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英國政府將學生分3個社會階級?公務員實習空缺僅招收「低收入家庭背景」大學生? | 加拿大超難搵工?青少年失業率飆至14.2%?
- 【香港】「高才」子女申大專資助須居港兩年 2027/28推 設過渡期 議員:助篩「投機者」
- 【香港】考試移民|教育局要求住滿兩年稱「無科學根據」
- 【日本】日本旅居違法? 港人用盡90日免簽證 自辯2句即被拒入境原機折返
- 【日本】中國資本大舉收購日本溫泉 日媒︰著名景點4分1旅館落入中資 出價高日資兩倍
- 【英國】英國政府新規:公務員實習計畫限招工薪階層子女
- 【英國】英國國民保健署候診名單中300萬人自轉診後未獲任何治療
- 【加拿大】超難搵工?| CNE招聘破紀錄收4萬申請 青少年失業率飆至14.2%
- 【加拿大】加人尋第二國籍改善生活 投資入籍加勒比地區吸引
- 【澳洲】了解太平紳士提供的服務及查詢途徑
- 【其他】加勒比海島國購房即可獲護照
點撃收睇: https://youtube.com/live/-dIWM5L-Wu0
澳洲482成功個案分享會| 送即場僱主評估
https://dev-aura.adaptivesuite.tech/index/forms/content.html?id=4291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高才」子女申大專資助須居港兩年 2027/28推 設過渡期 議員:助篩「投機者」
2025-08-01
近年外界關注不少高才子女來港讀書隨即可以「本地生」身分入讀資助專上課程,或分薄本地資源造成不公。教育局昨日公布修訂資助專上課程的申請資格,加入居港年期規定,要求持受養人簽證者申讀資助課程時須居港滿兩年,否則不能申請資助學費。新規定2027/28學年起實施,首年設過渡期,申請者只需符合一年居港要求。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歡迎修訂,稱可篩選「短期投機者」,實現「人才留港」的政策初衷。有專才家長則稱新措施減低送子女來港讀書的意欲(見另稿)。
受養學生報聯招 4年升逾4倍
自2022年各項人才計劃實施,至今逾14.5萬名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子女獲准來港。教育局數據顯示,近年申請大學聯招(JUPAS)的受養學生人數上升,由5年前的200人升至本學年的1048人,升幅逾4倍,獲資助課程錄取人數至上學年亦已倍增(見表)。
為釐清政府資助課程的學額及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教育局昨宣布修訂資助的申請資格,稱參考海外做法和本港實際情况,引入居港規定,要求受養人以全日制學生身分就讀本地學校開辦的正規課程兩年,或提交證明於上述兩年內無離港超過90日,才合資格經JUPAS申請資助學額。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不符上述條件的受養人,將不能與本地生一同競爭1.5萬個本地資助學額,目的是要公平分配學額。
教局無設KPI 稱盼人才子女來讀書
被問到有否為政策設KPI(關鍵績效指標),例如要減少多少名受養人申請,發言人稱沒有,說政府當然希望人才子女來港讀書,但同時盼他們留港生活、發展,發言人又稱未有為新措施計算涉及的公帑或學額。
過往有受養人長居內地,在當地報讀和本地學校合辦的課程,變相「掛單」用本地生身分報考JUPAS。發言人稱新措施下,即日來回會視作離港,上述學生將不符合居港規定,包括在內地讀港人子弟學校或與考學校的學生;至於跨境學童來港讀全日制課程,仍符合申讀資格。
2027/28學年過渡期 只需住滿一年
發言人強調,新措施並無修改「本地生」定義,且經過諮詢,已平衡各方意見,將於2027/28學年生效,並設過渡期,2027/28學年居港規定為一年,2028/29學年起須兩年,相信各院校及專才家庭有足夠時間預備。被問到假設受養人於首學年以非資助方式入學,翌年符合居港規定,學費會否改變,局方發言人稱該人經評定後可「轉換身分」,並於新學年以資助方式入學。
朱國強倡設押金制或「先付後退」
曾提出應修改「本地生」定義的張欣宇歡迎修訂,認為新措施可篩除短期投機者,將教育資源向「真正扎根香港的人才家庭」傾斜,實現「人才留港」的政策初衷。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贊同措施能堵塞政策漏洞,但關注倘受養子女的專才父母不獲續簽,其學費差額須否進一步追收。他建議當局可設立押金制度或採取「先付後退」方式,所有受養人都要先繳付非資助學費,倘畢業時仍符合資格才退回差額。
