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 加拿大申永居要通過安全審查個案飈升? 香港8大靠內地生登世界大學排名? 澳洲新世代「合理化」零售盜竊行為?
點擊收睇: https://www.youtube.com/live/GogAcYur-XI?si=2SLr4xOU4jUHi78v
- 【香港】世界50最佳酒吧名單出爐 中環Bar Leone成首間「世一」亞洲酒吧
- 【香港】攬大量內地生員 THE讚八大國際化 5港校入大學百強 港大33 3間排名新高
- 【香港】城大下學年起獨立招收內地高考生 採擇優錄取方式不設名額上下
- 【日本】日本正式修訂經營管理簽證 打擊不當移民
- 【英國】施紀賢表明英國不會放寬對印度簽證規則
- 【歐盟】《歐盟新入出境系統》開始啟用
- 【美國】亞洲赴美學生數量跌至疫情以來最低點
- 【加拿大】辦永居需安全審查個案飈升 來自中國申請人被轉介最多
抵埗5年高學歷夫婦申辦恐無了期等 - 【加拿大】港通盟發起網上聯署望收兩萬簽名 籲移民部正視人道困境
- 【加拿大】加拿大移民部報告顯示7萬國際學生恐違簽證規定 不合規比例達8%
- 【加拿大】加拿大公民身份修例《C-3法案》收緊海外後代資格
- 【澳洲】偷少少無妨?調查揭澳洲年輕世代更傾向「合理化」零售盜竊行為
- 【澳洲】2026世界大學排名:澳洲逆勢上升
- 【其他】黃仁勳點名AI新時代「兩工作最吃香」:需求翻倍再翻倍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 #BNO #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移民專家Margaret #黃金簽證
1.【香港】世界50最佳酒吧名單出爐 中環Bar Leone成首間「世一」亞洲酒吧
2025-10-10
繼去年支持「亞洲50最佳酒吧」頒獎禮在港舉行,香港旅遊發展局再將「世界50最佳酒吧」2025頒獎典禮首度帶到香港,典禮今日(8日)在啟德郵輪碼頭舉行。活動匯聚來自全球逾1,000名酒吧投資者、調酒師及傳媒代表等,一同見證本地中環酒吧Bar Leone登全球榜首,成為榜單創立以來首間奪冠的亞洲酒吧。酒吧創辦人形容,殊榮不只屬於他們,更是香港的驕傲。該酒店以「cocktail popolari」(意即「大眾雞尾酒」)為理念。
旅發局表示,乘着頒獎典禮在港舉行,業界代表走訪多間特色酒吧,親嚐本地創新調酒體驗,以及世界級酒吧文化,促進本地酒吧業發展。
Bar Leone去年獲世界第2 今年蟬聯「亞洲最佳酒吧」第一
另一本地酒吧COA則名列第38位,成為「世一」的Bar Leone於2023年6月開業,旋即聲名大噪,翌年更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榮登2024年度「亞洲50最佳酒吧」首位,以及2024年度世界50最佳酒吧第二位,成績斐然。今年較早時,Bar Leone在2025年度「亞洲50最佳酒吧」蟬聯「亞洲最佳酒吧」稱號。
另一本地酒吧COA則名列第38位。旅發局認為今年結果奠定香港酒吧界在亞洲,以至全球的領先地位。
營造羅馬鄰里酒吧氛圍 以「大眾雞尾酒」為理念
Bar Leone位於中環,由知名調酒大師Lorenzo Antinori創立。旅發局表示,Antinori資歷深厚,曾任職於歐洲和亞洲多間極具人氣的酒店酒吧,包括倫敦The Savoy酒店的American Bar,以及Dandelyan(已結業)等。
Bar Leone以「cocktail popolari」(意即「大眾雞尾酒」)為理念,旨在營造羅馬鄰里酒吧中當地居民聚首享受咖啡、開胃酒和閒話家常的氛圍。酒吧的室內設計靈感源自1980至90年代的羅馬,風格具親和力且樸實無華,深植意大利文化與待客之道。
雞尾酒單每月更新 Google Docs形式發布 公開完整配方和調製方法
身為羅馬人的Antinori銳意擺脫現代調酒的複雜性,以親切服務和精準技藝呈獻返璞歸真的高質素美酒。Bar Leone的雞尾酒單每月更新,以Google Docs檔案形式發布,更會公開完整配方和調製方法,務求與所有人分享每款雞尾酒的細節。
創辦人Antinori:印證香港創新與好客精神穩踞全球酒吧業核心地位
Antinori指,Bar Leone獲選世界第一酒吧的殊榮不只屬於他們,更是香港的驕傲。他表示,這份認可不僅肯定團隊的努力,更印證香港憑藉其創新與好客精神,穩踞全球酒吧業的核心地位。
他亦表示,很高興看見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能夠參與其中令他們感到榮幸。他形容,全球頂尖調酒師本周匯聚香港,將為城市注入令人興奮的澎湃活力。
2025年度THE WORLD’S 50 BEST BARS「世界50最佳酒吧」榜單
01 Bar Leone 香港
02 Handshake Speakeasy 墨西哥城
03 Sips 巴塞隆拿
04 Paradiso 巴塞隆拿
05 Tayēr + Elementary 倫敦
06 Connaught Bar 倫敦
07 Moebius Milano 米蘭
08 Line 雅典
09 Jigger & Pony 新加坡
10 Tres Monos 布宜諾斯艾利斯
11 Alquímico 卡塔赫納
12 Superbueno 紐約
13 Lady Bee 利馬
14 Himkok 奧斯陸
15 Bar Us 曼谷
16 Zest 首爾
17 Bar Nouveau 巴黎
18 Bar Benfiddich 東京
19 Caretaker’s Cottage 墨爾本
20 The Cambridge Public House 巴黎
21 Satan’s Whiskers 倫敦
22 Locale Firenze 佛羅倫斯
23 Tlecān 墨西哥城
24 Tan Tan 聖保羅
