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保守黨表示贏咗會加速處理「香港救生艇」?| 英國71%人預測工黨執政下生活惡化? | 澳洲大選將永久移民配大幅削減兩成半?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RqJDjUaOREY?si=EkfUwd_4ICQsk0Jb

1. 【香港】急症室收費|夜診不足怎辦?急症科醫生:市民有責任計劃看病時間
2. 【亞洲】緬甸地震|泰國摩天大樓倒塌5死 建商為中國鐵路十局去年才封頂
3. 【韓國】生育率9年來首次回升 數據看韓國真能迎來人口增長轉捩點?
4. 【英國】民調顯示:僅21%英國人相信工黨“不會重返緊縮”的承諾
5. 【英國】英國最危險街區地圖上線
6. 【英國】英國多地議會恐因特殊教育需求隱性債務浮現而破產
7. 【葡萄牙】葡萄牙黃金簽證增加,西班牙關上大門
8. 【美國】美國「金卡」|特朗普認憂濫用 設退款機制「送客」
9. 【加拿大】Pierre Poilievre(博勵治 )承諾保守黨執政會加速處理「香港救生艇」積壓問題
10. 【澳洲】聯邦大選5月3日舉行 反對黨達頓回應財案推多項措施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急症室收費|夜診不足怎辦?急症科醫生:市民有責任計劃看病時間

政府前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其中公立醫院除第一類危殆及第二類危急病人改為免費,其餘病人收費加至400元。有市民認為本港夜間診所不足,令病人晚上只能到訪急症室。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認為,市民有責任計劃看診時間。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私家診所辦夜診難以收支平衡,認為政府應加強夜診配套,例如普通科門診安排一、兩名醫生輪更當值。

不少人在晚上或長假期生病,難以找到急症室以外的診所看症。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今日(27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表示,政府近年力推基層醫療發展,而現時急症室、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亦有為市民提供有關基層醫療的資料。他又認為,市民應對自己病情負責任。

“舉個例啦,夜晚唔舒服嘅時候,究竟係應該早少少,當一啲基層醫療未關門嘅時候去睇吖、抑或等夜晚選擇去急症室呢?我覺得病人都有責任自己去調節、去計劃嘅。”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
不過,他強調病人在無選擇或難以評估病情有多嚴重時,急症室十分樂意照顧他們。
林哲玄:改革同時亦應提供更多夜診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亦關注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同時,政府有否提供更多夜診及普通科門診選擇。他指,現時普通科門診為當日最後一位病人看診的時間是晚上十時,「排唔到隊都係無得睇(醫生)」,認為醫管局有必要增加名額。
林哲玄表示本港以往有不少夜間私家診所,但由於病人較少,不少都「維唔到皮」而結業,有家庭醫生轉至晚上10時、11時才關門。他認為政府可以設立網頁,讓市民找到夜間營業的醫生。
林哲玄又提到,以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旁邊曾設家庭醫生服務,但較少病人使用。他認為公立醫院提高收費後,市民使用服務的誘因上升,建議醫管局考慮重推。至於普通科門診,他認為可於夜間安排1、2個醫生輪更看診。

崔俊明:加藥費後仍無法收回成本
現時病人於公立醫院每獲派16周劑量藥物,收費15元,日後改為每4周劑量收20元,如獲發16周劑量便需支付80元,每次最多發24星期藥。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表示,加價後醫管局仍無法收回藥物成本,增加收費是希望補貼一些新藥物,例如癌症藥物,期望日後擴大資助藥物範圍,同時減少浪費多餘藥物,例如止痛藥、感冒藥等「需要時服用」藥物。
被問到會否對病人造成財政負擔,崔俊明指加價後每星期藥物都只是5元,「飲杯奶茶都唔止呢個數」,強調做法是希望幫助到更有需要的病人。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0223782/%E6%80%A5%E7%97%87%E5%AE%A4%E6%94%B6%E8%B2%BB-%E5%A4%9C%E8%A8%BA%E4%B8%8D%E8%B6%B3%E6%80%8E%E8%BE%A6-%E6%80%A5%E7%97%87%E7%A7%91%E9%86%AB%E7%94%9F-%E5%B8%82%E6%B0%91%E6%9C%89%E8%B2%AC%E4%BB%BB%E8%A8%88%E5%8A%83%E7%9C%8B%E7%97%85%E6%99%82%E9%96%93

2. 【亞洲】緬甸地震|泰國摩天大樓倒塌5死 建商為中國鐵路十局去年才封頂

緬甸中部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這次地震帶來的震感強烈,泰國全國有震感,曼谷部份建築物出現搖晃,雲南、昆明等多地的居民也感受到強烈震動。據此前報道,泰國曼谷有興建中的高達30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倒塌,當地傳媒報道至少5人死亡、9人受傷、117人失蹤。
據了解,該座位於曼谷洽圖洽(Chatuchak)區的30層大樓,於2020年開工興建,總經費約21.36億泰銖(約4億8849萬4869元港幣),該棟大樓原計劃作為泰國審計署的新辦公大樓。承建單位為ITD-CREC合資企業,由泰國意大利泰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鐵十局(泰國)有限公司合作組成。
去年(2024年)年中鐵十局更曾發文慶祝該大樓封頂儀式,稱該大樓建成後「將是中鐵十局在泰國發展的一張名片」,但因為強震倒塌,中鐵十局也已經刪除與此建案的相關文章。

對於泰國新審計長辦公室大樓建設項目,是一座30層樓高的建設項目,工程價值為21.36億泰銖,自2020年開始動工。該項目由合資企業ITD-CREC實施,該公司是由意大利-泰國發展公共有限公司和中國鐵路第十局(泰國)有限公司組成的合資企業。

該棟大樓目前工程進度約達30%,原定2026年完工,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曾一度停工。泰國審計署副審計長素提蓬·本尼迪(Sutthipong Boonnithi)受訪則稱,該棟大樓原計劃作為泰國審計署的新辦公大樓,由泰國當地企業與中國廠商合資承建,如今卻因天災無緣完工。

