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移英港人大讚英國醫療質素高? 港移民入藉加拿大急升逾三倍?
- 【香港】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下跌兩位輸星台
- 【香港】李家超:輸入人才計劃半年批9萬宗超目標 年底或雙倍
- 【香港】國泰優先在往返中國航班加普通話服務 下月中國招聘服務員
- 【新加坡】星洲生活成本貴絕全球
- 【英國】移英港銀行家胃痛 睇急症求醫12小時 讚爆醫療質素
- 【英國】英國內政部簽證指引不明確 尋求庇護抗爭者改申BNO簽證被拒
- 【英國】英租金一年升逾一成 開支佔稅前收入28%
- 【英國】英國2022年大學留學生以印度為首
- 【荷蘭】荷蘭福利超好 免費發「防曬必備用品」 靈感來自防疫
- 【德國】烏克蘭難民湧入 德國人口創30年來最大增幅
- 【加拿大】港移民入籍 3年間急升46倍 惟面對就業生活成本問題
- 【加拿大】加拿大移民部更新:所有永居申請人均須提交生物識別信息
- 【澳洲】恐成消失的語言:珀斯港媽全力開動 免費開班教授廣東話
- 【澳洲】十大最受歡迎僱主 政府部門佔逾半
點擊收看: https://youtube.com/live/avv2nqN1ixs?feature=share
1.【香港】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下跌兩位輸星台
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比較全球64個經濟體,香港排名第7,較去年下跌兩級,排名低於台灣。在4個大項評級因素中,香港「經濟表現」排名下跌最多,從去年第15大幅下滑至今年第36;「政府效率」繼續排全球第2。政府發言人表示,排名主要受去年疫情高峰和疲弱的經濟拖累而下跌。經濟學者李兆波以「慘烈」形容本港的「經濟表現」,認為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過嚴,「當時係一個錯誤」,導致許多商家撤離。另一學者莊太量說「疫情係全世界」都發生的事,不認同疫情是導致香港排名下跌的原因,但相信來年香港排名會回升。
李兆波:控疫過嚴是錯誤
《世界競爭力年報》是以「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和「基礎建設」4個大項評比全球64個地區的競爭力,而4個大項下再有20個細項評分,以分析地區競爭力。在整體排名中,丹麥蟬聯首位,而頭10位中,新加坡、台灣及香港上榜。
就業排名急跌 GDP增長包尾 新聞自由民主人口增長「弱項」
香港排名較去年下跌兩位,報告指原因是「經濟表現」評分下滑,由去年第15位跌至36位。報告分析香港「經濟表現」的分項評分,指香港的本地經濟和就業排名「急劇下跌」至第56位和45位。
報告再按類別細項評分,香港有多個細項如貨物輸出、消費稅率、資本市場和能源强度,在64地區中都名列榜首,被視為「強項」。不過,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和人均生產總值增長的細項均排行第64位榜尾;新聞自由被評為第55位低位;民主指數排53位;人口增長排62位,同被報告列為「弱項」。
港府發言人回應稱,去年疫情影響經濟,導致評分中的「經濟表現」排名下跌,而隨着香港復常,今年香港經濟會有顯著改善,而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推出「搶人才」、「搶企業」策略,各項工作都取得良好進展。
莊太量:信通關後經濟持續改善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說,報告顯示香港排名趨勢向下,縱使政府强調本港在全球排名前十,但政府在營商上「要再做好點」,例如推廣「電子化」服務。他舉例,現時政府處理商戶申請牌照事宜仍沿用傳統人手檢查方法,對商界而言「每一秒都是錢」,故政府做事步驟不應官僚。本港的公共財政排名同樣下跌,李認為歸根究柢是政府財赤,本港股市和樓市低迷及移民人數增加,令政府稅收減少。
台灣第6爬港頭 星洲三甲不保仍勝港
在亞洲地區中,新加坡和台灣同樣躋身2023年世界競爭力前十,分別排第4和第6,均高於香港,但新加坡排名同告下跌。學者留意到台星兩地的酒店房價都上升,顯示愈來愈多商界在當地經商。
今年新加坡不保去年第3位置,跌至第4位,報告解釋,新加坡在「政府效率」評分錄得些微跌幅,但整體表現良好;當地勞動力亦有明顯增長,升至全球第8位。
台灣排名則較去年上升一級,排第6位。報告形容台灣在「營商效率」和多個「子因素」,例如公共財政和稅務政策都表現理想;而在4個競爭力因素中,有3個都較去年上升。台灣的「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都比去年上升兩級,但「經濟表現」從去年排第11跌至第20。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說,自己在通關後數次到訪台灣,形容當地「好有活力」,他有朋友在台灣開設咖啡店,都對台灣印象很好。他補充,不少公司起初遷至台灣和新加坡為「避風頭」,但之後「避避下ok」,遂留下發展。
中國大陸整體排名從去年第17位跌至今年21位,4個競爭力因素有3個較去年下跌,「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都下跌6級,分別為排35名和21名。
2023年世界整體競爭力排名:
第一名 丹麥