25 Mirror Bar 布拉提斯拉瓦
26 CoChinChina 布宜諾斯艾利斯
27 Baba au Rum 雅典
28 Nouvelle Vague 地拉那
29 Hope & Sesame 庙前冰室 廣州
30 Danico 巴黎
31 Scarfes Bar 倫敦
32 Svanen 奧斯陸
33 Sastrería Martinez 利馬
34 Panda & Sons 愛丁堡
35 Röda Huset 斯德哥爾摩
36 Mimi Kakushi 杜拜
37 Salmon Guru 馬德里
38 Coa 香港
39 Sip & Guzzle 紐約
40 Drink Kong 羅馬
41 Double Chicken Please 紐約
42 Maybe Sammy 悉尼
43 1930 米蘭
44 Jewel of the South 新奧爾良
45 Virtù 東京
46 Overstory 紐約
47 The Bar in Front of the Bar 雅典
48 The Bellwood 東京
49 BKK Social Club 曼谷
50 Nutmeg & Clove 新加坡
2.【香港】攬大量內地生員 THE讚八大國際化 5港校入大學百強 港大33 3間排名新高
2025-10-09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今日公布2026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本港續有5間大學位列全球百強,排名皆升,其中香港大學位列第33名,按年升兩位,蟬聯本地大學之首,亦是亞洲第6、全國第3位。中大、城大、浸大排名創該校新高,教大和嶺大首上榜(見表)。THE回覆本報稱,港8間資助大學的國際化表現出眾,歸因各校招攬大量來自內地的學生和教職員。
港大:非本地本科生申請破紀錄
排名以院校的「教學」、「研究環境」、「研究質素」、「國際視野」及「產業」5個範疇計算,涵蓋研究實力、取錄國際生等共18項指標。THE為全球115個國家或地區逾2100間院校評分。港大蟬聯本地大學首位,位列第33,升兩位。校方昨稱一直營造國際化的學術環境等,又指今學年接獲逾2.5萬份非本地本科生入學申請,按年升近25%,創歷史新高。
教大首參加 排名超浸大
中大全球排第41名,升3位;科大位列58,升8位;城大升3位至第75名;理大升1位排第83名;浸大排第201至250,升約50位。教大及嶺大今年度首參加排名,分別排第195位及301至350位,教大校長李子建及嶺大校長秦泗釗同稱對成績感到欣喜。
THE指出,香港八大國際化表現出眾,料因招攬大量來自內地的學生和教職員。THE數據顯示,八大「國際視野」成績均近90分(滿分100),有5間更獲96分以上,表現屬全球前25名,排名依次為城大、浸大、理大、科大及港大。
THE:港「國際視野」平均分高
「研究環境」得分較低
本報並向THE查詢,香港院校未來5年應將哪個亞洲國家或地區視為主要競爭對手,THE排名編輯Ellie Bothwell回覆說,港校正與全球最優秀的高等教育體系競爭,包括美國、英國、內地、德國及加拿大。她續稱若與全球排名首200位大學比較,香港在「國際視野」、「研究質素」和「產業」平均分較高,但「研究環境」和「教學」得分較低。
中大表示,該校「博士學士比」及「教學聲譽」較去年的進步最顯著。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說,政府近年「搶人才」,如設「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資助院校聘請知名學者,本港亦吸納受美國收緊留學簽證政策影響的學生,助本港大學排名上升。
科大回覆稱一向視排名為參考,將續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科研等。城大稱已連續3年在「產業」範疇獲滿分,彰顯產業化等卓越成就。理大稱在「專利」指標獲滿分,印證對知識轉移的堅定承諾及對國家經濟發展作貢獻。浸大稱排名肯定該校致力提升教學與研究的表現。
資料來源:明報
3.【香港】城大下學年起獨立招收內地高考生 採擇優錄取方式不設名額上下限
2025-09-26
香港城市大學周四(25日)起分階段接受各類本科生的入學申請,並宣布由2026/27學年(下學年)起,不再參與「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計劃(統招)」,改為透過「中國內地高考單獨招生」機制,獨立招收中國內地應屆高考生,有關安排已獲內地有關當局批准。
城大表示,新政策採取擇優錄取方式,各省市不設名額上下限,務求吸納更多具潛質的優秀學子來港升學,料可進一步提升城大在招收中國內地優秀學生方面的靈活性。而新一輪招生安排將配合城大持續推動「留學香港」品牌,進一步拓展國際化及多元化的學生組合,鞏固其在區域高等教育的領導地位。城大又說,校方於2025/26學年透過統招錄取約300名中國內地學生。
此外,城大旗艦課程在2026/27學年將擴展至十個,並為入讀旗艦課程的本地優秀學生提供豐厚獎學金,包括全額或半額學費、宿舍費,以及一次性最高達50萬港元的海外交流資助。學生有機會到訪世界頂尖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倫敦帝國學院、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等作海外交流。而校方早前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推出「雙聯學士學位課程直接錄取計劃」,涵蓋12個四年制雙學位課程,將由2026/27學年起首次接受香港及全球各地的高中畢業生申請。
4.【日本】日本正式修訂經營管理簽證 打擊不當移民
2025-10-10