素提蓬已緊急前往現場查看災情。他感慨,這棟大樓去年4月才由中鐵十局舉辦主體結構封頂儀式,當時被視為工程順利推進的象徵,可惜的是不到一年便遭遇罕見強震,令人唏噓。

據中鐵十局官方資料描述,泰國新建審計局辦公大樓專案位於泰國曼谷市,主要包括新建辦公樓、會議廳、停車樓各一棟,建築總面積96041平方米。項目周邊交通便捷,西臨曼谷火車站,東側與曼谷國家公園相望,建成之後主要為泰國國家審計局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服務,將是中鐵十局在泰國發展的一張名片。

新建審計局辦公大樓主樓高137米,結構形式為「核心筒+無樑樓板」。核心筒採用滑模施工技木,無梁樓板採用抬模安裝工藝,外架採用爬架施工工藝。為保證超高層混凝土品質,開工伊始即成立了項目技術攻關小組,對關鍵技術進行研究。

值得關注的是,有微博的網友發現,在事發後中國中鐵十局迅速在微信公眾號和官方網站刪除了此前慶賀該棟大樓封頂儀式的貼文。內地網民則覺得遺憾,並且詢問「因地震倒塌重建費用是由中鐵承擔還是泰國方面承擔?」

有關「中鐵十局」
此次緬甸強震,千里之外興建中的泰國審計局辦公大樓成為曼谷唯一倒塌的高層建築,引發外界關注。參與這棟高樓興建的「中鐵十局」,是以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為主業的大陸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除了大陸各地眾多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外,近年來,中鐵十局的業務還遍及拉丁美洲、非洲及南亞,泰國更是其中的重點。

中鐵十局是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重要成員單位,公開資料顯示,中鐵十局公司註冊資本金達人民幣13.34兆元,年施工能力逾人民幣300億元,現有員工超過1.4萬人。

中鐵十局曾先後參與京九鐵路、青藏鐵路、京滬高鐵、滬杭高鐵等百餘條大陸國家大型鐵路工程建設,並承建濟南、青島、徐州、煙台等新車站和鐵路樞紐工程,還先後參與濟青、京滬、連霍、濟廣等百餘條高速公路建設,建成高速公路總長1,500多公里,參建各類大橋、特大橋1,000多座。

此外,中鐵十局還曾參與廣州、深圳、成都、大連、武漢、福州、長春、西安、貴陽等多個城市的地鐵和輕軌交通項目,並完成大陸國內多地千餘項高層建築、大型廠房、環保水務等工程項目,公共工程的經驗相當豐富。

根據中鐵十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今年2月,中鐵十局承建的阿根廷馬里亞納鹽湖工廠正式投入使用。該廠位於阿根廷薩爾塔省薩爾塔市工業園區,是中阿兩國礦業能源領域合作的象徵性工程。

近年來,中鐵十局在海外的重點項目還包括:秘魯安蒂普拉諾醫院,該醫院是秘魯國家醫保局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規劃190張病床,15類檢查科室,5個手術室,一天最多可接納2,000名病患,預計2025年建成交付。目前,該項目的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

秘魯錢凱港長1.84公里的錢凱隧道以及約5.26公里的交流道和連接道路,也是由中鐵十局承建。
中鐵十局還為東非國家肯亞的國防部承建總建築面積達11.8萬平方米(約3.57萬坪)的住宅項目,以及該國馬拉瓦供水項目和南迪山供水項目。
此外,中鐵十局在智利、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部蘇丹、烏干達、獅子山、斯里蘭卡等國外也有數個工程及採礦投資開發等項目,泰國則是中鐵十局近年重點經營的市場。

除泰國審計局辦公大樓,根據中鐵十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位於泰國普吉島的普吉別墅和普吉皇家大學宿舍樓、泰國清萊皇太后大學醫護人員宿舍樓、中泰鐵路一期土建工程C3-1標等,也都由中鐵十局承建。

以中鐵十局豐富的營造經驗,何以泰國審計局大樓會爆炸般瞬間崩解?據BBC中文報導,泰國結構工程師協會主席皮瑪馬斯(Amorn Pimarnmas)表示,曼谷鬆軟的土壤可能也是造成塌陷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可以將地面運動放大三到四倍。

但他也補充說,「還有其他假設,例如材料(混凝土和鋼筋)品質以及結構系統中的一些不規則性。這些仍待仔細調查。」

倫敦帝國學院地震工程資深講師馬拉加-丘基塔佩(Christian Málaga-Chuquitaype)在研究影片後表示,該大樓採用「無梁樓板」(Flat Slab)設計可能是原因。

「『無梁樓板』系統是一種建造建築物的方法,其中地板直接放置在柱子上,而不使用橫梁」,他解釋,「想像一下,一張僅由腿支撐的桌子,下面沒有額外的水平支撐。」

他指出,「雖然這種設計具有成本和建築優勢,但在地震期間表現不佳,經常以脆性和突然(幾乎爆炸)的方式失效。」

資料來源:HK01 | 聯合新聞網
https://www.hk01.com/%E5%A4%A7%E5%9C%8B%E5%B0%8F%E4%BA%8B/60224421/%E7%B7%AC%E7%94%B8%E5%9C%B0%E9%9C%87-%E6%B3%B0%E5%9C%8B%E6%91%A9%E5%A4%A9%E5%A4%A7%E6%A8%93%E5%80%92%E5%A1%8C5%E6%AD%BB-%E5%BB%BA%E5%95%86%E7%82%BA%E4%B8%AD%E5%9C%8B%E9%90%B5%E8%B7%AF%E5%8D%81%E5%B1%80%E5%8E%BB%E5%B9%B4%E6%89%8D%E5%B0%81%E9%A0%82
https://udn.com/news/story/124429/8643999

3.【韓國】生育率9年來首次回升 數據看韓國真能迎來人口增長轉捩點?

