯邦政府決定將未來3年(至2028年)的永久居民配額穩定在38萬人。該機構預測,如果目前的移民流動趨勢持續下去,到2031年將有20,241名移民離開加拿大。

「那些最有能力幫助我們實現既定目標的人,恰恰是離開速度最快的人。」

研究指出,成長最快但人員流失最嚴重的職業領域包括商業和金融管理、資訊和通訊技術、工程和建築管理以及製造和加工工程。

ICC的統計數據顯示,經驗豐富的經理和高階主管的離職率是所有移民平均離職率的193%,而移民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離職率則高出36%。

該中心在分析資料時使用了加拿大統計局的縱向資料庫,該資料庫將移民資料與個人稅務資料關聯起來。樣本包括1982年至2020年間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士,以及年滿18歲或以上獲得永久居留權且自抵達加拿大以來至少報稅一次的人士。

伯恩哈德指出,數據顯示,超過60%的新移民屬於經濟類移民,他們因對加拿大經濟的貢獻能力而被授予永久居留權。

統計數據也顯示,40年來,移民持續成長的趨勢並未減弱。伯恩哈德表示,這顯示政府需要製定留住人才的策略。他還補充說,移民服務主要針對不會說英語的人,但高技能移民根本不會使用這些服務。

伯恩哈德也希望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IRCC)能夠轉變其工作重心,不再扮演加拿大「保全」的角色,而是成為國家的人力資源部門。他問:「IRCC究竟是負責招募人才、確保人們來到這裡並取得成功的機構,還是負責阻止壞人入境的保安?」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34912/2025-11-18/news-%E5%8A%A0%E6%8B%BF%E5%A4%A7%E7%A7%BB%E6%B0%91%E7%B3%BB%E7%B5%B1%E6%AD%A3%E3%80%8C%E6%BC%8F%E6%B0%B4%E3%80%8D%E4%B8%AD+++%E9%80%99%E7%BE%A4%E4%BA%BA%E7%99%BB%E9%99%B85%E5%B9%B4%E5%BE%8C%E6%9C%80%E5%AE%B9%E6%98%93%E9%9B%A2%E9%96%8B…/?variant=zh-hk

 

10.【加拿大】美國副總統萬斯抨擊加拿大「移民政策瘋狂」

2025-11-21

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周五(21日)發表一系列帖文,批評加拿大的政治領袖、公共廣播機構以及移民制度,指加拿大人的生活水平因為居住在這裏的「外籍人士」而「停滯不前」。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美國副總統萬斯周五在其社交媒體X賬戶上發文稱,加拿大民選領導人過度推崇多元化,導致「移民政策陷入瘋狂」。

萬斯是在分享一張圖表時發表上述言論的,該圖表顯示,加拿大自2017年以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一直落後於美國和英國。

萬斯表示:「雖然我相信其成因很複雜,但沒有哪個國家比加拿大更熱衷於『多元化是我們的優勢,我們不需要大熔爐,我們有沙律碗』這種瘋狂的移民政策。」

該圖表來自哈利法斯的資產管理公司Cap Asset Management,圖中展示了加拿大、英國和美國自2016年初至今的生活水平增長情況。

「加拿大是七國集團(G7)中外來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但其生活水平卻停滯不前。」

儘管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人均GDP並不全面,但仍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生活水準的主要指標。

加拿大移民人數居G7榜首

加拿大統計局表示,202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加拿大有830萬移民,佔全國人口的23%。這一比例在G7中位居榜首。

本國於前總理杜魯多領導的政府在疫情後勞動力短缺期間,移民數量出現迅速增長,總理卡尼上任之前,自由黨就已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降低臨時居民在加拿大人口中所佔比例。

去年,加拿大新移民的失業率為11.1%,約為土生加拿大人失業率的兩倍。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與加拿大出生的同齡人相比,新移民更有可能從事「與其教育或培訓無關」的工作。

而美國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一直在努力降低其境內的移民比例(目前為15%),其手段包括驅逐出境和鼓勵「再移民」(即自願返回原籍國)。

因此,預計到2025年上半年,美國的移民人口將減少約200萬人。

萬斯亦表示,加拿大不應將自身的經濟問題歸咎於美國。

「恕我直言,我的加拿大朋友們,你們的政治關注點總是過度聚焦於美國。你們停滯不前的生活水平與特朗普或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告訴你們要怪的任何其他『替罪羊』都毫無關係。」他說。

