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每週移民快訊】 加拿大醫療輪候時間太長患者等到絕望被迫海外求醫?| 英國學生簽證緊縮將加劇資金危機? | 台灣推移民修正草案香港人「磨心」?

【每週移民快訊】 加拿大醫療輪候時間太長患者等到絕望被迫海外求醫?| 英國學生簽證緊縮將加劇資金危機? | 台灣推移民修正草案香港人「磨心」?

點擊收睇: https://youtube.com/live/zzwp3ze7yFY

1.【香港】假哥大學歷讀港大碩士 內地女囚240日 官:一再造假「貫徹不誠實」
2.【台灣】台灣執政民進黨力推移民修正草案,為何香港申請人成「磨心」?
3.【英國】英國大學收入連續第三年下降
4.【英國】 英國大學協會警告:學生簽證緊縮將加劇資金危機
5.【英國】 英國與美國達貿易協議 關稅戰下首國 各撤部分貨限制、10%稅率不變 英學者:控損失非振經濟
6.【英國】英國與印度歷時3年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7.【英國】根據移民計劃,英國養老院面臨禁止海外招聘的禁令
8.【葡萄牙】 葡萄牙是歐洲最適宜養老的目的地
9.【愛爾蘭】都柏林儀式授予5,000人公民身份
10.【加拿大】 加醫療輪候時間太長 費用太貴 背痛腦瘤患者等到絕望 為活命被迫海外求醫
11.【加拿大】魁省國際生數量挫 大學網現2億資金缺口
12.【澳洲】 工黨大勝連任 黃震遐籲本地華人爭取移民政策改
13.【其他】Lady Gaga巴西免費騷吸引250萬觀眾朝聖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移民 #升學 #移居 #移民英國 #移民加拿大 #移民澳洲 #移民美國 #香港人#BN O#香港人移民 #加拿大 #新聞 #國際新聞 #英國新聞 #新聞直播 #新聞分析 #新聞討論 #英國移民 #英國 #移民新聞 #移民分析 #葡萄牙 #DSE #留學生 #移民日本 #歐洲

1.[香港]假哥大學歷讀港大碩士 內地女囚240日 官:一再造假「貫徹不誠實」

28歲內地女子透過偽造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證書,獲港大碩士課程取錄,並管有虛假港大畢業證書,她早前承認各一項以欺詐手法取得服務罪及管有虛假文書罪,案件昨日在沙田裁判法院判刑。署理主任裁判官鄭紀航指出,被告以偽造證書報讀港大後仍沒「收手」,進一步管有虛假畢業證書,批評她「一直貫徹不誠實的行為」,判監240天。

持假港大「優異」畢業證 官斥沒收手

被告李思萱(28歲)原被控各一項以欺詐手法取得服務、管有虛假文書以及為取得入境證而作出虛假陳述罪,她早前承認前兩項控罪,為取得入境證而作出虛假陳述罪獲撤控。

鄭官在上次聆訊關注被告行為有否令他人失去入讀港大的機會,控方昨表示,入境處向港大查詢後,發現涉案課程有95個學額,而被告入學當年,課程收生不足,共收取93名學生。鄭官聞言後說,即被告的入讀沒令他人受影響。

辯方進一步求情稱,案中無證據顯示被告以涉案文件作非法用途,例如非法逗留;本案對被告「困擾好大」,重申她已知錯,希望法庭按其背景和案情輕判。

辯方求情稱文件非犯法用 已知錯

鄭官判刑時稱,考慮到案情、辯方求情和相關案例後,以各監禁300日為以欺詐手法取得服務罪和管有虛假文書罪作的量刑起點。鄭官續謂,被告以偽造證書報讀港大後,進一步管有虛假畢業證書,批評她貫徹不誠實行為,下令把兩罪部分刑期分期執行,同時基於她認罪,扣減三分之一刑期,終判被告監禁240日。

被告承認的案情顯示,港大去年3月接到「假學歷」投訴指就讀該校文學碩士課程的被告懷疑涉案;警方接報後發現,被告2021年報讀課程時自稱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學位,惟哥大表示被告從沒就讀該校。

去年7月19日港大終止被告學籍;翌日被告試圖離港時遭截停,被捕後在警誡下稱,她2020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後,向留學中介支付38萬元人民幣,然後獲安排短暫修讀「哥倫比亞大學」網上課程,再訛稱在該校畢業。另外,案情提及警方在被告寓所搜出虛假的港大「優異成績」畢業證書,但她的實際成績為「及格」。

資料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50509/s00002/1746726898808/%e5%81%87%e5%93%a5%e5%a4%a7%e5%ad%b8%e6%ad%b7%e8%ae%80%e6%b8%af%e5%a4%a7%e7%a2%a9%e5%a3%ab-%e5%85%a7%e5%9c%b0%e5%a5%b3%e5%9b%9a240%e6%97%a5-%e5%ae%98-%e4%b8%80%e5%86%8d%e9%80%a0%e5%81%87%e3%80%8c%e8%b2%ab%e5%be%b9%e4%b8%8d%e8%aa%a0%e5%af%a6%e3%80%8d

 

2.【台灣】台灣執政民進黨力推移民修正草案,為何香港申請人成「磨心」?

移居台灣快5年的香港人小波(化名),4月的一天正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當看到一則有關當局要收緊港澳人士移台政策的貼文時,她脫口而出說了一句廣東話粗口。

「我想任何地方的移民政策,都會對待移民有不公平的。 但這次,擺明的不公平,也是夠大膽,擺明將你變成中國香港人,」小波激動地說道。

事源今年4月初,包括王定宇、王美惠在內的18位民進黨立法委員提出《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簡稱《港澳條例》)「第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主張提高港澳人士移居台灣的門檻。 要求透過依親、投資、專業技術等類別移民台灣的港澳移民,申請定居的年限從一年延長到六年;也同樣要求他們比照適用外國人——包括中國大陸移民的「歸化政策」,放棄原來的港澳身分。

這幾位民進黨立委在修正草案的關係文書解釋說,修法是因應近年香港的社會劇變,「防堵中共透過港澳移民對台滲透」。 他們特別提及到,北京當局正以「洗人口」的方式,大量引進中國大陸人到香港。

修法的消息一出,立刻在社群媒體上引來不少的香港人參與討論。有人提及五年前,民進黨籍的時任總統蔡英文曾經高調「撐港」(支持香港),收割香港抗爭運動紅利,助其在2020年連任。之後的數年裡,不少台灣本地的社會運動中,「今年香港,明日台灣」的標語隨處可見。

有鑑於此, 有居台香港人對收緊港人移民政策表示失望;也有人質疑提案的可行性,認為取消「香港籍」不符合台港兩地現行的法律。

4月18日,包括這項修正案在內的多項民進黨團提案在立法院遭到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阻攔,未能進入一讀程序。 有分析認為, 提案的未來走向取決於執政黨與在野黨在立法院的政治博弈。

但目前,台灣政局正面臨「朝小野大」的政治僵局,民進黨的諸多議案受阻。然而,依然有香港移民擔心,一旦近日針對國民黨的「大罷免」成功後,民進黨重奪立法控制權,這項提案很可能在立法院獲得通過。

台灣不再「撐香港」?

