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英國改革黨恢復”Non Dom” ? 新計劃比25萬英磅免海外資產稅同遺產稅? | NHS輪候名單創歷史政府比錢送病人海外就醫? | 美國復辦留學生簽證但社交平台要公開審查?
【每週移民快訊】英國改革黨恢復”Non Dom” ? 新計劃比25萬英磅免海外資產稅同遺產稅? | NHS輪候名單創歷史政府比錢送病人海外就醫? | 美國復辦留學生簽證但社交平台要公開審查?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QDrZ3J474U?si=xmDXWOCIQYz-K9Nf
1.【香港】中大醫學院勇奪全國第一、亞洲第二名銜!院長:有賴所有教職員、學生及校友支持和貢獻
2.【香港】唔講廣東話講英文歐陽萬成-Jimmy-紅館棟篤笑掀網民熱議-1話題全場零反應?
3.【香港】Emi Wong親解拒絕回母校分享真正原因 不認同名校教學方式引共鳴
4.【英國】英國考慮妥協 軟化針對 “非定居者”富豪遺產稅
5.【英國】英國改革黨推出計劃,富裕新移民為最貧困工人補貼25萬英鎊
6.【英國】英國NHS支付費用將本國病患送往海外就醫 因候診名單創歷史新高
7.【荷蘭】荷蘭 都市奇蹟:全球首座《市中心》衝浪池
8.【加拿大】律師收費有多貴?最新調查報告出爐…
9.【加拿大】家長憂多倫多熱浪至學生中暑 無冷氣校舍難捱 下周初體感或逾40度
10.【美國】美復辦留學生簽證 社交平台須「公開」供審查
11.【澳洲】澳洲多間大學全球排名大幅下跌 僅兩校躋身前20
12.【澳洲】澳洲三城市佔十大 全球最宜居城市 榜首易主
13.【其他】邊個國家最多百萬美元富翁? 台灣人均財富大增 富豪多過香港新加坡
「免費評估」BNO英文水平登記表
https://dev-aura.adaptivesuite.tech/index/forms/content.html?id=4290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中大醫學院勇奪全國第一、亞洲第二名銜!院長:有賴所有教職員、學生及校友支持和貢獻
中大醫學院再度為港爭光!國際學術網站 research.com
近日公布2025年度「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大醫學院勇奪全國第一、亞洲第二名,讓香港高質素的醫療水平蜚聲國際!
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對排名結果感到欣喜,表示:「中大醫學院作為全球百大最年輕的醫學院之一,能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大展光芒,實有賴過去及現在所有教職員、學生及校友的支持和貢獻。本院許多學者更已成為國際學術界影響深遠的領導人物,改寫全球多項臨床指引,我由衷為此感到榮幸。我們會繼續在科研路上努力不懈、追求革新和突破,為香港、國家以至全球健康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的學術領域排名是根據研究人員在其學術領域出版的論文和引用次數作為計量指標,而中大醫學院成績優秀,代表其發表的研究獲多次引用及認可,對全球醫學界貢獻良多。
而港大醫學院的成績同樣出眾,獲得全國第二、亞洲第五的排名。今年3月,全球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亦曾公布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港眾多大學學科中,以港大牙醫學科成績最優秀,榮登全球第2寶座。而本港其他大學成績同樣優異,令本港成為全球排名進步最多的地區.
資料來源: Medical Inspire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pigGFY2T/?mibextid=wwXIfr
2.【香港】唔講廣東話講英文歐陽萬成-Jimmy-紅館棟篤笑掀網民熱議-1話題全場零反應?