日本政府今日(10日)宣布,就有關於針對外國創業人士設立的「經營管理簽證」,將在下星期起對申請要求作出嚴格的修訂,當中包括要將創業的資金由目標要求的500萬日圓(約25.5萬港元),提升至6倍的3,000萬日圓(約152.8萬港元),以打擊主要是中國人以不當手法申請移民至日本。有關修訂在下星期四(16日)開始實行。
日本法務大臣的鈴木馨祐在今日出席法務省的記者會公布消息。根據新的規定,申請有關簽證人士,在日本成立的公司需要招聘1名全職的職員,同時申請者以及其全職職員的日語需要達到中上級的程度,同時申請人本身要有3年的營運經驗或是擁有相關經營資格的學位,同時有關的創業計畫需要得到專家的認可。在此以前,由於簽證的要求寬鬆,大量主要是中國的移民利用有關簽證在以大阪為主要的地方開設民宿,並可獲得最多5年的居留資格。
根據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數字,截至本月6月底,在日本居留的外國人創下新高的3,956,619人,是有紀錄以來最高,佔日本總人口的3.2%,亦相信今年底可達至415萬人次。以居留資格劃分,最多的是作為即時勞動力的「特定技能實習生」增加5.1萬人。而獲得永久居留的外國人比去年或增加932,090萬人,以國籍劃分,順序為中國、越南及南韓,佔整體外國人的一半。
根據「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簡稱入管廳,相當於出入境管理局)公布的資訊,從居留資格來看的話,持有「特定技能」居留資格者大幅增加。
「特定技能」是日本為了引進能立即上工的外籍勞工以因應人手不足而設立的一種簽證,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這種簽證者增加約5.1萬人,較去年底大增18.2%。
而居留資格人數最多的為具永久居留權的「永住者」,達93萬2090人,較去年底增加1.5%;其次為從事口譯等工作,而持有「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工作簽證的人,達45萬8109人,增加9.4%。
持「技能實習」簽證者為44萬9432萬人,減少1.6%;持有「特定技能」簽證的人以33萬6196人,位居第5。
從國籍與地區來看的話,人數最多的依序為中國、越南、韓國,3國合計約占總數的一半。在排名前10的國家和地區,與去年底相比,緬甸增加19.2%,尼泊爾增加17.2%。
另外,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入境日本的外國人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55萬人,大增20%,達到2137萬6170人。入管廳估計今年全年上看4500萬人的規模,可能締造新紀錄。
資料來源:AM730/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9062323#
5.【英國】施紀賢表明英國不會放寬對印度簽證規則
2025-10-08
施紀賢爵士在啟程前往印度推廣近期貿易協定效益前明確表示,英國不會放寬對印度的簽證規定。這位首相正率領逾百名企業家、文化領袖及大學校長組成的代表團,試圖提振英國投資並改善遲滯的經濟增長。
施紀賢指出,提升英印貿易與文化關係存在「巨大機遇」,但強調並無計劃為印度勞工或學生開闢更多簽證途徑。「關鍵不在於簽證,」施紀賢表示,「而在於企業間的合作、投資、就業機會以及為英國帶來的繁榮。」
歷經多年談判的英印貿易協定已於七月簽署。這項價值數十億英鎊的協議將使英國汽車與威士忌出口印度更便宜,印度紡織品與珠寶輸英也將享受關稅優惠。協議中包含印度短期簽證員工在英國免繳三年社會安全捐的條款,但部長們堅持移民政策不會有更大變動。
正在實施移民管控的工黨政府,上週於黨代表大會宣布嚴格的永居權政策。前往孟買的航程中,施紀賢向隨行記者強調簽證問題「從未成為英印貿易協定的討論內容」,且此立場維持不變。
被問及是否會趁美國總統川普調整H-1B簽證之際吸引科技人才,施紀賢回應英國希望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促進經濟,但再三重申不會為印度開設新簽證通道。隨行企業包括宣布明年將增開德里與希斯洛機場每日第三班航機的英國航空,曼徹斯特機場也同步公布直飛德里新航線。
在此為期兩天的訪問中,首相預計會晤印度總理莫迪。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在施紀賢到訪前曾於社群媒體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表達「溫馨生日祝福」。對此施紀賢向記者明確劃清界線:「特此說明,我未曾也不會向普京致送生日祝賀,這應不令人意外。」
當被問及是否將就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提出批評,施紀賢轉而強調英國關注重點在於俄羅斯的影子油輪船隊。首相表示英國始終是監管這些運送俄油非法船隻的「主導國家之一」。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9wdzryk477o
6.【歐盟】《歐盟新入出境系統》開始啟用
2025-10-13
歐盟長期籌備的「入出境系統」Entry/Exit System(簡稱 EES)將於 2025 年 10 月 12 日 起在各申根國家陸續上線,標誌著歐洲外部邊界將正式邁入數位化新時代。
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將配合於11 月試行,並於 2026 年 4 月 10 日 前全面實施,屆時護照上傳統的「入出境蓋章」制度將正式走入歷史。
什麼是 EES?