「問題出在你們自己選出的領導層身上。」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338196/2025-11-21/news-%E7%BE%8E%E5%9C%8B%E5%89%AF%E7%B8%BD%E7%B5%B1%E8%90%AC%E6%96%AF%E6%8A%A8%E6%93%8A%E5%8A%A0%E6%8B%BF%E5%A4%A7%E3%80%8C%E7%A7%BB%E6%B0%91%E6%94%BF%E7%AD%96%E7%98%8B%E7%8B%82%E3%80%8D-st-topic/?variant=zh-hk

 

11.【加拿大加拿大Bill C-3修法進入最後階段 海外出生子女有望自動入籍

2025-11-18

加拿大聯邦政府將再次錯過完成《公民法》修訂的最後期限。

安大略省高等法院已將通過C-3號法案的期限延長兩個月。C-3號法案旨在取消加拿大公民身份的「第一代限制」,該限制於2023年被高等法院裁定為違憲。

最新的期限從原定的2025年11月20日延長至2026年1月20日。

C-3號法案的通過將擴大在海外出生的加拿大人將其公民身份傳給在海外出生子女的能力。

**C-3號法案或於延長期前生效**

基於C-3號法案目前獲得御准並成為加拿大法律的進展,該法案有可能在2026年1月的最後期限之前正式生效。

在批准延長期限的裁決中,Akbarali法官指出,政府「在制定替代立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甚至表示「有合理預期替代立法可能在2025年底前生效」。

《修訂公民法》的C-3號法案已在加拿大下議院通過三讀,並在參議院通過了另外二讀。總共需要六次讀取(下議院和參議院之間)和一個委員會階段才能獲得御准。

在撰寫本文時,該法案目前正由社會事務、科學與技術常設委員會審議,該委員會若認為合適,將有機會修訂該法案。

假設參議院未作任何修訂,且該法案在議會兩院未經進一步修改即獲通過,它將獲得御准並正式成為加拿大法律。

**臨時措施**

隨著期限延長,聯邦政府的臨時措施將繼續適用,允許受「第一代限制」影響的人士有可能在C-3號法案正式生效前獲得公民身份。

這些臨時措施於2025年3月宣布,旨在通過申請酌情授予公民身份,幫助受「第一代限制」影響的人士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

這包括以下群體的人士:

情況1:在2023年12月19日之前出生或被收養,且受第一代限制約束的人。

情況2: 在2023年12月19日或之後出生或被收養,且其加拿大父母符合擬議的「與加拿大有實質聯繫」測試的人。

情況3: 在1949年4月1日之前出生並受第一代限制影響的某些人士。

情況4: 因未能滿足舊版《公民法》第8條的保留要求而失去公民身份的人。

如果某人受到「第一代限制」的影響,可以通過申請加拿大公民證(或公民身份證明)來申請加拿大公民身份。

申請後,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將審核其申請,並決定他們是否符合臨時措施下的加拿大公民資格。個人也可以申請緊急處理其公民身份授予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臨時措施僅在新法案獲得御准之前有效。

要了解更多關於通過臨時措施申請酌情授予公民身份的信息,請閱讀我們關於該主題的專文。

**聯邦政府會趕上新的截止日期嗎?**

最新宣布的修訂期限延長,標誌著聯邦政府第四次錯過修訂《公民法》的期限。

 

雖然無法肯定政府是否會趕上這個最新期限,但有一些重要的考量因素,使這次延期與過往相比有積極的區別。

除了C-3號法案在議會已取得的立法進展外,最近的這次延期請求是聯邦政府首次修正其請求的延期日期。

最初,政府請求延期至2026年4月22日。然而,在與安大略省高等法院進一步商議後,將請求的截止日期提前至2026年1月20日。

**通過C-3號法案的影響**

該法案的通過將允許加拿大公民的血統公民身份可以傳遞多代(前提是在相關情況下滿足「實質聯繫」測試)。

在11月17日的社會事務、科學與技術常設委員會會議上,移民部長Diab指出,根據政府目前掌握的證據,預計根據C-3號法案申請公民身份的人數將是「隨著時間推移達到數萬,而非數十萬」。

部長進一步指出,受該法案影響的大多數人將是兒童。

**什麼是C-3號法案?**

C-3號法案於2025年6月5日提出,旨在解決《公民法》中「第一代限制」所引發的問題。

根據2009年引入的「第一代限制」,在海外出生、其父母亦在海外出生(通過血統獲得公民身份)的加拿大公民子女,不能自動通過血統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