作為全球人口下降的教科書案例,韓國人口問題的悲觀預期甚至引起關於「國家消失」的討論。上月,韓國統計局公佈2024年的初步生育率數據卻帶來一線希望,韓國名韓國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嬰兒數量從2023年的0.73增加至0.75——雖然變化微乎其微,卻是近10年來首次出現增長。有當地官員認為,2024年或將成為韓國人口危機的轉捩點。
新婚夫婦數量出現90年代以來最大增長

除生育率以外,2023至2024年,韓國結婚率連續兩年出現增長。由於新冠疫情令許多新人將婚期延後,直接導致2023年結婚率出現11年來以來的首次攀升,增長1個百分點。2024年,超過22.2萬對新人結為夫婦,比去年同期增長14.8%,為1990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正如許多亞洲國家一樣,許多夫妻會在婚後1至2年間生育,因此結婚與出生之間一般存在一到兩年的時間滯後關係,意味着在結婚率連續兩年增長下,2025至2026年韓國的生育率也很可能繼續增長。
韓國統計局官員朴賢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社會價值觀有所改變,對於結婚與生育的看法更加正面。」
總統辦公室負責低生育率應對的首席秘書對路透社表示:「未來幾年(生育率)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很高,我們正處於轉捩點。
「人口緊急狀態」
韓國出生人口及生育率自2015年來連續9年下跌,當年新生兒數量約44萬,生育率為1.24。到2018年,韓國生育率就已經跌破平均每名女性生1個孩子,到2023年更達到0.72的最低點。即便2024年回升至0.75,韓國的生育率仍然是全球最低。
一般而言,維持韓國目前5,100萬人口水平需要2.1的生育率。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健康指標與評估機構(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的推算,如果韓國人口以目前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100年人口或將減半。
而韓國政府計劃在2030年前將生育率提高到1,與目前的水平仍有不小的差異。
去年,韓國政府宣佈國家進入「人口緊急狀態」,成立了一個專職「人口戰略企劃部」來應對低生育率、老齡化等導致的國家人口危機。
政府亦在2024年進一步加大對育兒政策支持力度,在雙親均需請育兒假時,將給員工的100%薪資補助從最長3個月增加至最長6個月,補助的薪資上限從每月150萬韓元(約8,000港元)大幅上調到250萬韓元(約13,000港元)。育兒假總時長也從1年延長至1年半。
此外,還有生育一孩的一次性200萬韓元(約11,000港元)補貼、0至1歲嬰兒家庭的每月100萬韓元(約5,500港元)補貼、1至2歲幼童家庭每月50萬韓元(約2,250港元)補貼、住房優惠等等。
政府還承諾承擔中小企業員工休假期間的薪資補助,但也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從2025年起在監管文件中申報員工育兒相關的統計資料。
儘管這些措施大多在2025年起實施,但不少都在此前有「低階版」的支持。有新晉父母表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會態度的變化都推動了育兒決定。但若將近兩年的生育率和結婚率轉機歸功於這些政策扶持,似乎還言之尚早。
政策、疫後反彈、還是嬰兒潮?
統計局官員指出,韓國90年代嬰兒潮一代人進入適婚年齡、以及新冠疫情後的反彈都是推動結婚和生育率回升的因素。

儘管這些措施大多在2025年起實施,但不少都在此前有「低階版」的支持。有新晉父母表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會態度的變化都推動了育兒決定。但若將近兩年的生育率和結婚率轉機歸功於這些政策扶持,似乎還言之尚早。
政策、疫後反彈、還是嬰兒潮?
統計局官員指出,韓國90年代嬰兒潮一代人進入適婚年齡、以及新冠疫情後的反彈都是推動結婚和生育率回升的因素。

韓國在朝鮮戰爭後迎來長9年的嬰兒潮,而這批出生於1955年至1963年的韓國人又在90年代初誕下子女,促成了在1991年至1996年間新生兒數的明顯增長,被稱為「回聲嬰兒潮」。2024年,這一批嬰兒潮後代年齡介於28歲至33歲之間,恰好是主要生育年齡。對比往年同一年齡段的生育數據,不難發現2024年這一年齡區間的新晉媽媽數量明顯高於往年。

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研究員李相林(音譯)認為,在「回聲潮」一代的推動下,韓國出生率回暖的趨勢可維持兩年左右。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新生兒數量大幅下跌,這很可能是2022年韓國疫情高峰期下,韓國民眾推遲結婚和生育計劃,也令新生兒數量在2024年回彈。
韓國翰林大學社會學教授Shin Kyung-ah就認為,這種反彈可能只是疫情後的暫時現象:「我不確定生育率是否已經好轉。如果經濟惡化,情況可能會更糟。考慮到結構性經濟和文化問題,年輕人對婚姻和生育的看法並沒有太大改善。」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4%B8%96%E7%95%8C%E5%B0%88%E9%A1%8C/60224070/%E7%94%9F%E8%82%B2%E7%8E%879%E5%B9%B4%E4%BE%86%E9%A6%96%E6%AC%A1%E5%9B%9E%E5%8D%87-%E6%95%B8%E6%93%9A%E7%9C%8B%E9%9F%93%E5%9C%8B%E7%9C%9F%E8%83%BD%E8%BF%8E%E4%BE%86%E4%BA%BA%E5%8F%A3%E5%A2%9E%E9%95%B7%E8%BD%89%E6%8D%A9%E9%BB%9E
4.【英國】民調顯示:僅21%英國人相信工黨“不會重返緊縮”的承諾

致力於促進社區團結的倡議組織More in Common UK發佈了一項關於民眾經濟態度的詳細民調報告(完整30頁報告連結於此)。

該組織總結稱,過去六個月公眾對經濟的悲觀情緒持續加深,並指出:
“民眾對經濟既深感焦慮又充滿悲觀,幾乎不認為政府有能力改善現狀。 ”
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持續下降——更多人認為政府為贏得選舉隱瞞了真實經濟計劃,且對其改善英國經濟、公共服務及個人生活的承諾缺乏信心。

幾乎所有調查結果都對工黨不利(儘管選民認為黨魁基爾·斯塔默和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擅長做艱難決策)。 以下是三個關鍵發現:

