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英國大選港人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英國大選港人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英國大選港人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英國大選港人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點擊觀看:https://www.youtube.com/live/w4CYRYNLaPc?si=ebpQZ7OYAgGNTU6d

 

1.【香港】全球最富50大城市榜 香港排名跌至第9 十年間滑落4名次

2.【香港】朋輩紛離港 擇業難 加薪少 港青1/4人生觀消極 6成想移民 育兒意欲創新低 20萬勞動力缺口難填

3.【台灣】陸委會報錯就業情報 移民署零更新審批準則 台監察院點名行政院促正視香港護士定居困難

4.【泰國】泰國大麻政策「急轉彎」 總理:2024年底前重新列為毒品

5.【英國】英國大選| 港人勤做功課了解英政 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6.【英國】17位移英港人罷工慘遭即炒 怒控英國職場歧視香港人:團結變團滅

7.【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 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

8.【加拿大】搭「救生艇」成永久居民後 回流香港

9.【加拿大】大量加拿大國際學生選讀專業與市場不匹配

10.【澳洲】澳洲5月10日起提高國際學生簽證存款規定

—————-

有關任何「投資移民」、「海外升學」問題,請立即聯絡我們

+852 6227 2336

📱 https://wa.me/85262272336?text=詢問有關投資移民

📥 http://m.me/auragloballtd

立即追蹤我們的IG獲取更多投資移民資訊:auragloballtd

立即Follow我們的YouTube Channel:Aura Global

 

1.【香港】全球最富50大城市榜 香港排名跌至第9 十年間滑落4名次

財富調查公司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網站7日發布《2024全球最富有城市報告》,羅列全球最富前50座城市排名,紐約位居榜首。香港以百萬富翁14萬3400人為列第九,內地則有5座城市上榜,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其中,北京的百萬美元富翁達到12.5萬人,擠進榜單第10名。台北則位列第39名。

根據報告,紐約的百萬富翁(100萬美元或以上流動可投資財富的個人,下同)達到34萬9500人,744人可投資財富超過1億美元,60人身價在10億美元以上。加州灣區緊隨其後,位居榜單第二。

報告提到,內地有5個城市上榜,其中北京的百萬富翁達到12萬5600人,位列第10,百萬富翁人數在2013年至2023年間增加了90%;上海百萬富翁有12萬3400人,同期增加84%,位列11。

深圳百萬富翁有5萬300人,位列27;杭州有百萬富翁3萬1600人,位列36;廣州有百萬富翁2萬4500人,位列46,該三座城市百萬富翁增加幅度都在100%以上。

同時,香港以百萬富翁達14萬3400人,進入榜單前十,位列第9,但報告提及,在過去十年間,香港排名已滑落4個名次。另台北則以百萬富翁30200人,居榜單第39名。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稱倫敦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但排名持續下滑,目前排名第5,有百萬富翁22萬7000人,人數十年間縮水10%。

資料來源:香港01

https://shorturl.at/ejVY6

 

2.【香港】朋輩紛離港 擇業難 加薪少 港青1/4人生觀消極 6成想移民 育兒意欲創新低 20萬勞動力缺口難填

 

香港青年「斷層」怎填補?香港在移民潮、結業潮、股樓低迷的三重打擊下,經濟復蘇乏力,過去3年已有超過21萬人獲批簽證可移居英國加拿大,令早已流失逾20萬勞動人口的香港,「青年荒」問題繼續擴大。在港每年進行的青年調查即發現,不少仍然留港的青年人對前景持續悲觀,有近四分一被訪者承認持消極人生觀,他們有意生育的比率,更跌至57.1%的歷史低點,令人關注。 過往其他調查亦顯示,香港青年有意移民的比率持續高達5至6成,不少行業欲訴苦指年青人才大量留失。故若希望香港能「復興」,如何留住這群未來香港棟樑的心,推動他們積極面對人生,勢成特區政府未來最大的挑戰。

香港近年遇到的挑戰可謂一浪接一浪,繼疫情及社會運動衝擊之後,英國及加拿大「大開移民之門」,過去3至4年間先後推出BNO VISA及救生艇計劃,吸引大量香港年輕人及壯年夫婦攜同子女舉家移民當地。其人BNO VISA累計已批出超過19.1萬宗簽證,加拿大「救生艇」簽證批出數字亦逾2萬宗。加上其他國家的移計劃,特區政府亦坦言近數年已失去了超過20萬勞動人口。此外,適齡學童因父母移民而大減,均導致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勢急惡化,引起各界疑慮。