第二名 愛爾蘭
第三名 瑞士
第四名 新加坡
第五名 荷蘭
第六名 台灣
第七名 香港
第八名 瑞典
第九名 美國
第十名 阿聯酋
資料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8%81%9e/article/20230621/s00001/1687285634164/%e5%8f%b0%e7%81%a3%e7%ac%ac6%e7%88%ac%e6%b8%af%e9%a0%ad-%e6%98%9f%e6%b4%b2%e4%b8%89%e7%94%b2%e4%b8%8d%e4%bf%9d%e4%bb%8d%e5%8b%9d%e6%b8%af
2.【香港】李家超:輸入人才計劃半年批4.9萬宗超目標 年底或雙倍
本港近年出現移民潮及出生率低等問題,政府半年前推出多項「搶人才」計劃。行政長官李家超今(20日)出席一個傳媒論壇時指,截至5月底,批出約4.9萬人簽證,數目超出每年目標,他更形容香港是「增值型超級聯繫人」。
李家超指,自半年前推出高才通等各項人才輸入計劃,截至5月底接獲8.4萬份申請,當中批出4.9萬宗簽證,數目超出原定每年吸引3.5萬人來港的目標,證明香港的吸引力,認為按照目前的趨勢,年底數目會達到雙倍。
在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方面,李家超稱半年來已在全球接觸超過150間企業,吸引他們落戶香港,他和他的官員亦多次外訪宣傳香港已重回國際舞台的中心,擔當大灣區門戶的角色。他指香港不但是「超級聯繫人」,更是「增值型超級聯繫人」,強調會堅持在創新、金融、經濟發展方面繼續抓緊機遇。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B0/%E6%90%B6%E4%BA%BA%E6%89%8D-%E6%9D%8E%E5%AE%B6%E8%B6%85-%E8%BC%B8%E5%85%A5%E4%BA%BA%E6%89%8D%E8%A8%88%E5%8A%83%E5%8D%8A%E5%B9%B4%E6%89%B94.9%E8%90%AC%E5%AE%97%E8%B6%85%E7%9B%AE%E6%A8%99-%E5%B9%B4%E5%BA%95%E6%88%96%E9%9B%99%E5%80%8D/383741
3.【香港】國泰優先在往返中國航班增加普通話服務 下月往中國招聘空中服務員
國泰空中服務員上月被中國網民投訴,指其對中國乘客不諳英語有怨言,事件升級至黨媒、小粉紅以至香港政府官員連番批鬥,3名涉事機組人員亦被迅速解僱。國泰行政總裁林紹波周一(19日)向員工發信,交代多項改善服務措施,包括提升服務文化培訓、擴大普通話服務的範圍及前往中國大陸招聘空中服務員。國泰將優先在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班,增加說普通話的人員,並逐步擴展至其他航班,同時在下月前往中國進行招聘,擴大普通話服務團隊。
林紹波在信中開首表明,他三周前親身領導跨部門工作小組,確保團隊為來自不同背景的乘客,提供專業及一致的優質服務。工作小組正調查問題癥結、分析根本成因及探討改善方案,國泰同時會在未來數月落實多項措施。
林紹波指出,考慮說普通話的乘客愈來愈多,要相應擴大機艙服務團隊的普通話服務範圍。國泰會優先在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班,增加說普通話的空中服務員,再逐步擴展至其他航班,同時確保在8月起,每班往返中國的航班均有普通話機艙廣播。
在空中服務員的名牌上,將清楚顯示可提供服務的語言,包括普通話及其他亞洲地區語言,而若果能使用多於一種亞洲地區語言,每月可獲得新增設的津貼。《追新聞》取得有關信件,可見國泰計劃將於8月起新增「語言津貼」,涵蓋9種亞洲語言,包括廣東話、普通話、日語、韓語、印地語、印尼語、馬來語、泰語和他加祿語。機艙服務員需通過國泰內部的語言能力審核測試,達「中等」(Intermediate)能力者每月可獲港幣400元津貼、達「進階」(Advanced)能力者每月可獲港幣800元。信件又指,空中服務員不論語言能力,均需從事所需語言相關工作,並根據相應語言要求分配航班。
林紹波續指,國泰一直計劃在疫情後前往中國招聘空中服務員,公司計劃下月啟動有關招聘項目,進一步擴大普通話服務團隊,使機組人員更多元化。他表示,國泰航空「以港為家」,空中服務員團隊仍會以香港員工為主,亦會配合整體乘客需求,在香港以外的地區招聘。
此外,國泰下月將增加空中服務員的培訓,讓員工重新了解如何向客人提供一致貼心的服務,鞏固公司多元包容的文化。有關培訓將配合現有的入職、晉升及推出新服務培訓,並將進一步把培訓延伸至其他顧問服務團隊。
資料來源: https://thechasernews.co.uk/%e5%9c%8b%e6%b3%b0%e6%95%b4%e9%a2%a8%e5%84%aa%e5%85%88%e5%9c%a8%e5%be%80%e8%bf%94%e4%b8%ad%e5%9c%8b%e8%88%aa%e7%8f%ad%e5%a2%9e%e5%8a%a0%e6%99%ae%e9%80%9a%e8%a9%b1%e6%9c%8d%e5%8b%99/
4.【新加坡】星洲生活成本貴絕全球
全球生活成本飆升,瑞士寶盛發布第四期《全球財富及高端生活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按當地貨幣計算平均上升13%,按美元計算平均上升6%,反映全球通脹率持續高企,原材料、能源、燃料和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在全球城市排名方面,亞洲有4個城市躋身前10位,新加坡由第5名躍升至第一名,首次位列榜首;上海降一級至第二位;香港微升一級至第3位;台北排第8位。在美元升值下,紐約躍升6級至第5位。
