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英國擬訂嚴格永居條件? 申請ILR要高水平英語及回饋社區? | 加拿大移民證逾2.2萬「救生艇」永居申請積壓? 團體憂C-2法案雪上加霜?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EpylIHt-mWI?si=nH8qtWUvmvTn6XEX
- 【香港】投行重新調動高層至香港 獵頭公司:委託招聘量增3、4成
- 【香港】女兒來港讀書疑受騙 內地婦斥普教變全英 隻身大鬧HKU SPACE
- 【香港】港人灣區移居失敗 回流香港揸的士仲好搵?
- 【泰國】泰國旅遊不再便宜?旅費超越日本與越南 泰銖升值衝擊觀光業 觀光收入恐減逾15%
- 【英國】英改革黨矢言廢「永久居留」 恐波及BNO簽證移英港人
- 【英國】智庫研究:予港人永久居留權可為英國經濟貢獻40億英鎊
- 【英國】馬哈茂德將宣布:申請永久居留須具備高水平英語能力
- 【英國】英國護照持有人請注意:務必制定「備用計畫」
- 【美國】「H-1B難民」:特朗普政府「天價簽證費」引發華人群體恐
- 【加拿大】移民部回覆星島證逾2萬「救生艇」永居申請積壓 團體憂C-2法案雪上加霜
- 【加拿大】醫護人手荒|國際護士來加難覓專業崗位 亞洲移民受挫最明顯
- 【加拿大】聯邦連續三年收緊移民批額 統計局報告揭減臨時人口作用有限
- 【新西蘭】新西蘭放寬居留限制 因大量公民離開
- 【新西蘭】黃金簽證中港美申請人最多 錄308宗涉千人
- 【澳洲】維多利亞州犯罪率攀升 不到1%人口犯下四成案件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 #BNO #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移民專家Margaret #黃金簽證
1.【香港】投行重新調動高層至香港 獵頭公司:委託招聘量增3、4成
香港股市回暖,新股集資額重返世界第一,外電報道指,多家國際大型銀行已將高層管理人員調派至香港,德銀、摩根大通、渣打 (02888) 、花旗集團及星展銀行亦已開始在香港增聘人手。
報道引用獵頭公司Links International(連智領域)的金融服務主管指,與去年相比,今年收到委託填補的職位數量增加30%至40%,主因是香港IPO及併購活動增加。
報道總結近來投行人手調配行動,以及高層近月對香港人手的部署:
- 德意志銀行過去兩年已調派50名員工進駐香港,並將交易團隊擴充10%。
- 摩根大通今年已在港聘請16名新任董事總經理,並從亞洲、美國及歐洲調派人員赴港。
- 渣打今年在香港新增10名高層管理人員,另有一名全球主管調駐香港。
- 星展銀行去年已開始加強香港財富管理團隊人手,今年在香港、新加坡增加100名客戶關係經理
- 花旗集團計劃今年將香港及新加坡的財富管理顧問人數增加10%
報道又指,新加坡部分人士憂慮若無法說服本土企業在當地上市,新加坡或將失去競爭優勢,如新加坡交易所主席許文輝(Koh Boon Hwee)9月中在中警告:「若我們最優秀的企業選擇在海外上市,影響將遠遠超出新交所集團本身。新加坡或仍可作為帳目登記中心,但人才、創新及高增值利潤將流向他處。」
資料來源:HKET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4013810/?r=mcsdfb2
2.【香港】女兒來港讀書疑受騙 內地婦斥普教變全英 隻身大鬧HKU SPACE
2025-09-27
再有內地生來港讀書懷疑「貨不對辦」被騙,網傳一名內地婦昨日(26日)隻身到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九龍東分校要求退錢,期間大呼「騙了我的9萬塊啊」等,更取起櫃枱單張不停拍打,事後警員持盾牌到場。據了解,該內地婦人聲稱原為女兒報讀以普通話授課的課程,但上課後發現是以英文為主,遂要求退款。
近日網傳多條片段,只見一名紮馬尾的「大媽」站在HKU SPACE地下大堂櫃枱前,取起單張不斷拍打枱面及玻璃,並大聲呼叫「騙錢啊…騙了我的9萬塊,我們打工人的付出…甚麼都沒有」。事件引起學生圍觀,隨後有警員持盾牌到場了解。有網民懷疑女子受中介詐騙,指「會唔會係佢畀咗九萬蚊中介以為可以入到港大,點知中介幫佢報咗HKU space」,另有留言則稱,「她話洗(使)咗9萬蚊,上咗一日堂就被人退學,話她被人騙錢」。
據了解,昨日上午11時許學院保安報案,指一名18歲女子與其45歲母親聲稱報讀的課程原稱用普通話教學,至上課才發現不是,因課程糾紛到現場要求退款,將案件列作糾紛。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回應傳媒指,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所有課程均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並清楚列明於網站及課程概覽上,學生如遇到任何學習困難,學院會盡力提供切實可行的支援,以協助學生順利適應學習進度。
資料來源: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927/bkn-20250927203732811-0927_00822_001.html
3.【香港】港人灣區移居失敗 回流香港揸的士仲好搵?