問題在於即使仍然留在香港的青年人,很多都「心不在此」,因以往不同的調查都曾發現,有意移居外國的年青被訪者,多達5至6成。綜合分析及報道,導致他有「離心」的因有很多,除了部分是涉及社會事件帶來的衝擊,其他很多都涉及生活及經濟因素。 例如香港樓價及租金以往幾乎是全球最高,但薪金徘徊不前,多年來加薪率偏低,直到去年香港月薪工資中位數也只得19800元,最低工資更僅得時薪40元,接近是全球已發展地區最低的水平。這令到缺乏「父幹」的青年人生活格外艱難,因為公屋排不到、居屋抽不到,想成家立室竟變成艱巨任務。此外,恒指2020至2023年曾創出歷史性連續四年連跌,MPF港股強積金蝕完又蝕,都疑加劇了香港年青一群的「離心」。 事實上,不少企業聲稱「請不到青年人」,也許真正問題是他們出手太低,僅萬多元的月薪根本難讓青年人糊口及獨立生活,結果令到在就業市場原應「渴市」的20至29歲香港青年人,失業率竟高達6%以上。當然香港也有一些良心僱主,願意支付較合理工資及關心年青員工的需要,但卻未必足以扭轉整個局面。

與此同時,加拿大及英國兩地最低工資時薪卻達90至110元,比香港高至少一倍,而且氣氛較自由,也有不少港人早已移居當地,「同聲同氣」。這均令到不少香港青年人決心向外闖,也令到香港移民潮一直未有中止。至於仍留在香港的青年人,士氣也有待提振。

香港青年協會過去20年每年進行的「青年價值觀指標調查」,正好反映了留港青年不少都存在悲觀心態。據最新2022年調查數據,雖然「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的比率回升至81.2%,一年之間上升了8.1個百分點,但過去5年認為「自己人生觀屬消極」的被訪者,卻持續高達四分一。

資料來源:BusinessFocus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244173/%E7%A7%BB%E6%B0%91%E6%BD%AE-%E9%9D%92%E5%B9%B4%E5%A4%B1%E6%A5%AD%E7%8E%87-bno

 

 

3.【台灣】陸委會報錯就業情報 移民署零更新審批準則 台監察院點名行政院促正視香港護士定居困難

 

包括護士在內的香港專業人士移民定居台灣難謎底揭開。類似香港申訴專員公署的台灣監察院發現,為加快處理部份香港專業移民的定居申請,台灣政府去年中決定放寬審批標準,但本應受惠於放寬措施的部份港人卻對新政零知悉,揭發大陸委員會、移民署、移民署上級機構、人稱「天下第一部」內政部甚至行政院的缺失。監察院促請行政院正視香港護理人員申請專業移民定居遭遇困境,要求陸委會深切檢討缺失,並責成內政部督促移民署確實依據最新審查標準,加快處理審查申請。

負請調查的監察委員紀惠容表示,陸委會去年5月已針對香港專業移民「保留觀察」申請個案放寬審查準則,而非以「考取專業證照」或「從事與專業相關或其他未與專業相關之白領工作」,作為審查通過的必要條件。她促請行政院考慮召開包括陸委會、移民署、衞福部、勞動部在內的跨部門會議,就審查無國安憂慮,並符合一定條件的香港護理專業移民,能否以個案會商方式給予「個人式工作許可」,令他們在台可自由選擇個人專業以外的適當工作,藉以維持生計。

紀惠容調查報告發現,為加快處理「保留觀察」香港專業移民申請個案,陸委會去年5月召開會議,促請移民署研究制訂納入「為國家政策及產業所需人才」,「有一定財力證明」、「擔任義工一定期間者」等裁量(酌情)條件,作為綜合判定定居的標準,然而,紀發現在她接觸的多名香港申訴人卻表示,對放寛條件一無所知,反映「主管機關宣導成效有待提升,亦間接導致核准香港護理人員定居成效欠佳」。紀惠容調查報告提經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審查通過。

 

陸委會被批發放不確就業訊息損台灣政府形象

另外,報告亦狠評陸委會向在台港人傳遞不確就業訊息,直斥陸委會誤導視聴,損害台灣政府形象。據報,陸委會多次向香港護理人員表示,取得台灣護理師執照前,可擔任台灣「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之醫院「照護輔佐人員」或「照顧服務員」,作為從事相關護埋工作的就業選擇,然而,經監察院立案調查發現,得到衞福部覆核,上述的職位並非台灣醫護專門職業技術人員,而香港護理人員亦不得從事該類工作。監察院批評陸委會未能事先與衞福部溝通確認,即向香港居民傳達不確訊息,促請行政院督促陸委會深切檢討。

 

調查報告指出,因台港薪金差距等因素,早年港澳專業移民極少,隨著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及中共翌年對港強加港區《國安法》,包括會計師、律師在內的香港專業移民申請台灣居留人數暴增。

移民署統計香港專業移民數據顯示,2018年至2019年獲准居留人數:49人、308人;2020年至2021年人數上升至1,232人、1,163人,直至2022年始降為537人,2023年更減為97人。獲准定居(即取得台灣身份證)方面,2018年至2019年獲准定居人數:1人、5人;2020年至2021年人數上升至30人、43人,2022年略為下降為41人,2023年則升至126人。