2023年12月19日,安大略省高等法院裁定「第一代限制」違憲,因為它創造了二等公民,並侵犯了《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下的流動權。法院最初給予聯邦政府六個月的期限來修訂法律。

聯邦政府隨後提出了C-71號法案(《2024年修訂公民法法案》)。C-71號法案被多次延期,但最終在2025年3月國會休會時未能完成立法。

隨後提出的C-3號法案作為其接替者。

資料來源:CIC News

https://www.cicnews.com/2025/11/deadline-for-amendment-to-citizenship-act-extended-to-january-2026-1162257.html

 

12.【澳洲】2025年澳洲技術簽證改革措施生效

2025-11-23

《2025年移民修正案(技術技能簽證改革措施)條例》於2025年11月29日起生效,對澳大利亞的《1994年移民條例》進行了多項技術調整,以更好地整合和支援新的Subclass 482技能需求(SID)簽證,該簽證取代了臨時技能短缺(TSS)簽證。 這些變化旨在提升技術移民計劃的清晰度、一致性和完整性,確保與擔保義務和國際標準相一致。

主要更新包括:

擴展簽證取消權力:移民部長根據《1958年移民法》第116(1)(g)條的權力擴展到明確涵蓋SID簽證持有人。 如果擔保義務被違反、簽證持有人在允許期限內未找到新擔保人而停止就業,或雇主未遵守規定,則可取消簽證。

更新擔保人定義:主擔保人和次擔保人的定義被修訂,以包括勞工協定下的SID簽證持有人,確保家庭成員和家屬得到適當覆蓋。

澄清擔保義務終止條件:僱主對SID簽證持有人及其家屬的責任在特定條件下終止,例如簽證持有人離開澳大利亞、轉到新擔保人、獲得無需擔保的新簽證,或在符合報告要求的情況下停止就業。

海外拒簽的可審查決定:在澳大利亞境外提出的SID簽證申請拒簽現在被歸類為根據《移民法》第338(9)條的可審查移民決定。

合格就業要求:對於僱主提名計劃(Subclass 186)簽證的臨時居留過渡(TRT)流,合格工作經驗必須與批准的工作擔保人一起進行。

與SID框架的更廣泛對齊:修正案納入了SID特定元素,如職業相關性、收入門檻、篩選流程,以及三個流(核心技能、專長技能、基本技能),以簡化系統。

這些改革被描述為技術修復,以防止不一致並保護工人和僱主,沒有重大新政策變化,而是對現有技術簽證系統的完善

資料來源:https://emigratelawyers.com.au/blog/migration-amendment-skilled-visa-reform-technical-measures-regulations-2025/

 

13.【澳洲】最有錢卻租屋最難|珀斯成全國最難負擔租金首府城市

2025-11-24

珀斯已連續第二年超越雪梨,成為全國最難負擔租金的首府城市。

倡導組織全國庇護所(National Shelter)與智庫SGS Economics and Planning發布2025 年「租金承受能力指數」(Rental Affordability Index)。

珀斯已連續第二年超越雪梨,成為全國最難負擔租金的首府城市。中位數租金如今已佔租屋家庭收入的 32%,遠高於30%的可負擔水平。

在 2020 年,中位數租金佔租屋家庭收入的21%。

其他城市方面,雪梨和阿德雷德緊隨其後,兩地的住戶平均都將約 30% 的收入用於支付租金。

西澳偏遠地區的負擔能力也急劇下降——從 2020 年的「可負擔」跌至「中度不可負擔」,租客如今需付出 28%人工交租。

布里斯本與阿德雷德跌至創紀錄的最低負擔水平,而坎培拉(ACT)仍然是唯一被視為「可接受」的地區,主要因為當地居民的收入高於平均水平。

同時,在昆州偏遠地區,租金佔家庭收入超過 30%,成為全澳最難負擔的偏遠地區市場。

北領地則因租金數據不足而未被納入報告。

珀斯住房倡議組織 Shelter WA 行政總裁Kath Snell表示,最新數據反映趨勢惡化。

她向SBS新聞表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澳洲最富裕的州份卻是租房最難負擔的地方。」

