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錯誤宣佈港澳移民「九不得」? 65%英國人盼重入歐盟?

/【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錯誤宣佈港澳移民「九不得」? 65%英國人盼重入歐盟?

【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錯誤宣佈港澳移民「九不得」? 65%英國人盼重入歐盟?

1月9日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錯誤宣佈港澳移民「九不得」? 65%英國人盼重入歐盟?】

1. 【台灣】台灣“誤植”港澳人士“九不得”文件 在台港人稱“有這想法已經很可怕”

2. 【日本】日放寬限航 港可增班飛全部機場 旅社料春節檔期「大幫助」 運輸局:續要求撤所有限制

3. 【日本】日本3成人口住東京 致密度失衡 政府派錢6萬元 籲家庭搬走

4. 【大陸】中方稱各國限制入境具政治目的:將以「對等措施」反制

5. 【英國】民調:65%受訪英國人盼舉行重入歐盟公投

6. 【英國】英揆辛偉誠新年講話 承諾改善經濟及舒緩醫院壓力

7. 【英國】英擬強制讀數學至18歲

8. 【英國】移民英國阿仔高燒39度°C 港媽出動衛生巾助退燒 3好處完勝冰墊

9. 【加拿大】香港殿堂級音樂家顧嘉煇溫哥華離世 享年92歲

10. 【加拿大】鄧健泓獲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移民重新出發 爽住大屋日日歎雪地靚景

11. 【加拿大】新年度會大選?高達54%國民不希望杜魯多當總理

12. 【澳洲】移民澳洲新報告: 疫情導致抵境移民少近50萬

13. 【澳洲】澳洲搵工 未來需求強勁的 67 個就業崗位

點擊收看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mpdJDxdBs

 

1.【台灣】台灣「誤植」港澳人士「九不得」文件 在台港人稱「有這想法已經很可怕」

台灣移民署日前公告港澳人士“九不得”清單,被指剝奪集會及言論自由,文件上線一天內就被移除,陸委會最新回復稱是“誤植”,學者認為已損害政府公信力和引發寒蟬效應。多名在台港人對BBC中文表達憂慮,有人說會考慮離開台灣。

“我看到那份文件震撼很大,像白色恐怖,他沒有直接抓你,但感受到無形的壓力,”21歲在台港人學生阿謙對BBC中文說。“令我想起香港實施《國安法》時的氣氛,人人自危,失去自由的感覺。”

他2019年在香港參與反修例運動,2021年到台北讀大學。他說很嚮往台灣的自由,一直計劃畢業後留台生活,但隨著台灣收緊入籍門檻,他感受到政策對港人越來越不友善,“九不得”清單恐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兩天想了很多,如果失去自由,留在台灣已經沒意義,不如去別的地方。我跟一班香港朋友吃飯,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連平時不理政治的都覺得這次太離譜。如果真有那些規定,我現在接受你採訪都會有問題——在香港都可以受訪,但在台灣就不行。”

“相信不是空穴來風”

台灣移民署網站1月3日上午公告“港澳居民不得從事活動一覽表”,列出九項港澳居民不得從事的活動:

  • 不得參加選舉造勢活動或助選活動,如上台發言、隨車遊行。
  • 不得參加政治性質公眾活動,如:遊行、抗爭、演說、發放傳單。
  • 不得進入軍事國防地區。
  • 不得進入國家實驗室、生物科技、研發或其 他重要單位。
  • 不得至各軍事基地、要塞堡壘窺視、拍照或攝影。
  • 不得從事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或危害社會秩序之行為,如賣淫、買春、賭博、買賣毒品。
  • 不得未經許可從事工作,如:短期契約工、模特兒走秀。
  • 不得接受媒體邀請,上電視(廣播)節目發表意見,如:CALL IN節目。
  • 不得違反其他法令有明確規範之行為,如: 刑法、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反滲透法、社會秩序維護法、政治獻金法等。

公告沒有寫明法律依據、罰則和「港澳居民」定義,未知是僅限於在台「停留」的入境人士,還是包含在台灣持有居留身份的港澳人士。

BBC中文記者當晚發現文件消失,陸委會回复記者查詢指頁面已移除,“未來有無臚列不得從事非法活動,以供港澳居民參考,尚在討論中”;翌日再回應稱“經了解,本案係屬誤植”,強調並未提出任何新增之禁止或限制規定。

政府的解釋無法說服阿謙,他認為當局“彈出彈入”是把議題拋出來試水溫,看到風向不對就撤下。他相信執政黨看到民意反彈,短期內不會硬推,“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已經很可怕”。

2020年後移居台灣、不願具名的港人P小姐也形容,台灣政策“五時花六時變”(指事情或態度轉變很快,讓人捉摸不定),儘管文件現已移除,仍擔心自己在台灣的權益和自由不受保障。她指台灣在亞洲以民主自由聞名,當局這次做法實在令人失望,長遠會考慮離開台灣。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向BBC中文分析指,無法猜測政府是不小心還是故意放出文件,但相信不是空穴來風,顯然內部有該份文件存在,只是官員正在討論未有定案。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當局下架文件後不用“撤回”字眼,而用“誤植”,引起更多疑惑。“誤植的意思是本來要貼在某個地方,但貼錯了——那本來是要貼在哪?這次公告到底算不算?未來還會再公告嗎?都沒有交代清楚。”

