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解密檔案揭英國政府「末日計劃」撤走百萬香港人? |加拿大新移民缺信用紀錄被迫預繳房? 申請父母來加最低收入門檻又提高?
【每週移民快訊】解密檔案揭英國政府「末日計劃」撤走百萬香港人? |加拿大新移民缺信用紀錄被迫預繳房? 申請父母來加最低收入門檻又提高?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_HGX3ee1KaM?si=rT9er1S-yzg_bOmo
- 【香港】解密檔案|英國政府 1989 年秘密制訂香港「末日計劃」 最壞情況撤走百萬計港人
- 【香港】DSE經濟有冇得諗?林順潮倡發展香港中學產業 並容許在外地考DSE
- 【香港】DSE放榜2025|JUPAS次輪改選10大競爭最激烈課程一覽 嶺大健康社服管理51人爭1學位
- 【英國】英國內政部祭出新政:庇護申請者拒遷恐淪無家可歸
- 【英國】英國啟動全球人才計劃吸引頂尖研究人員與創新者
- 【英國】為何城市總是全國最熱的區域?
- 【歐洲】 網球名將喬科維奇將透過黃金簽證計劃取得希臘居留權
- 【歐洲】想逃離城市?愛爾蘭推「小島生活」計畫,最高補助77萬
- 【加拿大】移民「新手村」國會議員:港青查詢佔服務個案兩成
- 【加拿大】62%加人指接收過多移民 比例6年翻近倍現信心危機
- 【加拿大】移民部又收緊政策 申請父母來加最低收入門檻提高
- 【加拿大】新移民缺信用紀錄被迫預繳房租 港青過來人教你幾招過關
- 【澳洲】儲銀報告 海外留學生在澳洲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 【澳洲】起薪數據分析 | 澳洲名牌大學畢業生不敵鄉鎮大學 ?
「免費評估」BNO英文水平登記表
https://dev-aura.adaptivesuite.tech/index/forms/content.html?id=4290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解密檔案|英國政府 1989 年秘密制訂香港「末日計劃」 最壞情況撤走百萬計港人
2025-07-23
英國最新一批解密檔案顯示,英國政府在 1989 年 5 月起,即「六四事件」發生前就已經擬定香港的「末日情境」(The Armageddon Scenario),思考如何撤走香港數以百萬計居民。計劃為不同情況的嚴峻程度分為綠色、黃色、紅色 3 級。在最嚴重的紅色階段(Red Phase)發生時,英國政府判斷香港出現大規模外逃,就會推出全面撤離計劃,包括安置大批港人,預計每百萬人將會帶來 50 億英鎊的政府支出;報告同時評估,英國無法獨力承擔撤離和安置,需要不同國家支援。
英國政府曾設立「香港應變計劃小組」
今次其中一份解封的檔案為「CAB164/2023」,英國國家檔案館將其分為第一部份和第二部份推出。檔案顯示,當時英國政府內部有設立「香港應變計劃小組」(Official Group on Contingency Planning for Hong Kong)。小組當時曾經評估,如果香港在 1997 年主權移交前出現嚴重政局變動,或者出現中國當局的干預,從而引發港人恐慌、局勢混亂等情形,將會有不少港人離港,屆時可能出現大規模人口遷移,甚至可以在數日內急劇惡化成人道災難 。
準備階段要求官員查詢船務狀況、了解英軍在港資源
為了界定局勢的嚴重性,小組將現實情況分為 3 個不同顏色階段。在綠色階段,即小組當時認為香港正身處的情況,政府主要為計劃作準備與監測,並且保持機密。措施包括,英國入境部門每周統計從香港前來的人士數目、官員低調向英國的大型輪船公司查詢船務狀況、充分掌握和了解在港英軍資源細節等。
在黃色階段,入境部門須每日統計從香港入境人士數目、召開國際會議商討如何照顧港人利益、政府亦應該在此階段設立「安置委員會」(Resettlement Board)以進一步制訂安置政策。另外,英國亦應該向多個東南亞國家的政府查詢,商討在該國設立地區性入境和檢查中心的可能性。
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如何安置大批港人
至於在最嚴重的紅色分級,除了要繼續召開國際會議外,航空公司和船公司須將閒置飛機和船隻調配至香港,並且提醒他們將要處理大批難民;英國政府亦要確保香港和難民目的地有足夠的船隻與飛機零件和燃油;本港方面亦要增調政府人手和警員到機場以處理大量離港人潮。安置委員會亦要在紅色階段開始接受難民登記,並安排他們在英國境內不同地方接受安置。
擬定 97 前最壞情況:經濟崩潰、中國局勢轉壞
