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進一步收緊港人移台? 6年先可以定居及放棄港護照? |取消「非英居藉」好愚蠢? 11,000名富豪離開倫敦? | 澳洲大選反對黨承諾大減8萬名國際學生?

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進一步收緊港人移台? 6年先可以定居及放棄港護照? |取消「非英居藉」好愚蠢? 11,000名富豪離開倫敦? | 澳洲大選反對黨承諾大減8萬名國際學生?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VZzziYow1pg?si=-GcQcuuMQkF5iCQa

  1. 【香港】IShowSpeed甲亢哥.拆局|網紅「宣傳大使」 香港捉到鹿唔脫角?
  2. 【台灣】民進黨立委擬提案收緊港人移台:最長6年才能定居、須放棄港護照
  3. 【英國】英軍進駐“鼠患圍城”的伯明罕 滅鼠專家直指“末日景象”:財政困頓的工黨市議會因垃圾罷工宣佈重大事件
  4. 【英國】 伯明翰垃圾清運工人罷工:罷工原因及持續時間為何?
  5. 【英國】 億萬富翁抨擊取消富人「非定居稅務身份」的「愚蠢」決定
  6. 【葡萄牙】葡萄牙躍升為財富移民熱點國家
  7. 【荷蘭】 Netflix劇集《混沌少年時》獲納入荷蘭學校教材
  8. 【加拿大】調查反映移加港人3大困擾:永居申請延誤只排第2 最大煩惱原來是…
  9. 【加拿大】加拿大成全球留學生首選目的地 政策收緊但海外生興趣反而增加
  10. 【澳洲】解決房屋問題 達頓提兩大招減8萬名國際學生
  11. 【澳洲】 國際車牌換證改制 | 港人急赴澳換證趕最後限期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 IShowSpeed甲亢哥.拆局|網紅「宣傳大使」 香港捉到鹿唔脫角?

 美國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簡稱Speed)日前到訪香港,進行「即興」遊玩直播,吸引大批粉絲追星,亦引起市民圍觀。許多人透過他重新認識z世代與α世代青少年追逐什麼潮流,同時也見識到網紅對城市作另類宣傳的威力,旅發局、文體旅局長,以至特首,接連被追問是否曾經嘗試找他幫忙宣傳香港。

Speed在YouTube坐擁3800萬粉絲,3月下旬開啟「中國行」,從上海、北京、河南、成都,到重慶,再到香港與深圳。旅行期間他長時間直播CityWalk。在內地刮起旋風,於鏡頭前盡情展現各地文化特色與科技發展,成為「說好中國故事」的新樣板,反觀他在香港雖然嘗試了「打小人」、坐電車、到「街場」踢波等地道活動,但未能好好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風情。香港是否「捉到鹿但唔識脫角」?

Speed到香港沒獲協助? 港府:有接觸但對方無要求

現年20歲的Speed早在2019年已開始直播主生涯,以極高的說話音量和誇張搞笑的表情與動作聞名,深受年輕一代網民歡迎。他在3月24日首度踏足中國,並在YouTube全程直播旅程。在長城上,他身穿「東北大花襖」西裝,與遊客貼臉拍攝短影片;打卡成都中醫館時,他體驗了把脈、針灸、按摩;在上海期間,「甲亢哥」與來自香港的歌手王嘉爾一起打乒乓球,跳中國傳統的舞獅,在火鍋店體驗經典的「扯麵」。

Speed來到香港,起初卻是一片混亂。他在主題公園外被人爆粗大罵,乘搭港鐵時有人逆線行扶手電梯追星,有人損壞閘機及逃票。Speed在香港期間,警方接獲最少3宗報案,涉嫌投訴滋擾和刑事毀壞等。他到達香港時,網上興起「Speed係邊個」的討論,當發現他是正火爆內地的超級網紅,又有人追問特區政府有沒有嘗試發掘他的「流量密碼」,把握機會宣傳香港?

旅發局率先回應稱,曾與相關網紅的團隊接觸,並提出可於其行程中提供協助,但暫未收到有關網紅及其團隊在行程中提供協助的要求。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則表示,Speed以「即興」為賣點,其團隊未必想與官方渠道合作,將活動變得太過官式。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4月8日)出席記者會時,亦被問及旅發局有無準備?他回答稱,很關注Speed,旅發局曾聯絡對方提出支援,惟其團隊無任何要求。李家超強調,港府會盡量滿足任何到港宣傳的網紅,業界和市民都要盡力幫助宣傳香港。

3月底展開中國行 「即興」直播獲官方讚消除文化鴻溝

Speed確實以「即興」為賣點,其直播影片的特色是連續數小時不間斷,但其「即興」行程實際上並非毫無安排,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都有在地網紅協助其規劃行程。內地盛行「網紅經濟」,湧現了多個掀起旅遊熱潮的「網紅城市」,像Speed這樣一位超級網紅可以帶來的宣傳效果,顯然也沒有被放過。他的一些行程獲得有官方支持。例如,根據內地傳媒報道,他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拜師學藝」時進錯廟,在當地文旅局協助下才得以向一位少林師傳拜師。

 

從外宣角度看,由這樣一位我行我素的年輕人用長時間直播的方式呈現所見所聞,確實更真實可信,有助於打破外界對中國的刻版印象。雖然Speed捲入過不少爭議,在中國行裏擔任其導遊的美越混血網紅又因翻譯錯漏及發表侮辱性話語而遭網民口誅筆伐,但內地輿論對他這次行程整體給予肯定。他的直播觀眾數百萬計,4月5日更成為央視節目《新聞周刊》本周人物,展現「甲亢哥」的「奇幻中國行」。中國駐美大使館亦發文點讚,稱這位美國網紅「用數字的方式彌合文化鴻溝」。

無法趁機宣揚「香港故事」 屬後知後覺還是無新賣點?