2019年,香港爆發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潮和警民暴力衝突。 一年後,北京在香港實施極具爭議的「港區國安法」。 有份參與社會運動小波便萌生了要離開香港的打算。出於經濟上的考量,她決定申請到台灣讀書,再透過「評點制」獲得台灣的身分。

「評點制」是台灣政府為包括港澳、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的海外「僑生」制定的就業、入籍政策。申請人需要獲得台灣的大學或以上學歷後,再根據工作、薪資等情況計分,達70點者則可以獲得留台工作的資格,之後居住滿五年且最後一年薪資是平均工資的兩倍以上,即可申請入籍台灣。

對於在台灣生活了數年的小波來說,移民政策的調整仿佛已經變得習以為常。她甚至不記得,這是第幾次聽說台灣想要收緊移民政策了,但每次有這類的聲音傳出,她都會上網發聲。

小波坦言,就算這次的修法通過,她依然可以靠「評點制」留下來,只是「取消原籍」的規定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說自己對於取消「香港籍」並無異議,但如果被要求連BN(O)護照(英國國民

(海外)護照)——英國政府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發出給香港人的護照——都要放棄,會讓她十分猶豫。但相較於這些挑戰,她更在乎的是在台港人是否被公平對待。

小波質疑,幾年來台灣當局的所謂支援只是「流於表面」。「香港人不介意你吃『人血饅頭』,不介意用這件事打正旗號說要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不想變成第二個中國,但你不可以說我們來台灣是為了紅利,你的(移民)條款從來就沒有放寬過,到現在也只有一個靠『專案』拿到身分證」,小波說道。

所謂的「專案」是指「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是台灣陸委會2020年公佈的援助港人措施。 根據媒體報道,直至今年4月,才有首宗流亡港人的專案獲批在台定居,同時還有不少個案積壓。

香港「人口換血」引發台灣「國安疑慮」

BBC中文翻查香港立法會的公開資料發現,由2022年底實施「搶人才」政策開始,兩年間港府共批准了超過27萬份申請,已經抵港的人約有18萬,當中不少人是攜家帶口。 由於「新移民」逾九成人具中國大陸背景,外界質疑香港的人才引進計畫是「人口換血」。

不過,新來港人士需確保在當地連續工作和生活七年,才能獲得永居並申請香港護照。

根據台灣移民署的統計,2020至2024年間,總共有42,925名港人來台居留,成功獲批定居的總數則僅有7,869人。但台灣移民署的數據中,並沒有區分他們當中哪些是中國大陸出生的「新港人」。

今年年初,台灣YouTuber「八炯」在其頻道發表影片,當中有人聲稱,目前有20萬的台灣人同時擁有中國大陸的戶籍,引爆社會對「國安疑慮」的討論。 三名支持「武統」的陸配網紅被取消依親居留證,並遣返中國大陸。之後,台灣移民署向約1.2萬名在台定居的原陸籍人士發函,要求他們補交「喪失原籍證明」,否則將撤銷定居許可和除戶。

3月13日,民進黨籍的賴清德總統在國安高層會議後宣佈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十七項防滲透和統戰措施」,當中明確提及將為港澳人士增列「長期居留」選項。

陸委會隨後跟進,稱將為香港人設計長期居留簽證,讓他們只能來台工作、生活,但不享有入籍資格和投票權。另外,他們還考慮增設「國安觀察期」,拉長居留、定居個案的審核時間。

作為修正草案提案人,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直言,《港澳條例》修法只是多項「國安法案」的配套措施之一,以防止中共對台滲透,「不應將其單獨抽出來解讀」。 他擔心會有中國大陸人在拿到香港身分後,透過寬鬆的移民管道來台,增添國安風險。 「中國是一個獨裁國家,任何人都是他的工具」,他希望「香港朋友要理解台灣民眾對於這個事情的憤怒和焦慮」。

另外,王定宇還表示,在貿易層面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國際社會,如今已經把香港等同於中國大陸地區,台灣自然也該因應國際局勢做出政策調整。

延長居留時間或斷生計

根據現行的《香港澳門關係條例》,香港澳門地區居民可透過依親、投資、專業技術等移民渠道到台灣居留,滿一年後便可申請定居,拿到台灣身分證,並且毋需放棄港澳身分。其中,通過「專業移民」到台灣的港人如果居留期間想要工作,則需由其雇主向勞動部申請「聘僱許可」。

今年55歲的月君,曾在香港從事醫護工作數十載。在搬來台北後,她發現原來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並不被認可。即便如此,她依然選擇重修課程,並在醫院、社區等機構擔任志工,希望早日融入台灣社會並做出自己的貢獻。月君說她還擔心,就算是拿到了醫護的證照,想要通過「工作簽證」這一關更加困難,因為不少台灣雇主會因為「麻煩」而不願聘請港澳人士。

月君仍然希望不久的將來,等家人病情穩定後,可以有更多時間留在台灣,儘早拿到定居資格。她說,即使轉行都好,至少可以合法工作賺取生活開支,而「修正案」的出現讓她感到十分無奈。「由一年變成六年,我覺得好uncertain(不確定),如果這個是在我去台灣之前修法,那我還有得選。我已經有很多不確定了,現在這樣會令我更迷茫」。

取消「香港籍」的技術難題

由於此次的修法草案並未言明是否會影響已經來台的人,這讓一些和月君一樣,眼看即將達到定居條件的香港人憂心忡忡。今年30出頭的阿祖(化名)是其中之一。

2023年,他抱著「試水溫」的心態,搬來台灣生活,不久便遞交了專業移民申請。他曾在內心盤算,「只需要一年的『移民監』,就可以正式申請定居,拿台灣身分證」,之後如果順利找到工作,便可以開始新的生活。

倘若不出意外,阿祖幾乎可以肯定拿到定居證,但修法當中有關要求港人需要「取消原國籍」附加條件讓他頗有微詞。

由於提案並沒有明確如何證明取消原籍,他質疑修法的條文似乎不符合兩岸現行的憲法框架,「我覺得台灣的立委好像不是很熟悉香港的情況,因為他們提出的議案,我自己覺得在實務操作上是行不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以及中國人大在香港主權移交前的釋法規定,所有在中國領土,包括香港出生的人均為中國公民。目前只有滿足三個條件的任何一項,即是外國人的近親屬,定居在外國或有其他正當理由的香港人,才可以申請放棄中國國籍。

不過,由於中國視台灣為其領土,根據現行規定,大陸人士移居台灣也只是取消戶籍,並不代表喪失「中國籍」。香港並沒有類似大陸的戶籍制度,「取消香港籍」似乎成為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理解,它(台灣)希望香港(移民)顯示出要和大陸『割席』,連中國國籍都不要,但我覺得在香港的情況下,很難做到」,阿祖說。

但王定宇說,台灣是奉行單一國籍制度,任何外籍人士來台定居都需要放棄原本的國籍。在另一項由他聯名提交的修法議案中,也對中國大陸籍人士,提出了類似的「放棄原國籍」的要求。