小組在檔案中明確表示,外界對香港的信心「很有可能得以維持」(There is a good chance that confidence will be maintained in Hong Kong),但同時要思考 97 前與 97 後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s)。關於 97 前的壞情況,第一點是港人對香港信心逐漸流失,最終導致恐慌或經濟崩潰,現象包括樓價下跌,股市容易出現恐慌拋售等,如此香港情況就可能會從「綠色階段」步入「黃色階段」。
第二點則為中國局勢進一步發展並引發恐慌。檔案指,當時港人對中國的動向較以往更加敏感,如果出現軍事鎮壓平民,或者出現內亂和內戰,香港社會可迅速由「綠色階段」轉往「黃色階段」和「紅色階段」。檔案並指,中國政府可能會採取威嚇行動,例如無預警地於邊境部署大批軍隊;「儘管這些行為對中國整體利益毫無好處,但中國方面仍可能因國內政治需要,或對香港事態發展感到憂慮而採取上述行動。」
擬定 97 後最壞情況:貪腐加劇、日益受干預
至於 97 後的壞情況,第一點是由「內部引發的恐慌」。小組解釋,香港經歷了多年人才外流和國際投資減少,實力已被嚴重削弱;當情勢惡化至「黃色階段」時,港人可能認為《中英聯合聲明》已無法發揮作用,這可能源於中國對港干預加深、本地貪腐情況加劇有關,亦可能是基於「英國及其他國際社會無力或無意提供協助的認知」。在如此情況,尤其當港人對《中英聯合聲明》所承諾的出入境自由失去信心時,絕望情緒將容易轉化成恐慌,令香港狀況由「黃色階段」轉為「紅色階段」。
另一點 97 後壞情況則為「由中國引發的恐慌」。小組指,前述的 97 前「中國因素」若然變成在 97 後發生,對於信心的打擊將同樣嚴重,並形容在 97 之後,香港受中國直接干預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以及中國官方的宣示,他們將於 1997 年後在香港駐軍,至於當時起草中的《基本法》亦授予中方有權在香港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不論出現哪一種發展都必然影響本地民心」。小組並指,任何由中國促成的恐慌都很可能更快速和更具毀滅性,令香港社會從「綠色」經「黃色」至「紅色」階段的過渡更加迅速。
檔案 2017 年仍被建議封存
今次公開的檔案距今有 30 多年歷史。英國官員曾在 2017 年評估,因當年計劃仍非常敏感,建議轉移至英國國家檔案館後需要繼續密封。不過,檔案館最終在今年 7 月 23 日公開這批文件。
而在文件公開後,一名經常在社交媒體 X 上分享解密檔案及軍事新聞的前英國國務部公務員,率先展示了檔案內容的部份截圖。該名用戶自稱「Sir Humphrey」,即英國著名政治劇 Yes Minister 及 Yes, Prime Minister 中的虛構高級公務員。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2.【香港】DSE經濟有冇得諗?林順潮倡發展香港中學產業 並容許在外地考DSE
2025-07-23
政府積極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林順潮則建議一同發展中學產業,容許收取非本地學生,亦可考慮在外地開設中學文憑試(DSE)考場。
倡設海外DSE考場
林順潮今日舉辦傳媒茶聚,分享早前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的施政報告建議。他留意到近年很多高才、優才「一家大細」來港,對中學學位亦有新需求。他認為可將本港中學發展成產業,「一校兩制」同步收取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另外,他認為DSE的品牌「好犀利」,可將DSE國際化,宣傳來港應考,甚至在內地及一帶一路國家設考場,提高DSE的認受度。
香港正致力發展經濟,林順潮指寵物經濟有龐大的市場,建議港鐵全綫、渡輪、餐廳容許攜帶寵物進內,不過需作平衡,劃分寵物區域以免干擾其他市民。香港與深圳人民往來頻繁,林順潮建議容許兩地人民攜帶寵物通關可享7日免檢疫簽證。林順潮解釋兩地已多年無出現狂犬症,而申請免檢疫簽證時亦可檢查寵物的「針紙」,相信有關風險低。被問到如推行此安排,會否促使更多港人北上消費,林順潮表示現時大方向是鼓勵大灣區融合,此方向正確,籲大家毋須擔心。
資料回來源:AM730
3.【香港】DSE放榜2025|JUPAS次輪改選10大競爭最激烈課程一覽 嶺大健康社服管理51人爭1學位
2025-07-23
DSE中學文憑試上周三(16日)放榜,JUPAS 2025(聯招)次輪改選亦在日前截止。參與聯招的9間大學陸續公布各課程的Band A申請人數,其中競爭最激烈的課程為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健康及社會服務管理),共407人申請爭8個學額,平均約51人爭1學位。Now.com整合了JUPAS次輪改選10大競爭最激烈的課程,同學仔即睇下文了解啦!