作為一名網絡營銷者,Speed不想自己的活動「官式化」,並不難理解。但他在內地的走紅方式,以及內地媒體,包括央媒對他的追訪與報道,對香港作旅遊推廣與城市形象宣傳也有啟示作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便直指:「當1000萬觀眾跟進Speed鏡頭走遍香港角落: 啟示好明顯: 與其花錢拍啲過時兼老土嘅宣傳片,不如『放養』國際網紅嚟開直播仲好過啦!保證呢啲香港故事更加吸睛。」

何敬康接受《香港01》訪問時補充,香港的問題在於沒有很多超級KOL,反觀內地網紅眾多,相信早就就有一套應對手法。不過,他認為港府有誠意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協助,已經做得很好,如果下次再有名人來港需要協助,港府亦應出手。

與內地相比,香港並未順水推舟,善用社交平台放大Speed熱潮帶來的宣傳效用。Speed在香港主要行程為遊維港、上山頂、打小人、食牛雜、落街場等,種種事項看似相當傳統及「地道」;他到一河之隔的深圳,卻是走訪華為、試坐水路兩用車、看無人機送外賣,展現深圳「創新之都」的風貌。有輿論因而慨嘆香港被深圳比下去。

何敬康:要汲取經驗 應設國際網紅清單留意動向

其實,正如Speed在內地也會見識「變臉」表演,地道文化本來就是一座城市的特色與「賣點」,Speed港深兩地行造成心理落差,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香港致力發展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與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理應有更多的「賣點」讓人發掘。何敬康便指出,香港要發掘新的賣點,港府要了解年輕人喜歡什麼、要了解國際間關注甚麼。他形容,地標「可以舊」,但「舊得嚟要不脫節、不過時、要有新包裝」,香港的魅力才可持之以恆。

在宣傳方面,何敬康認為港府仍有改善空間。他建議,政府既可以直接協助網紅宣傳,也可以聯絡相熟媒體協助宣傳。他理解這次事件比較意外,大多數人事先不認識Speed,也預料不到迴響可以如此大,但他認為應汲取經驗,尤其是港府的新媒體宣傳手法對比鄰近地區有些過時。他相信港府在這方面處於學習階段,建議政府內部研究國際網紅的動態,甚至設置清單,屆時配上不同的新媒體策略,可以放大宣傳效應。

今後再有名人來港時,香港的宣傳策略會推陳出新,還是因循守舊,留待下回分曉。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6%94%BF%E6%83%85/60227572/ishowspeed%E7%94%B2%E4%BA%A2%E5%93%A5-%E6%8B%86%E5%B1%80-%E7%B6%B2%E7%B4%85-%E5%AE%A3%E5%82%B3%E5%A4%A7%E4%BD%BF-%E9%A6%99%E6%B8%AF%E6%8D%89%E5%88%B0%E9%B9%BF%E5%94%94%E8%84%AB%E8%A7%92

 

2.[台灣] 民進黨立委擬提案收緊港人移台:最長6年才能定居、須放棄港護照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8名民進黨立委最近向立法院提案,要求有關港人申請居留或定居,應依照「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居留定居規定」,同時若要取得台灣人身份,則必須放棄香港原有護照。報道引述律師說法稱,若按照中國大陸人在台灣的相關法例,港人欲取得身份將由過往最快1年延長至6年。

報道指出,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後,不少港人透過多個移民渠道移居台灣。不過,台灣政府近期似乎要收緊相關政策,早前他曾於國安會議後「預告」,將修改港澳人士移民台灣的規定。

報道提到,包括王定宇等18名民進黨立委於日前向立法院提案,指出過去港人透過結婚、投資或專業移民,幾乎居留滿一年便可申請定居取得台灣身份證。提案指,「近年中共加強對港澳控制,將大量中國人移到香港,並利用台灣現行對港澳人士較寬鬆的移民法規進行對台滲透。」

提案指出,為國家安全起見,需要對港澳人士定居的待遇加以調整,建議現行港澳條例第12條有關港澳人士居留或定居的規定,需要「比照」兩岸關係條例第17條,等同港人或需如同大陸人一樣,要約6年才能取得台灣身份;同時建議港澳人士如欲申請中華民國國籍,由過往不需要放棄特區護照或BNO,改為需放棄原本持有的護照及國籍。

台灣政府新增「長期居留」選項:無法拿到台灣身分證

據此前報道,今年三月,台媒《自由時報》引述知情官員消息報道,為防堵滲透,台官方研議原來港人居留滿一年可申請定居規定,擬調整改為四年,並於居留、定居外,新增「長期居留」選項,給港人類似永久居留待遇,但不必取得台身分證,降低風險。

該官員強調,原來港人居留滿一年可申請定居的設計,已到了需要調整階段。未來擬比照外國人來台定居規定,至少居留待滿四年,再申請定居;大陸配偶目前是居留滿六年可申請定居,港澳人士若調整為四年,仍比大陸配偶優待。

該官員又透露,除現行「居留」、「定居」外,對港人來台擬新增「長期居留」項目,「長期居留」類似永久居留概念,調整方向仍在研議中。據規劃,「長期居留」不是定居拿台灣身分證,無法取得投票權,而是讓港人可在台灣長期居留,風險較低。

資料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5%8F%B0%E7%81%A3%E6%96%B0%E8%81%9E/60227827/%E6%B0%91%E9%80%B2%E9%BB%A8%E7%AB%8B%E5%A7%94%E6%93%AC%E6%8F%90%E6%A1%88%E6%94%B6%E7%B7%8A%E6%B8%AF%E4%BA%BA%E7%A7%BB%E5%8F%B0-%E6%9C%80%E9%95%B76%E5%B9%B4%E6%89%8D%E8%83%BD%E5%AE%9A%E5%B1%85-%E9%A0%88%E6%94%BE%E6%A3%84%E6%B8%AF%E8%AD%B7%E7%85%A7

 

3.英國】英軍進駐鼠患圍城的伯明罕 滅鼠專家直指末日景象:財政困頓的工黨市議會因垃圾罷工宣佈重大事件

英國軍方已應召介入鼠患肆虐的伯明罕市。 由於持續的垃圾清運罷工,害蟲防治專家將該市現狀形容為“末日景象”。 隨著英國第二大城市的狀況持續惡化,政府已請求武裝部隊協助應對危機。

數名軍方後勤規劃人員將提供支援,試圖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不過軍方不會直接部署士兵清理伯明罕街道上堆積如山的垃圾。