「中國也好,港澳也好,他們能不能放棄原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成為中華民國的國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考量,我不能幫他們修法。那也不能為了方便一個區域的人,只有他們不用放棄,其他各國人都需要放棄」。他解釋,此舉也是為了「公平」起見。

不過,他補充道,由於歷史原因所導致的香港特殊地位,未來修法中針對港人放棄原籍的部分,可以「soft」(柔性)一些處理。

政治博弈下港人或已卻步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廖元豪表示,由於《港澳條例》並沒有規定居留、定居所需的具體時長,主管的機關本可以修改行政命令就可達至目的。

他認為,此次修法對香港人宣示的意義不大,反而背後的政治博弈才是關鍵,「其實修法我覺得就是煙霧彈,它就是要對台灣人,或者對世界宣示,凡是跟「中」字有關的,跟中國靠近的,我都不歡迎你們,我們台灣就是要做一個防範中國,防範到極點的地方」。

他認為,當局正運用這個議題,向選民展示執政民進黨政治強悍的一面,「反正香港現在對它也沒什麼幫助」。

根據中央研究院2024年6月發布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報告》,對1,500多位來自不同縣市的台灣人參與的抽樣調查中,僅有不到2成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應該嚴格限制香港人透過結婚、工作以及讀書來台居留,明顯低於調查過程中,對中國大陸籍人士的不歡迎程度。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的呂青湖教授長期研究移民問題,她擔憂立委們提出的修法是為了影響民意,而非反映民意,「因為很簡單,我們就是看數據,如果(提案)是純粹反應民意的話,That’s not what it really is(事實並非如此),不像有一個連結」。

但她同時提到,由於近年香港「一國兩制」受到衝擊,兩岸的局勢愈趨緊張,台灣社會對香港移民有「國安疑慮」也是無可厚非。

呂青湖建議,台灣社會應該公開討論,秉持公平。她認為,民間的香港人和台灣人本身是友好的,所以她希望「不要讓一些政策,這些drama(戲劇性事件)影響大家的感情」。

過去數年,台灣多變的移民政策已經讓不少人卻步。相比較英國、加拿大等地,台灣對香港移民的吸引力正大大降低。

張湘玲是一家台灣移民公司的負責人,專注香港人移民的顧問業務近10年。她說,由於近年不少媒體關注港人移民台灣的境遇,她整理了一份香港「反送中」後,台灣當局調整移民政策的時間表,以便隨時發給有需要的記者。

根據她的統計,自2019年中起,台灣已經先後八次針對香港移民,調整行政法規或從嚴審查居留、定居資格。

她說,不少經手的客戶已經走上了「二次移民」(來到台灣後再移居其他地方)之路,這也導致他們生意大減。「和我們高峰期比,客人連之前的5%都沒有,有時候甚至一個月都沒有一單生意,」她補充道。

對於台灣當局提出修法源於「國安疑慮」,張湘玲表示感到疑惑。她說,其十年從業生涯中,鮮少遇到大陸人透過香港「換身分」後再申請來台的,「申請定居的可以說沒有,居留簽證的,有時候會有一兩個,都是來香港讀大學,之後在香港工作。取得香港永居身分再申請來台的,少之又少,其實年輕人對移民台灣興趣不大」。

在台港人的無奈與理解

小波、月君和阿祖都表示,希望最終可以獲批入籍,並長期在台灣生活。即使他們都預感到未來的移民政策會對香港人越來越不友善,也偏向理解台灣目前的處境。

阿祖說,他觀察到這些年台灣政治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社會也變得更撕裂,他理解在面對中國大陸「文攻武嚇」的外部壓力時,台灣社會需要找一些方式去宣洩擔憂、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就將移民的議題拿出來嚴謹地審視。

「以前香港都經歷過這件事,很多人來買奶粉,很多人移民來香港,香港本地人都質疑我們是不是能承受得了,社會的焦慮都很大,也會有很多矛盾、摩擦。」阿祖說,他明白台灣民情為何如此焦慮,但也無奈香港人「很慘」,成為了政治角力下的「磨心」。

阿波表示,她感到生氣,因為她覺得修法對香港人造成不公平是肯定的。

「但站在台灣政府立場,它不可以放過任何一個人,因為他們已經被人滲透了很多了,他們分不出來,他們只能用比較極端的方式去做這件事。 」

資料來源: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x2513x70vro/trad

 

3.[英國]英國大學收入連續第三年下降 

學生辦公室表示,國際學生人數減少將導致校園進一步削減

根據高等教育監管機構的數據,英格蘭地區的大學收入已連續第三年下滑。該機構警告稱,國際學生人數的下降將轉化為校園內更多的削減措施。

學生辦公室(OfS)的年度財務健康檢查發現,許多大學正試圖通過削減建築維護支出、裁撤課程和員工來修補預算赤字,預計該行業今年將出售價值超過4億英鎊的土地和房產。

OfS監管主任菲利帕·皮克福德表示:「這一狀況主要由未能招收到預期的非英國學生數量驅動……2024-25學年這類學生的招生人數目前預計將比去年預測低約21%。」

「這意味著該行業的財務挑戰仍然嚴峻。我們看到盈餘水平和流動性下降,近一半機構預計明年將出現赤字。」

大學一直依賴國際學生支付的高額學費來彌補英國本土學生教學的赤字,後者的學費因通脹而縮水。但自2023年以來,移民和簽證政策的變化導致國際招生人數急劇下降,政府預計將進一步收緊限制。

大學與學院工會秘書長喬·格雷迪表示,報告證實大學仍面臨嚴重的財務壓力,該行業已流失1萬個工作崗位。

「內政部現在必須重新考慮,並從其移民白皮書中撤回任何對國際學生的進一步打擊。如果工黨選擇像『改革黨輕量版』那樣行事,為想來英國學習的人設置更多障礙,大學可能會陷入危機。」

倫敦大學學院委託More in Common進行的一項新民意調查發現,51%的英國選民認為國際學生畢業後留英工作是好事,其中包括33%在2024年投票給改革黨的選民。

OfS監管機構「不預計短期內會出現多所大學倒閉」,但皮克福德警告稱,大學「需要採取更多行動」進行改革以改善長期狀況。

皮克福德建議,有顧慮的準學生可以參考大學公開的財務賬目來指導決策。

「大多數大學生根本無需擔心這一點,迄今為止沒有學生因大學倒閉受到重大影響。發生這種情況的風險仍然很低——這實際上是向大學傳遞信息,要求它們現在採取必要行動,以避免未來陷入這種境地。」

不過,OfS表示正與少數「財務可行性令人擔憂」的機構密切合作,並與政府商討如何在倒閉情況下保護學生。

根據其中一種預測,OfS認為「市場競爭」可能導致三分之二的大學在2027-28學年出現赤字,因為更多知名學府通過增加本土學生招生來替代減少的國際學生。

教育大臣布麗吉特·菲利普森表示,這些數據支持了政府提高本土學費的決定,今年夏季晚些時候發布的白皮書將提出進一步舉措。

 