JUPAS次輪改選10大競爭最激烈課程|運動、健康學科受追捧
據各大院校公布數據顯示,競爭最激烈的課程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健康及社會服務管理),Band A(首三志願)共407人競爭8個學額,即至少50人搶1學額,比去年的申請人數多1.13倍。緊隨其後的是教育大學多個雙學位課程,排名第二的運動科學及教練榮譽理學士及體育教育榮譽學士,共889人競爭25個學額,即至少36人爭一學額,可見運動及健康相關科目較受歡迎。排第三的課程為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及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共417個申請人爭12個學額。
資料來源: NOW
4.【英國】英國內政部祭出新政:庇護申請者拒遷恐淪無家可歸
2025-07-25
–政策核心內容
內政部近日宣布,為終止耗資龐大的旅館安置措施,即日起實施「拒遷政策」(Failure to Travel policy)。根據新規,無正當理由拒絕搬遷至替代住所的庇護申請者,將面臨失去政府住房支援的風險。
政策細節
- 指控部分申請者「鑽制度漏洞」(gaming the system),蓄意拒絕合適住所
- 住房支援將立即中止阻撓搬遷的個案
- 當局強調此舉每年可節省9百萬英鎊旅館開支
內政部聲明指出:「此為堅定而公平的措施,旨在終止庇護支援的濫用現象,加速關閉高成本旅館。政府雖有責任為可能流離失所者提供適當居所,但新政策將明確懲處制度濫用者,同時保障真正弱勢群體。」
政治角力
工黨曾承諾在本屆國會任期結束前全面停用庇護旅館,財政大臣瑞秋·里夫斯宣稱此舉每年可省10億英鎊。然實際執行面臨挑戰:
– 今年上半年已有近2萬人橫渡英吉利海峽抵英
– 較2024年同期暴增50%,創歷史新高
– 保守黨執政期間高峰期動用400間旅館安置
– 每日耗資高達900萬英鎊
官員表態
邊境安全與庇護事務大臣安吉拉·伊格爾女爵士表示:
「我們接手的是個瀕臨崩潰的系統——管理失當、不堪重負且耗費公帑。現正著手整頓:關閉旅館、重建秩序,將公平與成本效益置於庇護制度核心。這些改革展現政府保護納稅人、維護邊境完整的決心。」
爭議焦點
移民權益組織質疑:
- 未充分評估弱勢群體搬遷適應問題
- 「制度濫用」指控缺乏具體證據
- 替代住所品質與地理位置存疑
資料來源:sky news
5.【英國】英國啟動全球人才計劃吸引頂尖研究人員與創新者
2025-06-22
英國啟動全球人才計劃吸引頂尖研究人員與創新者
新成立的工作小組與5400萬英鎊基金將吸引世界級研究團隊赴英,此舉為政府現代產業戰略的前導措施
- 成立全球人才工作組吸引頂尖人才赴英,支持產業戰略重點領域發展
- 新產業戰略協調小組將尋覓頂尖人才以促進英國經濟成長與公共服務提升,作為「變革計劃」一環
- 確認投入5400萬英鎊人才計劃吸引國際頂尖研究者,另追加2500萬英鎊吸引AI精英
英國政府今日(6月22日週日)宣布將以5400萬英鎊新資金支持全球頂尖科學與科技人才赴英,歡迎世界最傑出人才貢獻所長。
在英國競逐重點產業高技能人才之際,政府成立「全球人才工作組」標誌著將更聚焦鎖定並吸引頂尖人才以加速成長,落實政府的「變革計劃」。
該工作組將協助研究者、企業家、投資者、高階管理與工程人才及優秀創意工作者赴英發展,並與英國海外網絡密切合作,建立有意赴英的人才儲備庫。
此項措施於政府明日公布現代產業戰略前推出,旨在結合本土人才與全球尖端技術專家,共同投入戰略劃定的關鍵領域。
工作組將延續近期《移民白皮書》承諾,擴大「高潛力人才簽證」適用機構範圍,並為科學與科技等戰略性產業快速引進頂尖人才。
工作組與5400萬英鎊「全球人才基金」的啟動,將吸引世界級研究團隊赴英,涵蓋2025年起為期5年的遷移與研究費用,向頂尖人才與企業明確傳遞英國維持全球領先地位的決心。
該基金將透過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於數週內分配給頂尖大學及研究機構,由這些單位依計劃目標與產業戰略重點甄選人才。
這些措施將支持政府「變革計劃」,在恢復邊境管控的移民制度下,為全國勞動者創造更多投資機會與高技能就業崗位。
商業與貿易大臣喬納森·雷諾茲表示:
「『變革計劃』的核心是使英國成為全球最佳經商地——我們擁有強大聯通的市場,能為最具創造力的頭腦提供優渥環境。全球精英人才競爭激烈,此工作組將鞏固英國作為頂尖人才首選地的地位,同時加速未來醫藥與發明創新,提振企業發展並增加勞動者收入。」
科學與技術大臣彼得·凱爾表示:
「天才不受地域限制。但英國憑藉其基礎設施、技能基礎、世界級機構與國際連結,能將卓越構想轉化為救命新藥、便利產品乃至全新就業與產業。這些努力正是『變革計劃』的具體實踐。我們向全球創新者傳遞明確訊息:英國願提供支持與發展沃土,讓構想成為惠及眾人的現實。」
直接向首相與財政大臣匯報的全球人才工作組將:
- 協助研究者、企業家、投資者、高階管理與工程人才及優秀創意工作者遷英
- 主動發掘並接觸頂尖人才
- 與英國海外網絡合作建立人才儲備庫
同步宣布的還有國家學術院兩項快速研究資助通道:
- 皇家學會運用科學技術部(DSIT)2.5億英鎊捐贈款,推出3000萬英鎊「法拉第發現獎學金」國際快速通道
- 皇家工程院同樣推出DSIT1.5億英鎊捐贈款資助的「綠色未來獎學金」國際快速通道
近期另啟動兩項人才吸引計劃:
- 圖靈AI「全球」獎學金:2500萬英鎊資助頂尖學者於英國機構組建團隊開展AI研究
- 「Encode:科學AI獎學金」英國擴展計劃:讓頂尖AI研究者進駐尖端實驗室,首批人才預計2025年秋季抵英
總計逾1.15億英鎊資金將專用於吸引國際頂尖人才。
編者註:
- 此宣布不影響淨移民數據
- 工作組將展示英國研發基礎、商業生態、政治穩定、生活品質與多元性等優勢
- 5400萬英鎊基金涵蓋研究人員及家屬全額簽證費用
- 英國參與「地平線歐洲」計劃為研究者開拓更多資金渠道
利益相關方評論:
英國大學聯盟執行長薇薇安·斯特恩:
「工作組與基金對實現產業戰略至關重要,將透過頂尖大學加速關鍵領域發展,最終惠及全國社區。」
皇家學會會長阿德里安·史密斯爵士:
「這些措施有效提升英國科研吸引力,建議優先解決簽證系統的高額前置成本問題。」
皇家工程院產品執行主任安德魯·克拉克博士:
「『綠色未來獎學金』新增國際快速通道,將確保英國持續匯聚全球頂尖工程人才應對氣候危機。」
資料來源:GOV.UK
6.【英國】為何城市總是全國最熱的區域?
