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議員倡Stream B 被拒改行 Express Entry計分申請永居? 對救生艇人士有咩影響? | 澳洲現幼教倒閉潮? 受影響香港人點算好? 日本大阪逾4成為中國人經營民宿移居日本?

點擊收睇: https://youtube.com/live/8-QaIifhwI8

1. 【香港】入讀中大碩士後學習表現欠佳惹疑 內地男被揭持假學歷及「請槍」面試判囚3個月
2. 【香港】有高才簽證僅獲續期兩個半月 尚海龍:有冇真心對待人才
3. 【日本】大阪「特區民宿」逾4成為中國人經營 持經營管理簽證中國人增多 學者:藉此移居日本
4. 【馬來西亞】中國入籍馬國者不到所有入籍者1%
5. 【英國】施紀賢宣布解散 NHS England 政府將重新執掌醫療系統
6. 【英國】英國工黨對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進行徹底改革,可能導致3萬個工作崗位消失
7. 【英國】做印度研究在印度待太久 牛津歷史學家恐遭英國逐出境
8. 【加拿大】救生艇計劃|公布加國港人6大關注調查 影子移民部長提加快審批永居捷徑
9. 【加拿大】移民部部長宣布「遺失加籍者」可酌情申請入籍
10. 【加拿大】近半多倫多居民無法承受高昂生活成本!|公園帳篷營激增,流浪漢困境加劇【加拿大】近半多倫多居民無法承受高昂生活成本!|公園帳篷營激增,流浪漢困境加劇
11. 【澳洲】更新:內政部回覆|482簽轉制港人苦主前路茫茫
12. 【澳洲】廣東話口音影響搵工?研究:非英語移民女性求職最處劣勢
13. 【澳洲】 幼教行業倒閉潮?澳洲數十間託兒中心先後託管或關閉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 入讀中大碩士後學習表現欠佳惹疑 內地男被揭持假學歷及「請槍」面試判囚3個月

一名內地男子涉嫌向中大訛稱於紐約大學畢業,由他人假冒自己出席線上面試,成功入讀中大碩士課程後因表現欠佳被揭發持假學歷,男子今(11日)在沙田裁判法院承認「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罪,原被控的「為取得入境證而安排作出虛假陳述」罪則撤回。辯方求情指被告曾獲航空業相關證書,在中介提議下干犯本案,現已知錯,裁判官考慮所有因素後判被告監禁3個月。

持雙程證的被告鮑俊揚(30歲)在控罪書上無報稱職業。辯方求情指被告無案底、未婚,曾修讀航空業相關課程,並從事飛機工程技工,雙親今有到庭支持他。

被告承認的案情指,2022年12月19日中大接獲被告申請入讀2023/24學年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被告在申請表格上聲稱持有美國紐約大學理學士學位(2016年頒發)。中大隨後與一名冒充被告的男子進行線上面試,被告並進一步呈交寫上其名字的紐約大學成績表。2023年2月中大取錄被告,被告接受並繳付學費。

案情續指,同年8月開學後,被告有出席中大的教授服務,包括講課、輔導學習小組、使用圖書館設施、考試及評分。去年4月由於其學習表現欠佳,中大進行內部調查,紐約大學回覆確認被告並非該校畢業生。事件於8月29日報警處理,被告的入讀資格於9月3日被褫奪。9月16日被告經落馬洲出入境管制站入境香港,被入境處人員截停。
查問下被告表示他2014至2018年於加拿大Canadore College修讀航空課程,並非其他學術機構頒授的學士學位持有人,涉案申請由中介處理。被告隨後被捕,警誡下保持緘默。

資料來源: HK01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50311/s00001/1741668145802/%e5%85%a5%e8%ae%80%e4%b8%ad%e5%a4%a7%e7%a2%a9%e5%a3%ab%e5%be%8c%e5%ad%b8%e7%bf%92%e8%a1%a8%e7%8f%be%e6%ac%a0%e4%bd%b3%e6%83%b9%e7%96%91-%e5%85%a7%e5%9c%b0%e7%94%b7%e8%a2%ab%e6%8f%ad%e6%8c%81%e5%81%87%e5%ad%b8%e6%ad%b7%e5%8f%8a%e3%80%8c%e8%ab%8b%e6%a7%8d%e3%80%8d%e9%9d%a2%e8%a9%a6%e5%88%a4%e5%9b%9a3%e5%80%8b%e6%9c%88