至於新規定會否削弱專才來港意欲,局方發言人稱不擔心,認為及早宣布措施,能增加專才子女提早來港的誘因。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會長兼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同說法,認為過渡期已考慮專才子女來港的需要,又說並非每個專才都有子女,還要是正讀高中,認為新措施「影響力未必咁大」。他另重申變動無修改「本地生」定義,認為維持受養子女的「本地生」身分,對專才家庭有一定吸引力。
有內地「高才」的兒子現於上海讀中學文憑試(DSE)課程,下學年升中五,原目標升讀港大。新政出爐下,意味兒子最遲明年要轉到港校,其母親向本報斥新修訂「太不人性」,打亂兒子升學計劃,稱若早知有居港限制便不會讓兒子讀DSE;有議員引述專才家長稱,安排子女入讀港高中有難度,盼政府加推措施助受養子女入學。
原擬以「本地生」爭大學 「更有把握升名校」
來自上海的馮女士兩年前經高才通來港開公司,不時滬港兩邊走,其丈夫長居上海照顧16歲兒子,兒子現於當地中學讀DSE課程,下學年升中五。回想兒子前年準備升高中時,馮女士考慮到他有受養人簽證,可以「本地生」身分競爭香港1.5萬個大學資助學額,「更有把握升讀名牌大學」,遂讓兒子選讀DSE課程,劍指港大工程系。
她說不讓兒子來港讀高中,一來是語言不通,「英語亦不夠香港學生(好)」,二來是想兒子留在親友身邊,兒子原定2027/28學年升大學,新策下他要申請資助學額便須居港至少一年,意味中六或以前要轉校來港。
馮女士認為新政策是「強迫」兒子立即轉校,「過渡了什麼?對孩子公平嗎?」更說「如果一開始便知道,我未必會讓兒子讀DSE……DSE那麼『小眾』!」她說學費非考慮因素,只望兒子有把握地升讀名校,形容新規定「太不人性」,正考慮讓他到海外升學。
資料來源:明報
2.【香港】考試移民|教育局要求住滿兩年稱「無科學根據」
2025-08-01
政府為入讀八大的人才計劃受養人增設兩年居港要求,教育局直言年期設定並無科學根據。翻查教育局參考的英國及新加坡相關居住年期要求,均是3年或以上。有升學顧問認為2年規定合理,但3年會更恰當。
英國及獅城 均需住滿3年
教育局發言人今日(31)坦言2年要求只是取「中庸之道」,若定為3年或太長,1年亦太短,直言做法並無科學根據,但相信是合適的期限,亦能讓社會有信心政府能平穩處理事件。至於日後會於何時檢討,或會否將居港期限延長至3年,發言人稱「將來嘅事就將來先處理」。
學友社學生輔顧問吳寶城認為兩年規定合理、不算太長,認同「無最恰當年期」,「一年的話可能臨考DSE先嚟香港,太長亦會冷卻來港意慾。」惟他亦認為3年是「恰當啲」,因文憑試(DSE)課程在中五插班並不容易,若能夠早一年在中四插班更有助學生適應。
局方亦稱,兩年期限曾參考英國及新加坡規定。本報翻查資料,英國規定一般情況下,非本地生須在課程「第一學年首天」在英國居住並「定居」,此前3年內更須一直是英國「通常居民」(ordinarily resident),才有資格獲得當地學生資助。學費方面,舉例如牛津大學本地生在2025年學費上限換算為9.8萬港元,而海外學生則根據不同課程有所變化,2025/26學年學費介乎36.5萬至61.4萬港元不等,差距約2.7倍至5倍。
新加坡的大學收費模式與英國不同,以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為例,學費分4級,分別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永久居民、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國際學生及其他國際學生,收費介乎7.6萬至17.7萬港元不等,差距最大約1.3倍。
至於本港8間資助大學在2025/26學年向非本地生收費介乎16萬元至21.8萬元不等,跟本地生學費44,500元,相差2.6倍至3.9倍。
資料來源:HKET
3.【香港】哈佛禁收國際生風波|八大至今收過千宗查詢 發出逾60個錄取通知
2025-08-03
美國政府早前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被當地法院頒布臨時禁制令暫緩,後來國務院通知全球使領館恢復處理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簽證。受風波影響,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八大至今收到約1,100宗哈佛學生轉校查詢,暫發出60多個錄取通知。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中表示,美國哈佛大學禁收國際生風波後,八大至今收到約1,100宗查詢,來自美國多間大學的學生,共發出60個宗錄取通知,主要涉及轉學。另有學生透過本地大學與哈佛的合作計劃,將在香港完成的學分轉換為哈佛學分。
至於學者方面,蔡若蓮指本地大學一直有招攬外國學者來港,又提到有頂尖學者已在港做研究,但由於範籌敏感、有關研究「好尖端」,不希望他們受到「其他方面」所影響,故未有披露細節。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日(3日)撰文形容新規定是「德政」,因為人數龐大的「高才」之中,相當多人是為子女教育來港,而非為工作。