歐陽萬成(Jimmy O Yang)日前(13日)在紅館舉行首場棟篤笑演出「Jimmy O Yang Live in Hong Kong」,一連五場的門票一經發售即告售罄。然而,演出內容以英語為主的安排卻引發部分觀眾不滿,連日在社交平台上討論熱烈,意見兩極分化。
歐陽萬成棟篤笑講英文惹網民不滿 1話題「全場靜晒」
歐陽萬成(Jimmy O Yang)日前(13日)在紅館舉行首場棟篤笑演出「Jimmy O Yang Live in Hong Kong」,一連五場的門票一經發售即告售罄。然而,演出內容以英語為主的安排卻引發部分觀眾不滿,連日在社交平台上討論熱烈,意見兩極分化。
歐陽萬成棟篤笑講英文惹網民不滿 1話題「全場靜晒」
歐陽萬成是一位美籍華裔演員,憑借美劇《Silicon Valley》和電影《瘋狂亞洲富豪》等馳名國際,在Instagram擁有 246 萬粉絲,全球人氣甚高。Jimmy 於香港出生、香港長大,曾在香港華仁書院就讀,又懂得說廣東話,其背景讓不少港人對他抱有親切感和期待。此次紅館演出,是他首次在港舉行棟篤笑專場,但語言安排及內容設計卻成為焦點之一。
演出當晚,有網民在社交平台Threads發文表達不滿,指出表演內容幾乎全為英語,令他與朋友「淨係聽得明少少」,形容「好心佢嚟香港就準備多啲廣東話啦,一啲誠意都冇」。該網民續指,「入到去全部講英文,我哋成班睇完都拗晒頭,但係又要扮明,人哋笑自己又跟住笑,好辛苦。」該帖文迅速引起數千網轉載及評論,有網民附和:「我隔離位男士真係聽唔明,佢女朋友開頭都有翻譯下畀佢聽,之後都兼顧唔嚟,男士全程㩒電話」。
此外,有觀眾反映部分笑點與港人日常生活欠缺共鳴,例如提及社交平台Tiktok和近期他很喜歡用小紅書,詢問大家有否使用時,場內反應冷淡,「10%英文聽唔明,10% get唔到個笑點,尤其是Tiktok 小红書」、「講小紅書好odd(奇怪)」。有人更留言形容「講小紅書,全場靜晒」。
網民反駁:用字及語速都明顯迎合香港觀眾
對於語言的爭議,不少支持者為歐陽萬成辯護,指出他13歲後就在美國生活,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自然而然以英語為主。更有網民表示:「Jimmy英文的口音、用字及語速都明顯迎合了香港觀眾,基本上有受過英文教育的人都能聽懂95%」、「Jimmy 咬字真係好清晰又易聽」、「睇返佢喺美國嘅video,講嘢嘅方法好唔同,所以佢香港場嘅英文真心有俾心機adjust過。睇返佢嘅訪問佢13歲去美國頭一兩年都好多嘢聽唔明,所以我諗佢好知香港人點樣講英文先會聽得明」、「佢講嘅英文就晒香港人,所有用嘅Vocabulary(詞語)都好簡單,語速咬字都好清晰,就好似中學上英文堂啲老師講嘅英文一樣」。
演出前已註明英語為主 安排大量本土元素
另有觀眾指出,演出海報上已註明「English, seasoned with Cantonese」(英語為主,夾雜廣東話),認為不滿者早應知悉演出語言安排。此外,支持者還指出歐陽萬成演出中已融入大量香港元素,如安排本地喜劇演員阿V(Vivek Mahbubani)和農夫作開場表演,內容中穿插廣東話、普通話、上海話及港式粗口,甚至在尾聲表演廣東K歌,足見其為香港場次的特別設計,有網民大讚「feel到Jimmy 俾心機砌個for香港show嘅content」。更有網民認為,「希望激勵到香港人學好啲英文啦。」
資料來源:星島頭條
https://www.stheadline.com/lifetips/3464842/
3.【香港】Emi Wong親解拒絕回母校分享真正原因 不認同名校教學方式引共鳴
18-06-2025