值得留意,今年瑞士寶盛高端生活指數顯示,亞洲連續4年蟬聯生活成本最高地區榜首,同時反映亞洲作為財富和高端生活中心的重要地位,以及全球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亞太區研究主管馬修斯(Mark Matthews)認為,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的貿易和商業中心。其中,新加坡獲公認為宜居、穩定和國際化的大都市,並正力爭成為全球領先財富中心,而當地吸引高淨值人士已取得顯著成效,截至去年底的家族辦公室數量按年大增一倍。
港酒店房租翻倍 樓價次高
他又指,香港背靠完全復常的內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香港經濟今年將增長3.5%,加上香港最近更為符合資格的家族辦公室投資提供具吸引力的稅務寬減安排,吸引富裕人士來港落戶。
香港方面,指數中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按本地貨幣計算平均上漲約13%。隨着旅遊需求回升,酒店業面臨較其他城市更高昂的營運、食品及人力資源成本,因此酒店客房(+102%)及高級餐飲(+45%)錄得最大的升幅;汽車價格按年上漲30%。雖然居住成本下降2%,但香港樓價仍然冠絕全亞洲,並為全球第二高,香港亦是全球法律服務費用最高的城市。
雖然新加坡的平均物價升幅在亞太地區並非最大,但當地過半高端生活指數項目價格在亞太地區位列首3位。高級餐飲和高級威士忌的價格分別較地區平均水平高33%和24%,而商務艙機票的平均價格更高出44%。由於較早走出疫後復常,新加坡廣受新移民歡迎,當地住宅物業的需求量極高,徵收懲罰性稅收的汽車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價格分別較全球平均水平高133%和109%,汽車價格方面也貴絕全球。
51%亞洲人過去兩年儲蓄減
另一方面,美國信安金融集團的最新研究指出,在通脹持續上升、政府及僱主停止提供與疫情相關的財政支援下,有四成新加坡、香港及馬來西亞的受訪者表示,沒有信心在欠缺額外財政援助下管理其個人財務狀況。
回顧過去兩年,51%亞洲市場的受訪者表示儲蓄減少,而43%的受訪者稱負債水平上升。另外,有34%的受訪者指,與兩年前相比,現時支付日常開支變得更加困難。在所有受訪市場中,有43%的人認為現時為退休準備儲蓄變得更具挑戰性,有40%的人在制訂其晚年財務計劃和計劃更長遠的財務目標方面感到困難。半數受訪者認為,與兩年前比較,其家庭成員在財政方面上更依賴他們,故長遠的儲蓄目標亦會因為照顧長者和育兒開支增加而變得更為困難。
資料來源: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8%9F%E6%B4%B2%E7%94%9F%E6%B4%BB%E6%88%90%E6%9C%AC%E8%B2%B4%E7%B5%95%E5%85%A8%E7%90%83-214500676.html
5.【英國】港銀行家吳明德胃痛 睇急症求醫12小時 讚爆醫療質素
前年移居英國的香港資深銀行家吳明德,日前在其YouTube頻道拍片大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醫護,又分享自己胃痛到急症室求醫12小時的經歷,他前後由3名醫生,包括1名顧問醫生照料,其間多次抽血、照心電圖、超聲波掃描,直至確認他沒大問題才「放行」。他認為當地醫護團隊精神令人敬佩,觀察病房有7、8名醫生交流意見,還對病人一視同仁,「無論貧賤富貴,入得嚟呢度都係統一階層」、「香港係8分,佢就9.9分」,最後確認他是急性胃酸倒流引致的胃灼熱,進而惡化到胃潰瘍。片段引來移英港人認同,但亦有不少網民為香港醫護抱不平,「問題是香港人口太多,醫院來者不拒」。
吳明德早前在YouTube頻道分享自己在英國睇急症的經歷,事緣5月底他到卡迪夫城探朋友,晚飯吃了牛扒及喝了1小杯白酒,事後胃部不適,還以為普通胃酸倒流,起初未有為意,但長痛不止由凌晨12時痛到早上9時,痛到無法躺下要站立,唯有到急症求醫。
吳明德的求醫過程共12個小時,包括在急症室待了10個小時,然後返回住處等待醫療報告等了2個小時,直至醫生來電講解報告才結束。經歷了半天,他非但沒有怨言,最終更寫感謝信醫護人員。他稱早上約10時到急症室完成登記後,半小時內已有護士檢查,首1、2小時先做抽血、心電圖等。之後他第一次見年約40歲的分流醫生,對方詢問其情況,包括疼痛程度、左右手有沒有痛等,擔心他有心臟問題,並細心解釋檢查內容。等待期間,急症室竟有職員推餐車出來,讓其同行的朋友有東西果腹。移居英國的香港資深銀行家吳明德早前因胃痛入急症,大讚當地醫護高質,懂關懷病人。
醫院安排他第二次抽血做比較、照肺及超聲波掃描等,下午5時左右,年約30歲的女醫生到場阻止他離開,因為他心跳太快,而且驗血有異常,要他留院觀察。由於他疼痛位置接近膽囊及肝,要做全身超聲波掃描,過程中女醫生留意到他很緊張,安慰道沒有大問題,可排除癌症因素,但要由顧問醫生檢查,其間胃部痛疼會持續,安排他留在觀察病房。