EES 是歐盟推動的「智慧邊境」計畫,以數位化取代人工蓋章,並透過生物識別技術(包含臉部影像與指紋)記錄非歐盟國家短期停留旅客的入出境資訊。
未來凡是以免簽方式短期入境申根區(含荷蘭)的旅客,例如台灣人,都需在首次入境時完成 EES 登記,包括:
- 掃描護照資料頁
• 拍攝臉部影像
• 留存指紋資料完成後,系統將自動紀錄旅客入境與出境時間,不再人工蓋章。
Schiphol 機場 11 月 3 日起啟用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將成為荷蘭首個實際啟用 EES 的邊境口岸。根據機場官網公告,自 2025 年 11 月 3 日起,旅客將陸續被引導至自助登記亭(kiosk)進行 EES 登錄。
不過,機場強調初期為「試點階段」,並非所有航班與旅客都會同步適用。旅客是否需當場完成登記,將依航班地點與現場人流狀況而定。
荷蘭港口與鐵路通關點將延後
除機場外,荷蘭港口及英國往來的鐵路/渡輪通關點(如 Eurostar 阿姆斯特丹站、鹿特丹渡輪碼頭)預計於 2026 年初 開始實施 EES 檢查。
請大家持續關注阿姆斯特丹機場與荷蘭政府網站的最新公告,掌握實際操作與時間安排。
資料來源: 荷蘭教育推廣協會
7.【美國】亞洲赴美學生數量跌至疫情以來最低點
2025-10-08
在美國簽證政策收緊的背景下,中國與印度留學生人數急劇下滑,導致亞洲赴美學生總數減少24%
根據最新發布的美國政府數據,今年八月從亞洲抵美的學生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近24%,創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同期最低紀錄。這項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ITA)公布的國際學生入境數據,涵蓋新生與返校學生。八月抵美數據向來是觀察美國學校註冊情況的重要指標,因多數學生會在此月抵達以迎接通常於八、九月開學的秋季學期。
此波下滑與川普第二任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措施時間吻合,包括簽證處理延遲、對多個亞洲國家的旅行禁令與限制、以言論為由威脅驅逐外籍人士,以及對簽證申請者(尤其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者)加強審查。許多慣於假期離境的美國留學生,今年也因擔心持有效簽證仍無法入境而選擇留在美國。
按ITA統計(其定義將亞洲與中東區分),今年八月亞洲留學生佔總數逾19.1萬人,比例達60%。中國與印度持續為兩大生源國,分別有逾8.6萬與4.1萬學生抵美,但較去年八月顯著衰退——中國大陸減少12.4%,印度銳減44.5%。香港地區則下降7.7%。
整體而言,八月抵美學生總數從約38.7萬降至31.3萬,跌幅19.1%。非洲、南美與中東等地區同樣出現雙位數百分比下滑,西歐僅微降0.7%。其中非洲跌幅最劇,入境人數減少近三分之一。目前美國高等院校共接納逾百萬國際學生。
近期華府對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籍)釋出矛盾訊號:國務卿馬可·魯比奧五月稱將「積極註銷」中國學生簽證,川普卻於八月宣布允許多達60萬中國學生赴美——較現行數量翻倍有餘。
教育倡導組織警告,國際學生銳減將衝擊美國經濟並削弱其在STEM領域的競爭力。華府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指出,今年秋季新生註冊數可能衰退30%至40%,總註冊人數將減少15%。該組織估算,此狀況恐使地方經濟損失約70億美元消費額與逾6萬工作機會。
NAFSA執行董事范塔·奧於七月聲明中強調:「當前經濟損失僅是冰山一角。國際學生推動創新、增強美國全球競爭力,並在高校創造惠及世代的研究與學術機會。若要在全球經濟中取得成功,美國必須向世界學子敞開大門。」
資料來源:SCMP
8.【加拿大】辦永居需安全審查個案飈升 來自中國申請人被轉介最多
抵埗5年高學歷夫婦申辦恐無了期等
2025-10-07
移民申請被聯邦政府標注、需接受安全審查的個案數量在過往兩年來大幅飈升。在永久居留的申請人中,每年被轉介接受安全審查的個案數量,已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來自中國的永久居留和臨時居留的申請人被轉介的數量最多。
法律專家說,他們看到愈來愈多的轉介個案,包括永久居留和臨時居留的申請,即便這些申請人從未在軍隊或執法部門服役,也沒有為外國政府工作或屬於特定的團體。此類關聯通常被視為國家安全、有組織犯罪或侵犯人權的危險信號。
聯邦移民部開展初步的評估來確定申請人的入境資格,並將有疑慮的申請人轉介至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加拿大保安情報局(CSIS)甚至外國進行全面的安全審查。