英國即將迎來新一波熱浪——你可能早已注意到,都市地區的氣溫往往比周邊鄉村高出許多。這現象背後的原因,正是所謂的「都市熱島效應」。
這種效應能解釋為何建築密集區在日夜間都比鄰近鄉村高出數度,也使得城市居民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
▍什麼是都市熱島?
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數據,熱浪期間市中心的平均溫度比周邊地區高出4-6°C(7.2-10.8°F)。在極端情況下(特別是無風的靜穩天氣),溫差甚至可達10°C(18°F)。
關鍵原因在於城市中充斥著建築物與道路等堅硬、深色的表面材質。這些材質會吸收而非反射太陽能,儲存熱量後再緩慢釋放到周邊空氣中,導致夜間溫度尤其偏高。加上空調系統、車輛與人體散發的廢熱,更進一步加劇此現象。
鄉村地區則因樹木、河流與湖泊提供自然降溫與水分來源。部分太陽能會用於蒸發水分,減少用於升溫土地與空氣的能量,從而抑制溫度上升。而城市缺乏植被與水源,使得地面與空氣更容易升溫。
這現象也能解釋為何極端高溫往往出現在長期乾旱後——可蒸發的水分越少,就有越多能量用於提升溫度。
▍氣候變遷是否惡化情況?
極端高溫不僅令人不適,更可能危及生命。當氣溫攀升時可能引發脫水與熱衰竭,而熱島效應還會困住污染物,導致空氣品質惡化。
雖然氣候變遷並非熱島效應的成因,但由於城市本身溫度較高,全球升溫對都市的衝擊將最為嚴重。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55%人口居住於都市區,預計2050年將增至68%。隨著熱浪因氣候變遷變得更頻繁且劇烈,承受極端高溫及其重大影響的,正是這些人口持續增長的城市。
▍各國如何應對都市高溫?
全球多座主要城市已採取緩解與適應措施:
- 新加坡:在建築周邊規劃開放空間,採用淺色牆面與屋頂,並持續增加綠化面積。目前近半國土為綠地,2020年後已種植逾50萬棵樹木,目標2030年達百萬棵。
- 巴塞隆納:建立超過400處免費「氣候避難所」網絡,提供夏季避暑與冬季禦寒場所。這些空間須維持26°C(79°F)以下溫度,並配備舒適座椅與飲用水。
- 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與紐約等城市也推行類似計劃。
-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正在試驗淺色道路與人行道,試圖降低市中心溫度。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weather/articles/cednp88vpxqo
7.【歐洲】 網球名將喬科維奇將透過黃金簽證計劃取得希臘居留權
重點摘要
• 塞爾維亞網球選手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將透過黃金簽證計劃獲得希臘居留權
• 預計今年9月遷入雅典新居
• 近期與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會晤
據《申根新聞網》報導,塞爾維亞網球名將諾瓦克·喬科維奇可能於今年9月移居希臘。這位24座大滿貫得主正透過「黃金簽證計劃」申請希臘居留權,該計劃允許富裕外籍人士透過經濟投資換取居留權利。
希臘媒體《Proto Thema》披露,喬科維奇將與妻子葉蓮娜、兒子斯特凡及女兒塔拉一同遷居雅典新宅。近期他與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的會面,更加深了外界對其移居計劃的猜測。
與希臘的深厚淵源
喬科維奇對希臘的嚮往可追溯至2009年澳網對戰塞浦路斯選手馬科斯·巴格達蒂斯時,當時他感動表示:「從未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對手的球迷齊聲呼喊我的名字。但我們都是東正教兄弟。」
2023年澳網決賽擊敗希臘選手西西帕斯後,他再次強調兩國情誼:「希臘與塞爾維亞都是缺乏深厚網球傳統的小國,但我們證明只要堅持夢想,來自任何地方都可能成功。面對的挑戰愈多,就會變得愈強大。」
據《Hello!》雜誌報導,這位38歲球王將離開位於西班牙馬貝拉、價值1,153萬美元(約1,075萬歐元)的豪華別墅。希臘媒體《Protothema.gr》指出,選擇希臘而非祖國塞爾維亞,與其捲入塞國政治紛爭有關——去年他曾在X平台發文支持學生抗議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活動。
希臘黃金簽證持續火熱
數據顯示,希臘黃金簽證計劃2024年已收到9,289份申請,較2023年增長10%。《投資移民內幕》報告指出,該計劃2018至2024年間年均增長率達25%,持續吸引全球高資產人士。
資料來源: Schengen Visa
8.【歐洲】想逃離城市?愛爾蘭推「小島生活」計畫,最高補助77萬
都市生活壓力爆煲,不少人幻想逃離煩囂。愛爾蘭政府推出「Our Living Islands」計劃,豪擲84,000歐元(約77萬港元,下同)吸引移民定居西岸30個偏遠小島。該10年計劃涵蓋房屋修繕、基建升級及醫療教育等80項措施,更會興建遠程工作中心,助島民兼享隱世生活與現代便利。
上班族的逃生出口?