**緊縮政策疑慮**:僅21%選民相信英國不會重返緊縮時代,31%認為正在回歸緊縮,23%認為緊縮從未結束。 這對政府尤為棘手,因為基爾·斯塔默和雷切爾·里夫斯屢次強調“不重返緊縮”,其理由是公共支出總體將增加,故“緊縮”標籤不適用。 但「緊縮」本身缺乏統一定義——該術語通常與前財相喬治·奧斯本的經濟政策挂鉤(即通過削減支出來控制金融危機後的預算赤字)。 若選民認為國家重返緊縮,本質上僅反映他們對經濟現狀的不滿。

大選後,**不看好工黨能改善自己這類人群生活**的民眾比例激增。 選舉期間,認為工黨會改善生活的選民(54%)曾略多於持相反觀點者(46%),但如今情況逆轉——**高達71%的人預測在工黨執政下生活會惡化**,僅有29% 持樂觀態度,悲觀者比例是樂觀者的兩倍多。

在經濟議題上,**Rachel Reeves** 如今獲得的信任度甚至低於她的保守黨前任 **Jeremy Hunt** 和保守黨影子財相 **Mel Stride**。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live/2025/mar/25/labour-spring-statement-rachel-reeves-keir-starmer-latest-politics-live-news

5.【英國】英國最危險街區地圖上線——快查查你所在區域的治安狀況
《鏡報》最新互動地圖揭露暴力犯罪與性侵案件高發區,同時顯示警方未能將罪犯繩之以法的「執法空白地帶」
英格蘭與威爾斯最危險區域排行榜出爐,透過我們的互動地圖,您可立即比對所在社區的治安狀況。

官方警務數據顯示,Leeds市中心去年暴力犯罪率冠居全國。西約克郡警方記錄顯示,2024年該地區共發生3,540起暴力犯罪與性侵案件,相當於每日有10人遭遇攻擊、強暴或性侵。其中僅310起案件偵破(指嫌疑人被起訴、警告或達成地方調解)。點擊互動地圖即可與您居住區域進行對比:
### 暴力犯罪熱點區域排名

緊接Leeds之後,Newcastle市中心以3,012起暴力與性犯罪(日均8起)位列第二,偵破率僅10%(289起)。

雖以高端購物區著稱,Westminster的Strand, St James & Mayfair卻以2,786起案件(偵破率9%)排名第三。Brighton的North Laine & the Lanes(2,495起,偵破率10%)與Liverpool的Central & Islington(2,490起,偵破率9%)分列第四、五名。

該地圖同時揭露遠離都會區的住宅區治安狀況:如Somerset風景區的歷史市鎮Bridgwater Town記錄1,270起暴力案件;Cumbria的Denton Holme & Harraby Green則有762起。全圖共收錄約180萬起報案紀錄,其中僅136,000起(8%)偵破。

### 零破案率的治安黑洞
地圖更曝光7個「執法真空」街區——這些地區全年發生逾百起暴力案件,卻無任何嫌疑人被起訴、警告或達成地方調解。

Northumbria警區記錄顯示,Stocksfield, Riding Mill & Corbridge全年發生136起暴力案件,破案率掛零。其他「治安黑洞」包括:Waverley的Hindhead, Beacon Hill & Frensham、Camden的Hampstead Town、Sutton的Orchard Hill、York的Osbaldwick、Bromsgrove的Hagley,以及Test Valley的Andover Charlton。
(註:大曼徹斯特警區因未提交去年數據,其轄下7,000餘個街區未納入統計。犯罪數據以政府劃定的「中層輸出區域」MSOAs為單位,人口規模介於7,000-10,000人,且不含英國交通警察管轄的鐵路系統案件)
政府打擊暴力犯罪新措施
工黨在去年大選前承諾「將嚴重暴力犯罪減半」。2月底提交國會的《犯罪與警務法案》賦予警方新權限,包括:強化跟騷保護令、新增「下藥迷姦」罪名、禁止登記性侵犯更名等,以打擊反社會行為、商店竊盜與街頭犯罪。
警方現可憑電子定位(如「尋找我的手機」功能)進入藏匿贓物處所。政府同時承諾增聘13,000名社區警力,實現「每區專屬警官」制度。

8月1日起,持有、製造、進口或銷售「忍者刀」將全面禁止——此項立法源自多起青少年遭此類刀具殺害的慘案。16歲遇害少年Ronan的母親Pooja Kanda表示:「這種刀具在社會中唯一用途就是致人死傷,感謝政府正視問題的急迫性。」內政大臣Yvette Cooper直言:「青少年取得致命刀具實在太容易。」
資料來源:The Mirror
https://www.mirror.co.uk/news/uk-news/uks-most-dangerous-neighbourhoods-mapped-34956215

6.【英國】英國多地議會恐因特殊教育需求隱性債務浮現而破產

一項將52億英鎊赤字暫時擱置七年的會計調整措施將於2026年3月31日終止

分析報告
英國數十個地方議會面臨破產危機,原因在於長期被掩蓋的特殊教育需求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y (Send)債務即將重新浮現。這筆高達52億英鎊的財政赤字通過會計手段從地方政府賬目中隱藏七年,其調整期限將於2026年3月31日屆滿。

《衛報》調查顯示,英國特殊教育需求及殘障(Send)危機的驚人開支持續攀升。未來一年,各地議會在Send服務上的超支額將逼近20億英鎊,導致累積赤字在2026年3月31日前至少達到52億英鎊。

這個日期之所以關鍵,在於屆時通過會計手段隱藏七年的52億英鎊債務將重新計入地方財政報表,可能導致數十個地方議會瞬間破產。

英國政府正面臨雙重難題:既要處理急速膨脹的歷史Send債務,又需遏制持續飆升的未來Send支出(目前未見緩解跡象),且兩者皆無簡易解決方案。

上屆政府曾試圖通過向數十個議會發放數百萬英鎊「安全閥」補助金來控制Send支出,協助其建立更有效的家長需求「管理」機制。但這些計劃幾乎未能實現降低成本的預期效果。