梁振英指,人口政策易放難收,香港要對香港人有承擔,不能模糊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權利和義務,否則「香港人就是一間酒店出出入入的房客,不是一個家的家人」。
“我們強調的「人心回歸」,核心問題是香港人要對香港有承擔,而承擔是雙方雙向的,要求香港人對香港有承擔的同時,香港也要對香港人有承擔。”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
梁振英支持收緊門檻:香港也要對香港人有承擔
梁振英今日(3日)在社交媒體Facebook表示支持教育局收緊門檻,形容是「德政」,因為相當多「高才」來港是為子女教育,卻不打算在港工作。
梁振英說,國家只有一個香港,香港對國家有獨特作用,除了制度優勢,主要是「人的因素」。他認為幾十年來香港強調「人心回歸」,雖然核心問題是香港人要對香港有承擔,但「承擔是雙方雙向的」,香港也要對香港人有承擔。
人口政策易放難收 憶雙非產子引政治後遺症
梁振英說,香港人主要由香港永久居民組成,《基本法》和法院為永久居民作出清晰和嚴格的規定,而且界定了權利和義務,這是香港作為特區,有別於內地城市的特點之
他續形容,如果模糊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權利和義務,香港人就是在香港這一酒店出入的房客,而非家人。
“酒店房客隨時可以因為免費早餐收拾行李搬過對面街酒店。十多年前我的拙作題為「家是香港」,就是希望點出僅是「家在香港」的弊端。”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
他強調,人口政策易放難收,又舉例當年內地的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內地居民來港買奶粉、買樓造成短缺,都在政治上體現出後遺症。
資料來源: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6305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4.【日本】日本旅居違法? 港人用盡90日免簽證 自辯2句即被拒入境原機折返
2025-07-29
香港生活壓力大,不少港人都會喜歡藉旅居短暫離開,一邊旅行一邊生活。不過原來旅居都是灰色地帶行為!近日就有網民分享,有人欲前往日本旅居,卻因為在日停留時間太長惹入境人員懷疑,自辯後更隨即被拒入境需要原機折返!
用盡90日免簽證以一原因自辯
近日有一名網友於Threads發文分享,指自己有朋友在日本入國管理局擔當翻譯工作,分享有一對夫婦在日本入境時,因多於一次使用入境旅遊簽證並用盡90日逗留時間,而被入境職員查問長時間逗留的原因。該對香港夫婦回答自己在日本居住並有購買物業自住,「隨即被列入黑名單,5年內亦無法入境,需要原機折返回港。」
網民反應兩極
帖文惹來大量網民熱議,有不少網民反笑指「咁醒目」、「叻到咁係點算」、「點解可以on X到咁」、「食咗誠實豆沙包」、「買樓送永住吖嘛,學香港人地產佬話齋」,同時亦有人分享自己入境時曾遭盤問的經歷,「我以前都試過,嗰陣重同我老公拍緊拖,入管職員打2次電話俾我老公,但佢做緊嘢無聽。最後個職員俾我入境,話一係就結婚用配偶visa,唔係就唔好long stay」。不過亦有不少網民感到不解發問「咁所謂旅居嗰班個遊戲係點玩?」、「如果每次都遵守逗留時間其實會有咩問題? 入唔到稅基?」、「吓~齋買樓都唔得㗎原來?」、「即係唔可以用免簽旅遊當長居係日本形式?」
官方列明短期逗留僅限3大目的
根據在港日本總領事館的官方網站列明,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在日本享有免簽證待遇,逗留最多90天,但目的為限觀光、短期商務、探訪親屬或朋友,而且並不適用於從事有收入之經營活動或有收取報酬之活動。
專家拆解夫婦用錯簽證、錯估制度
對此,TAMAGO語言研修中心香港人行政書士「蛋老師」在Facebook粉絲專業上拆解事件,她指出兩人以觀光簽證高頻長期入境,再加上購買物業自住,在日本制度上會被當成灰色非法居留者,在日本移民官眼中會被視為「邊緣人」或「可疑分子」,更可能被貼上「入境拒否」的黑名單。
日本「買樓」或被懷疑長期非法居留
蛋老師提醒,觀光簽證等於不可在日居住,無論住酒店還是自己買的房子,只要用的是觀光(短期滯在)簽證,就只能用「旅客」身份。每年反覆長期滯在,尤其一次待滿90日、過沒多久又再入境,會被視為「實質居住」。
她指出, 日本不設「投資移民(不同於經營管理)」,不能單靠購買物業無法取得任何長期簽證或居留權,入管反而會認為入境者有意在日置業「長期非法居留」,視為高風險對象。她又指入境時回答非常關鍵,若回答「我喺日本有間屋,自住」等話語,則直接證明入境者並非觀光。若令官員懷疑有違反簽證目的,入境者亦可被當場拒絕入境並留下不良記錄。
留日一年不可逾180日?