現代都市生活步調急促,壓力如影隨形,許多人心中都曾萌生「一走了之,去沒人認識我的小島生活」的念頭。愛爾蘭政府在2023年夏天正式啟動了一項為期10年的國家政策——「Our Living Islands」計畫(2023–2033年),旨在透過豐厚的財政補助和全面的社區投入,逆轉偏遠離島持續的人口流失困境。
這項政策向全球招手,只要申請者願意購買、翻修並長期居住於小島上符合特定條件的房屋,便有機會獲得最高達84,000歐元的補助金,若為一般空屋則可拿60,000歐元(約55萬港元)。此舉不僅希望吸引年輕家庭與遠距工作者長期移居,為這些寧靜的島嶼注入新活力,更能促進世代延續,並讓愛爾蘭獨特的石屋文化與珍貴的愛爾蘭語語區得以傳承。
適用島嶼與整體發展政策
「Our Living Islands」計畫涵蓋了愛爾蘭海岸線外約30座與本島無橋樑或堤道連接、但全年有人居住的偏遠島嶼,其中23座被特別列出。這些島嶼雖然因潮汐而與大陸隔離,卻保留了獨特的在地文化與緊密的社區氛圍。
例如綠意盎然的Arranmore島、以璀璨星空聞名的Bere Island,以及擁有燈塔和細軟沙灘的Clare Island。政策的目標不單是吸引新居民,更是一項全面的發展策略,包含改善島上的水電網路、提升交通便利性、提供現代化的遠端工作空間,並加強醫療與教育資源。政府希望透過這些基礎設施的升級,確保島嶼既是觀光勝地,更是能讓人安心生活、養育子女、發展事業的永續社區,讓島嶼不再荒廢,而是充滿活力與人情味。
補助門檻與挑戰提醒
雖然愛爾蘭政府的慷慨補助令人心動,但申請這項計畫仍有其嚴格的門檻與潛在挑戰。首先,房屋必須建於2007年(或更早的1993年)以前,且在申請前已空置至少兩年。這筆補助金僅能用於房屋的結構修繕或裝修工程,且該房屋必須成為申請者的主要居所,或用於長期租賃,短租或假日屋則不符合資格。此外,申請者在取得補助後,原則上需在該房屋居住至少10年;若在五年內出售,則可能需要按比例返還部分補助金。
對於非愛爾蘭公民的申請者而言,最大的限制在於必須擁有愛爾蘭的合法居留權(如退休人士可申請的Stamp 0簽證(需要證明年收入超過50,000美元;即約39萬港元),或透過父母/祖父母為愛爾蘭公民申請國籍)。這項計畫並非移民捷徑,單純購屋並不能直接取得居留許可。因此,有意申請者務必仔細評估自身資格,充分了解島嶼生活可能面臨的基礎設施、交通等現實挑戰,確保「小島慢生活」的夢想能在現實中穩健落地。儘管如此,這項政策為尋求都市生活以外選擇的人們,提供了一條充滿希望的新道路。
資料來源:Business Focus
https://www.instagram.com/p/DMhRsqOP3p4/?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9.【加拿大】移民「新手村」國會議員:港青查詢佔服務個案兩成
2025-07-22
搭上加拿大「救生艇」的港青,大部分抵加後會居住在華人聚集社區,也因此有較高比例華裔選民的地區被稱作移民「新手村」,包括溫哥華、列治文、本拿比的華裔國會議員也成為港青請願求助的對象。本拿比中央區眾議員張瑋麟(Wade Chang)表示,自他走馬上任以來,救生艇計劃個案佔了兩成。以擁有台灣香港雙護照的Peter(化名)為例(詳另文),他特別向張瑋麟求助,是相信找執政自由黨的議員能夠直接對症下藥,向移民部反應的速度可以加快。
星島記者向張瑋麟詢問Peter個案處理流程,他表示,了解到「香港人特殊通道」(Hong Kong residents in Canada,俗稱「救生艇計劃」)的申請不僅僅是一份文件,而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當港青向我的辦公室團隊求助時,我們首先會仔細了解申請人遇到的問題,包括申請進度、是否需要補件等;接著將透過正規渠道,直接向移民部(IRCC)聯繫,幫助查詢案件狀態,並且反應大家遇到的困難。我們的目標是盡力獲得清晰的回應和支持。」
張瑋麟強調,在等待期間,如果符合條件者可以利用2024年5月生效的開放式工作簽證政策,這項政策正是希望在最終決定下來之前,讓申請人可以在加拿大合法地工作和生活。
星島記者亦就近期移民部網站將「救生艇計劃」,自「人道與恩恤」(Refugees and other vulnerable people)類別,改為「工作基礎移民項目」(Work-Based Immigration Program)類別,令不少申請人感到困惑一事詢問張瑋麟,他表示,首先要非常明確地澄清一個重要信息:目前並沒有任何官方宣布或政策變動表明香港救生艇計劃申請PR將會關閉,也沒有從所謂的「難民類別」轉變為「經濟類別」,這是一個重大的誤解。他說:「請大家放心,這項對香港人的承諾始終堅定。」
張瑋麟表示,事實上,香港救生艇計劃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難民計劃,而是特意為香港居民量身訂製的、具有強烈人道主義色彩和廣泛包容性的永居通道,宗旨是希望為在加拿大開啟新生活的港青提供安全穩定的未來。「我可以肯定地說,救生艇計劃的初心和意義完全沒有改變,它依然是加拿大對港人支持的標誌,它的設計非常人性化,申請門檻也相對寬鬆,這是人道精神的體現。而且它允許符合條件的港人直接從海外提交永居申請。」
對於如何加快處理積壓案件,張瑋麟說,正是由於救生艇計劃的成功,導致申請量非常龐大,這給審批速度帶來了壓力,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總理卡尼領導的新政府正持續投入資源,優化整個移民審批系統。他舉例稱2024年5月生效的開放式工簽證政策,就是實實在在的過渡性支持,這確保了港人在等待永居申請結果期間,能夠有尊嚴地工作並合法居留。
張瑋麟向星島記者透露新政府移民政策有幾項重點,一是未來幾年內逐步將永久居民的接收人數穩定下來,例如到2027年將接收人數穩定在約36.5萬人,讓住房、醫療和公共服務能夠更好地適應;二是更側重於吸引那些能直接填補勞動力市場空缺的高技能和特定專業人才。