一位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已派遣多名工作人員協助市議會處理後勤事務,確保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以化解相關的公共衛生風險。 鑒於當前持續的公共衛生風險,少量具備行動規劃專業知識的軍方文職人員將支援伯明罕市議會。 ”

一位害蟲防治專家被迫攜帶氣步槍在伯明翰街頭巡邏,以應對肆虐這座英國第二大城市的鼠群——據稱其中部分老鼠“體型如貓”。 自一月以來,近400名垃圾清運工人在工黨執政的伯明翰持續罷工,導致大量體型驚人的啮齒動物在日益堆積的垃圾中大肆啃食。

此外,非法傾倒垃圾行為的增加與HS2高鐵建設工程,共同助長了鼠害的蔓延。 居民們發現老鼠藏身於輪式垃圾桶後,甚至躲進汽車引擎蓋內。

隨著垃圾持續堆積,目前已形成約1.7萬噸的“老鼠樂園”,導致大量害蟲入侵民宅,甚至啃噬車輛線路。 財政拮据的伯明罕市議會已宣布進入「重大事件」狀態。 隨著氣溫升高在即,公共衛生風險劇增,當地民眾面臨嚴重的疾病威脅。

衛生大臣韋斯·斯特裡廷接受《泰晤士電臺》訪問時,對這座英國第二大城市的惡化狀況表示擔憂:“垃圾袋堆積如山,老鼠等害蟲四處橫行。 “街道上垃圾堆積已呈常態化,居民難以區分正規垃圾與非法傾倒物,對清潔工人和市議會的憤怒情緒持續升溫。

儘管與市議會的勞資糾紛已持續五周有餘,清潔工人向BBC表示仍期待“突破性進展”。 面對肆虐西米德蘭茲郡的鼠患,現年47歲、擁有12年經驗的本地滅鼠專家威廉·蒂姆斯正持械對抗這“末日般的”場景。

這位被稱為「伯明罕鼠王」的WJ害蟲防治公司負責人透露,近期捕獲體長56釐米的巨鼠,直言:“2025年的伯明罕部分地區竟呈現第三世界國家般的景象,實在令人作嘔。 “由於鼠患嚴重,警方甚至曾被呼叫射殺老鼠。

“我從業12年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垃圾堆積,這裡簡直是老鼠的完美天堂。” 47歲的滅鼠專家威廉·蒂姆斯舉著剛捕獲的56釐米巨鼠說道,「一對老鼠在這種環境里一年就能繁殖近百萬隻——它們現在享受的可是五星級自助餐! “在他身後,堆滿五英尺高垃圾的兒童遊樂場里,蛆蟲、肉蠅和蟑螂正在狂歡。

這座英國第二大城市正陷入史無前例的生態災難。 自1月起,400名清潔工持續罷工導致1.7萬噸垃圾堆積,鼠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 HS2高鐵工程的建築垃圾更成為幫兇,居民金·布萊克曼發現:“老鼠從汽車引擎蓋裡蹦出來,尾巴粗得像小貓。 ”

  • 末日圖景
    在斯派克希爾區,70歲的塔里克·穆罕默德指著街道上腐爛的垃圾堆:“三個月沒人清理,老鼠比路人還多。 “市議會邊界線的詭異對比更凸顯荒誕——道路一側垃圾山堆積,另一側卻整潔如常。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四名清潔工被突然竄出的鼠群追得落荒而逃。
  • 「吱吱黑幫」橫行
    大學生桑迪·杜的公寓附近,「幼貓大小的褐鼠」已成夜間常客。 “它們翻垃圾的聲響讓人毛骨悚然。” 居民們給鼠群起了綽號“吱吱黑幫”(Squeaky Blinders),戲仿當地傳奇黑幫“剃刀黨”(Peaky Blinders)。 超過4000人連署抗議,51歲的哈威達·奧斯曼控訴:「老鼠已經闖進我家臥室! “
  • 荒謬的「滅鼠稅」2023年已實質破產的市議會,竟將滅鼠服務費從24英鎊漲至26.4英鎊。 反對派議員薩姆·福賽斯怒斥:“這是在剝削窮人! “咖啡師艾莉·紐森的父親不得不自駕運送垃圾:”我們交了市政稅,為何還要自費處理? “
  • 政治僵局持續
    聯合工會堅稱150名工人年薪將減少8000英鎊,市議會則反駁僅40人受影響,並提供貨車司機培訓等替代方案。 副首相安吉拉·雷納敦促雙方接受新方案,但罷工可能持續至夏季。 議會領袖約翰·科頓的“清理工作取得進展”承諾,在堆積如山的垃圾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專家警告】“這不僅是視覺污染,”蒂姆斯檢測到死鼠釋放的毒素已污染空氣,“呼吸這些毒霧會導致嚴重肺部疾病——我們可能正在製造一場公共衛生災難。 “望著市政廳的方向,他疲憊地說:”當權者在互相指責時,老鼠正在接管這座城市。 ”

【伯明翰市政危機最新進展】

閉路電視畫面顯示,四名清潔工人在作業時,突然從垃圾堆中竄出大群老鼠,驚恐的工人們被迫逃離現場。這段影像生動展現了當前伯明翰垃圾清運危機的嚴重程度。

市議會領袖約翰·科頓議員表示:「我們的垃圾清理工作正在加速推進,本週末將持續進行收運作業。我完全理解市民的沮喪情緒,也清楚仍有大量工作待完成。但隨著清運團隊每日按時出勤,情況已開始改善。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週辛勤工作的清運團隊,以及所有協助清理的市民、社區團體和組織,你們的支持對恢復街道整潔至關重要。」

伯明翰市議會發言人指出:「儘管市議會已向聯合工會提出公平合理的方案,但罷工行動升級勢必加劇對市民的影響。對於服務調整影響薪資的少數員工(現僅40人),我們已提供包括高價值大型貨車駕駛培訓等多種替代方案,確保無人會遭受工會所稱的薪資損失。市民理應獲得更好的垃圾清運服務,而工會反對的重組計劃正是服務轉型的重要環節。我們仍保持對話大門敞開,敦促工會重返談判桌。感謝市民迄今的理解與耐心,我們將持續提供罷工期間的最新工作進展。」

英國副首相兼住房、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安吉拉·雷納強調:「伯明翰市民是我們的首要關切。這場爭端已造成嚴重民生困擾,必須迅速清理積壓垃圾以化解公共衛生風險。我部門正與伯明翰市議會密切合作,協調周邊地區增派車輛人員,提供後勤支援以加速改善現狀。我已敦促雙方加緊談判達成協議。現有改良方案已擺上檯面,呼籲聯合工會暫停罷工接受新方案,以實現勞資雙方及全體市民的公平利益。」

資料來源:Daily mai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01861/British-Army-Birmingham-rats-bin-strikes-Labour.html

 

  1. [英國] 伯明翰垃圾清運工人罷工:罷工原因及持續時間為何?