那是否如網上所言,逗留超過180日就可能被拒絕入境?蛋老師解釋,指官方沒有明文規定「一年不得超過180天」的總日數限制的,但某些因素例如連續頻繁入境,就有可能引起邊境官員注意。
對於拒絕入境後五年才能再入境之說法,蛋老師就解釋,若在入境前被拒,屬於「上陸拒否」的情況,入管可以自行衡量而決定禁入境的時長,所以可以少於五年,而入境後需要驅逐出境則屬於「強制退去」,根據日本入境法第五條一項,有明文規定後果為禁止入境五年。港人夫婦則屬於前者。她又補充指在特殊理由的情況下,當事人亦可再次申請入境,但手續較繁複,需要專業人士協助處理。
專家教招如何合法長留日本
至於對希望在日本長居的人士,有什麽方法可合法長期逗留呢?蛋老師就教路,有意者可根據實際目的,申請合適的簽證,再向入管表明如工作、就學、創業等明確的合法活動基礎。她亦在此提醒長居日本之人士需要避免有制度擦邊行為,如每次都滯留滿90日、無明確行程、拒絕提供返港機票證明等,都會增加被拒入境風險。
資料來源: HK01
5.【日本】中國資本大舉收購日本溫泉 日媒︰著名景點4分1旅館落入中資 出價高日資兩倍
2025-07-29
位於日本山梨縣的石和溫泉是知名溫泉街,素有「東京首都圈後花園」之美譽,曾為日企僱員的旅遊熱點。惟日媒報導,近年以中資為主的外資收購多間當地旅館,據悉持有比例約四分一。
報導援引行內人士透露,外國買家出價是日本人的兩倍。然而這些酒店收購所帶動的新型旅客潮流,對石和溫泉街社區整體而言卻是「旺丁不旺財」。
富士新聞網報導,從東京市中心新宿乘搭特急電車約一個半小時,即可抵達山梨縣甲府盆地的石和溫泉,當地過去客人絡繹不絕,是不少東京企業員工的旅遊勝地,被譽為「首都圈的後花園」。
該電視台記者實地走訪,聲稱發現當地一間溫泉酒店前,有多輛大型旅遊巴停泊,可以聽到中國人導遊在酒店大堂向剛落車的遊客交待:「吃飯都在這邊」、「今天晚上6點30分在餐廳等你們」,可見整團都是中國客。
該團落腳的溫泉旅館名日「樂氣House甲斐路」,儘管中庭池塘有錦鯉悠游,處處可見和風裝潢,但其實從2023年起,就已經轉手予中資企業經營….
疫情造就外國收購
「樂氣House甲斐路」旅館經理宮健太受訪表示,自泡沫經濟崩潰以來,石和溫泉鄉鎮長年不景,再者新冠疫情爆發後,當地旅遊業更是陷入水深火熱。
然而,這間旅館在兩年前轉手給中資後,再加上疫後觀光需求復常、旅客回流,業績得以反彈。宮健太續稱:「生意好的時候,會有五輛旅遊巴同時抵埗。」
外企入手石和約25%旅社
事實上除了這間旅館外,中國等外資已陸續流入石和溫泉多間酒店。笛吹市觀光商工課課長角田一滿引用市政府資料透露,大概有十間。
報導引述市政府職員估計,由外資經營的旅館數量,或已佔石和溫泉酒店總數約四分一。然而,由於不少旅館未加入當地商會,確切數字無法掌握。
瞄準9成賣盤,外資出價高日資兩倍
報導引述酒店業專家指出,一旦石和溫泉有旅館賣盤,約九成都被外資收購。
酒店旅館經營研究所所長辻勇自表示,外資通常出價高過日本人兩倍,因為石和溫泉靠近富士山,非常受歡迎。再加上有地利,位置正好位於東京與京都中間,恰如一個旅程中轉站,「即使買下來,也有不俗的回報。」
很多賣家其實比較希望讓日本人頂手,但這(售予外資企業)總比賣不出去、旅館淪為廢墟來得好。
估計未來外資將加快流入石和溫泉。報導指出,中國社交媒體上不乏關於石和溫泉的帖文,當中部份標榜「投資良機」、「富士山麓老牌溫泉旅館」云云
旺丁不旺財
受訪者也透露,外資旅館增加對於石和溫泉街的影響,並非完全正面。
報導指出,雖然有大量中國旅客入住當地溫泉旅館,但一旦走出旅館,溫泉街上卻是一片冷清,幾乎不見行人。
當地一名店主受訪時感嘆:「根本沒有人來這裡,(來這裡的)只有當地居民和日本本國遊客。」
雖然人潮回流溫泉旅館,但目前溫泉街未能真正受惠。角田一滿對此表示,希望大家能遵守日本的規範、互相體諒,共同振興地區。
資料來源:HKET
https://wealth.hket.com/article/3985426
6.【英國】 英國政府新規:公務員實習計畫限招工薪階層子女
2025-08-02
為推動政府部門多元化,英國政府宣布將主要公務員實習計畫限制為僅招收「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大學生,申請資格以學生14歲時父母的職業為判定標準。成功完成實習者將在公務員「快速通道」(Fast Stream)招聘中獲得優先錄取資格。
改革背景
主導此改革的蘭開斯特公爵領地事務大臣帕特·麥克法登(Pat McFadden)表示:「我們需要讓更多工薪階層年輕人進入公務體系,以匯聚最廣泛人才並真實反映國家面貌。當政府能代表並理解民眾時,決策品質會更好。」
目前英國大學生中約25%來自低收入家庭,但2024年「快速通道」錄取者中該群體僅佔12%。部分工黨閣員執政後認為,公務員體系存在過度精英化問題。
計畫細節
– 實施時間:2026年夏季首屆實習生入職,2025年10月開放申請
– 規模待遇:每年約200名大學高年級生,為期6至8週,週薪430英鎊