 

資料來源:追新聞

https://shorturl.at/fgBK4

 

4.【泰國】泰國大麻政策「急轉彎」 總理:2024年底前重新列為毒品

泰國政府2024年底前重新將大麻列為麻醉類毒品,僅限於醫療用途。這意味着,這個東南亞第一個將大麻合法化的國家將反轉這項政策。

泰國首相賽塔(Srettha Thavisin,又譯社德他)星期三(5月8日)參加禁毒機構的會議,表明對毒品採取強硬立場,命令當局在未來90天內給出結果並取得「明顯進展」。他本週早些時候要求執法部門和地方當局90天內在25個被視為「紅區」的府打擊毒品。

他出席會議後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我要衛生部修改條規,重新把大麻列為麻醉類毒品。衞生部應迅速發布新規,允許大麻僅用於健康和醫療目的。」

「毒品是摧毀國家未來的問題,許多年輕人都上癮了。我們須迅速行動,沒收(毒販)資產並擴大治療範圍。」

泰國在2022年6月將大麻從毒品清單中去除,並擴大大麻的合法用途,包括醫療和在食品飲料中限量添加大麻成分,成為東南亞第一個將大麻合法化的國家。隨後,泰國各地銷售大麻產品的小企業迅速增長,目前數量已達數萬家。市場預計,到了2025年,泰國大麻產業的價值將達12億美元(約93.8億港元)。

大麻合法化政策在泰國引起許多爭議。一些政界人士說,由於國會尚未制定針對大麻行業的法規,使得大麻處於管制真空狀態,助長了濫用大麻問題。另有批評者抱怨政府隨意更改政策,讓人們尤其是業者無所適從。

社德他自去年上任以來一直反對將大麻用於娛樂消閒,他認為這可能會加劇泰國的藥物濫用問題。社德他所屬的為泰黨在選舉期間也承諾要根除毒品問題。

泰國新任衞生部長頒薩(Somsak Thepsutin)星期二(7日)透露,會重新審查大麻政策,部門已開始收集公眾意見,以權衡泰國對大麻的開放程度。

泰國前任衞長崇南(Cholnan Srikaew,暫譯)一直尋求禁止將大麻用於娛樂和消閒用途。不過,大麻自由化的支持者認為,這可能導致數千家大麻商店和農場破產,並阻礙推廣大麻為經濟作物的努力。

由於反對聲浪高漲,一項旨在禁止大麻用於娛樂,以及收緊對大麻的種植、銷售和進出口管制的法案未能按計劃在3月獲得內閣通過。目前不清楚頌沙是會推進這項法案,還是重新制定相關的新法。

根據泰國現行法律,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含量不超過0.2%才是合法的大麻產品,違者將面對監禁和罰款。

 

資料來源:HK01

https://shorturl.at/brX69

5.【英國】英國大選| 港人勤做功課了解英政 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英國大選預計今年底舉行,亦是英國政府推出BN(O)簽證後首次大選,部分以BN(O)簽證移英的香港人將成為「首投族」,在異鄉投票選出下一屆執政黨。《棱角》採訪多位移英港人,了解他們關注的議題及參與投票的心情,有人為善用選票努力備課、有人多次向議員交流表達意見、有人積極與本地組織連結,冀將港人聲音帶出同溫層

3年前與丈夫和女兒一同移居英國諾定咸(Nottingham)的「豆豆媽」(化名),受2019年「反送中運動」啟發,由以往不關心政治、從未投票、到逐漸認識民主的重要性,今年將首次參加英國大選投票。她坦言,5年前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有機會在英國投票,現在心情複雜,「講到底,其實係唔開心嘅,但冇辦法,既然行到呢一步做到幾多得幾多」。她認為以後或無法在香港投票,因此會更珍惜在英國投票的機會。

豆豆媽正重新學習英國所有政黨的背景及政府架構,剛升中學的女兒是她的「小老師」。「我女兒在學校的類似通識科課程剛好在教授相關內容,女兒會分享在學校學了什麼,我又可以藉此了解多些,例如國會和政府,他們分別的運作和角色是什麼。」此外,她也有瀏覽政府及各政黨的網站,了解不同部門與政府的關係。

因受中國及香港政權影響決定移英,豆豆媽最關心的是英國的對華政策,她一直留意著首相辛偉誠的近期取態,「他曾承諾關閉孔子學院,現在又反口覆轍,近來對華態度又曖昧。相反,工黨曾表示,無論是在商業、技術發展、貿易等,英國應擺脫中國對英國的影響。」雖然如此,但她指最後一票也不一定投工黨,「那個黨參選政綱在對華政策着墨最多,我便很大傾向會投他們一票。」

