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救生艇永居審批嚴重滯後? 拒批簽證數字創新高? 新總理上場有無得救? | 海外移民為英國醫院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澳洲簽證轉制遇公司清盤港人申訴前路茫茫?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2vNPnofVOzE?si=4GSHYFLHyAPp22SG
- 1.【香港】 李嘉誠「撤離」巴拿馬 老牌資本家唯一可做的選擇
- 2.【台灣】台生籲放寬移民條件
- 3.【日本】香港夫婦裸辭移居日本為「追夢」到埗4個月即告急:生活費快用盡
- 4.【英國】海外的移民員工為英格蘭醫院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 5.【英國】 內政部修改規定 BNO入境免ETA
- 6.【英國】越來越多美國人正尋求英國國籍
- 7.【葡萄牙】葡萄牙文化遺產黃金簽證投資興趣激增,錄得1200万歐元投資額
- 8.【加拿大】新總理揭曉 | 候任總理卡尼發表勝選演講 以「隨時奉陪」回嗆特朗普挑機
- 9.【加拿大】港人救生艇|永居審批速度嚴重滯後 一個月僅批出11宗 逾1萬8千宗申請待批
- 10.【加拿大】加拿大拒批簽證數字創新高 申請「訪客紀錄」者易被剝削 可延合法留加身分 但不能工作
- 11.【加拿大】加拿大移民部大赦境內6000名建築黑工 並提供永居身份
- 12.【澳洲】 簽證轉制遇公司清盤 港人申訴前路茫茫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 李嘉誠「撤離」巴拿馬 老牌資本家唯一可做的選擇
香港首富李嘉誠突然決定將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賣給貝萊德牽頭的財團,輿論一片譁然。出售的資產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涵蓋199個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碼頭管理系統、全球物流網絡等核心資源,還涉及和記港口集團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後者持有和營運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裏斯托瓦爾兩個港口。
貝萊德集團出資228億美元,價格足夠高,絕對屬於高價套現。許多人多感嘆「李超人」又做了一次神級操作。回顧李嘉誠的幾次大動作,簡直是一部「危機預警教科書」:2013年拋售內地房產,趕在樓市調控前套現數百億;2020年撤離英國,脫歐僵局中甩賣酒吧、電網,兩年後英鎊暴跌20%。如今從巴拿馬撤退,當特朗普高喊「美國優先」時,李超人已帶着錢袋優先離場。不得不感慨,李超人的嗅覺總是如此靈敏!
但,這次賣產帶來的震撼,只有讚嘆90多歲高齡的李嘉誠仍如此機敏嗎?
李嘉誠為何選擇在此時賣出大量港口?首先顯然是政治因素。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已經多次表示美國必須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他甚至宣稱,出於「經濟安全需要」,不排除美國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奪取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的可能性。特朗普要奪回巴拿馬控制權已經明牌,巴拿馬政府備受壓力。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只是去了一趟巴拿馬,巴拿馬政府就秒跪了,直接退出「一帶一路協議」示好。巴拿馬政府對抗不了美國,李嘉誠就更對抗不了了,他手裏的運營權,是巴拿馬政府給的,在美國壓力下,巴拿馬政府也隨時可以收回。所謂的「剩餘22年運營權」,完全就是一張紙而已。
圍繞着巴拿馬運河展開的一系列的博弈,是赤裸裸的地緣政治。身經百戰的李超人,肯定不想捲入到地緣政治的爭端之中。李嘉誠必然深知,現在賣還能有錢落袋,再過一陣特朗普就很有可能直接搶了,那時候一分錢都拿不到。所以,現在及時撤退,絕對是正確的決定。
這裏面有沒有無奈?相信也是有的。李嘉誠手握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這兩個價值最高的港口,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正好卡住了巴拿馬運河的兩個入海口。任何一艘船要進入巴拿馬運河,都繞不過這兩個港口,等於是「咽喉中的咽喉」了。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從1997年就拿下這兩個港口的運營權,每年輕而易舉就能狂攬過百億。2021年,長和成功續約這兩個港口的運營權,有效期延長至2047年。在商言商,如果不是「肥得流油」,就不會長期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在2021年曾以100億歐元的價格出售在歐洲市場的電信基礎設施,把英國、丹麥、愛爾蘭等6個國家的2.5萬個電訊發射塔資產和業務權益,賣給了歐洲最大無線電基站運營商。2022年還打算以150億英鎊的價格賣掉英國配電公司Power Networks,雖然最後並未成功交易。把這些操作連結起來不能發現,這幾年李嘉誠一再減少歐美基礎設施的投資。
李嘉誠的生意,不管是電力、港口,都屬於壟斷和收租型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生意模式只要沒有地緣政治的介入,對於私企是一勞永逸的。在過去幾十年,全球處於經濟全球化的黃金時期,奉行的是放任的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講求的是市場規則。企業之間的事,交給企業自己去做處理,政治力量很少參與到正常的商業交易裏。近幾年,隨着國際局勢的轉變,政治和商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涉及到跨國公司的重要行業,經常有政治力量在其中縱橫捭闔。特朗普上台之後,政治力量對於經濟和科技的干涉更是越來越多。從芯片到港口,從電力到航運,正常的跨國貿易和生意,正在被地緣政治相互左右。