他認為,移民署“不光明正大地”公告沒有法律依據的規定,在媒體查詢後迅速移除,這是法治作業上的不良示範。“一般行政命令都會先公告草案,這次文件有這麼嚴重的影響,居然說公告就公告,說拿掉就拿掉,好像法令可以隨便貼錯,讓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陸委會拒確認遊行及被訪權利

陸委會1月4日回應BBC中文時還指出,港澳居民倘來台短期停留,相關活動應與許可目的相符,並應遵守中華民國既有法律規範。記者追問當局,能否確認港澳人士是否無論“停留”或“居留”台灣,均有參與遊行及接受媒體採訪的權利,陸委會對此沒有回應。

律師出身的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兼時事評論員桑普,在社交媒體發文批評陸委會迴避問題,“這是一個Yes/No的問題”。“如果是Yes的話,難道何韻詩、林榮基等香港人先前都在台灣違法嗎?放眼民主自由主權國家,都沒有同類規定。如果是No的話,政府為何婉轉濫調,不把話一次說清楚呢?”

他表示,當局若不清楚解答上述問題,將進一步傷害香港人與台灣政府之間的信任。“兩年多前,蔡英文總統在台灣銅鑼灣書店開幕時,親手寫上’自由的台灣撐香港人的自由’,一度讓很多香港人熱淚盈眶。時至今日,’自由的台灣禁香港人的自由’是否事實,更讓很多香港人熱淚盈眶。”

在台港人學生阿謙認為,台灣政策大轉彎令港人難堪,反修例運動期間很多香港抗爭者出席蔡英文造勢大會,“現在來說港人不得參加台灣政治活動,是前後矛盾”。

他說來台後認識了一些本地政界朋友,到過不同陣營的選舉造勢大會觀摩,也曾為了爭取港人權益到監察院陳情。”政治的定義很闊,如果都說是違反規定,日後萬一有事要向政府申訴也沒有渠道,我們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會比黑工、黑戶更慘。”

2019年以來經常發起集會遊行的在台港人組織“香港邊城青年”發聲明指,過往在遵守法律規範下未受任何壓力或限制,今後會繼續就香港議題發聲。

該組織秘書長馮詔天對BBC中文說,暫不擔心在台居留港人的自由受損,但認為當局應就有關政策加強說明。“我們不安的來源是政府透明度不足,很多消息傳出來都無法確認,各部門又標準不一樣。如果整個政策和機制可以更清晰,憂慮會少很多。”

學者批矯枉過正

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後,台灣政府認為香港地位被根本性改變而危害台灣安全,移民署不斷收緊移民門檻和港澳人士入境安排。

根據法律,台灣當局可依據《兩岸人民條例》限制大陸籍人士在台活動,《港澳條例》並沒有相關的條文,但這次針對港澳居民的“九不得”被發現與多年前官方公佈的“陸客來台自由行不得從事活動項目”內容類似。

台灣政治學者陳方隅指出,在中國因素和國安考量下,原本就作風保守的移民署寫出像“九不得”這樣的文件並不意外。“說好聽點是對外來人小心謹慎,難聽點是過度防護,甚至有排外跟歧視的態度。各國的移民部門都有這種傾向,台灣的官僚也不例外。”

他質疑當局矯枉過正,“真的要防滲透也不是針對遊客吧”,又指有關文件內容很多不妥,條文寫得不清不楚,過度限制言論自由。“現在被媒體揭露出來也是好事,希望可以點醒移民署。”

台灣法律學者廖元豪則表示,儘管移民署移除了文件,但流出的條文已對在台港人造成明顯的寒蟬效應,“他們會覺得,原來政府不喜歡我們參加政治活動,不喜歡我們接觸媒體”。

大學生阿謙擔憂“九不得”事件所反映的社會氣氛,認為當局一再祭出敵視港人政策,不管是政府由上而下推,還是民間由下而上給壓力,都看到台灣社會有排斥港人的情緒。“之前對港人很支持、同情,現在已經轉了風向,我看到很多台灣人的留言說支持(’九不得’的相關規定),說因為大陸人和香港人已經沒差。”

他說認同台灣要防滲透,但這種言論讓他感到不舒服,指很多港人經歷反修例運動後來台,都是相信民主、自由、人權、反威權等價值,“他們當我們是間諜,當我們是共產黨,我覺得是一種侮辱,如果這種風氣下去,我就不得不走”。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4170709

 

2.【日本】日放寬限航 港可增班飛全部機場 旅社料春節檔期「大幫助」 運輸局:續要求撤所有限制

日本上月底於內地宣布放寬入境檢疫要求後限制內地及港澳航班。繼上周五日方放寬對本港部分航班限制,將可用機場數目由4個增至7個,昨再宣布來自港澳航班可於日本其餘機場降落,亦容許航空公司恢復增加若干由香港前往日本機場的航班,但仍限制增班不能超出一定幅度。香港運輸及物流局昨表示,昨與日本當局舉行視像會議,得悉日方會放寬限制,特區政府會繼續要求日方撤回所有針對香港航班的限制。

有辦赴日旅行團的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表示,日方早前的航班限制措施,令該公司去年12月30日至本月初有500至600名顧客受影響,大部分改團,不過有200多人退團,造成損失。禤國全稱,日方昨公布放寬安排,相信對農曆新年檔期「有好大幫助」,不過仍待航空公司公布最新航班安排,才可進一步部署。