在永久居留的申請人中,年度轉介的數量從2020年的9,125人飈升至去年的21,835人,超過了疫情前的20,570人。 在2025年1月至7月期間,總共有9,140份申請被標注。
在2024年,永久居留的申請人被轉介的數量最多的5個祖籍國分別是:中國(4,250人);伊朗(3,855人);印度(1,620人);巴基斯坦(1,175人)和敘利亞(1,136人)。
臨時居留的申請人被轉介的數量,在過往5年來從9,555人激增至41,470人,並在2025年的前7個月達到18,425人,這一數字低於疫情爆發前的47,945人。
在2024年,臨時居留的申請人被轉介的數量最多的5個祖籍國分別是:中國(17,115人)、伊朗(7,205人)、加沙/西岸(4,505人)、印度(3,705人)和巴基斯坦(1,030人)。
近年來,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報告稱,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和伊朗在內的外國干涉活動的頻率和複雜程度均呈上升的趨勢。
此外,公民入籍和難民申請也需接受安全審查。入籍申請人被轉介接受安全審查的人數從2019年的210,550人增至去年的296,125人。在同一時段,難民申請人每年接受全面的安全審查的人數也從45,031人激增至145,425人。
來自伊朗的一對夫婦在持臨時居留許可在加拿大生活了5年之後,被聯邦移民部要求接受全面的安全審查,這讓他倆感到震驚。
這對夫婦是塔吉巴赫什(Hesam Tajbakhsh)和他的妻子阿里沙(Sara Najafi Alishah),塔吉巴赫什在2020年抵加,在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攻讀電腦科學博士學位,他在兩年前畢業,其後一直在滑鐵盧從事信息技術工作。阿里沙是醫生,曾在醫院任職研究員,現在是滑鐵盧一間診所的臨牀助理。
儘管這對夫婦認識到保護加拿大人免受國家威脅的必要性,但他們也想知道為何直至現在才被標注,並擔心他們的永久居留申請因安全審查而陷入無限期等待的困境。
阿里沙說:「我們的生活被擱置了,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為何要我們接受審查,也沒有說明審查需要多長時間。我們被蒙在鼓裏。」
聯邦移民部拒絕透露其採用的特定風險指標或任何篩選信息,但表示所有的申請人都受到公平對待。
移民部在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每份申請均由移民官根據相同的標準來單獨審核,無論申請人來自哪個國家,且必須符合資格和入境要求。保護加拿大人的安全依然是我們的優先要務。」
資料來源:加拿大明報
9.【加拿大】加拿大移民部報告顯示4.7萬國際學生恐違簽證規定 不合規比例達8%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最新數據顯示,超過4.7萬名國際學生可能未遵守學習簽證規定,目前恐面臨非法滯留處境。
IRCC移民誠信事務助理副部長Aiesha Zafar指出,共有47,175名持學習簽證入境者被列為「潛在不合規」狀態,意味這些學生未按簽證要求按時就學。Zafar在9月23日向國會公民及移民常務委員會說明:「根據教育機構回報的初步數據,我們要求核查的學生中有8%存在潛在違規情況,但尚未最終確認其是否完全違規。」
此番說明是針對保守黨議員Michelle Rempel Garner的質詢所作回應。Garner議員當場提出動議通知,要求康尼斯多加學院院長Dr. John Tibbetts在三週內親自出席聽證會,就國際學生計劃與學習簽證議題進行至少一小時證詞陳述。Garner直言:「該學院屢傳國際學生遭剝削事件,媒體報導顯示在其領導下,學院雖擴大利潤卻迫使學生仰賴食物銀行,更引發區域住房危機。」
Zafar解釋,47,175人的數字源自加拿大專上教育機構通報的失聯學生統計。她坦言要精確掌握違反簽證規定的學生數量「極具挑戰性」,並強調追查與遣返違規簽證持有者屬加拿大邊境服務局職權範圍:「我們雖與邊境服務局共享數據,但若無法掌握行蹤,就難以確認其合規狀態。」
這8%的潛在違規比例,代表指定教育機構回報無法確認該批學生現行註冊狀態。
印度學生數據透警訊
加拿大政府官方記錄顯示,2024年3月至4月獲發學習簽證的國際學生中,近5萬人未實際到指定院校報到,其中印度學生佔約2萬人(佔IRCC監控印度學生總數的5.4%),涉嫌違反學習簽證規定。
根據現行規範,大專院校須每半年向移民部門提交國際學生註冊與出勤情況報告。
臨時居民管控見成效