香港健身YouTuber Emi Wong憑分享瑜伽、運動健身的影片走紅,在YouTube坐擁723萬粉絲,成為全港第一訂閱YouTuber,而她在IG亦有77.9萬粉絲,人氣強勁。今日(18日)Emi在IG分享了一段影片,親解為何一直不願意回學校做分享的真正原因,隨即引起網民熱議。
Emi在片中指很多人覺得在香港要入讀名校人生才會好,並透露當時入讀了爸爸夢寐以求想她考進的中學,而今年學校都一直有邀請Emi回去做分享,身邊的朋友及舊同學都認為Emi應回母校做分享,將來子女也能夠更容易考進學校,但Emi一直都決絕,更表示不認同中學的教學方式過於嚴厲,對學生造成傷害:「例如我以前中學係著旗袍,有時冇扣晒鈕,班主任就罰我同我朋友企喺學校門口,跟住打俾我媽,話以前古代啲妓女先會咁樣著衫。」Emi直言當時年紀還小,就會覺得自己做了很錯的事。
其後Emi更大爆當時有男同學瀏海長了少少,訓導主任就直接要男同學入教室,直接拿剪刀剪了他的瀏海:「你覺得佢唔夠整潔,可以叫佢去剪頭髮,呢個係壓抑自我表達、奪去他的個人自由,亦都好不尊重。」另外,便服日因借穿了男同學的校服而被老師鬧標奇立異,但由於當時只是學生,完全想不通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上到大學修讀環球金融時,教授跟大家說︰「如果不努力一點,日後找工作入不到投資銀行,難度去海洋公園工作?」Emi指當時對教授說:「你歧視工種?」更笑言也忘記了以前多麼勇敢:「我記得我一直有份反叛的心態,覺得老師說的話很多時候不完全對。這也是另一個原因我覺得這些學校很現實,因為以前的老師們也不太喜歡我,覺得我好反叛很頑皮,明顯不是模範學生。你想我回來因為覺得我是代表學校?我之後做YouTuber也跟學校完全無關,反而若我跟學校鼓勵大家的路走,我做的會是傳統職業,這些教育方式令多少香港人覺得成功一定要行這固定的路,最尾其實他們開心嗎?有一天回望人生,這其實是他們最想做的事嗎?」
最後Emi直言讀書沒那麼好的人可能都會有其他才能,但在社會就會覺得不走固定的路就是失敗,並認為更加重要的人生課題,例如自愛、自我價值、同理心、使命、創造力、怎樣處理情緒、心態、正念等,都應該在學校學習:「香港填鴨式教育就是要你循規蹈矩,做少少不同的事就覺得你係錯,亦都唔知道這樣無論對(學生)的工作還是感情,待人處事或選擇的路有什麼影響。」
有大批網民看到片段後,都表示很有共鳴,更留言指:「同意,support you 我嘅小學,雖然係區裡的名校,但佢係我童年一個最唔開心嘅地方」、「你嘅價值觀成長得真係好好」、「同埋欣賞你呢個Mindset which係好多喺香港嘅香港人好需要」、「我間中學都係會剪啲同學頭髮,指甲長叫我哋啲同學即刻喺操場剪咗先可以上課室」。另外,亦有師妹留言表示:「師姐你好,雖然而家啲老師無咁恐怖,但我都好同意你講嘅嘢😭 入到間名校又點?我覺得成功唔係入到間名校,做個老師眼中嘅好學生,然後做醫生律師,而係可以keep住做自己鍾意嘅嘢,唔會為咗行『正規路』而唔記得嗰個細個有夢想嘅自己。」
資料來源:HK01
4.【英國】英國考慮妥協 軟化針對 “非定居者”富豪遺產稅
17/06/2025
據報導,英國財政大臣Rachel Reeves正考慮向金融城遊說勢力妥協,軟化針對原“非定居者”富豪群體的遺產稅改革。 此前她確認將廢除允許海外收入避稅的「非定居者」稅收身份,但如今可能調整四月生效的新規——該規定對英國居民全球資產(包括信託資產)統一徵收40%遺產稅。
在秋季預算案中,這位財政大臣曾誓言取消“非定居者”稅收優惠,強調“以英國為家者應在此納稅”。 雖然其前任Jeremy Hunt已敲響該制度的喪鐘,但Reeves的改革原計劃五年內增收127億英鎊。 今年一月達沃斯論壇上,面對富豪階層的強烈反對,她已對新政過渡安排作出微調。