本身是華裔背景,張瑋麟說,他在移民服務方面希望為社區爭取多語言支持,投資新移民的語言訓練、就業輔導、幫助融入,並堅決反對歧視。「我們要多講述華裔移民在加拿大成功創業、積極參與社區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努力。」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0.【加拿大】62%加人指接收過多移民 比例6年翻近倍現信心危機
2025-07-24
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有62%的加拿大人認為本國接收的移民數量過多,比例較6年前翻近1倍,且許多人對新移民缺乏信任。
加拿大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Canadian Studies)與Metropolis研究所委託民調機構Leger所進行的全國調查顯示,62%受訪者表示,加拿大目前接收的移民數量過多。相比今年3月的同類調查,這比例上升了4個百分點,而與6年前相比更是翻了1倍;僅20%受訪者不同意這說法,19%的人表示不確定。
23%表明不信任難民
調查還進一步探討公眾對移民和難民的信任程度。僅42%的加拿大人表示信任移民,信任難民比例更低,僅為36%。
此外,2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信任移民,23%的人則不信任難民。
在認為加拿大接收移民過多的群體中,僅有32%的人表示信任移民,28%表示不信任;對難民的信任度更低,僅24%的人表示信任,32%明確表示不信任。
研究分析指出:「這可能意味加拿大民眾對國內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的擔憂,可能是造成對移民數量不滿的一個更關鍵因素,而這點過去並未被充分關注。」
加拿大研究協會與Metropolis研究所主席杰德瓦布(Jack Jedwab)表示,希望探究除經濟和住房問題外,是什麼因素導致公眾對移民政策的反彈。他指出,研究顯示公眾對安全方面的擔憂,是令他們對移民態度猶豫或遲疑的另一因素。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必要時及時介入,並向民眾明確傳達正確信息。
調查發現,即使是移民群體本身,也有57%的人認為移民過多。在種族劃分方面,有色族裔中認為移民過多的比例為61%,而白人群體中這一比例為58%。
從趨勢來看,自2024年2月起,至少有一半加拿大人始終認為移民數量過多。當時持這觀點的比例為50%;而在2019年3月,僅有35%的人這樣認為。杰德瓦布說:「無論是否在加拿大出生,是否屬於少數族裔,圍繞信任的問題,以及對全球局勢不穩定的感知,都影響我們對移民問題的看法。」他強調:「我們必須深入了解造成移民顧慮的根本原因,釐清這些顧慮的來源與嚴重性,才能找到合適方式應對,而不是簡單否定這些聲音。」此次網上調查由Leger於6月20日至22日期間進行,訪問了1,580名加拿大成人。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724/vaa1h_r.htm
11.【加拿大】移民部又收緊政策 申請父母來加最低收入門檻提高
2025-07-24
有意申請父母或祖父母來加拿大團聚的移民要留意,聯邦移民部 (IRCC) 最近提高了擔保人需要證明的年收入下限,意味現在需要有更高的財務能力才符合資格。
移民部最近更新了申請父母或祖父母來加的擔保人的收入要求,按最新的規定,擔保人須擁有更多的資金,以證明有足夠能力供養其將要承擔財務責任的家屬。
移民部在官網稱:「為證明你有足夠的資金,你必須證明在申請日期之前的三個納稅年度內,都符合相關的收入要求。」
加拿大移民律師事務所 (Canadian Immigration Law Firm) 表示,在2023年,相關申請的最低收入要求為每年44,530元,現在上調了約3,000元,最少要年賺47,549元才能申請擔保兩人。
在申請時,擔保人及其共同擔保人須提交過去三年以來,由加拿大稅務局 (CRA) 發出的評稅通知書 (NOA),或授權移民部直接從CRA取得NOA ,以證明申請已符合收入要求。
移民部將於下周一 (28日) 開始接受本年度的申請。根據截至今年2月初的資料,申請處理時間約為24個月,如在魁省則約需48個月。
詳情可參閱以下的移民部官網。
家庭人數 | 2024 | 2023 | 2021 |
2人 | $47549 | $44530 | $43082 |
3人 | $58456 | $54743 | $52965 |
4人 | $70972 | $66466 | $64306 |
5人 | $80496 | $75384 | $72935 |
6人 | $90784 | $85020 | $82259 |
7人 | $101075 | $94658 | $91582 |
7人以上(每多1人需加) | $10291 | $9636 | $9324 |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2.【加拿大】新移民缺信用紀錄被迫預繳房租 港青過來人教你幾招過關
2025-07-26
新移民除了要為找工作、找居所和準備申請永居等事情煩惱外,還普遍面對著一個難題,那就是沒有本地的財務信用紀錄,導致處理生活上大小事務都障礙重重。
據加廣(RCI)報道,三年前從香港移居多倫多的Dickkee,和所有新移民一樣,他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租地方住,因為沒有加拿大的信用記錄,業主要求他一次過預繳半年房租,還要交付下半年租金的「期票」,即寫上未來日期的預開支票。
他假設每月租金是2,000元,那麼六個月就要一次過繳交12,000元。
Dickkee表示,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時新來乍到,能找到合意的房子已屬幸運。幸好,相對來說,香港移民多是有備而來,都會帶著一筆錢來到加拿大,不然,真不知如何應付。
從中國內地來滿地可留學的Kevin情況也差不多,他在出發前,在網上找到一間住宅單位,但因為沒有加拿大信用紀錄,業主要求他預繳三個月租金,而且不接受中國的信用卡。