李嘉誠的發家史與港英時代密切相關,他從中國大陸變賣資產後,也將資金轉移到了英國。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英國的殖民體系曾是他的依托。在香港,像李嘉誠這樣的老牌資本不少,他們一路走來無法相信中共,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既無法依靠中國大陸,也無法依賴英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最終的選擇也顯得無可奈何。如今碰上政治力量的強硬,更只能明哲保身。反觀華為、中興、Tiktok,則是深知背靠中央政府,才能夠一直在博弈當中直挺下去。
李嘉誠的撤退是令人唏噓的。壟斷型的社會資源產業,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便難以繼續運營。這些產業並非完全市場化,拼的不是產品質量或成本,而是資本和權力的結合力度。像李嘉誠這樣老牌資本,沒有國家力量作為後盾的話,將會不再適合今天的地緣政治環境。要知道,泰國、韓國等等,還有很多類似國家的老牌資本家,都很可能如李嘉誠這般無法避免政治的糾纏。
不過也應看到,形成對比的是,特朗普在科技領域的圍堵不可謂不多,但創新型的、高技術含量的企業,比如DeepSeek、華為、比亞迪這類企業,依靠先進的生產力依然能夠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須知,美國大規模投資OpenAI發展人工智能時,也並不是簡單地購買技術就能成功。這些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組織良好的技術路線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有權或有錢並不能保證成功,關鍵還是要有技術實力。像DeepSeek這樣的企業,它們的核心價值在於技術團隊和產品。DeepSeek甚至選擇將產品開源,直接打破了OpenAI和英偉達的壟斷預期。對於技術創新,即便是特朗普,即便是有地緣政治干擾,即便是國際化進程受阻,有可能製造障礙,但不會被掠奪。
李嘉誠嗅到危險落袋為安,在商言商絕對是明智之舉,但也難免令人唏噓。這是老牌資本家唯一可以做的選擇,這也是上一個商業時代的落幕。全球博弈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的新時代開啟,很多慣有的邏輯和規則會被打破,真正有機會「搏殺」的將是那些依靠技術創新和競爭力的行業。
資料來源:HK01
2.【台灣】台生籲放寬移民條件
《NOWnews 今日新聞》主辦的「漂泊到台灣難生根?港人的移民與就業挑戰」座談會於今日(3月8日)登場,傾聽在台港人生活的心路歷程,並邀請勞動部官員參與,探討台灣針對港澳地區人士來台的移民政策,提供官方與民間的溝通平台。
參與座談會的嘉賓包含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馮詔天、香港在台學生阿齊、前香港油尖旺區區議員陳嘉朗、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榮譽會長麥業成以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
出席講座活動的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趙大同指出,就是透過4位在台港人的分享,才深刻了解到,台灣對於港澳的移民政策相當嚴厲。最深刻的就是起碼要8年,且要必須經過重重的關卡,才能夠拿到台灣的居留證及身分證。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陳怡潔告訴NOWnews,她長期關注香港人權議題,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因此更加了解港人的困境。透過今天的講座活動才知道,港人來台限制很多。像是港人想要在獲得居留權、永久居住權到取得身分證,相當不容易。
陳怡潔進一步指出,例如身申請居留權在工作上面的限制,平均要到最低工資的2倍以上,才能達到申請資格,這些條件連台灣人都難以達到,盼政府能放寬移民條件。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生吳佳威直言,講座活動相當充實,尤其了解到港人因2019反送中運動爆發後,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下,許多港人來台尋求庇護。他期盼勞動部官員,能在今天的講座活動後,吸取港人意見,進而修改法規,讓台灣的移民政策更加「友善」。
資料來源:NowNews
https://www.nownews.com/news/6656121#goog_rewarded
3.【日本】香港夫婦裸辭移居日本為「追夢」到埗4個月即告急:生活費快用盡
近年因日本簽證放寛,不少港人都會想嘗試移居當地創業、就業或留學,近日一對香港夫婦裸辭「追夢」移居日本,惟只帶了六個月生活費,惜在當地近4個月已花了不少生活費,於是拍片「告急」求課金,卻惹來不少網民圍插,事件更廣傳至其他社交平台及討論區惹熱議。
香港夫婦Brian在10月開設YouTube頻道「Brian在日本住」,主要介紹他們在日本的生活點滴。日前他們上載了一條題為「【重大公告】我們在日本的生活費快用盡,我們決定..|裸辭移日4個月後」的短片,片段中透露自己的財務狀況。
他們指4個月前只拎了半年生活費來日本,而留在日本只有四個方法,分別是工作簽證、留學簽證、經營管理簽證和創業簽證。他們謂工作簽證因違背來創業的初衷固不考慮,也不想花一大筆費用讀書,而經營管理簽證須500萬日圓資本才可申請,他們暫時未有這筆資金,於是只餘下2年的創業簽證可選擇。2人透露希望能靠拍YouTube創業,以及分享營運YouTube的知識 (稱以往曾賣課程賺到過十萬收入),以幫助其他低成本創業的人士。
Brian表示自己1月份的收入可應付¼支出,2月份的收入可應付房租,但「經常要食急凍食物和平價便當維生」,如果要應付其他的生活費和頻道發展遠遠未夠,「資金呢樣嘢仍然係我哋留日追夢既一大難關」,所以希望推出會員制($50-800三個等級)資助YouTube創作,例如買gopro器材、製作有成本的題材、甚至出鏡的衣服等,以支持他們追夢,並希望3年後拿到經營管理簽證留在日本,「再去幫有其他夢想的人」。
片段一出即惹來大量負評,更被轉載至Threads及連登討論區,「人哋就去日本過 working holiday,你哋就淨係想過 holiday」、「追夢同發夢真係有分別」、「可能很難聽,靠自己努力成功的叫理想,靠别人成功的叫施捨」,但也有留日的過來人忠告,其實日本政府未必承認其事業計劃,「入國局會睇你呢個生意到底係咪持續性穩定性,同埋賺唔賺到錢,如果你同入國局講我要留喺日本做YouTube,簽證都未必會申請到」,另外也有網民認為應返兼職賺錢幫補,「其餘時間拍片先係最好」,也有人大讚此片瀏覽量激增(至截稿前有5.6萬瀏覽量),「勁 炎上商法大成功」,其實已變相成功吸引眼球。大家又怎樣看?