隨著工人全面罷工持續,伯明翰街頭堆積如山的垃圾無人清理。這場勞工行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盡頭是否在望?

伯明翰人行道上堆滿黑色垃圾袋,這座城市正持續面臨垃圾清運罷工問題。成堆的廢棄物無人處理,居民已開始抱怨出現「貓一般大的老鼠」。

伯明翰市議會於3月31日宣布進入重大事件狀態,稱此「令人遺憾」的決定是基於公共衛生考量,因罷工糾察線封鎖了垃圾轉運站,阻礙清運車輛作業。

全面罷工始於3月11日,但垃圾清運服務自1月起便已中斷。以下是關於罷工及其可能持續時間的關鍵資訊:

罷工原因為何?

Unite工會成員因長期爭議的「廢棄物回收與清運專員」(WRCO)職位遭撤銷而發動罷工。工會稱此舉將導致約150名成員年收入減少8,000英鎊。

逾350名工人自1月起展開間歇性罷工,並於3月11日升級為無限期罷工,理由是擔憂其工作、薪資與條件將進一步受侵害。Unite表示,除非撤銷對清潔工人薪資「極具破壞性」的削減,否則爭議不會結束。

市議會則稱廢除WRCO職位是為使該市廢棄物處理符合全國標準,並提升清運服務品質。其反駁工會說法,表示已提出協議確保沒有任何工人因WRCO職位取消而蒙受損失,包括提供同薪轉崗、駕駛培訓或自願離職方案,且該提議持續有效。

造成哪些影響?

居民抱怨堆積的垃圾危害公共衛生,腐爛食物引來狐狸、蟑螂和老鼠。當地居民Fayzah Iftikhr向天空新聞記者Alice Porter表示,她在伯明翰生活一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景象」:「情況糟透了。垃圾無人清理,垃圾桶滿到溢出,惡臭難聞,還出現老鼠。這根本不是2025年該有的生活環境。」

害蟲防治公司Vergo Pest Management的捕鼠員Joseph McHale指出,來自該市的求助電話增加了60%。他告訴天空新聞中部特派記者Lisa Dowd,廢棄垃圾袋堆積的環境對老鼠而言「簡直完美」——「有藏身處、食物來源和保暖空間」,並警告即使垃圾清理後,鼠群仍可能因慣性覓食行為滯留。

數據顯示,未清理垃圾的日積存量從3月10日當週的483噸,攀升至3月17日當週的655噸,3月24日當週更達近900噸。正常情況下,該市清運隊每日出動200輛車、每班8小時,每週可完成逾50萬次清運。

罷工將持續多久?

伯明翰市議會表示希望「儘快」恢復正常清運,但迄今與Unite的談判未果。議會領袖John Cotton稱理解罷工對民眾的衝擊,強調市議會「迫切希望解決爭端」,並持續與工會協商。

副首相Angela Rayner已會晤Cotton、市議會行政長官Joanne Roney及主導專員Max Caller,敦促雙方化解僵局。英國住房、社區與地方政府事務部亦派遣物流專家協助制定復原計劃。

市議會透過啟動重大事件機制,額外調配35輛車與人員清理街道垃圾與非法傾倒物。居民現可免預約使用移動式家戶垃圾處理站,但回收物品仍需預約指定中心。

英國史上最長垃圾罷工?

截至4月7日,伯明翰罷工已進入第五週,成為英國近年最持久的同類事件。1970年倫敦垃圾罷工曾持續約七週,最終出動軍隊清理;1978-1979年「不滿之冬」期間,全國性罷工亦導致垃圾圍城。近年則有2022年威勒爾地區工人罷工一週獲加薪15%,同年愛丁堡藝術節期間也因薪資爭議爆發垃圾危機。

資料來源:Sky News

https://news.sky.com/story/birmingham-bin-strike-why-are-workers-striking-and-how-long-will-it-last-13339621

 

  1. [英國] 億萬富翁抨擊取消富人「非定居稅務身份」的「愚蠢」決定

我是一位億萬富翁商人,但我永遠不會選擇住在英國——這就是為什麼像我這樣的超級富豪正在遠離英國,並將資金投資到其他地方

億萬富翁抨擊取消富人「非定居稅務身份」的「愚蠢」決定

他表示,提高資本利得稅的決定將把投資者趕往杜拜

一位億萬富翁商人表示,英國只能怪自己導致超級富豪外流,他嚴厲批評工黨「愚蠢地」廢除了非定居稅收制度。

居住在杜拜的德國億萬富翁大衛·馮·羅森(David von Rosen)表示,在稅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超級富豪對英國作為經商地點持極度謹慎態度。

Henley & Partners關於超級富豪居住地的年度研究發現,去年有11,300名百萬富翁離開倫敦,其中包括18名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億級富豪」和兩位億萬富翁。

博彩公司Lottoland的創始人馮·羅森表示,他熱愛倫敦——但並不住在這裡,而是將時間分配在瑞士和杜拜之間。他透露,自己已在杜拜房地產投資約2億美元。

這位億萬富翁最初從事學生金融業務,後來創立了時尚品牌VONROSEN。該品牌的黑色羊絨毛衣在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於2011年6月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中穿著後迅速售罄。

「我是倫敦和英國的超級粉絲,經常去那裡。但看看富人與超級富豪被徵稅的方式,這既奇怪又愚蠢,」他告訴《每日郵報》。

「資本利得稅加上非定居稅收政策,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富豪)人們正在關注杜拜,或是美國的特朗普黃金簽證。」