日本除解除機場限制,香港運輸及物流局稱,航空公司可增加若干香港往日本機場的航班,而首次營辦往來香港和日本航線的大灣區航空,可如期開展其往來成田機場的新航班。

增班有限 灣區航空可開新線

本港多家航班公司有營運來往日本航班,上周因限飛措施而削班。國泰航空稱知悉日本當局就入境限制的最新安排,並會調整航班以切合市場需求。香港快運表示,正審視航班情况以配合市場需要,將透過官網持續發放最新消息,今午會提供進一步資訊,顧客現階段毋須致電客戶聯繫團隊查詢。香港航空亦稱,正評估情况並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航班,現階段正繼續營運往東京、大阪、札幌和沖繩航班。

另外,多國陸續要求港澳及中國內地入境旅客提交新冠病毒陰性檢測證明,其中澳洲、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亦接受來自港澳入境者可提交康復證明代替檢測。不過,澳洲要求康復證明須由醫生發出,美國則要求衛生當局康復證明須符合指定格式,意味港府發出的康復證明未必獲承認。

根據澳洲衛生部網頁,旅客倘要出示康復證明,必須由醫護人士於出發前30日發出證明,確認至少7日前染疫及不具傳染性或病徵的證明。美國疾控中心網頁,近期感染的旅客可提交出發前10日至90日內陽性核酸檢測結果,或出發前10日內陽性結果再加醫生或衛生當局信件證明10日前已有病徵。根據港府目前的康復證明,僅提及檢測陽性日期。

韓國駐港領事館昨日最新更新的對港澳入境檢測要求中,無提及接受康復證明;法國駐港領事館回覆時確認,不接受港澳或內地旅客的康復證明。至於疫苗通行證取消後康復證明去留,香港醫衛局回覆說,為便利有需要市民,現階段會維持提供康復紀錄的安排。

資料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30105/s00002/1672855758662/%e6%97%a5%e6%94%be%e5%af%ac%e9%99%90%e8%88%aa-%e6%b8%af%e5%8f%af%e5%a2%9e%e7%8f%ad%e9%a3%9b%e5%85%a8%e9%83%a8%e6%a9%9f%e5%a0%b4-%e6%97%85%e7%a4%be%e6%96%99%e6%98%a5%e7%af%80%e6%aa%94%e6%9c%9f%e3%80%8c%e5%a4%a7%e5%b9%ab%e5%8a%a9%e3%80%8d-%e9%81%8b%e8%bc%b8%e5%b1%80-%e7%ba%8c%e8%a6%81%e6%b1%82%e6%92%a4%e6%89%80%e6%9c%89%e9%99%90%e5%88%b6

 

3.【日本】日本3成人口住東京 致密度失衡 政府派錢6萬元 籲家庭搬走

日本東京人口目前已超過3800萬人,約佔日本總人口的三成,導致該國人口密度失衡,地方經濟也衰退不止;而日本當局為了解決該問題,決定為願意搬離東京的家庭中的每個孩子提供100萬日圓(約6萬港幣)的補助費用,相比2019年搬遷補助方案中提供的30萬日圓(約1.8萬港元),提高了三倍多。

綜合外媒報道,日本政府為解決人口過度集中在東京的問題,自2019年實施「地方創生移居支援項目」,當時搬遷家庭中每個未滿18歲的孩子的補助金額為30萬日圓,對此東京居民反應冷淡,2021年只有不到2400人,即0.006%的人願意搬遷並接受政府給予的補貼。

目前,大約有1300個日本城市已簽署了接收從東京遷移居民的協議,申請補貼的家庭必須表明自申請之時起在移居的市町村居住5年以上的意願,並可選擇在當地的中小企業就業或創業,擁有兩個子女的四口家庭最高可獲得300萬日圓(約18萬港元)的補貼,且沒有收入限制。 日本面臨人口萎縮和社會結構老齡化的問題,年輕人亦大量遷移東京、大版和其他主要城市的問題,造成了城市與農村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的現象,地方企業也缺乏客戶和可用員工。

根據房地產研究所的數據,東京新建公寓的平均價格並沒有因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放緩所影響,反而超過了1989年日本房地產泡沫高峰時所創下的峰值,東京作為經濟活動和移民首選地的地位也在提升。 廣告 廣告 消息發佈後,部分網民對政府的提議提出了質疑,認為100萬日圓並不足以讓人決定生養。

《金融時報》引述一位受訪者表示,日本人大量移居到東京是因為「在縣城求職困難」,更直白指「政府無法改變現狀」。 2021年,日本的出生人數降至約80萬人,根據統計,未來日本的出生人數將自19世紀末以來,首次降到80萬以下。

資料來源: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220098/日本-東京-人口-補貼?utm_campaign=BFHK-Web-CopyContent&utm_source=BFHK&utm_medium=Web-CopyContent

 

4.【大陸】中方稱各國限制入境具政治目的:將以「對等措施」反制

中國當局指,一些國家對從中國入境人士採取防疫限制是「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達到政治目的」,不能接受。澳洲政府表示,並不擔憂中方就此作出反制。