資料來源:HK01
- 4.【英國】海外的移民員工為英格蘭醫院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根據 BBC 昨日(3 月 5 日)報導,最新的 NHS 數據顯示,來自海外的移民員工有效緩解英格蘭部分地區醫院人手短缺問題方面。
NHS 統計顯示,碧仙桃(Bristol)的 Southmead Hospital 及史雲頓(Swindon)的 Great Western Hospital 有大約 25% 的員工來自海外,這分別佔前者 3,250 個職位和後者 1,375 個職位。雖然這些數據由員工自行報告,但依然能反映出海外員工的比例。衛生部門首長(health chiefs)對填補 NHS 職位空缺的海外員工表示「極度感激」(”extremely grateful”)。
眼科醫生 Amey Tamhane 為其中一名來自外地的僱員。近年,他加入了森麻實郡(Somerset) NHS 基金會信託,並照顧了超過 21,000 名病人。他於 2019 年從印度受聘後便與家人一同搬到 Somerset 一個小鎮 Yeovil。他表示英國人非常友善,醫院亦為他提供了入職培訓,令他不會感到「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他亦指出,英國是他和其家人的新家,其妻子在銀行工作,而其兒子們則在學校過得很開心。
NHS 英格蘭員工經驗與領導發展總監 Em Wilkinson-Brice 稱,NHS 正努力保持招聘的平衡,既要加強國內招聘和培訓,也歡迎來自國外的人才。她表示,英國是一個「非常多元化」(”incredibly diverse”)的國家,而她很高興有這麼多來自國際教育背景的員工在 NHS 工作。
資料來源:Great Button HK
https://www.instagram.com/p/DG3qNFPJo48/?igsh=MWFvdWxiMnFydnR2Zw==
5.【英國】內政部修改規定 BNO入境免ETA
英國內政部表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將不需申請電子旅行授權(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sation,ETA),可照常入境英國。
上議員阿爾頓(David Alton)周四(6日)發文,透露收到內政部移民及公民事務部長馬爾霍特拉(Seema Malhotra)回信,指經過評估及聽取證據後,決定BNO持有人入境時不再需要申請ETA。
馬爾霍特拉信中表示,免除BNO持有人申請ETA基於相關社群與英國的緊密聯繫,英國對BNO持有人的歷史承諾及BNO實際為英國發出旅行文件。她指英國政府發出BNO,即代表高機會確認持有人身份,認為無需額外申請要求。
馬爾霍特拉指內政部將修改變移民相關規定,盡快讓BNO免ETA生效。但信中亦明言,內政部將恆常審核規定,避免有人惡意利用。
英國於1月起要求,部分旅客需申請ETA才可入境,收費為單次10英鎊(約97港元),轉機亦需申請。早於2024年英國已向6個中東國家實施ETA申請要求,適用國家及地區及後擴張至超過30個無需簽證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美國及加拿大等。
資料來源:hket
6.【英國】越嚟越多美國人正尋求英國國籍緊
越嚟越多美國人正尋求英國國籍, 其中三位向我哋講述了原因。
唐纳德·特朗普嘅再次當選畀好多美國人懷疑他們的國家方向是否適合佢哋。
根據最新數據,尋求英國國籍嘅美國人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2024年,超過6100名美國公民申請了英國國籍,比2023年增加咗26%,係自2004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字。 數據顯示,舊年最後三個月嘅申請量顯著上升,恰逢唐纳德·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申請量同比增長了40%。
《衛報》採訪咗三位居住喺英國嘅美國人,了解佢哋想要成為英國公民嘅原因。
**“醫療、槍支暴力和政治——一切都讓我們離開”**
迈克尔·拉克,58岁
我在賓夕法尼亞州大個,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喺德克薩斯州。 我和妻子一直以為我哋會留喺美國,努力令事情變得更好嘅,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哋意識到有些事情唔會改變。
当我嘅妻子喺新冠疫情後出現健康問題時,我哋開始意識到我哋喺醫療上使咗幾多錢。 等我哋重新評估了一切。 我哋一直傾向於民主黨嘅觀點。 我哋一直覺得,当有問題時,我哋需要留低,努力幫助改善一切。 但隨住我妻子的健康問題同唐纳德·特朗普嘅一切舉動,我哋越睇越覺得事情唔會變得更好嘅。