2.[香港] 有高才簽證僅獲續期兩個半月 尚海龍:有冇真心對待人才

2022年10月推出的高才通計劃,申請者可獲兩或三年簽證,部分人的簽證陸續到期。有高才的簽證僅獲續期兩個半月,原因為其工作合約到期。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指收到不少求助,當局因人才的聘用合約即將到期,故只短期續簽。他認為對人才造成不便,反問「有冇真心對待人才」,應予更多關愛及支援。
對於只批出短期簽證,入境處稱會考慮申請人的薪酬福利、工作為港帶來的經濟效益及居港的時間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周日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稱,如工作合約即將到期,「無理由俾三年」。
尚海龍今早在港台節目稱,人事部為高才提供合約時,會考慮到其簽證期限,故提供短期合約,而入境處又根據該合約而提供短期簽證,認為是惡性循環。
他提到,做法對人才及其家庭造成不便,倡續簽最少一年。尚海龍又稱,《財政預算案》中又公布增加申請簽證及續簽收費,反問「有冇真心對待人才」,指來港人才人生路不熟,當局應站在人才角度給予關愛及支援。他亦盼僱主為高才提供長期合約,讓他們有穩定的心態在港發展。

孫玉菡今年三月曾稱,約300人成功續簽,惟會待有累積更多數字後才公布細節。尚海龍稱接觸到不少成功續簽個案,料成功率約五至六成。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上月曾兩度發文,指遇上不少來港後馬上返回內地的「人才」,只是為出入香港方便、讓子女報讀內地的港人子弟學校或香港學校,以及為了在內地取得「港人港稅」優惠。孫玉菡本月曾發帖回應,指人才配對如情侶關係,「和平分手」亦是平常不過的事。

資料來源:inmediahk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6%9C%89%E9%AB%98%E6%89%8D%E7%B0%BD%E8%AD%89%E5%83%85%E7%8D%B2%E7%BA%8C%E6%9C%9F%E5%85%A9%E5%80%8B%E5%8D%8A%E6%9C%88-%E5%B0%9A%E6%B5%B7%E9%BE%8D%EF%BC%9A%E6%9C%89%E5%86%87%E7%9C%9F%E5%BF%83%E5%B0%8D%E5%BE%85%E4%BA%BA%E6%89%8D

3.【日本】大阪「特區民宿」逾4成為中國人經營 持經營管理簽證中國人增多 學者:藉此移居日本

調查顯示,截至去年底,在日本大阪市獲得「特區民宿」認定的5,587家業者中,由中國人或是中國註冊公司經營的比例高達41%。而在疫情後,大阪市以「經營管理」申請在居留資格的中國人迅速增加,顯示以經營民宿為手法移居日本的中國人正在增加。

「特區民宿」正式名稱是「國家戰略特別區域外國人滯在施設經營事業」,是日本政府為了提供外國旅客更多住宿選擇、解決酒店和旅館不足問題,在特定地區或旅遊景點增加住宿場所,自2014年開始實施。

「國家戰略特區」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時代,為了提升日本經濟增長而劃定的經濟特區,目的在提升國際競爭力。在這些特區內,可以放寬原有的法規限制。特區包括「東京圈」的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成田市、千葉縣千葉市,「關西圈」的大阪府、兵庫縣、京都府,以及沖繩縣、廣島縣、愛知縣等多個縣市。

在這些特區內可以不受《旅館業法》規管而經營民宿,由於是在「特別區」設立的民宿,因此簡稱「特區民宿」,全日本95%特區民宿集中在大阪市。一般民宿限制每年營業天數180日,特區民宿則沒有限制。

《讀賣新聞》報道,根據大阪市政府統計,截至去年底,基於《民宿法》經營的民宿有5,044間,基於國家戰略特別區相關規管經營的特區民宿有5,587間。

由於特區民宿的經營者資料屬公開資訊,阪南大學觀光地理學教授松村嘉久從註冊公司登記簿等資料,逐一調查5,587間特區民宿經營者發現,有2,305間(41%)的經營者或公司代表是中國人,註冊地址位於中國。99間(2%)由其他外籍人士經營。日本人經營的個人或註冊公司經營的特區民宿有2,343間,無法判別的有840間。