因應中國當地的新冠病毒疫情嚴峻且將在 1 月 8 日重開國境,世界多國宣佈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更嚴厲的防疫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上星期回應,各國防疫措施應該「科學適度」,「對各國公民一視同仁,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昨日(1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進一步批評:「部份國家採取僅針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學依據,一些過度做法更讓人不能接受。」

我們對試圖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將針對不同情況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她表示,多個國家都有衛生專家提到,中國目前流行的新冠毒株之前已在世界其他各地傳播,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新的毒株,所以沒必要針對中國採取特別入境限制。

「中方始終認為,各國的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藉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澳洲聯邦首席醫官凱利(Paul Kelly)早前去信衛生部長畢勒(Mark Butler ),指沒足夠理由「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施加限制或額外要求」,但建議對所有國際抵境者加強監控能力。

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回應,對中方揚言「報復」並不感到擔憂。

他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示:「並不特別擔心。各國可以自行制定旅遊安排和管理新冠疫情的更廣泛措施。」

他否認要求中國入境旅客提供陰性的病毒檢測結果是歧視性做法,指此舉是因應中方缺乏全面的疫情數據。他再次強調,雖然中國未發現新毒株,但新措施是出於「謹慎」。

「這是關乎我們對一個爆發大量新冠個案之處的透明度的擔憂。我們需要確保盡可能監控毒株,這是我們其中一個關鍵的考慮。」

目前未知北京當局會採取何種「對等措施」,因中方本已要求外國入境者持有登機前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PCR)結果。

查默斯提到,接受入境者提供醫生監督下的快速抗原檢測(RAT)結果並非多此一舉,因中國的醫療系統極度緊張。

除了澳洲之外,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日本、南韓、台灣等都對中國入境者採取了類似限制。

對於「政治目的」的指責,英國運輸部秘書長Mark Harper表示,因為北京拒絕分享疫情數據,所以才針對中國入境者。

「中國並沒和全球醫療系統分享數據,而這是我們期望所有國家都做的。這是我們在中國開關時採取臨時性和預防性措施的原因。」

不過,毛寧昨日表示,中方已和世衛開會交流疫情形勢和疫苗議題。「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第一時間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針對疫情的新變化和抗疫面臨的新形勢,中國主管部門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發布了相關信息,並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分享了中國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

資料來源: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treasurer-plays-down-chinas-threatening-payback-against-countries-imposing-new-covid-measures/39m7ag7qh

 

5.【英國】民調:65%受訪英國人盼舉行重入歐盟公投

英媒報道,民調顯示,65%受訪英國人希望舉行重入歐盟公投。

英國《獨立報》委託薩萬塔-康雷斯調查公司(Savanta)進行民意調查,並在本月初公布結果。調查結果顯示,65%受訪英國人希望舉行重入歐盟公投;在1年前,這數字則為55%。只有22%受訪者相信英國有可能在5年內舉行重入歐盟公投。

有54%受訪者希望英國再次加入歐盟,在1年前這數字是46%。

調查結果指,56%受訪英國人確信,脫歐損害英國經濟;在1年前,只有44%受訪者持這種看法。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322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6.【英國】英揆辛偉誠新年講話 承諾改善經濟及舒緩醫院壓力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1月4日發表新年講話,闡述2023年施政目標。他提出五大承諾,範疇涉及經濟、醫療及非法移民等。

天空新聞(Sky News)報道,辛偉誠在倫敦東部斯特拉特福(Stratford)談及新一年施政優先事項,稱希望提出五個安心承諾,以及為下一代建立更好未來的五個基礎。

辛偉誠表示,目標在今年內將通脹減半,減輕生活成本負擔,為民眾提供經濟安全。他指政府會推動經濟發展,在全國創造更高薪職位及就業機會。

他認為當局會確保國債減少,同時保障公共服務的未來。另外政府定下縮短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的等候名單目標,令民眾可以更及時獲得照料。

英國近年面對非法移民問題,辛偉誠表明,政府會立法阻截偷渡船,確保迅速遣返這些非法移民。

辛偉誠強調,政府致力為國民施政,重申不會含糊或耍花招,強調會以行動重建大家對政治的信任。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384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英國】英擬強制讀數學至18

英國首相辛偉誠周三發表上任兩個多月來首場內政重要演說,焦點議題除了國內醫療體系、經濟民生,還有強化民眾的數學能力。他計畫強制所有英格蘭學生都要學習數學直至十八歲,以改善英國人被指較差的計算技巧。他認為當今世界,數據分析和統計能力非常重要,包括幫助個人理財。

這是辛偉誠去年十月二十五日就任以來,第一場聚焦內政的指標性政策演說,也是二○二三年第一場演說,傳達今年施政重點及對英國的願景。根據首相府預告的演說內容,有鑑於國內成年人數學能力偏低,他打算強制要求英格蘭學生學習數學,直至十八歲。他強調,這項議題對他個人別具意義,因為「所有在我生命中曾擁有的機會,都源自有幸接受的教育」。他說:「這是我從政的唯一重要理由:為每一個孩子盡可能提供最高標準的教育。」

身為印度裔移民第二代,現年四十二歲的辛偉誠一路就讀被視為栽培未來精英的非公立學校,後來陸續在牛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學位。他的數學相關政策願景適用於英格蘭。而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依法各自訂定當地教育政策。辛偉誠在演說提到,就算採最寬鬆認定,在十六至十九歲這個區間,英格蘭目前僅半數人學習數學,但在當今世界,數據和統計非常重要,未來各行各業對分析能力的要求將持續超越以往;不讓孩子具備相關能力就讓他們面對這樣的世界,只會「讓他們失望」。首相府提到,具備充分的數學能力有助成年人處理個人金融事務,例如取得最佳房貸或存款方案。