正當港府提倡移居大灣區北上生活,近日卻有港人移居失敗回流個案。話說擁有11萬追蹤者的香港Youtuber大衛,移居東莞虎門生活7個月,由讚嘆大灣區食住好完勝香港,到直言根本不適合 「青年養老」,近日已回流香港揸的士搵食,首天淨賺1450元—個案對北上生活有極大啟示。
曾盛讚東莞生活「完勝香港」
根據大衛公開資料,他於7個月前決定「一支公移居大灣區」,選址移居東莞虎門維持高鐵線「一小時生活圈」,花月租4000元,租下過千呎住宅,並添置電動車代步。他又拍片,分享住虎門享受各種自由,財務自由、消費自由、出行自由、空間自由等等,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衣、食、住、行完勝香港,平日美團叫外賣5元就能食個早餐,性價比高,生活便利。
豈料後來漸漸「唱淡」灣區生活,指出灣區搵工困難,連到內地相親活動都失敗告終。他自言認清灣區生活現實「除非有被動收入否則會好痛苦」,在當地生活,有車有樓很基本,但收入水平才是重要因素,在內地死症是沒有收入,即使有收入也只有3到5千元,而他同時展示自己Youtube收入,「在大灣區失業4個月」,於是決定回流重操故業揸的士。
大衛稱, 失業4個月,想回港腳踏實地「重新做人」,努力搵食。
翻查資料,Youtube收入以及一些廣告例如富途證券,相信是他的收入來源,但據他自己揭示,深圳探店收入已經難以維持生計,加上銀行又有負債,決定回港搵食。回港翌日,他便直播揸的士,連獎金日收超過2600元,車費收入2100元,扣除成本淨袋1450元,並估計如果努力工作,揸的士月入45000元不是夢。
北上生活有「機會成本」
大衛個案,至少有兩大啟示。傳統觀點認為,大灣區退休非常便宜,但此說法有兩大盲點,首先是香港退休需要多少資金方面不乏數據,近日滙豐香港富裕人士調查便指出退休要860萬,然而灣區退休,至今未有可信度高的數據,此外,表面上衣、食、住、行成本便宜,但長者「機會成本」絕不便宜,例如本港六成的士司機年齡在60歲以上,具體數字約13萬,並中不乏70歲以上長者,意味長者移居灣區等於放棄收入。以大衛的回流個案為例,移居灣區等於放棄每天達1500元的真實收入,在港3天的收入能力,購買力已相當於在虎門上千呎的月租,反映移居人士若尚有不同程度的搵食能力,宜計入移居考量是否應該放棄。
價格背後是失業和「內卷」
其次是內地食住平事出有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分年齡組失業率數據,8月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8.9%,較7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連升兩個月,創下近兩年新高。失業嚴重,工資「內卷」鬥平,外賣行業「內卷」導致外賣便宜,大衛正面對一個極難搵食生活的職場,想在當地取得少量收入極其困難,所付出的時間比例,一般比香港多,「青年養老」相當困難,除非有龐大被動收入支持,否則長者養老需要有零收入的一份覺悟;至於飲食業「內卷」導致飲食便宜,食物價格亦可能只是局部反映食物質素。大衛拍片經常讚嘆大灣區的便宜餐飲,但最終還是回流香港生活,整體購買力才得以提升,反映灣區生活未必划算。
資料來源: Yahoo
4.【泰國】泰國旅遊不再便宜?旅費超越日本與越南 泰銖升值衝擊觀光業 觀光收入恐減逾15%
2025-09-26
自2025年以來,泰國的旅遊成本顯著攀升,引發各界關注。傳統上,泰國一直以其相對低廉的物價和豐富的旅遊體驗吸引全球旅客,被視為一個高性價比的旅遊目的地。然而,最新分析指出,泰國的旅遊花費不但高於東南亞鄰國越南,更出乎意料地超越了以往被認為消費水平較高的日本!這種顛覆性的趨勢對泰國高度依賴觀光業的經濟構成挑戰,促使當局重新評估其旅遊發展策略。與此同時,泰國旅遊人數下滑,很大程度源自治安的恐懼,今年3月的地震也有影響,但最主要問題還是泰銖升值強,令百物騰貴。
泰銖兌美元匯率在今年持續升值,泰銖匯價升至四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不僅傷害泰國的出口產業,也直接衝擊旅遊業,導致泰國在與其他旅遊目的地相比時,競爭力顯著下降,許多旅客因此轉向選擇日本和越南等消費相對便宜的國家。對此,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吉亞普海布爾表示,泰銖升值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旅遊熱度,尤其是外國旅客的意願,因為它提高了前往泰國旅遊的整體成本。
根據數據顯示,泰銖兌美元匯率從2025年1月的1美元兌34.23泰銖,一路升值至9月的31.75泰銖,累計升幅高達7.24%。這一強勁的升值走勢,使得泰銖成為兌美元匯率第二強勢的貨幣,僅次於同期上漲12.32%的瑞士法郎。
相較之下,同期兌美元匯率,人民幣小幅升值2.35%,日圓升值5.51%,越南盾匯率升值3.38%。泰銖升值與日本、中國和越南等競爭對手的旅遊市場走勢背道而馳,促使泰國旅遊局評估其匯率影響。外國旅客將美元或其他外幣兌換成泰銖時,實際到帳金額減少,導致酒店房間、餐飲和門票價格顯得更昂貴。
泰銖的持續升值,正不可避免地影響外國旅客的旅遊決策。泰國旅遊局估計,由於旅客減少支出或選擇該地區更便宜的目的地,泰國預計旅遊收入可能會損失15%至17%。這項預測凸顯了匯率波動對泰國觀光產業的深遠影響。
泰國旅遊成本升高,也促使一些泰國人選擇出國旅遊,其中中國、日本和越南是首選目的地。當地企業正在嘗試轉型,轉向吸引國內旅客或是印度旅客。然而,泰國本地居民的旅遊習慣也在改變。購買力較高的泰國人出境旅遊人次正在增加,許多人選擇前往當地貨幣貶值的國家,尤其是日本、越南和中國,這進一步削弱了泰國國內旅遊市場的動能。
以越南為例,其旅遊業表現亮眼。2025年前8個月,越南接待外國旅客近1,4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1.7%。越南的目標是2025年全年吸引2,500萬外國旅客,顯示出貨幣貶值對於吸引國際旅客的積極作用。