– 工作內容:活動策劃、部長簡報撰寫、高級公務員見習、政策研究等
– 晉升優勢:表現優異者可跳過「快速通道」初選階段
階層劃分標準
根據政府社會流動委員會建議,父母職業被用作階層判定依據:
– 專業管理階層:執行長、醫師、工程師、教師等
– 中等職業:駕訓教練、IT工程師、店主等
– 工薪階層:清潔工、服務生、砌磚工等
2024年YouGov調查顯示,56%英國人自認屬工薪階層。
政治角力
保守黨領袖凱米·巴德諾克(Kemi Badenoch)抨擊:「保守黨政府將廢除這類荒謬政策,改以能力為錄取標準。」影子內閣辦公室大臣邁克·伍德(Mike Wood)更指此舉是「左派社會工程」,強調公共服務應「唯才是用」。
公務員工會FDA秘書長戴夫·彭曼(Dave Penman)支持改革,但指出:「弱勢背景者即使進入公務體系,晉升高層仍面臨障礙。」社會流動基金會負責人莎拉·阿特金森(Sarah Atkinson)則讚許政府「樹立了榜樣」。
配套措施
政府同步推動「快速通道」區域分散化,目標2030年前將半數名額分配至倫敦以外地區。此前首相斯塔默曾批評公務員體系「安於溫水煮青蛙式的衰退」,此番改革被視為其「國家機器改造」計畫的一環。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3ez3v9v8jqo
7.【英國】英國國民保健署候診名單中300萬人自轉診後未獲任何治療
2025-08-01
獨家數據揭露「隱形危機」——數百萬人尚未接受首次專科門診或診斷檢測
最新數據顯示,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600萬待治療患者中,近半數自列入醫院候診名單後完全未獲得後續醫療照護。
此前未公開的NHS英格蘭數據顯示,在623萬候診患者中,有299萬人(48%)自全科醫生(GP)轉診後,既未接受專科醫師首次診療,也未進行任何診斷檢測。
患者協會將此現象形容為「規模驚人的隱形候診危機」,數百萬人陷入健康惡化卻無所適從的焦慮困境。
該數據令基爾·斯塔默爵士(Keir Starmer)反覆承諾的「2029年前實現92%患者在轉診後18週內獲得治療」這一核心競選醫療政綱遭受質疑。此目標自2015年後從未達成,今年5月僅61%患者及時就診。
更嚴峻的是,數據顯示300萬未就診患者中,有三分之一(100萬人)已苦候超過18週仍未能獲得任何治療。這項「隱形患者」現象首度浮現,成為政府「重振NHS」行動面臨的重大挑戰。此前關於NHS積壓病例的討論,多聚焦於待執行治療數量(目前736萬例)與候診人數(623萬人)之差異。
患者協會執行長瑞秋·鮑爾(Rachel Power)指出:「若數據屬實,意味300萬人被困於隱形候診危機,在病情惡化中連基本檢測或初診都無法獲得。近半候診患者未被任何醫師診視,這已非醫療服務,而是系統崩潰。這些不是冰冷數字,而是每日焦慮等待醫院來電、生活陷入停擺的真實人群。」
健康數據分析機構MBI Health整合分析該數據後,將結果提供給《衛報》。該機構協助數十家NHS信托機構改善候診時間,其創辦人巴里·穆赫蘭(Barry Mulholland,曾任NHS管理職)強調,當前候診名單應視為「前端堵塞而非後端積壓」,因大量患者列入名單後始終未獲「首次臨床接觸」。近年政府與NHS高層雖將縮減12-18個月長期候診者列為優先事項,但穆赫蘭警告:「若不解決這300萬人的初診延誤問題,18週內診療的目標永遠無法實現。」
NHS英格蘭證實,在730萬項待執行治療中,470萬項(64%)患者尚未接受專科初診或檢測,其中160萬人已超出18週法定最長候診時間。
自由民主黨衛生事務發言人艾莉森·班尼特(Alison Bennett)譴責:「這些數字令人心碎,每個案例都是飽受病痛折磨卻苦等不到初診的患者。此危機非一日之寒,是保守黨多年管理不善的直接惡果。」她強調唯有改革社會照護體系以疏通醫院壅塞,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MBI分析指出,未就診患者最集中的科別依序為耳鼻喉科、骨科、眼科、腸胃科與婦科,這些科別候診名單中67%-75%屬此類情況。急性醫學會前會長提姆·庫克斯利博士(Dr Tim Cooksley)警告,數據凸顯NHS危機深度,患者身心承受雙重折磨,政府核心醫療承諾恐面臨災難性破功。他更指出,隨著症狀與不確定性加劇,大量患者將轉向急診,若無急診與常規醫療的系統性協調改革,惡性循環將持續。
衛生與社會保健部未對300萬隱形患者現象置評,僅聲明「政府通過創紀錄投資與改革,使候診名單自2024年7月以來減少26萬人,並在非疫情期間首現連續兩月下降」,承諾十年醫療計劃將確保2029年3月前達成92%患者18週內就診目標。
穆赫蘭最後建議:「唯有聚焦改善隱形患者的初診通道,並建立精準數據追蹤,才能扭轉局勢,真正減輕候診者痛苦。」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8.【加拿大】超難搵工?| CNE招聘破紀錄收5.4萬申請 青少年失業率飆至14.2%