800萬人數學能力只如小學生

根據首相府的資料,英格蘭約八百萬成年人的數學能力僅具小學生水準;高達約六成經濟條件相對弱勢的學生,直至十六歲都還不具備基礎數學能力。此外,經合組織(OECD)中,英國是少數未要求民眾必須學習數學至十八歲的國家之一,不同於美、德、法、日本、澳洲、芬蘭等國家。OECD亦形容英國人的計算能力差,特別是許多成年人。英國適合十四歲至十五歲學生修讀的會考課程(GCSE)必修課程包括數學,但高考(A-Level)課程(適合十六至十七歲學生修讀)毋須必修數學。

數學老師人數不足

教師、學校團體則示警,數學老師人數不足、離職率高是長年積病。

英國教育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新進數學教師受訓人數持續未達標,在二○二一和二○二二學年,達標率僅約九成,二○一九學年更只有六成五。雖然與其他學科的實習教師比較,數學教師的實習津貼堪稱最優渥,但專家指出,具優異數學能力者或許寧願至金融業上班。

資料來源: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05857/%E6%97%A5%E5%A0%B1-%E5%9C%8B%E9%9A%9B-%E8%8B%B1%E6%93%AC%E5%BC%B7%E5%88%B6%E8%AE%80%E6%95%B8%E5%AD%B8%E8%87%B318%E6%AD%B2

 

8.【英國】移民英國阿仔高燒39度°C 港媽出動衛生巾助退燒 3好處完勝冰墊

小朋友發高燒後果可大可小,家長必須小心照顧。有居英港媽近日發文,指年幼兒子發高燒至39度不退,但人在英國未能找到軟性冰墊用作降溫,情急之下她想到動用衛生巾,濕水後放進冰箱充當冰墊替兒子降溫,更列出3個好處,大讚「好用過冰墊」。

有居英港媽近日發文,指年幼兒子發高燒至39度不退,情急之下她想到動用衛生巾,濕水後放進冰箱充當冰墊替兒子降溫。(fb「英國香港人生活交流區」圖片)

該名港媽近日於facebook群組「英國香港人生活交流區」發文,指兒子發高燒至39度持續不退,只好貼身照顧並想方法為兒子降溫。不過身處英國的她未能找到從香港帶去的軟性冰墊,而當地的藥房亦沒有同類物品出售,情急之下令她想到奇招。

港媽希望為兒子製作軟性冰墊的替代品,後來她想到出動女士每月也用到的衛生巾,「俾我諗到用衛生巾濕水放落冰箱」,沒料效果出奇地好。她於帖文列出衛生巾冰墊的3大好處,「唔會太凍,又唔會有倒汗水,直接敷落額頭,黐落頸度,可以不停循環再用」,大讚比冰墊更好用,並鼓勵有需要的家長嘗試這方法。港媽列出衛生巾冰墊的3大好處,「唔會太凍,又唔會有倒汗水,直接敷落額頭,黐落頸度,可以不停循環再用」,大讚比冰墊更好用。

帖文一出引來網民討論,有人大讚港媽聰明,活用常見必須品為兒子解困,「有創意,能變通的媽媽」、「我見過貼落口罩到,跟住可以掛喺耳仔,咁就唔使拎住咁辛苦」。不過有網民則指出,兒童發燒時不應以冰敷的方式急速降溫,「其實唔應該用冰墊,因為用凍敷會令毛孔收縮更難散熱。仔女發燒我哋會用少少暖水濕毛巾幫佢哋抺額頭同頸,畀多啲水佢哋飲,喺室內唔凍嘅環境着少啲衫等佢慢慢散熱」。

兒科醫生指出,小朋友發燒時,家長應特別留意他們的神智,是否清醒和對答如流;而小朋友休息時則應留意他們的體溫和呼吸。一旦小朋友出現神智迷糊、頭部劇痛或重複性嘔吐等情況,都是病情轉差的徵兆,有機會出現併發腦炎,需立即送院觀察。若小朋友發燒7日以上但沒有病徵,則有機會由其他疾病如免疫力系統失調或肺結核等所致,父母應按情況帶同子女求醫。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314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9.【加拿大】香港殿堂級音樂家顧嘉煇溫哥華離世 享年92

香港殿堂級音樂家顧嘉煇1月4日於加拿大溫哥華離世,享年92歲。

顧嘉煇1931年舊曆1月9日出生於廣州。父親是顧淡明是畫家,弟弟顧嘉鏘也是畫家,姊姊則是知名國語歌手顧媚。顧嘉煇對音樂產生興趣是受姊姊的耳濡目染, 開始學習鋼琴,從而成為了琴師。

1961年,顧嘉煇參加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舉辦的《不了情》作曲比賽而晉身香港樂壇,處女作由陶秦填詞及顧媚主唱的《夢》;後創作多首電影歌曲,《明日之歌》、《郊道》,尤以《郊道》最為膾炙人口。1960年代初,獲邵逸夫及方逸華資助,留學於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修讀傳統樂理,回港後再在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及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擔任配樂。

