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英國移民白皮書定居規則變更? BNO會否受影響? | 加拿大傳「救生艇」改經濟類別有望加快批核?| 美國取消出生公民權?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TwRCoe2BftM?si=oT1-MZihFyHRJeJe

1.【香港】新加坡於PISA數學等排名全部第一 蔡若蓮:不以「搶第一」為目標

2.【香港】容海恩倡打造「清真認證自由港」 吸引中東主權基金來港投資

3.【英國】2025年移民白皮書後英國簽證及定居規則的變更

4.【英國】上議院議員提修正案 要求將BNO簽證納入法定保障

5.【英國】前工黨領袖呼籲對超過1,000萬英鎊資產徵收財富稅

6.【英國】財政大臣議會落淚後 首相施紀賢表態力挺李韻晴「將長期留任」

7.【加拿大】加拿大突傳「救生艇」改經濟類別有望加快批核? 移民部:一切不變

8.【加拿大】越來越多人離開加拿大 究竟是哪些人嘆不如歸去?

9.【美國】特朗普0|取消出生公民權官司 特朗普勝一仗

10.【澳洲】政府收緊保護簽證審批|香港申請人何去何從?

11.【澳洲】填錯國籍被拒考PTE|港人應填中國抑或香港?官方有回應

 

「免費評估」BNO英文水平登記表

https://dev-aura.adaptivesuite.tech/index/forms/content.html?id=4290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新加坡於PISA數學等排名全部第一 蔡若蓮:不以「搶第一」為目標
2025-07-05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ISA) 2022,本港在數學、科學及母語閱讀能力,分別排名第4、第7及第11,均較鄰近經濟體包括新加坡、中華台北及澳門低,其中在創意思維評估方面,香港學生得分32,較國際平均水平33分低1分。

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新民黨葉劉淑儀指出,新加坡在多項學生國際研究及評估中排名第一,較香港優勝,又說自己作為僱主,發現新一代僱員的中英文寫作能力下降,中文多白字、英文亦有文法錯誤。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新加坡很重視PISA,每次都會派專家代表參與相關會議,而香港對於PISA成績較為「平常心」,同學是否重視評估,對結果亦有影響。她說不鼓勵針對PISA操題,亦不是要以「搶第一」為目標,希望評估反映同學日常水平。至於學生寫作水平,蔡若蓮說,會因應不同學習階段留意到的情況作出跟進,寫作能力亦與社會環境有關,隨著社交媒體普及,學生少寫段落,多數使用單字,用字很「跳躍」。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關注,本港教育是否出現「重數理、輕人文」。蔡若蓮表示,香港重視STEAM教育並沒有攤薄人文學科課時,STEAM教育當中亦有文化藝術元素,而學生解難及創意能力離不開閱讀。

資料來源:香港電台

https://www.instagram.com/p/DLrulY_PRyj/?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

 

2.【香港】容海恩倡打造「清真認證自由港」 吸引中東主權基金來港投資

行政長官李家超推動開拓中東及東盟市場,並推動香港建設「穆斯林友善城市」,香港出口及轉口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亦逐年增加。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今日發布《「一帶一路」清真市場戰略與國際認證樞紐建設》報告,建議香港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優勢,建立具有國際公信力的清真認證體系。報告提出11項具體建議,旨在將香港打造成為友國際認證的「清真認證自由港」,不僅能為中港企業解決認證難題,更能吸引中東主權基金投資,增強香港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的樞紐功能。

行政長官李家超推動開拓中東及東盟市場,並推動香港建設「穆斯林友善城市」,香港出口及轉口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亦逐年增加。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今日發布《「一帶一路」清真市場戰略與國際認證樞紐建設》報告,建議香港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優勢,建立具有國際公信力的清真認證體系。報告提出11項具體建議,旨在將香港打造成為友國際認證的「清真認證自由港」,不僅能為中港企業解決認證難題,更能吸引中東主權基金投資,增強香港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的樞紐功能。

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香港的伊斯蘭教教徒達30萬。政府統計處資料指,香港產品出口至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在2024年達到55億港元,每年平均增率19%;經香港轉口至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去年達到2,158億港元,每年平均增長4.8%。容海恩認為,香港具備發展清真產業的實力。

容海恩表示,中國無清真認證相關國家標準,因此內地大量企業出口的清真產品需按不同國家要求分別取得受認可的清真認證,導致認證費用高昂、種類繁多、申請程序複雜、成本增加等問題。而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自由的營商環境和廣泛的國際連繫,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清真市場中發揮連結的作用。

香港與穆斯林國家缺乏清真認證 增中小企負擔

報告中提及,香港清真產品認證制度未能與穆斯林國家達成全面互認,如內地一樣需要逐個申請認證,對中小企而言負擔沉重,並且主要集中於餐廳、食品。

容海恩強調,香港建立國際化的清真認證標準,將有效提升本地在清真產業的話語權,同時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物流樞紐的優勢,吸引中東主權基金及全球資本進駐,進一步帶動清真產業鏈發展,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清真認證規則的重要參與者甚至制定者,鞏固香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報告對推動清真產業提出十一點建議,包括爭取標準制定權、研究推展科技認證管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效應、強化清真物流體系、建立金融創新配套、建立清真仲裁中心、研究設立專責部門等。建議政府率先與伊斯蘭主要國家達成認證互認,致力於未來建成「清真認證自由港」。