財政部發言人回應稱,政府將持續與利益相關方協商,確保新稅制“保持國際競爭力,持續吸引頂尖人才與投資”。 儘管有報導稱英國出現富豪「出逃潮」,但稅務正義網路智庫等機構質疑此類說法缺乏依據。 該機構首席執行官Alex Cobham直言不諱:「所謂」百萬富翁外流根本是無稽之談,這些反對向極端財富徵稅的說辭根本不在乎事實證據。 ”
預算責任辦公室此前預估,在填補非定居者稅收漏洞時,今年可能會有12%-25%的相關人群離開英國。 面對秋季預算案前嚴峻的財政形勢(預計經濟增長預測將被下調),Reeves仍致力於安撫全球富豪投資者,將吸引外資作為重振經濟的關鍵任務。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5/jun/17/reeves-inheritance-tax-non-dom-backlash
5.【英國】英國改革黨推出計劃,富裕新移民為最貧困工人補貼25萬英鎊
奈傑爾·法拉奇將公布新政 低薪族年收入可增600至1,000英鎊
改革黨(Reform UK)宣布將針對富裕外籍人士與歸國英僑推出特殊稅制,要求其一次性支付25萬英鎊「入境貢獻金」,聲稱所有資金將全數重新分配給英國最低收入勞工。
這項名為「不列顛卡」(Britannia Card)的提案,將由黨魁奈傑爾·法拉奇於本週稍晚正式公布。該卡提供10年居留許可,並恢復具爭議性的「匯款制」徵稅方式,允許持卡人免繳海外所得英國稅款,且完全免除遺產稅義務。
作為交換,高淨值申請者需預繳25萬英鎊費用。改革黨表示,這筆資金將全數分配給全國收入最低的10%勞動者。
根據估算,若政策實施順利,這項「不列顛勞工分紅」每年可為約250萬名全職低薪工作者帶來600至1,000英鎊的免稅補貼,具體金額取決於發卡數量。款項將由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於每個財政年度末直接發放。
該計劃將允許外籍人士與富裕歸國英僑透過輕稅制進入英國,其所有海外收入與資產可享10年免稅優惠,同時全面廢除遺產稅。
實質上,改革黨提議以金錢換取英國稅制豁免權——以簡化形式恢復已被廢除的「非定居者」(non-dom)稅務特權,但附加明確標價。該黨強調這筆費用並非「黃金簽證」,而是確保富裕新移民「立即回饋英國社會」的手段。
有別於工黨2024年廢除非定居者身分的政策,以及前保守黨財相傑瑞米·亨特對新移民實施的屬地徵稅制,改革黨方案將為全球流動資產階層恢復稅務減免,同時聲稱能造福英國工人階級。
批評者可能緊咬該政策形成的制度性漏洞:百萬富翁得以付費規避英國完整稅負,而普通居民仍須遵守標準稅制。
改革黨宣稱此政策將使數十億英鎊直接流入最貧困勞工帳戶。按其最低實施情境(每年發放6,000張不列顛卡),該計劃可籌集15億英鎊,足夠向250萬勞工發放600英鎊免稅紅利;若發卡量達10,000張,則可籌集25億英鎊,每人分紅1,000英鎊。
僅收入分布最低10%的全職工作者符合資格,款項將由HMRC自動撥付。改革黨指出,威爾斯、蘇格蘭與英格蘭東北部勞工將受惠最鉅,因這些地區低收入工作比例較高。
該黨尚未公布「高淨值新移民」的明確門檻標準,亦未說明如何將此政策整合至HMRC現行稅務框架。目前亦無相關法律草案釋出。
自5月地方選贏得670多個議席、掌控10個議會與2個市長職位後,改革黨已成為全國政壇重要勢力。最新Sky/YouGov民調顯示其支持率達34%,領先工黨(25%)與保守黨(15%)。
此舉是法拉奇將改革黨定位為「工人政黨」的最新嘗試,其手段非傳統薪資政策或工會主義,而是透過直接財富重分配與鮮明的財政象徵主義。「不列顛卡」是迄今最明確的經濟牌策略,旨在奪取「紅牆」選區支持。
然而該政策恐引發諸多疑問:在缺乏明確收入或資產門檻下,申請資格如何界定?HMRC能否合法認定並執行25萬英鎊收費?