「去年我要求OfS將重點轉向監控財務可持續性。需要更多改革來夯實高等教育的基礎,大學也必須採取更多措施改善財務狀況。」菲利普森說。

The Guardian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25/may/08/uk-universities-income-falls-for-third-consecutive-year

 

  1. [英國] 英國大學協會警告:學生簽證緊縮將加劇資金危機

Vivienne Stern  維維恩·斯特恩稱大學面臨「關鍵時刻」,傳聞海外學生可能成為限制目標

英國政府被告知,為減少庇護申請而打擊學生簽證的新提案,將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大學面臨的財務危機「顯著惡化」。

在移民白皮書發布前夕,有報導稱,來自被認為可能逾期居留並在英國申請庇護的國家的學生簽證申請者,可能成為政府新一輪打擊的目標。

代表140多所院校的英國大學協會(UUK)行政總裁維維恩·斯特恩表示,大學正面臨「關鍵時刻」,任何新的簽證限制都將削弱其海外招生能力,進一步減少收入。

此前上屆政府實施的簽證限制(包括限制攜帶家屬)已導致國際學生招生人數急劇下降。最新報導顯示,來自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的留學或工作簽證申請者將被列入額外限制名單。

政府正與國家犯罪調查局合作建立模型,對這些國家可能申請庇護的申請者進行畫像分析。去年某段時間,近1萬名持工作或學習簽證合法入境英國的庇護申請者曾居住在由納稅人資助的酒店等住所中。

斯特恩表示:「移民白皮書可能會限制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能力,使該行業本已艱難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她還指責政府試圖用校長薪酬問題轉移對簽證議題的關注——有消息稱,若大學在學生成果不佳的情況下發放高額薪酬,將被「點名批評」。

 

據《泰晤士報》報導,教育大臣布麗吉特·菲利普森計劃公布大學薪酬排行榜,重點標註那些大量畢業生未能獲得優質工作或繼續升學的院校。一位白廳消息人士稱:「那些對高管加薪漠不關心卻辜負學生的大學將面臨嚴厲打擊……象牙塔不負責任的時代結束了。」

斯特恩為校長薪酬辯護,稱其工作複雜艱巨,薪資與同規模職位相符。她補充道:「政府選擇拋出這個話題轉移注意力令人沮喪,畢竟我們有真正嚴峻的挑戰需要應對。」她指出,由於本土學費實際價值縮水及高學費國際學生減少,大學領導層運營環境正日益艱難:「我們需要政府上場協助穩定大學,而不是玩弄轉移注意力的把戲。」

UUK週二發布的60所大學調查顯示:25%院校已被迫強制裁員,49%削減課程,18%關閉整個院系,19%減少科研投入;60%受訪院校縮減維修支出,51%降低餐飲成本,46%減少IT開支。

教育部發言人回應:「大臣明確表示,作為系統性改革的一部分,必須大力推動行業效率提升,減少浪費性支出。本屆政府接手時該行業已面臨嚴重財務風險,我們仍致力於夯實高等教育基礎,確保長期財務可持續性並為學生帶來改變。」

 

The Guardian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5/may/06/student-visa-crackdown-uk-university

 

 

  1. [英國] 英國與美國達貿易協議 關稅戰下首國 各撤部分貨限制、10%稅率不變 英學者:控損失非振經濟

美國及英國昨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英國以降低數以十億元美國貨品進入英國市場的限制,換取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及鋁材的關稅。今次協議讓美國傳統盟友英國成為關稅戰中首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 

具體未作實 特朗普:數周內定

協議具體內容仍未作實,同時美國對英國的10%基準關稅維持不變。美國總統特朗普稱,未來數周會敲定協議具體內容,並相信最終協議屬決定性。他與越洋致電的英國首相施紀賢一同宣布消息,二人重申兩國關係,特朗普形容英國是美國「其中一個最珍重的盟友」,施紀賢甚至借適逢二戰勝利80周年,強調英美是「最緊密的盟友」。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英國脫歐後一直尋求與美國磋商貿易協議,特朗普則可展示有不同國家「排隊」尋求達成協議。英國國王學院經濟學教授Jonathan Portes形容,協議只是控制關稅帶來的破壞,而非提振經濟,英國出口商仍要面對較前一年高的關稅,也對全球經濟造成壓力。

英降食品市場限制

美減汽車鋁鋼關稅

綜合雙方公布,英國會降低對進口美國牛肉、家禽、汽水、穀物、化學及機械等市場限制及加快清關,並購置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波音飛機。根據英方公布,英國出口美國的汽車關稅由27.5%降至10%,每年限10萬輛,鋁及鋼材由25%降至零,勞斯萊斯引擎及飛機零部件享有零關稅。在外界觀望降低的英國對美國科技企業收取數碼服務稅,昨日則未有觸及。

特朗普信與他國幾達協議

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記者會表示,美英雙方磋商貿易協議多年,但一直不成功,形容是透過協議打開英國市場。他又確認,將持續對英實施10%關稅,並形容「差不多是最低」,因英美有特別關係,其他國家面對的關稅更高。特朗普又相信,與其他國家幾近(very close)達成協議,並計劃與歐盟磋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說,預計10%對英關稅每年可產生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收入。被問及擬對美國以外製作的電影徵稅,他說與英國協議分開處理。

擬與歐盟磋商 或致電習

對華方面,特朗普說視乎周末會談情况,但說關稅可能降低,也可能會致電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國是英國最大的出口伙伴,藥物、汽車及機械均依賴美國市場。同時,美國對英國享有貿易順差,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字,美國在貨品方面對英國享有113.9億美元(約888億港元)順差,服務業順差也有36.4億美元(約284億港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4月初開徵「對等關稅」,英國首相施紀賢先前未跟隨歐盟對美國加徵報復關稅。今次協議與英國脫歐後嘗試達成的全面自由貿易協議仍有距離,若要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美方需取得國會同意。特朗普稱,協議已「最大化」,但可能會增加協議範圍,又形容協議創造鋼鋁材貿易區及穩定的藥物供應鏈。

資料來源: 明報
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50509/s00002/1746726899053/%E8%8B%B1%E5%9C%8B%E8%88%87%E7%BE%8E%E5%9C%8B%E9%81%94%E8%B2%BF%E6%98%93%E5%8D%94%E8%AD%B0-%E9%97%9C%E7%A8%85%E6%88%B0%E4%B8%8B%E9%A6%96%E5%9C%8B-%E5%90%84%E6%92%A4%E9%83%A8%E5%88%86%E8%B2%A8%E9%99%90%E5%88%B6-10-%E7%A8%85%E7%8E%87%E4%B8%8D%E8%AE%8A-%E8%8B%B1%E5%AD%B8%E8%80%85-%E6%8E%A7%E6%90%8D%E5%A4%B1%E9%9D%9E%E6%8C%AF%E7%B6%93%E6%BF%9F

 

  1. [英國] 英國與印度歷時3年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英國和印度周二達成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美國總統特朗普引發的關稅動盪,迫使英印雙方加快努力,提升威士忌、汽車和食品貿易。

印度和英國分別是世界第五大和第六大經濟體,這項貿易協定的談判歷時3年才完成,目標是到2040年雙邊貿易額再增加255億英鎊(約2642億港元)。

 