在回應《衛報》調查的131個議會中,79個與教育部簽訂了補助協議。僅有3個議會預測明年不會出現赤字,部分勉強接近收支平衡的議會更直言,補助終止後赤字將急速惡化。

約克市議會是《衛報》調查中唯一預測Send預算赤字將轉為盈餘的機構,但對長期維持平衡持悲觀態度。「除非制度改變,否則我們很快會重返赤字狀態」,該議會兒童、青少年及教育事務執行委員鮑勃·韋伯表示。

然而,制度改革可能引發議會、政府部長與家長及倡導團體的激烈衝突。地方議會明確要求修法,以獲得對Send支援對象及教育安置的更大控制權。

家長團體指出,若僅粗暴限制教育健康照顧計劃(EHCPs- Education, Health and Care Plans,賦予兒童Send支援法定權利的正式評估)的申請,根本無助解決問題——核心癥結在於主流學校無法滿足Send學生的需求,而這些需求不會消失。

「家長們像用頭撞牆般哀求學校提供支援,卻屢遭拒絕」,倡導組織「特殊需求叢林」的塔尼婭·蒂拉奧羅表示。她強調,將議會財政危機歸咎於家長行使法定權利是謬誤,「政府應註銷這些債務,並持續註銷直至早期干預支援及融合教育政策全面見效」。

英國政府已追加10億英鎊Send經費,並計劃在主流學校增設1萬個特教名額。其改革Send制度的意圖明確(今夏將發布白皮書),新制度必須具備財政永續性,但如何處理現存赤字尚未定案。

諾福克郡議會Send及融合教育主管簡·海曼直言現行制度「已崩潰」且「迫使家長與學校對立」。該郡Send赤字預計一年內達1.83億英鎊。海曼預期政府必將介入紓困:「這問題無法被忽視。」

對此並非所有人都如此確信。伯恩茅斯、克賴斯特徹奇和普爾議會副領袖邁克·考克斯預測:「政府只會繼續拖延問題,唯一變化是問題雪球將越滾越大、越難處理。」該議會赤字預計在2026年3月31日前飆升至1.68億英鎊,一年內暴增6000萬英鎊。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25/mar/30/english-councils-send-debt-analysis

7.【葡萄牙】葡萄牙黃金簽證增加,西班牙關上大門

隨著西班牙投資居留計劃的關閉,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葡萄牙,因為葡萄牙是一條更快、更實惠、更容易獲得公民身份的途徑。

西班牙退出引發需求激增西班牙 的黃金簽證計劃一度被認為是歐洲最容易獲得的簽證。 投資者只需投資至少 50 萬歐元的房產,就能獲得居留許可、免簽證的申根通行證以及通往公民身份的明確途徑。

雖然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件好事,但當地人卻不這麼認為。 由於外國房地產投資者希望獲得 「黃金簽證」,西班牙的房價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在上漲。

正因為如此,西班牙做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決定–終止該計劃。 終止日期將從 2025 年 4 月 3 日開始生效,這引發了投資者的大規模搶購。

由於截止日期如此之近,辦理時間無疑會增加,許多申請較晚的投資者將錯失良機。 這也是許多人另尋他處的原因 。

葡萄牙在數位和戰略上加大力度
隨著西班牙關閉國門,葡萄牙也開始加速前進。 儘管積壓了 50,000 名申請者,葡萄牙政府還是採取了果斷行動,加快了申請進程。 AIMA 現在已過渡到完全數位化的黃金簽證申請流程。

通過摒棄傳統的紙質申請,生物識別排期已加快(現在可在 30 至 90 天內自動排期),投資者現在可以用英語、西班牙文或法語提交檔,總體而言,它簡化了居住流程。

為什麼選擇葡萄牙而不是西班牙? 不僅僅是時間問題
1. 申請成本低
西班牙即將停止的黃金簽證計劃要求至少50萬歐元的房地產投資。
然而,在葡萄牙,有更多經濟實惠的途徑,特別是通過文化捐助或基金投資。
目前,葡萄牙黃金簽證的最低資金要求為16.8萬歐元。 Holborn Assets 提供一系列捐贈和投資選擇,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這些較低的門檻使葡萄牙成為一個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歐盟居留選擇,許多投資者都會選擇。

2. 深受美國公民歡迎
無論是因為政治的不確定性、對全球流動性的渴望,還是歐洲養老的吸引力,葡萄牙黃金簽證在美國人中都很受歡迎。
僅在2023年,就有超過560名美國公民申請該專案,超過了中國和英國的申請人數,可見其在西方人中的受歡迎程度。
我們可以想像,這是因為這個國家的英語流利程度高、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和溫和的稅收優惠政策 。

3. 獲得公民身份的捷徑
除了臨時居留權之外,葡萄牙的黃金簽證計劃還提供了一條通往歐盟公民身份的清晰而直接的途徑。
僅需五年(每年至少逗留 7 天),申請人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或正式公民身份。
作為比較,西班牙提供的黃金簽證計劃的入籍途徑要長得多。 在該計劃結束之前,其期限為10年。
緊迫與機遇:行動的 「黃金 」時刻葡萄牙 的黃金簽證計劃仍在接受申請。
2025 年 3 月 11 日,葡萄牙政府在短短三年內第三次垮臺。
從現在(3 月)到 2025 年 7 月,葡萄牙將進入 “看守 ”階段。 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這麼說 。
例如,如果民主聯盟(AD)獲得控制權,他們可能會恢復廣受歡迎的房地產黃金簽證投資。 另一方面,如果社會黨(PS)重新獲得控制權,則可能會採取進一步的限制措施,就像他們對 NHR 稅制所做的那樣。
因此,有意投資歐洲的個人應儘快行動起來。
正如 Holborn Assets 的黃金簽證專家 Jason Swan 所說 投資者將受到法律保護
“投資者將受到申請時有效法律的保護。 未來的任何變化都不會追溯適用,就像我們在 2023 年看到的那樣,當時該計劃最初設定為關閉。 如果您正在考慮黃金簽證,最好在任何潛在的法律變化之前進行,因為這些變化可能並不有利。”