另一位即將參與大選投票,居住在雪埠(Sheffield)的前區議員張嘉莉同樣關注對華政策。她認為,在英國的政治生態中,「對黨不對人」的現象比香港更甚。「即使該位議員做了多少地區工作,若他所屬的政黨的政策完全不能接受、對華立場不夠強硬、或無法許下有關的競選承諾,我仍然難以投他一票。」

張嘉莉曾聯繫當區的國會議員見面,藉此表達意見。她認為,除了曾經為港人或對華政策發聲的議員外,其餘大部分議員並不了解香港人關心的議題和處境。她鼓勵移英港人多聯絡自己區的國會議員,提高議員在對華政策上的意識和港人身分的敏感度,「可以寫信或約見面,今年是大選年,相信他們會積極回覆。」

去年被港府懸紅通緝的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移英後首次參與大選投票,他形容這是人生第一場真正的民主選舉投票。「投票的考慮標準對比香港的確有不同之處,對政黨的實質期望有提高,政綱所發揮的影響力和效用亦更大,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是應有的民主素養。」他特別提到,英國的政治架構與香港相距甚大,如「由下而上」的選舉制度,選民可以投選執政黨,以非由首相一人獨大、英國的「左、右翼」與香港的定義亦不相同,投票前宜作深入了解。

蒙兆達移居英國後創立「香港勞權監察」,他認為參與公民社會工作有助他更了解本地政治生態及與政黨溝通。「一方面與其他在英港人組織連結;另一方面,我亦有機會接觸本地工會組織,與他們一同關注香港受打壓的工人運動,透過與他們聯繫,有機會向政黨反映對未來政策改革的意見。」蒙兆達表示暫未有「心水」政黨,但會首先著眼主要政黨對中國的立場,其次便會關注他們對移英港人的就業支援政策。

作為「首投族」,張嘉莉和蒙兆達同樣感覺到心情矛盾,「身為香港人可以在一場由下而上的民主選舉中投票,但不是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參與。這正正突顯港人為何重視英國的對華政策,已經離開的我們仍然想為香港努力爭取多一點點。」張嘉莉苦笑道。蒙兆達則冀盼相同的畫面,有天能在香港上演,「有時會問,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香港才能有實現民主的一天?那麼我們便可在自己熱愛、最有歸屬感的地方,投下民主的一票。」

 

資料來源:Points Media

https://shorturl.at/hsE47

 

6.【英國】17位移英港人罷工慘遭即炒 怒控英國職場歧視香港人:團結變團滅

 

到達一個新地方生活,工作無言是最重要的一環,但如果在當地簽上一個名後便被無故解僱,你又會怎樣處理呢?近日就有17名移英港人因聯署爭取改善工作環境,卻意外被管理層即時解僱,便在Youtube頻道接受訪問列出英國職場三宗罪,大呻雖無奈但難以改變。

Youtube頻道「安迪工房」日前上傳一條新影片,以「違規罷工17移英港人即時被炒魷」為題,該17名港人移英後,透過中介到當地一間工廠打工,即俗稱打「Agent工」,性質類似於香港的外判工、散工,有別於由廠方自行聘請的「長工」。「Agent工」在英國非常普遍,是不少港人移英後的主流工種,而他們在簽名聯署爭取改善工作環境後,卻換來即時被炒魷,而其他國籍的在聯署後卻相安無事,便控訴管理層涉嫌歧視港人。

被炒的17名港人指控英國職場生態差,認爲廠方管理層歧視港人,「通常都是香港人做需要快、工作量多的崗位」,而其他國籍則大多從事不需效率的崗位,該批港人便響應廠內一名長工代表,聯署為爭取改善工作環境,便在聯署中提及希望要求的待遇,例如:管理層需對員工有禮貌、調動崗位的次數不能太多等,而當天的實際申訴流程由長工「帶頭」,Agent工無從得知。

其中一位港人表示當時是有長工及agent工一起提出需求,甚至長工的比例比agent工爲多,而所有長工在事情發生過後,當晚依然可以相安無事繼續在工廠上班,但agent工「就全部被公司請走」,「我哋agent工好多最後都無更派,有部分就直接出P45(員工離職資料),好似間接通知以後唔洗再返工」,其後更指控公司沒有付上與他們勞動時間吻合的工資,「假設我地返咗6小時,但最後實際出比我哋的工資只係2-3小時」,而其實港人是時薪工作,對公司直接咬定自己罷工有所保留,「他們已經直接認同我們罷工呢件事,但對在agent員工角度來看,我們只是時薪工」。

雖然他們在訪問中未有透露帶頭的長工代表是否同為港人,但在17人被炒後,該長工代表要求他們息事寧人,「有十幾個人打爛咗飯碗,冇飯開,咁點樣可以息事寧人啊」、「你打爛咗十幾個人飯碗,我自己覺得『對唔住兄弟』都有句啊,但(最後)都無啊。」雖然該幾位移英港人都認為英國職場對香港人不公平,但都希望可以轉為長工,無論福利、利益上都比agent工更勝一籌。