印度總理莫迪稱這項貿易協議互惠互利。英國首相施紀賢則表示,兩國將在貿易新時代,減少貿易壁壘。熟悉英印談判的人士說,特朗普關稅戰促使雙方更專注於達成協議。

這項協議標誌着印度開放了一些長期保護的市場,包括汽車市場,可能成為印度與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大國之間的貿易協議範本。這也是英國自2020年退出歐盟以來達成的最重要的貿易協議。

根據協議,99%的印度出口商品包括紡織品,將享受零關稅,而英國將有90%的關稅項目得到削減。威士忌關稅將減半,從150%降至75%,然後在協議的第10年降至40%,而在配額制度下,汽車關稅將從超過100%降至10%。

協定涵蓋了原產地規則條例,製造商即使使用其他地方的材料也能享受較低的關稅,協定中還包括採購條款,允許英國公司在印度參與更多合同的競爭。

自由貿易協定使某些專業人士更容易移動,而根據一項單獨的協定,印度和英國從業人員在對方國家臨時工作期間不必再同時繳納社會保險費。

另一方面,雖然雙邊投資條約的談判與自由貿易協定同時進行,但分歧依然存在,因此談判繼續進行。

資料來源: 信報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international/article/4078279/%25E8%258B%25B1%25E5%259C%258B%25E8%2588%2587%25E5%258D%25B0%25E5%25BA%25A6%25E6%25AD%25B7%25E6%2599%25823%25E5%25B9%25B4%25E9%2581%2594%25E6%2588%2590%25E8%2587%25AA%25E7%2594%25B1%25E8%25B2%25BF%25E6%2598%2593%25E5%258D%2594%25E5%25AE%259A

 

  1. 7. [英國] 根據移民計劃,英國養老院面臨禁止海外招聘的禁令

伊維特·庫柏將宣布減少淨移民的提案,以應對改革英國日益增長的壓力

伊薇特庫柏 (Yvette Cooper) 表示,作為降低淨移民率規則改革的一部分,養老院將被禁止從國外招募員工。

內政大臣表示,這項變更將引起該行業雇主的關注,供應商應該尋求僱用已經來到該國的外國員工或延長現有簽證。

這是庫柏週一宣布的旨在減少英國淨移民的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

據悉,英國政府還計劃對在英國犯罪的任何外國罪犯進行驅逐出境評估。

庫柏在周日的一系列訪談中表示,政府不會設定淨移民數字,但會針對低技能產業的招募。

庫柏在接受天空新聞台特雷弗·菲利普斯的周日早間節目採訪時表示:「我們將對低技能工人實施新的限制,也就是新的簽證控制,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實際上應該集中精力於高技能移民,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在英國的培訓。

“英國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的新要求是為了確保英國勞動力受益,同時我們還將關閉海外招聘的護理人員簽證。”

當英國廣播公司的勞拉·庫恩斯伯格 (Laura Kuenssberg) 詢問養老院將從哪裡招募員工時,庫珀表示,公司應該從那些本著善意前來擔任護理人員但遭到無良雇主“剝削”的人中招募員工。

「護理公司應該從這些工人中招聘。他們也可以延長現有簽證。他們也可以從持有其他簽證、已經在美國的人員中招聘。但我們確實認為,現在是時候停止從海外招聘護理人員了,」她說。

雖然庫柏拒絕設定淨移民的具體目標,但她表示,部長們認為某些簽證的改變可能會導致明年「低技能簽證減少多達 50,000 個」。

目前,只有被判入獄的外國罪犯才會被通報給內政部,而且通常只有被判處一年監禁的罪犯才會被考慮驅逐出境。

根據新的安排,內政部將獲悉所有被判有罪的外國人的情況,而不僅僅是那些被判入獄的外國人,並將能夠對其他罪行使用更廣泛的驅逐權力,包括更快地採取行動驅逐最近抵達該國但已經犯罪的人。

這項改革將使那些犯下暴力侵害婦女和女孩行為、街頭犯罪和持刀犯罪等罪行的人在威脅升級之前被更容易驅逐出境。

影子內政大臣克里斯·菲利普表示,他支持工黨取消護理人員簽證的想法。在 BBC 的《星期日與勞拉·庫恩斯伯格》節目中,當被問及他是否會支持該計劃時,他回答說“是的,我會的”。

週一,庫柏將提交一份政府白皮書,其中列出了未來立法計劃,旨在顯著抑制淨移民,部長們正試圖對改革英國在地方選舉中的成功做出回應。

奈傑爾法拉奇領導的政黨將大部分競選工作重點放在淨移民數量的增加以及歷屆政府未能阻止尋求庇護者非法跨越英吉利海峽的問題上。

內政部還將出台規定,任何被列入性犯罪者登記冊的外國人,無論刑期長短,都將被歸類為犯有“嚴重罪行”,無權在英國獲得庇護保護。

作為白皮書的一部分,政府將更新拒絕政策和移民規則以反映這些變化。這意味著,如果某人在短期簽證期間犯下罪行,他們再次提出申請將被拒絕。

其他提案預計將包括新規則,即那些屢次未能證明努力招聘英國員工(而是從國外招聘)的公司可能會失去擔保外國工人的權利。政府的目標產業包括工程和 IT。

預計大多數不需要研究生水平技能的工作簽證將受到嚴格的時間限制。

在英國攻讀學位的外國學生在大學畢業後將面臨更嚴格的居留權規定。人們期望海外工人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但據報道,要求達到 A 級同等水平的建議遭到了拒絕。

庫柏面臨著進一步減少淨移民的巨大壓力。改革黨不僅在 5 月 1 日贏得了 10 個地方議會的控制權,還承諾有效凍結大部分移民,並在大多數全國選民偏好民意調查中名列前茅。

雖然技術簽證數量在過去幾年已經大幅減少,但海外招聘的進一步障礙可能會為護理和酒店等行業帶來問題。

部長們還計劃成立一個勞動力市場證據小組,由來自行業和技能機構以及政府和移民諮詢委員會(MAC)的官員組成。內政部表示,這將「有助於了解哪些產業過度依賴海外勞動力,並扭轉國內技能投資不足的局面」。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5/may/11/uk-to-time-limit-visas-for-roles-below-graduate-level-under-new-migration-plan

 

8.[葡萄牙] 葡萄牙是歐洲最適宜養老的目的地

根據《國際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最新發佈的年度全球退休指數(Global Retirement Index),葡萄牙被評為歐洲最佳退休目的地,在全球排名第二。

年度全球退休指數被認為是 「同類產品中最全面、最實用的工具」,它借鑒了撰稿人和通訊員的第一手經驗。 該指數對住房、簽證和福利、生活成本、醫療保健和氣候等多項標準進行評級。

根據該指數,葡萄牙之所以能夠獲得較高的評價,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選擇。

“根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地理位置,一對夫婦每月 2500 到 3000 美元的生活費就能讓他們過上舒適的生活。 雖然里斯本、波爾圖和阿爾加維等熱門外籍人士聚集地的房價較高,但仍有便宜貨」。。