資料來源:The Portugal News https://www.theportugalnews.com/zh/zh-news/2025-03-26/breaking-news-portugal-golden-visa-ramps-up-as-spain-closes-the-door/96453

資料來源:The Portugal News
https://www.theportugalnews.com/zh/zh-news/2025-03-26/breaking-news-portugal-golden-visa-ramps-up-as-spain-closes-the-door/96453

8.【美國】美國「金卡」|特朗普認憂濫用 設退款機制「送客」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承認,憂慮可能有人會濫用早前宣布推行的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移民美國「金卡」(gold
card)計劃,但稱將有退款機制並讓相關人士離開。

特朗普在周三(19日)的訪問中坦承,金卡可能潛藏弊病,吸引任何不懷好意之士濫用作為進入美國的渠道。但他表示,發現「有心人士」後將會退還金錢,並讓有關人士離開美國。

同時,特朗普指金卡計劃申請人可能會面臨適當審查,並承認申請人數可能眾多,惟他隨即改口稱認為金卡將會十分成功。

主持亦追問特朗普,為何認為美國公民身份能以金錢量化出售,以及此舉如何符合其持續提倡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特朗普回應,提出金卡是因為自己確是「美國優先」,未作更多解釋。
特朗普於2月宣布,計劃廢除外國投資者簽證計劃,改為推行「金卡」(gold card),讓外籍人士以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移民美國。有反對者批評,特朗普不再視公民權為建設共同國家的任務,而是一項資產,成為美國公民變成僅限富人的高端大宗商品。

資料來源:HKET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3923717/%E7%BE%8E%E5%9C%8B%E3%80%8C%E9%87%91%E5%8D%A1%E3%80%8D%EF%BD%9C%E7%89%B9%E6%9C%97%E6%99%AE%E8%AA%8D%E6%86%82%E6%BF%AB%E7%94%A8%20%E8%A8%AD%E9%80%80%E6%AC%BE%E6%A9%9F%E5%88%B6%E3%80%8C%E9%80%81%E5%AE%A2%E3%80%8D?mtc=20042

9.【加拿大】Pierre Poilievre(博勵治 )承諾保守黨執政會加速處理「香港救生艇」積壓問題

Poilievre在競選活動首週,已將這個聚焦移民的組織列入他的標準演講攻擊內容中。

當保守黨領袖Pierre Poilievre在安大略省漢密爾頓的競選集會上提到「Century Initiative」時,現場群眾發出響亮的噓聲。

Poilievre在競選活動首週,已將攻擊這個聚焦移民的組織納入他的標準演講內容,並批評自由黨領袖Mark Carney任命該組織共同創辦人之一進入關鍵顧問委員會。

該倡議組織是一個註冊慈善機構兼智庫,專注於人口增長,其公開目標是讓加拿大人口在2100年達到1億。該組織董事會主席Mark Wiseman近期被Carney任命為加美關係委員會成員。另一名共同創辦人Dominic Barton則在2019至2021年期間擔任加拿大駐中國大使。

Poilievre指控Wiseman加入加美關係委員會,證明自由黨在移民議題上有激進計劃。

「在自由黨失去的十年後,隨著自由黨稱之為『Century Initiative』的全球主義者議程接管,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本週在大型集會上表示。「我們常識優先的加拿大方針拒絕『Century Initiative』。我們將回歸常識性移民政策,只引進我們能夠吸收的人口數量。」

魁北克政團領袖Yves-François Blanchet也批評該倡議,並在上屆國會提出動議,要求政府拒絕其提案。Blanchet認為大量新移民將稀釋法語地位並削弱魁北克的政治份量。該動議獲得保守黨和魁北克政團支持,但遭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否決。

所有政黨領袖均對加拿大移民共識的變化做出回應。近年加拿大曾是西方國家中對移民支持度最高的特例,但隨著住房與醫療資源短缺的擔憂加劇,此情況已改變。

去年秋季Abacus Data對1,915名加拿大人的調查顯示,53%受訪者認為移民正使國家狀況惡化。2023年11月此數字為43%,而2023年7月僅36%民眾持此看法。

自由黨政府過去十年不斷提高移民目標,最終設定為每年50萬永久居民。去年大幅下調此數字,計劃在2027年降至36.5萬人。自由黨也大幅減少國際學生與臨時外勞接收數量,對此類移民設下新上限。

與Poilievre類似,Carney表示自由黨將維持這些上限,直到住房市場跟上需求。

「這些上限或類似水平的限制,依我判斷需持續實施,直到我們擴建住房、消化國內既有移民規模,」Carney上週末啟動自由黨競選活動時表示。

Wiseman在退休基金與金融機構擔任高階職務資歷深厚,曾任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局執行長。該職位由CPPIB董事會在Stephen Harper任總理時任命。政府雖不直接干預CPPIB決策,但負責任命其董事成員。

成立於2014年的Century Initiative針對人口增長與國家未來發布報告並舉辦會議。

執行長Lisa Lalande向《星報》聲明,該組織並非呼籲無計劃的大規模移民,但認為加拿大需要在未來數十年增加人口。

「雖然我們常被引用2100年達1億人口的目標,但重點始終在於這種增長能帶來什麼——經濟實力、創新,以及全體加拿大人更高的生活品質,」Lalande表示。

以加拿大現約4,150萬人口計算,需在75年內增加5,850萬人才能達標。相較之下,過去75年(1950至2025年)加拿大人口從1,370萬增長至4,150萬。

雖然絕對數字更大,但Century Initiative倡導的實際年增長率為1.17%,低於過去75年的1.48%。

Lalande強調該組織無黨派色彩且非遊說團體。

「Century Initiative不涉政治——但我們成了便利的攻擊目標。曲解我們工作的行為是政治投機,對選民無益。我們始終堅持事實、知情政策與加拿大的未來。」