雖然2025年泰國的整體通脹率預計將維持在較低水平(約0.1%至0.7%),甚至有幾個月出現負值,但部分商品及服務價格仍呈現上漲趨勢。例如,即食食品、藥品、建築材料、房租、汽車維修費和教育支出等成本有所增加。此外,一項較長期的研究顯示,過去13年間,泰國的餐飲價格已飆升106.5%,使生活成本與收入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外國旅客在泰國的實際消費體驗不再如以往般划算。
泰國觀光業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之路,正因泰銖的強勢、治安疑慮、地震影響以及部分生活成本的上升而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平衡貨幣政策與觀光產業的發展,並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將是泰國政府與旅遊業界未來需要審慎應對的課題。
資料來源:BusinessFocus
https://www.instagram.com/p/DPDSAEVjJ6w/?igsh=ZDllaW5vYzAxajFp
5.【英國】英改革黨矢言廢「永久居留」 恐波及BNO簽證移英港人
2025-09-23
極右反移民的英國改革黨周一(22日)發表政策綱領,尋求徹底
廢除外來人士入籍先決條件的「無限期居留」(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簡稱ILR,相當於永久居留權)制度,要求相關移民按更嚴格規定重新申請簽證和入籍,其說法明顯涵蓋循BNO簽證路徑移英的香港人。執政的工黨、在野的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皆指摘英國改革黨的提案不切實際。
法拉奇表示如改革黨贏得下屆大選,將取消現行定居英國滿5年有資格申請ILR、並在取得ILR身分一年後有資格申請入籍的「5+1」法律規定,改以每5年申請續簽工作簽證代替,防止持證人領取社會福利。他指移民入籍難度也會提高,要求他們擁有更高收入、更佳英語能力,且要居英滿7年和收入超過指定門檻,才有機會入籍——入籍者可申請移英的受養人人數跟其收入掛鈎。據其說法,現有的ILR都會被取消,但已入籍者則不會被收回公民權。
法拉奇提80萬人數 料來自右翼智庫
法拉奇聲言其主張針對原定2026年至2030年間可取得ILR的80萬名「偏年輕、低技術」移民,旨在減少移民人口、節省2340億英鎊公帑。被《衛報》記者問到會否取消按政府計劃移英的烏克蘭人和香港人時,法拉奇表明「這場記者會就是說(80萬合資格申請者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取得(ILR)」。
儘管《衛報》認為這等於沒回答,但80萬人的說法相信來自英國右翼智庫政策研究中心(CPS)的報告,而該報告推算這數字時有計入在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間約169.9萬名循BNO簽證移英(並按5+1路徑尋求入籍)的港人和約261.2萬名逃避俄軍侵略的烏克蘭人。
工黨今年5月公布《移民白皮書》諮詢時提出5+1變成10+1,即要定居10年才有資格申請ILR,已惹來移英港人關切是否適用於BNO簽證。
2025-09-27
【明報專訊】英國改革黨周一發表政策綱領,提出廢除外來人士入籍先決條件的「無限期居留」(ILR,相當於永久居留權)制度,或波及循BNO簽證路徑移英的香港人。黨魁法拉奇周三(24日)接受英國LBC電台訪問時改口,稱措施不會影響香港BNO簽證持有人。
法拉奇周一稱改革黨若贏得下屆大選,將取消現行定居滿5年有資格申請ILR、並在取得ILR身分一年後有資格申請入籍的「5+1」法律規定,並提高移民入籍難度。他聲言針對原定2026至30年間可獲ILR的80萬「偏年輕、低技術」移民。英媒指其說法明顯涵蓋循BNO簽證路徑移英的香港人。
事隔兩天法拉奇在電台訪問表示,ILR成為「通往福利生活的後門」,對於獲ILR的人,希望他們獲工作簽證,然後工作並繳稅,不希望有人藉這5年制度進來,成為國家負擔。當他被問及是否包括烏克蘭及港人時,法拉奇稱:「不會。他們來英原因不同。」他又稱會為來自這兩地的人提供特別豁免。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50927/s00014/1758908818089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50927/s00014/1758908818089
資料來源: 明報
6.【英國】智庫研究:予港人永久居留權可為英國經濟貢獻40億英鎊
2025-09-23
分析指出,轉移的退休儲蓄價值至2029年可產生相當於全年航空乘客稅的收益
根據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SRI)分析,允許已移居英國的港人在五年後獲得永久居留資格,至2029年可為英國財政帶來超過40億英鎊收益。這份在預算案前提交內政部的報告指出,透過允許港人轉移退休儲蓄,此政策創造的收益將接近英國全年航空乘客稅總額。
內政部今年初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已有超過16萬持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的港人移英。當時保守黨政府因應中國對香港民主權利與公民自由的壓制,為BNO護照持有人開通特殊簽證途徑。
目前港人及其他移民在英國合法居住五年後可申請永久居留權(ILR),但工黨政府宣布計劃將門檻提高至十年。尚不確定這項更嚴格規定是否適用於已抵英移民,或僅針對未來新入境者,此問題正在政府內部討論中。