「安迪工房」在影片中亦有訪問一名英國律師,他指該涉事工廠按國籍來安排工作「其實算係歧視」,但指該批港人有搜證嘅責任,「你話人哋歧視,搜證嘅責任就會喺你度,最好有齊人證、物證」。該律師表示在英國罷工有既定程序,例如須經工會決定在罷工前向僱主提出通知期,而是次該批港人參與的罷工,並無符合這些程序,因此非「成功嘅罷工」,有可能被僱主認為是曠工,違反僱傭合約。

事件一出後引起大批網民在其下留言,大部分都認爲該17移民港人不應參與聯署,「都未企穩就學人爭取依樣果樣,小心團結變團滅」、「呢班人都幾搞笑喎,人叫你簽名你就簽,—啲都冇諗過後果,今次冇乜嘢損失算你哋好彩,仲喺度怨,你哋蠢就算喇,關香港人團唔團結乜嘢事呢?如果簽咗張賣身契,你哋走佬都唔掂呀」、「Agent工=臨時工= 散工,都未係長工,又未正式係佢嘅人已經咁多聲音,工廠當然一刀切唔留人,任何地方都一樣」、「發聲有好多方法,要搵個啱方法,並唔係咁魯莽去做呢啲事情之後話俾人利用」、「其實自己有簽名,應該要負返責任,在簽名前應該是否問清楚呢?說人哋擺你哋上枱,但係你哋亦冇諗過後果就參與」、「嘥鬼氣,成班人啲邏輯思維仲好似啱啱出嚟做嘢咁,本身就係part time你搞咁多做乜呀,擺明就畀人利用擺上枱」。

資料來源:香港01

https://shorturl.at/sDIRT

7.【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 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

 

「香港救生艇」計劃申請永居個案積壓,不少申請人在等待永久居留權期間,面對工作簽證到期的問題。加拿大移民部今(7日)宣布,將於月底公布臨時政策,以解決簽證逾期問題。

 

移民部新聞稿以「加拿大繼續與香港人站在一起,支持他們的自由和民主」為開首,表示加拿大將繼續關注香港的局勢,以確保移民計劃能夠滿足希望來加拿大的香港居民的需求。

加拿大移民部於2021年2月8日推出「香港救生艇計劃」,不少香港人選擇移居加拿大,事隔數年不少港人合資格申請永久居留權,但由於申請量龐大,處理時間增長,許多申請人在永久居留申請最終確定之前面對加拿大臨時身份到期的問題。

 

加拿大移民部表示,未來數周將推出一項新的政策,允許港人在延長了的申請等候期,其在加拿大可獲得新的開放式工作簽證。

 

由2024 年 5 月 27 日開始,以下人士將可獲批開放式工作簽證:

  1. 以Stream A及Stream B途徑申請永久居留權的申請人
  2. 在提交永久居留申請之前 3 年內,持有工作或學習許可證

新政策將持續五年,以便申請人可以在繼續處理永久居留申請的同時,延長其在加拿大的臨時身份。

 

在加拿大擁有臨時身分的人或其監護人,有責任根據需要更新其身分,在當前簽證到期前,提交加拿大工作或學習簽證延期申請,直到移民部對申請做出決定。

 

如果申請人的臨時身分,在申請新的開放式工簽前的 90 天內到期,他們可以根據政策提出申請,同時恢復身分。

 

如果申請人的臨時身分在他們申請新開放式工作簽證之前逾期超過90 天,申請將不會獲批。

 

關顧港人組織回應

港加聯回應這個新推出的政策表示,「此公共政策使救生艇永居申請者可以清楚按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207d 獲得工作簽證,減少被前線移民官拒簽的機會。這算部分回應了我們救生艇永久居民申請者可獲工作簽證的訴求,但並沒有回應自動更新的訴求。」

港加聯補充說:「如果新工簽一樣緩慢審批,其實問題並沒有解決,此政策也與解決PR審批緩慢無幫助。」

 

溫支聯也有同感,稱:「有新一種專屬工簽給香港救生艇是好事, 但依然不能解決緊急個案的需要,亦無解決工簽和PR同樣審批緩慢的問題。我們仍然會收集緊急個案,幫助需要的人士。」

 

香港監察亦歡迎並感謝移民部在短期內制訂出方案,但稱「這項臨時政策治標不治本,並沒有真正解決永居申請個案積壓問題。香港監察將繼續呼籲移民部長增加移民目標配額(admission targets)。」香港監察共同創辦人兼信託人林綺雲 Aileen Calverley特別要求移民部在2個月內審批在2023年收到的永居申請,並一如承諾,確保其後收到的永居申請在6個半月內審批。

 

資料來源:星島

https://shorturl.at/GOQRT

 

8.【加拿大】搭「救生艇」成永久居民後 回流香港

 