各界亦憂心將形成雙軌稅制——英國勞工仍需為全球收入全額繳稅,而富裕新移民卻享免稅優惠;且該費用屬一次性支付,卻可換取長達10年的稅務特權。
改革黨發言人回應:「我們嚴肅看待社會契約重建。是時候讓勞工感受到高淨值人士入境的實質好處。今日的公告足證本黨政策制定的嚴謹度。」
工黨發言人則反擊:「無論法拉奇如何包裝,這實質上是為外國億萬富豪提供逃稅黃金門票。一如改革黨慣例,魔鬼藏在細節中——此政策將減少富人稅收,差額最終要么轉嫁勞工家庭,要么透過法拉奇主張的NHS收費來填補。」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6.【英國】英國NHS支付費用將本國病患送往海外就醫 因候診名單創歷史新高
22/06/2025
由於英格蘭地區醫療等候名單達到破紀錄水平,NHS正出資將英國患者送往海/外/接受治療。
最新數據顯示,海外就醫案例在短短兩年內激增42%,醫療系統已耗費432萬英鎊將352名患者送至歐洲各國治療。
根據《資訊自由法》獲取的數據顯示,由NHS資助的海外治療案例從2022-23年度的99例上升至2024-25年度的141例。
患者們前往波蘭、立陶宛和捷克等國,接受從常規髖關節置換到複雜癌症手術等各類治療。
衛生大臣韋斯·斯特里廷將此狀況形容為「不可接受」,但表示現任政府「接手的是個支離破碎的NHS體系,患者等待治療的時間過長,迫使許多人選擇私立醫療甚至赴海外就醫」。
斯特里廷承諾,即將推出的十年醫療計劃將「推動NHS進入21世紀,讓民眾能在英國本土享受到現代化醫療服務的及時診療」。
他強調近期取得的進展,指出政府「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增加了360萬個就診名額,縮減了近25萬人的候診名單,並為額外10萬名疑似癌症患者提供了及時診斷」。
波蘭成為最熱門目的地,2022-23至2024-25年度期間NHS資助了72例在該國進行的治療。
德國以59例位居第二,其次為義大利(32例)、比利時(31例)和愛爾蘭(26例)。
儘管案例較少,愛爾蘭卻以三年間約315萬英鎊的費用成為成本最高地區。NHS在德國的治療支出為22.4萬英鎊,波蘭14.7萬英鎊,瑞士與義大利各13.8萬英鎊,奧地利13.4萬英鎊。
婦科手術與髖關節置換是最常見的海外就醫項目。患者亦赴境外接受癌症治療、疝氣修復、膽囊切除和白內障手術。
在英格蘭,仍有約140萬人正在等待NHS的婦科或骨科手術(包括髖關節置換)。根據2025年4月數據,其中近4.3萬人自確診後已等候治療超過一年。
「銀髮之聲」組織的丹尼斯·里德稱此情況「是對NHS現狀的嚴厲控訴」,並補充道:「若非走投無路,誰會考慮遠赴數百英里外的異國接受醫院治療?」
「這確實令人憂心,同時也加劇了醫療不平等,」他進一步指出,「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項計劃,許多人也負擔不起旅費和住宿費,絕大多數民眾只能忍受漫長的等待。」
病患協會執行長瑞秋·鮑爾表示,此趨勢「反映出NHS存在的嚴重問題」,由於該計劃要求患者自行完成複雜申請流程並負擔差旅費用,可能惡化醫療不平等現象。
資料來源: GB News
https://www.gbnews.com/news/nhs-waiting-lists-patients-sent-abroad
7.【荷蘭】荷蘭 都市奇蹟:全球首座《市中心》衝浪池
鹿特丹是全世界第一個於市中心設置人工衝浪的城市,地點就在運河旁,鄰近著名的拱廊市場 Markthal,滿足了衝浪愛好者的渴望,更將海邊活動帶入了城市生活之中。
衝浪池 RiF010 採用高科技氣動造浪系統,每 7 秒便能製造出一波最高可達 1.5 公尺的浪花,一天能產出超過 300 次浪潮。
衝浪池水來自鹿特丹的河川,經過層層微過濾與循環處理後,平均每 7 小時會進行一次完整換水循環,而且整個電力運作系統由太陽能與風能供應,呼應荷蘭對永續環境的堅持。
甚至不衝浪也沒關係,RiF010 邊上的木質 beach house 提供了溫馨的用餐與社交空間,享受咖啡、啤酒或輕食,欣賞滑浪者的英姿。
RiF010 衝浪池不只是一個娛樂場地,也扮演城市教育平台的角色,與當地中小學合作,提供免費或補助的水域安全課程與衝浪體驗,特別針對弱勢族群與青少年。
各位下次來到鹿特丹,別錯過這座城市裡的浪濤世界!