顧嘉煇擅於作曲、編曲以及指揮,曾經先後栽培過不少歌星。他與黎小田、許冠傑被視為香港早期粵語流行曲的奠基者之一。他寫下了多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例如《啼笑因緣》、《田園春夢》、《狂潮》、《心有千千結》、《近代豪俠傳》、《陸小鳳》、《家變》、《奮鬥》、《倚天屠龍記》、《親情》、《獅子山下》、《網中人》、《京華春夢》、《輪流轉》、《上海灘》、《倆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今晚夜》、《忘盡心中情》等等。

顧嘉煇於1982年獲英女皇授予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199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銅紫荊星章;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以表揚他「為香港樂壇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及深遠的貢獻」。

香港音樂界、娛樂圈和傳媒界等多人均於社交平台表示哀悼。

資料來源: https://www.singtao.ca/6135319/2023-01-03/news-%E9%A6%99%E6%B8%AF%E6%AE%BF%E5%A0%82%E7%B4%9A%E9%9F%B3%E6%A8%82%E5%AE%B6%E9%A1%A7%E5%98%89%E7%85%87%E9%9B%A2%E4%B8%96++%E4%BA%AB%E5%B9%B492%E6%AD%B2/?variant=zh-hk

 

10.【加拿大】鄧健泓獲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移民重新出發 爽住大屋日日歎雪地靚景

鄧健泓(Patrick)與太太石詠莉(Sukie)去年暑假低調移居加拿大,經過約4個月的適應期之後,鄧健泓在2023年藉著與太太結婚5周年交代去向:「2022年,我們就是忙著為新生活作好準備。」

其實鄧健泓在入行之前曾經到加拿大讀書,雖然之後他返稥港開展自演藝生涯,但原來他一直很響住加拿大生活,據知上年鄧健泓與太太決定移居加拿大,離港時相當低調,只告訢了幾位好朋友。

終於到日前鄧健泓為慶祝結婚周年,在個人社交網站上寫道:「走在一起快十年了。然後。我們會在加國安定下來。我曾經在加國留學,因家庭狀況, 只完成FINE ART diploma 便要回港工作。一直嚮往加國生活。二十六年過去,於2019年頭萌生搬家的念頭。多謝移民顧問告訴我,我的申請條件及分數會很好,所以我決定一試。一等。等了兩年多。今年八月我們以永久居民身份登陸加國。2022年,我們就是忙著為新生活作好準備。2023年,是我們的一個新章節。我會繼續創作及導演工作。近幾個月創作及執導的 “我們之間 season 2 ” 快將播出了。留意 Rthk tv 31 。而Sukie S 會繼續推出新歌。一切從心,一切隨缘。遺憾是,Snowy(二人的愛犬) 不能繼續跟我們走下去。但她永遠在我們之間走來走去。」

雖然二人移居了加拿大,但其實鄧健泓仍然一直在參與港劇《我們之間》第二季的製作工作,月前亦有參與《多倫多華裔小姐競選2022》。不過二人在加拿大生活舒適,即使在家做創作亦有美景相伴,除了千呎獨立屋室內環境夠寬敞之外,窗外景色更有清幽的花園,一年四李都會有不同景色,相當寫意!

資料來源: https://www.singtao.ca/6134736/2023-01-03/news-%E9%84%A7%E5%81%A5%E6%B3%93%E7%8D%B2%E5%8A%A0%E6%8B%BF%E5%A4%A7%E6%B0%B8%E4%B9%85%E5%B1%85%E6%B0%91%E8%BA%AB%E4%BB%BD%E7%A7%BB%E6%B0%91%E9%87%8D%E6%96%B0%E5%87%BA%E7%99%BC++%E7%88%BD%E4%BD%8F%E5%A4%A7%E5%B1%8B%E6%97%A5%E6%97%A5%E6%AD%8E%E9%9B%AA%E5%9C%B0%E9%9D%9A%E6%99%AF/?variant=zh-hk

 

11.【加拿大】新年度會大選?高達54%國民不希望杜魯多當總理

新的一年,最新民調發現,竟然有將近一半 (49%) 的受訪加拿大人稱,希望在 2023 年舉行聯邦大選,而且 54% 的受訪者希望杜魯多不要再擔任總理。

15 個月前才剛舉行一次聯邦大選,但根據益普索 (Ipsos) 在聖誕節前夕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民意似乎不排斥再有一次大選。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再度舉行大選,保守黨有可能執政,因為自從博勵治 (Pierre Poilievre) 被任命為保守黨黨領以來,保守黨的支持度一直微微領先自由黨。

12 月 23 日發布的納諾斯 (Nanos) 民意調查顯示,保守黨獲得 35% 的支持,而自由黨僅獲得 29% 的支持。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跡象表明,保守黨在年輕人中的支持率正在飆升,過去這一群體傳統上一直和保守黨有距離。Mainstreet 去年 12 月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在 18 至 34 歲的加拿大人中,47% 打算投票給保守黨,而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分別為 27% 和 19%。

總理杜魯多已表示無意在 2025 年之前舉行選舉,但自由黨少數執政,反對黨若聯手是可能隨時解散政府,因此杜魯多一直通過與新民主黨達成協議繼續掌權。

雖然新民主黨黨領駔勉城 (Jagmeet Singh) 此前曾表示他願意讓自由黨政權維持到 2025 年,但最近幾星期他表示新民主黨可能會在醫療保健問題上與自由黨政府決裂。