麥基爾加拿大研究所(McGill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anada)早前發表報告指,截至2016年估計約有400萬名加拿大人居於海外,佔全國總人口超過一成,該數字自1990年以來大幅增加約36%,反映加人移居海外趨勢持續。

 

根據加拿大亞太基金會(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過往數據,最多加拿大人的海外地區依次為美國、香港及英國,中國則排名第六。

 

移居溫哥華多年且熟悉中國情況的王小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依照其觀察,中國僑民可分為3類,第一類是在移民加拿大前本身是中國的「特權階層」,他們的二代通常不會在加拿大久住,「這些人執着於美國長春藤名校,加拿大對於他們而言只是跳板,完成學歷鍍金後就回中國繼承衣缽,他們未必不認同加拿大的政治體制與價值觀,回流中國純粹只是功利的考量,只有回去中國才能延續他們世襲的『人上人』待遇。」

 

王小姐續指,至於第二類僑民,雖然在加拿大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他們看來,加拿大是個過度政治正確的國家,「近年的大麻合法化、難民政策、女權以及性少數運動,都是他們回流中國的原因,隨着中加關係惡化,近些年甚至有部分中國僑民放棄加拿大國籍。」

 

最後一類則是最常見在中加之間「取長補短」的普通新移民,既完成財富積累,又能保證醫療、置業及養老需求。王小姐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內需疲軟,失業率高企,各行各業都在裁員,愈來愈多公司還設置了不招35歲以上員工的門檻,職場『內卷』,學歷嚴重貶值,回流就等於失業,所以一些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中國僑民又選擇回到加拿大工作。」

 

王小姐又指,除了加國,身邊還有不少35歲上下的朋友前往澳洲、西班牙、韓國及美國等國家讀「二碩」(第二個研究生學歷),「部分人是為了開闢新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有人純粹是為興趣,但無論如何預計薪資都將是中國的數倍。」

 

至於在中國「中產」們財富大縮水的當下,年輕人還有否財力留洋,從事留學中介的張小姐表示,一、兩年前已經注意到以加拿大為目標國家的申請數字銳減,排除了疫情影響後至今仍然未恢復,而今年手上的加國申請更加是下降至零。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數據,除了美國之外,香港是最多海外加拿大人定居的地方;當局另一份報告也指出,15%加拿大移民得到永久居民的20年內選擇回到原居地。近年,不少港人經「救生艇計劃」移民到本國取得永久居民身分後,就因為生活成本﹑工作機遇及醫療服務等因素,選擇回流香港居住。

 

來自香港的Anson和Jennifer,在2021年8月疫情時期,經「救生艇計劃」Stream A渠道來到本國多倫多修讀1年期的學士後深造文憑課程(Postgraduate Diploma),他們畢業後直接申請永久居民身分,並約在3個月後成功取得「楓葉卡」;其後,兩人分別在一間非牟利機構及廣告公司找到工作。

 

他們原本打算一直留在本國定居,過着兩人一狗的加拿大生活;但不久後,他們就遇到疫情後的通漲問題,因此沒有辦法儲錢,並慨嘆「加拿大生活艱難,跟預期中有點距離,也不知為何生活要過得這麼拮据」,於事就萌生回港的念頭。同一時間,兩人在香港均有工作機會,因此在去年10月回流香港,暫時結束短短兩年的本國生活。他們在回港後也表示,很快就重新適應香港的生活。

 

另一名近年移民溫哥華的港人Michael,本身在香港是一名社工,來到本國後同樣經Stream A讀書畢業的途徑取得永居身分。及後,Michael發現在本地取得社工資格並不容易,即使成功考取後,本地的工作待遇跟香港比較,不論薪資和工作量都相差一段距離。因此,衡量各方因素後,也選擇回港發展。Michael表示,香港在移民潮後多了不少工作及晉升機會,亦是他回港的原因之一。

 

最後,同樣是搭「救生艇」來到本國的中年夫婦Tommy及Nicole,其中一人在申請永居身分期間突然身患重病;他們覺得加拿大與香港的醫療系統比較之下,香港相對有更多選擇,因為即使不去公立醫院,也可以向私家醫生求助。加上,對於他們新移民而言,對香港的醫療系統更加熟悉和有信心,因此在面對重病的情況下,回港求醫要令他們更安心。

 

資料來源:加拿大明報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0501/vaa1h_r.htm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0501/vaa3_r.htm

 

9.【加拿大】大量加拿大國際學生選讀專業與市場不匹配

 

數據分析指出,加拿大專上院校並未將國際學生招收的重點放在滿足本國最緊迫的勞動力需求上,造成人才與就業市場嚴重「不匹配」,學生在熱門領域找到好工作的前景微乎其微。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對聯邦數據的分析得知,加拿大招收的國際學生嚴重傾向於填補商業項目的名額,而幾乎沒有滿足醫療保健和技術行業對工人的需求。