提到新一波港人來加拿大面對包括等待永居審批和找工作困難等處境,博勵治讚揚從上一輩到新一代的香港人為加拿大創造的活力,他允諾若執政,會加速處理申請積壓的問題,能吸引更多優秀年輕的香港人才到加拿大。
他並向還在香港的加拿大公民喊話稱,過去 10 年自由黨執政下的加拿大變了樣,經濟發展不好、社會治安變差,所以很多人回到香港,但大選之後將有所改變。「我會把加拿大變成世界上最好的國家。我想對在香港的加拿大人說:回來加拿大吧!讓我們一起創建富裕美好的國家,我們需要你的才智能力,我們將確保這是自由國度,讓你盡情大顯身手。」

資料來源:Toronto Star /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01548/2025-03-28/news-%E5%8D%9A%E5%8B%B5%E6%B2%BB%E6%89%BF%E8%AB%BE%E4%BF%9D%E5%AE%88%E9%BB%A8%E5%9F%B7%E6%94%BF%E6%9C%83%E5%8A%A0%E9%80%9F%E8%99%95%E7%90%86%E3%80%8C%E9%A6%99%E6%B8%AF%E6%95%91%E7%94%9F%E8%89%87%E3%80%8D%E7%A9%8D%E5%A3%93%E5%95%8F%E9%A1%8C/?variant=zh-hk
https://www.thestar.com/politics/federal/pierre-poilievre-has-the-century-initiative-and-its-links-to-mark-carney-in-his-crosshairs/article_ee8de8f9-977f-435e-97f7-580a0641ff27.html

10.【加拿大】2025聯邦大選|自由黨大開移民之門捱批 卡尼延攬羅品信參選遭質疑

在總理卡尼(Mark Carney,下圖)宣布提前選舉的同一周末,一項具有爭議的任命使移民成為頭條新聞。
據《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作家托德(Douglas Todd)報道,這位投資基金經理人、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卡尼在兩周前贏得了自由黨黨領選舉,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值得關注的重點在他如何選擇開放邊境倡導者懷斯曼(Mark Wiseman)作為主要顧問。

懷斯曼是「世紀倡議」(Century Initiative) 的聯合創始人,該遊說團體積極倡導加拿大人口到2100年猛增至一億人。懷斯曼堅持認為,加拿大在允許人們入境之前進行「篩選」的傳統方法「坦白說,只是浪費時間」。他說,移民部門的檢查單位「只是一個官僚機構」。
懷斯曼認為,移民政策應該交由企業掌控。
懷斯曼的任命表明長期倡導資本和勞動力自由貿易的卡尼正在聚集在他周圍的人,這些人重視卓越的移民水平和更多的外國投資。

卡尼否認了聯邦保守黨黨領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引用懷斯曼所言的一項指控,該項指控稱「卡尼支持自由黨的世紀倡議,將我們的人口增加近兩倍,達到一億。……這是激進的自由黨移民議程」。
卡尼本周試圖與「世紀倡議」保持距離,他告訴記者,懷斯曼不會就移民問題向他提供建議。
但西門菲沙大學(SFU)政治學家傑拉姆(Sanjay Jeram)表示,多年來,移民問題在加拿大一直是個禁忌。
傑拉姆表示,加拿大「越多越好」的「移民共識」正在減弱。大多數人認為,「由於擔心人口快速增長導致住房和通貨膨脹危機,公眾對移民的看法已經惡化。」但傑拉姆也認為加拿大的態度反映了全球不斷擴大的懷疑。
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博勵治表示,他擬將移民數量減少約一半,達到每年25萬新公民,即2015年自由黨當選之前的水平。這位保守黨黨領說,在杜魯多執政近10年期間保持著創紀錄的新移民數量,加劇了該國的住房和租賃危機。
卡尼表示,他將把移民和臨時居民的數量減少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這將使移民和臨時居民的數量仍遠高於保守黨執政時的水平。
實際趨勢是甚麼?當自由黨上台後,移民人數增加了一倍,移工和外國留學生增加了5倍。目前,近300萬非永久居民佔總人口的7.3%,高於2015年的1.4%。
同時,本月的Leger民調證實阻力正在上升。現在,58%的加拿大人認為移民水平「過高」。甚至有一半在這個國家待了不到10年的人也有同樣的感覺。
溫哥華地產分析師薩雷茨基(Steve Saretsky)表示,考慮到移民數量對年輕人買房的屋價起到了重要作用,卡尼接受「世紀倡議」的關鍵參與者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信號。
薩雷茨基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是一種情緒上的「干擾」,使加拿大選民暫時忘記了住房的核心。他表示,他擔心加拿大人可能會被自由黨減緩移民的承諾「再次愚弄」,無論這種承諾多麼溫和。
加拿大銀行經濟學家James Cabral和Walter Steingress最近表明,人口每增加 1%,房價中位數就會平均上漲2.2%,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上漲6%至8%。
除了卡尼任命懷斯曼之外,還有哪些跡象表明他傾向於高移民水平?其中一位是卡尼選擇的幕僚長為前移民部長馬守諾(Marco Mendicino),他經常說自己如何「讓新移民更容易」來到這個國家。許多勞工經濟學家表示,馬守諾引進更多低技能工人的政策沒有意義。
到了2023年,自由黨任命了新的移民部長米勒(Marc Miller),他開始談論減少移民。但卡尼將米勒完全從內閣名單中剔除,由滿地可後座議員本黛揚(Rachel Bendayan)取代。
滑鐵盧大學勞工經濟學家斯庫特魯德(Mikal Skuterud)對本黛揚成為10年來第6位自由黨移民部長感到沮喪。
斯庫特魯德說,新任部長很容易受到特殊利益的影響,特別是來自商界的利益。「這是一個複雜的投資組合。」斯庫特魯德本周表示:「當你不真正了解系統或目標時,你就會被私人利益所俘獲,只想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眾多經濟學家對創紀錄的臨時工數量導致加拿大人均GDP 成長在已開發經濟體中墊底感到遺憾,斯庫特魯德是其中一員。
上周,備受矚目的溫哥華柏文行銷商雷尼(Bob Rennie)告訴眾人,他向卡尼推薦了一項提案,透過向海外投資者提供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的優惠利率來刺激租賃住房。
本周眾人也獲悉卡尼邀請前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作為自由黨候選人參選。羅品信擔任市長期間,海外資本(主要來自中國)湧入溫哥華樓市。
當SFU研究員甄瑞謙 (Andy Yan) 將這一證據提請公眾注意時,羅品信表示他的研究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然而兩年後,羅品信承認外國資本「像一噸磚頭一樣」襲來。
值得注意的是,卡尼在2020年之前擔任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行長,是最引人注目的反對英國脫歐運動的人士之一。
不管其長期影響如何,英國脫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國人推動的,他們希望透過更好地控制移民水平來保護房價。歐盟申根體系允許人們在29個參與國自由流動,從而提高了移民水準。
也許這是第一次,移民將成為這次加拿大大選的熱門議題。
雖然與房價的聯繫受到了廣泛關注,但SFU的傑拉姆也認為,「美國和歐洲對移民的負面框架可能引發了加拿大人潛在的擔憂。它讓各方意識到,移民政治可能不再被公眾視為禁忌。」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01519/2025-03-28/news-%E3%80%902025%E8%81%AF%E9%82%A6%E5%A4%A7%E9%81%B8%E3%80%91%E8%87%AA%E7%94%B1%E9%BB%A8%E5%A4%A7%E9%96%8B%E7%A7%BB%E6%B0%91%E4%B9%8B%E9%96%80%E6%8D%B1%E6%89%B9++%E5%8D%A1%E5%B0%BC%E5%BB%B6%E6%94%AC%E7%BE%85%E5%93%81%E4%BF%A1%E5%8F%83%E9%81%B8%E9%81%AD%E8%B3%AA%E7%96%91-st-topic/?variant=zh-hk