吳明德續指,觀察病房有7至8個醫生,再加上護士一起去照看急症病人,「用常理推測係唔同科嘅醫生」,彼此交流意見。他雖然痛,但一直聽醫生們對話,「專家畀嘅意見審慎又客氣」,縱使大家職級或專科不同,仍勇於表達己見,「睇到啲態度同交流係發揮到最大嘅團隊精神」,光是他們的工作態度已向病人「大派定心丸」,「等咁耐係因為專家交換意見」。吳明德寫了感謝信給急症室的醫護,同時寄給了NHS主管、內政部等。
最後有年輕女醫生跟進其狀況,轉介他向1名年約60歲、印度裔腸胃科老顧問醫生做詳細檢查,過程中老醫生不停指點年輕醫生,待到晚上8、9點,老醫生斷症指,他是急性胃酸倒流引致胃灼熱,進而惡化到胃潰瘍,並蔓延到膽及十二指腸,才會如此疼痛。
雖然要等多次血液報告,但已99.9%肯定不是大事,女醫生容許他提早2小時回家等待醫療報告,又承諾報告一出會私人致電通知,「等你今晚瞓得安心」、「有彈性、有輕重之分」,大讚醫生有同理心。
吳明德坦言,自己曾多次入香港急症室,指服務「尚可」,但今次入英國急症室的經歷,充分感受他們對病人的尊重和關懷,「香港係8分,佢就9.9分」。當地醫生畢業的年薪對比貨車司機可能只多1、2萬鎊,但由細到大的教育都是物色立志服務社會的人去做醫生,透過制度物色,再供小孩選擇,醫護以自己的醫療系統為榮,「從個態度睇到,你畀幾多錢,兩倍、三倍你都請唔郁呢啲人,因為人哋覺得係一種使命」。影片引起移英港人共鳴,但不少人覺得難與香港醫護比較。
另一樣令他記憶尤深的,是全醫院的醫護個個面帶笑容,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職員推餐車出來,問等待人士是否需要飲品和三文治,「佢哋當病人係咩,無論貧賤富貴,入得嚟呢度都係統一階層」,給人強烈感覺,他們是想提供充滿關懷、出色的醫療服務。6月9日,他已發信去醫院答謝團隊,同時寄給內政部、NHS主管、當地議員和報章。
影片引起不少移英港人共鳴,「移民蘇格蘭多年,真的體驗到英國醫務人員的高質素。他們都非常尊重每一個人的感受及尊嚴」,亦有人分享曾在香港、英國、澳洲做護士,同意英國醫療系統最好。不過亦有網民為香港醫護抱不平,香港前線環境壓力太大難以比較,公道點說香港急症室問題和醫護專業程度,關愛病人與否無關,「問題是香港人口太多,醫院來者不拒」。另一方面,這亦和英國濫用急症室情況相對較少,而且看普通家庭醫生是免費、藥房配藥固定收費有關。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90929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6.【英國】英國內政部簽證指引不明確 尋求庇護抗爭者改申BNO簽證被拒 留英陷兩難憂被驅逐
英國《衞報》報道,一名本來在英國申請庇護的香港示威者,在英國內政部官員的建議下,放棄其庇護申請,改為申請BN(O)簽證,但其後被當局拒批簽證。該示威者目前面對兩難,根據現行規定,若然申請人處於移民保釋(immigration bail)狀態,將不能申請BN(O)簽證,相反若放棄其庇護申請,變相是逾期居留,同樣也不符合申請BN(O)簽證的條件。
Olivia(化名)仍身處香港的時候,曾經有自稱警方國安處的人士在街上接觸她,指其支持香港獨立。Olivia說有關人士曾在她住所外徘徊,又透過社交媒體接觸她。Olivia過去曾參與支持香港獨立的示威,以及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由於擔心人身安全,她選擇在去年7月離港。
Olivia在1997年主權移交後出生,加上持有BN(O)身份的父母未有同行,故當時她不能申請BN(O)簽證,要選擇申請庇護。不過,庇護申請者在審批期間不能工作,審批程序一般也需要很長時間。
英國政府去年11月擴大BN(O)簽證計劃,容許在1997年主權移交後出生、父母其中一方擁有BN(O)國籍身份且年滿18歲的香港年輕人,能獨立申請BN(O)簽證前往英國生活。Olivia在計劃推出後數天隨即提出申請,她聯絡英國內政部,要求更改其庇護申請,改為申請BN(O)簽證,「等待庇護可能要以年計,我不想等這麼久」。
被拒BN(O)簽證等候上訴結果
Olivia今年1月在內政部官員建議下,取消其庇護申請,並改為申請BN(O)簽證。不過,她在今年2月收到壞消息,當局拒絕向她批出簽證,原因是取消庇護申請,令她被視為「逾期居留」(overstayer),這等同違反英國移民法,變相不能申請BN(O)簽證。根據內政部所指,曾經違反移民法或處於移民保釋(immigration bail)的人士,均不能轉換至BN(O)簽證。
Olivia現處於兩難局面,她擔心會被驅逐出境,而就拒批簽證提出上訴的過程,也可能需要6個月或更長時間。「我不知怎樣做。我看過移民法,如果我申請庇護,我會被視為作處於移民保釋。但如果我放棄(庇護申請),我就是逾期居留﹐所以不論我是否放棄(庇護申請),我都不能申請BN(O)簽證。但他們沒有告訴我」。
內政部早前建議Olivia在選擇放棄庇護申請前,先尋求法律意見。當時她沒有接觸律師的渠道,最後向支援港人的英國組織港援(Hong Kong Aid)求助。港援建議她遵循內政部的指示。
內政部未有回應Olivia的個案,也未有退回她250鎊的BN(O)簽證申請費。Olivia說:「我不能返香港。」
港援提醒尋求庇護人士勿轉申請BN(O)簽證
港援上月發出重要提醒,透露近月接獲多名本身正尋求政治庇護的人士,試圖改為申請BN(O)簽證被拒,提到英國內政部規則禁止政治庇護申請人「轉跑道」,港援表示正就事件向內政部交涉,有新消息會盡快公佈,但在未有進一步消息前,強烈呼籲正申請政治庇護的人士,切勿退出庇護聲請而申請BN(O)簽證。
港援又指,如果尋求庇護人士想轉換以BN(O)渠道申請居留,請預先徵詢法律意見或聯絡港援。如果有人受政策影響,建議在收到結果後14日內提出行政覆檢,並向處理庇護的個案主任反映。