2025-2027年移民水平計劃目標將加拿大臨時居民比例壓降至5%以下。今年上半年包括國際學生與外國勞工的總入境人數,較去年同期衰退約57%。與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上半年抵加新國際學生銳減214,520人,降幅超過70%,工作簽證核發量也減少50%。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印度學生申請加拿大學習簽證的拒簽率達80%,成為受影響最劇烈的國際學生群體。
印度裔在加拿大移民結構中的關鍵地位
根據加拿大移民數據顯示,印度已成為加拿大最重要的移民來源國。2022年,印度籍移民在加拿大永久居民接收總數中佔比高達27%,高居各國之首。同時,印度也是加拿大臨時外籍勞工(22%)與國際學生(45%)的最大來源國。
在大多數移民類別中,印度均保持領先地位。2024年數據顯示,持有加拿大學習許可的印度公民達392,810人,形成龐大的留學生群體。根據2021年聯邦人口普查,在總人口約3,700萬的加拿大,印度裔族群已突破180萬人,成為加拿大多元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輪人口普查將於2026年展開,預計將進一步見證印度裔社群的增长趨勢。
資料來源: Financial express
10.【加拿大】港通盟發起網上聯署望收兩萬簽名 籲移民部正視人道困境
2025-10-11
「救生艇計劃」(Hong Kong Pathway)永居申請積壓問題持續,香港通道聯盟(簡稱:港通盟)周五(10日)發起網上聯署,呼籲加拿大移民部(IRCC)正視審批延誤所引起的人道困境,並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以加快處理。
港通盟:調查揭僅600人已持3950萬強積金 批永居有助轉移資金
港通盟發言人Roy接受《星島新聞網》訪問時表示,今次聯署旨在向移民部反映「救生艇計劃」滯後及其衍生問題,包括部分申請人因為系統錯誤被拒工簽、未能提取香港強積金(MPF)等情況。
Roy 指出,目前「救生艇計劃」積壓超過兩萬宗個案,許多家庭因為身份未明,被困於無限等待中,承受巨大的經濟及心理壓力。他更形容「救生艇計劃」已由最初的庇護途徑,變成香港人生活上的「生存煎熬」。
港通盟另一發言人 Ares 則表示,根據聯盟早前收集的港人意見問卷調查顯示,單是受訪的近600名港人已有高達3950萬加元被凍結的香港強積金,相信近兩萬待審批永居身份的港人將持有更多資金。
Roy 強調,如移民部能加快永居審批進度,將能令相關資金轉移至加拿大,有助創業及促進社區發展,為加拿大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提六大建議 籲豁免良民證要求
本月初「香港監察」曾於渥太華參議院舉辦圓桌討論會,當時有30多名港人親身到場分享申請過程中面對的困境,涉及教育、身份延誤以及政治背景帶來的移民障礙。
港通盟在今次聯署中,亦有引用相關個案,並在公開的請願書中向移民部提出六大建議,包括:
- 以人道與恩恤(H&C)及經濟類別的剩餘名額優先處理港人申請;
- 維持2025年永居批核水平,以支撐經濟增長;
- 統一承認「臨時身份」(maintained status)身份,並發出聯邦認證;
- 自動續發開放式工簽(OOWP),減少申請人陷入身份真空;
- 加快「初步批准」(AIP)以便申請人獲得就業與醫療保障;與
- 豁免要求提交香港良民證(CNCC),避免政治風險下的二次迫害。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11.【加拿大】加拿大公民身份修例《C-3法案》收緊海外後代資格
2025-10-10
加拿大國會一個常設委員會日前通過《C-3法案》的修訂,為海外出生的加拿大公民後代引入語言能力、公民知識及安全審查要求,令血統公民身份的傳承條件更趨近於移民入籍的標準。
根據10月8日通過的修訂內容,凡年齡介乎18至55歲、欲透過血統繼承加拿大公民身份者,須具備「足夠」的英語或法語能力,並了解加拿大公民的權利與責任。此外,所有成年申請人亦需接受安全背景審查,以評估其是否具入境資格。
在居住要求方面,法案原本建議申請人累計在加拿大居住1,095日。修訂後,申請人須在其子女於海外出生前的連續五年內,於加拿大居住滿1,095日,方可將公民身份傳予下一代。
《C-3法案》由總理Mark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少數政府於今年6月提出,旨在回應法院裁定現行《公民法》(Citizenship Act)中「兩代限制」條款違憲。該條款只允許首代海外出生的加拿大人自動獲得公民身份,法院認為此舉違反《權利與自由憲章》(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政府須於11月20日前通過並實施法案,以確保法律合憲。
在國會委員會中,自由黨與保守黨各佔四席,最終由魁人政團(Bloc Québécois)議員Alexis Brunelle-Duceppe(Lac-Saint-Jean)投下關鍵一票,支持保守黨提出的修訂。他表示:「這些修訂與入籍加拿大的要求一致,我看不出有違憲之處。大家應該都滿意,唔係咩?」