資料來源: HK01

https://www.hk01.com/%E6%94%BF%E6%83%85/60254360/%E5%AE%B9%E6%B5%B7%E6%81%A9%E5%80%A1%E6%89%93%E9%80%A0-%E6%B8%85%E7%9C%9F%E8%AA%8D%E8%AD%89%E8%87%AA%E7%94%B1%E6%B8%AF-%E5%90%B8%E5%BC%95%E4%B8%AD%E6%9D%B1%E4%B8%BB%E6%AC%8A%E5%9F%BA%E9%87%91%E4%BE%86%E6%B8%AF%E6%8A%95%E8%B3%87

3.【英國】2025年移民白皮書後英國簽證及定居規則的變更

03/07/2025

2025年5月12日,政府發布了一份名為《恢復對移民系統的控制》的白皮書政策文件。該文件提出了一些變更,旨在使移居和定居英國變得更困難,以達到減少移民的目的。

白皮書本身並不會改變法律或移民規則。它提出了政府未來打算進行的變更。這意味著這些提案的細節(包括何時生效)尚未完全公佈。

2025年5月的移民白皮書提出了哪些變更?

該文件涵蓋了高層次原則和具體政策變更。在眾多提案中,有八項已詳細到可以量化:即公務員已提供了一些粗略的說明,顯示這些變更可能如何減少淨移民(PDF)。

這八項提案包括:

  • -縮短雇主可以為海外工人擔保申請技術工人簽證(Skilled Worker visa)的職位列表。被評估為中等技能(RQF 3-5級)的職位將不再符合擔保資格,除非移民諮詢委員會建議豁免,且該行業已展現出在國內招聘的努力。
  • -終止現有的社會照護工人豁免:雇主將不再被允許從海外招聘這類工人。
  • -探討對英國大學從國際學生學費中獲得的收入徵收附加費。
  • -通過引入更嚴格的合規規則,使大學更難保留其擔保學生簽證的資格。
  • -將國際學生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的畢業生簽證(Graduate visa)的標準長度從兩年縮短至18個月。
  • -更嚴格的英語語言要求:對已參加語言測試的人提高標準,並要求以工作簽證移居英國者的伴侶具備基本英語能力,才能符合「受養人」簽證(dependant visa)的資格。
  • -將永久居留(亦稱為「無限期居留」或定居)的標準資格期限從五年延長至十年,部分人可根據尚未決定的標準更快符合資格。
  • -使高技能移民更容易通過某些簽證(如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和高潛力人才路線(High Potential routes)來英國。

這些變更大多可通過修改移民規則實現,無需議會立法,但對學生學費徵收附加費的提案除外。

白皮書內容廣泛,除上述例子外還涵蓋許多其他議題,包括成立新的勞動市場證據小組(Labour Market Evidence Group)、改革家庭及受養人簽證、《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以及驅逐外國籍罪犯等。

這些變更何時生效?

白皮書提案並無整體實施時間表,但內政部已開始落實部分內容:

– 技術工人簽證符合資格的職位列表將於2025年7月22日初步縮減。修訂後的列表將實施至2026年底;移民諮詢委員會正在審查此後應保留哪些中等技能職位。

– 從2025年7月22日起,雇主將不能再從海外引進照護工人。此前已獲社會照護簽證擔保的人不受影響。

– 此外,內政部宣布英語語言標準的變更將「於今年底前」實施,同時提高移民技能附加費(immigration skills charge)並推出新的家庭簽證框架。

媒體和選民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延長無限期居留資格期限的提案上。白皮書稱將「今年稍後」就此進行諮詢,意味著不會立即實施變更。

移民是否需等待十年才能獲得無限期居留?

根據政府提案,永久居留的標準資格期限將延長。默認情況下,定居資格將從目前的五年延至十年,但部分人可提前符合資格。根據這項「貢獻定居」(earned settlement)提案,對「為英國經濟和社會作出計分制貢獻」的人(第266段),將提供短於十年的途徑。

白皮書未說明如何累積這些分數或十年資格期限可縮短多少。這些細節可能會在承諾的諮詢中涵蓋。

哪些簽證類別會受資格期限延長影響?

英國公民的伴侶及家暴受害者(見第265段)將明確豁免,繼續在五年後符合定居資格。此外,根據《英國-歐盟退出協議》第15條,透過歐盟定居計劃(EU Settlement Scheme)享有脫歐後居留權的人士仍可在五年後獲得永久居留權。

政府未確認其他現有五年定居途徑的移民類別是否豁免。當被問及持香港英國國民(海外)簽證(BNO visa)者會否受影響時,移民及公民事務部長回應:「我們將於今年稍後就貢獻定居計劃進行諮詢,之後會公布計劃詳情,包括適用哪些移民路線」(2025年5月20日答覆議會質詢PQ 51500)。

已在英國的人是否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獲得無限期居留?