CSRI的分析反駁了英國改革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關於授予2021年後抵英者ILR將使納稅人損失數十億英鎊的說法。法拉奇承諾若勝選將廢除ILR制度,並要求已獲資格者重新申請簽證,他主張2026至2030年間符合資格者多為年輕低技能群體,透過申領福利將成為「國家巨大負擔」。當被問及政策是否適用經政府專案抵英的港人時,法拉奇給予肯定答覆,並於週二聲明:「未來幾年預計80萬人符合ILR資格,本次記者會旨在宣布無人能獲此待遇。」
持BNO簽證的港人現階段無法申領公共福利,但獲得ILR後即符合補助資格。官方數據顯示,港人在香港強積金計劃中平均擁有26,376英鎊退休儲蓄,根據中國法律,永久移居海外後有權提取並轉移這筆資金。自2021年起,香港當局不再承認BNO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或永久定居證明,此舉被視為對英國簽證政策的反制。有警告指出,香港當局正運用《國安法》凍結移居海外的民主活動家資產,多名流亡人士發現無法動用退休儲蓄。
CSRI強調分析顯示允許港人五年後獲得永久居留權具「顯著經濟合理性」。該智庫政策主任薩姆·古德曼表示:「透過BNO簽證計劃抵英的港人已為英國經濟貢獻數十億英鎊,若維持現行永居途徑,截至本屆議會結束他們還可帶來40億英鎊收益。英國不僅有道義責任對已抵英等待永居的各種簽證持有者守信,對港人而言更存在重大經濟誘因。」
內政部發言人回應:「我們持續堅定支持在英港人群體,BNO途徑的現行定居規則繼續有效,移民白皮書宣布的所有措施細節將適時公布。」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5/sep/23/hongkongers-permanent-residency-uk-economy-value
7.【英0國】馬哈茂德將宣布:申請永久居留須具備高水平英語能力
內政大臣擬訂更嚴格條件,包括不得領取福利金且需具「無犯罪紀錄」
2025-09-28
內政大臣Shabana Mahmood將於週一宣布,有犯罪記錄及無法說”high standard”英語者將無法獲得英國定居許可。此提案旨在遏制Reform UK日益增長的選舉威脅。
在自詡為”tough home secretary”的演說中,Mahmood將表明,申請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ILR)者必須證明透過national insurance payments與voluntary work等方式融入社會並作出”contributed”,且未依賴福利金。
Mahmood將提出可能性:若未能達到新標準,抵英者可能在英國生活十年後仍無法獲得居留權,而其他人則可加速審批。今年稍晚將啟動相關諮詢程序。
這些提案被視為對Nigel Farage上週聲明的直接回應——Reform計劃取消非歐盟公民的ILR,並禁止其申領福利金(含已獲該身份者)。週日Keir Starmer抨擊Farage的計劃”racist”且”immoral”。
Labour強調,政府提案與Reform UK”取消所有非歐盟公民settled status”的承諾存在明確界線。
目前”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通常在滿足基本條件五年後授予,是獲得British citizenship的重要途徑,並允許申請福利金。
政府在五月發布的移民白皮書中宣布,將把標準資格期限改為基準十年。
Mahmood將闡明獲得ILR的一系列擬議條件,包括:在職工作、未領取任何福利金、學習英語”to a high standard”、具備”spotless criminal record”以及回饋當地社區。
細節將透過諮詢程序制定,但Mahmood可能傾向設定較低門檻的刑事罪行影響ILR資格,同時排除交通違規行為。
消息人士稱,某些罪行將導致自動取消資格,其他罪行則可能以延長ILR申請年限作為處罰。
Mahmood認為,在英國居住數年後,申請ILR者的英語水平理應達到高標準。
她將表示,根據貢獻或技能,部分申請者可提前獲得settlement;貢獻較少者則將延後或無法獲得ILR。
Mahmood將強調自己會成為”tough Labour home secretary, fighting for a vision of this country that is distinctly our own”。
針對Labour成員擔憂施紀賢政黨不應採納Reform的hard-right policies,她警告若政府未能成功,”working people will turn away from us – the party that for over a hundred years has been their party – and seek solace in the false promises of Farage”。
Labour官員對在移民議題上抗衡Farage日益樂觀。No 10與Mahmood辦公室官員認為,Reform領袖上週聲稱”已獲ILR者需依新規重新申請簽證”犯下戰略錯誤,此政策既不得民心亦有失公平。
Mahmood将在演說的個人段落中,提及父母移居英國的經歷,說明社會對移民的接納取決於其對社區的貢獻。她將談及童年在家經營的corner shop結帳時遭遇shoplifting的經歷,以及此事如何激勵她打擊street-level crime。
Reform計劃廢除ILR,要求民眾每五年重新申請簽證,這將影響數十萬已居留英國者。申請者還需滿足更高薪資門檻與英語水平等特定標準。
Conservatives則計劃禁止抵英後申領福利金、social housing或有犯罪記錄者獲得英國永久居留權。
Refugee Council執行長Enver Solomon指出,Labour懲罰申領福利金者的計劃可能為難民築起更高障礙。他表示:”難民渴望融入並回饋提供安全的國家,但若僅給予30天尋找住所,幾乎所有不被允許工作的尋求庇護者都被迫依賴國家支持。懲罰需要幫助的難民,等同告訴他們無論未來多努力,都無法在英國獲得安全的永續家園——這與鼓勵融合背道而馳。”