港援共同創辦人Ivan Yim說:「我們強烈建議尋求庇護的港人,繼續維持庇護申請,直至內政部有明確指示。英國政府對香港發生的事情有歷史責任,他們應向處於香港自由前線的人士提供救生艇。」
根據內政部的數字,雖然至今大部份BN(O)簽證均獲批,但拒批簽證的數字有所增加,直至今年3月,包括Olivia在內,今年共有71人在英國境內申請簽證被拒。另外,目前有166名港人正等待庇護申請。
7.【英國】英租金一年升逾一成 開支佔稅前收入28%
英國近年生活成本飛漲,租金亦無可避免上升。根據BCC的報道,英國今年的平均租金比去年上升10.4%,租金平均佔稅前收入高達28.3%。有正在尋找租盤的受訪人士感嘆自己手持£1,750的預算仍難以在倫敦找到安樂窩,並因而考慮出國找尋工作機會。
根據BBC引述 Zoopla的調查,英國比均租金相比去年升高了10.4%,其中作為首都的倫敦更比去年4月高出13.5%,升幅位列全英第2,僅次於13.7%的愛丁堡。租金上升,但大部份人的收入卻未有同樣增長,故租金估收入比例更創下10年新高的28.3%,這數字對居住在倫敦的居民更為誇張,高達40%成為全英最高。
BBC訪問了一名31歲的「打工仔」,他指自己與伴侶的預算高達£1,750,但仍被不少理產經紀視為「低budget」客戶,並指目前難以找到合適租盤。現年31歲的他在受訪時明顯對目前的租務市場不滿,他道:「我沒有車,也不會去旅行,但也不能儲錢買樓。政府對最貧窮的人會有各樣資助,但在職的年青人其實同樣在面對困難。」該受訪者更指自己與女友正申請海外簽證,希望到外地工作以解決問題。
負責是次租金調查的房地產公司Zoopla認為租金上升與近行利率急升有關,這令業主不得不將利率上升的成本轉到租客身上;Zoopla亦指出自疫情後英國各區的租盤少了約20%至40%,但租客人數卻是近5年的新高,在求過於供下租金自然升高。
8.【英國】英國2022年大學留學生以印度為首
英國政府在2019年發布畢業生工作簽證措施(PSW Visa)後,國際學生申請數量激增。該畢業工作簽證允許外國人在英國畢業後留下並工作兩年,學生可以利用這兩年的時間尋找雇主提供長期簽證,或努力賺到足夠的錢來償還就學貸款。
該政策對大學財務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因為國際學生支付的費用比本地人高,佔英國大學約20%總收入來源。新移民彌補在英國脫歐後導致的歐盟人口急劇下降,且英國脫歐也結束歐盟學生支付國內水平費用的安排。
根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間,來自印度及中國的國際學生人數最多,其中印度人申請英國課程的人數成長6倍,並且到去(2022)年,印度已經取代中國成為英國留學生的第一大來源國,其中印度的國際學生以研究生為主,只有約25%是修習學士學程,其中最大的群體來自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和特倫甘納邦,這兩個邦擁有許多科技和工程公司,而且政府鼓勵出國留學。另外中國的學生則以攻讀學士學程佔大多數,並聚集在著名且昂貴的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大學,而印度學生分佈較廣。
然而,試圖在移民問題上表現強硬態度的保守黨政府並不樂見海外學生數量增加。政府並於今年5月宣布,大多數外國研究生將被禁止讓配偶或子女陪同,據統計,去年14萬印度學生入境英國,其依親簽證家屬約有4萬人隨同入境英國。擁有大約 6000 名印度學生的Hertfordshire大學副校長Quintin McKellar,擔心此措施會發出英國不再歡迎信息。
然而,英國印度全國學生協會的Amit Tiwari表示,越來越多的學生反應來英就學的體驗並不盡如人意。普遍的抱怨是生活成本高,尤其是昂貴的住房成本。此外,部分學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部分大學仍維持線上教學。英國大學存在未具吸引外國學生的危機愈為明顯,以及英國積極參與吸引外國學生的大學供應不會很快枯竭,但其國際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更且印度本土的大學,其中有外國大學分校以及純本土印度大學都在大幅度增加。
資料來源: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99b8bb01-53da-4272-a473-6c75448d14af
9.【荷蘭】荷蘭福利超好!免費發「防曬必備用品」 靈感來自防疫
夏天腳步已到,外出活動的重要保健動作之一就是防曬。荷蘭政府日前宣布,全國皮膚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今年夏天政府會向大眾發放免費的防曬乳,號召全民一同預防皮膚癌。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荷蘭本週末氣溫將高達攝氏30度,全國各地議會、運動俱樂部、學校、節慶場地、公園等公共場所設置免費發放防曬乳的站點,呼籲大眾主動索取,千萬別因為花用考量而忽略防曬必要措施。
荷蘭廣播基金會(NOS)報導,這項措施構想來自於一家診所皮膚科醫師。醫師們靈光一閃想到,各地公共場所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設置的手部消毒液噴灑器,可改為填充防曬乳,供民眾取用。