最後,他請求本地一位同學幫忙為他墊支,才成功簽下租約。
Dickkee認為,在累積信用積分和評分時,其他人以至一些服務機構或政府部門,很難幫得上忙。唯一就是靠自己帶著一筆積蓄來移民,這是最安全的,可以令在海外生活落腳有個保障。
他建議新移民在找工作的時候,盡量找一些循正規途徑支付薪酬的僱主,最好不要只給現金,因為,那樣就沒有交稅和銀行收入紀錄。
Sam也是來自香港的移民,他到了滿地可五年,在學習法語之後,目前在一家銀行任職。
他表示,只要有永久居民的身份,銀行是會向申請人批核出信用卡的,只是額度比較低。
他個人也有過相同的經歷,初來加拿大時,申請到的信用卡額度僅1,000元。而且,還要先在銀行有一筆存款。作為保障,銀行會凍結一筆金額與信用卡額度相同的部分存款。銀行只會在你有了一定時間的還款紀錄,相信你有還款能力,才讓你申請把這筆錢解凍。
這個最初的信用卡額度,為網上購物提供了方便,但如果需要購買金額較大的商品,哪怕是想購買一張回家的機票,都是不夠的。
Sam說:「我自己是過來人,想對新移民朋友說,在加拿大累積信用紀錄是沒有捷徑的,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他表示,自己的經驗就是,在拿到信用卡後,一定要使用,並且一定要按時還款,藉此建立一個持續而穩定的還款紀錄,實際上,就是在累積信用。
他以自己為例,最初是買了一輛車,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還款紀錄。待車價供滿,他申請到了房屋按揭,在更高額度和更密集的還款紀錄之下,他的信貸分數也逐漸提高了。
Sam介紹說,銀行有一套個人信貸分數的計算方式,最重視的就是還款記錄。他自己由最初600多的信貸分數,到現在已經積累到了超過860分,接近滿分900分,算是非常不錯。
他提供的另一個建議是,銀行信貸產品夠用就好,不需要每家銀行都申請一張信用卡或申請多個信貸額度(line of credit)。
他解釋說,銀行在審批按揭貸款時,如果發現你有十幾張信用卡又或者不同銀行的信貸額度,可能對你的信貸報告的印象不好,因為你每拿多一張信用卡,銀行就要作最壞打算,會想著一旦你把這些信貸額度都用光了,是否還有能力償還幾十萬元的按揭貸款。
安省社區家庭服務中心家和(CFSO)總幹事黃曉瑩博士表示,新來的移民因沒有信用紀錄而陷於困境的情況一直存在。特別是2021年開始,加拿大為香港人推出俗稱「救生艇」的特別移民通道,大批新移民從香港抵達加拿大,主要集中在多倫多和溫哥華。
當時曾有人向家和反映,因缺乏本地信用紀錄,被迫預繳長達一年租金,也有被業主欺騙的個案,有人甚至被迫居住在條件很差的地方,而不敢搬家。
黃曉瑩表示:「目前最應該引起注意的是,經濟大環境不好,找工作困難成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新移民更是如此。這令他們建立信用紀錄變得越來越難,也會影響到日後的生活。」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星島
13.【澳洲】儲銀報告 海外留學生在澳洲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2025-07-28
澳洲儲備銀行最新報告指出,海外留學生短期內對經濟方面的需求大於供應,不過撰寫報告的經濟學家否認,海外留學生是推動澳洲通脹及租金上升的主要因素。
上周(7月24日)澳洲儲備銀行發表的季度研究報告,有一部分名為《海外留學生與澳洲經濟》(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Australian Economy)的研究,指疫情後大量海外留學生湧入澳洲,卻並非推高租金和通脹的主要因素。
該報告分析近幾年海外留學生人數的變化,特別在2020-2021年間新冠疫情前後,海外留學生到澳洲帶來的經濟影響。
研究發現,海外留學生增加,從2022年略低於30萬人,到2023年底回升至56萬,帶動了澳洲各方面的經濟需求,如此大幅的變動可能會對通脹及租金產生影響,不過發現並無大幅推高租金,而大部分租金上升,巳在邊境重開之前巳經出現。
經濟學家強調,今次是以短期的角度作出研究,並就海外留學生對於租金、通脹、消費、以及勞動市場方面,了解其對澳洲宏觀經濟可能出現的影響。
報告重申「長遠影響超出了本研究的範圍」。
海外留學生與澳洲租賃市場
聯邦高等教育副秘書長(Deputy Secretar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里默(Ben Rimmer)在去年的參議院調查中曾表示,根據可靠數據顯示,海外留學生正與當地租屋市場爭奪租賃資源。
而在今次儲銀的報告中,進行了一項2023學生體驗的調查(2023 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 當中70,000 多名海外留學生,約有 50% 表示他們在私人租賃市場租房,當中包括私人出租的房屋、公寓、或是房間,相對於澳洲其他的人口,約有三分之一屬於租客。
另外有24%的海外留學生與親友同住,15%在學校宿舍,3%於寄宿家庭,2%屬居住於其他地方。
報告指出,假設有半數的海外留學生租房,新增的 10 萬名學生將使私人租房需求增加 5 萬人。
而根據儲備銀行的模擬統計,每增加五萬人口,租金會上升0.5%,而報告發現,自疫情爆發以來,海外留學生人數的增長可能只佔租金上漲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租金上漲於邊境重新開放之前巳出現,相信是市場供求變化的結果。
此外,海外留學生租屋集中在學校附近,但澳洲近年的租金上升,遍及全國所有地方。
海外留學生與澳洲通脹
通脹率在2022年12月達到高峰7.8%,房價和租金雖然上升趨勢稍有緩和,不過仍然持續上升。
至於通脹方面,海外留學生申請學生簽證必須要有$30,000的存款證明,這由2023年$25,000的要求有所增加。
澳洲儲備銀行相信,學生的消費具有時間性,即使抵達澳洲之初消費強勁,因為需要使用這筆存款來建立生活,(例如購買家具或其他商品),但隨後消費漸放緩。