不過,加拿大移民部公民身份分部總幹事Uyen Hoang則持保留態度。她指出,血統公民身份與入籍程序有本質分別:「這些人係根據法律,自出生一刻就自動成為加拿大公民。該法案原意係恢復失落公民身份,但加入這類要求,可能會再造成一批『失落的加拿大人』。」
《C-3法案》經修訂後將提交國會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進行辯論,並於第三讀取階段進行最終表決。
資料來源:加拿大日報
https://www.canadanews.hk/article/8381
12.【澳洲】偷少少無妨?調查揭澳洲年輕世代更傾向「合理化」零售盜竊行為
2025-10-07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如何看待並合理化零售盜竊行為方面,不同世代之間存在明顯分歧,包括在自助結帳時故意錯誤掃描商品等行為。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澳洲年輕一代對零售偷竊行為的容忍度明顯高於長者,包括故意錯掃貨品、調換價錢標籤、或在自助結帳時少掃商品。
由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於今年 6 月進行的調查訪問了 1,047 名澳洲成年人,結果顯示:
- 27% 的人認為「未付款取走貨品」可被合理化;
- 30% 讚同「更改商品價錢標籤」;
- 32% 承認「自助結帳時漏掃部份貨品」;
- 36% 表示「以低價商品條碼結帳」可接受。
儘管高達 85% 至 89% 的受訪者承認這些行為屬非法,但在「是否可接受」的看法上,不同世代之間存在明顯分歧。
研究顯示,年齡層之間對零售偷竊的態度存在明顯分歧。
55 歲及以上的受訪者中,有 九成 認為「未付款取走貨品」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不能被合理化;
相對地,18 至 34 歲的年輕族群中,只有 46% 抱持相同立場。
在「調換價錢標籤」及「故意錯用自助結帳機」等行為上,兩個世代之間亦出現類似的鴻溝。
該研究主要作者、蒙納殊大學商學院「澳洲消費者與零售研究中心」研究與策略總監阿圖(Stephanie Atto) 表示,認為零售偷竊「在某程度上可被合理化」的澳洲人正持續增加。
阿圖指:「這些結果令人憂慮,儘管大多數人明白這些行為屬非法,但實際上社會對此的容忍度正不斷上升。」
消費者還認為其他行為「可合理化」:對未標價商品誤導店員(34%)﹑為賠償而撰寫負評(40%)﹑在帳單錯誤有利時保持沉默(60%)。
儘管近年媒體頻繁報導零售暴力事件,仍有 75% 的受訪者表示在商場感到安全。
但仍有少部份人曾目睹:言語辱罵(14%)、肢體衝突(6%)及搶劫(5%)。
調查指出,維州零售偷竊案件截至 6 月按年上升 27.6%,全澳共有 595,660 名竊案受害者,創下 21 年新高。
研究警告,零售犯罪增恐抵銷近期在貿易與消費信心方面的復甦。
阿圖指,解決零售犯罪需要政府、執法機構與業界的協調行動,包括更完善的科技監控、資訊共享及一致法律框架。
新州去年已通過法律,加重攻擊零售員工的刑罰;維州政府亦承諾於 2025 年底前提交類似法案。
全澳零售、分銷與服務業工會(Shop, Distributive and Allied Employees’ Association,簡稱 SDA)全國秘書戴維爾(Gerard Dwyer) 指,在物價大幅上升及生活成本壓力沉重的時期,社會對反社會行為的容忍度上升「並不令人意外」。
他並指,這項研究提醒決策者與政策制定者,改善社會公平,尤其是跨世代的公平,必須成為首要任務。
他表示:「我們注意到,全國各地政府已回應工會的呼籲,加強對相關罪行的刑罰與立法規範。」
戴維爾並呼籲維州政府兌現去年 5 月所作出的承諾,盡快提出相關法案,落實執行,不應再拖延。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australian-retail-theft-survey/faexxl4t9
13.【澳洲】2026世界大學排名:澳洲逆勢上升
2025-10-09
專家警告:儘管今年表現強勁,未解的財務壓力意味該國尚未「脫離險境」
最新全球大學排行榜顯示澳洲表現出色,但專家同時警告該國尚未「脫離險境」。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12所澳洲高校排名提升,這種整體進步趨勢突破了西方國家普遍停滯的困局。墨爾本大學與雪梨大學分別升至第37名與並列第53名,而進步最顯著的則是原本排名在500名外的院校——中央昆士蘭大學、南十字星大學、陽光海岸大學及查理斯達爾文大學均提升一個級距,聖母大學澳洲校區更是躍升兩個級距,首度進入全球前1000名。