根據葡萄牙的指數詳情,“除房租外,全國各地的月支出趨於一致。 包括電、煤氣和水在內的公用事業費用從 80 歐元到 150 歐元(87 美元到 163 美元)不等。 兩部手機和高速光纖網路的捆綁費用約為65歐元(70美元)。 食品雜貨每月約 400 歐元(約合 434 美元),包括洗漱用品和家庭用品。 我們兩人的私人醫療保險費用為550歐元(600美元)。 健身房會員費每月約 75 歐元,與汽車有關的費用,包括汽油費和保養費,根據旅行情況從零到 50 歐元(54 美元)不等。

擁有一輛汽車的價格比美國高,每加侖汽油約為 6.80 歐元(7.39 美元)。 然而,對我們來說,自由探索葡萄牙和前往市外約會是值得的。 全額汽車保險的年保費從 300 歐元到 600 歐元不等,具體取決於車型和駕駛員的年齡。

醫療保健

報告指出:「葡萄牙的醫療保健水準很高,既有私立醫療系統,也有公立醫療系統。 私立醫療機構可提供講英語的醫生提供的個人化醫療服務。 看私人醫生的費用低至 16 歐元(17.4 美元),私人保險每月約 550 歐元(600 美元),可承擔 80% 的費用“。

外籍人士可以選擇在小村莊過寧靜的生活,也可以到里斯本和波爾圖等城市感受活力。 活動範圍包括海岸徒步旅行、探索中世紀城鎮、享受葡萄牙著名的葡萄酒和美食。

 

簽證

對於那些計劃搬家的人來說,獲得居民簽證是必要的。 最常見的簽證是 D7,需要提供被動收入證明,首先要在本國提出申請。 居住五年後,外籍人士可以申請入籍,但必須仔細考慮稅務問題。

“六年前,當我第一次申請居民簽證時,我被告知五年後可以申請入籍。 當時,這是我想得最遠的一件事,但隨著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我們開始意識到它的吸引力。 有了葡萄牙護照,我們就可以在歐洲任何地方生活,而無需再辦理其他簽證手續“。

資料來源: The Portugal News

https://www.theportugalnews.com/zh/zh-news/2025-05-07/portugal-top-european-destination-to-retire-to/97411

 

9.【愛爾蘭】都柏林儀式授予5,000人公民身份 

關鍵要點

– 愛爾蘭當局近期授予5,000人公民身份

– 自2011年以來歸化公民總數已達20萬人

– 新公民主要來自印度、英國和巴西

2月12日與14日舉行的歸化儀式中,來自全球130多個國家的5,000人正式成為愛爾蘭公民。據申根新聞網報導,最終場次儀式於都柏林會議中心舉行,六場典禮共頒發5,000份公民證書。

「我深知獲得公民身份對每位參與者的意義。這不僅是取得護照,更代表歸屬——確認愛爾蘭是你們的家園,真正成為社會一份子。」

——愛爾蘭司法部長吉姆·奧卡拉漢

據《愛爾蘭中央報》報導,公民事務部門處理申請量從2023年的1.2萬件提升至逾2萬件。2024年更創下3.1萬件處理紀錄,審核時間從15個月縮短至8個月。

部長呼籲新公民共建社會

奧卡拉漢部長在演說中敦促新公民貢獻所長:「請諸位積極促進社會福祉,我們攜手讓愛爾蘭更美好。移民為社會文化帶來真實價值——使城鎮社區更豐富多元,成為宜居、求學與工作的活力之地。」

這些新公民中,有人多年前為求學或工作來愛,最終選擇扎根。例如來自巴西的芭芭拉·弗蘭佐尼達萊拉:「非常激動!當初僅為學英語而來,卻愛上這裡友善的人民。這份認證讓我確信:這就是家。」

印度裔新公民占比最高

RTE新聞指出,申請者前十大國籍中,印度裔以914人(18.2%)居首,其次為英國(614人)、巴西(531人)、羅馬尼亞(380人)、波蘭(360人)、菲律賓(241人)、南非(210人)、尼日利亞(205人)、巴基斯坦與美國(各191人)。

司法部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共舉辦203場歸化儀式,授予180餘國人士公民身份。2011至2025年間,預計逾20萬人成為愛爾蘭公民。

 

資料來源:Schengen Visa

https://schengenvisainfo.com/news/ireland-5000-people-granted-irish-citizenship-at-dublin-ceremony/

10. [加拿大] 加醫療輪候時間太長 費用太貴 背痛腦瘤患者等到絕望 為活命被迫海外求醫

由於輪候時間冗長加上本地醫療費用高昂,加拿大現時不少患者轉到海外就醫免拖累病情。

多倫多居民范登伯格(Allyson Vandenberg)表示,當背痛已達難以忍受程度時,她甚至未踏入診所就遭拒診。

她表示,有位醫生同意接診,但要等8個月,但最終預約卻在面診到來前取消。在劇痛之下她開始考慮安樂死,並已經開始向親朋道別。

病情轉機出現在墨西哥友人介紹的醫生。范登伯格表示,通過電話和WhatsApp的溝通後,自己感到安心,周一做檢查,周四就動手術。

痛症折磨6年飛德國治療

范登伯格是眾多採用「醫療旅遊」的加拿大人之一,這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求生。

加拿大醫學會數據顯示,髖關節置換、膝關節手術與白內障等非緊急手術普遍延誤,全國更有逾650萬人沒有家庭醫生。

安省格倫莫里斯(Glen Morris)的霍格斯特拉滕(Ronna Hoogstraten)飽受背痛與骶髂關節疼痛折磨6年後,決定飛往德國治療。

她表示,自己的L5-S1椎間盤退化到只剩15%,其他椎間盤也開始滑脫,再拖下去恐怕要坐輪椅。在提供MRI影像6天後,德國有診所就安排手術日期。她感慨道,加拿大這邊連轉介日期都沒等到。

滿地可居民哈丁-瓊斯(Celyn Harding-Jones)伴隨罕見腦瘤生活20年後,被迫到海外求醫。她表示,為了活命必須出國,因為在加拿大找不到有相關經驗或願意動刀的神經外科醫生。她在35歲時已出現猝倒症發作,連照顧孩子都困難。

她批評省級醫療委員會的跨省就醫申請流程不透明,根本不考慮重症患者能否完成。

土耳其成牙科與醫美熱點

阿省居民祖克(Louise Zuke)接到建議自費到海外接受手術,事後「可申請報銷」但卻無保障。至於轉介到安省或卑詩省就醫也無明確時程表。

退役加軍上尉貝克特(Jody Beckett)經退伍軍人事務部拖延後,自費10萬元在德國接受頸椎重建手術。她表示,要花幾個月評估才肯核銷,但自己等不了那些繁文縟節。

西門菲莎大學教授克魯克斯(Valerie Crooks)指出,墨西哥因地理位置、低廉費用與免簽優勢成為首選;印度則因文化連結受青睞,許多印裔加拿大人探親順便就醫。