荷蘭西部位於海牙附近的卡特韋克鎮(Katwijk)議員克納普(Jacco Knape)說:「這要花一些經費去做,但我們更重視大家的健康。我們常看到民眾享受陽光時忽略了自我保護,由於本地日照量高於平均,缺乏防護並非好事。」
最常見的3種皮膚癌分別為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荷蘭衛生官員說,全國每6人就有1人確診上述3種皮膚癌的其中一種,比例已創荷蘭歷來最高。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的資料,黑色素瘤發生率荷蘭排名第4,年齡標準比率為每10萬人有27人死亡,僅次於澳洲、紐西蘭與丹麥。
資料來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617004135-260408?chdtv
10.【德國】烏克蘭難民湧入 德國人口創30年來最大增幅
德國人口2022年暴增1.3%至8,440萬人,創兩德統一以來最大增幅,主要是俄烏戰爭德國收納大量烏克蘭難民所致。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表示,這次人口上升112萬人,完全來自於外來移民。淨移民達到146萬人,比前一年的32.9萬人暴增300%,「主要是來自烏克蘭的難民移動」。
就德國本土的狀況而言,去年死亡人數依舊大於出生人數,死亡數比出生數多出32.7萬人。若非移民挹注,德國2022會經歷人口負成長。
根據彭博經濟研究的估計,未來10年內,德國人口問題將嚴重拖慢經濟增長,使德國的經濟增場潛能萎縮至僅1%,狀況比其他西方同儕還要嚴重。若沒有足夠的移民補足勞動力,德國勞動人口將急速下滑,缺工緊縮使經濟難以增長,還會推升通膨壓力。
德國上一波大量難民潮是在2014到2015年間,當時收納了大約100萬敘利亞難民。現在,隨著烏克蘭人大舉湧入,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德國境內的烏克蘭人已經增至前一年的六倍。
難民潮可能帶來一些勞動力,但是德國先前對敘利亞難民的經驗顯示,僅不到一半的難民能在5年內找到工作,加入勞動力。培訓難民基本生活語言技能的學校壓力也猛然增大。不過,這批烏克蘭難民的語言、文化適應能力與工作能力,看來平均都優於先前的難民潮。
資料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7%83%8F%E5%85%8B%E8%98%AD%E9%9B%A3%E6%B0%91%E6%B9%A7%E5%85%A5-%E5%BE%B7%E5%9C%8B%E4%BA%BA%E5%8F%A3%E5%89%B530%E5%B9%B4%E4%BE%86%E6%9C%80%E5%A4%A7%E5%A2%9E%E5%B9%85-084819872.html
11.【加拿大】港移民入籍加國 3年間急升3.46倍 惟新移民面對就業難生活成本高問題
加拿大每年5月底都會慶祝公民周(Citizenship Week),歡迎新入籍公民。移民、難民和公民部(IRCC)部長Sean Fraser表示,加拿大過去一年超過了入籍目標,新增了近364,000名加拿大公民,「今年頭3個月,我們已經迎來了 85,000名新加拿大人,並期待在未來幾個月迎來更多的人」。而從2020年至今,香港人入籍人數亦不斷增加,分別為413(2020年)、669(2021年)、1844(2022年)和502人(2023年首季)。
IRCC指,今年公民周期間(5月22日至28日),加拿大全國共有13,500人宣誓入籍,是平時每周入籍人數的2倍。而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今,入籍總人數和來自香港移民的入籍人數均穩步上揚。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移民部接受查詢時指,從2020年至今入籍人數,分別為110,990(2020年)、137,131(2021年)、375,402(2022年)、100,132(2023年首季)。與此同時,來自香港的入籍人數同步增長,分別為413(2020年)、669(2021年)、1844(2022年)和502人(2023年首季)。
若撇除今年數字,即香港人入籍加拿大人數,從2020年起計,3年間急升3.46倍。
對於入籍人數上升,移民部長Sean Fraser表示,「我每天都為能夠成為加拿大人而心存感激,我鼓勵每個人反思成為加拿大人對他們意味什麼」。
不過,與加拿大近年來移民人數急增相比,入籍人數增幅有所落後。加拿大統計局的2021年人口普查統計,過去10年加拿大移民中,申請入籍的佔比從2001年75.1%下降到2016年60%,2021年更降至45.7%。
有分析指,新移民缺乏加拿大本地工作經驗、高昂生活成本以及祖籍國不承認雙重國籍等因素,令許多移民選擇離開加拿大。多倫多都市大學研究勞動力遷徙的Marshia Akbar教授指,「現在的移民有更多選擇,如果加拿大不能實現他們的發展,滿足預期,他們或選擇放棄」。
資料來源: https://points-media.com/%e5%8a%a0%e6%8b%bf%e5%a4%a7-%e5%8c%97%e7%be%8e/%e6%b8%af%e7%a7%bb%e6%b0%91%e5%85%a5%e7%b1%8d%e5%8a%a0%e5%9c%8b-3%e5%b9%b4%e9%96%93%e6%80%a5%e5%8d%873-46%e5%80%8d-%e6%83%9f%e6%96%b0%e7%a7%bb%e6%b0%91%e9%9d%a2%e5%b0%8d%e5%b0%b1%e6%a5%ad%e9%9b%a3/