「超級富豪希望生活在生活方式優越且免稅或低稅的地方。英國必須明白,世界上還有其他地方能提供這種生活。」

「人們會背棄自己的國家離開,這絕不是好事。你需要這些富豪和他們的生意——他們花錢買車、買房,而現在他們會把這些帶到別處。」

去年10月確認的非定居稅制改革中,英國的非定居居民不再能通過支付3萬或6萬英鎊的費用來避免對海外收入徵稅。

此前,該制度允許在英國居住但稅務住所設在海外的人免於繳納海外收入稅。現在,他們僅在英國居住的前四年享受全額免稅,之後需對所有收入繳稅。

這些變化被認為是過去12個月大量百萬富翁、億級富豪和億萬富翁逃離倫敦的主要原因。

倫敦已跌出超級富豪城市前五名,過去十年百萬富翁數量從245,100人下降12%至215,700人。與莫斯科並列,成為自2014年以來唯二富豪人口減少的城市。近期離開的包括自稱「吉普賽億萬富翁」的阿爾菲·貝斯特(Alfie Best)和Pimlico Plumbers創始人查理·馬林斯(Charlie Mullins)。

工黨隨後放寬了對非定居者的打擊,提交了《財政法案》修正案,增強「臨時匯回便利」,允許非定居者申報新稅年之前的海外收入以換取較低稅率。

馮·羅森承認非定居制度的部分內容「不公平」:他住在韋爾比耶,支付的稅款比瑞士公民少。但他表示,非定居制度需要具有「競爭力」,才能吸引人們(及其對經濟的貢獻)留下。

「你必須明白這是全球競爭——我們生活在全球化世界,如果(超級富豪)不去英國,他們會去別處。」

這位德國商人表示,由於對股票等資產的資本利得稅調整,超級富豪也可能避免在英國大額投資。

馮·羅森的財富估計達15億瑞士法郎(13.8億英鎊),分布在多個企業和房地產中。他表示,許多人現在對英國持謹慎態度,轉向其他地方投資。

「對現任政府,我會非常小心增加投資,」他說。

「他們只想對成功者徵稅,這不是解決辦法。我寧願投資像杜拜這樣的地方——事實上我正在這麼做。那裡鋪著紅地毯歡迎你。」

「我仍有興趣投資(英國)初創企業。英國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家和創意,但他們也在離開,前往阿聯酋、杜拜和新加坡。」

「(英國政府)已變成一群反對者和悲觀者。」

如果他能向財政大臣瑞秋·里夫斯(Rachel Reeves)建言,他會明確要求兩點:保留非定居制度,並撤銷資本利得稅調整。

「我們需要一個運轉良好的初創企業市場。如果你考慮一家公司成功的原因——這正是我們創業的初衷。」

「但你要為此支付如此高的資本利得稅,以至於在其他國家只需一半的成功就能獲得同等(投資)回報。」

「這非常短視。政府現在可能獲得更多收入,但長期後果是什麼?這是短期贏局,卻帶來更大損失。」

社會文化因素也可能助推富豪外流,從讓超級富豪不敢在外佩戴名表的「勞力士搶劫案」,到馮·羅森所說的「有些人會刮花比他們成功的人的車」。

「我不是炫富型,但在杜拜你確實能看到粉色法拉利和金色蘭博基尼,這很好,人們喜歡展示,」他補充道。

「這創造了一種激勵氛圍——人們想更努力工作。我在英國或歐洲看不到這點,那裡這被視為壞事。」

「我發現嫉妒讓人們有理由轉身離開。車子會被刮花。」

「倫敦是前50名城市中僅有的兩個富豪大量流失的城市之一——另一個是莫斯科。如果在這份榜單上排名第二,那一定做錯了什麼。斯塔默和他的政府需要看到這點。」

財政部已被聯繫置評。

資料來源: Daily mai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591445/billionaire-businessman-never-live-uk-wealthy-away.html

  1. [葡萄牙] 葡萄牙躍升為財富移民熱點國家

倫敦百萬富翁的出走激發了人們對歐盟替代方案的興趣。

2024年,將有超過11,000名富豪離開倫敦,這主要是由於稅收問題和英國脫歐後的影響。

根據投資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合作發佈的最新全球財富報告,葡萄牙正受到追求穩定、稅收效率和生活方式的高凈值人士的青睞。 葡萄牙現在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傳統財富避風港,甚至聖基茨和尼維斯等離岸司法管轄區並駕齊驅。

報告將百萬富翁定義為擁有價值至少100萬美元的流動可投資資產(不包括房地產)的個人。 這些財富持有者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葡萄牙,因為這裡有優惠的居留計劃,包括 D7 簽證和最近改革后的黃金簽證途徑,儘管取消了房地產的申請資格,但這一簽證途徑仍在繼續吸引國際投資者。

倫敦曾是吸引全球財富的首選之地,其百萬富翁人數從2023年的22.7萬人下降到2024年的21.57萬人,降幅超過5%。 這延續了長達十年的下降趨勢,自2014年以來共減少了12%。 相比之下,三藩市、新加坡和迪拜等城市的富裕人口卻在急劇增加。

新世界財富公司的安德魯-阿莫斯(Andrew Amoils)指出,美國和亞洲,尤其是科技驅動型城市,正在主導新財富的創造。 但是,對於那些追求生活方式、安全和歐盟准入的人來說,葡萄牙卻脫穎而出。 “葡萄牙集政治穩定、氣候宜人和居住選擇於一身,對那些尋求在歐洲立足的富裕人士很有吸引力,”Amoils 說。

促使百萬富翁離開英國的其他關鍵因素包括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負擔、英國脫歐的影響以及倫敦金融市場與法蘭克福和迪拜相比的相對衰落。

在全球範圍內,紐約以38.45萬名百萬富翁位居榜首,其次是三藩市、東京和新加坡。 雖然倫敦仍位居前六位,但其地位的下滑反映了全球財富動態的廣泛變化–越來越傾向於葡萄牙這樣的目的地。