資料來源: 荷蘭教育推廣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mLCuKbwe/?mibextid=wwXIfr
8.【加拿大】律師收費有多貴?最新調查報告出爐…
19/06/2025
被疫情耽誤的加拿大年度律師費調研,終於在2024年恢復了,在千呼萬喚中,題為《加拿大律師費現況:深度報告》(The state of the Canadian legal fee landscape: an in-depth report) 於2025年公諸於世。
在疫情後的五年,由於通貨膨脹推動薪資上升,律師費用普遍上漲,尤其「在商業法、房地產、民事訴訟及遺囑」等領域。中低收入群體可能因此延遲或放棄尋求專業法律的服務,進一步加劇法律資源的不平等分配。
《加拿大律師雜誌》創刊於1977年,旨在「提供加拿大東西兩岸法律環境的客觀報導與分析。 《加拿大律師》聚焦於法律實務和職業發展,其屢獲殊榮的編輯內容為律師、公司法律顧問、法官、法學教授和法律系學生提供資訊」。
2020年疫情爆發,當年的《加拿大律師雜誌》收費調查報告與疫情前有了很大的不同。2020年的報告既無署名,又沒有公佈具體各省律師參與的量化數據。當時的報告更像是對問卷回答的簡單概要。
可喜的是本次2024年的調研又恢復了其疫情前的規模,對加拿大各地律師以及包括347家加拿大律所在2024年4月至2024年5月年間反饋的資料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對照2019年疫情前最完整的一次收費調研,2024年的調研數據的確反映了市場通脹對收費的顯著影響。
律師的小時費率會隨著律師經驗的累積而增長,按照2024調研報告的說法,「隨著律所規模的擴大而變得更加昂貴。此現像在所有律所規模、地區和收費類型中均有體現,凸顯了經驗對律師費的影響」。
筆者對報告中的小時費率數據整理出以下的表格(表一),供讀者參考。
2024加拿大律師收費調研報告同時表示,調研中重點關注的七個業務領域的法律費用普遍呈上漲趨勢。64%的律師事務所計劃在2024年提高收費。然而,勞工(Labour)與就業(Employment)業務領域是個例外,該領域所有規模的律師事務所的收費均持續下降。
以下是根據調研整理出的,不同法律門類各年資律師的小時費率。
隨著律師費用普遍調漲,消費者尋求法律服務的門檻均會增高。律所若將重點放在高收益領域或企業大客戶,可能使一般消費者或中小企業難以獲得即時且負擔得起的協助。總體而言,這樣的趨勢恐將限制大眾對法律正義的實際可及性。社區以及政府更需要加大對公益法律服務的投入,來捍衛加拿大法治民主社會的公平公正。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9.【加拿大】家長憂多倫多熱浪至學生中暑 無冷氣校舍難捱 下周初體感或逾40度
隨着高溫熱浪逼近大多倫多地區(GTA),下周氣溫預料飆升至攝氏30多度,加上濕度影響,體感溫度或高達40多度,令即將結束的學年變得異常炎熱,尤其對於未設中央冷氣的校舍而言更為難熬。
部分家長對子女在這種炎熱環境下上課表示擔憂,有人甚至決定讓孩子留在家中避暑。CityNews聯絡多個GTA地區教育局,所有受訪學校均表示已有應對熱浪的措施,包括使用風扇、打開窗戶及關掉燈光與電腦以降低室內熱度。
「真的很熱,熱到受不了,我們要不斷打開窗戶透氣。」一位學生說。
另一位學生表示:「我覺得我們學生也要有心理準備,不應完全依賴老師或教育局幫我們降溫。」
多倫多教育局指出,在其579間學校中,約三成設有中央冷氣,其餘則靠圖書館、體育館等冷氣場所或小型冷氣機降溫。至於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稱其196間學校中超過八成有冷氣空間,大多數未設冷氣的學校,圖書館和體育館也已設有永久性冷氣設備。
雖然部分家長對校方的應對措施表示理解,但仍批評這些做法是臨時補救,「我們需要冷氣,也要找到更長遠的解決方法,因為這情況年年都出現,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有家長直言。
另一名退休家長則指出:「學年開首與結束的那幾周一直都熱得要命,問題一直存在,就是沒錢,永遠都是錢的問題。」
在安省,除非獲教育廳或公共衛生部門指示,學校通常不會因酷熱天氣而停課。家長可按情況自行決定是否讓孩子請假,若子女有健康問題,更應主動通知學校。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0.【美國】美復辦留學生簽證 社交平台須「公開」供審查
美國國務院周三(18日)表示,將恢復處理辦理外國留學生簽證申請,但是要求所有申請人必須將社交平台帳號設定成「公開」,以供當局審查。
有國務院高級官員周三表示加強審查社交媒體,將確保他們能妥善篩查每名尋求入境美國的申請者。針對美國國務院宣布將恢復學生簽證的面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昨日則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希望美方將特朗普總統歡迎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的表態落到實處。
北京重申反對教育合作政治化