最近人們對杜魯多政府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高,根據 Angus Reid Institute 的追蹤系統,過去一年杜魯多的支持率徘徊在 40% 左右,而不支持率則約六成。

但不喜歡博勵治的人依然不少,根據 Angus Reid Institute 上星期發布的一項調查,38% 的受訪者表示對這位新保守黨領導人持「非常不喜歡」(very unfavourable)的看法,這一比例高於之前的保守黨黨領奧圖爾 (Erin O’Toole) 和熙爾 (Andrew Scheer)。

資料來源: https://www.singtao.ca/category/296-%E5%A4%9A%E5%80%AB%E5%A4%9A%E5%8D%B3%E6%99%82%E5%8A%A0%E5%9C%8B/?variant=zh-hk

 

12.【澳洲】移民澳洲新報告: 疫情導致抵境移民少近50

新報告顯示,疫情後移民陸續返回澳洲,但疫情令澳洲抵境移民減少接近50萬人,令澳洲的人口比預期更老化,人數更少, 工黨政府急忙填補移民缺口。

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警告說,澳洲仍然面臨嚴重的」勞動力和技能短缺,疫情加上前政府領導下「10年移民政策混亂,及技能和培訓投資不足」,令情況更嚴重。

他說:「(但)澳洲的移民環境是需要可持續的,配合國家利益,而不是取代培訓和建設國內勞動力的能力。」

疫情令澳洲人口較預期更為老化,人數更少,減少的人數與坎培拉人口差不多。

旅行限制令抵境海外移民,在 2020-21 年度跌至歷史新低,澳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出現淨移民下降,減少了 85,000 人。

儘管有回升的跡象,但預計到 2025-26 年,疫情仍將使澳洲失去 473,000 名移民。

鑑於澳洲對海外工人的依賴,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移民專家諾克斯(Angela Knox)將這些預測描述為「令人擔憂」。

她說,澳洲在疫情期間,決定不為本地海外勞工,提供財政支援,是造成移民人數下降的部分原因。

諾克斯向SBS新聞表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是政策造成。」

「政府告訴這些農民工,他們應該回家,當然,許多工人就是這樣做的。 那些決定留下來的人經歷了難以置信的困難時期……對政府變得更加警惕,對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機會也更加警惕。」

抵境移民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毫無疑問,重開邊境令移民人數的「急劇增加」。

預計從 2021 年底開始,打齊疫苗的旅行者、技術工人和學生返回澳洲,使澳洲的淨移民在 2021-22 年度增加約 150,000 人。

到 2022-23 年,返回的移民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屆時將有 235,000 人淨入境,恢復疫情前水平。報告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保持這種水平。

但諾克斯教授告誡不要過分依賴預測。

她說:「我們所看到的是由於疫情,不一定會有足夠的移民工,來達到移民人數目標。」

學生大量湧入

國際學生人數的「強勁反彈」,推動移民人數飆升。

在疫情期間被迫在網上學習的學生,正在利用面對面學習的機會,大批來澳洲。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間,國際學生人數躍升至 122,000 人。

但該報告承認,學生入境有利有弊,澳洲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重新站穩腳,將取決於留學生自己國家的限制,以及他們在網上學習的便利程度。

報告說,在疫情期間留在澳洲的學生,也可能決定離開。

澳洲於 2020 年 2 月首次開始限制來自中國大陸的旅行,導致很多中國留學生滯留,中國大陸留學生佔澳洲整體國際學生人數超過三分一。

同年3月,澳洲更對所有非居民封關。

在 2021 年年中的幾個月裡,這些嚴格的限制意味著幾乎沒有學生入境,雖然各大學一再要求,留學生獲得豁免。

政府急忙填補移民缺口

工黨執政後,將澳洲每年的技術移民人數,從 160,000 人提高到 195,000 人,並承認短期移民可能是履行選舉承諾所必需的,這將使所有護老院住院者,24小時7日均獲得註冊護士服務。

但查默斯堅稱,移民不是解決澳洲技能低下和勞動力短缺的「唯一答案”,並強調工黨計劃擴大工藝及教育延續學院TAFE課程 資助,並減低託兒費用。

諾克斯教授警告說,很大一部分勞動力,包括年輕工人和年長工人、女性和弱勢工人,仍然沒有得到充分就業和利用。

她說,「我們需要為這些工人提供可持續的就業機會,並密切關注移民比率。」

資料來源: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new-light-is-being-shed-on-migration-to-post-covid-australia-here-are-the-key-takeaways/12lt225wa

 

13.【澳洲】澳洲搵工 未來需求強勁的 67 個就業崗位

目前,澳洲全國優先技能清單上,有 286 個就業職位被列為未來有強勁的需求,當中有 67 個目前已存在勞工短缺現象。

新一年如果想轉行,甚或剛畢業並正考慮就業路向,不妨參考聯邦政府的國家優先技能清單 (National Skills Priority),當中列出本地僱主目前正最能聘請適合人才的就業崗位。

清單上,有 286 個就業崗位被列為「全國未來需求強勁」(Strong National Future Demand)。但若仔細閱讀清單,當中有 67 個被列為「目前 (全國) 勞工短缺」或「目前偏遠地區勞工短缺」。