東歐診所近年積極招攬國際病患,土耳其更成牙科與醫美熱點。

滿地可居民米雷諾(Michelle F. Renaud)將赴土耳其進行兩顆牙齒的植牙手術。

權衡利弊 留意後續治療風險

她表示,連機票總花費不到5,500元,加拿大報價卻要1萬元以上。

奧克維爾居哈多爾(Ken Hadall)在伊斯坦堡完成全口的牙冠、牙橋與貼片重建僅花4,800元,同樣療程本地牙醫開價要10萬元。

克魯克斯透露,加勒比海國家正打造醫療觀光平台,從小手術到重大治療都包辦。但她提到人們常忽略其他隱藏成本,包括旅費、住宿與術後併發症風險。她強調,手術前務必諮詢家庭醫生,必須清楚了解流程,醫生能提供關鍵的復元建議。最大挑戰在返加後的跟進照顧,加拿大醫生未必熟悉海外手術模式,難以提供適當後續治療。

對許多加人而言,海外就醫是突破本土醫療困境的無奈選擇。但克魯克斯強調,選擇海外就醫者必須權衡利弊,為醫療旅程做足準備。

 

資料來源: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511/vaa1h_r.htm

 

【加拿大】魁省國際生數量挫 大學網現2億資金缺口

魁省至少有7間大學預測2025/26學年會出現預算赤字,全省大學網絡料出現2億元資金缺口,引發大幅削支的憂慮。

滿地可大學預期將會出現970萬元的赤字,協和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更預期赤字高達3,200萬元。

 

代表魁省大學的大學合作局(BCI)主席布蘭切特(Christian Blanchette)表示,省內大學受到兩大壓力的擠壓:政府對薪資上漲和通脹的支持不足,國際學生申請人數急劇下降。

據BCI,國際學生的申請人數平均下降了43%。這可能意味實際入學人數下降30%,導致魁省大學網絡的收入損失估計達2億元。布蘭切特將這種下滑歸咎於省政府決定限制國際學生的數量,更指此舉損害了魁省在國外的聲譽。

儘管面臨這些財政限制和不確定的經濟前景,魁北克大學滿地可分校(UQAM)表示,該校已成功平衡2025/26年預算,部分原因是預計秋季入學人數將會增加。

拉瓦爾大學(Universite Laval)已緊縮開支,並為避免赤字而做出哪些項目必須優先的困難決定。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預算主要透過遇缺不補和退休來平衡。該大學預計國際本科生人數將下降10%,並警告稱,如果降幅進一步擴大,將對收入造成重大影響。

魁省省長勒戈(Francois Legault)今年2月宣布,省內大學新學年將不被允許招收比2024年更多的國際學生。但布蘭切特指出,基準年的數據已很疲軟,因為渥京當年稍早對國際學生簽證設定了上限。這項政策導致魁北克各大學的國際入學人數最初下降了15%。

BCI最近蒐集的數據顯示,2024年4月初至今年同期國際學生申請人數下降了43%,法語大學申請人數降幅最大。其中魁北克大學三河分校(UQTR)國際學生申請減少約60%。

魁省移民廳長洛伯格(Jean-Francois Roberge)最近決定將未來數年移民計劃的諮詢工作延後至秋季。布蘭切特認為此舉會令情況更為惡化。魁省高等教育廳長德里(Pascale Dery)上周四表示,非常了解大學面臨的挑戰。不過她認為,近年來向該系統注入的資金已非常龐大,她不打算提供額外的財政支持來彌補赤字。

至於國際學生,高等教育廳表示,在秋季入學數據公布前,不會做出任何結論,並表示大學擁有完全的靈活性調整其招生策略。

資料來源: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50510/tdd1_r.htm

 

[澳洲] 工黨大勝連任 黃震遐籲本地華人爭取移民政策改

由於輪候時間冗長加上本地醫療費用高昂,加拿大現時不少患者轉到海外就醫免拖累病情。

多倫多居民范登伯格(Allyson Vandenberg)表示,當背痛已達難以忍受程度時,她甚至未踏入診所就遭拒診。

她表示,有位醫生同意接診,但要等8個月,但最終預約卻在面診到來前取消。在劇痛之下她開始考慮安樂死,並已經開始向親朋道別。

病情轉機出現在墨西哥友人介紹的醫生。范登伯格表示,通過電話和WhatsApp的溝通後,自己感到安心,周一做檢查,周四就動手術。

痛症折磨6年飛德國治療

范登伯格是眾多採用「醫療旅遊」的加拿大人之一,這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求生。

加拿大醫學會數據顯示,髖關節置換、膝關節手術與白內障等非緊急手術普遍延誤,全國更有逾650萬人沒有家庭醫生。

安省格倫莫里斯(Glen Morris)的霍格斯特拉滕(Ronna Hoogstraten)飽受背痛與骶髂關節疼痛折磨6年後,決定飛往德國治療。

她表示,自己的L5-S1椎間盤退化到只剩15%,其他椎間盤也開始滑脫,再拖下去恐怕要坐輪椅。在提供MRI影像6天後,德國有診所就安排手術日期。她感慨道,加拿大這邊連轉介日期都沒等到。

 

滿地可居民哈丁-瓊斯(Celyn Harding-Jones)伴隨罕見腦瘤生活20年後,被迫到海外求醫。她表示,為了活命必須出國,因為在加拿大找不到有相關經驗或願意動刀的神經外科醫生。她在35歲時已出現猝倒症發作,連照顧孩子都困難。

她批評省級醫療委員會的跨省就醫申請流程不透明,根本不考慮重症患者能否完成。

土耳其成牙科與醫美熱點

阿省居民祖克(Louise Zuke)接到建議自費到海外接受手術,事後「可申請報銷」但卻無保障。至於轉介到安省或卑詩省就醫也無明確時程表。

退役加軍上尉貝克特(Jody Beckett)經退伍軍人事務部拖延後,自費10萬元在德國接受頸椎重建手術。她表示,要花幾個月評估才肯核銷,但自己等不了那些繁文縟節。

西門菲莎大學教授克魯克斯(Valerie Crooks)指出,墨西哥因地理位置、低廉費用與免簽優勢成為首選;印度則因文化連結受青睞,許多印裔加拿大人探親順便就醫。

東歐診所近年積極招攬國際病患,土耳其更成牙科與醫美熱點。

滿地可居民米雷諾(Michelle F. Renaud)將赴土耳其進行兩顆牙齒的植牙手術。

權衡利弊 留意後續治療風險

她表示,連機票總花費不到5,500元,加拿大報價卻要1萬元以上。

奧克維爾居哈多爾(Ken Hadall)在伊斯坦堡完成全口的牙冠、牙橋與貼片重建僅花4,800元,同樣療程本地牙醫開價要10萬元。

克魯克斯透露,加勒比海國家正打造醫療觀光平台,從小手術到重大治療都包辦。但她提到人們常忽略其他隱藏成本,包括旅費、住宿與術後併發症風險。她強調,手術前務必諮詢家庭醫生,必須清楚了解流程,醫生能提供關鍵的復元建議。最大挑戰在返加後的跟進照顧,加拿大醫生未必熟悉海外手術模式,難以提供適當後續治療。