澳洲後段院校的穩健表現,與英美同級別院校的衰退形成鮮明對比:美國頂尖500強院校數量創歷史新低,25所大學跌至歷史最低位;英國低排名院校也普遍下滑。這些西方院校的領地被東亞與東南亞快速崛起的競爭者取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國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已穩居前50強,與清華、北大、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及香港大學等亞洲頂尖學府並駕齊驅。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事務總監費爾·巴蒂指出,澳洲「突破西方困局」的努力使其處於獨特地位:「澳洲與紐西蘭正面臨把握全球高等教育格局變遷的絕佳機會,既能增強國際人才吸引力,又可擴大與東南亞乃至全亞洲蓬勃發展院校的合作。」
此次躍升與去年近半數澳洲大學排名下滑的狀況形成反差。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戰略洞察主任安赫爾·卡爾德隆解釋,部分原因在於排名方法學中研究人員數量計算方式的調整修正。但他強調,新冠疫情造成的財務影響仍在發酵,去年底尚有十餘所院校處於赤字狀態,制約研究產出;聯邦政府收緊國際教育政策更將影響未來排名中的研究指標。
「部分院校的排名地位將會削弱,」卡爾德隆警示,「在各大學課程設置趨同的背景下,院校間的實質差異其實相當有限。」他分析本次進步主要集中於頂尖研究型大學(如雪梨大學與墨爾本大學每年從國際學生學費中各獲益逾10億澳元),以及「基數較低」的後段院校。這些學校在排名核心指標上取得顯著進展:聖母大學在教學指標、查理斯達爾文大學在研究環境、中央昆士蘭大學在國際化程度方面分別成為澳洲進步最顯著者。
其他成功案例包括雪梨科技大學攀升9名,超越西澳大學並列第145位,打破「八大名校」長期壟斷澳洲榜單的格局;麥考瑞大學上升12名至並列第166位,領先新合併的阿德萊德大學(由原阿德萊德大學與南澳大學合併,初登場即位列第176名)。卡爾德隆指出,大學合併雖可能因學生規模、資源與論文數量增加推升排名(如法國案例),但需至少三年數據支撐才能見效,關鍵在於「排名進步的可持續性」。
他更警告,近期因組織重整引發負面報導的澳洲國立大學與雪梨科技大學,可能面臨聲譽評分與整體排名下滑的風險:「涉及院校治理的負面新聞正在國際間發酵,人們開始質疑『這些機構究竟怎麼了』?」
身為澳洲歷史最悠久、資金最充裕的學府,雪梨大學今年排名提升8位。卡爾德隆認為其去年16億澳元的驚人國際收入,可能為「挑戰墨爾本大學龍頭地位」提供彈藥。墨爾本大學則強調在研究卓越性與影響力等五項指標接近滿分,副校長艾瑪·約翰斯頓表示:「我們與澳洲其他競爭者拉開16名的差距,確立了作為國家代表躋身世界頂尖學府的地位。」
【其他】黃仁勳點名AI新時代「兩工作最吃香」:需求翻倍再翻倍
2025-10-02
英偉達(Nvidia或NVDA,又名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在9月18日接受英媒訪問時表示,由於資料中心的加速發展,而為了加快建設這些工廠,「水電技工和木匠等工人將在AI新時代下十分搶手」,需求甚至將「每年翻倍再翻倍(doubling every single year)」。
綜合外媒報道,建設一個佔地約23萬平方米的資料中心,預料將帶來1500個建築相關的工作崗位,並且這些工人一般無需具備大學相關資歷,預料其中許多人的工資加上加班費,總計年薪會超過10萬美元(約77.8萬港元)。
而資料中心建成後,還需約50名工人負責維護,每一份職位空缺都能在周邊經濟額外創造3.5個就業機會。
黃仁勳還主張,年輕人的下一次機會在於實體產業,而非軟件等技術產業,他早前被問及如果回到20歲年輕時光將從事何行業時,坦言「對於剛剛畢業的20歲年輕人黃仁勳而言(For the young, 20-year-old Jensen, that’s graduated now)」,可能會投身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或物理科學)相關課程,而非軟件工程科學。
英偉達上周宣布與OpenAI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計劃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並部署配套資料中心。報道引述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預測,投入資料中心的全球資本支出將在2030年達到7萬億美元(約55萬億港元)。
資料來源:H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