政府未確認已處於受影響移民路線的人士是否需延長等待時間,或變更僅適用於實施日期後抵達的人。

2025年5月12日,內政大臣Yvette Cooper在關於白皮書的聲明中被問及此問題時回應:

「我們將於今年稍後公布貢獻定居及公民身份改革的進一步細節,並進行諮詢。屆時將有充分機會讓公眾評論和考慮細節,但重要的是我們將貢獻精神和計分制延伸至這些改革」(2025年5月12日下議院辯論記錄c53)。

「我們希望盡快廣泛實施定居規則的修訂,但將就細節進行諮詢,這做法是適當的」(2025年5月12日下議院辯論記錄c68)。

白皮書的技術附件顯示,內政部確實預期變更將影響已在英國的人士:「部分目前在英人士可能因獲得定居身份時間延長而選擇離開」(PDF第11段)。BBC和《金融時報》亦引述未具名政府消息稱這是政府的意圖,可能對已接近符合定居資格的人士提供緩衝措施

議員們持續就此提出質詢,但迄今回覆均重申將在諮詢過程中處理,例如2025年6月2日下議院辯論記錄cc15-16及2025年6月17日答覆的議會質詢PQ 58441

議員會就白皮書變更進行投票嗎?

多數情況下不太可能。簽證及定居規則的修訂通過《移民規則變更聲明》實施,該聲明自動生效,無需投票。

若要否決變更,議員須在40天內通過表達反對新規則的動議。通常沒有投票機會,即使議員提出反對動議,政府也無義務安排投票。2024年保守黨政府對簽證規則的重大修改就未經投票,僅進行了幾場不具約束力的辯論。

白皮書中部分提案(如對國際學生學費徵收附加費及歸化法律的變更)確實需要議會立法,因此需議員表決通過。

資料來源:UK Parliament

https://commonslibrary.parliament.uk/research-briefings/cbp-10267/

 

4.【英國】上議院議員提修正案 要求將BNO簽證納入法定保障英國】上議院修正2025-07-03

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Alton)周三( 2 日)提出修正案新增有關英國國民(海外)(BNO)簽證計劃條文,要求將計劃納入法定保障。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5 月中旬曾發表《移民白皮書》(Immigration White Paper),公布多項建議政策收緊移民門檻,包括上調申請定居資格的居住期限,由現時的 5 年延長至 10 年,引起移英港人關注政策是否適用於 BNO 簽證持有人。

奧爾頓勳爵向《棱角》表示,若收緊 BNO 簽證,是對港人的嚴重背叛,「若修正案獲通過,任何收緊及改變 BNO 簽證計劃的政策,都必需經上、下議院院的投票表決。」

奧爾頓勳爵亦是「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的成員之一。

IPAC 高級分析員鄺頌晴表示,今次的修正案「為港人帶來一點安慰,表示我們的憂慮並非無人理會。」她呼籲港人積極支持國會議員,爭取修訂案在上、下議院通過。

「這項修正案正正回應了我們社群當下最深的憂慮:我們是否真正被接納留下,抑或只是長期活在不安中的二等公民?」

她批評,施紀賢發表的《移民白皮書》或將 BNO 簽證變成一套更加嚴苛的簽證安排,向港人發出令人心寒訊號,「很多人是被逼離開香港,為了尋找一個安全的落腳點而來到英國。」

修正案建議納入 3 則新增條文:

例明國務大臣須延續 BNO 簽證計劃,包括居留 5 年後取得定居資格的途徑;

任何限制 BNO 簽證計劃的申請資格、條件或定居途徑(包括延長取得定居資格所需的年期),僅可透過須經國會正面通過程序的附屬法例作出更改;
及除非經國會通過主要法案,本條任何規定不得被廢除。

補充條文強調,任何對 BNO 簽證計劃的申請資格、條件或定居所需年期的重大更改,均須以附屬法例並經國會通過才可生效,並且不得透過非主要法例廢除該計劃。

內政部政務次官 Seema Malhotra 上月回應國會議員質詢時曾表示,現時不排除《移民白皮書》新建議措施具有追溯力,已抵達英國的移民也可能需要延長申請永久居留的時間。

資料來源:The Points

https://points-media.com/%e6%9c%80%e6%96%b0/%e8%8b%b1%e5%9c%8b-%e4%b8%8a%e8%ad%b0%e9%99%a2-%e4%bf%ae%e6%ad%a3%e6%a1%88-bno-%e7%b0%bd%e8%ad%89-%e6%b3%95%e5%ae%9a%e4%bf%9d%e9%9a%9c/?_gl=1*1h7odin*_up*MQ..*_ga*MTYyNjY2ODM5Mi4xNzUxODIwNzgz*_ga_16SKH5G220*czE3NTE4MjA3ODMkbzEkZzEkdDE3NTE4MjA3OTIkajUxJGwwJGgw

 

  1. 【英國】前工黨領袖呼籲對超過1,000萬英鎊資產徵收財富稅

前工黨領袖尼爾·基諾克勳爵(Lord Neil Kinnock)在接受天空新聞《週日早晨與特雷弗·菲利普斯》(*Sunday Morning With Trevor Phillips*)節目訪問時表示,斯塔默(Starmer)領導的工黨在執政前「壓低了外界期望」,以確保在科爾賓(Corbyn)時代後能展現可信度。