但不僅僅昰政治問題:槍支暴力文化,人們對它的無奈。 我認為民意調查顯示,大約80%嘅人希望加強槍支法律,但政府唔會改變。 我記得讀到一篇採訪,一位美國父母告訴他們的孩子:“嗯,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 “我想,不。 唔係我哋生活嘅世界。 係美國生活嘅世界。
我哋喺2023年搬到了英國,定居喺什鲁斯伯里,嗰度有一個好勁嘅漫畫書專業人士社區——我嘅行業。 幾周內,我哋就知我哋唔會回去了。
根據我嘅簽證類型,我有三年時間才能申請定居,正是我哋打算做嘅。 我已經知道我想要成為英國公民。 我哋鍾意呢度,與我哋喺美國生活嘅地方相比,我哋覺得生活質素立即大幅提高。
這裡有一種“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的感覺,而這在美國是不存在的。 喺美國,個個都係為咗自己,個個都想取得成功,意味住你必須超越人先可以做到。 我確信呢度都有人有呢種感覺,但並不昰一種壓倒性嘅文化氛圍。
**“我知道美國沒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約書亚·希克曼,38岁
我出生喺弗吉尼亚州,喺德克薩斯州嘅農村長大。 我最初喺2010年來到英國,原本打算短暫停留,但一旦嚟到呢度,我意識到我想永久留低。 我只係覺得美國有些不對勁,儘管開始我無法確切指出係乜嘢。 然後斯諾登曝光了NSA的監視,一切都豁然開朗——我知道美國沒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2016年,完成碩士學位之後,由於簽證限制,我不得不回到美國。 但到那時,我已經變得,點講呢,英國化了。 我喺英國嘅生活改變咗我嘅世界觀。 最終,我意識到生活喺美國永遠唔會係一個選擇。 那時,特朗普已經掌權。
我喺蒙大拿州參與咗为黑人命都係命枰抗議活動,嗰度有民兵用槍指住我哋,而警察卻袖手旁觀,嗰時我知我唔可以長期留喺美國。 它永遠唔會成為我希望嘅安全之地。 而且,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我在2020年回到英國學習音樂心理學,而家我喺英國工作,持有簽證。 到2028年,我將有資格申請永久居留。 我一直知道美國有呢個問題。 我只係確保我早啲離開。 我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拿到護照,所以到2030年,我將完全成為英國人。
**“我意識到法律可以在一瞬間改變”**
梅丽莎·克莱门茨,38岁
我喺纽约市外長大,2009年搬到呢度與我而家嘅老公相親。 當時我以為我會回美國讀研究生,但不得不改變計劃嚟呢度。 我喺國王學院完成咗研究生學位,當時佢哋有高技能移民簽證,後尾取消咗,我認為係好多人考慮國籍嘅原因之一。 然後我嫁了我的丈夫,並換了一個[不同的]簽證。
2014年,我決定透過我猶太老竇嘅遺產申請德國國籍。 那時,我冇想過要獲得英國國籍,因為我覺得我可以永遠住喺呢度,冇问题。 然後英國脫歐發生。 有關於歐盟權利嘅問題,但我獲得了定居身份。
我有兩個女兒,我哋喺呢度買咗屋,所以我哋覺得安定落嚟了。 但我老竇實際上係嗰個一直推動我獲得英國國籍嘅人。 或者係因為佢作為移民長大,佢知道一張紙嘅意義。 佢成日話我,你永遠唔知佢哋幾時會改變法律。 係喺我腦海中迴響嘅主要事情。
当特朗普第二次宣誓就職並開始採取措施廢除出生公民權時,我意識到法律可以喺一瞬間改變。
現時,在英國生活多年之後,我有完成所有獲得國籍嘅要求。 唯一阻止我嘅係乜嘢? 我只係唔想使1500英鎊。 之,我可能會。 我只想確保我能永遠同我個女們喺一齐。
資料回來源: The Guardian
7.【葡萄牙】葡萄牙文化遺產黃金簽證投資興趣激增,錄得1200万歐元投資額
要點概覽
- 舊年,透過文化遺產黃金簽證選項,葡萄牙吸引咗近1200万歐元嘅投資。
- 2024年嘅統計數據顯示,與2023年文化遺產途徑錄得嘅450万歐元相比,投資額顯著增長。
- 自2020年推出以來,透過葡萄牙文化遺產選項累計註冊投資額接近2215万歐元。
2024年,黃金簽證計劃的文化遺產選項為葡萄牙帶來了約1200萬歐元的投資,相較于2023年錄得的450萬歐元,增幅高達165%。 據Schengen.News報道,自葡萄牙終止黃金簽證計劃中嘅房地產投資途徑以來,對此選項的需求顯著上升。
儘管葡萄牙嘅投資居留計劃始於2013年,但文化遺產選項直到2020年才正式引入。 該計劃為選擇進行財務投資嘅富裕外國人提供居留權。 透過文化遺產選項,國際投資者可進行有助於保護葡萄牙文化遺產嘅投資。
據Imi Daily報告,自2020年以來,透過葡萄牙文化遺產選項註冊的投資總額已達約2215万歐元。 Liberty Legal的Madalena Monteiro從Centro Português de Fundações(CPF)獲取數據後向Imi Daily透露,文化投資途徑在2024-2025年間展現出非凡的增長,“房地產投資選項的取消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告還指出,僅2025年第一季度,該途徑就為葡萄牙帶來了總計850,100歐元嘅投資,資助咗全國38个文化項目。
黃金簽證申請處理加速