11.【澳洲】聯邦大選5月3日舉行 反對黨達頓回應財案推多項措施

總理艾巴尼斯今早跟聯邦總督莫斯廷會面後,宣佈大選日期為5月3號,各
黨將會由今日起正式展開5星期的競選運動。

澳洲人將會投票選出 第 48 屆國會,當中 150 個眾議院席位將進行選舉,比上屆選舉減少一席,以及將會選出 76 個參議院席位中的其中 40 席。現時,工黨在眾議院 151 個席位中佔了 77 個席位。反對黨議員有 53 名,獨立議員有 19 名。領導兩黨聯盟的反對黨領袖達頓,將會跟總理艾巴尼斯競逐第32任總理。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工黨同兩黨聯盟支持度非常接近,而比起往年有更多選民未有取決。兩黨聯盟必須要增加19席先可以過半數執政,而工黨如果失去3席,就要以少數黨執政。

而達頓昨晚在國會就發表了新財案回應演說,他表示澳洲正處於一個「關鍵轉折點」,他認為這場選舉是歷屆最關鍵,除了政策外更關乎領導能力。如果兩黨聯盟今屆大選中勝出,將會撤銷工黨的全民減稅措施,亦會在新一屆國會復會的第一日引入四項關鍵草案:包括削減能源價格、削減移民數字同為國民建造更多房屋、保障國民安全、保障醫療、教育及基本服務。

兩黨聯盟的紓困措施包括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將燃油稅減半,之後再進行評估,並於新政府上任後即時生效。該政策預計會花費60億澳元,但會為普通家庭、節省每星期約14澳元,或一年大約700澳元。措施會由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公署(ACCC) 監管,確保減稅優惠能夠完全轉嫁消費者。

能源效益方面,兩黨聯盟推出國家天然氣計畫,降低能源費用。聯盟會撤銷工黨嘅20億「全國再生能源輸送網重整計劃」,並推出「國家天然氣計畫」(National Gas Plan),以確保國內天然氣供應,並降低電費。計畫包括:加速天然氣開發、縮短一半 審批時間,並實施天然氣保留政策,確保留起部分產量供應本地市場。達頓表示,呢項措施可以滿足東岸市場額外 10% 至 20% 的需求,並將批發天然氣價格從「每千兆焦耳」14澳元下降至10澳元以下。

移民政策方面,達頓確認兩黨聯盟當選後,會將永久移民配大幅削減兩成半。配額從目前的18.5萬人削減至約14萬人,即減少約46,000個名額。達頓批評工黨無法控制移民,也未能維持在可持續水平。兩黨聯盟認為,這項政策將有助於緩解住房壓力,幫助更多澳洲人實現置業嘅夢想,同時,亦會撤銷工黨提出的100億元「澳洲房屋未來基金計劃」。

人力資源方面,達頓批評工黨政府「低效而且浪費」,並承諾重新削減喺堪培拉增加嘅41,000 公務員職位,預計可為預算節省超過100億澳元。不過,達頓強調唔會削減前線公務員,例如退伍軍人事務、醫療保健、教育與國防領域的工作的人手。」

而工黨政府最近通過了2萬澳元的小型企業資產即時減免(Instant Asset Write-off)法案,達頓就承諾,兩黨聯盟會將減免提高至3萬元。此外,聯盟亦計畫允許企業每年有最高2萬元的商務餐飲費用用作扣稅,以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

另外,在醫療與心理健康方面,兩黨亦承諾延續工黨早前提出嘅85億澳元的醫療改革,包括將大部分處方藥價格上限降至25元。另外亦會撥款4億元,擴展心理健康治療,特別是針對偏遠地區的年輕人,令澳洲成為全球青年心理健康領域的領導國家。

對於反對黨提出的措施,工黨亦好快作出回應。教育部長祁雅指兩黨聯盟將會加重國民的稅務負擔。祁雅表示,聽起來難以想象,不過事實是如果達頓在大選中勝出,大家就要負擔更高稅。如果工黨勝出,大家就會減稅,如果達頓勝出,就會加稅。祁雅又質疑兩黨聯盟的財政預算內的核能政綱缺乏細節。

兩黨聯盟過去曾經聲稱會在7個地點設立核反應堆。而倡導再生能源的智慧能源理事會就指出,兩黨聯盟的核能計劃可能會耗資6,000億元。

再提提大家,今屆聯邦大選已經確認在5月3日(星期六)舉行,澳洲實行強制投票,無投票的公民可能被罰款,合資格人士到時記得投票。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ca-27032025/1i9wzgr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