隨著財富移民格局的演變,葡萄牙的戰略位置、生活品質和居住機會使其成為全球投資者和高凈值人士尋求新起點的新興中心。

資料來源:The Portugal News

https://www.theportugalnews.com/zh/zh-news/2025-04-10/portugal-rises-as-a-wealth-migration-hotspot/96839

 

  1. [荷蘭] Netflix劇集《混沌少年時》獲納入荷蘭學校教材

荷蘭的中等教育學校將獲准播放熱門劇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作為探討社交媒體影響力與同儕壓力的教學內容之一。

荷蘭課堂將放映《混沌少年時》

這部於2025年3月上架的劇集講述一名13歲男孩因謀殺同班女同學遭逮捕的故事,全球觀看人次已突破1.14億。荷蘭媒體機構Beeld en Geluid將與Netflix合作開發配套教學素材,結合這部四集迷你劇探討社交媒體與同儕壓力議題。

屆時荷蘭中學可選擇在課堂放映該劇——教師僅需登入Netflix帳戶即可。據荷蘭廣播基金會(NOS)報導,儘管Netflix通常禁止此類公開放映,但此次串流平台破例放行。

從英國到荷蘭的校園推廣計畫

荷蘭綠黨-工黨(GroenLinks-PvdA)議員Barbara Kathmann推動將這部英國劇集及其相關主題納入12歲以上學童課程,其靈感源自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主張所有學校都應放映此劇的倡議。「透過課堂觀影與討論,我們能在安全環境中增強青少年的心理韌性,防止他們被『男性極端主義圈』及其危害性後果吞噬。」Kathmann向NOS表示。

社交媒體成為青少年激進化溫床

越來越多年輕男性受到「男性極端主義圈」負面影響,其中包含安德魯·泰特(Andrew Tate)等網紅鼓吹的毒性男子氣概與激進厭女思想。

本月初,荷蘭情報安全局(AIVD)局長埃里克·阿克布姆(Erik Akerboom)呼籲家長陪同青少年子女觀看《混沌少年時》,他指網路是「滋養青少年激進化的苗床」,而該劇精準呈現了「如何陷入平行世界」的過程。

Beeld en Geluid機構總監埃波·范尼斯彭(Eppo van Nispen tot Sevenaer)認為,《混沌少年時》「是開啟青少年對話的絕佳媒介,探討媒體在他們生活中的角色。正因年輕人的世界有時與師長相距甚遠,學會這類對話更顯重要」。

資料來源:Iamexpat

https://www.iamexpat.nl/education/education-news/netflix-tv-series-adolescence-becomes-part-teaching-material-dutch-schools

 

9.【加拿大】調查反映移加港人3大困擾:永居申請延誤只排第2 最大煩惱原來是

加拿大港人團體港加聯與智庫C^Mind,本周公布一項向在加香港移民進行的民調結果,以分析在聯邦大選前,在加港人的政治參與度及生活狀態。調查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進行,對象涵蓋經不同移民途徑抵加的港人,他們分別居於安省、卑詩省、亞省或其他地區,包括了加拿大公民、持不同類別永居身份或臨時簽證者。

調查結果發現,在加港人對聯邦大選投票熱情高漲,近8成表示願意投票和參與各級選舉;儘管僅4成人完成了選民登記,但有超過55.6%表示計劃將來會登記。

調查顯示,在加港人面對的最大困擾依次為:生活成本問題 (54.4%)、簽證或永久居留申請延誤 (48.5%)、住屋 (32.9%)。在就業方面,10.5%受訪者目前失業或待業,比率較全國整體失業率的6.6%為高。

儘管生活挑戰重重,85.8%受訪者仍選擇留在加拿大,僅4.3%表示會回港定居或兩地往返。數據反映港人離加回流的情況只屬很少數,有別於香港及加拿大部分媒體經常報道的一些個案。

然而報告指出,隨著聯邦政府宣布「救生艇計劃」永居申請或需延至2027年後才能完成處理,未來或會影響港人的留加意願。

調查指近半數已獲公民或永居身份的港人表示目前生活質素良好,僅 10%感到不滿;反觀持臨時簽證者當中,超過半數認為生活質素「一般」,且沒有人選擇表示「非常好」。報告指這反映是否獲得加國身份不僅影響個人 「幸福感 」,也關乎港人對自身權利保障的信心以至公民參與度。

調查亦顯示,受訪者最關心的議題多與自身權益相關,依次為:滲透及跨境打壓問題 (85.4%)、永居身份申請審批 (83.0%) 以及制裁中港官員議題 (77.7%);此外,超過6成人表示關心加中貿易政策、駐加港經貿辦的爭議,以及香港特殊貿易待遇等,反映在加港人對中加關係的發展尤為關切。

報告指大部分港人在移居加國後,社區參與程度更為活躍;然而即使身處民主社會,仍有近41%受訪者選擇減少公開發表政見,主因是擔憂跨境打壓;有超過3成原本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港人,在移加後減少或停止了參與該類活動。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20187/2025-04-12/news-%E8%AA%BF%E6%9F%A5%E5%8F%8D%E6%98%A0%E7%A7%BB%E5%8A%A0%E6%B8%AF%E4%BA%BA3%E5%A4%A7%E5%9B%B0%E6%93%BE%EF%BC%9A%E6%B0%B8%E5%B1%85%E7%94%B3%E8%AB%8B%E5%BB%B6%E8%AA%A4%E5%8F%AA%E6%8E%92%E7%AC%AC2++%E6%9C%80%E5%A4%A7%E7%85%A9%E6%83%B1%E5%8E%9F%E4%BE%86%E6%98%AF…-st-topic/?variant=zh-hk

 

10.【加拿大】加拿大成全球留學生首選目的地 政策收緊但海外生興趣反而增加

加拿大留學資訊平台ApplyBoard本周發布了《2025年春季學生脈搏》(Student Pulse Survey Spring 2025) 報告,對來自全球的留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加拿大超越了美國、英國和澳洲等熱門留學國家,成為2025年全球留學生首選的升學目的地。

調查以問卷訪問了850名來自全球的學生的意見,當中有多達94%表示對負笈加拿大升學感到興趣,包括有55%的人表示「極感興趣」,24%稱「非常感興趣」,12%「頗感興趣」,4%「有一點興趣」,只有6%表示「完全沒有興趣」。