今年二月,葡萄牙當局宣佈計劃加快黃金簽證申請的處理速度。 葡萄牙融合、移民和庇護局( AIMA )計劃將其紙質申請系統數字化,從而縮短等待時間。 意味住,外國投資者完成在線申請之後,AIMA將在30至90天內安排生物識別預約。 此外,里斯本FiO Legal嘅移民律師Bettino Zanini向彭博社透露,該機構仲將接受未翻譯嘅西班牙語、法語同英文文件。
律師仲向彭博社表示,其50名黃金簽證客戶中近半數因處理延誤對葡萄牙提起訴訟。 呢啲訴訟一旦成功,可迫使AIMA喺大約三個月內而非三年內對黃金簽證申請作出決定。
葡萄牙黃金簽證計劃係歐洲同類計劃中最負盛名嘅之一。 儘管該国政府為應對住房危機取消咗該計劃中嘅房地產投資選項,但仍持續吸引大量國際投資者。 自2012年正式啟動以來,該計劃已為葡萄牙帶來超過70亿歐元(約72亿美金)嘅投資。
資料來源:Schengen
- 8.【加拿大】新總理揭曉 | 候任總理卡尼發表勝選演講 以「隨時奉陪」回嗆特朗普挑機
一如外界預期,卡尼 (Mark Carney) 成為加拿大新總理
自由黨表示,在登記參加本次選舉的近 40 萬名選民中,卡尼最終共獲得了 151,899 張選票。
卡尼擊敗了前財政部長兼副總理方慧蘭、前內閣部長古爾德,以及商人兼前自由黨議員貝利斯。
當選自由黨領的卡尼將成為加拿大新總理。
這名候任總理在演講中表示,加拿大人知道「新的威脅需要新的想法和新的計畫,加拿大人希望獲得積極的領導,以結束分裂並共同建立強大國家。」
卡尼稱將建立更強大的經濟,與可靠的夥伴建立新的貿易關係,確保邊境安全。
他在勝選後首次上台即藉機反擊特朗普最近針對加拿大的言行。「美國不是加拿大。加拿大永遠不會以任何方式、模式或形態,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卡尼暗示他的反擊將不止於口角之爭。他說:「我們沒有挑起這場戰鬥,但當別人要『脫掉手套』(準備打鬥)時,加拿大人一定隨時奉陪。」
脱掉手套是指冰球員在比賽中與對手發生衝突時,把手套脱掉,以便能拳拳到肉地給對方迎頭痛擊。卡尼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時,曾是冰球校隊隊長。
身為候任總理的卡尼在演講中也猛烈攻擊保守黨黨領博勵治 (Pierre Poilievre),他說自己熟悉私營部門,但博勵治卻沒有概念。「他根本就不明白這一點。他是那種終身從政的人——我在世界各地都見過這樣的人——儘管從來沒有發過工資,但卻崇拜自由市場。」
「與博勵治不同,我實際上在私營部門工作過。我知道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如何讓它為我們更好地運作。」
博勵治於 2004 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成為眾議院最年輕的議員之一。
卡尼以新口號「加拿大強大」(Canada strong)給他作為候任總理的首次演講作結。
大會隨即播放加拿大樂隊Down With Webster的搖滾歌曲,歌詞包括「現在是取勝的時候了。噢!噢!噢!現在是取勝的時候了」。
卡尼在自由黨黨領的第一輪選舉中就大獲全勝,贏得 85.9% 的支持率,另一名強大的競爭對手方慧蘭僅獲 8% 選票。
卡尼在演講中表示,自由黨團結一致,準備建立一個更美好的國家,數字證實了這一點。
甚至連卡尼陣營都沒有想到他會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
卡尼於1965年3月16日出生於西北地區(Northwest Territories)的小鎮史密斯堡(Fort Smith),家中排行第三,有一兄一姊一弟,六歲隨家人移居愛民頓,父親曾代表自由黨參加1980年聯邦大選,在愛民頓南選區中得票第二落敗。
學霸攬哈佛牛津學位 娶同窗誕四女
卡尼學生時代堪稱學霸,先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於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取得哲學、政治與經濟(PPE)碩士及博士學位。在世界兩大頂尖學府研習的日子,讓他打穩了經濟理論基礎,也培養出對環球政治與經濟體系的宏觀視野。
卡尼在研習博士課程期間,與原名戴安娜福克斯(Diana Fox)的牛津大學同學結婚。兩人目前育有四名女兒,戴安娜是一名專長研究環保和氣候政策的經濟學者。
出身高盛打滾全球 掌舵加英兩國央行
卡尼的職業生涯始於華爾街金融巨企高盛(Goldman Sachs),在任職13年間曾被派倫敦、東京、紐約及多倫多工作,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積累了實戰經驗,並涉獵企業併購、主權債務及投資銀行業務。這些跨越國際的金融從業經驗,讓他對金融市場的運作有深入瞭解,也為日後擔任央行行長奠定基礎。
2003年,卡尼轉打政府工,加入加拿大財政部擔任副部長,負責政策制訂和監管經濟的工作。2008年,他獲任命為加拿大中央銀行行長,成為本國史上最年輕的行長之一。當時正值全球「金融海嘯」,卡尼迅速採取果斷措施,包括不惜把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歷史低點,以穩定市場和刺激經濟,並加強了政府對銀行的監管,使加拿大成為少數未有因這次危機導致銀行倒閉的國家之一,他在國際金融界的聲譽隨之上升。