YouGov最新發布的13,000人樣本民調顯示,若舉行大選將出現hung parliament,Reform UK預計贏得650席中的311席,距過半數門檻尚差15席。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8.【英國】英國護照持有人請注意:務必制定「備用計畫」
英國外交部建議民眾出國旅行時應制定「應變備用方案」,並提醒旅客離境時須攜帶兩項重要文件。除護照外,官方鼓勵人們攜帶另一種身份證明文件。外交部發布的旅行檢查清單明確指出:「請額外攜帶護照以外的含照片身份證件」。
該建議同時呼籲度假者與商務旅客建立緊急應變方案,以備不時之需(例如需要查閱住宿詳情、航班資訊、護照號碼、緊急聯絡人及保險資料等重要資訊)。據《鏡報》報導,若手機遺失,這些預備措施將至關重要。相關資訊可分享給可信賴的親友,或透過可靠雲端儲存平台進行安全備份。
外交部另提醒旅客在出發前完成以下事項:
– 確認護照已簽名並填妥緊急聯絡人頁面
– 確保護照符合旅行目的地的入境規定
– 取得符合目的地要求的正確簽證
– 額外攜帶護照以外的含照片身份證件
– 若與兒童同行,檢查是否需要額外證明文件
– 計劃海外駕車者,確認是否需申請國際駕駛許可證
英國護照署近日更向度假民眾發送緊急簡訊,據《利物浦回聲報》轉載內容顯示:「請務必確認您的護照在旅行國家有效期限符合規定」,訊息中敦促民眾「查閱入境要求」並附上外交部旅行建議網頁連結。
民眾可透過官方GOV.UK網站辦理護照更新、新申請、個人資料更新或補發申請,所有程序均支援線上安全支付。護照費用依年齡與申請方式而異,線上申請較郵寄申請節省12.5英鎊,為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資料來源:Yahoo
9.【加拿大】移民部回覆星島證逾2.2萬「救生艇」永居申請積壓 團體憂C-2法案雪上加霜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回覆星島新聞網查詢時證實,目前約有13,650宗「救生艇計劃」的永久居民申請個案正等候審批,涉及約22,000名港人。有港人團體憂慮聯邦目前審批的C-2法案或會令申請積壓問題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
移民部:「600個月」為推算數字非實際處理時間 港人團體望公開審批進度
移民部本月初曾向新上任移民部長提交「過渡簡報」時提及「人道及恩恤類別」(H&C)輪候數據,顯示目前整個項目下的永居審批時間由12個月至600個月不等。分類數據亦提到,香港特別移民措施申請至2025年2月底積壓達 21,000宗,但2025年3月至12月可處理的名額只有 1,800個。
星島新聞網早前就相關數字向移民部查詢,當局回應指有關「600個月」的數字是基於今年5月遞交給新任移民部長的《過渡簡報》(Ministerial Transition Binder)的預測,並非即時實際處理時間,而是根據移民目標作出的推算。
當局亦補充,2025年移民計劃已預留約一萬個名額予「人道及恩恤」類別,政策需要同時應對多項國際承諾與優先事務,除了「救生艇計劃」外,還包括烏克蘭、蘇丹及拉美國家等。
在加港人團體「香港通道聯盟」發言人 Ares Ar 接受星島新聞網訪問時表示,理解聯邦批出的移民名額有限,但目前永居申請處理程序透明度不足,令不少港人無所適從,呼籲移民部公開審批進度。
「香港監察」10月初國會辦圓桌會議 「香港通道聯盟」將到場請願
「香港監察」共同創辦人兼信託董事會主席Aileen Calverley 將於10月2日聯同加拿大國會議員、「香港監察」贊助人Shuvaloy Majumdar 在加拿大國會舉辦「救生艇計劃」申請積壓圓桌會議,討論現時申請人面對的挑戰,包括永居申請處理嚴重延誤和可選開放式工作簽證(OOWP)申請被拒等問題。
與此同時,「香港通道聯盟」計劃同日在圓桌會議前在渥太華國會山莊舉行請願集會,讓更多港人可以透過公開請願表達訴求。
「香港通道聯盟」9月初曾聯同卑詩省的區澤光、安省的馬榮錚國會議員在卑詩省列治文與亞省卡加利兩地舉行「香港通道計劃研討會」,活動合共超過180名港人出席。會上有不少申請人分享親身經歷,包括因審批延誤影響工作機會、家庭處於不安定狀態等問題。Ares表示,聯盟會把研討會收集到的意見整理成請願書,進一步向政府反映港人關注。
「臨時身份」認受性受質疑 申請公共服務屢遇阻礙
為應對長時間審批情況,加拿大移民部於去年5月27日推出新公共政策,容許已經提交「救生艇計劃」永居申請的申請人延長在加的「臨時身份」(Maintained Status),並可領取新開放式工作簽證,為期五年,以確保等待審批期間可繼續在加生活及工作。
Ares直言,「臨時身份」在制度上雖然由聯邦政府批核,但三級政府之間缺乏協調,身份在省府及市府層面卻欠缺認受性,令港人處於「無認受身份」的狀態。
他舉例,醫療保障方面,卑詩省的MSP與安省的OHIP對「臨時身份」的認知度不足,導致部份港人在申請公共醫療服務時被拒;在教育方面,若家庭有子女需要報讀學校,有市府教育局職員在審批時亦因不理解家長身份,而令小朋友的入學手續受阻。
聯邦政府今年6月提交的《C-2法案》(又稱《強化邊境法案》)現時仍然處於國會二讀階段,不少港人關注,當中提到將會立法授權移民部加強控制移民申請,包括擱置及終止待批申請。
Ares批評條文實施範圍過於寬廣,授權移民部控制一詞過於含糊,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港人社群的不安,呼籲聯邦應在法案文件中列明細節,例如相關權力只適用於「非法入境」或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個案,豁免像香港這樣透過合法渠道提交申請的群體。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0.【加拿大】醫護人手荒|國際護士來加難覓專業崗位 亞洲移民受挫最明顯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周三公布的數據,2021年約四分之一原本計劃來加從事護士工作的移民,最終未能找到護理相關職位,或只能從事低技能工作,儘管全國長期存在醫護人手短缺問題。