2025-07-28
加拿大青少年失業率持續上升,受疫情後經濟壓力影響,不少年輕人求職碰壁。加國最大型節慶活動之一的「加拿大國家展覽會」(Canadian National Exhibition,CNE)近日公布,今年夏季招聘錄得破紀錄的暑期工報名人數,顯示年輕人對求職需求殷切。
CNE周一(7月28日)指,今年共接獲逾5.4萬份網上職位申請,遠高於展覽會預計所提供的職位數目。
CNE 每年都會舉辦大型招聘會(Job Fair),主要聘請青少年與暑期工應付展會人手需求,例如:
- 售貨員、收銀員、遊戲攤位工作人員
- 美食攤檔助手
- 現場導覽員與保安等
2025年,CNE錄得破紀錄的54,000宗網上申請,遠超其約5,000個職位空缺,反映青年就業壓力。
CNE今年計劃招聘約 5,000名暑期工,當中有1,000個職位已成功聘用。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6月勞動力調查報告,全國青少年失業率已升至14.2%,按年上升0.7個百分點,明顯高於2017至2019年疫情前10.8%的平均水平。
返校學生的失業率亦高達17.4%,雖較5月20.1%的高位略為回落,但仍為自2009年以來(不計疫情期間)6月份最高水平。
而在安省,6月學生失業率更達18.9%。
CNE指出,去年曾吸引逾4,000人親身參與招聘會。而在去年為期兩周的展覽會當中,有 81%的受聘員工年齡介乎14至29歲,反映活動為年輕人提供大量短期就業機會。
CNE今年的招聘將於本周三上午11時,在Exhibition Place內Enercare Centre的C館舉行。
今年的夏季展覽會展期由8月15日開始,直至9月1日勞工節結束。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星島
9.【加拿大】加人尋第二國籍改善生活 投資入籍加勒比地區吸引
2025-08-03
最少花27萬美元 審批需時3至9個月
愈來愈多加拿大人尋求第二國籍,其動機已不再是單純為了旅遊便利,而是為了改善生活質素、靈活性與日後安全。專家稱,加勒比地區的投資入籍計劃(Citizenship by Investment,簡稱為CBI或第二公民身分計劃)正漸漸吸引不少加國民眾,特別是透過地產投資換取護照的方式。
目前有多個東加勒比國家提供CBI計劃,包括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及格林納達。申請人可選擇投資政府認可的房地產項目,或向國家基金捐款。諮詢公司立途移民(Latitude Consultancy)行政總裁梅傑(Eric Major)表示,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傾向選擇地產投資,因為他們喜歡到當地度假或居住。
有小國一半GDP來自此類計劃
申請過程相當嚴謹,需提交體檢報告、背景審查、資金證明及身分確認面試等資料,並由持牌機構處理。政府審批時間約為3至9個月,期間會聘請調查公司核實申請人資料。申請獲批後,相關人士需完成最低投資額即約27萬至30萬美元,方可獲得註冊證書及護照。
儘管「購買國籍」的概念引起爭議,梅傑認為CBI計劃對小島國而言是重要的經濟支柱,有些國家甚至有高達50%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此類計劃。
對於來自簽證限制多的國家如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越南的申請人而言,加勒比護照可免簽前往逾150個國家,包括歐盟、英國及新加坡,極具吸引力。
不過,加拿大人的護照已方便出行,他們申請第二國籍的動機主要是優化生活、稅務規劃,以及作為「備案計劃」,以應對國內外潛在不穩。律師哈丁馬林(Jennifer Harding-Marlin)稱,加勒比地區正逐漸成為加拿大人度假的新選擇,取代以往的美國佛羅里達州或古巴。
值得注意的是,東加勒比投資入籍監管局(Eastern Caribbean Citizenship by Investment Regulatory Authority,ECCIRA)於本月1日公布新草案,要求成功申請人在取得國籍後5年內於當地居住至少30天,若未達要求且無合理理由,當地政府可以罰款最多達投資額10%,甚至撤銷護照。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803/vac1h_r.htm
10.【其他】加勒比海島國購房即可獲護照
2025-07-28
瀏覽東加勒比海地區的待售房產時,你會發現吸引買家的不再只是迷人的海灘與悠閒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房產廣告開始將護照作為附加福利——據稱美國的政治社會動盪正推動此類需求激增。