前言不對後語 脫歐論調自摑嘴巴
由於在加拿大央行有出色表現,2013年,卡尼獲聘為英倫銀行(即英國的央行)行長,成為首位擔任此職的外國人,在任期間遇上英國面對脫歐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他採取了穩定貨幣政策。卡尼曾警告硬脫歐可能對英國經濟造成衝擊,但在選民投票決定脫歐後,即改口稱金融體系將如常運作。
此外他曾積極提倡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政策,推動銀行和企業進行氣候風險評估,為環球金融體系邁向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引。
法國前工業部長萊斯庫爾(Roland Lescure)與卡尼份屬好友,他透露卡尼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十分稔熟,有助未來進一步拉近兩國關
係。
黨齡不足兩年 成功問鼎黨領高職
2020年,卡尼離開英倫銀行,之後曾擔任聯合國氣候行動和金融特使,並於2021年出版了《價值觀》(Value(s))一書,探討資本主義、經濟與社會價值的關係,這舉動被不少人視為他發出有意進軍政壇的訊號。
卡尼於2023年正式加入加拿大自由黨,並逐步在黨內建立影響力。他的財經管理經驗、國際視野及處理危機的能力,使他今年成為黨領選戰中頂頭熱門人選,並最終以大熱姿態勝出,標誌著加拿大即將迎來一位有金融精英背景的總理。預料他的施政重點將聚焦於穩定經濟、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國際合作,並提升自由黨的民望,以準備另一場嚴峻的選戰——聯邦大選。
應付金融危機果斷 抉擇個人仕途猶豫
然而,自由黨內外並非一致地對卡尼推崇備至,有批評聲音認為他缺乏從政歷練,在推銷政策和游說政治夥伴方面的能力尤其受到質疑。此外,他常被反對聯邦碳稅的人士指為自由黨推行碳稅的幕後推手。卡尼在作出從政的個人決定過程中拖泥帶水,與在處理金融危機時展現的果斷作風,形成鮮明對比。
儘管卡尼即將取得國家最高領䄂的地位,但要坐穩總理寶座,仍得在聯邦大選擊敗同樣在亞省長大的保守黨黨領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否則或會成為在任時間最短的加拿大總理之一。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9.【加拿大】港人救生艇|永居審批速度嚴重滯後 一個月僅批出11宗 逾1萬8千宗申請待批
加拿大為港人而設的救生艇計劃Stream B類別的開放式工作簽證於今年2月7日結束申請。《星島網》查詢後發現,移民部批核循救生艇途徑申請永久居民身份(PR)的速度嚴重滯後。去年年底更出現一個月內僅批出11宗永居權的情況。
移民部回覆《星島網》查詢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共接獲29,680宗救生艇途徑的PR申請個案。當中有10,933宗個案獲批、204宗遭拒絕,194宗撤回申請,換言之尚有6成多已遞交申請的港人仍在等待批核。
本網再向移民部追問現時所需批核時間,移民部於2月21日回覆本網表示,永居申請以先申請先處理原則批核,截至去年年底,通過救生艇計劃申請PR的批核時間為13個月。2025年的最新等候時間則仍待核實。
此外,移民部在去年10月24日宣布大幅削減未來3年的移民限額。翻查數據顯示,當局在去年10月僅批出11宗循救生艇計劃的永居申請。當中9宗經Stream A(讀書途徑)申請,2宗循Stream B(工作途徑)申請。
此外,去年獲批PR的數目較2023年下跌近千宗。2024年全年通過「救生艇計劃」成功獲批永居權的個案為4,192宗,較2023年的5,027宗大跌835宗。
在申請開放式工簽(OWP)方面,從2021年2月起至2024年12月期間,合共有46,466人申請OWP。當中2022年申請人數最多,其後每年下跌。
移民部續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過 49,000 人申請港人OWP及延續工簽,其中超過 40,500 人成功獲批。
至少7萬港人可循救生艇計劃申永居
據《星島網》查證的數據,自加拿大政府於2021年2月8日宣布港人救生艇計劃以來,約有29,100名港人獲批赴加讀書簽證,包括2021年6335人,2022年9525人,2023年7865人和2024年5375人。在2021年前5年,平均每年只有2500人獲批讀書簽證。
若2021年至2024年這29,100名成功申請來加讀書的人,加上4年間成功獲批開放式工簽( OWP )的40,500 人,合共約有7萬名港人可循救生艇的Stream A和Stream B途徑,申請移居加拿大。最終申請移居加國的可能遠比7萬人多,因為與申請人同來的配偶和子女會陸續成為永久居民。
10.【加拿大】加拿大拒批簽證數字創新高 申請「訪客紀錄」者易被剝削 可延合法留加身分 但不能工作