他們還「自我設限,聲稱將嚴格遵守財政規則,且完全不會大幅增加工薪階層的稅負」。

基諾克指出:「這意味著,除非你能找到其他創新的收入來源來投資公共服務和長期發展,否則政府將陷入困境。」

當被問及政府是否應重新審視決定支出和借貸上限的財政規則時,他暗示內閣已準備好聽取建議。

在他看來,「反對黨時期必要的紀律與謹慎」如今已成為執政後的「僵化」與「停滯」。他認為:「這並非實際情況,但現狀顯示他們被自我設定的限制所困。」

「解決方法有很多,我相信人們願意探索這些途徑,而且大多數公眾也會支持。」

基諾克建議,對超過約1,000萬英鎊的資產徵收2%的稅,將是籌集資金的良方。此舉作為「邁向公平的實質表態」將「帶來改變」,而遵守財政規則則能確保穩定。

**影子財相:財富稅是「最糟糕的政策」**

本週《週日早晨》節目的下一位嘉賓是影子財政大臣梅爾·斯特里德爵士(Sir Mel Stride)。當被問及對基諾克「千萬英鎊資產財富稅」提議的看法時(更多內容點此),斯特里德直言:「我認為這是最糟糕的做法。」

他批評工黨已對財富創造課徵「過多稅負」,並特別點名雇主國民保險金(National Insurance)的上調,稱這正是經濟未能「應有增長」、高淨值人士紛紛離開英國的主因。

斯特里德強調,最高淨值人群貢獻了約三分之一的稅收,若他們出走,「稅收損失將直接流失」。

資料來源:sky news

https://news.sky.com/story/wealth-tax-coming-minister-says-those-with-broadest-shoulders-should-pay-more-tax-12593360

 

6.【英國】財政大臣議會落淚後 首相施紀賢表態力挺李韻晴「將長期留任」

04-07-2025

財政大臣議會落淚後 首相施紀賢表態力挺李韻晴「將長期留任」

英國首相施紀賢爵士(Sir Keir Starmer)近日公開支持財政大臣李韻晴(Rachel Reeves),表示她將「留任至下屆大選及之後多年」。此番表態源於李韻晴在首相質詢環節(PMQs)期間被目睹拭淚的突發事件。

【議會落淚引發風波】

在下議院會議期間,當反對黨議員直接詢問李韻晴會否留任至下屆大選時,施紀賢最初未作正面回應。此時坐在首相後排的李韻晴被拍到多次擦拭眼淚,畫面經媒體放大後引發政治震盪。

事後施紀賢接受BBC廣播4台《政治思考》節目專訪時強調,他與李韻晴「步調完全一致」,並盛讚她「作為財政大臣表現卓越」。李韻晴的發言人解釋當時她正在處理「私人事務」,首相亦堅稱其情緒波動「與政治無關」。

【金融市場劇烈反應】

這場罕見的議會插曲隨即衝擊金融市場:英鎊兌主要貨幣匯率應聲下跌1%,政府借貸成本更創下自2022年10月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迷你預算案」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雖然唐寧街10號澄清換人傳言後市場稍穩,但波動持續至收市。

【事件起因眾說紛紜】

據悉施紀賢當時完全未察覺身旁同僚的異常,直到幕僚會後提醒才知悉情況。李韻晴的妹妹、同為議員的艾莉·李韻晴(Ellie Reeves)隨後陪同姐姐離開議場時全程緊握其手。

保守黨前排議員描述現場「令人不忍卒睹」,而工黨內部多將矛頭指向下議院議長賀立紳爵士(Sir Lindsay Hoyle)。據悉兩人在質詢前的會議中曾有言語交鋒,疑與週二財政事務質詢時議長要求李韻晴精簡答覆有關,但財政部與議長辦公室均拒絕置評。

【政治對手趁勢追擊】

商務大臣柏丹娜(Kemi Badenoch)質疑「私人事務」說法不夠透明,更在質詢環節指李韻晴「看起來痛苦萬分」,聲稱工黨內部已視財政大臣為「首相無能的肉盾」。影子財政大臣施卓彬(Mel Stride)雖表示同情,但藉機抨擊政府「連串失誤將導致秋季加稅」。

【首相強力背書】

面對風波,施紀賢在專訪中多次強調:

– 「我們共同決策、思維同步」

– 「歷史上有過財相與首相不同調的例子,但我們完全協作」

– 「她主導創紀錄的外來投資」

衛生大臣韋浩靖(Wes Streeting)也公開力挺:「堅韌的李韻晴必將重整旗鼓,她會長期擔任我們的財政大臣。」

【福利改革餘波未平】

事件發生於政府連續對福利改革政策轉軚之際,這些變動可能衝擊李韻晴的預算規劃。施紀賢承認未就福利改革與議員充分溝通,願為政治後果承擔責任,但堅持改革方案能解決保守黨執政留下的「經濟停滯」問題。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ly26wpez97o

 

7.【加拿大突傳「救生艇」改經濟類別有望加快批核? 移民部:一切不變】

2025-07-03

俗稱「港人救生艇」的加拿大香港人永久居留特殊通道(Permanent residence pathways for Hong Kong residents),近日被指轉換至經濟類別,引起在加港人廣泛討論。