《華爾街日報》指新規定適用於以教育或文化交流為目的的F、M和J類簽證。領事館官員將特別留意申請人有否表現出對美國敵意。
特朗普政府對外國學生的的審查日益嚴格,驅逐參與支持巴勒斯坦人示威的學生、威脅撤銷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或就讀「敏感範疇」學生的簽證。國土安全部上月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理由是該校未能為學生提供安全校園環境,聲稱校園很多「反美、支持恐怖主義的煽動者」是外國學生。
資料來源:明報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50620/s00014/1750355007151
11.【澳洲】澳洲多間大學全球排名大幅下跌 僅兩校躋身前20
19/06/2025
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顯示,澳洲大多數大學的排名下跌。
澳洲高等教育的全球地位受到挫敗,36所澳洲大學中,今年共有 25 所澳洲大學排名下跌,目前只有兩所擠進全球前 20 名。與此同時,許多亞洲大學的排名則有所上升。
墨爾本大學依然是全澳排名最高的大學,但其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 13 位下滑至第 19 位,下跌6名;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排名也從第 19 名跌至第 20 名;雪梨大學排名跌幅最大,從第 18 名下趺7名到 第 25 名。
排名前列的澳洲大學中,唯一排名上升的是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從第 37 名上升至 第 36 名。
澳洲仍在全球百大院校數量方面排名第五,共有9所大學進入排行榜。
影子教育部長杜尼安(Jonathon Duniam)表示,雖然聯邦政府已向高等教育界別注入大量資金,但在艾巴尼斯政府領導下仍然在倒退。
「這些結果對政府來說是一個令人沮喪且發人深省的訊號,表明現行的高等教育政策與資金配置,無法達成澳洲人民所期望、我們經濟所需的成果。」
「政府必須正視我們在世界排名中持續下跌的情況,並制定合適的政策與資源配置,使澳洲大學重回正軌。現在的表現實在不夠好……我們希望教育政策能夠滿足我們經濟所需的21世紀技能。」
來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同時是 QS 全球排名委員會成員的卡爾德隆(Angela Calderon)形容今次排名變動是一次「警號」。
她對《雪梨晨鋒報》(SMH)表示:「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變化速度正急劇加快,來自新興中等收入經濟體與亞洲國家的大學正在迅速崛起。」
澳洲八校聯盟(Group of Eight, Go8)行政總裁湯姆森(Vicki Thomson)向天空新聞表示,澳洲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第五,是一個「傑出的成績」。
「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多變,我們不能自滿」,「世界大學排名確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與海外市場的敏感性有關,海外市場受國內政策的影響。」「我們需要注意國內政治辯論,無論是移民目標還是住房問題,都會對國際教育和研究界別產生影響。」
澳洲大學聯會(Universities Australia)行政總裁施伊(Luke Sheehy)則表示,政府應該為大學提供更大的確定性,以確保教育品質。
政府數據顯示,2024 年有 1,095,298 名國際學生註冊就讀澳洲的大學、學院和學校,較 2023 年的 969,307 人 增加了 13%。
QS 世界大學排名由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每年發布。
排名基於 8,467 所學校的數據、127,041 位學者與 82,096 位僱主的意見,以及對 1,980 萬篇學術論文與 2 億次引用紀錄的分析結果。指標包括學術和僱主聲譽、研究影響力以及國際化程度。根據QS的分析,澳洲僱主聲譽得分下降,是導致整體排名下跌的關鍵因素。
全球排名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第14年蟬聯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耶魯大學跌出前20。
亞洲最高的是第8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而南洋理工大學排在12位。香港有5所大學位列全球百大,其中香港大學排名最高,由去年的第17位升至今年的11位;中文大學排第32位、科技大學第44、理工大學第54、城市大學第63。
中國大陸也有5所大學在前百位,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進入前20,分別排第14和17。台灣僅有國立台灣大學進入百大,位列63。