對許多加人而言,海外就醫是突破本土醫療困境的無奈選擇。但克魯克斯強調,選擇海外就醫者必須權衡利弊,為醫療旅程做足準備。

資料來源: 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50511/vaa1h_r.htm

 

  1. 澳洲 工黨大勝連任 黃震遐籲本地華人爭取移民政策改

2025年聯邦大選可以說是一面倒,執政工黨大勝連任,本台繼續報道華人意見。

大選結果對華人的影響

今次大選對本地華人或者香港移民的影響,現於澳洲居住的前香港立法局議員黃震遐指出,現階段影響並不明確。

他解釋,原因是本地華人基本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壓力,去表達所關注的議題,而也未有看到華裔候選人去公開講他自己對華人移民有甚麽看法。

他又指出,同時也由於政壇兩大陣營有關的政策含糊。

“現在暫時來說,兩個黨(工黨以及自由黨) 對於好似香港、東南亞、中國大陸,基本上都是採取一個公開的、騎牆的方式來應付,所以公開政策上來說,未清楚知道是怎樣。”前香港立法局議員黃震遐

對於今次華裔候選人是否能成功當選,黃震遐說,基本上是與大選結果一樣,即是屬於工黨的大多數勝出,屬於自由黨或其他小政黨,大概都輸。

「其中的例外是有兩個區,代表工黨都是輸,Hume 與 Curtin,有幾個特點,很難知道確實原因,第一這兩個區華人不多,第二他們都是挑戰現任的議員,難度會高很多。」

新州的Hume選區涵蓋雪梨遠西區和以西的鄉鎮區,西澳的Curtin就包括珀斯和附近的地區,這兩個選區華人人口都不多。華人選票影響力今屆較明顯

不過對比華人較集中的兩個選區,雪梨南區Banks,以及墨爾本東區Menzies,黃震遐說,今次選舉結果顯示華裔候選人在這些選區有優勢,反映華人選票在華人聚居選區的影響力,在今次大選更加顯著。

黃震遐分析,Banks 與 Menzies 都是華人人口比例較高,分別有大約20%及26.7% ,兩選區的工黨候選人在第一輪點票,即未計算撥票 (preference votes) 都是輸給自由黨,但撥票後就贏。

「實際上(這兩區)華人票很重要,作為基礎有一定票數,然後可以贏得到,我認為這兩區的華人族裔因素是比較重要 。」

 

2025年聯邦大選可以說是一面倒,執政工黨大勝連任,本台繼續報道華人意見。

大選結果對華人的影響

今次大選對本地華人或者香港移民的影響,現於澳洲居住的前香港立法局議員黃震遐指出,現階段影響並不明確。

他解釋,原因是本地華人基本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壓力,去表達所關注的議題,而也未有看到華裔候選人去公開講他自己對華人移民有甚麽看法。

他又指出,同時也由於政壇兩大陣營有關的政策含糊。

現在暫時來說,兩個黨(工黨以及自由黨) 對於好似香港、東南亞、中國大陸,基本上都是採取一個公開的、騎牆的方式來應付,所以公開政策上來說,未清楚知道是怎樣。

前香港立法局議員黃震遐

 

現於澳洲居住的前香港立法局議員黃震遐表示,今屆大選華裔候選人及選民均未有將澳洲華人關注的議題,提出討論。 Credit: Dr Huang Chen-ya

對於今次華裔候選人是否能成功當選,黃震遐說,基本上是與大選結果一樣,即是屬於工黨的大多數勝出,屬於自由黨或其他小政黨,大概都輸。

「其中的例外是有兩個區,代表工黨都是輸,Hume 與 Curtin,有幾個特點,很難知道確實原因,第一這兩個區華人不多,第二他們都是挑戰現任的議員,難度會高很多。」

新州的Hume選區涵蓋雪梨遠西區和以西的鄉鎮區,西澳的Curtin就包括珀斯和附近的地區,這兩個選區華人人口都不多。

華人選票影響力今屆較明顯

不過對比華人較集中的兩個選區,雪梨南區Banks,以及墨爾本東區Menzies,黃震遐說,今次選舉結果顯示華裔候選人在這些選區有優勢,反映華人選票在華人聚居選區的影響力,在今次大選更加顯著。

黃震遐分析,Banks 與 Menzies 都是華人人口比例較高,分別有大約20%及26.7% ,兩選區的工黨候選人在第一輪點票,即未計算撥票 (preference votes) 都是輸給自由黨,但撥票後就贏。

「實際上(這兩區)華人票很重要,作為基礎有一定票數,然後可以贏得到,我認為這兩區的華人族裔因素是比較重要 。」

籲爭取改變保守移民政策

黃震遐又提到在今次選舉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簡稱 Maga 的運動,歧視移民的看法澳洲選民並不贊同,不過他呼籲華人移民,仍然應該爭取改變目前聯邦政壇對移民的保守觀念。

他指出,從香港的經驗來看,澳洲可以向東亞區學習。

「澳洲政府在很政策方面是很短見,缺乏長遠目標,社會政策例如房屋政策各方面,我認為很多都可以向東亞的經驗借鏡。」

黃震遐又呼籲,本地華人日後應該提出多些意見。

“兩個黨(工黨及自由黨)對於移民入澳洲或者留學生的議題都是比較保守,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教育澳洲的政黨,要改變他們對於移民政策的觀念。”前立法局議員黃震遐

資料來源:SB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podcast-episode/election-reaction-in-chinese-community-call-for-chinese-to-seek-immigration-change/7yoe8gt1i

 

12.[其他] Lady Gaga巴西免費騷吸引250萬觀眾朝聖

樂壇天后Lady Gaga於周六(3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科帕卡巴納海灘(Copacabana)舉行一場免費戶外演唱會,原預計會有超過160萬人撐場,最終卻吸引到250多萬民眾聚集海灘睇騷,場面極為墟撼。今次Gaga的免費演唱會更超越了去年麥當娜(Madonna)里約海灘免費騷的160萬觀眾紀錄,刷新史上女歌手及個人免費演唱會最高動員人次紀錄。

由於今次Gaga開騷製作費用由私人機構贊助,估計演唱會能為里約市帶來超過6億雷亞爾(約8.4億港元)的經濟收益。這是Gaga自2012年以來首次回歸巴西開騷,吸引大批巴西歌迷前來朝聖,而連日來已有大批歌迷聚集在Gaga下榻酒店門外守候,開騷前一日更有大量群眾來看Gaga為演唱會進行綵排。

資料來源: HK01

https://www.hk01.com/%E7%9C%BE%E6%A8%82%E8%BF%B7/60235498/lady-gaga%E5%B7%B4%E8%A5%BF%E5%85%8D%E8%B2%BB%E9%A8%B7%E5%90%B8%E5%BC%95250%E8%90%AC%E8%A7%80%E7%9C%BE%E6%9C%9D%E8%81%96-%E8%AD%A6%E6%8B%98%E5%85%A9%E4%BA%BA%E6%B6%89%E4%BC%81%E5%9C%96%E7%82%B8%E5%BD%88%E8%A5%B2%E6%93%8A#google_vign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