該地區五個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格林納達、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提供最低20萬美元(14.5萬英鎊)起跳的投資入籍計劃(CBI)。購置房產即可獲得通行150個國家(包括歐洲申根區)的護照,除多米尼克外皆可免簽英國。
對富豪而言,這些島國免征資本利得稅、遺產稅(部分國家連所得稅也免)是另一大吸引力。五國的計劃均允許買家保留原有國籍。
安提瓜地產經紀公司Luxury Locations老闆娜迪婭·戴森表示:「當前70%買家都衝著護照而來,絕大多數是美國人。我們不與客戶談政治,但(美國的)政局不穩確實是因素。去年這時還全是追求生活方式的買家,現在都改口『我要能拿護照的房子』,銷量前所未有。」
儘管安提瓜的計劃沒有居住要求,戴森透露部分買家正計劃舉家遷移:「已有人付諸行動。」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加勒比地區CBI申請者中以美國公民為主,其次常見的申請來源國包括烏克蘭、土耳其、尼日利亞和中國。2024年第四季以來,該地區CBI總申請量增長了12%。
該公司負責人多米尼克·沃萊克指出,從槍擊暴力到反猶主義,各種社會問題令美國人如坐針氈:「約10-15%申請者真正移民,多數人只是買份『保險』。擁有第二本護照等於備用方案。」他補充,加勒比護照的免簽便利吸引商務人士,還能提供安全優勢:「有些美國客戶偏好持政治中立護照旅行。」
沃萊克透露,疫情前美國甚至不在他們雷達上。封鎖措施對習慣乘私人飛機自由出行的富豪堪稱「當頭棒喝」,引發首波美國申請潮。2020與2024年大選後,需求再度攀升。「不滿特朗普的民主黨人與厭惡民主黨的共和黨人都在行動。我們兩年內從零開始,已在美國八大都市設點,未來數月還將新增兩三個辦公室。」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居民羅伯特·泰勒在安提瓜購置了退休住宅,趕在去年夏天房產投資門檻從20萬美元調至30萬美元前入手。他解釋:「成為公民既免除居留時限,又能自由把握商機。我選擇安提瓜是因為碧海藍天、民風淳樸,晚年能享受宜人氣候。」
這類計劃始終伴隨爭議。2012年安提瓜政府首推「護照換投資」振興經濟時,時任議長吉塞爾·艾薩克回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民眾認為我們把身份賣給了毫不了解這個國家的人。」不實施CBI的鄰國領導人也頻頻批評,聖文森特總理拉爾夫·岡薩維斯曾強調「國籍不應是待售商品」。
國際社會擔憂監管鬆懈可能讓犯罪分子鑽空子。歐盟威脅取消對加勒比CBI國家的免簽待遇,美國則質疑計劃可能淪為逃稅與金融犯罪工具。歐委會發言人表示正「密切關注」五國計劃,自2022年起持續與各國磋商,評估投資入籍是否「濫用歐盟免簽制度並構成安全風險」,但承認各島國改革措施將影響評估結果。
相關國家強烈反駁「審查不力」的指控。多米尼克總理羅斯福·斯凱里特強調該國CBI計劃「健全透明」,當局竭力確保其廉正性。政府數據顯示,1993年啟動計劃以來,護照銷售已創收超10億美元,用於建造現代化醫院等關鍵基建。聖盧西亞總理菲利普·皮埃爾指出,該國堅持最高安全標準以防CBI被濫用。
對資源匱乏、依賴旅遊業的加勒比小國而言,平衡創收需求與大國壓力實屬不易。今年4月區域峰會上,CBI被譽為「生命線」——資金用於災後重建、養老金儲備等領域。安提瓜總理加斯頓·布朗稱,過去十年這項收入使國家免於破產。
除購房外,投資入籍途徑還包括向國家發展基金捐款。單一申請者在多米尼克需捐款20萬美元,聖基茨允許主申請人攜三名家屬共捐款25萬美元。安提瓜還提供向西印度大學捐款26萬美元的選項。
面對國際壓力,五國已承諾加強監管,包括設立區域監管機構制定標準。與美國達成的六項原則涵蓋強化盡職調查、定期審計、強制面試,並堵住「被拒後轉投他國」的漏洞。如今護照銷售佔這些島國GDP的10-30%。聖基茨記者安德烈·休伊指出,該國CBI計劃「獲廣泛支持」:「民眾理解其經濟價值,認可政府對資金的運用。」
資料來源: BBC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ly88xg5d9vo
【澳洲】了解太平紳士提供的服務及查詢途徑
當你處理某些事務時,很可能會需要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的協助。例如,證明你的身份、申請保險索償,或者需要有人認證你文件的副本(以你的語言書寫)。太平紳士是一群經過培訓的義工,他們在社區中擔當重要角色,有助維持法律制度的公信力。 到底太平紳士負責甚麼工作?當我們需要他們的服務時,又可以在哪裏找到他們呢?