有近三分之二 (65%) 的受訪者只考慮六個國家,除了最受歡迎的加拿大外,第二至六位依次為:美國 (92%)、澳洲 (90%)、英國 (89%)、德國 (86%)、愛爾蘭 (86%)。

儘管加拿大政府近期收緊了簽發學生簽證的數目,以及修訂了持學生簽證者每周最高兼職工作時數,但這些政策的改變,看來並沒有減低海外學生對加拿大的興趣。

調查指出,在近期有關政策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海外學生對加拿大的興趣有增無減。有30%受訪者更表示他們對加拿大「興趣大增」,18%表示他們的興趣「有些增加」,29%表示興趣「沒有改變」。

政策修訂對海外學生前往加拿大升學興趣的影響:

根據2023年的數據,加拿大國際學生人數多達104萬,其中來自印度的學生約佔41%,來自中國的約佔10%;超過7成人都表明希望在畢業後移民加拿大。數據顯示約45%的留學生最終能在加拿大取得永久居民身份。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121169/2025-04-13/news-%E5%8A%A0%E6%8B%BF%E5%A4%A7%E6%88%90%E5%85%A8%E7%90%83%E7%95%99%E5%AD%B8%E7%94%9F%E9%A6%96%E9%81%B8%E7%9B%AE%E7%9A%84%E5%9C%B0++%E6%94%BF%E7%AD%96%E6%94%B6%E7%B7%8A%E4%BD%86%E6%B5%B7%E5%A4%96%E7%94%9F%E8%88%88%E8%B6%A3%E5%8F%8D%E8%80%8C%E5%A2%9E%E5%8A%A0-st-topic/?variant=zh-hk

 

  1. [澳洲] 解決房屋問題 達頓提兩大招減8萬名國際學生

達頓 (Peter Dutton)指會削減澳洲國際學生人數。

由達頓 (Peter Dutton)領導的兩黨聯盟指,為了緩解住屋危機,會削減8萬名澳洲國際學生。
達頓指要為澳洲的海外學生人數設定新的上限,他認為海外學生數量的增加正在加劇住屋危機。
透過公立大學的百分比上限,達頓的計劃將使接收外國學生的人數從 2023 年的 32 萬人減少至約 24 萬人。

兩黨聯盟計劃設定新的上限,上限數目仍未最終確定,但可能會下降到學生人數約25%,最終數字將由政府以最新數據與教育業界協商後決定。
根據計劃,公立大學每年將有最多 115,000 名海外學生,職業教育和培訓(VET)、私立大學和非大學高等育部門的海外學生將最多有 125,000 名。

25%的新上限將對一些大學產生巨大影響。在雪梨大學,現在大約一半的學生來自海外。在澳洲大學的一些課程中,高達 80% 的學生是國際學生。

根據 2023 年的入學數據,預計這將對大城市而非鄉郊地區大學產生大影響。

今次削減將特別影響八大院校,達頓形容「這些大學招收過多的國際學生」。

達頓 (Peter Dutton) 希望與工黨相比,每年將公立大學的國際新生人數減少至少 30,000 人。

自上次選舉以來,全國租金中位數飆升 25%,從 2022 年 5 月的每星期512 元躍升至如今的 638 元。
達頓指他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住房問題,「我不希望年輕的澳洲人被排除在房地產市場之外,或不得不依賴父母的存款。我希望看到更多的澳洲人有物業」。
「在過去的三年裡,艾巴尼斯政府在其失敗的住房政策下,沒有交出一座新的住房。在工黨的領導下,移民已經並將繼續對住房、基建和服務造成壓力」。

「兩黨聯盟將通過減少移民和啟動大量建屋來恢復擁有住屋的夢想」。
教育部估計,約 50% 國際學生居住在私人租賃市場,25% 與父母或親戚住在一起,只有 20% 住在學生宿舍,另外 3% 使用寄宿安排。
達頓也將對臨時畢業生簽證(485子類)進行快速審查,以解決濫用畢業後工作安排作為進入澳洲勞動力市場和永久移民途徑的問題。
他還將八大院校,包括雪梨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等的學生簽證申請費提高三倍,到 5,000 元。
其他的國際學生學費將從 1600 元增加到 2500 元。
對於希望轉校的學生,將收取 2500 元的新費用。
達頓表示,雖然艾巴尼斯計劃在五年內引進 180 萬新移民,但工黨的住房政策仍未提供額外的新住屋。

代表澳洲大學業界的澳洲大學聯會(Universities Australia )警告,兩黨聯盟的提議不能解決住屋問題,但會損害經濟和澳洲的全球聲譽。
澳洲大學聯會行政總裁施伊(Luke Sheehy)表示,國際學生為經濟貢獻超過 500 億元,支持超過 25 萬個就業機會,削減數萬名學生人數如打擊這個國家其中一個最大的收入來源。他又指,在2023 年,國際教育為澳洲 GDP 增長貢獻一半以上。
而國際學生的貢獻的每一元都會重新投資到大學系統。減少教育收入流表示對澳洲學生的支持減少,研究突破減少,發展經濟所需技能的機會亦會減少。
他指達頓的提議將加劇大學現有的挑戰,並損害澳洲的長期計劃。
施伊重申,不要將國際學生作為房屋問題的「代罪羔羊」,指學生佔全國租屋市場的比例不到6%,真正的解決方案是增加更多房屋,而不是減少學生。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peter-dutton-to-slash-number-of-international-students-under-housing-crisis-plan/d22bgfdlm

 

12.[澳洲] 國際車牌換證改制 | 港人急赴澳換證趕最後限期

澳洲道路局(Austroad)去年宣布就「認可國家計劃」的改制快將生效,導致大批人士在四月底前趕到澳洲換領車牌,但有意換證的港人向本台表示,由於網上訊息混亂令人無所適從。

駕駛導師鄺浩華(Howard)師傅指,今次改革涉及澳洲的制度所謂第二類別國家及地區,即當局原本只承認當地有經驗的駕駛者。

「第二類的國家或者地區,我們簡稱為experience driver recognition(只認可有經驗海外司機)的地區, 因為澳洲覺得那些國家或者地區考牌較容易、或者他和我們澳洲的規矩有一點不同。」