調查發現,中國人或中國公司經營的特區民宿在疫情後大幅增加,其中半數以上在2022年後獲得市政府認證。與此同時,大阪持有「經營管理」簽證的中國人數量也在增加。根據在留外國人統計,截至2024年6月的5年裡,大阪府持有「經營管理」簽證的中國人增加2,889人,在日本所有都道府縣中排名第一,比排名第2的東京都(1,862人),多出逾1,000人。

此外,調查發現,許多案例疑為了獲得簽證,而開設經營民宿的公司。松村嘉久教授表示,「民宿經營與移居(日本)緊密相關,未來這種趨勢可能還會增加」。
資料來源:AM730
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9B/%E5%A4%A7%E9%98%AA-%E7%89%B9%E5%8D%80%E6%B0%91%E5%AE%BF-%E9%80%BE4%E6%88%90%E7%82%BA%E4%B8%AD%E5%9C%8B%E4%BA%BA%E7%B6%93%E7%87%9F-%E6%8C%81%E7%B6%93%E7%87%9F%E7%AE%A1%E7%90%86%E7%B0%BD%E8%AD%89%E4%B8%AD%E5%9C%8B%E4%BA%BA%E5%A2%9E%E5%A4%9A-%E5%AD%B8%E8%80%85-%E8%97%89%E6%AD%A4%E7%A7%BB%E5%B1%85%E6%97%A5%E6%9C%AC/537555

4.【馬來西亞】中國入籍馬國者不到所有入籍者1%

內政部長賽夫丁去年11月7日駁斥社媒盛傳約120萬中國人入境馬國後並未離開,還獲得公民身份的流言。

馬來西亞政府說,從2010年至2024年,獲得馬國公民權的中國人佔比不到這段期間所有入籍者的1%。

《星洲日報》報道,內政部3月6日在國會書面答復中說,根據國民登記局的記錄,2010年至2024年間,獲得馬國公民權的中國人僅佔0.91%。

記錄顯示,馬國在上述期間最多的入籍者來自印尼,佔23.52%。其他依次為印度(6.76%)、泰國(5.02%)和菲律賓(2.77%)。這四國加上中國的入籍者,佔了所有入籍者的38.98%。

內政部將其餘61.02%的入籍者歸類為「其他」,並未具體說明這些入籍者是哪國公民。內政部也未透露上述比率所代表的具體人數。

內政部長賽夫丁去年11月7日駁斥社交媒體盛傳約120萬中國人入境馬國後並未離開,還獲得馬國公民身份的流言。他說,從2013年至當時,僅有203名中國人獲得馬國公民身份。

資料來源:聯合早報
https://www.zaobao.com/news/sea/story20250310-5996355

5.【英國】施紀賢宣布解散 NHS England 政府將重新執掌醫療系統

據 BBC 今日(3 月 13 日)報道,英國首相施紀賢(Sir Keir Rodney Starmer)宣布廢除英格蘭國民保健服務(NHS England),並將醫療系統納入民選政府的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管理,以減少「官僚主義」(“bureaucracy”)和「重複」(“duplication”)。

NHS 於 2012 年由時任保守黨的衛生部長 Andrew Lansley 賦予該組織自主權,目的是使其免受政治干預。該機構被政府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官方機構」(”the world’s largest quango”),負責監督醫療服務,並與政府合作商討資金運用和優先處理的事項,以及監督轄下地區服務的表現。

政府預計 NHS England 的 14,400 名員工和衛生部的 3,500 名員工中約 50% 的工作崗位將被裁減。施紀賢表示,政界人士一直「選擇隱身在大量半官方機構」(”chosen to hide behind vast arrays of quangos”),浪費納稅人的資助,同時又不受政府直接控制。政府將立即開始將 NHS England 的大部份職能轉移到衛生和社會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目標是在兩年內完成整個重組過程。有人認為這一重大舉措能使政府兌現承諾,縮短病人輪候時間,並有更多的控制權和完善問責制度。

資料來源:Great Button HK

施紀賢宣布解散 NHS England 政府將重新執掌醫療系統

6.【英國】英國工黨對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進行徹底改革,可能導致3萬個工作崗位消失

人員流失規模至少是之前預期的兩倍,新任NHS英格蘭首席執行官要求地區委員會削減50%的成本。

由於政府對NHS進行徹底重組,工作崗位的削減規模將至少是之前預期的兩倍,其他衛生服務部門也將縮減規模。
NHS英格蘭的撤銷以及其他地方前所未有的成本削減將導致崗位流失數量從預期的1萬個激增至2萬到3萬個。
此外,英格蘭42個綜合護理委員會(ICBs)的數千名員工也將面臨角色被裁撤的命運,而NHS英格蘭及衛生與社會保障部(DHSC)的1萬名員工已被列為裁撤對象。ICBs是監督NHS信託基金的區域衛生服務機構,共雇傭了2.5萬人。

NHS英格蘭新任首席執行官Jim Mackey爵士已要求ICBs在年底前將其運營成本削減50%。一位NHS高級官員表示:「鑒於ICBs雇傭了2.5萬人,這意味著其中一半將離職。」這可能導致1.25萬個崗位消失。
此外,Mackey還命令英格蘭各地的220個NHS信託基金削減人力資源、財務和通訊等企業服務部門的人員數量。內部人士稱,這可能導致數千名官員失業。

Mackey本週通過電話和會議向ICB和信託基金領導人傳達了這一嚴峻消息。他概述了NHS需要進行大規模預算削減的必要性,作為其財務「重置」的一部分,以幫助避免在2025-26年度超支66億英鎊,這是初步估計的可能數字。
據《衛生服務雜誌》(HSJ)報道,Mackey將於4月1日接替Amanda Pritchard,但已經在就NHS的未來做出關鍵決策。他告訴服務主管們,如此巨大的赤字前景讓政府部長們「嚇壞了」。

負責ICBs的高級官員表示,將運營成本削減一半的命令將使他們無法開展全部活動,包括資助疫苗接種計劃、提供血壓檢查和改善兒童牙齒健康。ICBs最近剛剛完成了上一輪節省成本的預算削減20%。
一位ICB官員表示:「從操作上看,這可能是一場災難——在已經削減的基礎上再削減50%是巨大的。肯定會有失業。」
「在我們的ICB中,已經沒有多餘的‘脂肪’可以削減了。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實施,很難不導致服務削減。」

NHS英格蘭即將離任的副首席執行官Julian Kelly週四告訴下議院公共賬戶委員會,ICB員工被削減一半是NHS英格蘭廣泛重組的一部分,衛生大臣Keir Starmer和Wes Streeting在週四宣佈了這一消息,而幾乎沒有內部人士提前知曉。
Kelly告訴這個審查政府支出的跨黨派委員會,將NHS英格蘭的員工削減50%每年可節省4億英鎊,而如果42個ICBs的員工預算也遭到同樣大幅度的削減,一旦裁員計劃完成,每年可再節省7.5億英鎊。他並未透露可能有多少崗位消失。

Mackey追求的預算削減規模之大在整個NHS引起了恐慌。一位領導人告訴HSJ,ICB運營成本削減的規模和速度「令人恐懼」,並將給服務帶來混亂。
NHS聯合會負責人、托尼·布萊爾時期唐寧街政策部門前負責人Matthew Taylor警告部長們,失去如此多有經驗的員工可能會威脅到NHS改善治療等待時間的努力,以及Streeting通過「三大轉變」徹底改革其運營方式的計劃。
Taylor告訴《衛報》:「NHS員工正在消化NHS英格蘭將在兩年內不復存在的消息。但更大的問題是,不僅中央能力被削減50%,系統(ICBs)和信託基金的企業服務也被削減。」
「除了導致數千人失業外,危險在於變化的規模和不安全感將使組織無法在空前的財政緊縮背景下實現復蘇和改革。」

代表許多DHSC員工的FDA工會全國官員Matt Barrow表示:「停止重復是一回事,但在NHS英格蘭與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合併後削減50%的員工遠遠超出了這一範圍。」
「部長們當然有民主權利決定國家的規模,但你不可能在沒有後果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規模的削減。如果你削減員工,就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完成同樣數量的工作,部長們將不得不決定他們想停止做什麼。」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5/mar/14/30000-jobs-could-go-in-labours-radical-overhaul-of-nhs

7.【英國】做印度研究在印度待太久 牛津歷史學家恐遭英國逐出境
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做研究的歷史學家杜達成就斐然,她的研究需要用到存放在印度的歷史檔案。如今英國內政部以花太多時間在印度、在英國境內天數太少為由,揚言將她驅逐出境。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等媒體報導,今年37歲的杜達(Manikarnika Dutta)來自印度,所做的研究是她對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學術承諾,內容涉及研讀印度城市的檔案,並參加一系列國際會議。
根據英國內政部規定,若以居留10年以上為基礎申請在英國「無限期居留」(ILR),申請者10年內最多可待在海外548天,杜達則待了691天。
也有其他學者因為滯留海外時長而碰上一樣的問題。

內政部駁回杜達繼續住在英國的權利,理由除了她滯留海外的天數,還有她在英國並無家庭生活,但她跟丈夫已經結婚10多年,且一起住在南倫敦(SouthLondon)。
杜達現為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Dublin)助理教授,她曾在牛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做研究。她的丈夫是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高級講師。
杜達告訴「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我收到告知我必須離境的電子郵件時震驚不已,我曾獲得英國不同大學聘任,在這裡住了12年。自從我來牛津大學讀碩士,我的成年生活大部分時間都住在英國。我從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
杜達最初是拿學生簽證在2012年9月來到英國,丈夫依「全球人才」管道取得簽證後,杜達改拿配偶簽證。去年10月,杜達申請無限期居留,丈夫也提出申請並通過,但杜達卻被駁回。為此她提出行政覆核,結果被要求「現在就離開英國,如果不自願離境,可能會被禁止再入境10年,並依逾期居留被起訴」。
杜達的律師康迪亞(Naga Kandiah)已採取法律行動,內政部回覆未來3個月內會重新考慮,但3個月後仍可能做出相同決定,在那之前,杜達可謂前途茫茫。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611905

8.【加拿大】救生艇計劃|公布加國港人6大關注調查 影子移民部長提加快審批永居捷徑

香港監察聯同「Vote4HK Canada」今天發表在加港人的「聯邦大選關注焦點」的報告。
香港監察 聯同「Vote4HK Canada」就加拿大港人社群重點關注的政策,展開為期四個月研究和分析。並做了一次在加港人的問卷調查。隨後在溫哥華、卡加利和多倫多召開焦點小組會議,透過與參加者直接互動了解在加港人的看法。

該次調查顯示受訪者關注自身三大問題包括:
等待審批簽證或永久居留的時間 (72%)
生活成本 (40.6%)
自己或家人的就業機會 (27%)
該次調查顯示受訪者關注的三大重點政策包括:
加快處理永久居留申請 (84.3%)
打擊社區罪案 (74.2%)
打擊中國及香港政府海外監視、騷擾或恐嚇異見人士的行為 (65.6%)

影子移民部長:建議改良「特快入境 Express Entry」評分系統

此外在野黨保守黨影子移民部長Tom Kmiec 國會議員日前出席一個活動時表示,為解決永久居留申請持續積壓及開放式工作簽證(OWP)申請被拒絕等問題,他建議一個改良版「特快入境 Express Entry」評分系統,來支援救生艇計劃(Hong Kong Pathway)申請人,特別是經Stream B申請永居的人士。他亦強調,「加拿大省提名計劃 PNP」是申請人可選擇的替代途徑。

加拿大香港監察上週六(3月8日)聯同加拿大香港菁英協會(HKYPA)在卡加利市政廳舉辦加拿大救生艇計劃(Hong Kong Pathway)研討會。在活動中Tom Kmiec 同意加拿大移民部(IRCC)應向所有等候救生艇計劃永居申請結果的人士發出「原則上批准通知書 AIP」,讓申請人在等待永居及OWP批准期間能夠就業並維持醫療保險有效。

活動中,Tom Kmiec 接收了一份給保守黨黨魁博勵治的聯署信。聯署信提出額外加分予救生艇計劃申請人的建議,藉以符合「特快入境 Express Entry」經濟類別的永居資格。聯署信認為這是其中一個解決「人道及恩恤 H&C」類別移民目標配額(admission targets)低的方法。

香港監察與「Vote4HK Canada」的調查發現,加拿大港人社群主要關心的問題為聯署信申請進度和移民事宜。並指現時聯署信下有約18,000位永居申請人,而H&C類別移民目標配額低持續導致積壓。

另外,加拿大香港監察向參加者提供「如何填寫非強制開放式工作簽證表格指引」,處理導致申請被拒的常犯錯誤:https://acrobat.adobe.com/…/urn:aaid:sc:ap:52056f42…

香港監察共同創辦人兼信託董事會主席Aileen Calverley將於3月29日在多倫多香港人社區中心主持「Hong Kong Pathway」社區論壇並發言,加拿大保守黨參選人到時亦將出席。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083057/2025-03-13/news-%E3%80%90%E6%95%91%E7%94%9F%E8%89%87%E8%A8%88%E5%8A%83%E3%80%91%E5%85%AC%E5%B8%83%E5%8A%A0%E5%9C%8B%E6%B8%AF%E4%BA%BA6%E5%A4%A7%E9%97%9C%E6%B3%A8%E8%AA%BF%E6%9F%A5++%E5%BD%B1%E5%AD%90%E7%A7%BB%E6%B0%91%E9%83%A8%E9%95%B7%E6%8F%90%E5%8A%A0%E5%BF%AB%E5%AF%A9%E6%89%B9%E6%B0%B8%E5%B1%85%E6%8D%B7%E5%BE%91-st-topic/?variant=zh-hk

9.【加拿大】移民部部長宣布「遺失加籍者」可酌情申請入籍
加拿大移民部部長米勒宣布,鑑於政府未能趕及限期前通過相關法例,將向「遺失加籍者」提供酌情入籍機會。政府正申請將目前的3 月 19 日截止日期延長 12 個月。
所謂的「遺失加籍者」,是指在海外出生,且其加籍父母亦在海外出生的人士。2009 年保守黨聯邦政府修例,規定除非子女在加拿大出生,否則海外出生的加拿大人不能將國籍傳予子女。

安省高等法院於去年底裁定該法違憲,政府亦同意裁決。然而聯邦政府遲遲未能通過新的《公民法》修正案,法院因此已三度批准延期,讓聯邦政府有時間完成立法。但由於政府仍未能成功修例,現正申請第四次延期,讓受影響人士可透過「特殊公民身份授予」(discretionary citizenship grants)獲得公民身份。
米勒表示,政府將容許受影響人士及準「遺失加籍者」以酌情方式申請入籍。但申請者的加籍父母須在加拿大累積居住至少三年,方符合資格。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083163/2025-03-13/news-%E7%A7%BB%E6%B0%91%E9%83%A8%E9%83%A8%E9%95%B7%E5%AE%A3%E5%B8%83%E3%80%8C%E9%81%BA%E5%A4%B1%E5%8A%A0%E7%B1%8D%E8%80%85%E3%80%8D%E5%8F%AF%E9%85%8C%E6%83%85%E7%94%B3%E8%AB%8B%E5%85%A5%E7%B1%8D-st-topic/?variant=zh-hk

10.【加拿大】近半多倫多居民無法承受高昂生活成本!|公園帳篷營激增,流浪漢困境加劇

多倫多居民的生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項最新研究揭示,隨著城市人口急劇增長,居民的生活質量指標全面下降。《生命體徵報告》(Vital Signs Report)由多倫多基金會發布,以追蹤城市狀況及居民感受著稱。2024年的特別簡版報告首次推出,聚焦於城市面臨的“迫切現實”——經濟壓力與社會脆弱性的全面升高。
人口激增引發全面危機
報告指出,多倫多人口在過去一年內增加了22.2萬,達到了過去十年平均增幅的五倍,主要因移民流入所致。然而,這一驟增卻伴隨著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惡化。調查顯示,40%的受訪者坦言,家庭收入無法支付基本開支,這一比例較去年的31%顯著攀升。此外,居民總數增長了70萬,但相應的資源供應卻遠未跟上步伐。
自疫情爆發以來,加拿大商品與服務價格已飆升約18%,其中食品雜貨價格上漲25%,租金增幅達23%,讓眾多居民苦不堪言。
失業率攀升與貧困加劇
多倫多的失業率目前高達8.4%,對年輕人影響尤甚,五分之一的年輕人無法找到工作。報告指出,多倫多一半的納稅人年收入低於38,500加元,遠低於最低生活工資的標準45,600加元。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多倫多食品銀行每月接待的顧客數量創下新高,突破30萬人次。與此同時,食品銀行的捐款減少、志願者人手短缺,服務難以為繼。而另一些居民則選擇在公共戶外空間搭建帳篷營地以求棲身。截至今年3月,城市內已有72個公園設立帳篷營地,較去年的24個大幅增加。
基本公共服務面臨壓力

多倫多的醫療服務也出現短缺,全市有超過50萬人無法獲得家庭醫生的支持。經濟脆弱性不僅衝擊生活成本,更導致居民精神與身體健康的惡化。
長期脆弱性積累,挑戰需解決
多倫多基金會指出,這些危機並非單一原因所致,而是多年的經濟脆弱性逐漸累積的結果。“經濟增長應帶來社會穩定,但當多達270萬人無法維持生計時,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道明經濟研究所則警告,人口激增已對住房及其他資源的可負擔性構成“典型需求衝擊”,情況可能持續惡化。
面對挑戰,多倫多需要的不僅僅是數據分析,而是切實可行的政策解決方案。如何平衡人口增長與居民生活質量,成為當前需解決的課題。

資料來源:加拿大日報
https://www.canadanews.hk/article/7481

11.[澳洲] 更新:內政部回覆|482簽轉制港人苦主前路茫茫

不少港人以 482 臨時技術短缺簽證 ,又稱 TSS,在僱主擔保下,移居澳洲。最近 SBS 廣東話接獲苦主求助,指擔保簽證的公司,部份分校面臨清盤,可能「飯碗不保」,加上相關工種去年被剔出職業清單,現時進退兩難。本台亦就事件向澳洲內政部查詢。
本文更新:內政部回覆

而就以上個案,SBS 廣東話向澳洲內政部提出查詢。

內政部發言人回覆本台查詢指,去年底更新的技術簽證計劃,落實了澳洲《移民策略》(Migration Strategy)中提出的關鍵改革,包括推出針對性的「核心技術職業清單」(CSOL)及以「技術需求簽證」(SID)取代「臨時技術短缺」(TSS)簽證。改革後的CSOL,列出澳洲職業技能會 (Jobs and Skills Australia;JSA)鑑定為全國短缺的職業,包括建築、網絡安全、農業和醫療等領域,涵蓋 456 個工種。

發言人回應,幼兒教育中心經理 (Child Care Centre Manager)目前仍可透過多種臨時及永久簽證提交申請,部分無須僱主擔保,但須具備高需求技能、通過技術評分測試等,可選擇的簽證如下:
494類別偏遠地區僱主擔保 (臨時簽證
189類別獨立技術(永居)簽證
190類別州/領地提名技術(永居)簽證
489類別偏遠地區技術(臨時)簽證
491類別偏遠地區技術工作(臨時)簽證
而現有的 TSS 簽證持有人若想更換僱主,可由新僱主遞交 SID 申請,前提是該職業已列入 CSOL或符合專業技能類別的薪資要求。若職業未列入 CSOL 或不符合專業技能類別的薪資要求,則無法透過新僱主獲得提名。

若 TSS 簽證持有人與擔保僱主終止僱傭關係,可在不超過連續 180 天(或簽證期間總計 365 天)期限內,在其他地方工作,以尋找新職位、申請新簽證或離開澳洲。

據統計,2023-24 年度移民計劃中,共有 13 名幼兒教育中心經理獲批 186 類簽證、53 名獲批TSS 482 類簽證。

本台亦就事件向涉事分校提出查詢,但暫時未獲回覆。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stranded-in-uncertainty-482-visa-holders-face-crisis-as-employer-closures-disrupt-pr-pathway/knif8i1zb

12.[澳洲] 廣東話口音影響搵工?研究:非英語移民女性求職最處劣勢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移民女性在澳洲就業面臨著雙重劣勢。
澳洲是一個語言多元化的國家,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近四份之一的人口在家中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與基於種族或宗教的歧視相比,基於語言的歧視通常較少被報道,但在一些研究中卻得到了有力證明。

澳洲國立大學(ANU)一項新的研究便發現,與男性相比,有外國口音的女性被認為就業能力較差,令他們在性別上和語言上面臨著 「雙重劣勢」。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個感知實驗,使用了來自五個少數族裔群體的30位人士的說話聲音音頻。這五個群體分別是來自英國背景、廣東話背景、黎巴嫩裔背景的英語母語使用者,以及母語為普通話、俄語的英語第二語言使用者。

這些音頻被隨機播放給153位參與研究的聽眾,然後由他們進行評分。評分範疇包括說話者適合辦公室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推薦僱用他們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

結果發現,語言背景對女性有較大影響,但對男性卻沒有明顯影響。

其中,英裔女性被評為就業能力最強,而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女性(如俄語使用者)則被認為最弱;以普通話或俄語為母語的女性,比男性得分更高。

不過,研究並未發現哪種背景比其他背景更容易或更難就業。

研究的主要作者、語言學高級講師格涅夫舍娃(Ksenia Gnevsheva)告訴SBS新聞:「我們發現口音起了一定作用,但不僅僅是口音本身。」

她說外國口音的女性面臨「雙重劣勢」。「我們發現女性與男性相比存在性別劣勢,而且說外國口音的人與不說外國口音的人相比也存在普遍的劣勢。」

「當你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帶有外國口音的女性——這是一個雙重劣勢,既突顯了她們的少數群體地位,又引來了負面評價。」

國際安置服務組織(SSI)的女性、平等及家暴問題負責人Astrid Perry表示,他們在工作中確實發現,母語不是英語的女性「在自己的國家做過護士、工程師、教師——來到這裡,必須重新開始。」

“有口音可能會帶來恥辱,這意味著女性被迫在一個更看重本地經驗而非全球專業知識的體系中不斷證明自己。”
她引述該機構的研究指,儘管難民和移民女性擁有高水準的技能和資格,並且有很強的工作動力,但在澳洲勞動力市場上,仍然落後於其他女性。

「她們往往只能從事低薪、不穩定的工作,這導致移民女性與澳洲出生的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而格涅夫舍娃認為,新的研究證實了澳洲存在語言歧視的「真實可能性」,但她相信這種情況可以改變。

「歧視在招聘決策中非常重要,人力資源專業人士——實際上勞動力中的任何人——都應該接受反偏見培訓,以便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能夠更有效地一起工作。」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the-double-disadvantage-some-women-face-when-finding-a-job/r6n7clwvo

13.【澳洲】 幼教行業倒閉潮?澳洲數十間託兒中心先後託管或關閉

澳洲託兒服務需求大,惟因行業人手不足、財務管理等情況下,最少兩間在全澳有數十個中心的幼教集團,因財政困難在近月出現經營問題:一間被託管,另一間則有多個託兒中心關閉。

澳洲證監署(ASIC)網頁發布的資料顯示,澳洲兩間大型幼教集團已被託管,旗下十數間託兒中心正面臨清盤危機。

《先驅太陽報》報道,提供芬蘭式教育的HEI Schools Australia,在維州運營9間託兒中心、新州2間。WLP Restructuring上月被任命為託管人後,正整理該集團16個實體的財務狀況。

託管人表示,他們目前正緊急尋找買家,以出售其中一個或全部託兒中心。「重要的是,所有託兒中心可繼續照常運營,預計護理服務、資源、運營時間或人員不會發生變化。」

「託管人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在出售過程中對家庭的持續照顧和員工的穩定。託管人正在與中心的董事和經理、家長、員工和持份者密切合作,我們感謝他們的耐心和支持。」

據報HEI Schools Australia的母公司為國際幼教集團Finnis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ustralia),由香港投資者持多數股份。

由同一集團擁有的ILO Early Learning Australia也在維州5個地區營運託兒中心,亦正處於託管中。

據悉兩間公司的總負債達1000萬元,事件共影響超過320名員工。託管人表示:「託管期間,幼教中心的實體將繼續照常僱用中心的員工,少數則在初時被裁員,或修改合約以降低支出。」

與此同時,據澳洲廣播公司和新聞公司的報道,另一間幼教集團Genius Education,以Abacus 49作為公司名,在全澳經營約30間託兒中心。其網頁顯示,仍有多個地區的新中心準備開業。

然而,集團在維州、新州、首都領地、南澳和西澳的14間中心,上月及本月突然相繼關閉。

位於雪梨Artarmon的中心在2月28日關閉,家長被告知是出於「不可預見的人手配置挑戰」。阿德雷德Blair Athol的中心也在當天關閉。

雪梨Castle Hill中心原本通知家長在3月12日暫停營業,但提前至3月4日突然關閉。同一天,珀斯Hamilton Hill的中心也關閉。

據報,多間託兒中心結束經營是因為集團受到多位員工追討欠薪,該集團及其兩間子公司共欠薪700萬元。

聯合工人工會(United Workers Union)正代表5個州的工人向Genius Education追討拖欠的公積金,案件將於4月在聯邦巡迴法院開庭。工會表示,即使該集團進入破產或清盤程序,也會積極採取法律行動。

SBS廣東話已就上述事件向部份託兒中心查詢,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資金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major-childcare-operators-collapsed-into-administration/lbqqrcd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