資料來源: SBS
12.【澳洲】澳洲三城市佔十大 全球最宜居城市 榜首易主
18/06/2025
連續3年成為最宜居城市的維也納,今年失去全球最宜居城市的頭銜。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今年的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25年全球宜居指數(Global Liveability Index)中成首名,擊敗維也納與蘇黎世。
指數依據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等標準對城市進行評分,滿分100,然後進行排名。這次評比中的173個城市未考慮負擔能力。
自2021年以來首次,維也納在穩定性、文化與環境方面落後於哥本哈根,從第一名位置退居第二。報告指出,奧地利首都排名下滑,與其穩定性得分下降有關,主要原因是2024年Taylor Swift演唱會的炸彈威脅事件。
瑞士蘇黎世維持三甲位置,日本大阪和新西蘭奧克蘭都有所進步。
三個澳洲城市進入前十名
墨爾本連續第二年位居第4,並在醫療與教育方面獲得滿分。
雪梨從2024年起上升一名,今年排名第6;阿德雷德則擠進前十,名列第9。這兩個城市同樣在醫療與教育方面獲得滿分,但在文化與環境方面,墨爾本較優勝。
所有被評分城市的平均宜居分數為76.1分,其中穩定性略有下降,但教育、醫療與基礎建設得分有所提升。
進步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沙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的胡拜爾(Al Khobar),因醫療與教育分數大幅上升,其排名上升13位,現列第135名。
加拿大的卡加利(Calgary)則是退步最多的城市,從第5名跌至第18名。目前僅剩溫哥華仍留在前十名之列。
英國的三座城市——曼徹斯特、倫敦與愛丁堡——也因穩定性評分下降而成為排名跌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評分最後的位置,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仍是173個受評城市中最不宜居的城市,排在前一名的是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Tripoli)。雖然敘利亞去年政權更替,但其首都仍深受長期內戰的影響,宜居性方面沒有改變。
資料來源: SBS
13.【其他】邊個國家最多百萬美元富翁? 台灣人均財富大增 富豪多過香港新加坡
瑞銀集團(UBS)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以75.9萬名百萬美元富豪(資產約780萬港元以上)位居全球第15,超越香港的64.7萬人,且為新加坡的兩倍。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個人淨資產增長4.6%,其中美洲增幅超11%,而台灣過去5年人均財富激增35%,成長速度僅次於韓國(44%)與挪威(41%),位居全球前段班。然而,財富成長主要由超級富豪推動,顯示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
報告指出,美國以2,380多萬名百萬富豪佔全球近40%,穩坐第一,2024年新增37.9萬名富豪,相當於每日增加逾1000人。中國大陸以630多萬人排名第二,美中兩國合計佔全球54%財富。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在10萬至100萬美元資產階層表現突出,佔全球28.2%,領先西歐(25.4%)與北美(20.9%)。然而,全球逾80%成年人淨資產低於10萬美元,百萬富豪僅佔1.6%。
台灣人均財富達31.2萬美元(約243萬港元),全球排名第15,但中位數財富僅11.5萬美元(約89.7萬港元),反映財富集中於少數超級富豪。過去5年,台灣財富成長35%,得益於人工智慧與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台積電等企業帶動的出口激增。報告預測,至2028年,台灣百萬富豪人數將增長50%,增速全球第一,部分來自本土財富累積,部分來自富裕外籍人士移民。
歐洲、中東和非洲在2023年引領全球財富反彈,但2024年北美增長最快,亞太區則相對放緩(2.85%)。台灣與韓國、日本等亞洲市場預計未來5年百萬富豪人數將顯著增加,台灣尤為突出。瑞銀預測,全球財富將持續增長,美國與大中華區將繼續領跑,總財富預計2029年達629萬億美元,百萬富豪增至約6,800萬人。
財富不均的警示
報告強調,台灣、中國大陸等地平均財富遠高於中位數,顯示財富集中於頂層。台灣的財富成長雖亮眼,但中位數財富增長緩慢,意味多數人未充分分享經濟紅利。未來,隨著全球財富轉移(預計20年內83萬億美元轉移,女性尤其在美國將受益更多),台灣需關注財富分配與經濟包容性,以確保更廣泛的社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