在 67 個工作崗位中,資訊科技、護理及礦業三個行業佔一大部份,但其他行業亦有工作崗位目前正存在勞工短缺現象。

該份清單在 2022 年 10 月由聯邦政府轄下的國家技能委員會 (National Skills Commission) 發表,詳細列出全國及各州及領地欠缺的技術人才,以及本地各工作崗位在未來的需求預測。

技能委員會根據勞動力市場的大範圍數據分析、向僱主進行的問卷調查,以及針對各行業的業內組織、專業資格評審協會、工會、偏遠地區代表團體及主要僱主進行的廣泛持份者諮詢,並與聯邦以及各州及領地政府的諮詢,從而得出有關清單。

就業指導公司 Careers By Design 的負責人尼爾森 (Rosie Nelson) 表示,不少人在考慮未來就業路向時都會留意「未來需求及發展潛力」,但「工資潛力仍然是首要因素」。

但她說:「我依然認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他們的興趣。認真思考,他們何時覺得最開心、何時會 (沉醉於某件事) 忘記時間、何時感覺很有動力,在這個時候他們在做甚麼?」

而另一間就業指導公司 Sense of Direction 的負責人達斯 (Mita Das) 亦有類似建議。她說:「這取決於,對於你而言,甚麼是有意義的事。」

她說,考慮職業路向的人,應思考自己的核心價值、自己擅長甚麼、自己真正享受甚麼。

她說:「新冠病毒 (疫情) 教曉我們的是,干擾是會發生的…… 今年的技能短缺 (職業),五年後可能已經完全不同。」

「選擇適合你自己的職業,如果這與市場需求吻合,就是最理想。」

 

澳洲目前勞工短缺且未來需求強勁的 67 個就業崗位:

研發經理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r

質素保證經理 Quality Assurance Manager

岩土工程師 Geotechnical Engineer

採礦工程師 (不包括石油) Mining Engineer (excluding Petroleum)

石油工程師 Petroleum Engineer

冶金學家 Metallurgist

早期教育 (學前班) 教師 Early Childhood (Pre-primary School) Teacher

助產士 Midwife

執業護士 Nurse Practitioner

註冊護士 (老年護理) Registered Nurse (Aged Care)

註冊護士 (兒童及家庭健康) Registered Nurse (Child and Family Health)

註冊護士 (社區健康) Registered Nurse (Community Health)

註冊護士 (重症護理及急症) Registered Nurse (Critical Care and Emergency)

註冊護士 (發育障礙) Registered Nurse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註冊護士 (殘疾及康復) Registered Nurse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註冊護士 (醫療) Registered Nurse (Medical)

註冊護士 (醫療診所) Registered Nurse (Medical Practice)

註冊護士 (精神健康) Registered Nurse (Mental Health)

註冊護士 (手術前後護理) Registered Nurse (Perioperative)

註冊護士 (手術) Registered Nurse (Surgical)

註冊護士 (兒科) Registered Nurse (Paediatrics)

註冊護士 (未被歸類) Registered Nurses nec

系統分析員 Systems Analyst

多媒體專員 Multimedia Specialist

網頁開發員 Web Developer

分析程式開發員 Analyst Programmer

程式開發員 Developer Programmer

軟件工程師 Software Engineer

軟件測試員 Software Tester

滲透 (入侵系統) 測試員 Penetration Tester

軟件及應用程式開發員 (未被歸類)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Programmers nec

數據庫管理員 Database Administrator

網絡管理風險及合規專員 Cyber 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 Specialist

網絡安全建議及評估專員 Cyber Security Advice and Assessment Specialist

網絡安全分析員 Cyber Security Analyst

網絡安全架構師 Cyber Security Architect

網絡安全運作統籌員 Cyber Security Operations Coordinator

電腦網絡及系統工程師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tems Engineer

網絡管理員 Network Administrator

網絡分析員 Network Analyst

資訊及通訊科技質素保證工程師 ICT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

資訊及通訊科技系統測試工程師 ICT Systems Test Engineer

土木工程製圖員 Civil Engineering Draftsperson

土木工程技術員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ian

機械工程製圖員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ftsperson

機械工程技術員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

電工 (普通) Electrician (General)

電工 (特殊) Electrician (Special Class)

獸醫護士 Veterinary Nurse

動物剃毛員 Shearer

初級護士 Enrolled Nurse

護理院舍主任 Residential Care Officer

青少年輔導員 Youth Worker

兒童護理員 Child Care Worker

老年或殘障護理員 Aged or Disabled Carer

牙醫助理 Dental Assistant

保安人員 Security Officer

美容治療師 Beauty Therapist

合約管理員 Contract Administrator

計劃管理員 Program or Project Administrator

物業買賣律師 Conveyancer

塑膠製造器材操作員 (普通) Plastics Production Machine Operator (General)

鑽工 Driller

礦工 Miner

家居改善設備安裝員 Home Improvement Installer

切肉及切片員 Meat Boner and Slicer

屠宰員 Slaughterer

資料來源: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67-occupations-tipped-to-have-strong-demand-in-the-future/dam042i4j

By | 2023-01-09T18:06:17+08:00 January 9th, 2023|Comments Off on 【每週移民快訊】台灣錯誤宣佈港澳移民「九不得」? 65%英國人盼重入歐盟?

About the Author: