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英國保守黨倡入藉變10+5 BNO Visa不受影響? 入籍費加移英成本加4成?|加拿大港人救生艇告終共7萬人成功上艇? |全球政局不穩歐洲黃金簽證需求急升?

每週移民快訊】英國保守黨倡入藉變10+5 BNO Visa不受影響? 入籍費加移英成本加4成?|加拿大港人救生艇告終共7萬人成功上艇? |全球政局不穩歐洲黃金簽證需求急升?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SQqUemFHuMM?si=NlfNxn0CY62ICYvH

 

1.【香港】國際英文考試IELTS宣佈2月3日起 禁非香港居民報考筆試模式

2.【英國】數百人抗議中國在倫敦設立“巨型大使館”

3.【英國】英財相考慮取消Cash ISA 保守黨黨魁倡「5+1」變「10+5」追溯至2021年

4.【英國】柏丹娜澄清移英修例倡議不涉BN(O)簽證   港人黨員去信提醒保守黨勿背信棄義

5.【英國】英國財赤大加入籍費用 港人BNO移英總成本要10萬元 4年加4成 NHS醫療保健爆煲需港人埋單?

6.【英國】英國四分之一頂尖大學因預算不足裁員

7.【英國】Cardiff University 將裁員 400 人並取消護理和音樂等學科

8.【葡萄牙】過去六年葡萄牙公民身份申請數量增加近四倍

9.【希臘】2024 年希臘收到超過 9,200 份黃金簽證申請

10.【加拿大】港人救生艇計畫 | 移民部回覆星島:OWP申請期周五結束不再延期 至今約7萬港人可申永居

11.【加拿大】安省斥資14億元 承諾4年內為全民配對家庭醫生

12.【加拿大】加拿大超市越洋到香港請人 年薪有這個金額……

13.【美國】美國聯邦法官以違憲為由叫停特朗普廢除「出生公民權」的行政令

14.【美國】美國出生公民權:中國赴美生子人群如何面對特朗普的新政

15.【澳洲】特朗普上任|能否借鑑澳洲的國籍政策?

16.【澳洲】工黨去年初廢除|達頓指會恢復「黃金簽證」188C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國際英文考試IELTS宣佈2月3日起 禁非香港居民報考筆試模式

 

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雅思考試)早前宣佈,本周一(2月3日)起,禁止非香港居民報考在港舉辦的「紙筆模式」考試,至於「電腦模式」考試則不受此限。英國文化協會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留意到有部份作弊行為可能與非香港居民參與筆試有關,有關措施為提升考試安全性並保障考生免欺詐行為影響。

 

英國文化協會指有關措施可以提升考試安全性,保障考生免受欺詐行為影響,此措施已在泰國、印尼、日本、南韓、新加坡、蒙古等地區實行,未來將會應用到大部份提供IELTS考試服務的地區,成為考試運作的常規措施。

 

被問及每年發現有多少非香港居民在「紙筆模式」考試中出現欺詐行為數字時,英國文化協會則只稱留意到部份作弊行為可能與非本地居民參與筆試有關,因此作出相應措施以避免有關情況。協會又提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以「紙筆模式」報考IELTS的數字會因應月份及時節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日子由於部份試場已經滿額,考生會考慮到鄰近試場應考。在少量極端情況下,非本地考生會佔過半,其餘時間非本地考生只佔少部份。

 

考試前3天要上香港居民身份證 否則會取消考試資格

有在港提供IELTS考試的IDP教育網頁更新相關資料,指所有已報考IELTS紙筆模式考試的考生,至少於參加考試3日前,要透過電郵上傳香港本地居民之證明,如考生未能提供香港居民之身份證明,將會取消考試預訂。而在政策宣布前已完成報名與付費之非香港居民考生,不受此限。

 

網頁同時指出,政策為IELTS考試官方擁有者IDP教育和英國文化協會共同制定,並適用於香港地區所有IELTS紙筆考試。

 

在港舉辦IELTS考試的英國文化協會,於網頁上提醒有意報考者,只有在地居民可揀選紙筆考試,否則必須揀選電腦模式應試。

 

資料回來源:HK01

https://www.hk01.com/%E6%95%99%E8%82%B2%E7%99%BC%E5%B1%95/1100614/%E5%9C%8B%E9%9A%9B%E8%8B%B1%E6%96%87%E8%80%83%E8%A9%A6ielts%E5%AE%A3%E4%BD%882%E6%9C%883%E6%97%A5%E8%B5%B7-%E7%A6%81%E9%9D%9E%E9%A6%99%E6%B8%AF%E5%B1%85%E6%B0%91%E5%A0%B1%E8%80%83%E7%AD%86%E8%A9%A6%E6%A8%A1%E5%BC%8F

 

2.【英國】英財相考慮取消Cash ISA 保守黨黨魁倡「5+1」變「10+5」追溯至2021年

 

BN(O)移英港人關注英國政府的政策的風吹草動。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近日與倫敦金融城企業會面時向其反映,存放在現金個人儲蓄戶口(Cash ISA)的3,000億鎊(約28,913億港元)若投資在股票個人儲蓄戶口(Stocks and Shares ISA)可能會帶來更高回報。據悉,李韻晴對取消Cash ISA的免稅優惠持開放態度,可能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取消Cash ISA。

 

另一方面,保守黨黨魁栢丹娜(Kemi Badenoch)提議收緊移民制度,將移民申請「永居權」(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 ILR)的資格從5年延長至10年,申請英國護照的時間要求從12個月延長至5年;換言之,移民必須等待至少15年才獲得英國公民身份,並修改即將辯論的《邊境安全、庇護與移民法案》(Border Security, Asylum, and Immigration Bill),變更將追溯至2021年生效,法案一旦獲得通過,於2021年1月30日推出的BN(O)簽證很大機會受到衝擊。

 

Cash ISA為退休人士保本選擇

移英港人陳太將大部份私己錢存放在Cash ISA戶口,她接受《追新聞》訪問時說:「主要係喺香港帶嚟嚿錢用嚟收息,前幾年息口有5至6厘息,舊年息口回落到4厘幾,筆錢又唔使報稅,留嚟準備過幾年退休養老;如果取消Cash ISA,已經一把年紀仲攞去投資都有啲驚,好似呢排科技股大起大落,到時蝕到入肉又攞唔番個本。」

 

在2024/25課稅年度,如果年滿18歲,可存入最多2萬鎊(約192,754港元) 到一個或多個 ISA戶口,息口因應各間銀行推出的產品選擇各有不同。英國《電訊報》引述專家警告,若然取消Cash ISA將會對退休人士造成衝擊,因為他們通常傾向選擇保本儲蓄,而Cash ISA一向被視為「安全避風港」,深受已累積可觀資產的退休人士青睞。

 

以21/22年度的數據為例,25至34歲年齡組別的ISA平均值約為9,477鎊(約91,336港元),而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則有63,365鎊(約61萬港元)。 Lane Clark & Peacock透過《資訊自由法》取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為止,共有580萬名65歲或以上人士持有ISA,其中340萬人僅持有Cash ISA,而這些戶口總資產高達870億鎊(約8,384億港元)。

目前,每名國民每年可在Cash ISA存放最多2萬鎊並享受免稅利息,這一上限已被凍結至2030年,意味着該上限將保持5年不變。

李韻晴曾於2016年在《獨立報》一篇文章作出呼籲,對ISA設立50萬鎊(約481萬港元)的終身存款上限。保險集團Phoenix行政總裁Andy Briggs接受《星期日郵報》訪問時提及:「我希望李韻晴能夠認識到,重新調整ISA稅務優惠,使其與政府更廣泛的經濟增長策略保持一致,將是一個合理的做法。」金融服務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的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主管Anne Fairweather認為僅需要向持有現金投資者發出警告,目前眾多小型儲蓄機構如房屋協會、信用合作社等都均提供Cash ISA,但卻不提供與投資結合的Stocks and Shares ISA,若政策作出改變,這些機構可能要退出市場。

 

保守黨黨魁倡延長入籍年期阻新移民攞福利

另一邊廂,在野保守黨傾向收緊移民政策,黨魁栢丹娜將發表上任後首個政策公佈,提議將移民申請的「永居權」(ILR)的資格由5年延長至10年,而那些領取福利、申請公屋(council house),或有犯罪紀錄人士一律被禁止永久定居英國。

她在X拍片宣稱:「我想減少移民數目,讓在這裏生活變得真正有意義。我們需要改變移民制度的運作方式。因此,我宣佈保守黨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不同的改變:

  1. 如果你想永久留在我們的國家並申請永居權,所需的居住時間將從5年延長至10年;
  2. 你必須是貢獻者,擁有足夠高的薪酬,尤其是當你想帶同家人一起前來。此外,如你有犯罪紀錄,將被禁止申請。

我們還將把申請英國護照的時間要求從12個月延長至5年,這意味着申請過程的最短時間將達到15年。如果你非法入境或逾期滯留,你將永遠無法獲得居留權或護照。」

根據現行制度,包括大部份移英港人選擇的BN(O)簽證計劃,只要在英國工作5年後即可申請永居資格,擁有ILR人士可無限期在英國生活、工作和學習,並住滿12個月可申請成為英國公民。

栢丹娜計劃進一步限制移民獲取福利的權利,縱使大部份持工作簽證的移民、尋求庇護申請人及非法滯留人士,因「無權獲取公共援助(No Recourse to Public Funds)」而無法取得政府福利,但仍有部份人士因酌情權獲得豁免。

栢丹娜認為,目前的制度形成一條通往公民身份的「運輸帶」,允許過量移民太快定居英國,給公共服務帶來巨大壓力。她說:「我們必須確保來英國的人與這個國家有真正且有意義的聯繫——沒有犯罪紀錄,能夠為經濟作出貢獻,而不是依賴福利,而是關心我們國家和社區的人。」然而,她拒絕透露這項政策能夠減少多少移民數量。

英國內政部國務大臣葉安琪(Angela Eagle)作出回應指,保守黨經歷14年的可恥失敗,沒有人會認真對待他們所宣稱的任何內容。

 

資料回來源:追新聞

https://thechasernews.co.uk/%E8%8B%B1%E8%B2%A1%E7%9B%B8%E8%80%83%E6%85%AE%E5%8F%96%E6%B6%88cash-isa/

 

3.【英國】柏丹娜澄清移英修例倡議不涉BN(O)簽證   港人黨員去信提醒保守黨勿背信棄義

 

保守黨黨魁柏丹娜(Kemi Badenoch)提出修改移民政策,建議入籍時間由現時「5+1」延長為「10+5」,在移英港人社群引起極大震撼。事隔一天,保守黨在回應黨員查詢時澄清,有關修例倡議並不涉及BN(O)簽證,強調BN(O)簽證計劃情況獨特。有港人保守黨員去信柏丹娜,提醒保守黨不要違背對港人承諾,令努力融入及貢獻英國社會的新移民受到懲罰。

本身是保守黨黨員的時事評論員黃世澤,周五(7日)在其YouTube頻道上載保守黨的回信,就柏丹娜的移民修例倡議作出回應。信中指,柏丹娜清楚BN(O)簽證的獨特性,強調保守黨在2月5日公佈的修例倡議,並不涉及BN(O)簽證,希望能澄清坊間說法。前港督彭定康在周四(6日)晚上出席「香港海外傳媒協會」(HKMO)春茗,被問到柏丹娜的修例倡議時,也表示相信保守黨的建議並不影響BN(O)簽證計劃,強調BN(O)簽證計劃是旨在協助港人取得英國居留權,而非縮短或延長申請時間。

港人保守黨黨員M小姐在柏丹娜作出澄清之前,已經以黨員身份去信柏丹娜,提醒保守黨勿對移英港人背信棄義。M小姐在信中表示,認同要有效管理移民,以確保公共服務能夠負荷,但認為新提出的修例倡議太過苛刻及不公平。尤其是政策修訂建議追溯至2021年,是直接破壞對持BN(O)簽證港人的承諾,跟最初英國政府答應可經「5+1」途徑入籍不符。

M小姐在信中指由「5+1」變成「10+5」,是懲罰那些努力融入英國社會及作出貢獻的新移民,認為不應修例加重他們的負擔。M小姐是在移英後加入保守黨,當時仍是約翰遜(Boris Johnson)擔任首相,她向《追新聞》表示,自己移英後除了在英國置業,亦一直有在英國交稅,認為柏丹娜的主張對BN(O)港人非常不公。

保守黨民望下跌需爭取保守派選民支

根據YouGov最新公佈的民調顯示,英國改革黨(Reform UK)現時以25%支持度領先,較第二位的執政工黨多一個百分點。至於保守黨支持度則跌至第三位,僅得21%,輿論相信作為黨魁的柏丹娜希望透過提出收緊移民政策,爭取回保守派選民的信任。柏丹娜最新主張將移民申請「永居權」(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 ILR)的資格從5年延長至10年,申請英國護照的時間要求則從12個月延長至5年;換言之,移民必須等待至少15年才獲得英國公民身份,並修改下周在國會辯論的《邊境安全、庇護與移民法案》(Border Security, Asylum, and Immigration Bill),追溯至2021年生效。

資料來源:追新聞

https://thechasernews.co.uk/%E6%9F%8F%E4%B8%B9%E5%A8%9C%E6%BE%84%E6%B8%85%E7%A7%BB%E8%8B%B1%E4%BF%AE%E4%BE%8B%E5%80%A1%E8%AD%B0%E4%B8%8D%E6%B6%89bno%E7%B0%BD%E8%AD%89/

 

4.【英國】英國財赤大加入籍費用 港人BNO移英總成本要10萬元 4年加4 NHS醫療保健爆煲需港人埋單?

 

英國財赤嚴重,打算向新移民包括14萬名BNO移英港人「開刀」。英國內政部表示,上周四已向國會提出增加4項出入境申請收費,其中申請歸化入英國籍的申請費用,建議由1,500英鎊增加7%至1,605英鎊(約15,504港元)。假如計及近年英國林林總總的加費,持BNO簽證(VISA)港人若現在出發往英國希望獲得永居權,總成本將大增至近9,661至9,915英鎊之間(9.33萬至9.58萬港元),在短短4年之間費用大漲近4成。

 

英國內政部的聲明解釋,增加收費是為了減少移民和邊境系統對稅金的依賴。但有移英港人批評,近年申請入籍英國相關費用上漲幅度大,英國政府欠詳細交代。不過縱對此感不滿,現時BNO港人也只能「硬食」。事實上每人高達10萬港元的移居英國總成本,對部分在英國失業及陷經濟困難的港人,是頗沉重的負擔。尤其是BNO港人未獲永久權之前,並不能享受英國的社會福利包括失業救濟。

 

但也有網民為英國政府護航,指BNO簽證港人移民英國總支出激增,主因是NHS國民保健計劃瀕崩潰,入不敷支、醫護人手嚴重不足。所以BNO港人每年要向國民保健署繳交的「移民醫療附加費(HIS)」,去年2月由每年624英鎊激增66%至1,035英鎊,這顯示英國絕非針對移英港人。但亦有意見認為,即使英國NHS國民保健計劃爆煲,也沒理由要BNO港人及其他新移民「埋單」。

值得留意的是,因為入籍英國相關費用近年幾乎年年漲,故愈遲啟程移英,受加價影響便愈大。反觀在2021年即BNO簽證(VISA)計劃初推出供申請時,便立即啟程移英的港人受加價影響最小。他們在2026年、即在英國居住滿5年後,更可陸續申請在英國永居。

不過另一個潛在危機是,英國早前宣布擬收緊移民政策,包括考慮延長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條件,由連續5年延長至8年,並研究會否要求當中至少有2年要在英國工作或讀書。現時外界最關注是上述的收緊計劃,會否亦同時適用於BNO港人,但英方暫未有澄清。

至於持BNO簽證港人為何移英總成本大升4成至近10萬?主因的收費項目繁多。首先是首申請有效期5年的BNO簽證,要先付250英鎊(約2,415港元)申請費,另每名成人每年要繳交移民醫療附加費(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IHS),而IHS費用去年2月曾大加66%至1,035英鎊)。

在英國居留滿5年後,要再繳交2,885英鎊(約27,869港元)才可申請英國永久居留權(ILR)。獲得ILR後再過12個月即可申請英國公民身分即入藉,即所謂「5+1方案」。若申請人持有BNO,可透過「登記」入籍,費用會較平;但持特區護照的受養人就必須以「歸化」方式申請入籍。而歸化入籍申請費近年不斷提高,英國內政部最新即建議由1,500英鎊增加7%至1,605英鎊。

故若新費用獲英國國會通過及生效,BNO持有人移民英國就需繳至少9,661鎊(約93,325港元),歸化入籍者更需付9,915鎊(95,779港元)。比起2021年初移英港人當時預算要負擔的費用(6,965至7,089英鎊),貴了接近4成。

有移英港人組織負責人表示,歸化費用漲幅過於誇張,遠超通脹,情況不太合理。他認為英國政府應作詳細解釋,例如費用調整背後的理據。事實上,BNO護照與其他英國國籍證件,在待遇上一直存在極大差異,令部分港人覺得不公平。

資料來源:Business Focus

https://www.instagram.com/p/DFPDZq2SzZY/?igsh=MWp0NGhtNDc0ZW8yNA%3D%3D&img_index=1

 

[英國]數百人抗議中國在倫敦設立“巨型大使館”

 

抗議者包括香港人,他們擔心該地點可能被用來非法拘留異議人士

 

週六,大批人群聚集在倫敦擬建的新中國「巨型大使館」外,政界人士和抗議者表示擔心大使館可能被用來「控制」異議人士。

 

超過 1,000 人聚集在倫敦塔附近的皇家鑄幣廠法院外,該法院是英國鑄幣廠的前總部。該地點可能很快就會被改建為中國大使館。

 

中國購買了這塊地,並提議將兩公頃(五英畝)的土地建成歐洲最大的大使館。

 

塔哈姆萊茨區議會於 2022 年拒絕了規劃許可,理由是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該地點大規模抗議的影響。保守黨政府拒絕幹預。

 

工黨上台後,北京方面重新提交了申請,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向基爾·史塔默提出這項申請後,英國政府撤回了這項申請。內閣部長伊維特·庫珀 (Yvette Cooper) 和戴維·拉米 (David Lammy) 已表示支持該提議,當地調查聽證會將於下週開始。

 

最終決定權在於副總理兼住房大臣安吉拉·雷納 (Angela Rayner)。

 

抗議者包括許多在英國尋求庇護的香港人,他們擔心英國大使館可能被用來「控制」和非法拘留異議人士。

 

50 歲的護工泰說:「我們來自香港。我們擔心中國會利用這個地方監視我們、對付我們。在香港,我們多次經歷中國、中國共產黨控製香港的自由和民主,反對香港人民。我們都面臨這樣的情況。

 

他表示擔心中國政府可能利用英國大使館“控制居住在英國的香港人”,並補充說:“人們離開香港是因為他們害怕共產黨。”

 

另一名 20 歲的抗議者米托粒裡亞 (Mitochondria) 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她說:“這座建築很有可能被用來關押在英國領土上的中國異議人士,並以非法的方式逮捕他們。” “一座巨型大使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她手裡拿著一面藍白相間的維吾爾族旗幟。她說:“中國政府在佔領東突厥斯坦土地的地方有帝國主義利益。”

 

「東突厥斯坦(East Turkestan)正在對維吾爾族和穆斯林實施種族滅絕。他們不應該受到壓迫。這就是我高舉旗幟的原因,因為我們在同一場鬥爭中反對同一個獨裁政府。

 

示威活動進行到大約一半時,警方將一名女子拖到警車上。大批身著黑衣的抗議者包圍了這輛麵包車,試圖阻止其離開,並高喊「放她走」。

 

另一名女子似乎身體不適,躺在雨水覆蓋的道路上。

 

29 歲的工程師弗雷德表示擔心該建築可能被用來「抓捕使館內的人並進行間諜活動」。

 

「我們是世界自由的燈塔。看到這個美麗的建築、我們的遺產、我們的驕傲落入獨裁者的手中,真是令人遺憾。

 

伊恩·鄧肯·史密斯、湯姆·圖根哈特和工黨議員布萊爾·麥克杜格爾等多位知名政治家也向抗議者發表了講話。前安全部長圖根哈特表示,允許駐英大使館繼續建設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這將非常清楚地表明,我們的政府選擇了錯誤的立場,而不是捍衛和保護英國人民和我們的經濟未來的立場。”

 

他說,讓這些計劃繼續推進將向世界傳遞一個訊息:英國政府「沒有吸取過去十年的教訓」並且「根本沒有聽取意見」。

 

圖根哈特告訴記者:「事實是,有些人在 2010 年、2013 年就做出了決定,你當時就可以理解。你可以看到他們對此抱持的希望和樂觀態度。

 

「2025 年還會有同樣的樂觀嗎?這已經不再是樂觀了,而只是一種故意的無知。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5/feb/08/large-protest-against-chinese-mega-embassy-takes-place-in-london

 

 

 

5.【英國】英國四分之一頂尖大學因預算不足裁員

 

機構重組恐導致多達 10,000 人被裁員或失業

英國近四分之一的頂尖大學正在削減員工數量和預算,裁員或失業人數多達 10,000 人,這促使人們呼籲採取行動,避免損害該行業的國際地位。

 

過去一周,包括兩所研究型大學羅素集團成員在內的四所大學宣布因預算不足而共裁員 1,000 人。

 

目前,約有 90 所大學正在重組,並實施強制和自願裁員計劃,以降低薪資支出。

 

一位評論員指出,其中包括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s)削減其高評價的護理課程,以及裁減人文學科的職位,這表明「資金壓力並不尊重聲望和地位」。

 

英國皇家護理學院(RCN)發出警告:金融危機正在「吞噬」護理課程。英國大多數護理講師和其他高等教育護理人員報告了裁員和招聘凍結,而該行業有超過 40,000 個職位空缺。

 

RCN 威爾斯執行董事海倫懷利 (Helen Whyley) 表示,她對卡迪夫的提議「非常擔憂」。

 

她說:「該校的護士學院長期以來享有卓越的聲譽,培養出了許多技術高超、富有同情心的護士,他們後來為當地和威爾斯各地的社區提供服務。

 

“這一決定可能會威脅到威爾斯最大的衛生委員會中註冊護士的輸送管道,並破壞解決 NHS 和社會福利領域嚴重人員配備危機的努力。”

 

雖然杜倫大學和卡迪夫大學現在才宣布裁員,但其他大學在過去三年中不斷削減成本和重組,因為成本上漲和國內學生學費收入下降侵蝕了預算。

 

一位副校長表示,這些削減的「滴灌」性質意味著它們基本上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

 

他們表示:“如果 BBC 或 John Lewis 裁員 5,000 或 6,000 人,我們會聽說這件事,但我們在大學裡看到的情況卻沒有引起注意。”

 

威康信託基金會(一個主要的醫學和科學研究資助機構)和皇家化學學會警告稱,這些削減將損害英國作為世界科學領先者的地位,以及長期經濟成長所需的高技能工人的供應。

 

自 2019 年以來,本科化學學位的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一以上。

 

大學與學院聯盟秘書長喬·格雷迪表示,政府需要採取“緊急行動”,阻止大學管理者破壞生計和學術標準。

 

格雷迪表示:“如果校長們不退一步與我們合作保護就業,那麼嚴重的勞資糾紛就有可能爆發。”

 

財政研究所表示,自 2017 年通貨膨脹飆升導致保守黨政府將本科生學費凍結在 9,250 英鎊以來,英格蘭大學的收入一直在減少。依賴國際學生學費的大學也受到了英國政府上一次簽證改革的衝擊,導致來英國留學的人數急劇下降。

 

先前對 A-level 入學費用有較高要求的知名大學已做出反應,招收更多的英國本科生,填補了國際學生留下的空白,但其他專業的學生數量卻減少了。

 

分析高等教育的《Wonkhe》副主編戴維·克諾漢(David Kernohan) 表示:「現在很明顯,『高收費』的提供者一直在降低入門費,而且往往大幅降低,以增加招生人數——這意味著成績不太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成績一直不如人意,最終只能進入知名學府,而這類學生通常會就讀的學校卻很難招到人才。”

 

去年,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 (Bridget Phillipson) 宣布從明年 9 月起將英格蘭國內本科生學費提高到 9,535 英鎊,這讓人們鬆了一口氣。但英國高等教育監管機構學生辦公室估計,即使學費上漲,2025-26 年該行業仍將面臨 16 億英鎊的總赤字。

 

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資助制度,但卡迪夫大學並不是唯一受到資金壓力的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和阿伯丁大學都在削減經費之列。

 

雷丁大學校長羅伯特范德諾特教授表示,該行業的重塑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在教學和研究方面進行創新。

 

「校長總是希望獲得更多的政府資助,但我們也應該找到不同的做事方式。例如,我們今年開始設立的永續發展獎學金將吸引未來的綠色領袖到雷丁大學攻讀各個學位科目,」他說。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25/feb/01/quarter-of-leading-uk-universities-cutting-staff-due-to-budget-shortfalls

 

 

6.【英國】Cardiff University 將裁員 400 人並取消護理和音樂等學科

 

工會認為削減開支“殘酷”,大學表示如果不做出改變,資金將會耗盡

 

Cardiff University 宣布計劃裁員 400 名教職員工(佔其總數的近 10%),並取消護理、音樂和現代語言等學科,並表示如果不做出改變,該校將在四年內耗盡資金。

 

週二,羅素集團大學在員工會議上宣布了裁員的規模,學者、工會代表和學生對此表示震驚和沮喪。

 

大學與學院工會稱這些削減是“殘忍的”,並表示這不僅會損害這所威爾斯最大的大學的師生利益,還會損害全國的師生利益。

 

威爾斯政府部長對護理課程的取消表示擔憂。政府發言人表示:“大學是獨立的機構,但我們對護理課程成為這些提案的一部分感到非常失望。”

 

該機構表示將與威爾斯健康教育與改進局(NHS 威爾斯的戰略勞動力機構)合作,確保在威爾斯接受培訓的護理人員數量不會下降。

 

大學領導階層尚未說明如果批准削減經費將於何時實施,以及受影響課程的學生將面臨何種後果。將會進行為期 90 天的磋商,大學並未排除強制裁員的可能性。

 

《衛報》看到了會議上播放的一張幻燈片,上面說,2023-24 年,該大學的運營赤字為3120 萬英鎊,其國際學生申請人數“直線下降”,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它將「耗盡四年內兌現」。

 

校長溫迪·拉納 (Wendy Larner) 教授表示:「繼續這樣下去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

 

「我們努力製定初步方案,打造規模略小的大學,重新聚焦我們的核心優勢和新興優勢:一所準備好利用新的學術機會、為學生適應世界做好準備、並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大學。

 

“我知道這些提議對某些員工的影響比其他員工更大,並且會給那些可能受到影響的人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杜倫大學週二還宣布,計劃裁員約 200 人(但不包括學術人員),以減少 1000 萬英鎊的成本。 2025-26 年,學校將爭取再省 1000 萬英鎊,其中一半節省的資金將用於學術人員。

 

該大學表示不排除強制裁員的可能性。杜倫大學校長凱倫·奧布萊恩教授表示:「如果沒有強大而可持續的財政基礎,我們就無法實現保持世界一流研究和教育中心地位的目標。我們理解今天的公告會引起員工的擔憂。

 

 

Cardiff University 提出的改革包括:

 

  • 減少約400名全職學術人員(佔總勞動力的7%),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採取強制裁員措施。 號

 

  • 停止古代史、現代語言與翻譯、音樂、護理、宗教與神學等科目和課程。

 

  • 增加整個大學的師生比。

 

  • 透過學校合併將「互補」學科整合在一起。例如,創建自然科學學院(融合化學、地球科學和物理學)和全球人文學院(融合英語、通訊和哲學、威爾斯語以及歷史、考古學和宗教以及現代語言的剩餘元素)。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表示:「大學管理階層一直假裝一切都好,儘管任何有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他們。

 

「任何人都知道,在危機中你必須儘早採取行動,以免損失過大。他們迴避了這一點。現在他們已經陷入恐慌。

 

威爾斯黨教育事務發言人塞芬坎貝爾表示:「威爾斯最大的大學失去 400 個工作崗位將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並損害威爾斯作為學習型國家的聲譽。

 

「在威爾斯缺少 2,000 名護理師的情況下,談論停止某些部門(包括護理部門)的某些項目是不可想像的。而其連鎖反應將對卡迪夫市、更廣泛的地區、威爾斯和我們的子孫後代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25/jan/28/cardiff-university-cut-staff-drop-subjects-including-nursing-and-music

 

7.葡萄牙過去六年葡萄牙公民身份申請數量增加近四倍

 

關鍵要點

  • 過去六年中,申請葡萄牙公民身分的人數增加了366%以上。
  • 葡萄牙司法部對公民身份申請興趣的激增表示擔憂。
  • 在此期間,共有超過 140 萬人申請公民身分。

 

過去六年,葡萄牙公民身份申請數量已超過 140 萬份,顯示外國人對成為葡萄牙公民的興趣日益濃厚。

 

根據申根新聞報道,司法部長瑪麗亞·何塞·巴羅斯在對司法部長舉行的程序聽證會上發表了上述言論,她對這一增長表示擔憂。

 

瑪麗亞·何塞·巴羅斯,司法部長表示"在過去六年中,已提交了超過 140 萬份請求。僅從比較來看,2022 年提交的請求數量為 30 萬份,而 2013 年的請求數量還未超過 10 萬份。"

 

公民身份申請處理超過 2 年

在此次活動中,國務秘書還指出,登記和登記研究所 (IRN) 去年為公民身份申請創建的平台在縮短處理時間方面存在問題。

 

巴羅斯提到,2024年10月下半月提交的緊急申請目前正在處理中。這意味著即使是緊急事項的請求也得不到必要的處理時間,也沒有優先處理。這可能是由於潛在的瓶頸而發生的。

 

儘管該平台的創建是為了提高回應時間,但它並沒有在這方面提供幫助,而且正如國務卿指出的那樣,仍然存在困難。

 

"該平台的反應並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平均等待時間很長。"國務秘書

 

公民身份申請數量的上升趨勢已經持續兩年多了。 2023 年,IRN 登記的葡萄牙公民身份申請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總數達到 23 萬份。

 

當局稱缺乏專業人員是公民身分申請處理延遲的主要原因

政府代表透露,近50萬份葡萄牙公民身份申請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缺乏處理這些申請的專業人員。

 

"提起的案件數量過多導致可用資源超負荷,對案件處理產生影響。"司法部

 

根據先前報道,2024年5月,里斯本中央登記處申請公民身份的隊伍通常在早上5點就開始了。

 

登記處公證員工會也對這一情況提出了投訴,稱負責處理葡萄牙公民身份申請的機構人手不足,目前處理申請的人員比實際需要少 34%。

 

登記處工作人員法比奧席爾瓦承認,他早上 5 點就開始上班;否則,候選人將無法獲得他們要求的服務。

 

資料來源: Schengen News

https://schengen.news/portuguese-citizenship-applications-increased-by-nearly-4-times-in-last-6-years/

 

8.【希臘2024 年希臘收到超過 9,200 份黃金簽證申請

 

關鍵要點

  • 2024 年,希臘黃金簽證計畫收到了 9,289 份申請。
  • 該計劃申請數量的激增也導致待審申請數量的增加。
  • 中國投資者繼續成為希臘黃金簽證計劃的最大受益者。

 

2024 年,希臘當局共收到 9,289 份黃金簽證計畫申請,與 2023 年的統計數據相比增加了 10%。

 

根據申根新聞網報道,根據《伊米日報》最近的報道,該計劃在 2018 年至 2024 年期間的年增長率總計為 25%。

 

透過希臘投資居留計劃,外國人只要做出經濟貢獻並滿足一些必要的要求即可獲得居留權。

 

在西班牙宣布徹底廢除類似計畫後,希臘的黃金簽證計畫尤其吸引了富有的外國人。另一方面,與西班牙不同的是,葡萄牙取消了該計劃中的房地產投資選項,而這是該計劃中最受追捧的選擇。

 

超過 7,000 份待處理申請

透過投資換取居留權(在部分地區投資額需要25萬歐元)的做法引起了非歐盟公民的興趣。

 

然而,黃金簽證申請數量的持續增加也導致申請積壓。

 

根據《伊米日報》的統計,去年共登記了 9,289 份申請,其中 1,617 份獲得批准,30 份被拒絕,7,641 份尚待處理,與 2023 年相比有顯著增加。

 

統計數據進一步顯示,2023年,黃金簽證計畫共登記了8,477份申請。其中,批准4244件,駁回42件,待審4189件。

 

2024年12月,新申請和續約的申請積壓總量持續增加,達到49,301件。與 2023 年 12 月積壓的 27,964 份申請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 76%。

 

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申請數量意外增加,影響了處理能力。

 

2024 年頭三個季度,每月平均登記申請 683 份,最後一個季度這一數字增加到 1,048 份。

 

根據伊米日報報道,2024年12月是兩年來黃金簽證申請數量最顯著的成長。該計劃的拒絕率繼續保持在 2% 左右的低水平。

 

中國投資者持續領先

在首次簽證和續約的總數量比例中,來自中國的投資者繼續佔據該計劃的主導地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土耳其投資者,佔 2024 年初始簽證的 8% 和續約的 5%,其次是來自黎巴嫩的投資者,這兩個類別的投資者均佔 5%。

 

資料來源:Schengen News

https://schengen.news/greece-received-over-9200-golden-visa-applications-in-2024/

 

9.【加拿大】港人救生艇計畫 | 移民部回覆星島:OWP申請期周五結束不再延期 至今約7萬港人可申永居

 

加拿大為香港人而設的 3年開放式工簽(OWP),將於本月7日截止申請。移民部今日(5日)回覆《星島網》查詢時表示,港人OWP為臨時措施,將不會再延長申請期限。

移民部(IRCC)回應指,為香港畢業生而設的OWP政策是臨時措施。有意來加拿大的合資格港人,仍可透過加拿大其他工作簽證計劃申請。而持OWP、正在等候永久居民身份(PR)的合資格港人,可申請新的開放式工作簽證,以保留合法的工作身份。至於回港或會面臨迫害風險的香港人,亦可參考本國現有的「重新安置計劃」資格。

 

加拿大政府於2021年2月8日宣布,符合資格的港人可申請3年開放式工簽( OWP ),並在合資格情況下,透過港人救生艇計劃申請PR。聯邦政府一度延期及放寬申請條件,讓更多港人合資格循救生艇途徑移居加拿大。

移民部續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過 49,000 人申請港人OWP,其中超過 40,500 人成功獲批。

 

至少7萬港人可循救生艇計畫申永居

據《星島網》查證的數據,自加拿大政府於2021年2月8日宣布港人救生艇計畫以來,約有29,100名港人獲批赴加讀書簽證,包括2021年6335人,2022年9525人,2023年7865人和2024年5375人。在2021年前5年,平均每年只有2500人獲批讀書簽證。

 

若2021年至2024年這29,100名成功申請來加讀書的人,加上4年間成功獲批開放式工簽( OWP )的40,500 人,合共約有7萬名港人可循救生艇的Stream A和Stream B途徑,申請移居加拿大。最終申請移居加國的可能遠比7萬人多,因為申請人同來的配偶和子女會陸續成為永久居民。

 

至少7千名港人永居審批進度滯後  

而《星島網》記者亦比較2023及2024頭7個月數據,單是2024年頭7個月,經救生艇計劃獲批永居率已大跌3成。

 

記者曾在去年4月去信查詢,當時IRCC答覆的獲批時間是6個半月。及至去年7月透過救生艇計劃提交永久居民 (PR) 的申請處理時間為11個月,短短3個月內獲批永居等候時間已大幅增加近一倍。

截至2024年1月,3年來共有16,314宗經救生艇計劃申請永居的個案。截至2024年7月,合共獲批個案只有9,480宗,即接近7千宗港人的申請個案超過移民部的承諾獲批時間

 

與此同時IRCC亦補充,如果申請人在2024年內入紙申請PR,但在2024年12月尾仍未獲批的話,將會計入2025年的移民限額

聯邦政府將在未來3年(2025至2027),逐步削減該計劃下的永居移民人數,當中包括香港救生艇的申請。預料由2025年的1萬個永居名額,大幅削減至2026年的6,900個,再於2027年削減至4,300個。

移民部(IRCC)回應時表示,削減移民人數是確保加拿大能妥善應對未來數年在住屋、基建和社會服務的壓力。希望能引入移民刺激經濟之餘,將對本地人的影響減到最低。

 

資料回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038267/2025-02-05/news-%E3%80%90%E6%B8%AF%E4%BA%BA%E6%95%91%E7%94%9F%E8%89%87%E8%A8%88%E7%95%AB%E3%80%91%E7%A7%BB%E6%B0%91%E9%83%A8%E5%9B%9E%E8%A6%86%E6%98%9F%E5%B3%B6%EF%BC%9AOWP%E7%94%B3%E8%AB%8B%E6%9C%9F%E5%91%A8%E4%BA%94%E7%B5%90%E6%9D%9F%E4%B8%8D%E5%86%8D%E5%BB%B6%E6%9C%9F++%E8%87%B3%E4%BB%8A%E7%B4%847%E8%90%AC%E6%B8%AF%E4%BA%BA%E5%8F%AF%E7%94%B3%E6%B0%B8%E5%B1%85/?variant=zh-hk

 

10.【加拿大】安省斥資14億元 承諾4年內為全民配對家庭醫生

 

安省政府宣布將投放14億元新資金,配合早前已批准的4億元基層醫療撥款,承諾在4年內為所有省民配對家庭醫生或基層醫療團隊。

衛生廳廳長Sylvia Jones表示,這項投資將為每位省民配對基層醫療服務。

根據計劃,所有於2025年1月1日前已登記「醫療連線」(Health Care Connect)輪候名單的人士,將於2026年春季前獲安排基層醫療團隊。

 

省府表示,截至2029年將有額外200萬名安省居民獲得基層醫療服務,主要透過增設305個基層醫療團隊實現。基層醫療團隊包括家庭醫生或護理師,以及其他醫護人員如護士、醫生助理、社工及營養師等。

 

這項宣布正值省長福特計劃提前舉行大選之際。福特上星期五(24日)表示,將於本星期二(28日)會見副總督Edith Dumont要求解散議會,選舉活動預計於星期三展開。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026954/2025-01-27/news-%E5%AE%89%E7%9C%81%E6%96%A5%E8%B3%8714%E5%84%84%E5%85%83++%E6%89%BF%E8%AB%BE4%E5%B9%B4%E5%85%A7%E7%82%BA%E5%85%A8%E6%B0%91%E9%85%8D%E5%B0%8D%E5%AE%B6%E5%BA%AD%E9%86%AB%E7%94%9F/?variant=zh-hk

 

11.【加拿大】加拿大超市越洋到香港請人 年薪有這個金額……

 

 

加拿大知名超市大統華(T&T)在香港登廣告招聘,引起網民熱議。

大統華在香港招聘網站JobsDB刊登招聘廣告,招聘職位包括香港IT人才。3個職位都要求應徵者有IT以及數據分析背景,年薪最高60萬港元。

去年加拿大失業人數超過70萬,這次大統華在香港招聘人才,消息一出馬上引起兩地網民熱烈討論。

資料來源:星島

https://www.singtao.ca/7022608/2025-01-23/news-%E3%80%90%E7%B6%B2%E6%B0%91%E7%86%B1%E8%A9%B1%E3%80%91%E5%8A%A0%E6%8B%BF%E5%A4%A7%E8%B6%85%E5%B8%82%E8%B6%8A%E6%B4%8B%E5%88%B0%E9%A6%99%E6%B8%AF%E8%AB%8B%E4%BA%BA++%E5%B9%B4%E8%96%AA%E6%9C%89%E9%80%99%E5%80%8B%E9%87%91%E9%A1%8D……/?variant=zh-hk

12.【美國】美國聯邦法官以違憲為由叫停特朗普廢除「出生公民權」的行政令

 

1月23日,美國聯邦法官約翰·考夫諾(John Coughenour)叫停了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終止「出生公民權」的行政命令。

 

美國司法部隨後表示,它將「積極捍衛」特朗普的行政命令。

特朗普在重返白宮後第一天簽署了多項行政令,第一項是拒絕賦予無證人士或臨時在美國的人的子女出生公民權。其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自簽署起30天後、即2月19日起實施。

 

這項行政令遭到22個州和民間人權團體起訴,其中一起訴訟由亞利桑那、俄勒岡、伊利諾和華盛頓四州共同提出。

 

聯邦法官指法令「明顯違憲」

在西雅圖舉行的25分鐘簡短聽證會上,當司法部的律師布雷特·舒梅特(Brett Shumate)開始陳述命令的有效性時,法官考夫諾插話直言:「這項命令符合憲法嗎?」

 

舒梅特開始回答時,法官再次打斷他,說:「這是明顯違憲的命令。」

 

「我們回顧歷史,會問『法官在哪裡,律師在哪裡?』」法官繼續說:「坦白說,我很難理解一位律師公會的成員能夠自信地說這是符合憲法的命令。」

法官約翰·考夫諾隨後做出書面裁決,指法令「明顯違憲」,簽發一項為期14日的臨時限制令,期間法庭會考慮是否頒布更長時間的初步禁令。

 

他在裁決中寫道,支持該訴訟的各州將因特朗普的行政令而面臨不可挽回的損失。該法官寫道:「這些損失是直接的、持續的,而且是重大的。」

 

第十四修正案

特朗普表示將對裁決提起上訴。

美國司法部則表示,它將「積極捍衛」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我們期待向法院和美國人民呈現全面的實質性辯論,美國人民迫切希望看到法律得到執行」。

他們指出,這項行政命令「正確解釋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根據自1868年生效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規定任何在美國境內出生或歸化並受其管轄者,均自動成為美國公民。

這明確規定公民身份修正案可以追溯到美國內戰後的日子,它解決了美國廢除奴隸制後,在美國出生的前奴隸國籍問題。

提出集體訴訟的四個州表示,總統無權修改憲法,而命令若得以執行,這些州的居民將「立即遭受不可挽回的傷害」。

其續指,被剝奪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將面臨驅逐出境的風險,也成為無國籍人,將無法獲得社會安全號碼、政府福利以及合法工作的權利。

華盛頓州律師雷恩·波洛佐拉(Lane Polozola)在法庭上稱,特朗普的命令將把國家帶回「我們其中一個最黑暗的篇章」。

特朗普通過行政令重新詮釋美國憲法的做法引發全國範圍的法律挑戰,至少有由22個州和若干移民權益團體提出的五起訴訟。他們預測,到2022年,美國將有255,000名無證母親所生的孩子。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897ep0pgq7o/trad.amp

 

13.【美國】美國出生公民權:中國赴美生子人群如何面對特朗普的新政

 

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當天簽署系列行政令,收緊移民政策,包括取消出生公民權,此舉引發中國計劃赴美生子家庭恐慌。

 

1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上,特朗普簽署了這些行政令。一般來說這些法令將在簽署後30天後生效,也就是以2月19日為分水嶺,開始實施。

 

特朗普此舉引起美國內外軒然大波,作為生育旅遊來源大國,中國民眾更熱烈討論該舉措動向。在微博和生活分享平台小紅書上,美國是否還是一個合適的生育旅遊目的地的討論再掀波瀾,有孕產婦考慮趕在2月19日前提前實施剖腹產,或轉道其它有穩定出生公民權保障的國家產子。

 

「大家都在等待2月20日。」一家同時在美國加州爾灣和加拿大經營的連鎖月子中心負責人告訴BBC,出於安全考慮,她要求匿名。

 

她還表示,自特朗普贏下大選以來,由於他再三強調移民政策以及取消出生公民權的傾向,加拿大的月子中心未來半年的預約已是爆滿。相較之下,加州月子中心的生意並不如往年同期,已經預定了加州生產的孕婦則顯得焦慮。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2007年,中國赴美生子人數僅有數百人,到2014年,人數已達5萬人。此後數年,儘管缺乏官方數據,但蓬勃的生育旅遊產業鏈指向一個起碼目前來看只增不減的數額。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次日,美國20個州和地區的總檢察長和多個公民權益組織對取消出生公民權的這道行政令提起訴訟,指此舉違背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這條法案明確規定美國公民權屬於所有在美國出生的兒童。

 

領銜該訴訟的新澤西州總檢察長官馬修·普拉特金(Matthew Platkin)直言「有信心這道行政令永遠都不會生效,因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史無前例的總統削弱法治的舉動之一」。

 

1月23日,美國聯邦法官約翰·考夫諾(John Coughenour)叫停了該行政令。但美國司法部隨後表示,它將「積極捍衛」特朗普的行政令。

2022年,美國大約有15.3萬名新生兒的父母既不是美國公民,也沒有合法永久居留權。其中包括在加利福尼亞州出生的2.45萬名兒童、新澤西州出生的6200名兒童、麻薩諸塞州出生的4200名兒童,等等。

 

「孕婦會否在入境時被遣返」成討論群焦點

2023年前往美國休斯頓生子的袁女士回國後組建了多個赴美生子信息交流群,並在多家平台上運營帳號,講述赴美生子優劣考慮以及詳細信息。

 

「如果特朗普真心想要遏制生育旅遊,完全不需要修改憲法,直接像香港一樣限制雙非孕婦入境就好了,」袁女士這樣說。

 

此前,香港曾是中國孕婦生育旅遊的心頭好。自2003年香港放寬大陸居民個人遊,赴港生子人數逐年遞增,到2011年,已經突破驚人的3.5萬人次。2012年,港府明確叫停赴港生子行為,自2013年起實施。

 

2013年香港入境事務處在各管制站共查到40,865名懷疑內地孕婦,其中5,077名被拒絕入境。

 

早年出境生子的考慮有很多,除了取得公民身份,還有突破獨生子女政策限制,以及單身女性生子等考慮。

 

在袁女士創辦的赴美生子信息互助群裡,她目睹了很多已經準備赴美生子的媽媽們的擔心。為了規避不確定性,哪怕提前前往美國會導致預算大幅上漲,很多預產期在三月、四月的家庭趕在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前即匆匆前往美國,等待生產。

 

由於特朗普在選舉期間大力宣傳取消「出生公民權」,赴美生子相關話題在中文社交媒體上吸引了不小討論聲量。在特朗普宣誓就任、簽署行政令後,小紅書上平時寂寂無人發言的大量赴美生子信息交換群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討論美國是否還會放行、特朗普的政策是否會真正落地、今時今日前往美國是否還安全、新生兒是否還能獲得公民身份。

 

在一些BBC瀏覽過的數百人討論群組裡,認為特朗普行政令並不會徹底執行的觀念持有者佔據絕大多數。但「孕產婦是否會在入境時嚴查遣返」是他們憂心的重點,也被認為是最容易在實際操作中執行、最接近特朗普本意的一種手段。

 

根據赴美生子的過往經驗,孕婦僅需要提前辦理旅行簽證,入境時誠實告知海關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生產,即可被放行。生產後,在地辦理國際海牙認證、美國護照和中國旅行証。

 

孕婦訪美沒有法律問題,但是以旅遊為名辦理簽證則涉嫌違法。2015年,美國當局對加州多家月子中心進行突擊檢查。2019年,三名在加州南部協助生育旅遊產業的生意人被捕。

 

袁女士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赴美生子,當時她認為直接生一個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孩子會讓其人生起點更高,「當時都沒有考慮太多生完之後的實操性」。回憶起自己2023年中在美國生產的經歷,她認為,當地的人文關懷、服務質量、醫學水平都讓她「感受比國內好太多」,此行完全符合她的預期。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她時不時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赴美生子的經驗,供後來者參考。

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讓焦慮籠罩在預備赴美生子的孕婦頭上。交流群裡,是否要趕在2月19日之前實施剖腹早產亦是爭論的重點之一。

 

「在他的上一個任期裡,特朗普也有提起取消出生公民權,當時我們建議孕產婦從拉斯維加斯入境,再輾轉到加州,為了避開當時加州稍嚴格的海關審核,」前述連鎖月子中心負責人在電話裡對BBC表示,「我的建議是觀望。2月20日之後,一切都會明朗了。」

 

特朗普到底能不能取消落地公民權?

大多數受訪法律學者對BBC表示,這項挑戰美國憲法的行政命令執行起來並不容易,特朗普需要眾議院和參議院三分之二的投票以及四分之三的美國州的批准。

 

憲法專家、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賽克里希納·普拉卡什 (Saikrishna Prakash) 表示:「他的所作所為會讓很多人不滿,但最終這將由法庭來決定。」

「這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事情。」

普拉卡什表示,雖然總統可以命令聯邦機構僱員(例如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的工作人員)做出更狹義的解釋,但這將引發任何被拒絕授予公民身份的人的法律爭議。

提出集體訴訟的四個州表示,總統無權修改憲法,而命令若得以執行,這些州的居民將「立即遭受不可挽回的傷害」。被剝奪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將面臨驅逐出境的風險,也成為無國籍人。

 

華盛頓州律師雷恩·波洛佐拉(Lane Polozola)在法庭上稱,特朗普的命令將把國家帶回「我們其中一個最黑暗的篇章」。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全國法律總監Cecillia Wang此前對媒體表示,特朗普正在打擊「美國價值的核心,無論是他對出生公民權的攻擊,還是許多其他移民執法活動」。

 

不確定下的新選擇

即便如此,特朗普對於移民和外來人口的強硬態度,使得焦慮情緒在留學生這樣的潛在移民群體中蔓延。

 

正在美國攻讀博士項目的湖南人Cici去年初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對方在紐約做程序員,並已購置房產,本打算今年開始將兩家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到美國,但特朗普上台後,「尤其是共和黨拿下參眾兩院的背景下,我們覺得作為華人,在這裡前途與飄渺,正在考慮去加拿大」。

 

Cici自高中起即在美國唸書至今,去年完婚後本打算等博士畢業即在此生子,然而特朗普在競選中對華人、對移民的不友好態度使得他們「清楚認識到自己是外來者,這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會持有敵對態度」。

 

「我們希望我們的小孩出生在一個我們可以稱為家的地方,有歸屬感,不用感覺自己是偷偷摸摸低人一等的,」Cici這樣說,並表示他們已經打算將房產掛牌出售,之後轉道搬至加拿大。為此,夫妻二人已經在學習法語,希望籍此入籍加拿大。

 

另一位在波士頓工作的LGBT社群人士Helene告訴BBC,由於在中國與同性伴侶結婚並不可能,她本想在未來幾年裡逐漸在美國安家。

「特朗普的重新上台和行政令太讓人寒心,我和女友正在尋找新的去處。」Helene說。

 

袁女士早已為孩子拿到美國身份,對新政策並不擔心,但她依然高度關注特朗普任下的移民問題。

 

「能來美國生子的媽媽們為了小孩已經付出了很多東西,通過這個渠道拿到身份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生育旅遊給美國帶來了很多實打實的好處,我們並沒有搶走本地人的資源,相反,我們帶來了資源。」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vg9q5k2x09o/trad

 

14.【澳洲】特朗普上任|能否借鑑澳洲的國籍政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結束出生地國籍政策,這與澳洲1986年對國籍的改革呼應,澳洲將國籍與父母身份掛鉤,而非出生地。

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出生地國籍做法,這項變革,可能重塑美國的移民政策。

甚麼是出生地國籍?

出生地國籍,也稱為「土生權」(right of the soil),在美國已經實行超過一個世紀,保證所有在美國國境內出生的人都能獲得國籍,不論其父母的移民身份。

 

當特朗普針對這項政策時,可以看到與澳洲在1986年霍克政府結束出生地國籍政策的移民改革有相似之處。

這一變革是更廣泛的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要加強移民管制,防止非法移民,並確保國籍與對該國的真實聯繫掛鉤。

 

澳洲自1986年以來的政策

目前,澳洲國籍只會授予在本地出生的兒童,前提是至少有一位父母是澳洲公民或永久居民。

臨時居民的子女仍可能符合國籍資格,但必須在澳洲居住至少10年。

為甚麼特朗普可能採納澳洲的模式?

對於特朗普來說,採納類似的模式可能有助於推進他減少非法移民並「保護」美國邊界的議程。

澳洲的框架也可能提供一個經過檢測的藍圖,用於遏制「生育旅遊」,這是一種美國國土安全部被形容為「令人擔憂且非故意的現象」,以及「准父母為了讓孩子獲得美國國籍而前往美國生產的做法」。

特朗普可能面臨的法律挑戰

桑吉塔·皮萊博士(Dr Sangheeta Pillai) 是安德魯與雷納塔·卡爾多國際難民法中心( Andrew and Renata Kaldor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Refugee Law)的憲法律師兼高級研究員。她表示,雖然在澳洲並沒有出生地國籍的憲法權利,但在美國的情況可能不同。

皮萊解釋:「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規定,所有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的人,並且受到其司法管轄的,都為美國公民。」

「目前未清楚美國總統是否有權通過行政命令終止出生地國籍。對這些條文的解釋和適用存在一些爭議,但許多美國法律專家對行政命令的有效性存疑。」

由於總統沒有權限發佈這項命令,已有22個美國州份對該命令提出法律挑戰。

皮萊認為美國在結束出生地國籍方面,可能會面臨比澳洲更長且更崎嶇的道路。

皮萊又稱:「終結出生地國籍無疑會帶來法律和人道主義上的影響,但我不認為這是特朗普政府關注的問題。」

她相信更大的問題是,特朗普是否真的能通過行政命令終結出生地國籍。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trump-ends-birthright-citizenship-echoes-australia-citizenship-reforms/5jtag02ph

 

15.【澳洲】工黨去年初廢除|達頓指會恢復「黃金簽證」188C

 

在一名移民代理上載的影片中,聯邦反對黨領袖表示,會恢復「黃金簽證」188C的申請。

 

註冊移民代理李敏在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上上載一條影片,在影片中,她出席雪梨選區 Bennelong 自由黨候選人容思程( Scott Yun)g的活動,反對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亦有出席。

在影片中,李敏有與達頓交談,她向達頓問道,188C項目已停止3年,很多人都想知道,項目甚麼時候可以恢復。

而在影片中,達頓回答「我想我們會把它帶回來(I think we’ll bring it back)」,他續指「「無論我們是否在選舉前這樣做……我們實際上都會考慮不同的設計……你知道我們必須考慮所有這些」。

 

188C簽證計劃允許技術移民以在澳洲投資至少500萬元的方式加快申請流程。與其他簽證不同,重大資產投資移民簽證(SIV) 188C持有人,不需要學習或使用英語,也沒有年齡限制,被稱為「黃金簽證」。

但亦引發擔憂,一些涉及貪污的外國官員或者有組織犯罪集團,可以透過這「黃金簽證」進入澳洲,並且令他們可以在例如澳洲等的發達國家,提供保管非法得來的資金。

內政部的檢討發現,透過技術移民來澳洲的人,一生人為澳洲經濟貢獻超過30萬元,比起「黃金簽證」持有人更多。

內政部長歐妮爾(Clare O’Neil)去年表示,這一計劃,是由時任的吉拉德(Julia Gillard)工黨政府於2012年引入的,是工黨所繼承的「失敗」體制的一部份。

歐妮爾表示「多年來,很明顯,這簽證並未滿足我們國家和經濟對移民體制的需求。投資者簽證是我們正在改革的體制的眾多方面之一,以建立一個對我們國家有利的系統。」

工黨於去年初宣布,暫停「黃金簽証」申請。

 

上載影片的移民代理李敏,英文名為Sandra,她在小紅書上稱自己為「移民女王」。

 

9號台亦曾詢問達頓兩黨聯盟是否會恢復188C項目,達頓回應「投資簽證提供投資資本的機會,這正是我們想要從我們的移民計劃中得到」。

達頓又指「作為移民部長,我通過不同的簽證計劃引進創紀錄的人數,而且是以負責任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要求達頓澄清有關說法,他批評達頓向公眾表示,要減少移民,但私底下卻表示要增加移民。

社會服務部長利絲和(Amanda Rishworth)在周日表示,達頓關於移民的言論「一天比一天矛盾」。

「談到移民問題……達頓喜歡談論很多政治遊戲」,「但當談到實際採取行動時,在遭到遊說反對後,他未能支持我們限制國際學生的立法。他現在已表示將我們取消的簽證帶回來」。

 

資料來源: 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dutton-makes-private-pledge-to-review-5m-investor-visa/i1zocpq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