《棱角》向加拿大聯邦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查詢, IRCC 表明該計劃仍然包括在「人道及恩恤」及其他類別(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 and Other),個別網頁版面有所改動,並不代表改變移民類別,僅為便利查詢移民的教育及工作要求。

有消息人士同時向《棱角》提供加拿大保守黨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官方反對黨評論員林寶萊議員(Michelle Rempel Garner)的回覆,確認香港人永久居留通道申請的處理時間,仍屬於「人道及恩恤」及其他類別。

《棱角》亦了解,上月20日 IRCC 公布未來年度部門計劃,未有談及任何與「港人救生艇」相關的內容。

移民部:今年目標仍為接收一萬人

計劃僅重申在 2027 年前,新的永久居民目標中,只有 1.2% 會用於 「人道及恩恤」及公共政策類別,今年目標共接收 10,000 人,再按優次分配。

截止去年 10 月,仍有最少萬多人等待永居批准中。

近日有在加港人團體發現,IRCC 於上月 23 日調整「Live in Canada permanently」網頁版面,將「Hong Kong residents in Canada」,排列在「Work-based immigration programs」當中,即是「基於工作的移民計劃」。該網頁最後一次更新為 6 月 23 日。

根據 Internet Archive 資料,有關網頁更新最早可追溯至上月 20日。

此前,網頁將各個申請永局的計劃並列,至更新之後方分為四個大類:Work-based immigration programs、Regional programs、Family-based immigration、Refugees and other vulnerable people,而 Work-based immigration programs 此前並不存在。

該計劃的法律基礎,源於移民及難民保護法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 第 25.2 條,予移民部長制定公共政策,為不符合所有移民類別的移民,提供永久居留的方法。

在該條例下設計的所有公共政策,必然是歸入「人道及恩恤 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類別。

移民部每年公佈的移民水平計劃共有四個類別,除家庭及經濟類別外,人道及恩恤是一個獨立類別,難民及受保護人士為另一個獨立類別 (Refugee and Protected Persons)。

資料來源:The Points

https://points-media.com/%e6%9c%80%e6%96%b0/%e5%8a%a0%e6%8b%bf%e5%a4%a7-%e9%a6%99%e6%b8%af-%e6%95%91%e7%94%9f%e8%89%87-%e9%a6%99%e6%b8%af%e4%ba%ba%e6%b0%b8%e4%b9%85%e5%b1%85%e7%95%99%e7%89%b9%e6%ae%8a%e9%80%9a%e9%81%93/?_gl=1*ovru0e*_up*MQ..*_ga*MTg1Njk1NTU0NC4xNzUxODIwNTQ5*_ga_16SKH5G220*czE3NTE4MjA1NDkkbzEkZzAkdDE3NTE4MjA1NDkkajYwJGwwJGgw

 

8.【加拿大】越來越多人離開加拿大 究竟是哪些人嘆不如歸去?

加拿大政府收緊了移民大門,同一時間有越來越多的人正離開加拿大,2025 年第一季的離開人數創下了同期歷史第二高紀錄。

據加拿大統計局稱,離開加拿大的人數不斷增加,今年 1 月至 3 月共有 27,086 名公民和永久居民移民出境。這是自 2017 年第一季出境人數(27,115 人)以來第二高的數字。

2025 年第一季的移出人數與 2024 年第一季的 26,293 人相比增加了 3%。

此外,2025 年第一季共有 9,676 名移民返回加拿大,比 2024 年第一季返回的 9,393 名加拿大人略有增加。

2025 年第一季創紀錄的人口外流可能只是個開始,因為離開加拿大的人數往往在第三季達到峰值,然後在每年第四季略有下降。

2025 年第一季度,更多非永久居民(持有工作和學習許可的居民)離開加拿大,共有 209,400 名非永久居民離開加拿大,與 2024 年第一季離開加拿大的 135,360 名非永久居民相比,增加了 54%。

這些數字可能還會繼續上升,因為今年 5 月,總理卡尼宣布自由黨政府進一步限制國際學生和臨時外國工人數量的計畫。

加拿大人考慮離開自己的國家並不是一個新趨勢。

自從加拿大統計局於 1950 年代開始追蹤移民水平以來,加拿大一直有源源不斷的人口離開。 2017 年,加拿大人移出數量最高。在疫情期間有下降,但疫情後離開加拿大的人數又持續上升。

加拿大統計局 2024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新移民來到加拿大 3 到 7 年後移出的可能性開始增加。從未生育過孩子的移民和 65 歲以上的移民更有可能離開。企業家和投資者移出的可能性也比護理人員或難民類別的人更高。

教育程度也起著重要作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更有可能離開加拿大。

原居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研究顯示:「出生在台灣、美國、法國、香港或黎巴嫩的移民更有可能在後來離開加拿大。相反,出生在菲律賓、越南、斯里蘭卡或牙買加的人離開加拿大的可能性較小。」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98864/2025-07-02/news-%E8%B6%8A%E4%BE%86%E8%B6%8A%E5%A4%9A%E4%BA%BA%E9%9B%A2%E9%96%8B%E5%8A%A0%E6%8B%BF%E5%A4%A7++%E7%A9%B6%E7%AB%9F%E6%98%AF%E5%93%AA%E4%BA%9B%E4%BA%BA%E5%98%86%E4%B8%8D%E5%A6%82%E6%AD%B8%E5%8E%BB%EF%BC%9F/?variant=zh-hk