12.【加拿大】加拿大移民部更新:所有永居申請人均須提交生物識別信息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IRCC)更新了有關為永久居民申請人收集生物識別信息的政策,所有加拿大永久居留申請人現在必須提交生物識別信息。據《加拿大移民通訊》(CIC News)報道,自6月14日起,任何申請加拿大永久居留(PR)的人,都必須提交生物識別信息,無論他們之前是否曾提交過。
已發布政策的更新意味著,IRCC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永久居民申請程式。在疫情大流行期間,IRCC的「全球個案管理系統」(GCMS)數制定了一項政策,如果PR申請人在過去10年內與臨時居民申請一起提交過生物識別信息,則無需重新提交生物識別信息。
IRCC於2020年9月,允許新移民在過去十年內曾向IRCC提交過生物識別信息者申請永久居留權。這項措施是為了應對疫情限制措施,許多簽證申請中心(VAC)被迫暫時關閉。
當時,IRCC認識到許多PR申請人已經或以前曾擁有加拿大臨時居民的身份,並且要求生物識別技術將使申請人無法繼續推進。
自疫情限制放寬以來,IRCC一直在努力恢復疫情前的服務標準。積壓現已大大減少,該部門已恢復滿負荷工作。
在給加拿大律師協會移民部的一封電子郵件中,一名IRCC官員解釋說:「在PR申請中重複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是在疫情情況下採取的臨時措施。由於疫情現已結束,我們正在恢復常規程序,該程序要求申請人提供他們的生物識別信息,以支持正在提出的任何PR申請,無論以前的生物識別信息是否有效。」
這些變化不適用於那些以工作、訪客或學習簽證申請臨時居民身份的人。申請延期的臨時居民不需要重新提交生物識別信息。
生物識別是指首次申請任何類型的加拿大生活、工作或訪問許可時,申請人提交的指紋和面部照片。
13.【加拿大】加國租賃住房指數公布 加國兩省五年租金暴漲厲害
由B.C.非營利住房協會發布的「加拿大租賃住房指數」6月19日公布數據,概述了2016年至2021年全國各地租金價格的上漲情況,結果令人震驚。評估報告根據租金價格、收入水平、密度和住房質量,在不同地點和人口統計學上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全國各地租金成本驚人上升,租戶家庭面臨重大住房挑戰。
在這五年的調查中,卑詩省租金平均暴漲了30%,而安省也不遑多讓,租金漲了27%。在安省,有15%的人將超過一半的月收入用於居住,而38%的人則有30%的收入用在住房上。
全國範圍內約有50萬家庭因生活費用過高而生活在擁擠的環境中,這種趨勢還在上升,而受影響最大的是邊緣化的群體。
調查組織表示,數據顯示了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在租賃住房上投資不足,未能使租金保持在合理水平。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安省人的租金和水電費開支平均值為每月1946元。
14.【澳洲】恐成消失的語言:珀斯港媽全力開動 免費開班教授廣東話
珀斯—並不是港人熱門移民地,根據澳洲統計局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在珀斯使用廣東話為 0.7%,相較全國平均值 1.2為低。雖然使用廣東話語境不多,但仍無阻港人家長希望孩子學習廣東話的決心。
港媽文恩樂(Gladys)是珀斯廣東話班的發起人。於2022年6月, Gladys 與丈夫帶同只有半歲的孩子移民珀斯。她憶述與珀斯港媽聊天群組的母親聚會時,發現媽媽們交談時都是用廣東話,但孩子卻只用英文溝通。
Gladys 明白他們不會「無端端講中文」,有些較大的「甚至無法寫出自己的中文名」。曾為中學教師的她因而產生舉辦廣東話班的念頭,希望讓孩子有更多接觸廣東話的機會。
而她的「第一個」廣東話班就是在 4月15日,在 Victoria Park Community Centre 舉行。她透過通訊軟件內的「珀斯媽媽Group」邀請有興趣的父母帶同小朋友一起參加。在 4 月時,她已成功舉辦兩次廣東話班,每班都有十幾個小朋友參加。她將孩子按年齡分兩組,一組是2-5歲的學前兒童,而另一組是已在澳洲在學的孩子。
她說:「很多年紀較大的小朋友,他們都聽得懂中文,但向他們發問時,卻以英語回應。」
廣東話班課堂多元化,包括唱中文兒歌、聽音樂做動作、講故事、學寫中文字,亦會畫手工畫,教他們整「晴天娃娃」等。
「有媽媽告訴我,她兩歲半的女兒自那天後,每天早上起床後都要拉著她唱『太陽伯伯』。」
她表示:課堂後,不少家長向她反映,小朋友一齊學習,更加投入。
多元文化獲社區支持
雖然廣東話班是自願發起,而且免費。但由於並無經費,因而家長需自資支付場地租用費。幸運地,這一項活動近日獲西澳東車區坎寧市(Canning )的 Riverton 圖書館支持,提供免費場地和物資。她說:「Riverton圖書館本身有和其他語言機構合作,例給韓語協會等,所以很快便接受我們的申請。希望有固定場地後,可以讓孩子更有規律地多講中文。」
從5月底開始,在 Riverton圖書館舉辦一個月兩次的廣東話讀書會,圖書館網站亦有列出有關活動。
兩孩之母陳曉婷(Mandy)亦是參與廣東話班的家長,她在96年由香港移澳.她表示平日只會在父母家中講廣東話。由於丈夫的馬來西亞背景,家庭內溝通以英語為主。「我已經不能夠100%講到廣東話,但我不想廣東話成『消失的語言』。」「我盡量都會和女兒講廣東話,由最初只有我單方面講,到現在她開始會說「奶奶」、「食嘢」、「抱抱」等單字。」