「這場危機不再局限於低收入人群,正在向上蔓延,影響著打工家庭。」

Kath Snell表示,西澳每年需要額外 5000 套社會與可負擔住房,並同時需要租金上限、最低標準、短租限制以及終止無理由驅逐。
「西澳政府的工作確實有所進展,但我們需要有可應對危機規模的決心。」

西澳房屋與工程事務廳長凱里(John Carey)回覆SBS新聞時指出,州政府已在公共住房投入創紀錄的資金。

他指:「全國各地住房與租房市場持續面臨壓力,而西澳領先全國的經濟與快速人口增長則加劇壓力。」

「本屆政府正推動 58 億元的住房投資,自 2021 年以來已新增 3800 多套社會住房。這筆創紀錄的公共住房投資目的確保弱勢的西澳居民——包括家暴受害者、單親家長與身心障礙者——有地方可住。」

去年,西澳政府採取一些租屋改革,包括將租金上調限制為一年一次、容許租客飼養寵物與進行小型改裝,以及建立無需上法庭的糾紛處理流程。

倡議者雖對改革表示歡迎,但警告這些措施不足以真正改善情況,除非設立租金上限並取消無理由驅逐。

2016 年至 2025 年西澳租屋負擔能力的變化。 Source: SBS

居住在珀斯的單親媽媽Emily Clements從事行政的兼職工作,並獨自撫養兩名有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t)的孩子。

四年前,Emily Clements為一間三房屋每星期支付 380 元租金,如今,她為一間更遠離市區的房子支付 850 元。

她向SBS新聞表示:「我的 Centrelink 福利金每兩星期1600 元,但房租是 1700 元,所以基本上所有錢都用來付房租了」,「我存不了錢,我沒有任何儲蓄。」

她說,如果不是父親伸出援手,她早已無家可歸——而她的孩子也無法繼續接受所需的治療。

她說:「我不敢去想……因為那會讓我感到自己是一個巨大的失敗。」

「我們不得不縮減他們必要的治療……我們不去度假,也很少出門,不外食。」

但 「租金承受能力指數」 只計算租金——不包括食物、水電、交通、醫療、學費等必需開銷。對許多單親家庭而言,這些生活基本成本遠遠超出圖表上的數字。

她每天都得面對選擇——治療還是食物、汽油還是學校活動——這些都很難出現在全國統計裡,但卻是她的現實。

一代人被迫成為長期租客

過去十年來,越來越多澳洲人,特別是女性與單親家長被迫終身租屋。

1995 年至 2020 年間,租屋家庭比例由 26% 增至 31%,而公共住房的住戶比例則減半。

同一時期,租金升幅比房貸還快。
如今,租客至少將收入的 20% 扣除於住房開支;相比之下,有房貸的屋主僅需支付 15.5%。

住在雪梨東南區的Charlotte Karlsson-Jones,在 19 歲時從瑞典馬爾默來到澳洲。

二十年過去,她仍然在租房。她兼職工作,每兩星期收入 2000 元。而每兩星期的租金為1200元,佔收入的 60%。

她向SBS新聞表示:「對我來說,想拿到房貸幾乎是不可能的」,並補充銀行視她為高風險對象。

她的兩個孩子分別是 12 歲與 7 歲;她必須在房租之外支付食物、交通、活動、學校費用與治療。

她曾嘗試申請政府支援,包括Rent Choice Assist,但最初遭到拒絕。她之後提出上訴,最終獲批,但這段經驗留下長久的不安全感。

她說,這場危機的根源深遠。

她說:「我遇過一些人在社會住房住了十年以上」,「而即使他們首次申請時,等候名單已經超過十年。」

SBS News 已聯絡聯邦政府回應。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rental-crisis-single-mothers-affordability-perth-housing/lvixzod5q

 

14.【其他】告別BNO時代 阿聯酋成新黃金護照避風港 阿布扎比買樓可移民 稅務天堂及教育

過去數年,曾有大量香港家庭持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舉家移居英國,一度成為香港的社會趨勢,至今已有逾18萬港人獲批BNO簽證移英。香港家庭艱苦地漂洋過海,初心往往只是為了給子女更佳的英語教育,以及想為下一代提供穩定美好的成長環境。但事與願違,英國經濟不斷滑落、失業率高兼反移民情緒日漲,令人關注BNO移民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香港中產家庭現時其中一個最熱門話題,便是究竟哪個國家才是移民首選。而隨著中東阿聯酋漸躍身為新的黃金護照避風港,開始有愈來愈多港人考慮藉置業以移居阿布扎比這免稅天堂,究竟它為何獲得港人注目?其樓市、稅務及教育又有何優勢?