CBC從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IRCC)獲得的數據,顯示了自2018年以來,獲得渥太華學習簽證進入專上院校的外國學生每年所選擇的教育領域。

專家表示,這些數據表明,無論是聯邦還是省政府,以及專上院校本身,都沒有將國際學生招收的重點直接放在滿足本國最緊迫的勞動力需求上。

多倫多都會大學(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專註移民問題的研究主管班納吉(Rupa Banerjee)表示:「我們從這些數據中看到,確實缺乏監管。」

先前從未公開過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至2023年批准的所有學習簽證中,商業相關項目佔27%,高於任何其他領域。

在同一時期,只有6%的許可證發放給了健康科學、醫學或生物和生物醫學科學課程的外國學生,而貿易和職業培訓計劃則佔1.25%。

班納吉指,數據顯示,太多的外國學生被吸引到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但在熱門領域找到好工作的前景微乎其微。

她說,「我們並沒有真正試圖引進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才來填補勞動力市場需要填補的空白,而是以學生的形式引進低技能、低工資、可消耗和可剝削的臨時外籍工人。」

她說,這些數字顯示聯邦和省政府均未能確保國際學生的招收,符合加拿大對技術工人的需求。

「學生們從在勞動力市場上並不是特別有價值的項目中畢業,這些項目無法讓他們找到工作,從而使他們能夠過渡並成為富有成效的加拿大永久居民。」

 

國際學生是公立大學的最大推動力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無論是在新冠大流行(COVID-19)之前還是之後,職位空缺率最高和職位空缺絕對數量最多的行業,基本上都是建築業、醫療保健以及住宿和食品服務業。

然而,從2018年到2023年,來加拿大攻讀商科國際學生人數的增長,遠遠超過了任何其他高等教育領域的增長。

2018年至2023年間,授予商業管理、行銷和相關支援服務項目的學習簽證數量增加了5倍。同期向非商業領域發放的學生簽證數量平均增加了1.7倍;健康科學為2.6倍;計算/IT領域的增幅位居第二,為2.4倍。

外國學生支付的學費明顯高於加拿大人,並已向本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投入了數十億元。CBC今年稍早透露,加拿大國際學生人數急劇增加,是公立大學的最大推動力,其中大部分位於安省。

幾所擁有大量外國學生的大學當局均告訴CBC,在聯邦和省政府的敦促下,他們加強了國際招生力度,以滿足國家對技術工人的需求。

安省基秦拿的康耐斯托加學院(Conestoga College)的國際學生簽證,在過去5年中有4年位居全國榜首。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21-22學年,國際學生佔康耐斯托加商業課程入學人數的70%。

該校的一名官員表示,2018年至2023年間,該學院的國際學生入學人數增加了近5倍,該校的招生「反映並符合聯邦政府自身為提高每年移民水平(包括學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對技術工人的需求。」

但情況似乎並非如此,新數據引發了人們對商科學生比例過高的疑問。

商科學生稱畢業後很難找到相關工作

加拿大皇家銀行2022年9月的一份報告質疑加拿大,是否採取了足夠的措施來滿足其招收國際學生與勞動力的需求。

該報告描述了「國際學生追求的學習項目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不一致」,並呼籲增加醫療保健、某些貿易、服務和教育領域的人數。

經濟市場研究機構CD Howe Institute高級政策分析師馬布比(Parisa Mahboubi)表示:「我認為沒有任何努力或計劃,來使各研究領域的入學人數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相匹配。」

涵蓋6年時間範圍的數據顯示,IRCC批出超過776,000個註冊商業或商業管理、行銷和相關支援服務課程的學生簽證。

相較之下,同期健康科學類計劃共發放了約143,000個學習簽證,貿易和職業計劃共發放了36,000個,醫學類計劃共發放了6,300個。

經濟學家亞爾尼茲揚(Armine Yalnizyan)表示,國際學生招生的模式似乎「沒有規律或理由」。

亞爾尼茲揚在接受采訪時指,這是向來這裏的(學生)出售虛假的商品清單,因為本國不需要那麼多擁有商業專業知識的人,「我們需要更仔細地審查我們試圖透過高等教育機構培養哪些技能。」

來自印度的學生辛格(Akash Singh)為了完成在聖克萊爾學院(St. Clair College,安省24所公立學院之一)為期兩年的商業課程,支付了34,000元。

自2021年獲得文憑以來,22歲的辛格唯一能找到的工作就是保全和麥當勞餐廳。

他表示,這裏對商科學生來說沒有機會,「我一直想找金融方面的工作,但這是不可能的。」

辛格稱,位於印度的加拿大大學招募人員強烈鼓勵學生申請商業課程,並告訴他們,進入該課程以及畢業後都很容易找到工作。

但據他所知,他的同學中沒有一個人真正在商業相關領域找到了工作。

聖克萊爾學院國際關係高級副院長塞金(Ron Seguin)表示,辛格在尋找相關工作方面面臨的挑戰,並不能反映大多數國際商科學生所經歷的情況。

塞金在接受採訪時說,「學生學到的那些就業技能可以應用於許多領域,尤其是商業領域。」

 