Mandy 表示:「有次主題是講天氣,例如「晴」字是如何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這是我從未學過,所以我們(家長)都覺得很有趣。」
擁有 15 年教資的前香港中文科教師何姿穎(Wing)亦認同,指首先要令小朋友「唔抗拒」學習廣東話。
她建議如果想小朋友學好廣東話,父母要嘗試將語言融入生活。
她說:「屋企一定要繼續講這種語言,即使他們用英語回答,亦要多播放廣東話的電視節目和歌曲,例如我們在車上會播廣東歌,會打開字幕給他們看和跟住一起唱。」
英國廣東話教育機構「港講廣」負責人方兆允(James)作出提醒。「不要用廣東話用『鬧仔』,盡量不要令小朋友將這種語言和負面的事聯繫在一起。」
另外,Wing 指自己八歲的女子亦有在網上學習中文及其他外語,她建議:「可嘗試找一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的課程,小朋友見到媽媽都學習,大家同步,就不會那麼抗拒。」
「媽媽又可以幫小朋友做筆記,母女之間感覺好sweet。」
她更分享在睡前讀書,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Mandy 表示由於珀斯港人之前一向較少,所以沒有人開設廣東話班,更表示「即使要錢她都肯俾」,續言:「即使沒有面授課程,亦會為孩子報讀網上課程,希望他們至少能以廣東話和親友溝通。」
海外港人學習廣東話意識有所提升
方兆允表示,近年海外港人學習廣東話的意識提升,查詢課程的人數有所增加。
機構於一年前曾推出針對大洋洲地區兒童的網上廣東話課程,但於半年前停辦。James說:「預計再過多兩年,隨著小朋友開始出現執筆忘字,或用英語的方法講中文,學習廣東話的意識會更加提高。」
十年間珀斯的廣東話人口增幅逾9%
Gladys 向 SBS 中文表示,選擇移居珀斯的原因是丈夫要到該地研讀博士。她喜歡珀斯生活節奏寫意輕鬆,而且沒其他大城市繁忙,更可能達到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
Gladys 指珀斯有很多適合一家人的活動和場地,她提及「90%餐廳都有提供BB椅」,不少餐廳更有有地方讓孩子玩樂。此外,珀斯的氣候甚佳,一年只有很少時間下雨或打雷,多是陽光普照。
根據澳洲統計局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東話為珀斯第四大語言(除英語外),19,171人會在家中以廣東話為主要語言,比2011年的17,480人,十年間人數增加超過9%。就澳洲整體而言,廣東話同樣亦是第四大語言(除英語外)﹐295,281人會在家中講廣東話為主,比2011年的280,947,增幅約為5%。
資料來源: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fear-of-disappearing-language-perth-harbour-mama-goes-all-out-to-teach-cantonese-for-free/1v9j8tx7u
15.【澳洲】十大最受歡迎僱主 政府部門佔逾半
調查發現,澳洲打工仔在疫情期間的辭職潮逐漸消退,半數人認為公務員是最吸引的工作。
新冠疫情期間,打工仔更加注重勞逸結合,也引發了一股辭職潮,來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公司。不過相反地,英文詞「big stay」則是形容後疫情時代,人們選擇留在原公司的新潮流。
這股潮流最初出現在美國,而在澳洲,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任仕達(Randstad)對5000人進行調查發現,儘管失業率維持歷史新低,但過去半年只有16%的受訪者轉工,低於去年同期的21%。
由於央行加息、物價飆升,約半數人(48%)認為公務員「鐵飯碗」是最吸引的工作,而考慮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國防部成為最受歡迎的工作場所。
連鎖超市集團Woolworths旗下經營酒店娛樂業務的澳洲消閒及服務業集團(Australian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Group)排第二,是最受僱員歡迎的私營企業。
新州衛生廳、昆州政府、聯邦政府和聯邦衛生部,分列榜單第三至六位,均為公共部門。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排第七,維珍航空(Virgin)第八,新州社區及司法部和Ramsay Health Care醫療保健集團進入前十。
任仕達的新州主管Jo Jakobs表示,結果顯示辭職潮已經結束,打工仔在目前經濟環境下選擇穩定。
但她呼籲僱主加強員工福利:「我們看到很多要求,包括生日假、健身室、心理輔導、為義工工作調班等。」「有人想要彈性上班時間、在家工作來緩解壓力,有人喜歡辦公室文化。在福利和健康方面沒有一個黃金準則。僱主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團隊,並為改變保持靈活性。」
報告也認為,消遣和旅遊公司進入榜單前十,也反映旅遊業正在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