阿聯酋包括阿布扎比近年漸受國際投資者包括中產家庭歡迎,成為投資移民的熱門地,其中一個主因便是它政治及經濟俱穩定,石油收入豐厚,兼且歡迎環球人才,不會歧視中國人及港人。所以它已漸成為美國特朗普總統關稅戰中,環球鮮有未被紛亂波及的「綠洲」。   相比之下,香港家庭近年原本最熱門的移居地英國,卻正好處於相反的「亂世」,令不少已移居當地的港人感憂慮。

因為英國缺乏創新,百業蕭條,但非法移民卻不斷湧入,令英國政府財赤如黑洞,失業率攀升。英國政府在此情況下,選擇的卻是在原已沉重的徵稅水平上再加稅,令國民財富縮水,加上英國政壇右翼勢力崛起,保守黨及改革黨等政黨多次提出收緊移民政策,甚至有建議涵蓋BNO港人的「5+1」居留權計劃,考慮將入籍年期延長至7年甚至10年,並且可能廢除永久居留(ILR)身份,令港人獲取英國永居權的時間和條件充滿不確定性。

BNO移民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加上加拿大為港設立的「救生艇」移民計劃的審批同樣出現嚴重延誤,令不少已赴當地的港人陷困境。這讓許多尚未出發但心中早已動搖的香港中產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猶豫與矛盾之中。他們迫切需要尋找一個真正能提供「黃金護照」保障、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同時又能讓下一代無憂成長的理想避風港。

BNO移民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加上加拿大為港設立的「救生艇」移民計劃的審批同樣出現嚴重延誤,令不少已赴當地的港人陷困境。這讓許多尚未出發但心中早已動搖的香港中產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猶豫與矛盾之中。他們迫切需要尋找一個真正能提供「黃金護照」保障、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同時又能讓下一代無憂成長的理想避風港。

在這時候,中東石油巨擘阿聯酋的「阿布扎比(Abu Dhabi)」,正悄然成為新一代中產港人的「黃金護照」避風港。   阿布扎比獲有意移民的港人關注,是因為它的投資移民門檻,遠比許多歐美發達國家更為「親民」及合理。根據最新的阿聯酋黃金簽證(Golden Visa)政策,海外投資者只需在阿布扎比投資至少200萬阿聯酋迪拉姆(AED)的房地產(約424萬港元),即可舉家三代一同獲得長達5年或10年的居留權,並且可以續期。這一低門檻的投資移民方案,無疑為香港中產家庭開啟了一條簡單快捷的海外居留之路。

移民與財富增值雙重得益:跑贏大市的房地產市場 阿布扎比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移民門檻,更在於其強勁的房地產市場。在眾多全球富豪和專業人士湧入的帶動下,阿布扎比的樓市展現出驚人的抗跌力與增值潛力。 住宅升幅強勁、供不應求: 有報道指,2025年上半年,阿布扎比住宅成交額達到218.53億迪拉姆(約463億美元),同比大增30%。另有數據顯示,2025年第2季,阿布扎比住宅樓價按年狂漲17%。市場報告指由於需求增長速度高於供應的增速,供需失衡持續推動房價上行。

高租務回報率:港人在阿布扎比買樓除可獲移居當地資格,亦可作買樓收租之用,進可攻、退可守。因阿布扎比一般住宅的租金回報率已達6%至8%,部分熱門旅遊地區(如Yas Island)的短租回報率更高達8%至10%,遠高於世界主要城市,並推動樓價向上。故港人在當地買樓有機會可享移民資格和樓價升值的雙重得益。

英語教育與國際視野:為子女鋪路歐美 中產港人家庭移民的其中一個首要目標是子女教育,阿布扎比在這方面提供了卓越的優勢。因阿布扎比積極推動金融、旅遊及科技發展,為吸引全球人才,一直都著意推動英語的使用。故儘管阿聯酋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但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商業金融中心,英語在商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是主流語言。