統計局分析2010至2020年間、年齡介乎18至54歲、打算從事護士工作的移民情況。結果顯示,63%最終找到護士崗位,但有25%未能從事護理工作或只能做低技能職位。亞裔移民佔打算做護士移民的84%,但在護理就業率上遠低於來自加勒比、中南美、美國及歐洲的移民。
根據加拿大衛生信息研究所資料,僅安省就需額外26,000名註冊護士才能達到全國平均病護比例。儘管全國護理人手短缺嚴重,具備資格的國際護士仍面臨重重障礙。
報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護理及院舍職位空缺率高達7.7%,主要受疫情疲勞及高流失率影響;至2024年第三季度雖降至4.6%,仍遠高於同期所有行業3.2%的平均空缺率。
由於不少新移民護士在等待資格認證期間難以從事本業,他們往往被迫從事兼職或臨時工作以維持生計。
加拿大世界教育服務中心(WES)資料顯示,財務成本是影響其取得註冊及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光是註冊費、考試及測試費用便最少約3,000加元,尚未計入移民、住宿及生活開支。
醫護專家警告,已在加拿大且具備資格的護士因制度及經濟障礙無法就業,對本已緊張的醫療系統是一大損失。
統計局報告指出,具加拿大工作經驗的移民,實際就業於護理的比率較無經驗者高出28個百分點。加拿大留學經驗亦能顯著提升對口就業率,平均高出25個百分點,但多數受惠者同時具加拿大工作經驗。
報告同時指出,移民類別也影響就業對口率,例如透過「加拿大經驗類別」(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入境的技術臨時外勞移民,其護士就業對接率比透過「聯邦技術工人計劃」(Federal Skilled Worker Program)入境的外國工作經驗者高26個百分點。
統計局報告強調,需要擴大及增強針對移民進入護理專業的資源、政策與計劃,特別是針對缺乏加拿大工作經驗的國際訓練護士,包括社會、教育、專業及個人層面的支持措施。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1.【加拿大】聯邦連續三年收緊移民批額 統計局報告揭減臨時人口作用有限
為回應民眾對高移民、樓價及生活負擔的憂慮,加拿大聯邦政府已連續三年收緊移民批額,特別限制留學生及外勞入境。不過,最新的統計局報告顯示,單靠減少新批簽證,對縮減全國臨時居民總數的作用有限。
報告指出,新發出的學生簽證雖然在過去兩年減少了24%,但全國持有學簽的人數卻只下降了4%。2023至2024年間新批出的工作簽證減少4%,但持工簽的人數卻增加了19%。
研究追蹤2018至2022年間的學簽及工簽持有人,發現四年後有36%至38%的持有人仍維持臨時身份,有31%至40%成功轉為永久居民。不過同期亦有23%至33%的人未能續簽,最終失去合法身份。
數據顯示,留學生較傾向延長臨時身份,而在國際流動計劃(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下的工簽持有人則最容易在四年內獲得永久居民資格。至於會以尋求庇護途徑轉換身份的情況,比例則僅佔0.1%至0.2%。
報告強調,臨時居民數字的變化不單靠多少人入境,而是由包括能否順利轉永居、續簽及是否失去身份等多重因素構成。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2.【美國】「H-1B難民」:特朗普政府「天價簽證費」引發華人群體恐慌
在美國學習、工作十多年的小藍(化名)本月早些時候來到雲南的玉龍雪山,準備拍攝婚紗照。就在這時傳來特朗普政府宣布大幅提高H-1B簽證申請費到10萬美元的的消息。
小藍說當時她正在化妝,感到接下來的計劃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亂了,「直接哭了出來,挺接受不了的。」
她與未婚夫大概只花了10分鐘便決定忍痛擱置拍攝計劃,馬上訂了飛回加州的機票,先保障能夠順利入境美國再說。
儘管後來有白宮官員澄清說,新政策僅適用於目前身在美國境外、參加2026年2月後抽籤成功的申請人。
現年30歲、在美國加州科技業工作的小藍告訴BBC中文說,和許多H-1B簽證持有人一樣,她也不敢冒這個風險,匆忙趕回美國再說。
這幾天,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上湧現了大量以「H-1B難民」為名的貼文,不少人分享他們在看到政策變動的消息後,馬上趕著買機票、連夜飛回美國的經歷。
「一路狂奔」返美國
H-1B簽證允許美國公司從國外聘用具備高度專業知識的外籍員工,適用產業包括時尚模特兒、醫療、工程、金融、電腦科學與建築等領域,當中又以科技產業更多以這個簽證聘請外籍員工。
H-1B持證人士可以在美國工作三年,最多可以延長至六年。六年之後,如果簽證持有人未能拿到綠卡或其他簽證身份,則必需離境。
美國政府每年發放8.5萬個簽證名額,當中有6.5萬名額是提供給首次申請者,另外2萬個名額則預留給在美國大學獲得碩士或更高學位的國際學生。
每年申請H-1B簽證的人數遠超過8.5萬個名額,故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會以抽籤的方式核發H-1B簽證。
根據美國官方數據,印度是去年H-1B簽證的最大受益國,佔核准申請的71%。中國則以11.7%位居第二。
上周五(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申請H-1B簽證的申請人徵收10萬美元的費用並於周日(21日)生效。
小藍在美國大學畢業之後,就留了在當地工作,至今已有十年。
大約兩個星期之前,為了拍攝婚紗照、以及辦理簽證的事情,小藍跟她的未婚夫特地回去中國一趟。
訂了返美機票之後,兩人馬上從玉龍雪山離開,然後坐車趕到大理高鐵站、再趕到國際機場乘搭返回美國的航班。她形容說,那是一路狂奔的過程,甚至沒有多餘空間去梳理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抵達美國機場之後,小藍看到身邊有著不少像他們一樣因為新措施而趕回美國的人,入境的關口排起了長長的人龍。