 

9.【美國】特朗普2.0|取消出生公民權官司 特朗普勝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首日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出生公民權後,在全國多地面臨訴訟,有聯邦法官以行政令可能違憲為由,發布全國「禁止執行令」。特朗普政府上訴,質疑下級法院無權發布全國性的禁令。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支持特朗普的論點,下令下級法院重新考慮他們發出的禁令的適用範圍,同時明確規定特朗普的命令自周五的裁決起,30天內不得生效。

最高法院以6比3的投票結果,批准了特朗普政府的請求,要求縮小馬里蘭州、麻省和華盛頓州聯邦法官發布的3項全國性禁令的實施範圍。相關禁令原本要求暫停執行特朗普的行政令,直至訴訟結束。

原告認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違反了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該修正案於1868年批准,是在1861-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後,那場戰爭結束了美國的奴隸制。第14修正案的公民權條款規定,所有「在美國出生或歸化並受美國司法管轄的人,均為美國公民,並為其所居住州的公民」。根據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每年將有超過15萬名新生兒被拒絕獲得公民身份。

美國政府辯稱,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第14修正案賦予幾乎所有在美國出生的人公民身份,實際上並不適用於非法居住在美國的移民,甚至不適用於合法但暫時居留的移民,例如大學生或持工作簽證的移民。

資料來源:星島

https://www.singtao.ca/googleamp/amp.php?region=toronto_hk&cat=143&post_id=7194418

 

10.【澳洲】政府收緊保護簽證審批|香港申請人何去何從?

2025-07-04

澳洲866保護簽證的申請人以往需要經歷漫長等待期,但目前政府已收緊866保護簽證的審批程序及時間,銳意將審批時間減至數星期,新安排對正等待保護簽證審批的香港人將有何影響?

今年聯邦內政部正積極向公眾宣傳有關866簽證的改變,希望更多人了解此項新安排。過去幾年,因應香港的政治環境轉變,有數百名香港人申請有關簽證,當中大部份要花了數年等待當局回覆。

代表政府進行宣傳工作的布里斯本社區大使張曉燕(Sylvia)就向本台表示,當局希望能盡快清理目前的積壓個案,令真正有需要的人受惠。

「由於太多人用了(這個)不應該用的簽證,來令他們在澳洲住長時一點,令很多那些真是需要保護的人的申請被推遲,現在政府就不想繼續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已請了更多些人來盡快點處理這些簽證的申請。」

“以前要花幾年,現在只是幾個星期,當知道你並不符合的條件,(當局)就會馬上就拒簽、並將申請人遣返。”

Sylvia亦提及,社區內仍然有不良中介會教一些條件不適合的移民申請866簽證以爭取留澳工作時間。因此最去年開始,當局亦已將虛報申請的刑罰大幅提高。

“如果被發現申請時說謊,最嚴重是需要監禁10年。”

「政府亦將申請人的名字放入黑名單,除了他不能夠再回到澳洲,就算申請其他國家的簽證可能也有問題。」

「其家人亦有機會受到影響,(有機會申請人的)父母和兄弟以後都拿不到簽證再來澳洲。」

專責移民事務的布里斯本律師提醒,若在被發現虛報的情況下,申請人難以推搪。

「我們亦都留意到,有些甚至乎不是持牌的移民顧問或者不是很有專業道德的中介,在為申請人提交資料時會加上一些虛假的資料。」

「我們也接觸過有申請人表示:『他不知道中介原來遞了這些資料…』」

“但對移民局而言,如果你委託了中介去幫你處理移民申請,中介就有代表你的權力,換言之如果他作出失實行為,最終受害仍是申請人。”

「所以我覺得這次移民局在這方面的宣傳很有必要,令到申請866簽證者知道,當中遞交的很多資料,一定不可以失實,否則的話後果就非常嚴重,甚至影響申請人往後是否能再來澳洲的機會。」

對於一些有真誠意願及條件的866簽證申請人,改革對他們又將有何影響?

過去幾年,因應香港政治氣候的變化,多了一批香港移民來到澳洲,當中也都有為數不少的人士申請866的保護簽證。

其中一名申請者,是已經解散的粵語關注機構「港語學」的負責人、出版商陳樂行(Andrew)。

「我有出版一些廣東話相關的刊物,之前在曾舉辦的徵文比賽、文學比賽中,其中一個出版集內有一個作品(被指)有問題。」

“我申請保護簽證是在2023年來澳洲工作假期時,當時好有國安(執法人員)上到我香港以前的家。”

「當收到這個消息後,我意識到我在香港是不安全,所以考慮不同的居留在澳洲的渠道。」

「在接觸到保護簽證的資訊,我看當中一些條件都是說: 在原居地如果有危險或會受到政治迫害、就可以申請保護簽證,所以我在23年底,就開始申請保護簽證。」

他與其很多他認識的申請人一樣,在完成俗稱「打手指模」的生物認證程序後,其申請就進入慢長的等候期。

“我在24年初完成這個程序後,就一直沒有新的消息。”