聯邦政府去年拒絕訪客、國際學生和外國工人來加拿大的數量創下紀錄,但透過「訪客紀錄」(visitor record)來延長其合法留加身分的申請則增長一倍。有移民律師擔心,這些人會成為「隱形階層」,易被剝削及詐騙。
根據《多倫多星報》獲取的數據顯示,2024年有2,359,157份臨時居民申請被拒,佔申請總數的50%,較前一年的1,846,180份拒絕率提高15%。拒簽率涵蓋了學習許可、工作許可和訪客簽證,達到2019年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195萬份訪客簽證遭拒
在3個組別中,去年被拒絕的訪客簽證申請有195萬份,佔總申請54%,高於2023年的40%;學習許可申請有290,317份,佔總申請52%,高於之前的38%;工作簽證有115,549份,佔總申請22%,略低於之前的23%。
面對經濟住房危機和疫情後生活成本的上漲,聯邦政府設定目標,限制國內臨時居民的數量。此外,政府還將永久居民年度配額削減。
然而,移民部數據似乎反映了不同的情況,尤其是在如何讓已在境內的臨時居民離開方面。持有即將到期的臨時居民身分的外國人可通過申請訪客紀錄來延長其合法身分。該文件允許他們合法留加,但不能工作或學習。
移民部數據顯示,訪客紀錄申請數量從2019年的196,965份,翻倍增長至2024年的389,254份,而拒簽率則維持在5%。去年,共有321,277名臨時居民獲批延期,僅比2023年的333,672人略有下降。
「虛假陳述」調查乏透明度
加拿大移民律師協會(Canadian Immigration Lawyers Association)發言人尼歐伊米娜(Ekaterina Neouimina)擔心,這可能會促成一個「隱形階層」和「地下經濟」。這些人無法合法工作,很容易被僱主剝削,亦容易被騙。
她對加拿大臨時移民拒簽率的飈升,並不意外,但訪客紀錄的高批准率卻令人費解。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部(IRCC)的數據顯示,2019年,因臨時居民申請中存在虛假陳述或隱瞞重要事實,被拒的個案有26,956宗,而有關數字在2024年飈升至110,808宗。
尼歐伊米娜和其他移民律師發現,更多客戶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被拒簽,而針對潛在虛假陳述的調查數量呈指數級增長,這趨勢「敲響了警鐘」。
但尼歐伊米娜則質疑,「虛假陳述」是一個籠統概念,很易被用於小的矛盾或被認為的遺漏。這些調查缺乏透明度,令人憂慮,並存在申請人可能因無意的錯誤而受到不公正對待的風險。
資料來源: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228/vab1h_r.htm
11.【加拿大】加拿大移民部大赦境內6000名建築黑工 並提供永居身份
移民部長Mark Miller在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拿大將為多達 6,000 名非法建築工人提供合法身份。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無證移民已經在加拿大生活和工作,並為該行業做出了貢獻。」
「新的方案將使他們合法地留在這裡,以便他們可以在適當的保護下繼續建造我們經濟和社區所需的房屋。」
兩年前 ,聯邦政府宣布將擴大一項小規模試點項目 ,為已經在該行業無證工作的非法建築工人提供永久居留權。
加拿大無證移民的確切人數尚不確定,但聯邦政府估計人數可能在 20 萬至 50 萬人左右。倡導組織移民工人變革聯盟表示,由於該國近年來發放了更多臨時工作和學習許可,這一數字可能還會更高。
倡導人士表示,絕大多數無證居民合法來到加拿大,但後來由於學生簽證、臨時工作許可或庇護申請問題而失去身份。這些問題源於日益臨時的移民制度,許多居民難以延長短期許可並獲得永久居留權。
加拿大皇家銀行 2023 年的一份報告稱,建築業缺少 64,000 個工作崗位,這對於必須建造足夠住房以滿足加拿大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的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問題,而最適合這項工作的工人是新移民。
資料回來源:加拿大星島
12.【澳洲】簽證轉制遇公司清盤 港人申訴前路茫茫
不少港人以 482 臨時技術短缺簽證 ,又稱 TSS,在僱主擔保下,移居澳洲。最近 SBS 廣東話接獲苦主求助,指擔保簽證的公司,部份分校面臨清盤,可能「飯碗不保」,加上相關工種去年被剔出職業清單,現時進退兩難… 事主及本台曾分別就事件向涉事分校及澳洲內政部查詢,但暫時未獲回覆。
澳洲的 482 僱主擔保臨時技術短缺簽證 (Temporary Skill Shortage Visa,簡稱 TSS),一直是許多技術移民來澳洲工作及居留的重要途徑。隨著澳洲政府於 2024 年 12 月中引入「技術需求簽證」(Skills in Demand Visa,簡稱 SID),TSS 簽證的適用範圍出現重大變動。