在美國生活十年的她說,在特朗普政府上台的大半年時間,各種移民政策的收緊、各樣措施的朝令夕改,「這半年非常擔驚受怕。」
「一開始的時候是(針對)非法移民,現在是H-1B簽證,那下一步會不會是綠卡?」
目前她的另一半正在申請美國的綠卡,但她開始有點不太確定,「拿了綠卡又怎樣呢?」現在美國的社會政治環境,讓小藍有著不太安穩的感覺,她擔憂即使日後獲得綠卡,也有可能出現重大的政策改變。
「整個人有點亂…」
今年28歲、從事視頻拍攝剪接工作的李先生也是在美國畢業之後留了下來,至今已在美國生活將近十年。
三年前,他開始嘗試H-1B簽證抽籤,抽了三次之後,直到今年才抽中。
美國政府宣佈新規定的時候,他正在泰國的寺廟進行禪修。而這趟泰國的行程,本身也是因為抽中了H-1B簽證之後的還願之旅。
李先生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當這項新措施公佈的時候,他正在跟寺廟裡面的師傅出去化緣,突然之間,接獲大量在美國的朋友、公司律師的聯絡,「手機一直有很多消息進來。」
當時,公司的律師得悉他在美國境外之後,催他趕緊回去,「他說這個政策出了之後,不知道什麼情況…他說也不知道後面會不會有任何的修改,你要能盡快回來就回來吧。」
李先生說,本來經過了幾天的禪修生活,內心處於平靜的狀態,一下子就被這樣的消息打亂內心,「整個人有點亂…。」他憶述當時自己感到心慌,不知道這樣的機會是否會因而失去,也擔心萬一無法入境美國該怎麼辦,那一天,他整個腦海都在思考這一件事情。
得知消息之後,他也馬上查看從泰國去美國的機票,但發現根本沒有辦法買到新令生效前能抵達美國的機票,「當時挺慌的。」
對於H-1B簽證突然新增10萬美元的費用,他坦言完全沒有預計得到,「過去三年,抽籤的制度、一些條款都一直在變,這是心裡面有預期的,但感覺不管怎麼變,都有比較符合常理的規定,這10萬一出來,沒有任何解釋,突然就出的情況下,覺得很無語,也不知道怎麼應對。」
對於特朗普上台之後收緊移民政策,李先生坦言自己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樂觀,認為主要是跟非法移民有關,但沒想到合法途徑的移民或簽證都被「找麻煩」。
最終,無法買到政策生效前的機票,李先生決定放棄趕回美國,而是按照原本預定的日期回去。更多詳細的內容一天後公佈,他有點放下心來,也慶幸留了在泰國,繼續剩下的禪修之旅。
大幅增加簽證費用的影響
目前在微軟工作、持有H-1B簽證的台灣人莊小姐,在新令公佈的時候人在美國。
她向BBC中文憶述,當時10萬元簽證費用的新措施一公佈之後,「那時候是周五,還沒下班,公司就在channel裡面公佈這件事情,請大家等待它們搞清楚,再向大家統一的公告。」
莊小姐記得,當時也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同朋友在談論這件事情,「才發現這件事情好像挺嚴重的。」到了周五晚上,她再次收到公司的通知,促請在境外的員工趕緊回到美國,才讓她更確切地感受到事態的嚴重性。
除了微軟,一些大型企業如亞馬遜、摩根大通的員工都收到類似的通知。
對於她來說,「震驚大於焦慮,沒有想到會影響到H-1B簽證,因為已經是很niche、specific的Visa,比較少數人持有的Visa type。」
長期以來,批評者主張H-1B簽證壓低了美國本地勞工的薪資,白宮的公告亦聲稱H-1B非移民簽證計劃遭到系統性濫用。
但莊小姐並不認為真的會影響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也認為本身這項簽證的「中籤率」並不高。 「畢竟就是6年,6年之後,如果你沒有其他方式渠道、簽證留在美國,那你也是沒有辦法繼續在這邊就業。」
目前在美國德州執業、專門從事美國移民法業務的律師陳威宇告訴BBC中文,過去幾日接獲大量來自公司僱主及員工的查詢,「尤其是一些打算參加明年H-1B抽籤的學生,他們擔心明年抽籤的時候,如果僱主需要負擔這筆費用,怕到時候美國僱主不願意幫他們辦。」
陳威宇指,日後對H-1B簽證的申請人徵收10萬美元的費用,美國企業或會面臨找不到合適人才的情況,「政策希望美國企業能多去招聘本地人才,而不是國際的人才,但到底有沒有那麼多美國本地人可以招聘到,這也是一個問號。」
「我認為對企業來說,肯定需要做很大程度的調整,包含可能會面臨找不到人、本地員工工作量突然增加之類。」
他補充說,現在已經有一些法律界準備發起法律訴訟挑戰這項規定,尋求臨時限制令,「去說這個policy是不合法的,要求10萬美金的費用也不具正當性,最後要看法院怎樣去判。」
他說,未來兩至四星期有待法院進一步的決定,或會暫緩執行新令,而目前企業仍處於一個觀望的狀態。「可能我們會再跟客戶討論,看他們想不想趁這個時候幫忙申請(簽證),讓人過來工作。」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m280l54q65o/trad
13.【新西蘭】新西蘭放寬居留限制 因大量公民離開
新西蘭放寬居留限制 創紀錄公民外流
經濟發展部長表示,技術與經驗豐富的移民簽證有助填補勞動力缺口
新西蘭正進一步放寬移民工作簽證規定,這是該國為提振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的最新舉措。經濟發展部長妮可拉·威利斯週二宣布兩項新居留途徑時指出,具備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的移民將能協助填補勞動力缺口。
她在聲明中表示:「企業向我們反映,即便某些移民擁有現有勞動力市場缺乏的關鍵技能與重要經驗,要獲得居留權仍過於困難。」這項吸引外籍勞動力與投資的推動措施,正逢新西蘭面臨創紀錄人口外流及國內生產總值萎縮之際。
新居留途徑將於2026年中實施。其一針對符合相關經驗與薪資門檻的技術職位移民;其二則適用於達到資格認證、工作經驗及工資標準的貿易與技術類別移民。移民部長埃里卡·斯坦福強調,技術工作經驗途徑旨在幫助雇主留用「已為新西蘭經濟做出貢獻並展現職位價值」的資深員工。而貿易技術途徑則認可非大學學歷資格在相關行業中所需的實務技能價值。