「我在新聞那裡都有看到 政府一直想加快保護簽證的程序,我都會跟其他申請保護簽證的香港人了解其申請狀況 ,似乎加快(審批)還未在香港人的申請者當中見到。」

陳樂行並非唯一一名正長期等待866簽證的審批的香港人,根據SBS廣東話向內政部獲得的數字顯示,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間 持香港身份入境的保護簽證申請人,高達584人。

但到目前為止只有5人獲批、有54人被拒簽。而截至2024年的4月為止,仍有292人等待回覆。

而截2024年4月為止的數據,866簽證的香港申請人,需要等候平均日數已高達1340日。

本地香港人關注組織「澳港聯」的墨爾本負責人之一Jane Poon 表示,他們亦會支援少數的香港人申請866簽證,但他們也同樣一直未獲回覆。

「我們現在支援少於十個申請者,大部分是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來澳,他們到現在都還在等候審批及見移民官的機會,也知道相當一個數字,在外面找其他的律師或移民代理、代辦866保護簽證。」

「或者其他申請者有這個現象,但我們這方面看不到有加快(審批的情況)。」

但Jane Poon強調,澳港聯一直支持加快審批程序的安排。

「我們是有充分的信心所支援的個案可以通過審批,因為決定去支持其申請時,我們經過很詳細的審核 。」

「而保護簽證的本質,其實就是保護被政治迫害、種族迫害、或者其他各樣的迫害人士,得到澳洲政府的保護 ,所以其實加快審批,原意就是防止一些沒有這種需要的人去濫用這個系統。這反而是對於有需要的人是有幫助。」

「早幾年當局進行諮詢的時候我們也有入紙建議要加快審批,盡早將根本不合資格的人剔除。因為越來越多人濫用這個系統 其實真正有需要的人審批時間會被影響。」

陳樂行亦擔心,由於香港的情況比較特殊,在新安排下,有機會對他們的申請不利。

「擔憂是如果是加快程序,移民官是否有足夠時間審理香港人比較特別的保護簽證個案呢。」

「因為我們香港始終不像其他地區—好像烏克蘭、加沙—要面對戰爭狀態,這是很明確的一個很清晰需要保護的要求,但是香港那些個案、則牽涉到很多關於國安或者政治打壓等。

“這需要移民官去花時間理解一下香港人的背景和那個情況。所以我們都希望就算是加快審批程序。都可以花多一點時間去理解香港這些個案的複雜性和獨特性。”

律師指,雖然沒有數據顯示在加快審批的同時,會進一步數窄申請條件,但他亦指,從其以往的經驗,未排除有部分的審批程序可能會變得「一刀切」。

“從已知的數據、(業界)暫時未看到很明顯或大規模的拒簽,或將申請要求推到很高。”

「但若是要在很短期內將積壓個案盡快清理,唯一的做法可能真是會變得簡單明快,以個案的成功機會作分流,令到有些個案可能在被分流時已被決定。」

“大家如果是擔心的話,首先現在要盡快提交補充資料給移民局,讓人員在第一眼就覺得你這個案件未必沒有機會,可以再看下一步。”

「但是如果不幸的是被拒簽的話,就可能就要為下一步要求審查處複核的工作去鋪路。」

Jane Poon亦建議:「申請人亦要評估條件是不是真的符合保護簽證。」

「即使是香港時局出現情況,也不是每個都適合或有資格申請這個簽證。」

“千萬不要去看一些網上的言論,誤信每一個香港人都適合這種簽證。”

「如果是等待審批866簽證的一些香港人,如果在你面前仍然有其他機會可從其它途徑居留澳洲。我覺得你們都應該考慮一下。」

張曉燕亦指,若有人對866簽證的申請程序有任何疑問,政府已提供一個既免費亦保密的渠道給大眾資訊。「如果你真的需要這個簽證、政府現在有服務是免費的 而且是保密的查詢服務。」

「你可以去homeaffair.gov.au的網頁(使用這項工具),了解自己是否符合保護簽證的要求。」

「而我真的鼓勵大家,如果你有疑問、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保護簽證的條件,用這個政府給的免費服務,審核一下你的申請是否真的符合要求。」

隨著政府加強推廣有關轉變,陳樂行也都認為情況或幫助到他和其他866簽證申請人,盡快向當局了解其個案的跟進情況。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government-tighten-866-visa-application-how-does-it-affecting-hong-kong-applicants/di5sxu8nh

 

11.【澳洲】填錯國籍被拒考PTE|港人應填中國抑或香港?官方有回應

2025-07-03

一名港人在上月底應考英文考試PTE,被職員指因報名時所填寫的「國籍」(Country of citizenship) 選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ONG KONG SAR, China),而非「中國」(CHINA),與手持的護照不符而被拒考。本台就此聯絡負責舉行 PTE 考試的機構,要求澄清有關情況。

在澳洲,辦理不同簽證時,都會有英語能力水平的要求,而英文考試 PTE (Pearson Test of English Academic) 是其中一個澳洲政府認可的英語能力考試,不少簽證申請人都會選擇 PTE 以證明英語水平。