事實上阿布扎比國際學校林立,擁有大量採用英國國家課程(GCSE/A-Level)、美國課程和國際文憑課程(IB)的頂尖國際學校,例如英國國際學校(BIS Abu Dhabi)。這些學校教學標準高,師資優良,且教學語言為英語,讓港人子女能夠無縫銜接,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學好英語。   升學優勢: 國際學校所頒發的GCSE和A-Level等資歷獲得全球大學的廣泛認可,為港人子女日後升讀歐美頂尖大學打下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阿聯酋與美國關係良好,這令到移居阿布扎比的香港家長,在子女升學問題上不再需要擔心地緣政治風險:例如英美若加強制裁中國甚至香港例如限制留學,也不會影響到已移居阿布扎比的港人。

稅務天堂與人才磁場:香港中產專業人士的掘金地 不少中產港人持BNO舉家移民當地後,才發現英國不單止除稅後實際工資低於香港,而且市場空缺多為藍領工作,令不少香港的金融、管理或科技人才移英後「無用武之地」甚至失業。即使僥倖找到工作,英國動輒超過入息3成甚至4成的總稅率,亦令人難捱。   反觀阿聯酋特別是阿布扎比近年經濟旺盛,在港人英語水平合理而又有專業資格,在阿布扎比找白領工作,相信絕對比在英國容易!因為阿布扎比正積極轉型,銳意發展成為中東的金融、科技和商業中心。故當地對擁有金融、會計、工程、資訊科技等專業資格的國際人才需求極為旺盛。有專業實力的港人,在當地找到報酬理想的工作機會並不困難,相較於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的歐美國家(如英國、加拿大),阿布扎比無疑是專業人士的高薪掘金地。   事實上即使在阿布扎比的工作薪金僅與香港相若,移民當地港人生活負擔也會較輕,因為當地近乎不用交稅!理由是對於外籍專業人士而言,阿聯酋實行近乎「0%」的個人所得稅(即薪俸稅),是真正的稅務天堂。此外,買樓投資幾乎不收房地產稅,故移居當地的港人買樓收租十分方便。   此外,阿聯酋作為石油富國,治安良好,政治穩定,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港人移居當地,可以遠離中美地緣政治的爭拗,專注於家庭和事業發展。

投資移民「黃金簽證」注意事項 隨著充滿變數和不安的BNO移民黃金時代已過,阿布扎比正以其稅務天堂、穩健樓市、優質教育和簡單快捷的黃金簽證,向香港中產家庭發出「移民邀請函」。但儘管移民阿布扎比看來頗吸引,但若想藉買樓投資獲取黃金簽證(Golden Visa)仍需謹慎。舉例說,香港投資者必須注意。例如必須確認所購房產(單一或多項物業)的總價達200萬迪拉姆(AED)或以上,且一般必須為「現房」(Ready Property)。

此外,港人若要越洋置業,房產交易流程及簽證申請手續不少,故建議務必光顧具備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專業地產中介。最好的選擇是那些在香港及阿聯酋均設有辦事處及員工的公司,確保能提供一站式服務,例如專人跟進買樓、法律程序、黃金簽證申請,以及日後物業收租管理等問題。   其中扎根香港的跨國公司「Asia Bankers Club」 在世界各地均擁有國際專業團隊,為不同國家的客戶提供支援,其專業團隊分布在香港、泰國、越南和阿聯酋杜拜,為跨越不同國家的客戶提供全面的支援和服務。。顧客可以隨時預約當地團隊到阿聯酋進行物業親身考察,或與提供廣東話、普通話及英文的香港團隊進行私人諮詢。

Easy Pro 更為海外物業買家提供一站式海外物業管理專家,照顧每位會員及客戶在海外的房地產投資項目。Easy Pro 擁有專屬的客戶經理全天候24小時主動跟進要求、回覆及進行私人諮詢,背後更有強大的租賃團隊即時提供售後跟進服務;Easy Pro 亦會協助客戶找到當地的優質租戶及提供物業與租金管理,而且由按揭申請、稅項服務、物業轉售、維修、傢俬採購和安裝、小額現金處理及鑰匙交接等繁瑣細節,幾乎一站式辦妥,為客戶節省大量時間,輕鬆無憂管理物業投資項目,賺取高效益回報。

資料來源:Business Focus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343707/%E9%98%BF%E8%81%AF%E9%85%8B%E6%8A%95%E8%B3%87%E6%94%BB%E7%95%A5-%E9%98%BF%E5%B8%83%E6%89%8E%E6%AF%94-%E6%8A%95%E8%B3%87%E7%A7%BB%E6%B0%91-%E6%A8%93%E5%83%B9%E5%8D%87%E4%B8%8D%E5%8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