TSS 簽證允許技術工人獲得僱主擔保來澳工作,可為進一步申請永久居民(PR)鋪路,惟 SID 簽證取代 TSS 後,核心技能清單亦更新,部份職業被移除,不再符合擔保要求。其中,「幼兒教育中心經理」(Child Care Centre Manager)正是被剔出的職業之一。更不幸的是,當遇上僱主公司清盤或倒閉而無法繼續為簽證人提供擔保,簽證人頓時如掉進黑洞,移民通往永居之途忽然前路茫茫。
“公司可能清盤或倒閉,又遇上簽證改制,形成兩難局面。”僱主公司面臨清盤 482簽港人陷困境
日前,SBS 廣東話收到讀者求助,其中兩名持有 482 簽證的技術移民港人家庭正面臨困境。 其中一名事主 William(化名),兩年前透過 482 TSS 僱主擔保簽證來到澳洲工作,於幼教中心擔任幼教中心經理,簽證為期五年,William 帶著一家從香港移居澳生活,子女現就讀本地公立學校,已適應澳洲生活。
最近工作的幼教中心公司表示,由於財務問題,已進入自願管理程序( Voluntary Administration),或將無法再提供簽證擔保。William 必須在指定限期內找到新僱主續簽,否則將面臨 TSS 簽證失效的風險。 可是自去年 482 政策變動後,更新的 SID 簽證技能及職業清單上,已不包括 William 的職業。 他指現在前路茫茫,如「掉進黑洞」求助無門。
“現在前路茫茫,如「掉進黑洞」求助無門。” William (化名)
另一位事主 Sarah(化名),同樣來自香港,482 TSS 僱主擔保簽證來澳任職幼教中心經理,與 William 於同一公司工作兩年多。按原定計劃,若繼續工作一段時間,預計兩年內可符合申請永居資格。早前她亦接獲公司通知,表示無力再提供簽證擔保,Sarah 一家頓時感到很徬徨。
根據澳洲證監署(ASIC)網頁發布的資料,兩名事主所屬的幼教中心,大部份分校正面臨清盤危機。有不願意透露身份的員工更指,知道還有一些港人於香港等待批出 482 簽證,準備前來澳洲。
律師解析:482簽證的基本情況與變動
就以上個案,移民律師解釋 482 簽證的變動。原本的 482 TSS 簽證是一種工作簽證,一般為期四年,但對香港人則有特別政策,簽證期限可達五年。律師指,該簽證的核心在於「僱主擔保」,必須由合資格僱主提供,並滿足指定的年薪要求。獲批 482 簽證人士可在澳洲工作,其伴侶和子女亦可一同來澳,享有工作權利和子女入讀公立學校的福利等。
“482簽證改動變化大,有贏家,也有輸家。贏家是本身無法申請482或186的人士,如職業是瑜伽導師或狗隻訓練員等,現在可申請了。”移民律師
482 簽證於去年底作出變動後,TSS 被新的「技術需求簽證」SID 取代,對部份職業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原本可通過 482 簽證申請永居的「幼教中心經理」(Child Care Centre Manager)和「咖啡店及餐廳經理」(Cafe and Restaurant Manager)等職業,已從新的技能及職業清單移除,意味相關人士將無法通過新制下的 482 簽證於澳洲工作及申請永居。
公司清盤遇上簽證改制:情況好「閉翳」
面對簽證改制,又遇上公司面臨清盤,William 及 Sarah 陷入兩難局面。江律師認為,兩名事主的情況尤其「閉翳」,但相信屬少數 。根據相關簽證條款,持有人必須有一個持續提供擔保的僱主。若僱主破產或無法擔保,簽證申請人則須在指定時間內找到新僱主。若其職業已從清單中移除,則無法再申請新的 482 簽證,令持有人陷入「簽證黑洞」。
律師指,對於香港人來說,若無法找到新僱主,可考慮以下選擇:
過渡至 SID 簽證及轉換職業:嘗試以其他職業申請新的 482 簽證,但需要滿足過去五年內有一年相關工作經驗的要求,且需為轉換職業提供合理解釋。
讀書移民:可考慮申請學生簽證,若申請人可在 50 歲前完成兩年期的合資格課程,其後申請485 畢業生工作簽證。這為簽證人提供五年的合法居留時間,並可通過此途徑日後申請永居。
“輸家是一些曾是普遍或熱門的移民職業被剔除,如幼教中心經理及咖啡店及餐廳經理等。”移民律師
僱主擔保簽證的自然風險 律師:做好「兩手準備」
律師提醒,482 簽證的潛在風險在於僱主公司的穩定性。若因公司營運或財務問題無法繼續提供擔保,僱員簽證將有機會失效。此外,他強調申請 482 簽證時,應確保僱主的擔保是真實且合法,切勿通過支付費用或其他利益換取擔保,這不僅違反澳洲移民法,還會導致簽證被取消。
對於已在澳洲定居的 482 簽證持有人士,律師建議,如發現僱主的公司狀況不穩定,最好作「兩手準備」,舉例伴侶可考慮其他簽證,如讀書移民,取得 485 畢業簽證,再以此途徑申請永居等。
而就以上個案,SBS 廣東話已向澳洲內政部提出查詢。本文截稿前,仍未收到內政部回覆。本台將持續更新,並在收到官方回應後提供進一步報道。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stranded-in-uncertainty-482-visa-holders-face-crisis-as-employer-closures-disrupt-pr-pathway/knif8i1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