港人 K (化名) 因準備要申請 485 臨時畢業生簽證,因而在上月 26 日在布里斯本市中心一間 PTE 考試中心赴考,但最後卻未能成功考試。

K 在接受《SBS廣東話》訪問時表示,她是在6月16日報考考試,在6月26日當日,試場職員檢查她的護照時表示,因她護照有問題,要她先等一等。其後職員解釋,由6月25日開始,PTE有一條新規例,手持香港、台灣跟澳門護照的人的國籍要選「中國」,否則是資料不合,無法應考。

其後職員有向K提供一個客服電話,並給K一張有個案號碼的拒考信件,而K自己即日亦有上網找到PTE的電郵地址,向PTE發電郵講述事件,並要求解釋,另外亦有填寫表格要求更改其國籍,亦有打上客服熱線,對方只表示會調查事件,需時要幾天。

K表示,她之前已考過4次PTE,其中3次亦在同一個考場,一直都沒有問題。她指,自己在第一次報名時,「國籍」一欄就是填「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之後都沒有更改過。

在7月1日,K收到PTE的電郵表示,根據她提交的身份證明文件,已幫她把「國籍」一欄改為「中國」,但對於她其他的要求,並沒有回應。

K把自己的經歷在社交網站發文,不少人港人回應同日在其他考試中心應考,但都沒有問題。

K直言,因本身手持的學生簽證快將到期,因此未能順利考試令她感到很徬徨。

除了K,亦有另一名港人在同一個考場發生相類的事件。該港人在社交媒體Thread發文指,她在7月1日去應考,職員檢查完她的護照後,表示她所填寫的「國籍」應是「中國」,而她填寫的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因此不可以讓她考試。

該名港人在帖文中指,她考試前已經致電客服確認,當時客服指她要填寫的應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但最後卻被拒考,令她大感混亂。

而據K了解,在她事發隔日,有另一名港人在該考試中心應考,最後成功應考,只是在考試中途,職員曾取走他的護照表示要檢查。

而至截稿前,已知至少有3名港人,包括K,在同一個考場,同樣因護照的國籍問題而被拒考。

但同時,卻有港人填寫「國籍」為「中國」而被拒考,港人Ten(化名)在接受《SBS廣東話》訪問時表示,她是在6月16日報名,在6月18日於墨爾本Boxhill一間考試中心應考。她指,報名時,因要掃瞄上傳護照,當時系統自動幫她填「國籍」一欄為「中國」。

但當她在考試當日,職員卻以她手持的是香港護照而非中國護照而拒絕她考試,即使Ten即場有向職員解釋,是系統自動填寫,護照內頁,國籍一欄亦是「Chinese」,但職員仍然不接受。

最後Ten無奈下,只能改期考試,她亦有向PTE發電郵要求退款,但對方拒絕,Ten表示,會繼續追討。

本台曾前往PTE的報名頁面,發現在「國籍」一欄可選擇「HONG KONG SAR, China」,本台亦有致電PTE客服,詢問如手持香港護照,在「國籍」一欄應填寫甚麼,客服人員亦明顯表示,「國籍」應與護照簽發地點吻合,因此手持香港護照的考生,應選「HONG KONG SAR, China」。

本台亦有致電該在布里斯本考試中心,詢問是否有相關事情發生,接聽的職員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但強調如果出示的證件與報名時不符,就不可考試。

移民律師表示,簡單來說 「 Citizenship」就是與護照上的一樣,因為要是該國家/地區的公民,才可有護照。

他指,香港護照的國籍確實是「中國」。但他認為,在PTE報名系統上,「Country of citizenship」的選項已列明「HONG KONG SAR, China」,即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他認為是與「中國」沒有分別。

他直言,是PTE政策不清楚,希望有關方面要統一,並解釋清楚。

協助K的港人組織澳港聯,其發言人Jane Poon指,已發信向PTE查詢情況,並要求澄清指引。她指,事件對考生相當不公平,考生蒙受的是時間與金錢上的損失。她又指,如果經調查後,是該布里斯本考試中心的問題,希望有關方面可加強培訓,並向受影響考生退款。

而本台亦有向PTE的公司培生教育查詢手持香港護照人士應如何選擇國籍。發言人表示,在報名過程中已清楚說明所有要求,就如同登機程序,考生考試時必須出示與報名時所使用的個人資料,包括國籍,完全一致的身份證明文件。

其後本台進一步追問是否有新例要求,手持香港、台灣跟澳門護照的人的國籍要選「中國」,否則無法應考,及考生是否可退款,及可如何保障自己。

發言人只補充,如果考生的護照上列明「國籍-中國」,指引是該考生帳戶上的國籍應選擇「中國(中華民共和國)」(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而不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發言人指,在澳洲,PTE的規則和法規是由聯邦政府制定並執行。發言人表示,理解當中的混亂,並已指示考試中心的主管,日後接受持有「國籍-中國」的香港、澳門及台灣護照的考生。

We acknowledge the confusion and have instructed test centre managers to accept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passports with “Nationality – Chinese” in future.

發言人表示,若有考生對考試的體驗感到不滿,可聯絡客戶服務團隊。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pte-nationality-filling-confusion/98wm6o5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