統計數據顯示,新西蘭公民正以空前規模移居海外。2024年7月至2025年間,有73,400名公民離境,同期僅25,800人返國定居。今年1月,政府已放寬訪客簽證規定,吸引「數位游牧者」——即在旅行中遠程工作的人群——來紐工作,該簽證亦涵蓋受僱於海外公司的網絡意見領袖。2月更簡化了俗稱「黃金簽證」的積極投資者Plus簽證要求,為富裕外籍人士提供居留權。
新西蘭商業協會對政策調整表示歡迎,認為新途徑有助企業保留技術人才;但基礎設施協會呼籲應提前實施日期。聯合政府中的小黨新西蘭優先黨則動用「同意存異」條款與執政聯盟劃清界線,黨魁兼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批評此為「缺乏針對性的移民提案」,直言:「新西蘭正被當作通往澳洲的跳板。我們接納移民、提供培訓、提升技能、照顧其家庭,他們最終卻選擇移民他國。」統計顯示,2024年移居澳洲的新西蘭公民中,35%出生於海外。彼得斯強調:「我們需要聚焦本地雇主、產業及基層員工需求的智能移民制度,而非導致無計劃性移民增長的政策。」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14.【新西蘭】黃金簽證中港美申請人最多 錄308宗涉千人
2025-09-25
新西蘭政府公布最新移民數據,「黃金簽證」計劃4月起簡化後,已接獲308宗申請,涉及人數約千名。美國申請個案最多,其次為中國及香港。
新西蘭移民局截至8月31日的數據顯示,美國的黃金簽證申請達129宗,人數為386名。中國及香港的申請宗數將45及38分列第2及第3,涉及人數分別為152及113名。4月簡化前,新西蘭黃金簽證於超過2年半內僅吸引116宗申請。
新規定下有241宗黃金簽證屬「增長」界別,即要求申請人在3年內投資最少500萬新西蘭元(約2,263萬港元),67宗屬需要5年內投資1,000萬新西蘭元(約4,526.5萬港元)的「平衡」界別。暫時39宗申請已獲批,連同197宗處理中申請預期將為新西蘭帶來近2.5億新西蘭元投資(約11.3億港元)。
移民律師貝弗里奇(Marcus Beveridge)表示,亞洲市場正尋求降低稅收門檻與減少官僚程序,而生活方式轉變及自然環境亦成為吸引外國富裕人士移民的誘因。
貝弗里奇指出,地緣政治因素無疑是北美及歐洲人士移民主因,稱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對提升移民新西蘭具正面作用,但強調總體申請人數仍然低迷。
新西蘭政府8月進一步放寬黃金簽證的置業限制,允許外國人士購買價值最少500萬新西蘭元的房產。貝弗里奇認為,改動將更有助吸引外國富裕移民。他估計黃金簽證將為新西蘭每年帶來50億新西蘭元收益(約226.3億港元),放寬置業限制後將再為新西蘭經濟注入50億新西蘭元。
15.【澳洲】維多利亞州犯罪率攀升 不到1%人口犯下四成案件
犯罪統計機構數據顯示,2024-25年維州犯罪案件數量創歷史新高,犯罪率上升13.8%
警方表示,隨著犯罪率持續上升,維多利亞州不到1%的人口涉嫌犯下該州近半數案件。犯罪統計局(CSA)週四發布數據顯示,2024-25財年維多利亞州共記錄638,640起刑事罪行,較去年同期增加86,587起,增幅達15.7%。經人口調整後,每10萬人的犯罪率為8,998.9宗,同比上升13.8%。
犯罪事件數量亦增長18.3%,達到483,583起。CSA指出這是自2004-0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字。儘管犯罪率增幅較上一季度略有放緩,但維州警察局區域行動副局長鮑勃·希爾表示,當前數值仍處於不可接受的高位。
他強調重複犯罪者持續構成維州總體犯罪的重大來源:「在本報告期內,5,400名重複罪犯被起訴超過10次,這些人須對40%的犯罪案件負責。」根據澳洲統計局數據,維州2024年預估人口為690萬,意味著這群重複犯罪者僅佔全州人口的0.078%。
希爾透露該群體包含1,128名未成年人,這些青少年總計被捕7,118次。不過整體而言,本報告期內的年輕罪犯數量減少了147人。希爾宣布警方已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標,計劃每年將嚴重暴力犯罪減少5%,並正由警察局長邁克·布希主導制定新預防犯罪方案,預計十月中旬公布。布希於六月加入維州警隊,此前曾任紐西蘭警察總長,任內創建的犯罪預防模型使該國2010至2014年間犯罪率下降20%。
無「速效解方」
盜竊案持續成為維州增長最快且最常見的犯罪類型。其中車輛盜竊是主要驅動因素,記錄達86,351起,同比增加24,409起,增幅39.4%。車牌是最常被盜物品,佔所有車輛盜竊案近40%,共32,481起,同比增長10,750起,增幅達49.5%。
機動車輛盜竊案亦激增至33,018起,增加9,786起,增幅42.1%,創2002年以來最高水平。零售店盜竊案持續攀升,記錄41,667起,增加9,004起,增幅27.6%。
家庭暴力案件位列第五大犯罪類型,案件數量創下106,427起的歷史新高,增加7,617起,增幅達7.7%。
希爾指出「多重因素完美風暴」導致案件增長,包括生活成本壓力、技術發展及有組織犯罪。他同時提到新冠疫情加劇心理健康危機、社會對非法藥物的「病態渴求」,以及民眾(特別是青少年)與社區的「脫節現象」。
警察部長安東尼·卡賓斯表示改善犯罪率沒有「速效解方」,但頗具爭議的新保釋法已對數據產生顯著影響。該法律於3月28日生效,要求法院在審理嚴重犯罪兒童的保釋申請時參照成人標準,並將社區安全作為審核兒童及成人保釋申請的「核心原則」。卡賓斯指出:「相比去年同期,青少年保釋資格撤銷案例增加26%,成人案例增長46%。」他補充說明,針對重複犯罪者的「高危害保釋審查」及保釋期間再犯的「兩振出局」規則等第二階段改革尚未實施。
反對黨領袖布拉德·巴廷斥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艾倫政府打擊犯罪「徹底失敗」。他強調:「每次犯罪統計公布都在刷新無人樂見的紀錄。」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