另外,報告指出,學生很大部分支出是用於學費,學費佔海外留學生支出約40%,除去有關費用,海外留學生的平均花費與澳洲居民大致相同。
研究結論稱,疫情後海外留學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可能導致了2022年至2023年初通脹的一些上行壓力,特別是因為剛抵達的學生在澳洲定居後的支出,並需要時間進入勞動力市場,但這並不是主要驅動因素,只可能是眾多因素之一。
海外留學生與澳洲勞動市場
報告對海外留學生於勞動市場貢獻作出肯定,在疫情爆發前,海外留學生僅佔澳洲勞動力的 2% 至 3% 左右,他們是繼新西蘭公民,在澳洲擁有工作權利的第二大臨時簽證持有群體,所以成為澳洲經濟的潛在勞動力供應的重要來源。
但在疫情之後,及至今年7月1 日之後,海外留學生工作時間限制提高了,從每兩周 40 小時增加到 48 小時。
學生的課餘兼職,為市場提供低薪勞動力,佔澳洲總勞動力的3%,對穩定工資有正面影響。
海外留學生在澳洲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澳洲儲備銀行發表的季度研究報告
他們透過在商品及服務上的支出促進經濟需求,甚至是一些澳洲企業的重要勞動力來源。
今年五月,政府新任國際教育助理部長希爾(Julian Hill)接受《澳洲金融評論》訪問時曾表示,不會排除再次限制海外留學生人數。
資料來源: SBS
14.【澳洲】起薪數據分析 | 澳洲名牌大學畢業生不敵鄉鎮大學 ?
2025-07-22
一項新分析顯示,澳洲八間傳統名牌大學的大學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並不一定比澳洲本地其他大學畢業生高,鄉鎮大學部份科學領域的畢業生,起薪點更名列前茅。
政府教育數據比較網站CompareEd,刊登2021年至2023年「學習與教學品質指標」(Quality Indicators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畢業生調查,顯示雪梨大學(Sydney University)與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SW)的法律系畢業生,在投入職場第一年的薪酬,比其他大學的畢業生高出大約10,000元。(見下面10大排名)
不過,數據也顯示,在其他學科領域,來自這些傳統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們的平均薪酬可能比鄉鎮大學的畢業生更低。
商業領域學位的畢業生,來自Charles Sturt 大學的,畢業後立即取得的薪酬中位數為78,100元,高於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及雪梨大學,比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的畢業生多大約10,000元。(見下面10大排名)
心理學畢業生方面,新英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第一年工作的收入高於其他本地大學,該大學的科學及數學學位畢業生,投入工作後的即時收入,也名列前茅。
不過有教育專家指出,以前有研究顯示,澳洲八間傳統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幾年後的薪酬增幅會較大,這個可能與大學的關係不大,而是這些學生,通常澳洲高等教育入學排名ATAR分數較高,能力較強,同時可能在人脈資源方面會較好。
澳洲大學畢業生起薪點
法律系畢業生(排名10大):
- Charles Darwin 大學 $83,700
- 新英倫大學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83,500
- 中央昆士蘭大學 (CQUniversity Australia) $83,500
- Charles Sturt 大學 $79,000
- 新南威爾士大學 (University of NSW) $77,000
- 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 $75,000
- Curtin 大學 $73,200
- 塔斯曼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Tasmania)$72,700
- 麥覺理大學 (Macquarie University) $70,500
- 雪梨科技大學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70,200
商業及管理學位畢業生(排名10大):
- 新英倫大學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78,100
- Charles Sturt 大學 $74,000
- 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SW) $70,000
- 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70,000
- 雪梨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 $69,400
- Curtin 大學 $65,200
- 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65,000
- 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65,000
- 麥覺理大學 (Macquarie University) $65,000
- 中央昆士蘭大學(CQUniversity Australia) $65,000
資料來源: 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