商科成長與辦學成本有

高等教育戰略協會(Higher Education Strategy Associates)主席亞瑟(Alex Usher)則表示,商科國際學生的爆炸性成長,主要是由於安省的大學尋求彌補省級資金不足的方法。

亞瑟在採訪中表示,他認為這與勞動市場的需求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與大學的財務需求有關,「這是金錢的來源。」

他說,商業課程的運作成本相對較低,特別是與臨床和技術課程相比。

由於大學向此類學科的每位國際學生每學年收取15,000元的費用,因此開設成本較低的課程(例如商科)可以讓學校有更多的收入用於其他地方。

亞瑟認為,在國際學生群體的組成方面,各省比聯邦政府更應該受到指責。

這是因為各省有責任監督其學院和大學提供的課程類型,儘管IRCC負責批准學習簽證,但各省有權限制進入高等教育課程的國際學生人數。

在今年聯邦推出上限之前,唯一行使這項權力的省份是魁省,該省要求每個國際學生須獲得該省教育廳的授權書。

亞瑟說:「各省有可能對數字進行監管,只是十分之九的省份選擇不這樣做。」

省專上教育廳長鄧洛普(Jill Dunlop)未能接受採訪,但她的發言人發表了一份聲明說,「學院和大學是自治的,可以自由地就國際招生做出自己的決定。」

代表安省24所公立大學的聯盟Colleges Ontario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埃文斯(Marketa Evans)表示,「大量國際學生」報名參加了滿足關鍵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課程,包括物流、電腦程式設計、商業分析、酒店管理、旅遊和旅遊以及烹飪藝術。

根據Colleges Ontario提供的數據,目前約有18,000名國際學生就讀先進製造和技術相關課程,另有900名國際學生就讀護理專業。

從IRCC獲得的數據顯示,發放的大量學習簽證中,特定學習領域被標記為其他(367,000個)或未指定(339,000個)。

IRCC官員表示,這是學生填寫學習簽證申請的結果:「其他」代表申請人表明他們選擇的學習領域不在列出的類別之內,「未指定」代表申請人將該欄位留空。

 

資料來源:加拿大星島

https://www.singtao.ca/6686127/2024-05-10/news-%E5%8E%9F%E5%9B%A0%E4%B8%8D%E7%B0%A1%E5%96%AE%EF%BC%81%E5%A4%A7%E9%87%8F%E5%8A%A0%E6%8B%BF%E5%A4%A7%E5%9C%8B%E9%9A%9B%E5%AD%B8%E7%94%9F%E9%81%B8%E8%AE%80%E5%B0%88%E6%A5%AD%E8%88%87%E5%B8%82%E5%A0%B4%E4%B8%8D%E5%8C%B9%E9%85%8D-st-topic/?variant=zh-hk

https://shorturl.at/myAV6

 

10.【澳洲】澳洲再升留學生簽證存款要求 打擊非法招生

澳洲政府周三(8日)宣布,再次提升國際留學生的簽證存款要求,增加至29,170澳元(約15.3萬港元),為7個月來第二次調整。政府同時警告多間學院,在招生時存在欺詐行為。

自周五起(10日),澳洲的國際留學生簽證存款要求由24,505澳元(約12.6萬港元)增至超過2.9萬澳元,比2023年10月時存款要求提升超過8,000澳元(約4.1萬港元)。

內政部長奧尼爾(Clare O’Neil)同日發信警告34間教育機構,指控他們招生可能存在「不實或濫用行為」。奧尼爾警告相關機構,如果被裁定違規,可能被禁止收生及面臨最多兩年監禁。

奧尼爾強調,決不容忍澳洲國際教育領域存在不正直機構,最新政策將剷除教育產業中濫用規定及破壞行業名聲的不良分子。

國際教育產業為澳洲最大出口行業之一,在2022年至2024年產值高達364億澳元(約1,872億港元)。但當地移民人口創新高,使政府面臨沉重壓力。2023年9月30日為止,澳洲淨移民人口增加60%,達破紀錄的約54.88萬人。

澳洲政府致力控制移民人口,除兩度增加留學生簽證存款要求外,亦在3月提升學生簽證的英語能力要求,並終止部分允許學生延長留澳的措施。政府希望,在未來兩年接收移民的人數減半。

資料來源:HKET

https://shorturl.at/cgnW3

 

 

 

 

By | 2024-05-13T18:27:48+08:00 May 13th, 2024|Comments Off on 【每週移民快訊】加拿大申永居個案嚴重積壓?移民部急推新措施助港人延長簽證?|英國大選港人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About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