「第二類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和台灣……(4月30日後)就不會再可以換到澳洲牌了,即司機落地超過6個月,就不可以再用海外牌照駕駛,需要重新考本地的筆試與路試。」
「我接觸的很多人也希望趕在4月30號之前換到澳洲車牌。」
據官方的資料顯示,受新規定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匈牙利、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塞浦路斯共和國、南韓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非及台灣。

而由於今次香港的車牌持有人亦受到影響,有準備定居澳洲的香港人向SBS廣東話表示,目前網上有關換車牌的討論正沸沸揚揚,但資訊卻「十分混亂」。

其中一名受訪者黃先生本身已有澳洲的車牌,但其太太約在2月的時候、收到有關政策改變的消息,而專程要飛過來新州換領車牌。「我們還住在香港…本身都考慮過幾年會到澳洲定居。」

「(太太)大約2月中聽到消息指澳洲會改制…就在考慮了不同因素下,包括落地時適應的情況及車牌的成本等,她就決定自己孤身飛過去先辦理轉牌車牌手續。 」

而黃太是獲得消息的兩三個星期內,就決定了已經預訂前來澳洲的機票。

而另一名港人Carter亦是在較早前已獲悉有關轉變,不過,他卻選擇在4月底前才行動。「在2024年的第三、四季已有很多同類資訊發放,只不過可能有很多人也像我這樣、比較磨磨蹭蹭,一直拖到近一、兩個月才行動。」

「(但)最近無論是Facebook IG YouTube 或者是移民的討論羣組,都較多去討論這件事,就觸發了我想盡快處理。當時我就立刻上網預約了4月底一個VicRoads(維州道路廳)的預約時間,去完成申請。」

Carter亦指,從他在網上獲得的資訊顯示,在新州或布市、要做有關申請、需要親到現場兩次。亦只有維州道路廳只需到場一次,並接受網上預約。他亦因此預約了四月底的一個時間、並買了來回機票以便到當地辦換牌手續。
Carter在正式行動前,亦接收到不同的網上資訊,但網上資訊太多受到令人混亂。「Facebook、IG(instagram)、甚至你也可以看到很多YouTuber一直在教大家怎樣申請換牌,亦開始有很多移民在討論區詢問,要帶有甚麼資料等等。」

「變成資訊就比較上爆發了一些,亦引起多人想去了解這件事,但資訊也有些混亂……較難去梳理。」

即使各州及領地亦設有官方資訊,但Carter認為仍未夠清晰:「例如,如果外國車牌作轉換時,究竟要有甚麼資料、手續等等,因為每個州都有不同的做法 他們需要提交的資料,甚至連手續也會有一些不一樣。」

「加上坊間各方面的資訊也不是很一致的……例如有一些網友說,需要在香港申請一個車牌細節的證明書——在香港稱為TD320,但(維州)政府的官網沒有說一定要交。」

「有一些網友說,其經歷是有需要的交的。但亦有一些又說去到VicRoads卻沒有被要求遞交。又有一些說,由於有額外的程序,令到申請人沒有辦法一次過申請等。」

「因為我也只是預留了一個星期在澳洲,所以也擔心過到有機會 例如報交文件或真的需要涉及特別的程序而要有額外的時間,我也沒有一個額外的空間去處理。」

而Carter選擇到維州換證,亦是鑑於網上亦一直有消息指,申請人仍必須親自前往各區ServiceNSW的中心辦理換證手續。

目前,在新州可接受網上或電話預約,但申請人需要至少兩次親自前往ServiceNSW中心,因此,早前亦有傳因為申請者眾、而令程序可能延遲。

據黃生轉述黃太在新州辦理申請的經驗,他們確實需要等待滿兩個星期才能辦理成功。
「我們預了大約兩個星期的機票,(太太)當時是在2月23日星期日飛到雪梨,第二天星期一早上到埗後,她已立刻去了其中一個在CBD的中心、辦理手續範圍辦理手續。」
「因為…那邊的中心要跟香港運輸署確認資料而要等幾天;之前多數聽人說,可在三四日內就收到回復,有人說一個星期左右。」
「但我們的個案就是同一個星期的周五,早上我們就已經收到電郵,中心指發給香港的身份證 或車牌副本不清晰,所以香港要求再補交。」

但當黃太馬上到中心補交前,就收到另一個電郵,中心指已找有關資料,而對方強調已即時跟進及發回給香港,希望對方盡快回覆。但結果,亦只能等第二個星期五,才獲得香港確認,黃太亦馬上在當日完成拍照及付費等手續。
就黃太的個案,鄺浩華師傅亦證實,新州ServiceNSW中心是會以電郵致函香港的運輸處,而這個階段雙方都很難控制到時間。

「以往來說,大部分是約一個星期香港就會有回覆,有些可能是兩個星期,但現在正處於尷尬期,因此沒有人知道,即使你今天遞表、是否還能在4月30日前完成申請。」

本台日前致函澳洲道路局,但對方並未有就各州及領地的實際辦理手續及時間作出回覆,只建議申請人要檢查其所在州或地區的具體要求。

不過,記者事後再致電維州的道路廳,接線職員在電話中證實,一般的程序下,合資格的申請人只需要一次前往維州道路廳的辦公室,已可完成程序。

職員亦強調必須要在4月30日之前可在網上預約,但必須要親自前往當地的辦公室進行換證申請。

澳洲道路局又強調,他們尚未接到有關申請數量過多而招致延誤的消息。但隨著新變更將於 2025 年 4 月 30 日(西澳為 2025 年 10 月 31 日)生效,亦可能會導致在新的要求實施之前,尋求轉換許可證的申請人數量增加。

當局不排除新州和維州等申請量較大的州份,可能會因需求增加而面臨更長的處理時間。建議申請人盡早開始申請流程,以避免延誤。

維州道路廳的職員亦證實,如果有任何因程序延誤或者證件不齊等情況而令其申請過程延期,而申請人5月1日之後仍不能完成申請手績,維州當局並不設寬限期。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hong-kong-drivers-decide-to-change-their-license-before-rule-changes/wqmik2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