要點
- 太平紳士經正式委任,有權在你簽署法律文件或核證副本時擔任法定見證人。
- 你可以在自己所居住的地區找到能以你語言提供服務的太平紳士。
- 太平紳士屬義工性質,所提供的服務不得收費。
太平紳士(JP)有權認證文件副本的真實性,並為一系列法律文件(包括法定聲明及宣誓書)提供見證。
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是經過嚴格甄選程序,由各州及領地政府委任的品格良好公民。他們獲授權履行多項職責,例如在你簽署法律文件時擔任見證人。
太平紳士的服務屬義務性質,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他們都是志願人士,秉持服務社群的精神,致力回饋社會。
Dean Beck 是維多利亞平權中心(Victorian Pride Centre)文件簽署中心的統籌人。
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太平紳士,是因為我父親是一位地方法官,我從小便在法律氛圍下長大。」
「我一直都有參與義工工作,這是在我們家中的一個信念,要為社區作出貢獻。所以我就自薦參加了。」
“對社會公義、公平與平等有強烈的信念,這些都是我自覺擁有的良好特質,同時亦是成為太平紳士的重要品質。”Dean Beck
太平紳士可以為你做些甚麼?
簡而言之,太平紳士可協助你處理法律文件。
在不少情況下,某些文件依法必須由太平紳士見證簽署,以確保你的簽名屬實、所提供的資料真確無誤,以及文件副本與正本一致。
根據 Dean Beck 先生的解釋,太平紳士接受過專業培訓,能夠為你的身份證明文件核證副本。例如,你可能需要核證的包括:駕駛執照、護照、出生證明、Medicare 卡,或是學歷證明等。
「我們亦會為你的法定聲明(statutory declaration)見證簽名;若你需要為法庭準備誓章(affidavit),我們同樣可作見證。我們亦會處理如『持久授權書』(Enduring Power of Attorney)及『臨終醫療決策文件』等重要文件的見證工作,甚至包括基本遺囑(Will)見證。」
Beverly Alley 女士是澳洲首都領地太平紳士協會主席。
她指出,當你帶同文件副本給太平紳士時,對方會在文件上簽名、註明日期及其太平紳士編號(JP 號碼)。
「一般來說,太平紳士會蓋上專用印章,印章內容大致為:『本人證明此副本乃根據所見正本影印,並為真確無誤的副本。』」
無論處理任何類型的文件,你都應帶備附有相片的身份證明文件(如護照或駕駛執照),以便太平紳士核實你的身份。
Alan Leung 先生是一位會計師,長期以來已習慣為公眾認證文件。成為太平紳士對他而言,是一個自然的延伸,使他能協助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士。
他表示:「成為太平紳士讓我有機會回饋社區,一個一直對我非常好的社區。而這份工作,亦非常有意義和滿足感。」
現時,不論是貸款申請、成立信託、準備遺囑與授權書、辦理結婚或離婚聲明,甚至是證明身份,都有來自不同階層人士尋求 Leung 先生的協助。
“有些人選擇我,是因為他們需要一位能說特定語言的太平紳士,例如我能說廣東話;亦有些人則因為我在他們附近提供服務。”Alan Leung
甚麼是法定聲明(statutory declaration)?
太平紳士常被委託見證法定聲明(簡稱 stat dec)的簽署。舉例來說,這類聲明可能用於保險理賠,或申請病假等場合。
法定聲明是一份書面聲明,聲明人須宣稱所述內容真實無誤。你必須在授權見證人(例如太平紳士)的見證下簽署該聲明。
太平紳士不能簽署哪些文件?
太平紳士無權為不熟悉的文件進行認證。
他們亦不能見證以自己不懂的語言書寫的文件。在這種情況下,太平紳士會建議你尋找能操你語言的其他太平紳士。
有時候,某些文件超出太平紳士的職權範圍,需由具有法律背景的公證人(Notary Public)處理。
與太平紳士不同,公證人會收取服務費用。
如何尋找太平紳士?
各州及領地均設有公開的網上登記冊。你只需在網上搜尋「find a JP」或直接瀏覽你所在地區司法部門的官方網站即可。
梁先生解釋,你可以按地區、服務時間、語言甚至姓名進行搜尋。
「例如,如果你需要在墨爾本市中心(Melbourne CBD)找一位會說廣東話、且周末有空的太平紳士,網站會提供一份附有電話號碼的名單,方便你預約。整個過程非常簡單方便。」
文件簽署中心
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內,你可以在文件簽署中心(Document Signing Centres,簡稱 DSC)或太平紳士簽署櫃台找到值班的太平紳士。
這些中心設置於圖書館、社區中心、警署及法院等地,且通常不需預約即可前往。
雖然這些都是實用的選擇,但 Dean Beck 表示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前往警署或法院。他負責協調位於聖基爾達(St Kilda)維多利亞平權中心(Victorian Pride Centre)的 DSC,該中心是墨爾本市中心10公里範圍內,唯一不設於警署或法院的文件簽署中心。
Beck 先生說:「我們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無論其種族、性取向或背景。」
資料來源: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